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和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宝新 张云良 +4 位作者 张鑫 常文龙 李立琴 马爽 郭淑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51-855,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和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19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测量要求及高血压诊断和分级标准将197例患者进行分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和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19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测量要求及高血压诊断和分级标准将197例患者进行分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DM组,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 Pa)和舒张压<90 mm Hg] 45例;2型糖尿病合并1级高血压组[DH1组,收缩压140~159 mm Hg和(或)舒张压90~99 mm Hg]47例;2型糖尿病合并2级高血压组[DH2组,收缩压160~179 mm 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 Hg]51例;2型糖尿病合并3级高血压组[DH3组,收缩压≥180 mm Hg和(或)舒张压≥110 mm Hg]54例。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瘦素和α-MSH水平。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二者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血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且随血压分级的增加,DH1组、DH2组和DH3组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升高,以DH3组最高(P均<0.05);(2)血清α-M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明显降低,且DH2组和DH3组血清α-MSH水平均明显低于DM组,以DH3组最低(P均<0.05);(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和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血清瘦素呈正相关(r=0.58,P=0.00; r=0.59,P=0.00),而与血清α-MSH呈负相关(r=-0.61,P=0.00; r=-0.59,P=0.00);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提示,HOMA-IR和收缩压均是血清瘦素和α-MSH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时,随着高血压分级升高,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升高,血清α-MSH水平逐渐下降,表明二者可能共同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血清瘦素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的炎症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苗玉良 李金宝 +1 位作者 田野苹 邓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炎症抑制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胰蛋白酶原激活肽白介素-6检测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胡升安 项和平 +1 位作者 高明 王文强 《安徽医学》 2017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白介素-6(IL-6)检测评估AP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AP患者,按AP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白介素-6(IL-6)检测评估AP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AP患者,按AP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56例)和重症组(4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吸附法定量测定α-MSH、TAP、IL-6浓度水平,重症组患者入院时给予APACHEⅡ及Ranson评分。结果与轻症组相比较,入院1周内重症组外周血α-MSH处于较低的水平,IL-6处于较高的水平,入院前3天重症组TAP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两组患者α-MSH、TAP、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情严重度评估方面,α-MSH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Ranson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818,APACHE-Ⅱ评分曲线下为面积0.789,TAP曲线下面积为0.675,IL-6曲线下面积为0.693,α-MSH、TAP及IL-6联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结论α-MSH、TAP、IL-6对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度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α-MSH在病情评估方面的准确性均高于TAP及IL-6,三者联合检测拥有更高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胰蛋白酶原激活肽 白介素-6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对ECV304细胞与U937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德海 韩德平 +3 位作者 傅占江 闵彦 王海滨 田野苹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4-448,共5页
研究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以探讨α-MSH的抗炎与免疫调节机制。以U937细胞与ECV304细胞相互黏附作为实验模型,观察LPS或TNF-α刺激ECV304细胞,以及α-MSH干预后,对U937细胞黏附于E... 研究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以探讨α-MSH的抗炎与免疫调节机制。以U937细胞与ECV304细胞相互黏附作为实验模型,观察LPS或TNF-α刺激ECV304细胞,以及α-MSH干预后,对U937细胞黏附于ECV304细胞的影响。用不同浓度α-MSH处理ECV304细胞,或在LPS/TNF-α处理的同时加不同浓度的α-MSH培养ECV304细胞,以FACS检测ICAM-1,RT-PCR检测骨桥蛋白(OPN)mRNA,Westernblot检测OPN蛋白表达。结果显示,LPS或TNF-α处理ECV304细胞可增加ECV304细胞与U937细胞的黏附,而α-MSH降低这种黏附作用。α-MSH抑制ECV304细胞表达ICAM-1和OPN蛋白;LPS或TNF-α刺激后,ECV304细胞表达OPN mRNA上调,而α-MSH能抑制LPS或TNF-α的上调作用。这些结果提示,α-MSH可通过降低ICAM-1和OPN的表达抑制炎症时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血管内皮细胞 黏附 骨桥蛋白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对ECV304细胞产生促炎因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德海 韩德平 +3 位作者 傅占江 闵彦 王海滨 田野苹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研究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产生促炎因子的调节作用,探讨α-MSH的抗炎与免疫调节机制。