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POLOGY AND VORTEX STRUCTURES OF A CURVING TURBINE CASCADE WITH TIP CLEARANCE (Ⅱ)- TOPOLOGICAL FLOW PATTERN AND VORTEX STRUCTURE IN THE TRANSVERSE SECTION OF A BLADE CASCADE
1
作者 杨庆海 黄洪雁 韩万今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2年第8期958-962,共5页
By means of ink trace visualization of the flows in conventional straight, positively curved and negatively curved cascades with tip clearance, and measurement of the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n transverse section, and... By means of ink trace visualization of the flows in conventional straight, positively curved and negatively curved cascades with tip clearance, and measurement of the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n transverse section, and by appling topology theory,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s and vortex structure in the transverse section of a blade cascade were analyzed.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traight cascade, blade positive curving eliminates the separation line of the upper passage vortex, and leads the secondary vortex to change from close separation to open separation, while blade negative curving effects merely the positions of singular points and the intensities and scales of vor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ine cascade tip clearance curving cascade transverse section flow field topological flow pattern and vortex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Periodic Gust Flow on the Wake Structure of Ventilated Supercavities 被引量:1
2
作者 Wei Wang Zhigang Zhang +1 位作者 Guanghua He Weijie Mo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21年第1期34-45,共12页
A computation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 periodic gust flow on the wake structure of ventilated supercavitie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putational model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with ava... A computation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 periodic gust flow on the wake structure of ventilated supercavitie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putational model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Benefited from this numerical model,the vertical veloci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ntire flow field can be easily monitored and analyzed under the action of a gust generator;further,the unsteady evolution of the flow parameters of the closed region of the supercavity can be captured in any location.To avoi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mounting struts in the experiments and to obtain more realistic results,the wake structure of a ventilated supercavity without mounting struts is investigated.Unsteady changes in the wake morphology and vorticity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ventilated supercavity a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eriodic swing of the gust generator can generate a gust flow and,therefore,generate a periodic variation of the ventilated cavitation numberσ.At the peakσ,a re-entrant jet closure appears in the wake of the ventilated supercavity.At the valleyσ,a twin-vortex closure appears in the wake of the ventilated supercavity.For the forward facing model,the twin vortex appears as a pair of centrally rolled-up vortices,due to the closure of vortex is affected by the structure.For the backward facing model,however,the twin vortex appears alternately as a pair of centrally rolled-up vortices and a pair of centrally rolled-down vortices,against the periodic gust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tilated supercavities Periodic gust flow Wake structure Vorticity distribution pattern vortex structu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ar-wall topological patterns and flow structures over a simplified Danaus plexippus model
