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渊源、演进及本质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卫琴 岑乾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1,共4页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一把钥匙。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说是对18世纪以来德国古典哲学和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人学思想的批判和继承。总体上来看,马克思人的发展&qu...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一把钥匙。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说是对18世纪以来德国古典哲学和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人学思想的批判和继承。总体上来看,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说经历了萌芽、创建和成熟三个基本阶段。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深刻地诠释了人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发展规律,实践是人实现自我解放的唯一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发展 “三形态”理论 渊源 演进 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发展是人从各种关系中不断解放的过程——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的再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宏伟 刘雅婧 《理论研究》 2023年第5期31-38,59,共9页
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以社会历史进程为总视域,以实现“自由个性的人”为价值旨归,揭示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历史统一性关系。它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将社会划分为“三大社会形态”,勾勒出一幅从... 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以社会历史进程为总视域,以实现“自由个性的人”为价值旨归,揭示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历史统一性关系。它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将社会划分为“三大社会形态”,勾勒出一幅从“人的依赖关系”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再到“人的自由个性”的历史图景。从人的发展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都经历了前两个发展阶段,并最终达到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对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三形态”理论 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形态”理论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初探
3
作者 路绪锋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25-28,共4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争论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学界的重要问题,"三形态"理论和"五形态"理论并不完全对立,而是互为支撑的。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三形态"理论作为重要的参考和补充能够...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争论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学界的重要问题,"三形态"理论和"五形态"理论并不完全对立,而是互为支撑的。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三形态"理论作为重要的参考和补充能够加深学生对某些重要理论的理解。针对该理论我们可以开展专题式教学、研究型教学和是实践性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形态”理论 融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生存境遇下马克思“三形态”理论的多维阐释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月梅 张奎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62,共6页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明确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马克思从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将人类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自由解放始终是马克思关注的中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都会经...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明确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马克思从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将人类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自由解放始终是马克思关注的中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都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关系表现为人的依赖、物的依赖和人的自由个性三个阶段。劳动是人的本质体现,人自身的发展从劳动的状态和劳动的目的最能说明问题。自由是整个人类奋斗的目标,社会最终的发展结果,就是为了实现各个个人的自由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存境遇 “三形态” 多维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三形态”理论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演变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慧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8-82,共5页
整部人类史是人在与自然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过程中确证自身的变迁史,即人借助劳动资料(主要指劳动工具)对自然有意识的改造史。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的生存样态历经人与人的相互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自由全面发展的变迁,随着劳... 整部人类史是人在与自然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过程中确证自身的变迁史,即人借助劳动资料(主要指劳动工具)对自然有意识的改造史。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的生存样态历经人与人的相互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自由全面发展的变迁,随着劳动者及其需要呈现出简单素朴、超越极限、自由理性的变化,劳动工具历经手工工具、资本工具、智能工具的变革,劳动对象即整个自然界发生神秘化、失衡污染、与人共生的变更,人对自然的态度由单向敬畏、异化征服向和谐共生转变,相应地,人与自然之间呈现了自然顺应、对立分裂、自由和谐的关系演变。自由和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佳状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自然顺应 对立分裂 自由和谐 人的“三形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状态学说与马克思“三形态”理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练元浩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1,共8页
