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5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木对肺癌干细胞荷瘤小鼠原发肿瘤CD44v6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韩海英 郭秀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192,I0010,共5页
目的研究苏木对肺癌干细胞样细胞PG-BE1荷瘤小鼠原发瘤中CD44v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法分选PG-BE1细胞中的干细胞样细胞,将干细胞样细胞亚群接种于小鼠下肢脚垫。采用药物对小鼠进行干预,第21天剥取小鼠原发瘤组织,采用We... 目的研究苏木对肺癌干细胞样细胞PG-BE1荷瘤小鼠原发瘤中CD44v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法分选PG-BE1细胞中的干细胞样细胞,将干细胞样细胞亚群接种于小鼠下肢脚垫。采用药物对小鼠进行干预,第21天剥取小鼠原发瘤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原发瘤组织CD44v6的表达。结果原发瘤重方面,苏木联合顺铂组较空白组、苏木组和顺铂组减少(P<0.05)。苏木加顺铂组较顺铂组、苏木组、空白组CD44V6表达较少(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苏木在原发瘤组织中CD44v6均有表达。结论苏木可以协同顺铂减少CD44v6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加肺癌干细胞样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原发肿瘤的抑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 肿瘤干细胞 CD44v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P2A、CD44v6在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2
作者 张艺杰 杨灿 林永丽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8期511-517,共7页
目的 探究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IP2A)和CD44v6在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与CA患者HPV基因型分布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CA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 目的 探究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IP2A)和CD44v6在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与CA患者HPV基因型分布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CA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收集术中保留的皮损组织;另选取本院同期行外阴整形或包皮环切术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切下的外阴组织或正常包皮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标本中的CIP2A、CD44v6 mRNA表达水平。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不同HPV分型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中CIP2A、CD44v6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CA组织中CIP2A、CD44v6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CIP2A、CD44v6对CA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CIP2A、CD44v6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IP2A:2.19±0.40 vs 1.01±0.24,t=25.24,P<0.05;CD44v6:1.75±0.33 vs 1.02±0.22,t=18.41,P<0.05)。低危组、高危组和混合组CIP2A、CD44v6 mRNA表达水平均依次升高(均P<0.05)。预后不良组CIP2A、CD44v6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CIP2A:3.58±0.62 vs 1.62±0.31,t=21.05,P<0.05;CD44v6:2.57±0.49 vs 1.42±0.26,t=15.26,P<0.05)。CIP2A、CD44v6的表达与疣体数目和直径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P2A、CD44v6的表达以及疣体数目、直径是影响C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IP2A预测CA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66,CD44v6的AUC为0.860,二者联合的AUC为0.928,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_(联合vs CIP2A)=2.72、Z_(联合vs CD44v6)=2.73,P均<0.05)。结论 CA患者组织中CIP2A、CD44v6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二者均与HPV基因型分布及其预后有关。CIP2A和CD44v6联合可提高对CA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 CD44v6 人乳头瘤病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中CXCR4与CD44v6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淑强 白美玲 +3 位作者 李鹏 张凡 赵秀芳 郝秀轻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59-661,共3页
目的:研究CXCR4和CD44v6在子宫颈癌中表达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子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79例子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XCR4和CD44v6的表达水平。结果:CXCR4和CD44v6在子宫颈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9.49%和69.62%。C... 目的:研究CXCR4和CD44v6在子宫颈癌中表达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子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79例子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XCR4和CD44v6的表达水平。结果:CXCR4和CD44v6在子宫颈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9.49%和69.62%。CXCR4和CD44v6阳性表达与子宫颈癌细胞病理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CXCR4和CD44v6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而与患者的病理分型,年龄无关(P>0.05)。结论:CXCR4和CD44v6在子宫颈癌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受体 趋化因子 @cd44v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 E、p53、CD44s、CD44v6与早期乳腺癌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分析
4
作者 张淑娟 穆尼热·穆合塔尔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9期51-54,共4页
