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个认同”系统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育为例
1
作者 杨帆 《文教资料》 2024年第11期64-69,共6页
“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高校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只有系统将“五个认同”融入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 “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高校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只有系统将“五个认同”融入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族学生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因此,本文将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以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为例,研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五个认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五个认同” 民族院校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意义、内容与路径——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2
作者 孙培佩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64-71,156,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有着独特的历史脉络、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科学内涵,从古代“自在”民族实体阶段的不断融合,经近代传统到现代转型中各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有着独特的历史脉络、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科学内涵,从古代“自在”民族实体阶段的不断融合,经近代传统到现代转型中各族人民的“自觉”认同,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多元凝聚为一体“自为”的发展进程,这是一部有着“中国特色”的历史叙事与故事书写。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通过阐释为什么要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好哪些故事以及如何讲好故事三个核心问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科学化、大众化提供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个共同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多维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海霞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2,153,共9页
高校课程若没有丰富的知识体系作支撑,只用空洞的理论和价值观说教,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如何将各学科知识体系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已经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语言文字是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和完善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 高校课程若没有丰富的知识体系作支撑,只用空洞的理论和价值观说教,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如何将各学科知识体系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已经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语言文字是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和完善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强有力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融相通主要体现在观念层面的心理力量、社会层面的后天习得、群体层面的集体意识和行为层面的引导作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需要编好教材教辅,构建立体多样的课程体系;深挖语言标识,强化牢不可破的文化认同;建设资源平台,探索多元化的育人模式;提高教师素养,建设学科交叉的师资团队。我们要通过高校教育这一平台,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族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教学探析
4
作者 罗燕霞 《大学教育》 2025年第5期76-79,89,共5页
壮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觉延续壮族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其优秀基因并将其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更好地培育学生“五观”,增进“五个认同”、强化“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壮族文化融入中... 壮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觉延续壮族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其优秀基因并将其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更好地培育学生“五观”,增进“五个认同”、强化“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壮族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应综合采取渗透式、嵌入式和转化式的融入策略,并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以及数字技术赋能等环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数字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和建设应重视的若干基本问题
5
作者 杨须爱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共12页
充分运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讲好、建好同名课程是高校当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要高质量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教学团队和任课教师应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充分运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讲好、建好同名课程是高校当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要高质量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教学团队和任课教师应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问题指向、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应全面准确把握教材《概论》承载的理论和知识体系以及理论板块、历史板块及其各讲的教学要求,尤其是各讲针对的主要问题与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和重要史实;各高校和教学团队应认真研究分析本校“概论”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进而从注重组织教学团队学习与研究《概论》教材、集体合作备课与塑造团队教学合力、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地组织教学、分明主次和突出主干重点地实施教学等方面着力化解挑战;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及时组织人员编写“概论”课程教学参考书、《概论》教材辞典、“概论”课程习题册等教辅书籍,及时开展或加强不同类型、实施主体和适用对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 研究 教学 课程建设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涛 栾翔茹 +1 位作者 周思思 刘金林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5,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对民族地区发展民族经济、推进民族工作、凝聚民族精神有积极意义。基于文献计量的技术分析,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系指标的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对民族地区发展民族经济、推进民族工作、凝聚民族精神有积极意义。基于文献计量的技术分析,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系指标的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以及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济基础的路径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与述评,总结当前既有研究的成果和进展并提出后续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指标构建 经济基础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内涵、逻辑遵循及实践向度 被引量:1
7
作者 万明钢 周晓彤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4,共10页
构建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首先要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概念内涵、逻辑遵循和实践向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本质在于通过系统性设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 构建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首先要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概念内涵、逻辑遵循和实践向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本质在于通过系统性设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和日常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构建的内在逻辑要遵循增进共同性的基本原则、落实有形有感有效的内在要求并实现中华文化认同的价值旨归。为此需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目标和内容体系、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路径,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教育 常态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8
作者 朱为鸿 邢静然 《民族学刊》 2025年第1期72-79,157,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对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作为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肩负着重要使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对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作为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肩负着重要使命。为实现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达成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学目标,必须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目前,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已全面展开,经过有组织地教研和课程实施,理论教学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授课规范和教学要求,但实践教学相对滞后,距离知行合一、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学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为此,需要系统设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并落实实践教学环节。本文基于OBE教学理念,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实践教学 教学设计 OBE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教学主旨、问题导向和比较视角
9
作者 陈丽明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当前该课的课程建设需要从教学主旨、问题导向和比较视角等三个方面着力。其一,在教学主旨上要充分传达“多民族的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具体呈现为“疆域一统是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当前该课的课程建设需要从教学主旨、问题导向和比较视角等三个方面着力。其一,在教学主旨上要充分传达“多民族的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具体呈现为“疆域一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空间基础”“政治社会一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塑形器”“文化思想一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稳定剂”;其二,在问题导向上要使其成为课程教学的生命力,即在诸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观点以及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等方面进行理论认识的澄清,在树立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层面进行思想观念的辨析,并将课程面向具体的现实问题;其三,在纵横比较上,要在古今历史的纵向视角以及中西发展的横向视角分别形成提升课程教学实效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核心思想 问题导向 比较方法
原文传递
以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述论
10
作者 范玉显 《实事求是》 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得到高度重视与持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对于坚持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鉴往知来,审视现实、奋进未来,以... 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得到高度重视与持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对于坚持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鉴往知来,审视现实、奋进未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培根固本清源、凝心聚力铸魂并守正创新重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增进各族干部群众“五个认同”,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它对于广泛开展“五史”宣传教育,深入定向清除境内外针对我们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错误思想影响,从根本上解决意识形态领域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理论现实问题,打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历史观 铸牢 概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才发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6-25,共10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中华民族共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和命脉,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中华民族交融、共生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机制建设的基本内涵包括:增强社区治理共同体公共精神是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完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机制是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是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核。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的重要举措是: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宪法为统帅全面深化法治体制机制改革,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进路研究
12
作者 崔榕 田晓梦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旅游业发展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重要载体。当前,民族地区旅游业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民族地区旅游业要真... 旅游业发展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重要载体。当前,民族地区旅游业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民族地区旅游业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还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包括:如何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等。为破解这些难题,民族地区旅游业应当着重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挖掘、中华文化符号运用以及中华文化共同性话语提炼等方面的工作,进而实现以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旅游业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逻辑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视域下的多民族组织化实践:何以可能?何以可为?
