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四对关系的内涵厘析
1
作者 杨海波 裴召杰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30-135,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党群关系、场域关系、时代关系以及知行关系等多重关系。党群关系从立场维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核心力量与依靠力量;场域关系从空间维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党群关系、场域关系、时代关系以及知行关系等多重关系。党群关系从立场维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核心力量与依靠力量;场域关系从空间维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本土人文背景和世界文明多样性特征;时代关系从时间维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文化赓续脉络和现代文化样态;知行关系从逻辑维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得以实现的运行机制与思维范式。正确认识并有效处理这四对关系,对深刻理解新时代文化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底蕴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等课题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创” 四对关系 内在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路径研究
2
作者 毛振东 叶爱青 刘语琪 《社会科学前沿》 2025年第2期231-236,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立德树人。新形势下,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是以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立德树人。新形势下,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是以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组织育人的“一核六融”学生品德培养体系,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re one of the four major functions of universities.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elp to strengthen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promote mor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practical path for universities to inheri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to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s the core, integrat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 “one core and six integration” student character cultivation system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practical education, cultural education, online educ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两创” “两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以实践载体创新提升“两创”育人实效的探索
3
作者 李爱民 杨宏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1-97,共7页
高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的主阵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光荣使命。高职院校进行“两创”实践,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和促... 高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的主阵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光荣使命。高职院校进行“两创”实践,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和促进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创新实践载体是提升“两创”育人实效的关键所在。结合全国十余所高职院校的“两创”实践案例,围绕“讲授类”“濡染类”“体验类”等实践载体的创新应用,分析“两创”育人实效,以期形成可供借鉴的、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规律且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两创”实践经验,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实践载体 “两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神话:悟空》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逻辑、路径与启示——基于文化符号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培鑫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5年第1期63-76,共14页
与其他媒介形式相比,电子游戏以其交互性特征更加契合青年群体的文化接受规律,使“电子游戏+文化符号”成为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强力引擎。作为主打文化表达的作品型游戏,《黑神话:悟空》克服了市场盈利导向下文化符号的拼... 与其他媒介形式相比,电子游戏以其交互性特征更加契合青年群体的文化接受规律,使“电子游戏+文化符号”成为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强力引擎。作为主打文化表达的作品型游戏,《黑神话:悟空》克服了市场盈利导向下文化符号的拼贴与杂糅,其文化符号呈现高度契合“两创”要求的内在价值指向。从具体路径方面看,《黑神话:悟空》通过使用作为叙事构件的文化符号、作为人文理念的文化符号、作为交往媒介的文化符号,分别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表征、精神内核与文明意蕴,实现了游戏叙事与文化叙事的相促相融。从经验启示方面看,《黑神话:悟空》的文化符号呈现,深度把握了游戏性与人文性、传统性与时代性、主体性与开放性之间的动态张力,展现出独属于中国游戏创作者的文化抱负,为后续的游戏文化产品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范本。应当持续深挖《黑神话:悟空》案例对文化表达方式创新的有益启发,为今后运用电子游戏叙事等多种方式,创新讲好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故事增添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创” 文化符号 游戏 《黑神话:悟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与黄河文化“两创”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5
作者 闻明法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5期4-7,共4页
乡村文化振兴与黄河文化“两创”融合发展能够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自信,加快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促进社会建设与乡村治理。该文阐述了乡村文化振兴与黄河文化“两创”的内涵和内在联系,分析了乡村文... 乡村文化振兴与黄河文化“两创”融合发展能够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自信,加快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促进社会建设与乡村治理。该文阐述了乡村文化振兴与黄河文化“两创”的内涵和内在联系,分析了乡村文化振兴与黄河文化“两创”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文化内涵挖掘、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建设、部门协同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文化振兴与黄河文化“两创”融合发展路径,希望通过文化创新推动乡村文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黄河文化 “两创” 融合发展 文化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两创”视野下青岛市鲅鱼礼俗审美意蕴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探赜
6
作者 刘翔 李莉 杨树虹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5年第2期51-54,共4页
青岛鲅鱼礼俗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极具审美价值。然而随着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青岛市鲅鱼礼俗审美意蕴的传承与创新面临诸多挑战: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冲突,年轻一代接受度降低,商业化开发过度... 青岛鲅鱼礼俗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极具审美价值。然而随着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青岛市鲅鱼礼俗审美意蕴的传承与创新面临诸多挑战: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冲突,年轻一代接受度降低,商业化开发过度,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以及对审美意蕴挖掘和弘扬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以下对策:突破审美壁垒,拓展传播渠道,探索内涵式商业模式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创新智慧审美。通过充分挖掘美学元素,实现鲅鱼礼俗文化“两创”破圈,助力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两创” 青岛市 鲅鱼礼俗 审美意蕴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两创”实践经验、机理及育人效果评价研究
7