目的分析肿瘤组织的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和p53、CD44s、CD44v6蛋白与早期乳腺癌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恶性... 目的分析肿瘤组织的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和p53、CD44s、CD44v6蛋白与早期乳腺癌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恶性组;另选取同期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通过病理学检验确诊为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将其分为良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留存的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检测cyclin E、p53、CD44s、CD44v6表达,并对比上述指标的阳性率,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cyclin E、p53、CD44s、CD44v6与早期乳腺癌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随后对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3年随访,依照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2个亚组,即预后不良组(n=25)和预后良好组(n=55),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cyclin E、p53、CD44s、CD44v6阳性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yclin E、p53、CD44s、CD44v6对早期乳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恶性组患者cyclin E、p53、CD44s、CD44v6阳性率分别为42.50%、61.25%、77.50%、81.25%,明显高于良性组1.25%、5.00%、10.00%、12.50%(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yclin E、p53、CD44s、CD44v6与早期乳腺癌呈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绝经情况、年龄、病理类型、治疗方式、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分期、cyclin E、p53、CD44s、CD44v6阳性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yclin E、p53、CD44s、CD44v6阳性表达为影响早期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yclin E、p53、CD44s、CD44v6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关系,且上述指标呈阳性表达为早期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cyclin E P53 CD44S CD44v6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其癌变组织CD44v6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何洁华 梁小曼 +3 位作者 候景辉 黄亦莉 吴秋良 肖永波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5-618,共4页
背景与目的:CD44v6是乳腺上皮恶性转化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不同的表达,但其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本研究目的是检测CD44v6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探... 背景与目的:CD44v6是乳腺上皮恶性转化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不同的表达,但其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本研究目的是检测CD44v6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D44v6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15例导管内癌、15例浸润性导管癌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正常组织、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癌变、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肌上皮细胞(basalepithelialcell)的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00%、85.72%、66.66%、66.66%、0%,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瘤癌变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上皮细胞(luminalepithelialcell)的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20.41%、83.34%、93.33%、100%,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瘤癌变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D44v6蛋白表达对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否癌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癌变组织 CD44v6蛋白 免疫组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CD44V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娄金丽 邱全瑛 +3 位作者 林洪生 祁鑫 裴迎霞 何秀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 :研究小檗碱对人胃癌MGC 80 3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CD4 4V6分子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抗肿瘤及抗肿瘤转移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小檗碱对人胃癌MGC 80 3细胞体外增殖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用药后细胞形态的改变并用流式细胞... 目的 :研究小檗碱对人胃癌MGC 80 3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CD4 4V6分子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抗肿瘤及抗肿瘤转移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小檗碱对人胃癌MGC 80 3细胞体外增殖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用药后细胞形态的改变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技术检测药物对细胞表面CD4 4V6表达的影响。结果 :小檗碱对MGC 80 3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 ,在 10、2 0、4 0 μg ml浓度下 ,其抑制率分别为 36 2 %、4 9 7%和 5 9 3% ,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细胞核固缩 ,并可见凋亡小体。药物可将细胞阻滞在G0 G1期 ,并使细胞表面的CD4 4V6表达降低。结论 :小檗碱可通过诱导MGC 80 3细胞凋亡并将细胞阻滞在G0 G1期 ,发挥抑制瘤细胞的体外增殖作用 ;小檗碱可降低MGC 80 3细胞株CD4 4V6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胃癌MGC-803 细胞周期 CD44v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v6、bcl-2和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8
7