用不同浓度α-MSH处理ECV304细胞,或在LPS/TNF-α处理的同时加不同浓度的α-MSH培养ECV304细胞。用ELISA检测... 研究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产生促炎因子的调节作用,探讨α-MSH的抗炎与免疫调节机制。用不同浓度α-MSH处理ECV304细胞,或在LPS/TNF-α处理的同时加不同浓度的α-MSH培养ECV304细胞。用ELISA检测上清中TNF-α和IL-8,以Greiss法测定NO,RT-PCR检测组织因子(TF)mRNA,Westernblot检测TF蛋白表达。结果显示,α-MSH抑制ECV304细胞产生NO、TNF-α,但促进IL-8的释放。LPS或TNF-α能上调ECV304细胞表达TF mRNA,而α-MSH抑制这种上调作用,并抑制ECV304细胞表达TF蛋白。上述结果提示α-MSH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促炎因子而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对二次打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苗玉良 邓小明 +3 位作者 李金宝 赵向坤 曹金妹 田野苹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96-598,i002,共4页
目的 研究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加肺内毒素(LPS)损伤二次打击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0只,体质量(337±25)g,随机分为ARDS模... 目的 研究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加肺内毒素(LPS)损伤二次打击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0只,体质量(337±25)g,随机分为ARDS模型组和α-MSH治疗组,每组5只。所有动物均行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FiO2)为0.50;在20 min内自颈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为(45±5)mm Hg(1 mm Hg=0.133 kPa),于休克1 h后开始液体复苏,在2 h内回输全部采集血液及等量平衡液;然后气管内给予LPS200μg/kg以建立ARDS动物模型。α-MSH治疗组在LPS致伤的同时和致伤后3、6 h各时间点均给予α-MSH 1.7 mg/kg。在LPS致伤9 h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分别行光镜及电镜检查,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ARDS组大鼠肺泡腔内大量纤维蛋白性渗出,其中见大量红细胞。间质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壁小血管扩张充血;电镜下可见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发展至晚期阶段,染色质明显边集,胞浆内大量空泡形成。α-MSH治疗组大鼠肺泡腔内未见炎症细胞渗出,可见少量浆液性渗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不明显,间质中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肺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质边集程度较轻,凋亡为早期阶段。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与血清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含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冯贵龙 张强 +3 位作者 冯杰 童宇平 张华屏 杨晓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颅脑损伤后血清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含量变化,以及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8例,按GCS评分归为3组,重度组(3—8分)18例,中度组(9—12分)16例,及... 目的本研究探讨颅脑损伤后血清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含量变化,以及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8例,按GCS评分归为3组,重度组(3—8分)18例,中度组(9—12分)16例,及轻度组(13~15分)14例;并选取健康自愿者10例为对照组。于伤后24h内、3d、5d、7d分别抽取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血清α-MSH和TNF-α的含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及进一步多重比较;如需两数据之间单独比较采用LSD-t检验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各颅脑损伤组血清α-MSH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病情越重α-MSH含量越低,其最低值在第3天或第5天[重度组(9.65±4.21)pg/mL,中度组(10.69±4.30)pg/mL,轻度组(18.89±7.19)pg/mLvs.对照组(45.67±10.95)pg/mL]。各损伤组血清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P〈0.05),病情越重TNF-α含量越高,且三组均于第3天达最高[重度组(37.24±18.28)pg/mL,中度组(26.19±6.78)pg/mL,轻度组(18.60±7.83)pg/mLvs.对照组(10.74±1.71)pg/mL]。患者血清α-MSH含量和TNF-α含量在四个时间点均呈负相关。结论颅脑损伤后血清α-MSH含量降低,低点在3d或5d;血清TNF-α含量增高,峰值在3d;损伤程度越重,这些含量改变越明显;血清α-MSH和TNF-α含量基本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炎症 神经肽
原文传递
多发创伤患者血清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强 冯贵龙 +3 位作者 冯杰 杨晓明 杜晓东 边艳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 通过监测多发创伤患者血清α-MSH和TNF-α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创伤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多发创伤患者根据ISS评分分两组,中重型(ISS 16~25分)30例,特重型(>25分)20例,健康对照组15例.... 目的 通过监测多发创伤患者血清α-MSH和TNF-α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创伤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多发创伤患者根据ISS评分分两组,中重型(ISS 16~25分)30例,特重型(>25分)20例,健康对照组15例.分别于伤后1、3、5、7d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血清α-MSH和TNF-α的含量.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多组均数间比较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titive measure ANOVA),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创伤患者伤后24h内、3d、5d、7d血清α-MSH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特重型组比中重组更加明显(P<0.01);两组患者伤后24 h内、3d、5d、7d血清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特重型组比中重组更加明显(P<0.01);伤后24 h、5d、7d血清α-MSH和TNF-α呈负相关.结论 创伤后血清α-MSH含量下降且创伤越重下降越明显,血清TNF-α含量上升且创伤越重上升越明显,二者总体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创伤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炎症
