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电厂放射性废油中^(55)Fe的测量方法
1
作者 马莉娜 范富有 +2 位作者 邱向平 王路生 戴雄新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3,共8页
为对核电厂放射性废油进行安全评价,需要测量其中的关键放射性核素^(55)Fe的活度。本工作建立了一种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核电厂废油样品中^(55)Fe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先用9 mol/L HCl反萃取废油样品中的^(55)Fe,再通过AGMP-1阴离子交... 为对核电厂放射性废油进行安全评价,需要测量其中的关键放射性核素^(55)Fe的活度。本工作建立了一种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核电厂废油样品中^(55)Fe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先用9 mol/L HCl反萃取废油样品中的^(55)Fe,再通过AGMP-1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纯化反萃取液,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测量放化流程的回收率,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活度。测量结果表明:铁的平均回收率为71%±3%,潜在干扰核素^(63)Ni、^(54)Mn、^(51)Cr的去污因子均大于10~5,^(60)Co的去污因子为5651。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1 h,^(55)Fe的最低检测限为0.02 Bq/g,用加标样品对方法进行检验,预期值与测量值的相对偏差在-2.9%^(6).0%范围内。此外,筛选了适合^(55)Fe测量的最优闪烁液,并建立了^(55)Fe和^(59)Fe双核素液闪图谱解析方法。该方法能快速、准确测量核电厂放射性废油中的^(55)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放射性废油 ^^(55)fe ^^(59)fe 液体闪烁计数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Fe示踪法测定纳米级磁性氧化铁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被引量:15
2
作者 范我 杨凯 +2 位作者 钱建华 朱然 朱本兴 《同位素》 CAS 2001年第1期31-35,共5页
将 59Fe标记大分子葡聚糖包埋的磁性氧化铁 (SUMR)注入小鼠体内 ,测定其在小鼠血液、心脏、肺、肝脏、脾脏、双肾、股骨、肌肉和尿液等组织和脏器中的放射性 ,以观察纳米级磁性氧化铁磁共振造影剂在体内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 :放射性标... 将 59Fe标记大分子葡聚糖包埋的磁性氧化铁 (SUMR)注入小鼠体内 ,测定其在小鼠血液、心脏、肺、肝脏、脾脏、双肾、股骨、肌肉和尿液等组织和脏器中的放射性 ,以观察纳米级磁性氧化铁磁共振造影剂在体内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 :放射性标记的磁性氧化铁主要集中在肝和脾 ,其聚集量分别于注入后 30 min和 2 4 h达到最高 ,分别为 (95.0 7± 8.2 7) % ID/ g和 (53.93± 5.94 ) % ID/ g。血液中的放射性初始下降很快 ,然后逐渐回升 ,于注药后 15d达到最大 ,而后随时间延长再次逐步降低 ,至 6 0 d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氧化铁 59标记物 纳米材料 临床诊断 小鼠 体内分布 磁共振造影增强剂 59示踪法 测定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πβ-4πγ符合外推法测量^(59)Fe比活度 被引量:2
3
作者 连琦 常永福 +3 位作者 王世联 刘德敏 贾怀茂 李琦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1,313,共4页
将小型4πβ流气式正比计数器置于大体积4πγNaI(Tl)探测器中,组成4πβ-4πγ符合装置,采用效率外推法测量了59Fe溶液的比活度,研究γ道探测效率很高时符合外推法活度测量准确度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γ道探测效率的提高,显著减少了... 将小型4πβ流气式正比计数器置于大体积4πγNaI(Tl)探测器中,组成4πβ-4πγ符合装置,采用效率外推法测量了59Fe溶液的比活度,研究γ道探测效率很高时符合外推法活度测量准确度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γ道探测效率的提高,显著减少了活度测量的统计不确定度,有效地缩短效率外推全过程的时间,因此适用于较短寿命放射性核素活度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πβ-4πγ符合外推法 测量 ^^59fe 比活度 正比计数器 探测器 放射性核素 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脾法对脾虚证大鼠^(59)Fe代谢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进 张茂林 邱幸凡 《中医药信息》 2006年第3期62-64,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脾虚证大鼠模型,从药代动力学方面运用放射性示踪技术动态观察脾虚证大鼠以及运用补脾法后对铁吸收和/或转运代谢过程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脾主运化/脾失健运与铁代谢的关系,探讨脾主运化生物学意义,揭示脾主运化、脾为后天... 目的:通过建立脾虚证大鼠模型,从药代动力学方面运用放射性示踪技术动态观察脾虚证大鼠以及运用补脾法后对铁吸收和/或转运代谢过程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脾主运化/脾失健运与铁代谢的关系,探讨脾主运化生物学意义,揭示脾主运化、脾为后天之本等重要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并为脾的功能和/或脾虚证本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补脾组、脾虚组、脾虚补脾组4组,按运动模型规范化的要求造模后,4组一次性灌服59FeCl3水悬液0.2ml/220g/只,同时依照人和鼠体重换算,正常补脾组、脾虚补脾组两组即时灌服1:1四君子汤药液1.5ml±,其它两组用1.5ml±生理盐水灌胃,日1次。分别在0.5h、1h、1.5h、3h、6h、12h、24h大鼠尾部取血0.2ml,用γ放射免疫计数器测量其放射性59Fe计数,观测放射性铁经大鼠胃肠道进入全身循环系统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结果:实验研究4组对59FeCl3经大鼠胃、大、小肠消化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系统的药代动力学变化,主要比较在脾虚状态下和在补脾状态下对59FeCl3的吸收存在明显差别,补脾法促进了大鼠对59FeCl3的吸收。结论:脾虚证大鼠降低了59FeCl3的生物利用度,不能有效促进精微物质吸收,补脾法提高了大鼠铁的生物利用度,促进了59FeCl3的吸收。