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层地区高铁路堑基底上拱等级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颜宏毅 赵晓彦 +2 位作者 陈明浩 蹇黎明 张广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轨面平顺性是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四川红层部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出现路基上拱病害,致使轨面不平顺并影响高铁正常运营。对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基底上拱整治十分困难,如能在铺轨前进行上拱预测,就可采取相应措施... 轨面平顺性是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四川红层部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出现路基上拱病害,致使轨面不平顺并影响高铁正常运营。对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基底上拱整治十分困难,如能在铺轨前进行上拱预测,就可采取相应措施以减缓路基上拱,因此高铁路基上拱预测研究势在必行。以成渝客运专线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路基上拱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路基中心开挖深度、岩层倾角、砂泥岩互层关系、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泥岩膨胀性5个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功效系数法建立高铁红层路基上拱等级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成渝客专和沪渝蓉高铁建设前期主要上拱段及上拱等级预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红层泥岩 基底上拱预测 熵权法 功效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接触网导线动态抬升量研究
2
作者 唐阳 《机车电传动》 2024年第4期171-180,共10页
为了通过高速铁路线路整体接触导线抬升量数据研究弓网系统动态性能,文章建立了4种典型高铁线路的接触网模型和3种高速受电弓的三自由度归算参数模型,并利用罚函数法模拟弓网关系,建立弓网耦合模型,仿真计算接触线定位器抬升量在不同运... 为了通过高速铁路线路整体接触导线抬升量数据研究弓网系统动态性能,文章建立了4种典型高铁线路的接触网模型和3种高速受电弓的三自由度归算参数模型,并利用罚函数法模拟弓网关系,建立弓网耦合模型,仿真计算接触线定位器抬升量在不同运行速度、不同运行方向下的变化。随后,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定位点智能识别分类方法,将接触线拉出值拐点作为定位点,结合现有的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将投票结果作为最终定位点判断标准,建立分类模型,优化定位点数据,并对接触线抬升量动态静态实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定位点优化、数据空间同步后,得到连续的接触线抬升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速度170~350 km/h内4种典型线路定位器最大抬升量随列车运行速度的提升而增大;在300 km/h开口运行条件下,SSS400+受电弓的定位器动态最大抬升量小于法维莱CX-018与DSA380受电弓,最大抬升量在61.17~81.44 mm;在接触网参数确定的前提下,受电弓闭口方向运行时接触线平均抬升量要高于开口方向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网 导线抬升 数据采集 弓网耦合 高速列车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差异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33
3
作者 赵红格 刘池洋 +2 位作者 姚亚明 王锋 银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从南至北不同地区的差异抬升时期及抬升速率。方法利用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分析,研究盆地西缘的构造差异抬升。结果西缘北部汝箕沟地区中生代以来有两次较大的抬升时期,分别为晚白垩世和始新世,抬...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从南至北不同地区的差异抬升时期及抬升速率。方法利用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分析,研究盆地西缘的构造差异抬升。结果西缘北部汝箕沟地区中生代以来有两次较大的抬升时期,分别为晚白垩世和始新世,抬升速率分别为29.5 m/Ma和46.5 m/Ma。中部石沟驿地区抬升时期较早,为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抬升速率分别为40.0m/Ma和21.9 m/Ma。南部的差异抬升最为强烈,最早的抬升时期为晚侏罗世,在炭山地区表现明显;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南部地区发生整体抬升;中新世末期六盘山地区发生快速抬升。罗山、炭山地区相对抬升速率和后期抬升速率为46.3 m/Ma和25 m/Ma,六盘山地区则分别为22.5m/Ma和283.3 m/Ma。结论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最早的抬升时期为晚侏罗世,晚三叠世并没有抬升事件,故西部前陆盆地的形态始显现于晚侏罗世。西部的差异抬升导致了不同地区前陆盆地构造发展的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 磷灰石 锆石 裂变径迹 差异抬升 抬升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51
