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8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舒地尔缓解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
1
作者 郭敏芳 张慧宇 +3 位作者 章培军 苏琴 贾思玮 尉杰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939-4946,共8页
背景:法舒地尔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内的线粒体动力学有调节作用,并且可以抑制神经炎症,但能否调节线粒体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进而减轻β-淀粉样蛋白毒性尚不清楚。目的:探究法舒地尔对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人源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 背景:法舒地尔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内的线粒体动力学有调节作用,并且可以抑制神经炎症,但能否调节线粒体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进而减轻β-淀粉样蛋白毒性尚不清楚。目的:探究法舒地尔对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人源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凋亡和线粒体自噬以及NLRP3炎症小体的调节作用。方法:将SH-SY5Y细胞接种于孔板内,细胞贴壁后分3组干预:对照组不加入任何药物,模型组加入20μmol/L β-淀粉样蛋白1-42,法舒地尔组同时加入20μmol/L β-淀粉样蛋白1-42与15 mg/L法舒地尔,干预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性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法舒地尔组细胞活性升高、凋亡率降低(P<0.05);(2)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Bax mRNA与蛋白表达升高(P<0.05),Bcl-2 mRNA与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法舒地尔组细胞Bax mRNA与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 mRNA与蛋白表达升高(P<0.05);(3)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PINK1、帕金森病蛋白和LC3蛋白表达降低(P<0.05),p6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法舒地尔组细胞PINK1、帕金森病蛋白和LC3蛋白表达升高(P<0.05),p62蛋白表达降低(P<0.05);(4)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NLRP3、ASC、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法舒地尔组细胞NLRP3、ASC、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降低(P<0.05);(5)结果表明,法舒地尔可以减轻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线粒体自噬且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自噬 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序列选择性的长寿命β-淀粉样蛋白荧光探针研究
2
作者 曹慧芳 陈妍 于会娟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开发一款可检测所有Aβ聚集体,并具有序列选择性的长寿命Aβ荧光探针(Ru-itatp)。方法利用荧光光谱测试Ru-itatp与Aβ蛋白的作用及荧光检测效果,利用MTT法测试生物毒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研究细胞及组织成像效果。结果Ru-itatp... 目的开发一款可检测所有Aβ聚集体,并具有序列选择性的长寿命Aβ荧光探针(Ru-itatp)。方法利用荧光光谱测试Ru-itatp与Aβ蛋白的作用及荧光检测效果,利用MTT法测试生物毒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研究细胞及组织成像效果。结果Ru-itatp对Aβ_(1-42)蛋白有灵敏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响应,可与不同聚集形态(单体、低聚体、纤维体)Aβ结合,能特异性标记大脑中的Aβ斑块,并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结论Ru-itatp具有较强的Aβ蛋白识别能力及较低的生物毒性,有望成为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β-淀粉样蛋白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干预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线粒体自噬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苏琴 贾思玮 +6 位作者 郭敏芳 孟涛 李雁冰 穆秉桃 宋丽娟 马存根 尉杰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88-6696,共9页
背景: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线粒体自噬调节失衡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枸杞多糖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能否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来改善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SH-... 背景: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线粒体自噬调节失衡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枸杞多糖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能否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来改善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SH-SY5Y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并用枸杞多糖进行干预。