显示脾虚降低了大鼠铁的生物利用度,或是降低了生物利用程度,或是降低了生物利用速度,这和脾失健运,不能有效促进精微物质吸收或转运密切相关;而补脾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种状态,通过调理脾而调节机体物质转运系统的功能,提高了大鼠铁的生物利用度,促进了铁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补脾法 ^59^feCl3代谢 药代动力学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脾法对脾虚证大鼠^(59)Fe代谢在各器官组织转运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进 张茂林 邱幸凡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从药代动力学方面运用放射性示踪技术动态观察脾虚证大鼠以及运用补脾法后对铁吸收和转运代谢过程的影响,探讨脾主运化生物学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补脾组、脾虚组、脾虚补脾组4组。按要求造模后,4组动物一... 目的从药代动力学方面运用放射性示踪技术动态观察脾虚证大鼠以及运用补脾法后对铁吸收和转运代谢过程的影响,探讨脾主运化生物学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补脾组、脾虚组、脾虚补脾组4组。按要求造模后,4组动物一次性灌服59FeCl3水悬液0.2ml,正常补脾组,脾虚补脾组即时灌服1:1四君子汤药液1.5ml,正常组、脾虚组以1.5ml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每组分别在0.5、1、2、4、8、14d各时相点随机选取3只大鼠,取出脾、肝、小肠、胃、肾器官组织用γ放射免疫计数器分别测量放射性59Fe水平。结果在脾虚状态下59Fe由血液循环系统向器官组织转运过程减缓,补脾法促进了大鼠对59Fe的转运分布。结论补脾法可促进59Fe在大鼠器官组织内的转运,尤其是向脾脏本身的集中,显示四君子汤通过补脾而调节机体物质运输系统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补脾法 ^^59fe代谢 药代动力学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Fe、^(60)Co在大鼠体内诱发细胞遗传学效应的研究
6
作者 张鸿源 王德恒 +7 位作者 田伍训 温泉法 蔡平 王兰金 赵山银 胡跃新 李勇 刘同水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5-99,共5页
^(59)Fe、^(60)Co灌胃中毒幼年、成年、老年大鼠,每只一次平均中毒量(MBq):^(59)Fe分别为1.64、1.48、1.04;^(60)Co分别为2.08、2.12、1.81。根据全身和脏器放射性测量结果得出的整体有效滞留分数方程估算大鼠全身和R.M累积剂量。结果表... ^(59)Fe、^(60)Co灌胃中毒幼年、成年、老年大鼠,每只一次平均中毒量(MBq):^(59)Fe分别为1.64、1.48、1.04;^(60)Co分别为2.08、2.12、1.81。根据全身和脏器放射性测量结果得出的整体有效滞留分数方程估算大鼠全身和R.M累积剂量。结果表明:骨髓细胞和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比对照组高,且绝大多数剂量点有统计学差异。两核素中毒老年大鼠骨髓细胞无着丝粒畸变率和R.M累积剂量呈线性相关;血淋巴细胞SCE的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大鼠 细胞 遗传效应 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不同嫁接方法对^(59)Fe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影响
7
作者 薛进军 张福锁 李绍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95-298,共4页
^(59)Fe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腹接叶中含铁量显著高于劈接和切接;一年生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苗的高度、粗度也大于劈接和切接。用腹接取代劈接和切接作为果树高接更新品种的方法对于克服缺铁失绿症、促进更新品种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苹果 ^^59fe 嫁接 吸收运输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鸡对^(59)Fe^(2+)和^(59)Fe^(3+)吸收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天曾 柏秋圃 +3 位作者 孙淑华 祁凌云 李喜云 吕其昌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65-170,共6页
应用TME生物测定法和示踪原子59Fe,研究Fe^(2+)和Fe^(3+)的吸收率及其在鸡体内的沉积与分布,结果表明,在总铁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Fe^(2+)含量的增加,铁吸收率增加,Fe^(2+)比Fe^(3+)易吸收,吸收率高近1倍,差异极显著(p<0.01)。^(59)F... 应用TME生物测定法和示踪原子59Fe,研究Fe^(2+)和Fe^(3+)的吸收率及其在鸡体内的沉积与分布,结果表明,在总铁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Fe^(2+)含量的增加,铁吸收率增加,Fe^(2+)比Fe^(3+)易吸收,吸收率高近1倍,差异极显著(p<0.01)。^(59)Fe在鸡体器官组织内沉积与分布以肝脏中最多,且Fe^(2+)与Fe^(3+)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59)Fe^(3+)在心、肺、肾中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鸡 ^^59fe 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Fe在幼龄大鼠体内的滞留、分布及内照射剂量特点
9
作者 王德恒 田伍训 +3 位作者 张鸿源 温泉法 胡跃新 赵山银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5-79,共5页
经胃灌入后,^(59)Fe在大鼠内的整体滞留,能很好地拟合二项指数方程。幼年组与成年组的慢组分生物半排期,分别为95d及109d,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别。^(59)Fe的主要分布器官是肝与骨髓。^(59)Fe在器官中的滞留方程为一项或二项指数式。在幼年... 经胃灌入后,^(59)Fe在大鼠内的整体滞留,能很好地拟合二项指数方程。幼年组与成年组的慢组分生物半排期,分别为95d及109d,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别。^(59)Fe的主要分布器官是肝与骨髓。^(59)Fe在器官中的滞留方程为一项或二项指数式。在幼年组多数器官中,^(59)Fe排出比成年组快。幼年组的剂量特点是多数器官总累积剂量较大,剂量累积速度较快。口服同量的^(59)Fe,对幼年鼠有较大生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留 分布 59 内辐照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