原文传递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苗玉良 李金宝 +3 位作者 赵向坤 邓小明 曹金妹 田野苹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 研究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合并肺内毒素损伤两次打击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对照组(A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B组)和给药组(C~F组,在不同... 目的 研究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合并肺内毒素损伤两次打击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对照组(A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B组)和给药组(C~F组,在不同时间点静脉注射α-MSH 1.7 mg·kg-1)。观察各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生理对照组(A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各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B组)大鼠随打击因素和病程进展,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10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促/抗炎细胞因子平衡失衡;给药组(C、D、F组)与B组相比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水平(P<0.01),增加IL-6、IL-10浓度(P<0.01);其中多次给药组(F组)作用最明显,而内毒素致伤后1 h给药组(E组)各细胞因子水平与B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α-MSH可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抗炎细胞因子产生。α-MSH可能通过调节促/抗炎细胞因子平衡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细胞因子 细胞活素类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血清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怀玉 梁献慧 +4 位作者 王宇飞 王鑫 刘章锁 岳晓红 王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4-535,共2页
有研究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并且与动脉粥样硬化、透析相关低血压、贫血、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密切相关[1-2]。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是一种由前阿皮黑素原(POMC)逐步分解而成的十三肽,对肿瘤... 有研究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并且与动脉粥样硬化、透析相关低血压、贫血、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密切相关[1-2]。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是一种由前阿皮黑素原(POMC)逐步分解而成的十三肽,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内毒素等介导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C-反应蛋白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原文传递
α-黑素细胞刺激素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Fas/FasL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蠡 邢新 +1 位作者 薛春雨 张敬德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研究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检测分析、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α黑素细胞刺激素作用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RT PCR检测恶性黑色素瘤细胞Fas/FasLmRNA的表达... 目的:研究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检测分析、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α黑素细胞刺激素作用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RT PCR检测恶性黑色素瘤细胞Fas/FasL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α黑素细胞刺激素作用1、3、24小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9%、33.7%、46.7%,α黑素细胞刺激素能明显上调恶性黑色素瘤细胞Fas/FasL的表达,各处理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α黑素细胞刺激素作用24小时组细胞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明显“梯状(ladder)”条带。结论:α黑素细胞刺激素能上调恶性黑色素瘤细胞Fas/FasL的表达并诱导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黑素细胞刺激素 恶性黑色素 FAS FASL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血清糖类抗原125及胰岛素生长因子-Ⅱ在妊娠早期先兆流产中的预测价值及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陶海燕 赵彩霞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3期480-483,共4页
目的 探讨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在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妊娠结局中的预测价值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固原市中医医院妇科收治的372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和15... 目的 探讨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在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妊娠结局中的预测价值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固原市中医医院妇科收治的372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和150例正常妊娠的孕早期体检孕妇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α-MSH、CA125及IGF-Ⅱ水平,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经常规保胎治疗,依据孕周12周的妊娠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和难免流产组,分析α-MSH、CA125及IGF-Ⅱ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和预测效果。