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是A,就是B”选择构式义的形成——基于互文的空间认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甘莅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8,共9页
由于词汇兴替,"不是A,就是B"源自"非A则B"。在"非A则B"结构中,"非A""则B"对举,形成对举空间,从而在语言流中营造了一个微环境,在此微环境中,基于互文的认知机制,A、B信息互换,形成格... 由于词汇兴替,"不是A,就是B"源自"非A则B"。在"非A则B"结构中,"非A""则B"对举,形成对举空间,从而在语言流中营造了一个微环境,在此微环境中,基于互文的认知机制,A、B信息互换,形成格式"非B则A",此格式再和"非A则B"结合,形成"非A则B,或者非B则A","非A则B"的选择义也由此产生。"不是A,就是B"的选择义也来源于互文。明末清初,由于"不是A,就是B"出现频率渐高,选择义逐渐固定到"不是A,就是B"结构中,此时即使A、B结构不对称,"不是A,就是B"也可以表达选择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是A 就是B” 构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关联“不是X就是Y”的语法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席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7,共7页
“不是X就是Y”表示选择来源于假设句式中的“非X则Y”,起初是一种语用形式,表示选择的条件是:假设句式,否定和肯定判断的对立,X和Y之间结构的对应或准对应;其中第三个条件是早期表达非此即彼选择必具的语用标记。在演化过程中,经过重... “不是X就是Y”表示选择来源于假设句式中的“非X则Y”,起初是一种语用形式,表示选择的条件是:假设句式,否定和肯定判断的对立,X和Y之间结构的对应或准对应;其中第三个条件是早期表达非此即彼选择必具的语用标记。在演化过程中,经过重新分析,这一关联逐步摆脱语用标记,形成固化的结构意义,最终成为自足的选择句式。这一句法结构演化的动因是效益最大化(maximization of economy)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是……就是…… 选择句式 语法化 结构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新型“V的不是A,是B”构式整合的修辞动因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文博 《语言与翻译》 2013年第4期9-14,共6页
文章认为当代汉语中流行的"V的不是A,是B"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融入了使用者交际意图的修辞构式,其核心在于用一个表面"否定_肯定"的形式去整合深层的肯定并表达实际上的递进义,以凸显抽象的概念、事物的本质以及主观... 文章认为当代汉语中流行的"V的不是A,是B"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融入了使用者交际意图的修辞构式,其核心在于用一个表面"否定_肯定"的形式去整合深层的肯定并表达实际上的递进义,以凸显抽象的概念、事物的本质以及主观化的情感和认识,因此,这一构式比"肯定再肯定"的形式更能获得特定的语用修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的不是A 是B”结构 递进 整合 修辞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方言中的程度范畴构式“是不(是)X”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明辉 王昕昱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5-97,共3页
大连方言中的“是不(是)X”构式整体不带有疑问意味,而是表示一种程度上的加重。这个意义无法从其各组分的意义推导而来,只能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从构式整体来分析。这类构式除在语法上具有典型性,也反映了使用者的特定认知模式。
关键词 大连方言 程度范畴 构式 是不(是)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自然口语中的“是不是”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咸菊 《现代语文》 2019年第6期35-41,共7页
通过对“是不是”虚化为话语标记过程的探讨,认为北京口语中“是不是”表疑问的语用功能显现出一个由强到弱到无的连续链,它发端于有疑而问,经过疑问功能的减弱、消失,成为“非问”的话语标记成分。功能上的迁移变化是由于“是不是”在... 通过对“是不是”虚化为话语标记过程的探讨,认为北京口语中“是不是”表疑问的语用功能显现出一个由强到弱到无的连续链,它发端于有疑而问,经过疑问功能的减弱、消失,成为“非问”的话语标记成分。功能上的迁移变化是由于“是不是”在疑问结构体中语法位置的变化和凝固引起的。虚化为话语标记后,“是不是”除了含有与对方商议或进行求证的功能外,还说明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关注,努力在自己与听话人之间建立起共同的交际背景,来实现交际中应遵循的礼貌原则。同时,话语标记“是不是”具有肯定、确认之前的旧信息和提示、凸显之后的新信息等话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不是” 疑问结构体 语法化 话语标记 话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否”的语法化及其与“是不是”“是否是”的功能差异
6
作者 周延松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9-93,共5页
"是"和"否"在线性序列上连续出现时代较早,大多用于句末,以肯定和否定连用表选择判断。明代"是否"始多后接成分,到清代其后接谓词性成分用例逐渐占据主流,基本完成向副词的转化。现代汉语中,书面化表达方... "是"和"否"在线性序列上连续出现时代较早,大多用于句末,以肯定和否定连用表选择判断。明代"是否"始多后接成分,到清代其后接谓词性成分用例逐渐占据主流,基本完成向副词的转化。现代汉语中,书面化表达方式"是否"和"是否是"因其主要分别后接谓词性成分和名词性成分,大致呈现出一种互补分布的状态,它们与口头化的表达方式"是不是"构成一种基本对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是否 是不是 是否是 句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不是A,而是B”新构式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龙磊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1-65,共5页
