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建设教育强国的六大政策面向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进 付惠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0,共18页
从建设教育强国这一视角分析德国近年来出台的各项教育政策,可以发现其有六大基本面向:优质,指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公平、均衡与协调,指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社会群体之间均衡地配置教育资源,以促进教育公平,确保... 从建设教育强国这一视角分析德国近年来出台的各项教育政策,可以发现其有六大基本面向:优质,指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公平、均衡与协调,指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社会群体之间均衡地配置教育资源,以促进教育公平,确保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国际化,指从科研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职业教育国际化、跨国教育和国际流动等方面提升德国教育的国际吸引力;善治,指完善教育治理模式,构建多元参与、科学、规范的教育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价机制。这六大政策面向构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展现出一种德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政策模式。该模式具有重视制度化、协同性、科学性和适应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教育强国 教育现代化 高质量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契合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以德国、美国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歌 《职教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100-107,共8页
职业教育发端于产业发展的需要,产业发展反过来又催生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具有一致性、契合性。国家一系列政策都提出要推动职业教育融入产业发展的需要,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契合性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 职业教育发端于产业发展的需要,产业发展反过来又催生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具有一致性、契合性。国家一系列政策都提出要推动职业教育融入产业发展的需要,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契合性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启示我国应通过全面加强政府引导、建构产教全面融合机制、提高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充分发挥企业特定作用、完善培养质量考核制度等措施,以有效增强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契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德国 美国 职业教育 产业发展 契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一统视角下“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先才 唐梓涵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2期68-81,共14页
在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明的过程中,大一统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记忆,并在思想意识、国家建构、治国理政等方面为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和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 在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明的过程中,大一统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记忆,并在思想意识、国家建构、治国理政等方面为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和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台湾问题、完成港澳回归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大一统思想,妥善处理内部问题与外部干涉,积累了和平谈判、稳固政权、实行地方自治的丰富经验,为“一国两制”台湾地区方案构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把握大一统思想的核心精神,有助于“两制”台湾地区方案在设计和推进过程中超越昔日束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一国两制”台湾地区方案 国家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一统”到“国家—民族”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逻辑
4
作者 张继焦 曾庆环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51,共8页
西方“民族—国家”理论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国家—民族”理论结合“大一统”的历史基础和统一多民族的社会结构,有效地回应了“民族—国家”理论。一方面,“国家—民族”理论继承了“大一统”的本土经验,揭示“大一统”背后所存... 西方“民族—国家”理论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国家—民族”理论结合“大一统”的历史基础和统一多民族的社会结构,有效地回应了“民族—国家”理论。一方面,“国家—民族”理论继承了“大一统”的本土经验,揭示“大一统”背后所存在的国家和民族的关系结构。“大一统”强调“国家属性”,国家和民族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各民族共享“大一统”政治和思想文化结构,体现了国家至上的原则。另一方面,“国家—民族”理论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认识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的社会结构。古代中国为统一多民族社会,历代王朝均存在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意识,并不适宜套用西方人类学的“民族—国家”理论认识中国社会结构。统一多民族的社会结构特征表现为“伞式社会”,由国家对资源和权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进行分配,呈现出“国家—民族”自上而下的关系。“国家—民族”理论证明古代中国具有超越政权更替和统治民族身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古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理论 “国家—民族”理论 “大一统” 统一多民族 伞式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后台湾地区国际参与制度安排:基本原则与路向依循——关于“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之探讨
5
作者 杨晶华 《闽台关系研究》 2024年第2期24-32,共9页