结果 正常妊娠组、难免流产组及继续妊娠组孕妇血清α-MSH[(58.5±6.5)pg/ml、(87.4±8.1)pg/ml及(64.5±7.5)pg/ml]、CA125[(24.5±3.5)kU/L、(68.5±5.3)kU/L及(30.4±3.6)kU/L]及IGF-Ⅱ[(140.3±11.5)μg/ml、(104.3±9.3)μg/ml及(126.5±8.3)μg/m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58.541、5 628.394及622.775,均P<0.05);3组孕妇血清α-MSH、CA125及IGF-Ⅱ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α-MSH、CA125及IGF-Ⅱ与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均存在相关性(r=-0.634、-0.728及0.693,均P<0.05);α-MSH、CA125及IGF-Ⅱ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最高(0.870),灵敏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单独α-MSH、CA125及IGF-Ⅱ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α-MSH、CA125及IGF-Ⅱ与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的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于不良妊娠结局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妊娠结局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血清糖类抗原125 胰岛素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在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中α-黑素细胞刺激素对诱导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海东 董彦君 +2 位作者 薛霖莉 赫晓燕 杨磊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64-167,173,共5页
为研究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α-MSH)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在羊驼皮肤黑素细胞中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正常羊驼皮肤黑素细胞,检测不同浓度α-MSH(0、10-9、10-8、10-7mol/L)对羊驼皮肤黑素细胞中... 为研究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α-MSH)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在羊驼皮肤黑素细胞中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正常羊驼皮肤黑素细胞,检测不同浓度α-MSH(0、10-9、10-8、10-7mol/L)对羊驼皮肤黑素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检测不同浓度一氧化氮供体(SNP)(0、10-5、10-4、10-3mol/L)对羊驼皮肤黑素细胞中阿黑皮素原(POMC,α-黑素细胞刺激素的前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α-MSH处理羊驼皮肤黑素细胞5 d后,NOS2mRNA表达量有降低趋势,10-8mol/L较为明显;SNP处理5 d后,POMC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α-MSH能诱导羊驼皮肤黑素细胞NOS2mRNA基因表达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驼 α-黑素细胞刺激素 一氧化氮合酶 皮肤 黑色素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黑素细胞刺激素对乌骨鸡黑色素合成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江燕 郑娟霞 王琤韡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0年第6期25-30,共6页
乌骨鸡作为闻名已久的药用补益珍禽,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体内含有大量的黑色素,而黑色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活性物质,是乌骨鸡营养及药用价值的物质基础。α-黑素细胞刺激素是一种内源性神经肽,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或调控黑色素的合成。本文对α... 乌骨鸡作为闻名已久的药用补益珍禽,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体内含有大量的黑色素,而黑色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活性物质,是乌骨鸡营养及药用价值的物质基础。α-黑素细胞刺激素是一种内源性神经肽,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或调控黑色素的合成。本文对α-黑素细胞刺激素在黑色素合成中的作用及抑制α-MSH作用的因素进行了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黑素细胞刺激素 乌骨鸡 黑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黑素刺激素受体(MC1R)的检测
15
作者 李铁征 李泽鸿 +4 位作者 李月红 邱业峰 张培因 王树君 朱平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检测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膜上MC1R蛋白及其cDNA,为研究黑色素瘤细胞表面受体及靶向配体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放射配体分析法检测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膜上的MC1R蛋白;用RTPCR方法扩增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MC1R的cDNA,并克隆至p... 目的检测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膜上MC1R蛋白及其cDNA,为研究黑色素瘤细胞表面受体及靶向配体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放射配体分析法检测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膜上的MC1R蛋白;用RTPCR方法扩增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MC1R的cDNA,并克隆至pMD18T质粒,进行酶切分析鉴定及扩增片段DNA序列测定。结果放射配体分析结果表明,125IαMSH可与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膜特异结合。RTPCR结果显示,扩增产物的大小与MC1R的cDNA相符。测序结果证实扩增片段为MC1R基因的特异片段。结论证实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膜上表达MC1R蛋白。MC1R基因的成功克隆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 恶性 检测 刺激素 RT-PCR方法 MCIR基因 DNA序列测定 黑素 cDNA 细胞表面受体 扩增片段 细胞 R蛋白 分析鉴定 分析结果 特异结合 扩增产物 特异片段 必要条件 配体 分析法 放射 克隆 质粒 测序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γ对黑色素瘤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16