作者 项达军 薛文群 +3 位作者 冯一中 陆以农 陈萍倩 王嘉园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2-596,共5页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拟探讨CD44v6、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CD44v6、bcl-2、VEGF在55...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拟探讨CD44v6、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CD44v6、bcl-2、VEGF在55例子宫内膜腺癌及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1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中CD44v6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40.00%、60.00%、78.18%和0%、0%、10.00%、83.84%,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而bcl-2表达无显著差异;(2)5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CD44v6表达强度与手术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呈负相关(P<0.05,P<0.01)bcl-2的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腺癌中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VEGF的表达强度与手术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有无转移显著相关;(3)bcl-2与VEGF、CD44v6在子宫内膜腺癌中有协同表达(P<0.05,P<0.05);(4)单因素生存分析CD44v及bcl-2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预后有关(P<0.01,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筛选出患者的年龄、手术分期和CD44v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CD44v6阴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较阳性表达者短。结论:CD44v6、VEGF及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v6 BCL-2 vEGF 子宫内膜腺癌 临床意义 早期诊断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及区域淋巴结MUC1、CD44v6、nm23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勇 张景华 +6 位作者 邝刚 杨进强 赵群 王晓玲 焦志凯 张志栋 王力利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85-989,共5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证实胃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多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产物协调作用的结果,寻找与胃癌转移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有助于胃癌的研究。本实验旨在探讨胃癌组织及区域淋巴结中MUC1、CD44v6、nm23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 背景与目的:研究证实胃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多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产物协调作用的结果,寻找与胃癌转移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有助于胃癌的研究。本实验旨在探讨胃癌组织及区域淋巴结中MUC1、CD44v6、nm23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0例胃癌组织及613枚区域淋巴结中的MUC1、CD44v6、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胃癌组织中的MUC1蛋白阳性表达在低分化癌组、浸润型组、T3+T4组、淋巴结转移组、Ⅲ~Ⅳ期组、生存期<5年组分别为84.6%、88.1%、87.3%、91.7%、94.4%、95.5%,CD44v6分别为79.5%、74.6%、79.4%、81.7%、87.0%、87.9%,nm23分别为38.5%、32.2%、30.2%、25.0%、25.9%、18.2%。MUC1和CD44v6表达低分化癌组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癌组(78.9%vs57.7%),浸润型组高于局限型组(72.6%vs54.9%),T3+T4组高于T2组(72.3%vs46.8%),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8.0%vs46.0%),TNMⅢ~Ⅳ期组高于Ⅰ~Ⅱ期组(67.9%vs44.6%),生存期<5年组高于≥5年组(59.1%vs31.8%),各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nm23除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不同的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外,T3+T4组低于T2组(51.1%),有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组织 区域淋巴结 MUC1 CD44v6 nm23 基因表达 胃癌 肿瘤侵袭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sCD44v6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及胃泰胶囊对其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曦 欧阳学农 +2 位作者 戴西湖 陈美华 林求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CD4 4v6 (sCD4 4v6 )术前水平与不同的组织学参数之间及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同时观察胃泰胶囊结合化疗对sCD4 4v6表达的影响。方法全部入组病例在术前行中医证型分组及治疗前后行sCD4 4v6检测 ;...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CD4 4v6 (sCD4 4v6 )术前水平与不同的组织学参数之间及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同时观察胃泰胶囊结合化疗对sCD4 4v6表达的影响。方法全部入组病例在术前行中医证型分组及治疗前后行sCD4 4v6检测 ;对照组 (30例 )在术后 3~ 4周均接受 3~ 4个周期静脉化疗。试验组 (32例 )术后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胃泰胶囊口服 ,连服 3个月。结果 (1)血清sCD4 4v6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 (2 )sCD4 4v6水平血瘀证最高 ,和脾虚证、湿热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结束治疗后试验组血清sCD4 4v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1)血清sCD4 4v6可作为胃癌的发展、预后指标 ,同时也可以作为抗胃癌转移的治疗靶标。 (2 )血清sCD4 4v6和血瘀证、脾虚证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3)胃泰胶囊配合化疗能够进一步抑制胃癌患者血清sCD4 4v6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v6 胃泰胶囊 血清 胃癌患者 对照组 治疗 表达 水平 结论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 v6基因编码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9
10
作者 辛彦 赵风凯 +3 位作者 张素敏 吴东瑛 王艳萍 徐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观察转移相关粘附分子拼接变异体CD44v6在人胃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探讨CD44v6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评价CD44v6可否作为一个新的客观预测胃癌细胞转移潜能和胃癌患者预后的可靠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 目的观察转移相关粘附分子拼接变异体CD44v6在人胃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探讨CD44v6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评价CD44v6可否作为一个新的客观预测胃癌细胞转移潜能和胃癌患者预后的可靠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鼠抗人CD44v6特异性mAb,对45例早期胃癌,22例中期胃癌和103例晚期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之胃原发灶与转移灶进行了ABC免疫组化检测.应用χ2检验和Logrank检验方法对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CD44v6在晚期胃癌中的检出率为466%(48/103),明显高于早期胃癌(267%,12/45)和中期胃癌(273%,6/22,P<001).伴淋巴结转移和伴肝脏转移之胃癌CD44v6检出率分别为49%(50/102)和714%(5/7),明显高于不伴转移的胃癌(186%,11/59,P<001).肠型胃癌中CD44v6检出率为449%(48/107),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274%,17/62,P<005).但是,CD44v6的表达与胃癌原发灶大小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未见明显相关.CD44v6阳性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显著短于CD44v6阴性胃癌的患者(P=00002).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腺癌 CD44v6 基因表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对肝癌细胞中Wnt信号分子β-catenin、GSK-3β及靶基因CD44v6、VEGF的影响 被引量:36
