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对氧磷酯酶1、程序性死亡因子-1、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检测的意义
1
作者 李素燕 范川朋 刘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对氧磷酯酶1(PON1)、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水平对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17年5月—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12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统...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对氧磷酯酶1(PON1)、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水平对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17年5月—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12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统计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内死亡与生存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及外周血PON1、PD-1、IP-10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外周血PON1、PD-1、IP-10水平与中毒剂量、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外周血PON1、PD-1、IP-10水平预测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随访期间共35例患者死亡(29.17%)。死亡患者中毒剂量、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外周血IP-10、PD-1水平均高于生存患者,外周血PON1水平低于生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PON1水平与中毒剂量、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呈负相关,PD-1、IP-10水平与中毒剂量、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PON1、PD-1、IP-10预测百草枯中毒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8、0.774、0.770,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22,三者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PON1、PD-1、IP-10联合检测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对氧磷酯酶1 程序性死亡因子-1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彪 王瑶 +1 位作者 赵晓光 王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表达水平,分析IP-10与疾病的关系,评价其在AS疾病活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S活动期患者34例、AS稳定期患者24例及体检健康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表达水平,分析IP-10与疾病的关系,评价其在AS疾病活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S活动期患者34例、AS稳定期患者24例及体检健康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P-10、IL-17、IL-23和TNF-α水平,分析血清IP-10水平与AS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S活动期组及稳定期组患者血清IP-10含量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P-10在AS活动期组含量水平高于稳定期组(P<0.05);两组AS患者血清IL-17、IL-23及TNF-α含量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17和TNF-α在AS活动期组含量水平高于稳定期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AS患者中IP-10与IL-17、IL-23、TNF-α、PLT、ESR、CRP和BASDA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中IP-10水平可能是AS发病过程中重要的免疫学标志,检测IP-10有助于对AS的诊断和病情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强直性脊柱炎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的硫氧还基因融合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刚 田聆 +6 位作者 魏于全 文艳君 肖飞 姚兵 张伶 张汝 梅开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539,共5页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是由γ干扰素刺激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等所诱导产生趋化T淋巴细胞的一类分泌性糖蛋白。本研究PCR扩增人与鼠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的成熟蛋白编码区,克隆到硫氧还载体pET-32(a)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在IPTG...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是由γ干扰素刺激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等所诱导产生趋化T淋巴细胞的一类分泌性糖蛋白。本研究PCR扩增人与鼠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的成熟蛋白编码区,克隆到硫氧还载体pET-32(a)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在IPTG诱导下,人与鼠的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表达量约占目标总蛋白的25.3%,主要以包含体的形式存在,可溶性成分约占目标总蛋白的20%。将可溶性蛋白以S-Tag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蛋白质纯度约为90%的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通过趋化性分析,证实重组表达的人与鼠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100ng/ml浓度下对激活的T淋巴细胞具有趋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硫氧还基因 基因融合 基因表达 基因纯化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对早期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董璇 陈毅斐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11-412,共2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3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别检测脑脊液中IP-10、γ-干扰素(IFN-γ)及结核抗体等指标。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 目的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3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别检测脑脊液中IP-10、γ-干扰素(IFN-γ)及结核抗体等指标。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IP-10和IFN-γ的特异性、敏感性及诊断价值。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IP-10和IFN-γ的水平分别为(1066.78±268.38)ng/L和(441.88±119.44)ng/L,均显著高于非结核性脑膜炎组[(227.54±90.30)ng/L和(78.72±25.0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P-10诊断临界值为465.67ng/L时,敏感度为95.6%,特异度为100.0%;IFN-γ诊断结核性脑膜脑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9[95%可信区间(CI):0.949—1.000],诊断临界值为121.20ng/L时,敏感性为97.8%,特异性为100.0%。