4
作者 李理 钟大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7-464,共8页
对采自鲁西隆起泰山的16个样品进行了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泰山在前新生代(晚元古代到晚白垩世)抬升缓慢,新生代以来抬升速度明显加快,共经历了48Ma、44~37Ma和23~20Ma三个抬升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为快速抬升时期。... 对采自鲁西隆起泰山的16个样品进行了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泰山在前新生代(晚元古代到晚白垩世)抬升缓慢,新生代以来抬升速度明显加快,共经历了48Ma、44~37Ma和23~20Ma三个抬升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为快速抬升时期。新生代泰山快速抬升与济阳坳陷构造演化有着良好的隆-坳耦合关系,暗示44Ma之前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是一个相连的联合盆地,44~37Ma泰山的抬升将二者分开,抬升事件进而控制了坳陷中烃源岩的形成。新生代泰山抬升与渤海湾盆地及其周边山系的构造演化也存在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抬升速率 泰山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地质学证据——来自沁水盆地沁参1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2
5
作者 孟元库 汪新文 陈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8,共14页
对采自太行山西侧的沁水盆地沁参1井及邻区12个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合太行山东侧石家庄-邢台地区9个样品的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太行山在新生代的抬升是不均衡的,前新生代的剥蚀夷平-准平原化后,... 对采自太行山西侧的沁水盆地沁参1井及邻区12个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合太行山东侧石家庄-邢台地区9个样品的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太行山在新生代的抬升是不均衡的,前新生代的剥蚀夷平-准平原化后,古近纪初经历了隆升,再到古近纪末的剥蚀夷平,最后到新近纪的快速隆升。现今太行山的主体是新近纪以来隆升的,即23~18 Ma以来,其中快速隆升期为上新世以来,隆升幅度为4000 m,隆升的平均速率为0.18 mm/a。新近纪以来太行山的隆起主要来自于3个因素:①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力;②热冷却;③构造负荷综合作用。新生代太行山的抬升与其周缘盆地和山脉的演化存在着对应关系,为一个区域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新生代 隆升速率 沁水盆地 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武功山中生代花岗岩体热史及隆升机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岳焕印 舒良树 +1 位作者 王觉富 张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7-233,共7页
根据全岩Rb-Sr和黑云母、钾长石、全岩K-Ar、磷灰石裂变径迹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结合地质构造证据,分析了华南武功山花岗岩体的冷却历史。假定岩体冷却和地温梯度降低同步,估算出武功山中生代岩体的原始侵位深度为6km。在岩浆冷却... 根据全岩Rb-Sr和黑云母、钾长石、全岩K-Ar、磷灰石裂变径迹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结合地质构造证据,分析了华南武功山花岗岩体的冷却历史。假定岩体冷却和地温梯度降低同步,估算出武功山中生代岩体的原始侵位深度为6km。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岩体冷却上升速率逐渐降低。该岩体在180.8Ma。热侵位结晶,以较快的速率冷却上升,冷却速率为10.7C/Ma。,上升速率为0.11mm/a。经过28Ma后,岩体上升至地下约3km深处,转为缓慢冷却,平均冷却速率为1.7C/Ma,平均上升速率为0.02mm/a。最后对武功山地区晚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热演化模式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功山 花岗岩体 同位素年龄 隆升速率 热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初至波速度层析成像技术在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俊 吴淑玉 +2 位作者 陈建文 施剑 何玉华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10期18-23,共6页