台湾地区国际参与问题是涉及中国主权、安全的敏感政治议题,是台湾地区在一个中国框架内的政治定位在国际社会的延伸。从有利于台湾地区的发展与治理及回应岛内民众高度期待的角度考虑,探索统一后中国台湾地区国际参与制度安排至关重要... 台湾地区国际参与问题是涉及中国主权、安全的敏感政治议题,是台湾地区在一个中国框架内的政治定位在国际社会的延伸。从有利于台湾地区的发展与治理及回应岛内民众高度期待的角度考虑,探索统一后中国台湾地区国际参与制度安排至关重要。中国台湾地区国际参与制度安排必须确保统一后中国的主权与安全、保障中国台湾地区的繁荣稳定,同时依循“一国一府”、地方性政权、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体现中国台湾地区特殊性等原则。未来,建议在对外缔约、参与国际组织及其活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互设代表机构、出入境管理及护照与其他旅游证件签发等方面探讨中国台湾地区国际参与制度安排,并注意授权方式的运用、反干涉及分离主义等因素对国际参与制度安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统一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 中国台湾地区 国际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德两国区域国别研究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比较
6
作者 张磊 《区域国别学刊》 2024年第2期14-32,154,155,共21页
纵观中、德两国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已有成果,我们会发现两国都缺乏对该领域核心概念的比较研究,包括区域、区域国别、文化、空间、边界和文化交叠空间等。因为文化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中德学者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就拿Area... 纵观中、德两国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已有成果,我们会发现两国都缺乏对该领域核心概念的比较研究,包括区域、区域国别、文化、空间、边界和文化交叠空间等。因为文化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中德学者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就拿Area Studies这个词语来说,在中国它被译作“区域国别研究/国别和区域研究/国别区域研究/区域和国别研究/地区研究”,在德国则被译作“区域/地区研究(Die regionalen Studien/Die Regionalstudien)”。从字面意思来看,两者的区别只在于有没有“国别”二字,事实上,情况要复杂得多。中、德两国学者对核心概念“区域国别”和“区域”的理解存在一致之处,但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继而导致研究方法的不同。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这些共性和差异得以发现。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够理解究竟是哪些差异,在什么地方导致研究方法的不同。另外,作为一门“文化翻译和转译”学科,区域国别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了解和理解自身与他者的联系和区别,从中窥见不同国家区域国别学科发展的一些独特性。本文在比较和阐释的基础上,尝试明晰中德两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利弊,进而取长补短,为区域国别研究领域中的比较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德国 区域国别研究 核心概念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的修身、齐家、治国与《礼记》
7
作者 陶广学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5-62,84,共9页
《礼记》是诸葛亮熟读的一部儒经,他在修身、齐家与治国理政等方面明显带有《礼记》的痕迹,《诸葛亮集》征引或化用《礼记》文献凡九例。诸葛亮静待三顾之节操,廉洁奉公的道德自律,教诲子弟的修身思想,以及倡导薄葬之美德,皆与《礼记》... 《礼记》是诸葛亮熟读的一部儒经,他在修身、齐家与治国理政等方面明显带有《礼记》的痕迹,《诸葛亮集》征引或化用《礼记》文献凡九例。诸葛亮静待三顾之节操,廉洁奉公的道德自律,教诲子弟的修身思想,以及倡导薄葬之美德,皆与《礼记》思想吻合,是其践行《礼记》经义的体现。诸葛亮上表汉献帝进刘备为汉中王,上言刘禅追尊甘夫人为昭烈皇后,谏言刘禅亲贤远佞,简拔人才不拘一格,严明法度而“轻无赦”的系列举措,均体现出对《礼记》经义的积极吸取。其进取精神与磊落品格表明他是一位儒家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礼记》 修身 齐家 治国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行自抑:崛起国何以战略收缩
8
作者 普宜媛 《战略决策研究》 2024年第1期25-59,I0001,I0002,共37页
作为积蓄自身实力、缓解外部安全压力的战略手段,战略收缩成为部分崛起国的主要选择,但崛起国出现战略收缩现象却缺少相应的理论逻辑解释。既有研究往往关注秩序更迭时期霸权国战略收缩以应对崛起国挑战,而忽视了崛起国在崛起时期选择... 作为积蓄自身实力、缓解外部安全压力的战略手段,战略收缩成为部分崛起国的主要选择,但崛起国出现战略收缩现象却缺少相应的理论逻辑解释。既有研究往往关注秩序更迭时期霸权国战略收缩以应对崛起国挑战,而忽视了崛起国在崛起时期选择有限战略收缩的现实。基于战略手段调整时序、战略资源分配以及战略目标修订等维度辨析,本文将扩张与收缩等战略选项相联结,并通过能力与意愿两种内部政治逻辑考察俾斯麦德国与北宋统一初期的两个战略收缩案例,两者在存在相当程度的外部收益预期下,基于国内政治逻辑选择战略收缩,从而延缓、甚至避免了霸权国与崛起国秩序之战的出现。探究崛起国在大国竞争中维持自身战略定力存在内部政治机理,有助于重新思考国际秩序大变局下的崛起国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收缩 文武关系 国家汲取能力 俾斯麦德国 北宋统一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竞技体育强国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启示 被引量:93
9
作者 侯海波 李桂华 +2 位作者 宋守训 王跃新 常利华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15,共6页
介绍了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外竞技体育强国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后备人才培养措施。结合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走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道路;运用法制手段理顺各方关系;协调好运... 介绍了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外竞技体育强国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后备人才培养措施。结合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走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道路;运用法制手段理顺各方关系;协调好运动员的训练与生活;重视教练员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竞赛机制;制定符合项目发展趋势的规划;科研与选拔、训练相结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 竞技体育强国 美国 俄罗斯 德国 澳大利亚 后备人才 培养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统筹发展的借鉴与思考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乐乐 张知新 王辰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4-96,共3页