将SH-SY5Y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β-淀粉样蛋白1-42组(20μmol/Lβ-淀粉样蛋白1-42干预24 h),枸杞多糖组(先提前1 h加入1 g/L枸杞多糖形成保护作用,然后再加入20μmol/Lβ-淀粉样蛋白1-42与枸杞多糖共同干预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突触、凋亡和线粒体自噬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β-淀粉样蛋白1-42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上升(P<0.05),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升高(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P<0.05),突触相关蛋白Syn、PSD-95表达降低(P<0.05),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LC3A/B、Parkin、Beclin-1表达降低(P<0.05),P62表达升高(P<0.05);②与β-淀粉样蛋白1-42组比较,枸杞多糖组细胞活力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上升(P<0.05),Bax和Caspase-3表达降低(P<0.05),Bcl-2表达升高(P<0.05),Syn和PSD-95表达升高(P<0.05),Pink1、LC3A/B、Parkin、Beclin-1表达升高(P<0.05),P62表达降低(P<0.05)。结果表明:枸杞多糖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来抑制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减少细胞凋亡,增加神经元突触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阿尔茨海默病 SH-SY5Y细胞 线粒体自噬 β-淀粉样蛋白 细胞凋亡 工程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β-淀粉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4
作者 韩江涛 张帅博 +6 位作者 秦雅蕊 韩硕洋 张雅康 王吉庆 杜清洁 肖怀娟 李猛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80,共10页
【目的】β-淀粉酶(β-amylase,BAM)能水解淀粉,在植物生长和响应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从全基因组水平对甜瓜BAM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为甜瓜BAM基因功能研究及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分析BAM家族蛋白理化性质、系统进化、... 【目的】β-淀粉酶(β-amylase,BAM)能水解淀粉,在植物生长和响应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从全基因组水平对甜瓜BAM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为甜瓜BAM基因功能研究及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分析BAM家族蛋白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以及通过RT-qPCR对其在干旱、ABA、低温、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在甜瓜全基因组中鉴定出9个CmBAM基因家族成员,分别位于第1、4、5、6、7和11号染色体上,蛋白平均氨基酸个数为543,平均分子量为58.7 kD,等电点为5.47–8.89。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甜瓜BAM基因家族成员与黄瓜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在94.5%以上,且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甜瓜CmBAM成员启动子中主要顺式作用元件为激素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非生物胁迫元件和蛋白质结合元件。CmBAMs在干旱、ABA、低温和盐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CmBAMs不同程度地响应4种非生物胁迫,其中CmBAM1、CmBAM3和CmBAM9受干旱强烈诱导,CmBAM3、CmBAM5、CmBAM9受ABA强烈诱导,CmBAM1、CmBAM5、CmBAM9受低温胁迫强烈诱导;CmBAM3的表达受盐胁迫强烈诱导。【结论】从甜瓜全基因组中鉴定出9个CmBAMs,CmBAM1、CmBAM3、CmBAM5和CmBAM9对4种非生物胁迫最为敏感,表明其可能在非生物胁迫中发挥关键作用,可作为后续研究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β-淀粉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血清磷酸化Tau181、血管紧张素1-7、淀粉样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_(1-42)表达水平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尚婷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7期24-27,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磷酸化Tau181(pTau181)、血管紧张素1-7(Ang1-7)、淀粉样蛋白A(SAA)、β-淀粉样蛋白_(1-42)(Aβ_(1-42))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东... 目的探究血清磷酸化Tau181(pTau181)、血管紧张素1-7(Ang1-7)、淀粉样蛋白A(SAA)、β-淀粉样蛋白_(1-42)(Aβ_(1-42))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东西湖区中医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11月收治的1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血管性痴呆将其分为两组,继发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血管性痴呆)和非继发组(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未继发血管性痴呆)。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Tau181、Ang1-7、SAA、Aβ_(1-42)单一与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继发组比,继发组患者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占比均更高,血清pTau181、SAA、Aβ_(1-42)表达水平均更高,血清Ang1-7水平更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au181、SAA、Aβ_(1-42)水平高和Ang1-7水平低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au181、Ang1-7、SAA、Aβ_(1-42)水平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血清pTau181、SAA、Aβ_(1-42)水平高和Ang1-7水平低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因素,且血清pTau181、Ang1-7、SAA、Aβ_(1-42)水平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血管性痴呆有较高预测价值,临床可监测上述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提前干预和治疗,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血管性痴呆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磷酸化Tau181 