作者 张梦迪 孙琼 +2 位作者 拓惠惠 巨曼钰 郑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59-1462,1467,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NF-γ)对黑色素瘤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分为对照组(空白未处理)、INF-γ低剂量组(加入INF-γ10μg/L)、中剂量组(加入INF-γ50μg/L)、高剂量组(加入INF-γ100μg/L)。采用CCK-8法检...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NF-γ)对黑色素瘤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分为对照组(空白未处理)、INF-γ低剂量组(加入INF-γ10μg/L)、中剂量组(加入INF-γ50μg/L)、高剂量组(加入INF-γ100μg/L)。采用CCK-8法检测A375细胞存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375细胞凋亡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A375细胞侵袭能力。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375细胞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375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表达。根据细胞分组,将BALB/c裸鼠也相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比较各组裸鼠不同时间皮下移植瘤体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NF-γ低、中、高剂量组A375细胞存活率(24、48、72 h)、迁移率、细胞侵袭数、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7、14、21、28 d)以及p-PI3K、p-AKT、mTOR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细胞凋亡率依次升高(均P<0.05)。结论:INF-γ可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迁移以及裸鼠皮下成瘤速度,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 干扰素-Γ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1-5p影响黏膜黑色素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
17
作者 李玉莲 ABU RYASH Ahmed +2 位作者 申屠杨萍 陈国荣 李秧秧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1493-1500,1506,I0006,共10页
目的探讨miR-141-5p在黏膜黑色素瘤(MM)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分析其影响MM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MM和色素痣组织标本。qRT-PCR法检测并比较MM和色素痣... 目的探讨miR-141-5p在黏膜黑色素瘤(MM)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分析其影响MM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MM和色素痣组织标本。qRT-PCR法检测并比较MM和色素痣组织、MM细胞株A375和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中miR-141-5p、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iR-141-5p与ERK1/2 mRNA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A375分别用miR-141-5p模拟物(模拟物组)、miR-141-5p模拟物对照(模拟物对照组)、miR-141-5p抑制物(抑制物组)和miR-141-5p抑制物对照(抑制物对照组)处理;采用qRT-PCR检测并比较4组细胞中miR-141-5p相对表达量;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并比较4组细胞存活率、增殖能力、细胞凋亡比例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并比较4组细胞ERK1/2、磷酸化的ERK1/2(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MM和色素痣组织形态并检测p-ERK1/2、ERK1/2表达水平,比较不同p-ERK1/2、ERK1/2表达情况M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miR-141-5p和ERK1/2 mRNA在MM组织和A375中表达下调(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iR-141-5p与ERK1/2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相比对照组,模拟物组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比例升高,抑制物组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升高,细胞凋亡比例降低(均P<0.05)。相比对照组,模拟物组细胞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抑制物组显著降低(均P<0.05)。MM组织中ERK1/2与p-ERK1/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均P<0.05)。p-ERK1/2阴性组和阳性组、ERK1/2阴性组和阳性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141-5p可能通过ERK1/2通路影响MM细胞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黑色素 miR-141-5p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转染小鼠黑色素瘤B16F1细胞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金辉 Glenn Larsen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讨基因转移载体脂质体介导转染的鼠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GM CSF)基因在B16F1细胞的表达动态及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方法 :脂质体和质粒DNA复合后 ,转染 10 6B16F1细胞 ,连续 5d换细胞培养液 ,并检测其中的mGM CSF含... 目的 :探讨基因转移载体脂质体介导转染的鼠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GM CSF)基因在B16F1细胞的表达动态及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方法 :脂质体和质粒DNA复合后 ,转染 10 6B16F1细胞 ,连续 5d换细胞培养液 ,并检测其中的mGM CSF含量。采用 [3 HTdR]渗入法 ,测定DA1G细胞和转染后第一天收获的以 1:10对倍稀释到 1:6 40的上清液及 [3 HTdR]混合培养后 ,渗入到DA1G细胞的 [3 HTdR]量 (cpm) ,以分析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结果 :转染B16F1细胞的mGM CSF基因得到有效表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表达由第 1天的 135ng/ml下降到第 5天的 42 .2ng/ml。渗入到DA1G细胞的 [3 HTdR]量 (cpm)随上清液的稀释而逐步下降 ,由 1:10稀释度的9371下降到 1:6 40时的 32 5 1。和DMEM混合培养的DA1G细胞的 [3 HTdR]渗入量 (cpm)仅为 472。结论 :脂质体作为基因转移载体可有效地介导mGM CSF基因转染B16F1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B16F1细胞 脂质体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基因转移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鼠白细胞介素12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联合治疗小鼠B16黑色素瘤