崂山隆起位于南黄海盆地的中部,新生代地层沉积薄,其底部存在高速屏蔽层,加上中—古生代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导致中—古生界地震有效反射信号弱、成像效果较差,地震处理中采用常规速度谱拾取不能准确获得高速屏蔽层下的地层速度,给... 崂山隆起位于南黄海盆地的中部,新生代地层沉积薄,其底部存在高速屏蔽层,加上中—古生代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导致中—古生界地震有效反射信号弱、成像效果较差,地震处理中采用常规速度谱拾取不能准确获得高速屏蔽层下的地层速度,给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建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近几年,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南黄海崂山隆起采集了大容量震源长电缆地震数据,获得了来自中—古生界的初至波信息。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来揭示高速屏蔽层下中—古生界速度变化信息,主要通过拾取初至波时间,建立初始速度模型,经过不断迭代反演得到最终速度模型。结果表明,高速屏蔽层下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存在速度为3 500~4 000m/s的低速层,预测为碎屑岩;速度为5 100~5 500m/s的高速层,预测为碳酸盐岩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崂山隆起 高速屏蔽层 初至波 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地区的河流阶地——广东河流阶地研究之三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尚仁 黄进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共5页
依据粤北至少16条河流、34处河流阶地、30个14C或热释光测龄数据等情况,探讨该区阶地的分布与特征:粤北最多有6级河流阶地,其最大阶地高度60m,低于粤东和粤西5~16m;第一级阶地变形最明显:乐昌峡以上属于常态阶地,乐昌峡以下属于半埋... 依据粤北至少16条河流、34处河流阶地、30个14C或热释光测龄数据等情况,探讨该区阶地的分布与特征:粤北最多有6级河流阶地,其最大阶地高度60m,低于粤东和粤西5~16m;第一级阶地变形最明显:乐昌峡以上属于常态阶地,乐昌峡以下属于半埋藏阶地;三水以下进入珠江三角洲属于埋藏阶地。第一级阶地冲积物时代为晚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晚期,最老测龄达TL206.000±13.500kaBP。坪石向下游第一级阶地冲积物的年龄有渐新趋势。坪石第六级阶地与英德宝晶宫储存早更新世信息:该阶地属于早更新世晚期,最老测龄达TL819.000±57.000kaBP,据此计算近百万年来粤北地壳构造抬升速度为0.73m/10ka,由此推算,英德宝晶宫高出北江111m的地下河阶地砾石层年龄为1520k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阶地 早更新世 构造抬升速度 宝晶宫地下河阶地 坪石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高聚物注浆修复后动力性能及长期耐久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边学成 程翀 +2 位作者 王复明 蒋建群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2-568,共7页
高速铁路路基的过大沉降影响轨道结构耐久性和列车运行安全,有必要及时通过抬升路基水平恢复轨道线路的垂向平整性。尝试通过在路基表层和轨道混凝土底座之间进行非水反应高分子聚合物填充注浆的方法实现轨道结构的整体均匀抬升。通过... 高速铁路路基的过大沉降影响轨道结构耐久性和列车运行安全,有必要及时通过抬升路基水平恢复轨道线路的垂向平整性。尝试通过在路基表层和轨道混凝土底座之间进行非水反应高分子聚合物填充注浆的方法实现轨道结构的整体均匀抬升。通过大型物理模型试验测试分析了抬升后轨道–路基的整体动力学性能及长期耐久性。通过定点循环激振试验对比分析了路基抬升前后的轨道整体刚度的变化规律,发现抬升后整体刚度相比抬升前略有减小,但对轨道–路基体系自振频率的影响有限;模拟列车运行的大周次循环加载测试了抬升后路基的动力累积沉降和动刚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抬升后路基在列车长期荷载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动力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物理模型试验 累积沉降 路基抬升 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规划之经济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锦宗 仲学娇 +1 位作者 朱瑜馨 周晓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437-443,共7页
2013年8月,山东省颁布《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旨在改变西部的落后面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支比、农民人均纯收入评价山东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利用ArcGIS分析山东省138个区... 2013年8月,山东省颁布《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旨在改变西部的落后面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支比、农民人均纯收入评价山东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利用ArcGIS分析山东省138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格局,将西部经济隆起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与全省其他地区作对比,分析《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所选择区域经济隆起不具可行性的2个原因:一是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发展水平与增长速度不具备"隆起性";二是西部经济隆起带缺乏经济增长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 水平格局 速度格局 可行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黏土地基对结构物的吸附力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宏民 邱长林 《水道港口》 2016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吸附力是港口工程和海洋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力。