血管紧张素1-7 淀粉样蛋白A β-淀粉样蛋白_(1-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样前体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对骨质疏松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新凯 李汉 +3 位作者 王墉琦 李佳 孙晴 孙义军 《中医正骨》 2025年第3期57-60,64,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均为老年人群体中高发的退行性疾病。AD的关键病理因子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和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在OP患者的骨组织中异...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均为老年人群体中高发的退行性疾病。AD的关键病理因子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和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在OP患者的骨组织中异常沉积,提示二者可能参与OP的病理进程。本文结合近年相关文献,从骨吸收和骨形成2个方面对APP和Aβ对OP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前体 淀粉β-蛋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调控miR-15a激活Bag5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7
作者 潘琼 胡馨予 郭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9-1119,共11页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AD的进展与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5a和Bag5在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诱导的AD神经细...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AD的进展与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5a和Bag5在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诱导的AD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通过给SD大鼠脑部注射Aβ42构建AD大鼠模型,并使用Aβ42处理SH-SY5Y细胞构建AD细胞模型。采用莫里斯(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尼氏(Nissl)染色检测脑组织中细胞形态以及数量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Bag5相互作用的上游miRNA;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RT-PCR)检测miR-15a和Bag5的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ag5、Bax和Caspase-3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采用miR-15a敲减或过表达载体以及Bag5敲减载体处理大鼠和细胞,萤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5a与Bag5之间的结合关系。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HE染色和Nissl染色结果表明AD大鼠模型成功建立,且Aβ可诱导AD大鼠中神经细胞凋亡和抑制miR-15a表达。与正常细胞相比,Aβ处理可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和Bag5的表达,降低细胞活力和miR-15a表达,过表达miR-15a会进一步加强Aβ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效果,而敲减miR-15a的表达则起到相反的作用(均P<0.01)。萤光素酶报告实验证明miR-15a与Bag5存在负向靶向关系。且与单独敲减Bag5相比,敲减miR-15a和Bag5共转染会显著提高细胞活力以及Bag5的表达,同时明显降低细胞的凋亡率以及Bax、Caspase-3的表达,体内实验也得到一致的结果(均P<0.01)。结论:Aβ可抑制miR-15a的表达,进而诱导Bag5表达,以激活Bag5对于Aβ引起凋亡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细胞凋亡 Bag5 miR-15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发病机制探讨典型中药防治概况 被引量:2
8
作者 邹文奇 任晶 +1 位作者 刘静颐 盛瑜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39,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学习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β-淀粉样蛋白(Aβ)学说涵盖了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等多方面机制。该文基于Aβ机制以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典型中药及其有效...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学习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β-淀粉样蛋白(Aβ)学说涵盖了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等多方面机制。该文基于Aβ机制以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典型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预防和治疗AD的概况,以期为研发防治AD的中药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调控脑胆固醇代谢清除β-淀粉样蛋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段学庆 王少锋 +5 位作者 陈先玉 郝彦伟 李佳欣 李莉 徐世军 李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5-2009,共5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活化的PPAR-γ参与调节许多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事件,通过诱导或抑制一系列...