作者 王娇云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80-82,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两创”实践在诠释体育内涵、汲取体育资源、优化体育成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三方面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两创”实践的运行逻辑,其中理论逻辑强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两创”实践在诠释体育内涵、汲取体育资源、优化体育成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三方面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两创”实践的运行逻辑,其中理论逻辑强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支撑;历史逻辑强调从时间顺序厘清传统体育发展脉络;现实逻辑则注重打造对内、对外相结合的“两创”闭环。展望未来,中华优秀传统体育“两创”实践将更具育人成效,全面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两创”育人的根本走向,厚积薄发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两创”育人的价值遵循,继往开来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两创”育人的方向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 “两创” 文化强国 逻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挑战·路径:数智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逻辑机理
8
作者 王翔宇 李兴平 《德州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9-73,共5页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要求。数智技术的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实践在同一时空背景下同频共振,共享着相同的愿景与目标。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有效运...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要求。数智技术的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实践在同一时空背景下同频共振,共享着相同的愿景与目标。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有效运用数智技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实践,应当通过构建数智文化数据库与基础设施,深化文化内涵挖掘与全景式展示,强化文化精准传播与交流合作等措施,创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活态传承 数智文化数据库 跨文化传播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三重维度
9
作者 王倩 胡军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传承积淀,又在不断守正创新中赓续绵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符合延续中华文脉、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内在要求,而且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需求,有利于...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传承积淀,又在不断守正创新中赓续绵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符合延续中华文脉、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内在要求,而且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需求,有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力量,对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风采、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文化现代化的时代主题,以守正为基、创新为要,秉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发展原则,贯彻落实“两创”,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影响力是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创” 马克思主义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科技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两创”政策供给研究
10
作者 田青 《产业创新研究》 2025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数字科技的广泛应用,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及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数字科技在推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以确保科技应用的正确方向。因此,研究数字科技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中的作用,探讨相应... 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数字科技的广泛应用,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及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数字科技在推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以确保科技应用的正确方向。因此,研究数字科技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中的作用,探讨相应的政策供给,成为实现中国式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索数字科技如何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科技 文化“两创” 政策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路径研究——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为例
11
作者 韦艳秋 刘钰瑶 谢诗琴 《河北画报》 2025年第3期155-157,共3页
十八大以来,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河南卫视打造的“中国节日”系列,一经播出便风靡全球,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典型,是新时代的新文化。本文旨在探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路径的典范,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为... 十八大以来,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河南卫视打造的“中国节日”系列,一经播出便风靡全球,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典型,是新时代的新文化。本文旨在探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路径的典范,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为例展开论述,从创新传播方式、创新技术手段、创新内容形式三个维度展开;从电视艺术的社会功能出发探讨其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价值旨归,从有利于提高群众认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助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创” 中国节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两创”背景下湖湘文化传承创新路径探赜——基于对新时代楚怡文化的价值意蕴分析
12
作者 黄怡 黄尧 《大学》 2025年第5期49-53,共5页
新时代,实现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建设文化强省、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楚怡文化是为推进湖南职教特色创新,传承楚怡职教传统,在新时代实践下形成的具有湖湘特色的新时代职教文化,其形成和发展有其理论依据、... 新时代,实现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建设文化强省、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楚怡文化是为推进湖南职教特色创新,传承楚怡职教传统,在新时代实践下形成的具有湖湘特色的新时代职教文化,其形成和发展有其理论依据、文化基石和现实需要,本质是对湖湘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时代楚怡文化对湖湘文化的价值意蕴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历史、理论、实践和人文等方面。实现新时代楚怡文化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创新需要丰富楚怡文化时代内涵,增强湖湘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活力;打造湖南楚怡职教品牌,激发湖湘文化传承创新内生动力;搭建楚怡职教创新平台,释放湖湘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引力;建立楚怡文化多元发展体系,激活湖湘文化传承创新外源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楚怡文化 湖湘文化 文化“两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文化“两创”的价值意蕴、实践原则与路径选择
13
作者 孙瑞阳 杨慧馨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28,共7页
“两创”方针的提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传承与发展带来重要启示。中国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应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薪火相传积蓄力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释中国武术... “两创”方针的提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传承与发展带来重要启示。中国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应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薪火相传积蓄力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释中国武术文化“两创”的价值意蕴,认为“两创”是中国武术“守根”“铸魂”的必要之选,是中国武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经之路,是中国武术紧跟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必然之举。但当前中国武术文化“两创”仍面临传统武术文化失语、大众武术文化失位、竞技武术文化失真的现实困境。由此,遵循全面认知、去粗取精与返本开新的实践原则,提出传统武术文化创理念,完善话语体系;大众武术文化创品牌,重塑社会价值;竞技武术文化创特色,巩固文化主体性的“两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文化 “两创” 传统武术 大众武术 竞技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创”理念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研究