结论脑脊液中IP-10的含量对于早期结核性脑膜炎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结核性脑膜炎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γ干扰素 受试者工作曲线 临床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L-8在初诊DM2中的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冯真贵 杨士军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62-463,共2页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白介素-8(IL-8)在2型糖尿病(DM2)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37例初诊DM2患者及健康人33例血清IP-10、IL-8浓度并予对照分析。结果:DM2组IP-10、IL-8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结论:I...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白介素-8(IL-8)在2型糖尿病(DM2)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37例初诊DM2患者及健康人33例血清IP-10、IL-8浓度并予对照分析。结果:DM2组IP-10、IL-8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结论:IP-10、IL-8在DM2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白介素-8 2型糖尿病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垃圾拆解区儿童外周血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肖哲虹 霍霞 +3 位作者 章宇 张浴玲 李伟秋 徐锡金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在电子垃圾拆解区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160例2-7岁儿童(暴露和参照组各80名)为研究对象。采集肘静脉血2 m L;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中IP-10水平。结果:暴露组外周血I... 目的: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在电子垃圾拆解区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160例2-7岁儿童(暴露和参照组各80名)为研究对象。采集肘静脉血2 m L;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中IP-10水平。结果:暴露组外周血IP-10表达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暴露组男童外周血IP-10表达水平低于参照组男童(P〈0.05)。结论:电子垃圾拆解区环境污染对当地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具有一定影响,可降低儿童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拆解区 儿童 外周血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释放试验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效梅 熊玉霞 +4 位作者 曹均 王燕妮 杨刚毅 李伶 廖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092-209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血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6例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40例非结核呼吸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非特异性IP-10的水平;分别应用纯化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早期分泌性靶抗原-... 目的探讨全血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6例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40例非结核呼吸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非特异性IP-10的水平;分别应用纯化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AST-6)和培养液蛋白10(CFP10)体外刺激患者全血,检测活动性结核病组、非结核呼吸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人群全血中IP-10的释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非特异性IP-10和特异性IP-10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活动性结核病组患者血浆中非特异性IP-10的水平为(139.6±124.2)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3.5±17.7)pg/mL,P<0.05];而与非结核呼吸疾病组[(88.1±73.3)pg/mL]无明显差别(P>0.05)。经ESAT-6及CFP10诱导后,活动性结核病组患者全血IP-10释放水平为(146.0±167.1)pg/mL,显著高于非结核呼吸疾病组[(26.6±9.7)pg/mL,P<0.01]与健康对照组[(24.2±9.7)pg/mL,P<0.01]。经过ROC分析,结核特异性的IP-10诊断结核病的临界值为41.2 pg/mL,敏感度为68.2%,特异度为93.7%。特异性IP-10 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高于非特异性IP-10(0.747,P<0.01)。结论 IP-10可作为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方法。采用结核特异性IP-10较血浆非特异性IP-10能够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肺结核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a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娜 张长庚 +1 位作者 李伟 孙巨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41-2644,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a(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alpha,MIP-3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诊断...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a(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alpha,MIP-3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液相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118例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HCC组)、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LC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及100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对照组)血清中趋化因子IP-10和MIP-3a的水平,统计学分析各组间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两者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HCC组血清MIP-3a、IP-10水平显著高于LC组、CHB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HCC组患者血清IP-10、MIP-3a的表达水平在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以及有无远处转移之间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血清AFP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趋化因子IP-10、MIP-3a、IP-10与MIP-3a联合诊断及AF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734、0.772、0.920,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任一单一指标。