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活化的PPAR-γ参与调节许多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事件,通过诱导或抑制一系列基因、蛋白等途径参与脑胆固醇代谢,从而抑制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改善AD的记忆和认知能力,是AD的一个有潜力的靶点。旨在恢复脑胆固醇稳态的药物开发可能是抵消AD的潜在策略。该文通过分析PPAR-γ的分布、结构,聚焦PPAR-γ介导的脑胆固醇代谢与AD的生物学相关性,阐述了PPAR-γ对关键蛋白、基因及其相应分子的机制调控,为A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阿尔茨海默病 胆固醇 β-淀粉样蛋白 天然化合物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调控β-淀粉样蛋白跨血脑屏障转运干预老年期痴呆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柯敏萱 孙跃峰 陈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9期48-52,共5页
老年期痴呆是由多因素引起的一种多发生于老年期的神经退行性脑部病变,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β-淀粉样蛋白(Aβ)跨血脑屏障转运是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本文对近年围绕中医药调控Aβ跨血脑屏障转运干预老年期... 老年期痴呆是由多因素引起的一种多发生于老年期的神经退行性脑部病变,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β-淀粉样蛋白(Aβ)跨血脑屏障转运是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本文对近年围绕中医药调控Aβ跨血脑屏障转运干预老年期痴呆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发现中医药防治老年期痴呆方法多样,有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中药复方、中药注射液等内治法,还有电针、艾灸等外治法,特色鲜明,且疗效显著。本文揭示中医药通过上调Aβ跨血脑屏障转运的外排介导受体及下调其内流蛋白受体,靶控相关配体表达,转运清除毒性Aβ,以达到防治老年期痴呆的目的,为老年期痴呆新型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老年期痴呆 血脑屏障 β-淀粉样蛋白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点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文静(综述) 古安城 温格思(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099-2103,2108,共6页
β-淀粉样蛋白(Aβ)被认为是介导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Aβ的生成与清除的失衡将导致脑内Aβ大量堆积而引起聚集,进而对神经元细胞造成损伤,产生认知障碍,引起痴呆症状。为有效治疗AD,近年来,开展了大量以Aβ为靶点的临... β-淀粉样蛋白(Aβ)被认为是介导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Aβ的生成与清除的失衡将导致脑内Aβ大量堆积而引起聚集,进而对神经元细胞造成损伤,产生认知障碍,引起痴呆症状。为有效治疗AD,近年来,开展了大量以Aβ为靶点的临床研究,包括抑制Aβ的生成、聚集,促进Aβ清除等策略,但相关研究屡屡受挫。该文通过检索近些年国内外文献,针对Aβ在AD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临床研究现状进行探讨与梳理,以期为Aβ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蛋白聚集 神经损伤 治疗策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海尔福、元首复方制剂对麦芽酚铝染毒小鼠β-淀粉样蛋白裂解酶1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周政 龙奇军 +2 位作者 陈良晨 张海鹏 韦艳炼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5期0122-0124,共3页
探讨中药复方海尔福、元首制剂对麦芽酚铝染毒小鼠β-淀粉样蛋白裂解酶1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SPF级KM品种小鼠为实验小鼠。前期试验阶段,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十组,每组5只,除空白对照编号1、编号2组外,其余八组小鼠用30mmol/L浓度的... 探讨中药复方海尔福、元首制剂对麦芽酚铝染毒小鼠β-淀粉样蛋白裂解酶1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SPF级KM品种小鼠为实验小鼠。前期试验阶段,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十组,每组5只,除空白对照编号1、编号2组外,其余八组小鼠用30mmol/L浓度的麦芽酚铝溶液进行腹腔注射,每次按48mg/kg·d腹腔注射(30g体重小鼠每只0.2mL),每连续注射3天休息1天。建立模型30天后,进入后期实验,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1组用中药复方海尔福制剂灌胃治疗,治疗2组用中药复元首制剂灌胃治疗,每天一次,连续30天。实验前期,所有组的小鼠进行水迷宫实验训练,确保全部小鼠熟练上岸,建立记忆。实验中、后期不再训练,直接进行连续3天水迷宫测定,每天三次,直至实验结束。记录所有小鼠游水时间和错误次数,以此来测定模型建立前、模型建立后和治疗后水迷宫游水时间和错误次数,作为小鼠记忆力变化的判断。实验结束,处死动物,体外定量检测血清、血浆、组织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小鼠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的活性。结果:依正常组、模型组、治疗1组、治疗2组顺序,脑β-淀粉样蛋白裂解酶1(BACE1)活力分别为(30.14±3.00)、(32.86±3.75)、(27.00±4.10)▲▲、(28.38±4.16)▲。方差分析:F=2.872,P=0.052,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复方海尔福、元首制剂对麦芽酚铝染毒小鼠β-淀粉样蛋白裂解酶1活性存在影响,治疗后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裂解酶 1(BACE1) Γ-分泌酶 老年痴呆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rolysin纳米孔道的单个β-淀粉样多肽N-端片段分析
13
作者 陈天泽 胡方舟 +2 位作者 林绪波 应佚伦 邹爱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208,共9页