19
作者 高航 王建伟 +2 位作者 车广华 张海英 陈远耀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6-999,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鼠白细胞介素12(AdCMVIL-12)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AdCMVGM-CSF)的腺病毒载体联合应用对B16黑色素瘤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将B16黑色素瘤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右侧背部皮下后,待瘤体直径达5mm时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 目的:研究重组鼠白细胞介素12(AdCMVIL-12)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AdCMVGM-CSF)的腺病毒载体联合应用对B16黑色素瘤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将B16黑色素瘤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右侧背部皮下后,待瘤体直径达5mm时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dCMVIL-12组、AdCMVGM-CSF组、AdCMVIL-12加AdCMVGM-CSF组(联合治疗组)和AdCMVLacZ组(对照组),每组12只,并于肿瘤组织局部分别多点注射相对应剂量的腺病毒载体,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及其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12和GM-CS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病理学观察,联合治疗组肿瘤组织内可见大片凝固性坏死,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治疗30 d后,联合治疗组肿瘤平均体积为(60.73±11.36)mm3,与对照组、AdCMVIL-12组和AdCMVGM-CSF组[分别为(675.18±80.59)、(186.91±19.15)和(223.45±23.11)mm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同时,AdCMVIL-12与AdCMVGM-CSF联合基因治疗可有效延长IL-12和GM-CSF的表达时间,并且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具有很强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杀伤率为(69.53±9.20)%。结论:IL-12与GM-CSF联合基因治疗可增强荷B16黑色素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并能有效降低单独应用AdCMVIL-12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2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黑色素 实验性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促黑素细胞刺激素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皮肤色素沉着的关系及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石岩 邵晓琳 +3 位作者 侯玉龙 许清玉 马东红 郭明好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9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探讨β-促黑素细胞刺激素(beta of 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β-MSH)与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皮肤色素沉着(skin pigmentation,SP)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以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各项临床生化指标为制订治疗方... 目的探讨β-促黑素细胞刺激素(beta of 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β-MSH)与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皮肤色素沉着(skin pigmentation,SP)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以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各项临床生化指标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减少其发生皮肤色素沉着的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总体缓解率。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完整诊断并确诊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7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入院时血浆中β-MSH水平,以中位数分为高β-MSH水平和低β-MSH水平两组进行基线特征比较;同时根据肉眼观察皮肤情况选取不同皮肤色度的15例患者,由皮肤科医师进行皮肤活检,分别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血浆β-MSH与黑色素细胞数量的相关性。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rtic calcification,AAC)评分:两位放射科医师背靠背评估AAC得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β-MSH与CKD 5期皮肤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结果不同皮肤色度的15例患者血浆β-MSH水平与皮肤黑色素细胞数量呈显著相关性(r=0.814,P<0.001)。与低水平血浆β-MSH组比较,高水平血浆β-MSH组透析龄、血尿素氮、血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均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高水平血浆β-MSH组的ACC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4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血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是高水平血浆β-MSH的危险因素,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是其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素氮、超敏C反应蛋白是高水平血浆β-MSH的危险因素,eGFR是其保护因素。结论CKD 5期患者皮肤色素沉着的严重程度与血浆β-MSH水平密切相关,皮肤色素沉着越深,β-MSH水平越高。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素氮是CKD 5期患者皮肤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5期 腹膜透析 皮肤色素沉着 β-促黑素细胞刺激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