11
作者 孙海涛 贺松其 +3 位作者 文彬 贾文燕 樊尔艳 郑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54-145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鳖甲煎丸对肝癌细胞HepG2中Wnt信号通路的信号分子及靶基因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细胞癌转移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含鳖甲煎丸药物血清培养肝癌细胞HepG2,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Wnt/β-catenin通路信号... 目的通过研究鳖甲煎丸对肝癌细胞HepG2中Wnt信号通路的信号分子及靶基因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细胞癌转移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含鳖甲煎丸药物血清培养肝癌细胞HepG2,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Wnt/β-catenin通路信号分子β-catenin、GSK-3β和磷酸化GSK-3β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靶基因CD44v6、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含鳖甲煎丸药物血清可以降低肝癌细胞HepG2中β-catenin表达水平,下调磷酸化GSK-3β表达水平,明显抑制CD44v6、VEGF的表达。结论鳖甲煎丸抗肝细胞癌转移侵袭的药理作用可能与其下调肝癌细胞HepG2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信号分子β-catenin及磷酸化GSK-3β的表达水平并有效降低靶基因CD44v6、VEGF的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这可能是鳖甲煎丸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黏附及转移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鳖甲煎丸 Β-连环蛋白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CD44v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CD44v6和Survivin 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真 张小涛 +2 位作者 于兰 马学真 韩淑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35-838,847,共5页
目的: 研究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的关系以及在乳腺癌和良性乳腺疾病的表达差异。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乳腺癌标本和12例良性乳腺(对照组)标本CD44v6和Survivin表达。将乳腺癌病例按表达分成A组(双... 目的: 研究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的关系以及在乳腺癌和良性乳腺疾病的表达差异。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乳腺癌标本和12例良性乳腺(对照组)标本CD44v6和Survivin表达。将乳腺癌病例按表达分成A组(双阳性组)、B组(单阳性组)和C组(双阴性组),随访生存情况。结果:乳腺癌组和对照组中CD44v6阳性率分别为57.81%和25.00%(P=0.037),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73.43%和8.33%(P<0.001)。乳腺癌组织中CD44v6和Survivin表达均高于对照组。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分类均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A、B、C组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4.07±6.69)、(103.89±6.77)、(115.50±7.42)个月。64例乳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97.43±4.59)个月。A、B、C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19%、90.91%、100.00%;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5.48%、59.09%和72.73%(P=0.043)。结论:CD44v6和Survivin表达分布存在组织特异性。两者过量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分类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性差异。两者均阳性表达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最低。CD44v6和Sur-vivin均是乳腺癌的预后因素,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v6 SURvIvIN 乳腺癌 预后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H抑制疗法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血清Tg、VEGF、TSGF、CD44V6、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力丹 席永昌 +2 位作者 尤立强 张建阳 张建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疗法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疗法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s 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白细胞分化抗原44变异型6(CD44V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receptor,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甲状腺全切手术治疗的100例DT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TSH抑制疗法(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控制血清TSH水平低于0.1mU/L),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VEGF、TSGF、CD44V6、sIL-2R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8^+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清Tg、VEGF、TSGF、CD44V6、sIL-2R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Tg、VEGF、TSGF、CD44V6、sIL-2R水平相比治疗前均较低,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Tg、VEGF、TSGF、CD44V6、sIL-2R水平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外周血CD3^+、CD4^+、CD8^+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外周血CD3^+、CD4^+水平相比治疗前均较高、CD8^+水平相比治疗前均较低,且实验组治疗后血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TC行甲状腺全切手术治疗后接受TSH抑制疗法能够有效降低血清Tg、VEGF、TSGF、CD44V6、sIL-2R水平,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s pecific growth factor TSGF) 白细胞分化抗原44变异型6(CD44v6)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receptor