3
作者 Yichen ZHU Yuan QU +1 位作者 Jinjun WANG Baofeng MA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2527-2534,共8页
Studies on the high-lift mechanisms of butterfly gliding flights shed light on the design of the micro air vehicles.The flow field around a simplified Danaus plexippus model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hydrogen bubble v... Studies on the high-lift mechanisms of butterfly gliding flights shed light on the design of the micro air vehicles.The flow field around a simplified Danaus plexippus model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hydrogen bubble visualization and the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techniques.There are three near-wall topological patterns with different Angles of Attack(AoAs):the separation bubble,the Leading-Edge Vortex(LEV)and the high Ao As flow.For the separation bubble pattern,two saddles and two foci form in the middle of the model.The features of the LEV pattern are the leading-edge separation lines.The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paration lines are chang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EV and the Wing-Tip Vortex(WTV).For the high Ao As flow pattern,four unstable foci are found at the forewing and the hindwing respectively.The angle between the trajectory of the WTV and the model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o A even though the slope of the WTV angle versus Ao A curve declines at the moderate Ao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aus plexippus flow structure flow topological pattern Hydrogen bubble visualization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
原文传递
基于现有结构扩容改造泵房的优化设计研究
4
作者 杨粤茗 唐玮 王浩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5,共4页
受限于海塘管理规定等因素,邻江雨水泵房扩容仅能依托现有结构及穿堤管线。为充分挖掘泵房排水潜能、确保排水设施安全稳定运行,以上海罗泾港区雨水泵房的扩容改造设计为例,利用CFD软件对泵房进水池流态进行仿真模拟,分析进水流量增大... 受限于海塘管理规定等因素,邻江雨水泵房扩容仅能依托现有结构及穿堤管线。为充分挖掘泵房排水潜能、确保排水设施安全稳定运行,以上海罗泾港区雨水泵房的扩容改造设计为例,利用CFD软件对泵房进水池流态进行仿真模拟,分析进水流量增大对整体流态、典型截面速度分布的影响,提出吸入口底部增设防旋板的优化方案,并对流态改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泵房能力扩容增加了底部漩涡形成风险,易造成泵组偏心振动;增设防旋板后水泵进水口流态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泵组运行稳定性,推动实现排水能力最大化提升。可为泵房扩容改造工程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轴流泵 扩容 现有结构 数值模拟 流态分析 漩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压叶栅二维流动分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华良 董学智 +2 位作者 谭春青 张东阳 王松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97-1300,共4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二维扩压叶栅内流动分离及涡脱落的特征。定常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叶片负荷的增加,流场中奇点数目明显增加。非定常计算结果表明:在二维扩压流场中存在尾缘脱落涡和吸力面脱落涡两种脱落涡,它们的脱落频率随着冲角和...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二维扩压叶栅内流动分离及涡脱落的特征。定常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叶片负荷的增加,流场中奇点数目明显增加。非定常计算结果表明:在二维扩压流场中存在尾缘脱落涡和吸力面脱落涡两种脱落涡,它们的脱落频率随着冲角和马赫数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分离 拓扑结构 脱落涡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IV进行二维后向台阶流流动特性的研究(1)二维后向台阶流的旋涡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齐鄂荣 黄明海 +3 位作者 李炜 李国亚 张昕 吴剑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5-532,共8页
 利用PIV技术,对二维后向台阶定常流的瞬态速度场进行了测量,得到层流至湍流情况下定常流流场中旋涡的生成、发展和演化的现象和规律。本文分析了各种情况下旋涡结构特点、讨论了与时均流场和自由剪切层的区别,还给出了二维后向台阶流...  利用PIV技术,对二维后向台阶定常流的瞬态速度场进行了测量,得到层流至湍流情况下定常流流场中旋涡的生成、发展和演化的现象和规律。本文分析了各种情况下旋涡结构特点、讨论了与时均流场和自由剪切层的区别,还给出了二维后向台阶流的拓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 后向台阶流 旋涡结构 拓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超级单体风暴雷达产品特征及气流结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42
7
作者 刁秀广 朱君鉴 刘志红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46,共14页