结论HCC患者血清趋化因子IP-10和MIP-3a的表达升高,可能与HCC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血清趋化因子IP-10、MIP-3a有可能成为HCC新的诊断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CAL-27侵袭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兆强 王治平 +3 位作者 贾搏 孙翔 陈军 褚洪星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7期763-765,共3页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γ-inducible protein-10,IP-10)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加入IP-10将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CAL-27分为IP-10组(80 000pg/ml)和对照组两组,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两组...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γ-inducible protein-10,IP-10)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加入IP-10将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CAL-27分为IP-10组(80 000pg/ml)和对照组两组,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两组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CAL-27的侵袭性。通过明胶酶谱实验检测两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和MMP-9的活性。结果 IP-10组发生侵袭的细胞数为(1305±135)个/HP,对照组为(240±75)个/HP,差异有显著性(P<0.05)。IP-10组MMP-2和MMP-9的酶解量分别为(455.4±127.3)U和(492.1±161.5)U,对照组分别为(117.3±10.5)U和(166.7±39.1) U,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IP-10可促进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侵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趋化因子受体3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肿瘤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联合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梁越媚 苏玉桂 +1 位作者 徐文杰 徐汝洪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4期157-159,共3页
目的:评估血清中干扰素-γ(INF-γ)、诱导蛋白-10(IP-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肺结核患者纳入试验组,选取同时期该医院收治的150例... 目的:评估血清中干扰素-γ(INF-γ)、诱导蛋白-10(IP-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肺结核患者纳入试验组,选取同时期该医院收治的150例肺部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纳入对照1组,选取同时期1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2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清INF-γ、IP-10和MCP-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及其联合检测诊断肺结核的效能。结果:试验组IFN-γ、IP-10、MCP-1水平高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对照1组IFN-γ、IP-10水平高于对照2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IFN-γ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P<0.001),IFN-γ、IP-10和MCP-1联合检测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其中IFN-γ、IP-10和MCP-1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最大(P<0.001)。结论:血清INF-γ、IP-10和MCP-1可作为诊断肺结核的标志物,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Γ-干扰素 诱导蛋白-10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鉴别结核分枝杆菌不同感染状态效能的Meta分析
11
作者 高晨 谢祎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4期146-148,共3页
目的:评价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鉴别结核分枝杆菌不同感染状态的诊断效能.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3年1月的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 目的:评价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鉴别结核分枝杆菌不同感染状态的诊断效能.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3年1月的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5篇文献,96项研究,共111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为IP-10用于鉴别结核感染和非结核感染的合并敏感度为0.82(95%CI:0.79~0.84),特异度为0.87(95%CI:0.84~0.90),阳性似然比为6.40(95%CI:5.20~8.00),阴性似然比为0.21(95%CI:0.18~0.24),诊断比数比为31(95%CI:23~420),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1(95%CI:0.88~0.93).结论:IP-10有助于鉴别结核不同感染状态,但最终确诊需要结合病史、症状等进行综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鉴别诊断 活动性结核 非活动性结核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细胞因子在结核不同感染状态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张开义 李海雯 +4 位作者 李明武 吕正煊 李翔 韩祎 张乐 《中国热带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701,共5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外周血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γ-inducible protein-10, IP-10)与多种细胞因子在结核不同感染状态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并评估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在向活动性...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外周血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γ-inducible protein-10, IP-10)与多种细胞因子在结核不同感染状态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并评估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在向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 ATB)发展过程中的效能。方法 收集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3年3月—2024年2月门诊与住院患者76例,分为ATB组(31例,男性17例,年龄中位数33岁)、LTBI组(27例,男性17例,年龄中位数29岁)和健康体检者(healthy control, HC)组(18例,男性11例,年龄中位数25岁)。采取3组的外周血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分别检测IP-10、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IL-6)、IL-4、IL-8、IL-10、IL-1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的表达水平。数据类型为正态分布样本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首先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然后采用Dunn's多重检验进行多组间两两比较,最后分析各细胞因子在区分不同人群组别时的效能。结果 外周血IP-10在LTBI、ATB组表达水平高于HC组,但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显示灵敏度中等(AUC:0.7~0.9),特异度低(AUC:0.5~0.7)。IL-6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ATB组、LTBI组、HC组,其中HC组显著低于ATB组与LTBI组(F=12.15,P<0.001)。AUC结果显示ATB组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HC组。结论 IP-10在区分不同结核病状态方面表现出优势,单一细胞因子的预测效能有限,联合使用IL-6等多种细胞因子,结合临床表现,以期建立更为准确和全面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感染 活动性结核病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细胞因子 预测效能