14
作者 姚倩倩 刘立新 王国洪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6期44-46,共3页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风俗、精神的集结,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无穷智慧,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特征、道德规范、哲学观念与教化思想,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根。在...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风俗、精神的集结,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无穷智慧,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特征、道德规范、哲学观念与教化思想,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根。在“两创”理念下,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也有了新的指引思路和实践路线,在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精神动力。本文就“‘两创’理念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展开研究,着重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校园、文艺创作以及市场经济中的创新传承策略,希望能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创” 优秀传统文化 造性转化 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创”方针引领高职院校校本文化建设探析
15
作者 姚芬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两创”方针引领高职院校校本文化建设是由职业教育性质决定的,是发挥校本文化功能、彰显高职教育类型教育特色和活力的内在要求。基于“两创”方针的指导,高职院校应做好顶层设计,推进校本文化的体系化建设;立足办学历史,弘扬校史文化... “两创”方针引领高职院校校本文化建设是由职业教育性质决定的,是发挥校本文化功能、彰显高职教育类型教育特色和活力的内在要求。基于“两创”方针的指导,高职院校应做好顶层设计,推进校本文化的体系化建设;立足办学历史,弘扬校史文化,厚植校本文化底色;传承办学传统,坚持职教之路,彰显类型教育特色;立足人才培养,讲好校友故事,彰显校本文化功能;立足课程建设,注重融合创新,丰富校本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创”方针 高职院校 校本文化 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 校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文化产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博士后交叉创新论坛综述
16
作者 刘玉平 张琴 《人文天下》 2024年第2期32-36,共5页
文化产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博士后交叉创新论坛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促进青年创新人才的交流进步,以文化产业统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诸多议题。来自政界、学界的诸多专家学者以数字赋能中华... 文化产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博士后交叉创新论坛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促进青年创新人才的交流进步,以文化产业统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诸多议题。来自政界、学界的诸多专家学者以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文化治理与文化传承发展为论述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与学术思考,总结新时代文化产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有效路径,共同探索文化产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互促的发展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治理 数字技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视域下艺术院校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17
作者 解恒岩 巩正 张丽丽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思思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中国精神,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是艺术院校的重要使命之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事业互相融通、相辅相成,具有培... 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思思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中国精神,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是艺术院校的重要使命之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事业互相融通、相辅相成,具有培根铸魂、淬炼品格、锻造本领的时代价值。然而,这其中也存在着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现实困囿,亟需建立健全协同育人体系。因此,艺术院校需要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两创”事业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两创” 艺术院校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两创”语境中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
18
作者 高建坤 任芝芹 《菏泽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94-99,共6页
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学艺术类的代表性项目,具有突出的研究价值。田野考察发现,菏泽市民间文学传承面临着保护不足、传承萎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从地域空间、参与主体和工具媒介的角度,构建地方民间文学保护传承的现实... 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学艺术类的代表性项目,具有突出的研究价值。田野考察发现,菏泽市民间文学传承面临着保护不足、传承萎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从地域空间、参与主体和工具媒介的角度,构建地方民间文学保护传承的现实路径。文化“两创”语境下,采取“提炼非遗文化标识、拓展新型文旅方式、借力数字媒体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出海”的方略,可实现菏泽市民间文学的创新发展与活化利用,突显其巨大的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两创” 民间文学 活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宋韵文化“两创”路径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19
作者 陆昇 《新闻前哨》 2024年第3期72-75,共4页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宋韵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化为宋韵文化“两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宋韵文化为数字化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文化空间。宋韵文化数字化依循着从平面到立体,建构宋韵文化的应用场景;从...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宋韵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化为宋韵文化“两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宋韵文化为数字化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文化空间。宋韵文化数字化依循着从平面到立体,建构宋韵文化的应用场景;从静态到动态,创新宋韵文化的表达方式;从单一到多元,探索宋韵文化的关联形态;从有限到无限,开辟宋韵文化的传播路径的实践进路演进。但同时也存在着整合力不够、同质化突出、创意感不强、传播链狭窄等问题,需要完善支撑体系,提升活化深化转化率;打造主题IP,推进在线在场一体化;升级呈现方式,实现从走近到走进的转变;构筑传播矩阵,促进线下线上相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韵文化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两创” 金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中国特色审美向度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冷南羲 周凯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52-160,共9页
党的二十大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新时代国家文化发展“物尽其用”“以文化人”“与时俱进”“协同发展”的核心要义。明晰中国特色审美向度... 党的二十大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新时代国家文化发展“物尽其用”“以文化人”“与时俱进”“协同发展”的核心要义。明晰中国特色审美向度,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保障,是引领社会和谐发展的标杆,是推动个体全面均衡发展的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需要中国特色审美向度提供综合参考坐标系,对多源异构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精准筛选、科学保护、活态传承与充分应用,中国特色审美向度明晰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提供系统支撑,以充实素材库、彰显本土性与开放性、探寻价值实现路径,二者在多个维度存在共生端口,具备协同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创” 中国特色审美向度 共生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