2002年9月27日、2003年6月28日和2004年6月24日山东部分地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雷达观测分析表明是3次超级单体风暴所致,0927风暴尺度和天气现象次于0628和0624风暴。利用济南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对这3次典型超... 2002年9月27日、2003年6月28日和2004年6月24日山东部分地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雷达观测分析表明是3次超级单体风暴所致,0927风暴尺度和天气现象次于0628和0624风暴。利用济南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对这3次典型超级单体强度结构、流场结构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地面中尺度辐合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引发了强对流天气发生;风暴形成阶段表现为不同的演变特征,0927风暴表现为多单体传播型,0628风暴表现为单体自身发展型,0624风暴表现为群发单体合并型;移动路径相似,都属于右移风暴,偏离风暴承载层平均风右侧30°—70°,移动速度约为风暴承载层平均风速的45%—70%;发展成熟阶段最大强中心高度表现不同,0927风暴位于单体底部, 0628风暴位于单体中下层,0624风暴位于单体中层以上,最大反射率因子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表现也有差别,0624风暴最强,0628风暴次之,0927风暴相对较弱。风暴旺盛成熟阶段表现为典型的超级单体特征,有界弱回波区(BWER)和中气旋;风暴旺盛成熟阶段风暴垂直流场结构有相似性,低层气旋性辐合,中层近似于气旋性旋转上升,高层气流辐散;中层水平流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0927和0624风暴为双涡管式旋转结构,0628风暴为单涡式的气旋旋转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 中气旋 双涡管式 旋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轴流压气机流场内流动分离及旋涡运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祥锋 颜培刚 +1 位作者 俞李斌 韩万金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3,202,共8页
对两级扩压叶栅的内部流场开展了详细的数值模拟,同时引入拓扑分析理论,从涡动力学的角度对不同工况下扩压叶栅内的流动分离和旋涡运动进行定性分析。对两级压气机三个不同工况下流场的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分离范围的变化,分离形态的变化... 对两级扩压叶栅的内部流场开展了详细的数值模拟,同时引入拓扑分析理论,从涡动力学的角度对不同工况下扩压叶栅内的流动分离和旋涡运动进行定性分析。对两级压气机三个不同工况下流场的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分离范围的变化,分离形态的变化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更显著。当流动向失速点靠近时,对于动叶栅,主要表现为分离范围的不断增加;对于静叶栅,不仅分离范围增加,而且分离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在压气机叶栅中,通道涡强度较弱,对整个流场特性不起主要作用,而尾缘涡对压气机性能具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旋涡结构 流动分离 流谱 拓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冲击射流的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姚朝晖 侯修洲 郝鹏飞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5,共4页
冲击射流广泛应用于短距、垂直起降飞行器(SVTOL)等航空航天领域,然而却伴随着流场与噪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笔者采用PIV(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超声速冲击射流的流场结构和涡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发现在不同的冲击工况下,冲击射流流... 冲击射流广泛应用于短距、垂直起降飞行器(SVTOL)等航空航天领域,然而却伴随着流场与噪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笔者采用PIV(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超声速冲击射流的流场结构和涡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发现在不同的冲击工况下,冲击射流流场结构呈轴对称和螺旋结构,其瞬时流场的主涡结构也有类似特征,脉动流场在瞬时流场主涡结构的基础上会附加与主涡旋转方向相反的次涡结构,在对称和螺旋两种模态下,由于涡结构的影响,冲击射流的近壁速度存在较强的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射流 PIV 流动模态 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冲击射流中的涡结构和冲击单音 被引量:5
10
作者 姚朝晖 郝鹏飞 +1 位作者 何枫 许宏庆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4,共5页
冲击射流广泛应用于短距、垂直起降飞行器(STOVL)等航空航天领域,然而却伴随着流场与噪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其流动特性和噪声机理,特别是二者之间的关联。采用PIV(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高速冲击射流的流场结构和涡结构进行... 冲击射流广泛应用于短距、垂直起降飞行器(STOVL)等航空航天领域,然而却伴随着流场与噪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其流动特性和噪声机理,特别是二者之间的关联。采用PIV(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高速冲击射流的流场结构和涡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流场与声场的相关性,发现冲击单音的存在与否及强弱与涡结构的存在与否及强弱大小相对应,且冲击单音随压比、冲击距离、喷嘴唇厚等参数变化的规律也与涡结构与这些因素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因此涡结构和冲击单音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螺旋模态与对称模态对应不同频率的冲击单音,在同一工况下可能存在两种流动模态共存的情况,此时冲击单音也具有多频率特性。因此抑制大尺度涡结构的发展是降低冲击单音的重要环节,可为冲击射流的降噪研究奠定涡声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射流 PIV 流动模态 涡结构 冲击单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流中有限宽窄缝射流的旋涡结构 被引量:11
11
作者 姜国强 李炜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57,63,共7页