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引起的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被认为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症的因素之一.与人类不同,啮齿动物较少出现这类特征性病变.与人类Aβ相比,啮齿动物Aβ的第5,10和13位氨基酸由Arg,Tyr和His分别变为Gly,Phe和Arg.本文采用... 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引起的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被认为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症的因素之一.与人类不同,啮齿动物较少出现这类特征性病变.与人类Aβ相比,啮齿动物Aβ的第5,10和13位氨基酸由Arg,Tyr和His分别变为Gly,Phe和Arg.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Aerolysin纳米孔道单分子分析技术对人类Aβ_(1—15)和啮齿动物Aβ_(1—15)的结构差异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人类Aβ_(1—15)相比,啮齿动物Aβ_(1—15)穿过纳米孔道时具有更低的阻断频率和能垒,证明了Aerolysin纳米孔道可以辨别具有细小结构差异的Aβ多肽分子.本文以硫酸盐K_(2)SO_(4)作为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的简化模型,对Aβ_(1—15)与硫酸根离子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统计分析显示,两种多肽均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降低它们被纳米孔道捕获的频率,人类Aβ_(1—15)的捕获频率降低25%,啮齿动物Aβ_(1—15)的捕获频率降低59%.然而,加入硫酸根离子后,两种多肽阻断时间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与未加入硫酸根时相比,人类Aβ_(1—15)的阻断时间延长了14%,啮齿动物Aβ_(1—15)的阻断时间则缩短了7%.由实验结果推测,两种多肽不同的序列和构象导致它们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的方式和强度不同,对过孔行为产生了不同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对于筛选用于阿尔茨海默症治疗的小分子抑制类药物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气单胞菌溶素 多肽单分子分析 生物纳米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眼热”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对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40)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刘芷妤 滕伟 +2 位作者 尹继芳 马政涛 张忠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26-0129,共4页
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过眼热”针法的效果,重点研究其对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4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的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数据研究,分组后... 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过眼热”针法的效果,重点研究其对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4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的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数据研究,分组后开展不同治疗,病例选取时间是自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其中对照组使用普通针刺,而研究组使用“过眼热”针法治疗。结果 组间总有效率的对比是研究组更高,治疗后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40)明显更低,治疗后MMSE分值更高,治疗后ADL分值更高,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更低,治疗后MoCA分值更高,证候评分治疗后更低,治疗后SOD更高,治疗后IL-6更低,P<0.05,比较治疗前数据为P>0.05。结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过眼热”针法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眼热”针法 血管性痴呆 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40)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乙素通过细胞转运途径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β-淀粉样蛋白跨血脑屏障的影响
15
作者 李可 苗果 +1 位作者 柳秋 赵昆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782-1786,共5页
目的:探讨灯盏乙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β-淀粉样蛋白(Aβ)跨血脑屏障(BBB)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乙素低剂量组、灯盏乙素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大鼠外,... 目的:探讨灯盏乙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β-淀粉样蛋白(Aβ)跨血脑屏障(BBB)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乙素低剂量组、灯盏乙素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大鼠外,其余组大鼠侧脑室注射Aβ_(1-42)氯化钠溶液建立AD大鼠模型,灯盏乙素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灯盏乙素5 mg/kg和10 mg/kg,阳性对照组灌胃盐酸多奈哌齐0.9 mg/kg,持续30 d,观察大鼠行为能力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闭合蛋白-5(Claudin-5)、咬合蛋白(Occludin)、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LRP-1)以及p糖蛋白(P-gp)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神经元细胞排列疏松、紊乱,细胞数量减少,可见明显空泡化,灯盏乙素低剂量组、灯盏乙素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多,空泡化细胞减少,细胞排列稍整齐致密。灯盏乙素低剂量组、灯盏乙素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逃避潜伏期、伊文思蓝含量、Aβ斑块面积以及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穿过平台的次数以及LRP-1、P-gp、Claudin-5、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灯盏乙素可减轻AD大鼠神经元病理损伤,保护血脑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脑屏障 β-淀粉样蛋白 灯盏乙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星蒌承气汤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效果及对血清脑肠肽因子与同型半胱氨酸和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王楠 宋岳涵 +2 位作者 杨月君 陈宣 刘涛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2期1851-1856,共6页