然而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只是把吸附力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未能分析负孔压和黏着力各自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此通过模型试验,对拉拔速率和上覆荷载等因素进行研究,明确负孔压... 吸附力是港口工程和海洋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力。然而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只是把吸附力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未能分析负孔压和黏着力各自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此通过模型试验,对拉拔速率和上覆荷载等因素进行研究,明确负孔压和黏着力各成分的大小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土体在受压和受拉时,圆形均布荷载中心点下的孔隙水压力分布满足附加应力计算公式。在相同含水率下,当拉拔速率较小时,随着拉拔速率的增加,吸附力增速逐渐变大;当速率超过一定值后,吸附力增速逐渐放缓。拉拔过程中,土体位移影响着负孔隙水压力的发展,位移越大,负孔隙水压力越大;位移越小,负孔隙水压力越小。吸附力和负孔压的发展随着时间成线性正相关,黏着力随着时间先增加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力 负孔压 黏着力 拉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钢轨上拱不平顺对波磨萌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向民 张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3-384,共12页
高速铁路钢轨波磨是近年来致力于解决的一种极其复杂的轮轨关系问题。武广高铁胡家湾大桥存在钢轨上拱不平顺并伴随钢轨波磨病害,有必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寻找钢轨上拱和波磨相伴相生的证据并诠释其机理。首先建立涵盖钢轨上拱-大幅值... 高速铁路钢轨波磨是近年来致力于解决的一种极其复杂的轮轨关系问题。武广高铁胡家湾大桥存在钢轨上拱不平顺并伴随钢轨波磨病害,有必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寻找钢轨上拱和波磨相伴相生的证据并诠释其机理。首先建立涵盖钢轨上拱-大幅值轮载-轮轨接触力统一数力学模型,采用能量法、轮轨接触理论和安定极限法进行解析计算,研究钢轨上拱矢度、列车参数和轨道参数的影响规律。然后阐释钢轨上拱、轮载与轮轨接触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理解钢轨波磨的萌生机理和减磨措施以及提出车轮多边形发生机理猜想所具有的启示意义,最后简要总结钢轨上拱引发波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前沿问题。计算结果表明:钢轨上拱矢度对轮轨接触力影响显著,如以CRH2型动车组和弹性支撑块式无砟轨道组合为例,当钢轨上拱0.2 cm时,动轮载为21.45 t,相较平顺时增大3.1倍,切向力为15.86 kN,增大2.1倍,法向应力为1 131.6 MPa,增大1.5倍,超出安定极限值20.1%;轮轨接触力随着静轮重、簧下质量和轨道垂向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轨道阻尼的增大而减小。研究发现,钢轨上拱激励轮轨系统高频共振导致了钢轨波磨的萌生与发展。防止或抑制此类型波磨的主要措施有:控制钢轨上拱不平顺、防止轮轨系统共振、减小轮载变化幅值、提高钢轨材质强度与耐磨性能以及采取预防性和修复性打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钢轨上拱-轮载-轮轨接触力 钢轨钢安定极限 钢轨波磨萌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隧道水压致灾型轨道隆起模型试验与处置对策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林毅 阳军生 +3 位作者 王树英 吴剑 王子建 相懋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41-1351,共11页
暴雨导致的高铁隧道轨隆病害(称“轨隆”)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线路行车秩序,为此,系统归纳近年来轨隆案例,统计分析其病害特征及地质与降雨因素,依托典型案例,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其精细化高铁隧道模型及排水设施,开展轨隆病害可视化模拟试... 暴雨导致的高铁隧道轨隆病害(称“轨隆”)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线路行车秩序,为此,系统归纳近年来轨隆案例,统计分析其病害特征及地质与降雨因素,依托典型案例,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其精细化高铁隧道模型及排水设施,开展轨隆病害可视化模拟试验,探讨隧道排水量、结构外水压力和结构位移的规律;基于轨隆病害特点,提出病害整治流程及不同处置阶段具体方针,并依托病害案例对处置方案进行现场实施与效果评定,验证处置对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排水系统难以消除的隧底高水压力是病害的根本原因,而运营期时有发生的堵管问题会进一步加重病害程度,上述2个方面均需引起高度重视。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病害的处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隧道 水压力 轨道隆起 模型试验 病害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高速铁路路基无砟轨道抬升注浆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36,41,共4页