目的研究德国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和不同体制整合衔接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发展积累经验。方法选取了德国作为个案,通过对其制度发展历程的论述和剖析。结果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相对成熟,在政策管理、支付结算... 目的研究德国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和不同体制整合衔接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发展积累经验。方法选取了德国作为个案,通过对其制度发展历程的论述和剖析。结果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相对成熟,在政策管理、支付结算、筹资管理等方面都有宝贵的经验。结论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成功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如异地就医制度、医疗服务一体化等,同时引发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险 统筹发展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发达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战略评析与启示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志华 蔡蓉英 张凌轲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177,共6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国家竞争情报关注的现实问题。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世界各国纷纷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文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战略顶层设计,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举措...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国家竞争情报关注的现实问题。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世界各国纷纷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文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战略顶层设计,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举措。本文结合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新加坡、韩国、日本的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和评析了这些国家在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情况,拟为我国网络安全战略的构建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国家 美国 英国 德国 俄罗斯 新加坡 韩国 日本 网络主权 网络信息 安全战略 竞争情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方国瑜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14
12
作者 林超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4,共4页
方国瑜教授于1963年发表的《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针对国内外一些学者将中国历史当作单一的汉族历史,将非汉族的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排除在中国历史之外的荒谬言论而提出来的。论文揭示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在经济与文化的整体性,在政... 方国瑜教授于1963年发表的《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针对国内外一些学者将中国历史当作单一的汉族历史,将非汉族的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排除在中国历史之外的荒谬言论而提出来的。论文揭示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在经济与文化的整体性,在政治上分裂的偶然性与统一的必然性,在社会发展上的差异性与一致性,论述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根本原因、历史真实和发展趋势。在面临新的边疆危机之时,我们重新学习方国瑜先生提出的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对于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边疆的建设、促进民族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统一 多民族国家 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俗而治”型政区:中国历史上“一体”与“多元”的空间互动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竞红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20,共7页
任何政权条件下的行政区划都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求的表现,是为当时的统治集团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提供组织保障的空间格局。古代中国政治的根本特性就在于对大一统政治结构的持续追求,正是这一追求导致了其政治统治区域内多元性的... 任何政权条件下的行政区划都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求的表现,是为当时的统治集团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提供组织保障的空间格局。古代中国政治的根本特性就在于对大一统政治结构的持续追求,正是这一追求导致了其政治统治区域内多元性的存在。“因俗而治”型政区的存在、发展和演变,为“政治一体”与“社会多元”的互动提供了空间构架,也使“一体”与“多元”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实际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因俗而治 多元一体 国家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难民危机中德国的应对与政策调整 被引量:17
14
作者 伍慧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在2015年的欧洲难民危机中,德国采取了欢迎难民的宽松政策,慷慨接纳了100万难民登记申请。但德国过高估计了自身解决难民问题的能力,也过低估计了许多欧盟成员国的不合作态度。空前的难民潮令德国政府承受着巨大的内外政治压力,对现有... 在2015年的欧洲难民危机中,德国采取了欢迎难民的宽松政策,慷慨接纳了100万难民登记申请。但德国过高估计了自身解决难民问题的能力,也过低估计了许多欧盟成员国的不合作态度。空前的难民潮令德国政府承受着巨大的内外政治压力,对现有避难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化解危机,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调整与应对措施:新增安全来源国限制避难条件,采用模式创新加快难民审批程序;缓解各州与地方安置压力;以法治国家原则打击犯罪行为;加强融入教育及就业体系;寻求欧盟共同解决方案并加强外部合作;致力于消除造成难民危机的冲突和战争根源等。德国人道安置难民、倡导"欢迎文化"的实践,正引导德国日趋发展成为开放的现代移民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难民危机 德国 避难政策 安全来源国 人道安置 现代移民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移民问题与无移民政策的移民国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宋全成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两德统一以后,德国越来越成为事实上的非典型的移民国家,移民社会问题成为德国社会问题的核心。