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A及β-乳球蛋白B的纯度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宝花 赵广莹 +3 位作者 杨媛媛 李芸 丁晓静 王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4-127,共4页
采用毛细管电泳分析手段,用校正峰面积归一化法同时测定了本实验室购得的α-Lac、β-LgA及β-LgB三个蛋白参考物的纯度,其值分别为75.4%、84.5%和76.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0.7%及1.4%。所得结果与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 采用毛细管电泳分析手段,用校正峰面积归一化法同时测定了本实验室购得的α-Lac、β-LgA及β-LgB三个蛋白参考物的纯度,其值分别为75.4%、84.5%和76.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0.7%及1.4%。所得结果与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平板凝胶电泳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毛细管电泳法是分析此类蛋白的有效潜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纯度 Α-蛋白 β-球蛋白A β-乳球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与β-乳球蛋白B的结合机制及其溶解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晓雷 郑丽丽 +4 位作者 艾斌凌 郑晓燕 杨旸 杨劲松 盛占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8-16,共9页
为解决槲皮素水溶性差的问题,采用β-乳球蛋白B作为载体,基于多光谱、等温滴定量热仪和分子模拟等实验手段,探究槲皮素和β-乳球蛋白B的结合机制,以及结合后β-乳球蛋白B的二级结构和槲皮素溶解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槲皮素可与β-乳球蛋... 为解决槲皮素水溶性差的问题,采用β-乳球蛋白B作为载体,基于多光谱、等温滴定量热仪和分子模拟等实验手段,探究槲皮素和β-乳球蛋白B的结合机制,以及结合后β-乳球蛋白B的二级结构和槲皮素溶解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槲皮素可与β-乳球蛋白B结合,该结合过程中氢键和范德华力起主要作用;三维荧光、同步荧光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槲皮素的结合使β-乳球蛋白B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圆二色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槲皮素的结合诱导该蛋白中部分α-螺旋转变为β-折叠;分子模拟结果表明,槲皮素在β-乳球蛋白B上的结合位点位于一个由α-螺旋与β-转角所形成的空穴中,在该结合位点中有8个氨基酸残基参与了与槲皮素的结合,其中第125位的苏氨酸残基提供了较强的氢键,其余残基则提供了范德华力;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现在与β-乳球蛋白B结合后,槲皮素的溶解度增大至原来的1 844倍左右。综上所述,以β-乳球蛋白B为载体结合的槲皮素水溶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β-乳球蛋白b 结合机制 二级结构变化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乳球蛋白B变性的DSC法研究
3
作者 王邦宁 谈夫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1009-1013,共5页
运用差示扫描量法,研究了牛β-Lg B在含各种浓度GuHC1的磷酸盐溶液中的变性。实验表明,在高蛋白质浓度条件下,GuHC1的存在使β-Lg B既可以冷变性,又可以热变性。两者的焓变有相反的符号。冷变性和复性都是可再生的,而热变性是不可逆的... 运用差示扫描量法,研究了牛β-Lg B在含各种浓度GuHC1的磷酸盐溶液中的变性。实验表明,在高蛋白质浓度条件下,GuHC1的存在使β-Lg B既可以冷变性,又可以热变性。两者的焓变有相反的符号。冷变性和复性都是可再生的,而热变性是不可逆的。在热变性过程中牵涉到单体分子间的协同作用,可用热力学模型N_cD→F表示。热变性过程的活化能是285 kJ/mol,表明GuHC1不是通过显著降低活化能而降低β-Lg B的热变性温度和热变性焓的。对于冷变性过程,尤其在3.10mol/L GuHC1溶剂中,可用二态模型ND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b 差示扫描量热 变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