为保证运营线高速铁路路基段沉降无砟轨道抬升用高聚物注浆材料的性能满足工程要求,并确保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系统的疲劳性、耐久性以及浸水后有害离子测试试验对无砟轨道抬升用高聚物注浆材料的抗疲劳性能、耐化学侵蚀、耐老化... 为保证运营线高速铁路路基段沉降无砟轨道抬升用高聚物注浆材料的性能满足工程要求,并确保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系统的疲劳性、耐久性以及浸水后有害离子测试试验对无砟轨道抬升用高聚物注浆材料的抗疲劳性能、耐化学侵蚀、耐老化性等耐久性能和环保性能开展系统研究,并进行工程应用效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高聚物注浆材料在疲劳荷载作用下残余变形小,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耐化学侵蚀性和耐老化性优良,强度保持率70%以上,环保性能好,高聚物注浆材料长期埋入地下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工程实体取样验证表明高聚物注浆材料耐久性能与环保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有效保持了抬升后无砟轨道结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路基 抬升 注浆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一次局地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启绍 芦阿咪 张一平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1期74-81,共8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采用常规中尺度分析方法和Barnes滤波方法,对2013年6月7日14-20时林州站出现的一次局地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此次降水过程是发生在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下,降水主要发生在500 h Pa低槽槽前...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采用常规中尺度分析方法和Barnes滤波方法,对2013年6月7日14-20时林州站出现的一次局地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此次降水过程是发生在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下,降水主要发生在500 h Pa低槽槽前;江淮气旋北端不断增强的偏东气流为降水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地形抬升有利于触发对流,并对降水有增幅作用。通过滤波分析发现,此次过程林州处于鞍型场中,且处于风向辐合线和风速辐合线附近;局地强降水发生在水汽通量负散度绝对值大值区与负散度绝对值大值中心重叠区。经过滤波前后对比发现,此次过程分析原始场得出的辐合上升运动区、水汽辐合中心、层结不稳定区与局地强降水落区有一定的偏差,而滤波场特征比较有指示意义。负散度绝对值大值区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有利于回波生成和发展;两回波带合并容易加强;短历时强降水发生前,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迅速跃增;雷达径向速度辐合区有利于回波发展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nes滤波 地形抬升 中尺度分析 风速辐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长裸眼井段套管下放动态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雪刚 林铁军 +3 位作者 吴彦先 宋琳 李朝阳 张强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13,共7页
长裸眼水平井由于复杂的空间轨迹和较高的摩阻会导致套管在下放过程中承受较大的阻力而无法到达预定位置。针对该技术问题,基于动力学理论、现场井眼轨迹、井身结构、井径和套管柱结构等数据,建立了全井段动态下放的套管柱有限元模型,... 长裸眼水平井由于复杂的空间轨迹和较高的摩阻会导致套管在下放过程中承受较大的阻力而无法到达预定位置。针对该技术问题,基于动力学理论、现场井眼轨迹、井身结构、井径和套管柱结构等数据,建立了全井段动态下放的套管柱有限元模型,对不同下放深度下全井段套管柱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现场下套管采取上提冲放措施进行了动态过程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套管摩阻的增大,套管柱在下放5 400 m后无法继续,直井段套管发生了严重的螺旋屈曲;上提下放过程中,套管柱的受力十分复杂;通过对下套管采用动态模拟既可以得到套管在一定井深阶段能否自由下放的决定因素,还可以明确现场采取“上提冲放”优化下套管作业对套管产生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为指导套管顺利下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下放 下放速度 螺旋屈曲 上提冲放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路堑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桥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孟繁增 《高速铁路技术》 2019年第4期70-75,共6页