原文传递
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对接受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持续病毒学反应的影响
13
作者 陈小玉 贾桂 +1 位作者 孟琴 杨春梅 《肝脏》 2024年第9期1109-1112,1136,共5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水平对接受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持续病毒学反应(SVR)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收治的60例CH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水平对接受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持续病毒学反应(SVR)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收治的60例CH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联合利巴韦林(RBV)(PR方案)组(n=20)和DAAs组(n=40),另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探讨治疗期间CHC患者IP-10水平变化,分析IP-10水平对接受DAAs治疗CHC患者SVR的影响。结果 CHC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IP-10水平及肝IP-10 mRNA、肝IP-10蛋白水平分别为[(70.8±4.7)U/L、(427.5±15.4)pg/mL、(2.0±0.4)、(2.7±0.5)],均高于对照组[(21.5±6.0)U/L、(135.1±33.5)pg/mL、1、1,P<0.05]。接受DAAs治疗期间,CHC患者的血清IP-10水平逐渐下降,且SVR患者的血清变化更为明显。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P-10水平低于450 pg/mL、治疗12周后下降程度大于30%是预测接受DAAs治疗CHC患者SVR的独立因素(OR=5.333、5.485,P<0.05)。结论 IP-10能够干扰病毒复制,接受DAAs治疗期间CHC患者血清IP-10水平动态下降可用来预测SV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持续病毒学反应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生存素、缺氧诱导因子-1α、细胞角蛋白10与恶变的关系分析
14
作者 赵俊峰 沈晓伟 +2 位作者 马晓瑞 孔令欣 王文超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组织中生存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角蛋白10(CK10)表达量与恶变风险的关系及预警价值。方法选取太原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88例SNI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组织中生存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角蛋白10(CK10)表达量与恶变风险的关系及预警价值。方法选取太原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88例SNI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恶变分为SNIP组(153例)与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IP-SCC)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素、HIF-1α、CK10表达情况,分析生存素、HIF-1α、CK10对恶变风险预警价值。结果Ridit检验显示,IP-SCC组患者的生存素、HIF-1α、CK10表达强度高于SNIP组(P<0.05);χ^(2)检验显示,IP-SCC组生存素、HIF-1α、CK10阳性表达率高于SNIP组(P<0.05);校正其他因素前后,生存素、HIF-1α、CK10阳性表达均是SNIP恶变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生存素、HIF-1α、CK10预测SNIP恶变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4、0.711、0.764,均具有预测效能(P<0.05),联合预测SNIP恶变风险的AUC为0.920,预警价值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预警价值(P<0.05)。结论SNIP组织中生存素、HIF-1α、CK10表达强度与恶变风险密切相关,且阳性表达是恶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预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 内翻性乳头状瘤 恶变风险 生存素 缺氧诱导因子- 细胞角蛋白10 预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徐静 张兴利 +5 位作者 刘倩 吴得红 邱宏春 孔荣 唐晓莹 郑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4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初诊的26例AA患者(AA组)和42例MDS患者(MDS组...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初诊的26例AA患者(AA组)和42例MDS患者(MDS组)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IP10和MBL水平,分析两组血清IP10与MBL的相关性,比较两组不同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结果AA组和MDS组血清IP-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MB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AA组血清IP-10水平高于MDS组,AA组血清MBL水平低于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血清IP-10与MBL均呈负相关性(r<0,P<0.05)。AA组外周血总CD3^(+)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CD3-CD16+/CD56+NK淋巴细胞比例和CD19+B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组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MDS组,而CD4^(+)/CD8^(+)比值低于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患者血清IP-10和MBL水平,以及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有助于为AA及MDS的发病机制、早期鉴别诊断等方面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冉燕 陈玲 +1 位作者 罗亚文 陈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180-3181,共2页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其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组患者分别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20例,肺结核组20例,糖尿病组20例及对照组10例,...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其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组患者分别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20例,肺结核组20例,糖尿病组20例及对照组10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人员血清IP-10、TNF-α水平。结果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肺结核组及糖尿病组血清IP-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高于肺结核组及糖尿病组(P<0.05);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肺结核组及糖尿病组血清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血清IP-10与TNF-α水平间呈正相关(r s=0.748,P=0.000)。