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形态”理论全面揭示出文明进步的阶梯式递进,回溯近代启蒙主义的自然状态学说,那里同样存在着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进步观。比较两种社会进步观的线索显示,自然状态学说在判断社会进步时仅仅依据理性的独断,... 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形态”理论全面揭示出文明进步的阶梯式递进,回溯近代启蒙主义的自然状态学说,那里同样存在着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进步观。比较两种社会进步观的线索显示,自然状态学说在判断社会进步时仅仅依据理性的独断,衡量社会进步尺度时停留于道德的复归,探索社会进步趋势时桎梏于永恒自然;而“三形态”理论以实践生成为逻辑出发点,判断社会进步依据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衡量社会进步尺度以生产关系演进为核心,探索社会进步趋势以世界历史的整体性进行观照,形态更替的历史自觉超越了资产阶级学者的狭隘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进步 自然状态 “三形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三形态”理论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归因与世界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孟德强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5期43-55,110,111,共15页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根据人的发展状况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三个阶段,形成了揭示人类文明演替总体趋势的“三形态”理论。马克思“三形态”理论揭示了现代资本...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根据人的发展状况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三个阶段,形成了揭示人类文明演替总体趋势的“三形态”理论。马克思“三形态”理论揭示了现代资本文明的历史前提、历史地位、历史限度以及历史命运,并基于此探究了未来社会文明形态的本质特征和出场路径,进而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塑造提供了路向指引、价值导向和行动方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塑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逻辑实然;是中国共产党人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价值观并付诸实践的逻辑应然;是中国共产党人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新性建构社会经济形式的逻辑必然。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塑造,拓展了人类文明进步新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交往新范式,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形态”理论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态”视阈下的义利观及其启示
8
作者 靳红娜 孙丹丹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3-38,共6页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三形态"视阈下的义利观: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下的重义轻利,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的重利轻义,自由个性阶段的义利统一。义利统一是马克思义利思想的主要特征。正确的义利观和马克思...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三形态"视阈下的义利观: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下的重义轻利,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的重利轻义,自由个性阶段的义利统一。义利统一是马克思义利思想的主要特征。正确的义利观和马克思义利观之间是一种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正确的义利观全面继承了马克思义利观的研究成果,同时又结合新的实践对之作出了创造性的发展,是马克思义利观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三形态”思想 义利观 正确义利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本质
9
作者 魏澄荣 《武夷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7-11,共5页
马克思除了提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还阐明了以人身发展程度为特征的三大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或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阶段.本文在阐述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的涵义的基础上,提... 马克思除了提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还阐明了以人身发展程度为特征的三大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或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阶段.本文在阐述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的涵义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定位及特殊本质,进而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三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10
作者 李婷 《世纪桥》 2022年第12期86-89,共4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艰苦奋斗中创造的文明成果,它与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一脉相承,在哲学基础、内在逻辑与价值旨归方面,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重视生产力发展...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艰苦奋斗中创造的文明成果,它与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一脉相承,在哲学基础、内在逻辑与价值旨归方面,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重视生产力发展,坚持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的科学继承,而且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人类文明范式、全人类共同价值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反差的新视角——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三形态论”
11
作者 郭开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5期14-18,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反差的困惑源于教条式地用“五形态论”来硬套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引起的对未来替代发达资本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的错位认识。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三形态论”看,中国当前处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反差的困惑源于教条式地用“五形态论”来硬套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引起的对未来替代发达资本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的错位认识。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三形态论”看,中国当前处于商品经济形态的初级阶段,必然具有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以追求价值增值为本质内容的“资本逻辑”的一般特征;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指向的社会主义则处于时间经济形态阶段,这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反差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五形态论” “三形态论” 商品经济形态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敦手稿社会发展三形态图式再认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明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6年第5期17-22,共6页
关键词 马克思 “三形态” 资本主义 亚细亚社会 发展图式 社会发展 发展道路 共产主义 印度社会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形态说”看马克思看待人的发展的方法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本松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6-20,共5页