德国人内部针对移民存在着广泛的不信任和防御心态,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暴力排外行为。其原因在于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两德统一以后,德国越来越成为事实上的非典型的移民国家,移民社会问题成为德国社会问题的核心。德国人内部针对移民存在着广泛的不信任和防御心态,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暴力排外行为。其原因在于德国政党、政府和社会大众不愿意承认德国作为非典型意义的移民国家存在的事实。从2001年起,德国拟制定新移民法,以解决德国移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移民问题 移民国家 移民政策 社会问题 暴力排外行为 移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的新构想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英津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9年第2期1-7,共7页
在现行"一国两制"构想用来解决台湾问题遇到阻力的情况下,本文深挖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资源,提出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构想。新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借鉴联邦主义的某些做法,以期建构一个... 在现行"一国两制"构想用来解决台湾问题遇到阻力的情况下,本文深挖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资源,提出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构想。新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借鉴联邦主义的某些做法,以期建构一个两岸同胞均能接受的国家统一模式。该构想扩大了"一国两制"的包容量,增强了"一国两制"的适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两岸统一 台湾问题 统一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与十九世纪德国统一:基于国家利用技术的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淼 李乾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德国早期的铁路是在英国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主要由私营公司建设,对德国统一没有产生直接影响。在德意志诸邦中,普鲁士主动加强了对铁路的管制,最终使铁路融入普鲁士政治军事体制。在德国统一战争中,普鲁士铁路体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 德国早期的铁路是在英国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主要由私营公司建设,对德国统一没有产生直接影响。在德意志诸邦中,普鲁士主动加强了对铁路的管制,最终使铁路融入普鲁士政治军事体制。在德国统一战争中,普鲁士铁路体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赢得战争的关键环节。尽管铁路能够影响地缘政治,但其潜力只有通过国家的主动利用才会充分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德国统一 普奥战争 普法战争 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二战后德国的合法移民及社会融合政策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全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4-121,共8页
以种族认同感为基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意识、德意志民族意识,德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以及冷战和后冷战的国际大格局的变化,共同构成了战后德国合法移民的三重背景。战后德国的合法移民可分为三大类:公民,即属于德意志民族的被驱逐者和德... 以种族认同感为基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意识、德意志民族意识,德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以及冷战和后冷战的国际大格局的变化,共同构成了战后德国合法移民的三重背景。战后德国的合法移民可分为三大类:公民,即属于德意志民族的被驱逐者和德裔;国家劳务市场之于所谓的"客籍工人";符合德国庇护法的外国难民。德国政府对德国难民、被驱逐者和德裔移民,采取了促进全面融合的福利国家政策;对劳工移民及其家庭成员,采取了部分的社会融合政策;对寻求政治避难(庇护)者,则采取防止社会融合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合法移民 福利国家 社会融合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的现实困境与文化冲突——德国的移民政策和外来移民运动 被引量:7
19
作者 伍慧萍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8期44-53,61,共11页
德国在很长时间里自视为单一民族国家,直到进入21世纪,才正式承认自己为移民国家。德国目前的移民规模及结构组成与其移民历史传统、尤其是二战以来数十年的移民运动密切相关。自二战以来,德国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随着移民从... 德国在很长时间里自视为单一民族国家,直到进入21世纪,才正式承认自己为移民国家。德国目前的移民规模及结构组成与其移民历史传统、尤其是二战以来数十年的移民运动密切相关。自二战以来,德国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随着移民从德国社会的临时现象转变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德国成为了社会文化意义上的移民国家,移民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渐成为公众关注的重要论题和政党竞争的焦点,而从法律意义上的转变则更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由于历史文化传统根深蒂固,德国的移民政策处处可见民主共和国家理念和种族文化国家观念的冲突,这导致德国的移民政策更多是在矛盾和妥协之间摇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移民国家 移民运动 移民政策 穆斯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戈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0,共2页
城乡一体化体现出城乡关系的改善与协调发展,一个国家城乡关系状况影响着这个国家整体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理论上,国内学者围绕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内容、目标、实质、动力机制、核心标志及模式等展开过热烈讨论,并对若干理论问题达成了... 城乡一体化体现出城乡关系的改善与协调发展,一个国家城乡关系状况影响着这个国家整体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理论上,国内学者围绕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内容、目标、实质、动力机制、核心标志及模式等展开过热烈讨论,并对若干理论问题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深思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城乡关系 整体经济 理论问题 动力机制 协调发展 国内 反思 共识 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