sIL-2R)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v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连臻强 杨名添 +3 位作者 侯景辉 罗容珍 王曦 唐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91-1295,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表明,CD44v6与乳腺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但其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报道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探讨CD44v6在乳腺癌和乳腺癌旁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表明,CD44v6与乳腺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但其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报道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探讨CD44v6在乳腺癌和乳腺癌旁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0例癌旁非癌乳腺组织中CD44v6的表达。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CD44v6表达与各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CD44v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上皮细胞的表达(78.6%)明显高于癌旁非癌乳腺组织上皮(5.0%),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的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密切相关;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CD44v6阴性组的总体生存情况优于CD44v6阳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随着CD44v6表达的增强,总体生存曲线有逐渐下降的趋势。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的预后分析结果显示,ER、TNM分期、CD44v6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D44v6表达升高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D44v6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CD_(44v6)、MM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2
15
作者 罗仪 陈双郧 +2 位作者 刘永珍 宋鑫 张昌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3,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组织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方法检测Survivin、CD44v6、MMP-2在10例正常宫颈、10例宫...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组织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方法检测Survivin、CD44v6、MMP-2在10例正常宫颈、10例宫颈原位癌、40例宫颈鳞癌、11例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从正常宫颈上皮到原位癌再到浸润癌,Survivin、CD44v6、MMP-2阳性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或(和)间质侵袭、年龄小于35岁患者的Survivin、CD44v6、MMP-2阳性表达量较其对应组增多(P<0.05);腺癌Survivin阳性表达量高于鳞癌,而CD44v6、MMP-2的表达在鳞癌中高于腺癌(P<0.05)。结论:Survivin蛋白异常表达在宫颈癌的恶化、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它与宫颈癌组织细胞生物学特点密切相关,并与CD44v6、MMP-2共同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组织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SURvIvIN基因 CD44v6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N、CD44v6及MMP-2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6
作者 喻钧 潘铁成 +6 位作者 李军 魏翔 陈涛 胡敏 宋定伟 刘立刚 陈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25-328,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关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比较多,而对骨桥蛋白(OPN)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OPN、CD44v6及MMP-2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了解它们与肺鳞癌、腺癌生长、浸润...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关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比较多,而对骨桥蛋白(OPN)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OPN、CD44v6及MMP-2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了解它们与肺鳞癌、腺癌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9例肺鳞癌、腺癌患者手术标本OPN、CD44v6和MMP-2进行检测。结果OPN、CD44v6和MMP-2表达率与患者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则无明显关系(P>0.05)。OPN与CD44v6、MMP-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CD44v6与MMP-2表达之间无相关性。结论OPN、CD44v6和MMP-2的表达同肺癌病理类型、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可能作为临床评估肺鳞癌、腺癌进展及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鳞癌 肺肿瘤/腺癌 骨桥蛋白 MMP-2 CD44v6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VEGF、CD44v6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林 孟龙 +3 位作者 王磊 彭忠民 陈景寒 王洲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细胞粘附因子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43例术前未进行化疗和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切除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肺癌组织中的VEGF...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细胞粘附因子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43例术前未进行化疗和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切除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肺癌组织中的VEGF和CD44v6的表达。结果 鳞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 62 .5 0 % ( 15 / 2 4) ,腺癌组织中为 68.42 % ( 13 / 19) ,鳞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 5 8.3 3 %( 14 / 2 4) ,腺癌组织中为 68.42 % ( 13 / 19)。VEGF及CD44v6的阳性表达与肺癌淋巴结的转移、肺癌的病理分期有密切关系 (P <0 .0 5 ) ,且与肺癌术后发生转移密切相关。