在"X不是A,而是B"新构式中,"X是B"表达式的形成是"作用和功能指代事物"的转喻思维的体现,运作的机理是A和B发生了外延内涵的传承。"X不是A,而是B"新构式形成的动因是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和新... 在"X不是A,而是B"新构式中,"X是B"表达式的形成是"作用和功能指代事物"的转喻思维的体现,运作的机理是A和B发生了外延内涵的传承。"X不是A,而是B"新构式形成的动因是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和新颖性,在"相邻吸纳"原则的作用下典型的递进结构的部分成分隐去,从而形成表递进关系的假性否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不是A 而是B”新构式 内涵外延传承 相邻吸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两难选择的“A也不是,B也不是”构式分析
8
作者 朱玉洁 张金圈 《现代语文》 2021年第11期58-64,共7页
在现代汉语中,表两难选择的构式“A也不是,B也不是”的使用频率较高,常用于摹写人物情态或心理状态,表示“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怎么做都不合适”。它体现出较强的主观性,具有夸张的语用表达效果。语料显示,A、B音节数量相等的用例要多于A... 在现代汉语中,表两难选择的构式“A也不是,B也不是”的使用频率较高,常用于摹写人物情态或心理状态,表示“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怎么做都不合适”。它体现出较强的主观性,具有夸张的语用表达效果。语料显示,A、B音节数量相等的用例要多于A、B音节数量不相等的用例;A、B的词性具有一致性,大多为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这种词性分布状况与动词的情境性、人类的信息感知方式密切相关。A、B的语义关系可分为互补关系和相对关系,该构式还可以根据表义的需要进行语项的并置与扩展。除此之外,还存在与之相似的其他构式,它们的构式化程度比“A也不是,B也不是”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也不是 B也不是” 两难选择 情态摹写 情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山话正反问句“是不/是没VP”及其类型归属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甜甜 《现代语文》 2018年第6期42-46,共5页
在正反问句"VP-neg-VP""VP-neg"和"K-VP"三种类型中,前人一般将乳山话"是不/是没+VP"分为未然体("是不+VP")和已然体("是没+VP")两类,归入"K-VP"类型中,K="... 在正反问句"VP-neg-VP""VP-neg"和"K-VP"三种类型中,前人一般将乳山话"是不/是没+VP"分为未然体("是不+VP")和已然体("是没+VP")两类,归入"K-VP"类型中,K="是不/是没"。但经本文调查,否定词"不/没"与VP联系更紧密,"是不/没"连写易从形式上对该句式类型划分产生误导,故将"是不/是没+VP"中的"+"省略。研究发现"是不/是没VP"中"是"读轻声,"不/没"为否定词,VP可以为形容词、动词和动宾短语。"是不/是没VP"句式很可能是从"VP-neg-VP"句式发展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山话 正反问句 类型学 “是不/是没VP” “K-VP” “VP-neg-V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记性与语法格式的识别——以“不是A,就是B”为例
10
作者 朱颖华 马国彦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4-21,共8页
"不是A,就是B"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类语法意义:一是表"二者必居其一";二是表否定A项,肯定B项。从标记性角度对二者的区别做了细致的描写和分析。研究发现,"不是A,就是B"是一种同形异质的结构式,在无标记的... "不是A,就是B"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类语法意义:一是表"二者必居其一";二是表否定A项,肯定B项。从标记性角度对二者的区别做了细致的描写和分析。研究发现,"不是A,就是B"是一种同形异质的结构式,在无标记的情况下是一个表选择的构式,而在出现一些特定标记时则是一个表对比的组合性的语法格式。与结构的识别有关的标记手段包括语音形式、共现词语、语法成分等。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些标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是A,就是B"的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是A 就是B” 标记性 构式 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回民汉语的“S是+N是/不是是”句 被引量:4
11
作者 敏春芳 雷雨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1-357,共7页
临夏回民汉语中的"S是+N是/不是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判断句。本文认为这种句式是西北汉语方言在语言接触的历史条件下,与甘肃临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不断"协商"、"重叠"的产物。
关键词 临夏回民汉语是 字句“S是+N是/不是是”句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东汉-元明否定判断句演变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守志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9,95,共7页
中古时期在否定判断句中,新产生了"×非是×"、"×不是×"、"×未是×"等否定判断格式,与"×非×"格式同时并存,相互竞争。这几种格式的发展及相互竞争就构... 中古时期在否定判断句中,新产生了"×非是×"、"×不是×"、"×未是×"等否定判断格式,与"×非×"格式同时并存,相互竞争。这几种格式的发展及相互竞争就构成了从东汉到元明时期否定判断句的发展史。本文以史的考察为主线,勾勒出了东汉到元明时期否定判断句的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判断 非是 不是 未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