目的探讨加味星蒌承气汤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效果及对血清脑肠肽因子与同型半胱氨酸(Hcy)、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 目的探讨加味星蒌承气汤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效果及对血清脑肠肽因子与同型半胱氨酸(Hcy)、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承气汤组、丁苯酞组,每组40例。3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营养脑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等。丁苯酞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承气汤组采用加味星蒌承气汤治疗。联合组采用加味星蒌承气汤和丁苯酞治疗,3组均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中医疗效、西医疗效、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脑肠肽因子、Hcy、Aβ1-42、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中西医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丁苯酞组和承气汤组,且承气汤组中医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丁苯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承气汤组和丁苯酞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承气汤组和丁苯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CGRP、5-羟色胺、胃动素均高于承气汤组和丁苯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Hcy低于承气汤组和丁苯酞组,Aβ1-42高于承气汤组和丁苯酞组(均P<0.05)。联合组与承气汤组、丁苯酞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2/40)比2.5%(1/40)、5.0%(2/40)](χ^(2)=0.417,P=0.812)。结论加味星蒌承气汤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效果显著,能调节脑肠肽因子表达,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加味星蒌承气汤 丁苯酞 β-淀粉样蛋白1-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脂蛋白相关磷酸酶A2、α_(2)巨球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及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屈源 柴丽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1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与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脂蛋白相关磷酸酶A2(LP-PLA2)、α_(2)巨球蛋白(α_(2)M)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宝鸡高新医院收治的20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 探讨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与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脂蛋白相关磷酸酶A2(LP-PLA2)、α_(2)巨球蛋白(α_(2)M)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宝鸡高新医院收治的20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患者6个月内是否并发血管性痴呆将其分为并发组(39例)和未并发组(162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与血清Aβ1-42、LP-PLA2、α_(2)M水平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β1-42、LP-PLA2、α_(2)M单一及联合检测对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结果 并发组与未并发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脑梗死面积、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脑梗死面积较大、血管狭窄程度为重度、血清Aβ1-42、LP-PLA2、α_(2)M水平较高是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4.614、4.362、2.497、4.246、2.425、2.568、3.080,P<0.05)。并发组血清Aβ1-42、LP-PLA2、α_(2)M水平高于未并发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β1-42、LP-PLA2、α_(2)M联合检测预测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高于血清Aβ1-42、LP-PLA2、α_(2)M单一检测(0.736、0.772、0.737,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并发血管性痴呆可能与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脑梗死面积较大、血管狭窄程度为重度及血清Aβ1-42、LP-PLA2、α_(2)M水平较高有关,且血清Aβ1-42、LP-PLA2、α_(2)M联合检测预测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β-淀粉样蛋白1-42 脂蛋白相关磷酸酶A2 α_(2)巨球蛋白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β-淀粉样前体蛋白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18