VEGF阳性表达者的 3及 5年生存率分别为19.2 3 %及 6.41% ,阴性表达者为 64 .71%及 5 8.82 % ,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CD44v6阳性表达者的 3及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8.67%及 10 .67% ,阴性表达者为 67.83 %及为 5 3 .5 0 % ,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VEGF的阳性表达和CD44v6的阳性表达显著相关。结论 联合检测VEGF和CD44v6表达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术后转移复发的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粘附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对二甲肼诱导的结肠癌大鼠CD44V6、VEGF、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鸿飞 唐卫中 +2 位作者 黄庆录 黄客增 蔡尚坤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对结肠癌大鼠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SD大鼠均颈背部皮下注射二甲肼,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5周。随机抽取2只大鼠切取直肠进行HE染色,病理学观察,确定结肠癌大鼠模型建立。将40只结肠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奥沙利...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对结肠癌大鼠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SD大鼠均颈背部皮下注射二甲肼,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5周。随机抽取2只大鼠切取直肠进行HE染色,病理学观察,确定结肠癌大鼠模型建立。将40只结肠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奥沙利铂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SD大鼠10只。奥沙利铂高剂量组(27.2 mg/kg)、中剂量组(13.6 mg/kg)、低剂量组(6.8 mg/kg),给予1 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尾静脉注射给药,每3周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2周。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1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代替。末次给药48 h后,通过颈脱位法处死大鼠。显微镜观察结肠组织中异变腺窝病灶(ACF)的个数。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结肠癌大鼠血清中CD44V6和VEGF的含量变化。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癌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奥沙利铂给药组结肠组织中ACF的数量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CD44V6和VEGF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奥沙利铂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血清中CD44V6和VEGF的含量下降。其中奥沙利铂高剂量的效果最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奥沙利铂给药组结肠癌组织中的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的蛋白水平均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奥沙利铂给药组结肠癌组织中的survivin的蛋白水平降低;Caspase-3和Caspase-7的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通过调控CD44V6、VEGF、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的水平,减少肿瘤血管的生成与转移、调节结肠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结肠癌 CD44v6 vEGF SURvIvIN Cas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及区域淋巴结CD44v6、nm23-H1表达与其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景华 李勇 +3 位作者 王晓玲 曹月敏 邝刚 王力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及其区域淋巴结CD44V6、nm23-H1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0例胃癌及613枚区域淋巴结组织中的CD44V6、nm23-H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胃癌原发灶和在淋巴结转移灶,CD44V6阳... 目的:探讨胃癌及其区域淋巴结CD44V6、nm23-H1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0例胃癌及613枚区域淋巴结组织中的CD44V6、nm23-H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胃癌原发灶和在淋巴结转移灶,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和89.4%,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1%和16.8%。CD44V6、nm23-H1表达率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胃癌原发灶CD44V6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P<0.01);nm23-H1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对胃癌组织进行CD44V6、nm23-H1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胃癌进程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以及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44v6蛋白 NM23-H1 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N和CD44v6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伟 王合肥 +3 位作者 白希永 陆志良 张维 王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057-1058,1062,共3页
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CD44v6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HC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FN、CD44v6抗体,对39例HCC标本和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SP免疫组化染色,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CD44v6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HC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FN、CD44v6抗体,对39例HCC标本和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SP免疫组化染色,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C组织中FN表达的阳性率为35.8%,而在正常肝细胞中全部表达,两者差异明显(P<0.05)。FN分布特征还与HCC分化程度及生长方式相关。CD44v6在HCC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9.2%,在正常肝组织中全部未表达,两者差异显著(P<0.05)。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程度与HCC的包膜、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有否转移也有密切关系。结论:肝癌细胞FN表达的减少或消失和CD44v6的高表达与HCC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相反。FN和CD44v6可以作为HCC侵袭转移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FN CD44v6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