13
作者 文军 杜婧怡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8,F0002,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多民族组织化议题存在深度契合。现阶段,立足于“政治性”的民族整合方案已经趋于成熟,基于“文化性”的多民族组织化实践成为巩固国家团结秩序的关键。文章提出了文化工具箱理论视角下的多民族组织化模型。研究发...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多民族组织化议题存在深度契合。现阶段,立足于“政治性”的民族整合方案已经趋于成熟,基于“文化性”的多民族组织化实践成为巩固国家团结秩序的关键。文章提出了文化工具箱理论视角下的多民族组织化模型。研究发现,以文化为纽带的多民族组织化已经具备现实基础:民族政策与国家设计给予多民族组织化以合法支撑,社会变迁与即时任务为多民族组织化创设出情境机遇,民众协作与精英推动为多民族组织化提供主体保障。未来,仍需在制度的阐释与建构、情境的创造与吸引、主体的联结与重构等方面展开深度介入,以多民族组织化实践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组织化 文化工具箱理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化再探索——从经济共同体到共同体经济学
14
作者 李曦辉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2,共11页
建立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是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的关键所在,需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为基础,从马... 建立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是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的关键所在,需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坚持“两个结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实践进行科学分析。历史实践证明,经济力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持续发展与壮大,也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推动生产力持续进步。可以说,中华民族是靠文化凝聚的,更是依靠经济一体来推动的。共同体经济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完善对经济行为与绩效影响的学科。共同体经济学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性质和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研究经济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与完善双向互动的机理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科化 共同体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5
作者 傅斌 邓坤坤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5,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逻辑,并提出路径。价值: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归属感,提升民族软实力。逻辑:深化文化认同融通性,社会群体凝聚互动性,嵌入民...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逻辑,并提出路径。价值: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归属感,提升民族软实力。逻辑:深化文化认同融通性,社会群体凝聚互动性,嵌入民族文化独特性,构建全球文化共识性。路径: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全力深化文化认同融通性;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积极增强群体凝聚互动性;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灵活保留民族文化独特性;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稳步提升全球文化共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思考
16
作者 欧阳奇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深入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路径,是...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深入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路径,是加强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的应有之义。在一百多年党史发展中,伟大建党精神的谱写和传承,引领各族人民形成了对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华文化、伟大祖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认同。新时代新征程依然要坚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引领各族人民汇聚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中,更好地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和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化研究阐释,拓展宣传主体,丰富教育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红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封建斗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自觉”转型
17
作者 郑大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9,共9页
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社会两大主要矛盾,中华民族要实现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型,既要反对帝国主义,把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下解放出来,也要反对封建主... 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社会两大主要矛盾,中华民族要实现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型,既要反对帝国主义,把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下解放出来,也要反对封建主义,把人民大众从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解放出来。反帝与反封建,亦即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两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型。作为旧式农民阶级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自觉”转型的推动作用是间接的;作为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和革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自觉”转型的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自觉”转型最终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封建 中华民族共同体 “自觉”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线路遗产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逻辑
18
作者 李然 林婵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共10页
文化线路遗产反映了跨区域、多人群的交流与合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就历史逻辑而言,文化线路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历程,记录了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线路遗产反映了跨区域、多人群的交流与合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就历史逻辑而言,文化线路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历程,记录了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近代觉醒,具有实证中华民族发展史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就理论逻辑而言,文化线路上承载着人、物、文化等关键元素的大范围流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凝聚为共同体的过程。就实践逻辑而言,文化线路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持续深化其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讲好蕴含的中华民族故事,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文化遗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线路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大学语文教学融合研究
19
作者 马彦芳 李佳琦 +3 位作者 姜妍 王泽明 闫桂莲 王斯琳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0-73,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石,对于深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及强化共同体意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构筑坚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与民族观的基石,也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石,对于深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及强化共同体意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构筑坚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与民族观的基石,也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集体主义教育的核心目标与深远意义所在。本文依托于“大思政课”建设,并致力于发掘高效的教学策略,以期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质量与成效,使之成为塑造新时代大学生民族情怀与精神风貌的坚实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例
20
作者 郭云龙 陈广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6期140-142,共3页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具有落实立德树人、培育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的价值逻辑。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秉持以史论理、紧扣现实、聚焦未来的内容逻辑,要讲清多元...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具有落实立德树人、培育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的价值逻辑。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秉持以史论理、紧扣现实、聚焦未来的内容逻辑,要讲清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融聚进程、讲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挑战、讲透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路向,要遵循坚定政治方向、注重学理分析、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逻辑,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思政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