文章以某新建公路路堑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桥梁为工程背景,分别采用改进的分层总和法和弹塑性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研究新建公路路堑下穿对既有高速铁路桥墩隆起变形的影响;进一步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自动化监测与人工监测两种方式对既有... 文章以某新建公路路堑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桥梁为工程背景,分别采用改进的分层总和法和弹塑性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研究新建公路路堑下穿对既有高速铁路桥墩隆起变形的影响;进一步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自动化监测与人工监测两种方式对既有高速铁路竖向变形开展测量工作,获得了亚毫米级精度的可信数据。最后对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堑 运营 高速铁路 桥梁 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开挖引起邻近高铁桥墩隆起变形实例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孟繁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103,共6页
为了研究基坑开挖过程对邻近高铁桥墩竖向变形的影响,对2个邻近高铁桥墩的基坑工程实例进行实时自动化监测,在对施工内容与监测结果对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叠加原理的薄层分层总和法编制高铁桥墩临近荷载竖向变形影响计算软件PIAS,... 为了研究基坑开挖过程对邻近高铁桥墩竖向变形的影响,对2个邻近高铁桥墩的基坑工程实例进行实时自动化监测,在对施工内容与监测结果对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叠加原理的薄层分层总和法编制高铁桥墩临近荷载竖向变形影响计算软件PIAS,对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监测结果显示,由于基坑开挖的卸载效应,实例一基坑开挖引起既有高铁桥墩隆起变形1.12 mm,实例二基坑开挖引起既有高铁桥墩隆起变形3.10 mm;计算结果显示,实例一基坑开挖引起既有高铁桥墩隆起变形0.93 mm,实例二基坑开挖引起既有高铁桥墩隆起变形2.79 mm;计算值与监测值基本一致,表明高铁桥墩临近荷载竖向变形影响计算软件PIAS适用于基坑开挖过程对临近高铁桥墩隆起变形的影响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高速铁路 桥墩 隆起变形 影响 叠加原理 薄层分层总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加固成桩对邻近高速铁路变形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金平 《高速铁路技术》 2023年第5期13-17,87,共6页
为评估新建线路地基加固成桩过程对邻近既有线路基的扰动影响,通过开展现场试验,研究了预应力管桩成桩过程对临近区域土体的变形分布与发展规律的影响,以及不同成桩距离对临近区域土体位移的扰动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试验预应力管桩... 为评估新建线路地基加固成桩过程对邻近既有线路基的扰动影响,通过开展现场试验,研究了预应力管桩成桩过程对临近区域土体的变形分布与发展规律的影响,以及不同成桩距离对临近区域土体位移的扰动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试验预应力管桩成桩区(Ⅵ区)距离试验区边界1 m、5 m、8 m处测点地表最大横向水平位移依次为14.2 mm、12.3 mm、10.1 mm,最大纵向水平位移依次为10.1 mm、2.8 mm、2.6 mm,表明随着距离的增加,地表水平位移量减小;(2)预应力管桩成桩区(Ⅵ区)距离试验区边界1 m、5 m、8 m处地表隆起依次为1.7 mm、1.6 mm、0.7 mm,表明距离试验区边界越远,隆起位移越低;(3)试验预应力管桩成桩区(Ⅵ区)地表横向水平位移最大值约为14.8 mm,在地表以下5 m、15 m、25 m处横向水平位移约为12.0 mm、9.7 mm、3.9 mm,表明深层水平位移随深度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预应力管桩 水平位移 地表隆起 深层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红层高铁路基长时上拱变形反演与预测 被引量:15
20
作者 戴张俊 郭建华 +3 位作者 周―哲 陈善雄 余飞 李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538-3548,共11页
西南地区的众多高速铁路都面临着膨胀岩问题,膨胀岩引起的路基长时持续上拱变形会严重影响高铁的安全运行。川中红层是指四川盆地及周边广泛分布的侏罗系红色泥岩,其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在川中地区某高铁站,红层路基在深开挖卸荷后,由于... 西南地区的众多高速铁路都面临着膨胀岩问题,膨胀岩引起的路基长时持续上拱变形会严重影响高铁的安全运行。川中红层是指四川盆地及周边广泛分布的侏罗系红色泥岩,其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在川中地区某高铁站,红层路基在深开挖卸荷后,由于工程再造在基岩中形成了新的渗水通道,使得原本处于封闭隔水状态的红层泥岩与周围环境建立水力联系,红层泥岩缓慢吸水膨胀是路基长时持续上拱变形的主要原因。为了揭示红层膨胀引起的路基长时持续上拱变形机制和演化规律,探索高速铁路红层路基上拱变形分析方法,结合实测变形数据反演水分通过裂隙集中带入渗引起红层泥岩膨胀变形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路基后期长时上拱变形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自施工期基岩开始吸湿膨胀,前5 a路基上拱变形迅速发展,在5~15 a期间,上拱变形继续发展,但变形速率逐渐减缓,在15~30 a后,上拱变形速率进一步减缓,但仍然呈缓慢线性增长趋势,并未能达到变形稳定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红层泥岩 膨胀 高铁路基 长时上拱变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