作者 雷昊明 赵月桐 +2 位作者 周婵娟 蔡志宏 李俊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24期98-101,105,共5页
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beta precursor protein, APP)作为淀粉样β肽形成的关键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鱼类免疫系统中的功能还未被探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克隆出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 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beta precursor protein, APP)作为淀粉样β肽形成的关键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鱼类免疫系统中的功能还未被探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克隆出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APP基因的cDNA编码序列(GenBank编号PP71609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全长2220 bp,共编码739个氨基酸,APP蛋白存在A4_EXTRA、KU、Coiled coil和Transmembrane结构域,邻接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中华倒刺鲃的APP与露斯塔野鲮的APP聚类在一起。将APP构建到pcDNA3.1-MCS-3xflag载体中进行双酶切检测及测序检测,结果表明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利用RT-qPCR技术分析APP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APP基因在中华倒刺鲃的脑、心脏、肌肉、肾脏、眼睛、尾鳍和脾脏中均有表达,且在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此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中华倒刺鲃APP基因功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鱼类免疫系统 中华倒刺鲃 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901317对海马神经元β-分泌酶表达及β-淀粉样肽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淑坤 姜玲玲 +2 位作者 刘洁 杨荣慧 侯艳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953-1955,共3页
目的研究肝X受体(LXR)配体TO901317对海马神经元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α-分泌酶(ADAM10)和β-分泌酶(BACE1)mRNA表达的影响及与β-淀粉样肽(Aβ)生成的关系。方法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至第7天,在饲养液中加入2.0μmol/LTO901317,继续培养... 目的研究肝X受体(LXR)配体TO901317对海马神经元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α-分泌酶(ADAM10)和β-分泌酶(BACE1)mRNA表达的影响及与β-淀粉样肽(Aβ)生成的关系。方法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至第7天,在饲养液中加入2.0μmol/LTO901317,继续培养48h。应用RT-PCR方法研究海马神经元APP、ADAM10和BACE1等基因的mRNA的表达,放免法检测培养液Aβ含量的变化。结果TO901317降低海马神经元APP和BACE1 mRNA表达(P<0.01),减少培养液Aβ含量(P<0.01),但不影响ADAM10 mRNA表达(P>0.05)。结论TO901317激活LXR,能通过降低APP和BACE1的表达来减少海马神经元Aβ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X受体 TO901317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 β-分泌酶 β-淀粉样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α雌二醇对转基因细胞株(APP/PS1N_2a)β-淀粉样蛋白生成的影响
20
作者 李建明 曾杰 +1 位作者 罗学港 雷德亮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2-777,共6页
目的探讨17α雌二醇(E2α)对稳定表达人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因子-1(PS1)即APP/PS1基因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Neuro-2a)(APP/PS1 N2a)β-淀粉样蛋白(Aβ)产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APP/PS1 N2a细胞用10×10-9mol/L E2α... 目的探讨17α雌二醇(E2α)对稳定表达人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因子-1(PS1)即APP/PS1基因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Neuro-2a)(APP/PS1 N2a)β-淀粉样蛋白(Aβ)产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APP/PS1 N2a细胞用10×10-9mol/L E2α预处理2d,更换培养液后,分别进行如下处理:1.加入不同浓度E2α(25nmol/L、50nmol/L、100nmol/L、200nmol/L)和溶媒(对照组),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PP/PS1 N2a细胞内和细胞外的Aβ蛋白水平及细胞BACE1蛋白水平;2.加入100nmol/L E2α、20nmol/L葡萄糖和5mIU葡萄糖氧化酶(GOX)。24h后,进行二氢乙啶(DHE)染色观察APP/PS1 N2a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E2α(25nmol/L、50nmol/L、100nmol/L、200nmol/L)处理后,细胞外Aβ蛋白水平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胞内Aβ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细胞β-分泌酶-1(BACE1)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E2α可以减少G/GOX所致APP/PS1 N2a细胞ROS的产生。结论 E2α可以减少细胞外Aβ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雌二醇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早老因子-1 β-淀粉样蛋白 免疫印迹法 二氢乙啶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