马克思的“三形态”说是以人的发展为依据来对社会进行分期的方法,具有广泛的方法论的意义,具体表现在论文中的五个方面:主体性的方法,生产力的标准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的方法,个人发展的有限性和人类... 马克思的“三形态”说是以人的发展为依据来对社会进行分期的方法,具有广泛的方法论的意义,具体表现在论文中的五个方面:主体性的方法,生产力的标准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的方法,个人发展的有限性和人类的类发展的无限性相统一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形态说” 主体 人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三形态说”中看待人的发展的方法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本松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马克思的“三形态说”是以人的发展为依据来对社会进行分期的,具有广泛的方法论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主体性的方法,生产力标准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的方法,个人发展的有限性和人类发展的无限性相... 马克思的“三形态说”是以人的发展为依据来对社会进行分期的,具有广泛的方法论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主体性的方法,生产力标准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的方法,个人发展的有限性和人类发展的无限性相统一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三形态说” 人的发展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强 王冰洁 《延边党校学报》 2023年第1期21-26,共6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对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价值。伴随着经济社会形态的演进,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人对自然的依赖、人与自然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进阶过程。其中,在人与自然相统一阶段,...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对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价值。伴随着经济社会形态的演进,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人对自然的依赖、人与自然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进阶过程。其中,在人与自然相统一阶段,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野下的自然先在性原则、辩证统一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为贯彻中国语境下的生态文明思想提供历史遵循、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应在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关照下,扬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消解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并重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观
原文传递
从“三形态说”看马克思看待人的发展的方法论
16
作者 李本松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马克思的“三形态说”是以人的发展为依据来对社会进行分期的学说,它具有广泛的方法论意义。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主体性的方法,生产力标准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个人发展的有限性和人类发展的无限... 马克思的“三形态说”是以人的发展为依据来对社会进行分期的学说,它具有广泛的方法论意义。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主体性的方法,生产力标准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个人发展的有限性和人类发展的无限性相统一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形态说” 人的发展 方法论 马克思 生产力标准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正本清源——基于马列著作的文本学考察
17
作者 李文才 潘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省思,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或阐释。但争论依然激烈,分歧继续存在,甚至对于马克思是否提出过社会形态理论这样的问题也未能形成一致性看法。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学者狃于寻章摘句以论证预设观点的研究方法,其结果既相悖于真正的学术探讨,也背离了马列著作的原义。立足于文本学考察,可知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问题上,从未明确提出过“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而只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社会形态”及其特征作过一些描述或设想,认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明确阐述“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长期支配中国学术界的“五种社会形态(生产方式)论”,实为列宁和斯大林总结出来的“理论”,特别是后者将其教条化和神圣化,因而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理论 “三种社会形态论” “五种社会形态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 列宁 斯大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唯物史观视域下“社会形态说”统一性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增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1,共9页
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基础性问题,它构成了整个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学界对社会形态之“三形态”与“五形态”问题的论说早已存在,但一些讨论马克思究竟有无“五形态说”及割裂两类形态说之间内... 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基础性问题,它构成了整个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学界对社会形态之“三形态”与“五形态”问题的论说早已存在,但一些讨论马克思究竟有无“五形态说”及割裂两类形态说之间内在联系的做法实际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三形态”与“五形态”在马克思思想中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实质上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马克思研判社会历史发展的两种不同维度即伦理维度与科学维度,而两种维度的客观存在体现了马克思社会历史分析所贯穿的逻辑与历史、价值与真理、偶然性与必然性、个别与一般的四个“统一性”。科学理解马克思前后“社会形态说”的内在逻辑及其统一性,对新时代下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历史方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 唯物史观 “三形态” “五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形态理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隽鸿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23,共4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源头。正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根据分工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五形态"说的同时,还根据自然产生的生产工具与由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的差别区分了前资本...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源头。正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根据分工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五形态"说的同时,还根据自然产生的生产工具与由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的差别区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而形成"三形态"说的初步表述。这一思想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五形态"说与"三形态"说的统一。这种统一是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基本原则——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的体现。只有回到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起点,才能真正理解其社会形态理论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五形态” “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社会形态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忠世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2-128,共7页
近年来社会形态理论研究述评刘忠世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其社会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后来的人文学科、社会科学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拟就学术界关于这一理论提出的问题、观点,择其要者,略述如次,并尽己所能,作些评析。... 近年来社会形态理论研究述评刘忠世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其社会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后来的人文学科、社会科学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拟就学术界关于这一理论提出的问题、观点,择其要者,略述如次,并尽己所能,作些评析。一、社会形态的含义按照几十年来通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 五种社会形态 社会经济形态 “三形态” 形态 研究述评 哲学研究 东方社会理论 人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