结论 IP-10、TNF-α可能参与了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免疫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肿瘤坏死因子-Α 肺结核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鉴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代吕霞 祁志荣 +3 位作者 李明远 蒋中华 张林 李虹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原核表达大鼠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从大鼠脾细胞中提取RNA,用RTPCR方法得到IP10cDNA,双酶切将其插入pET32a(+)载体中。重组质粒pET32a(+)IP10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结果所... 目的原核表达大鼠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从大鼠脾细胞中提取RNA,用RTPCR方法得到IP10cDNA,双酶切将其插入pET32a(+)载体中。重组质粒pET32a(+)IP10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结果所获得的大鼠IP10克隆,经测序与GenBank报道的完全一致。所表达的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获得证实。结论已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IP10,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融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干扰素-G诱导蛋白10及降钙素原在AECOPD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8
18
作者 盛小军 赵子文 赵祝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7-1279,共3页
目的:评价血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干扰素G诱导蛋白10(IP-10)及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选取AECOPD患者60例,s COPD患者52例,对照组28例,构成随机平行资料。(2)另随机选择... 目的:评价血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干扰素G诱导蛋白10(IP-10)及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选取AECOPD患者60例,s COPD患者52例,对照组28例,构成随机平行资料。(2)另随机选择其中19例AECOPD患者及其稳定期构成COPD急性加重-稳定期配对资料。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标记物水平,比较并分析其异同。结果:(1)AECOPD组SAA浓度与s COPD组SA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ECOPD组与s COPD组血清IP-10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AECOPD组与s COPD组血清PCT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ECOPD组血清SAA和IP-10浓度较s COPD组升高,有助于AECOPD的诊断,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54.9%,96.1%、75.0%。本研究结果中PCT不能用于鉴别AECOPD与s CO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血清标记物 炎症因子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血清干扰素-G诱导蛋白10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和胎盘组织中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建华 张学光 +3 位作者 孙华 张光波 胡晓红 薛爱丽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2年第9期669-672,共4页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及血清中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妊娠、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胎盘组织及血清,采用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及血清中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妊娠、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胎盘组织及血清,采用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P-10在3组孕妇胎盘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变化。结果: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中IP-10表达均明显增加(P均<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胎盘组织中IP-10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均<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胎盘及血清中IP-10表达升高,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子痫前期 血清 胎盘 干扰素诱导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小鼠干扰素诱导蛋白-10抑制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文朋 刘高勤 +1 位作者 李龙标 陆培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2-305,共4页
背景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作为趋化因子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已被证实,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其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与多种血管新生相关因子有关,IP—10对CNV形成的作用及机制尚... 背景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作为趋化因子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已被证实,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其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与多种血管新生相关因子有关,IP—10对CNV形成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外源性小鼠IP-10点眼对角膜碱烧伤诱导CNV形成的作用。方法选用SPF级BALB/c小鼠82只,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采用浸润1mol/LNaOH的滤纸贴附于左眼角膜中央40S的方法制作角膜碱烧伤小鼠模型,角膜碱烧伤后1d及7d开始局部应用IP-10共7d分别作早期点眼组10只眼和中晚期点眼组5只眼,各自的模型对照组均给予质量分数0.2%透明质酸钠(HA)点眼(分别为11只眼和6只眼)。早期点眼组于造模后2周,中晚期点眼组于造模后3周取角膜组织以CD31免疫荧光标记法比较模型对照组及实验组的CNV面积。收集早期IP-10碱烧伤后2d及4d小鼠的角膜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情况。所有实验动物的使用、饲养及处死均按照视觉及眼科学研究协会的有关规定及苏州大学的《实验动物管理及使用指南》进行。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CNV占角膜面积的比例为(88.67±10.22)%,IP-10早期点眼1周组小鼠CNV占角膜面积的(70.06±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P=0.00)。角膜碱烧伤后21d,模型对照组小鼠CNV占角膜面积的比例为(87.33±13.47)%,IP-10中晚期点眼1周组CNV占角膜面积的(86.56±1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0,P〉0.05)。IP-10早期点眼2d和4d的小鼠角膜组织中CXCR3的表达较模型对照组I司期值明显升高(t=3.13、3.07,P〈0.05)、VEGF表达降低(t=5.99、6.27,P〈0.01)、TGF—β1表达降低(t=8.50,P〈0.01;t=4.53,P〈0.05)。结论角膜碱烧伤后外源性IP-10蛋白早期干预可通过上调CXCR3和下调VEGF及TGF—β1的表达抑制CNV的形成,中晚期干预不能减少角膜碱烧伤诱导的C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角膜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