本文应用PIV流动显示技术详细测量了有限宽度窄缝射流从底部射入横流的流场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湍流数学模型及相应的混合有限分析方法,得到横流中有限宽窄缝射流的时均及瞬态流场、涡量场,以此来分析流场、涡量场特性,揭示各种具有拟... 本文应用PIV流动显示技术详细测量了有限宽度窄缝射流从底部射入横流的流场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湍流数学模型及相应的混合有限分析方法,得到横流中有限宽窄缝射流的时均及瞬态流场、涡量场,以此来分析流场、涡量场特性,揭示各种具有拟序结构性质的复杂涡系的产生、发展及演化过程。实验观察到射流迎、背流剪切涡层卷起形成类开尔文涡列。本文还探讨了横流绕流分离旋涡的生成机理及其转向。另外,观测到射流喷口上游的马蹄涡系以及射流逆流区下游尾迹区旋涡的层状结构形式。通过拓扑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横流中有限宽窄缝射流旋涡近区流场的拓扑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窄缝射流 横流 旋涡结构 拓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叶顶间隙的涡轮弯叶栅拓扑与旋涡结构(Ⅱ)——横截面流场拓扑结构与叶栅旋涡结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庆海 黄洪雁 韩万今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51-854,共4页
根据具有叶顶间隙的直叶栅和正、反弯叶栅壁面流动的墨迹显示以及横截面内气动参数测量 ,应用拓扑学原理 ,分析了叶栅流道横截面内的拓扑结构· 与直叶栅比较 ,叶片正弯消除了上通道涡分离线 ,并使二次涡由闭式分离转变为开式分离 ... 根据具有叶顶间隙的直叶栅和正、反弯叶栅壁面流动的墨迹显示以及横截面内气动参数测量 ,应用拓扑学原理 ,分析了叶栅流道横截面内的拓扑结构· 与直叶栅比较 ,叶片正弯消除了上通道涡分离线 ,并使二次涡由闭式分离转变为开式分离 ,而叶片反弯仅影响奇点位置、旋涡强度与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栅 叶顶间隙 弯叶栅 端壁 叶片表面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负荷弯叶栅流谱结构与气动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华良 谭春青 +1 位作者 陈海生 山本孝正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51,共6页
在一套典型的低负荷矩形涡轮静叶栅中开展弯叶片影响叶栅内部流谱结构与气动性能的实验研究。利用微型5孔探针分别对6套叶栅的进出口流场进行详细测量,并在叶栅表面和端壁进行油流显示实验。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考察了叶片弯曲对壁面流... 在一套典型的低负荷矩形涡轮静叶栅中开展弯叶片影响叶栅内部流谱结构与气动性能的实验研究。利用微型5孔探针分别对6套叶栅的进出口流场进行详细测量,并在叶栅表面和端壁进行油流显示实验。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考察了叶片弯曲对壁面流谱拓扑结构、出口涡量、出气角及二次流损失分布的影响,总结了弯叶片影响边界层迁移与二次流损失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叶片 低负荷 旋涡结构 拓扑 二次流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负荷扩压叶栅三维定常旋涡结构建模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兢军 康达 +1 位作者 陆华伟 张永超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2-863,共12页
为进一步认识高负荷扩压叶栅内的流动机理和旋涡演变规律,采用经试验校核的数值方法,以具有60°折转角的NACA65-010叶型为研究对象,运用拓扑分析理论,探讨了叶栅流道内马蹄涡、通道涡、集中脱落涡和壁角涡等二次旋涡的生成、演绎与... 为进一步认识高负荷扩压叶栅内的流动机理和旋涡演变规律,采用经试验校核的数值方法,以具有60°折转角的NACA65-010叶型为研究对象,运用拓扑分析理论,探讨了叶栅流道内马蹄涡、通道涡、集中脱落涡和壁角涡等二次旋涡的生成、演绎与发展。分析认为,在高负荷扩压叶栅中,对流场影响最大的涡系结构为通道涡,通道涡在130%B截面转变为稳定的内旋结构,流道内的壁角涡由通道涡诱导形成,而出口角涡则是在叶片尾缘出口绕流与通道涡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流场出口最终呈现出通道涡与集中脱落涡并存的稳定结构。最后给出了0°冲角下的三维旋涡结构示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压叶栅 旋涡结构 拓扑分析 二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常对称背涡流态下细长体绕流结构的演变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国辉 邓学蓥 马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应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了细长体截面绕流结构的演变过程 .指出随着细长体背涡的发展 ,导致截面流场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 ,会出现一种临界流动状态 .并用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分析了此时流场中出现的一种高阶奇点 .这种高阶奇点的指数为 - ... 应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了细长体截面绕流结构的演变过程 .指出随着细长体背涡的发展 ,导致截面流场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 ,会出现一种临界流动状态 .并用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分析了此时流场中出现的一种高阶奇点 .这种高阶奇点的指数为 - 3 2 ,它是结构不稳定的 ,稍有扰动就会产生分叉 ,使流场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 .得出了定常对称背涡流态下细长体的空间绕流结构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体 拓扑 高阶奇点 分叉 结构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突扩水流流态失稳和流场结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芳芳 孙振兴 +4 位作者 樊顾飞 张维乐 孙晨光 程旭 吴时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2,共8页
对称突扩分离再附水流现象广泛存在于工程和生活中,流道突扩易产生局部水头损失、压力变化、结构振动、次生噪声等,对称突扩存在流场对称性失稳现象,如管道对称突扩等。然而,由于紊流的复杂性和量测技术的局限性,人们对其流动特性和流... 对称突扩分离再附水流现象广泛存在于工程和生活中,流道突扩易产生局部水头损失、压力变化、结构振动、次生噪声等,对称突扩存在流场对称性失稳现象,如管道对称突扩等。然而,由于紊流的复杂性和量测技术的局限性,人们对其流动特性和流态演变规律认识仍然不足,有必要开展对称突扩流动的流场结构分析研究。本文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和高精度图像粒子测速技术,模拟了不同雷诺数条件下(Re=539~48911)对称突扩水流流动现象和精细流场结构,包含层流、过渡流和充分发展的紊流典型流态,随着雷诺数Re增加,流态从层流过渡到紊流,从对称到非对称分布,其流态发生对称性失稳,高雷诺数紊流时主流偏向一侧,流场结构相对稳定;揭示了突扩水流主流两侧形成的非对称分布的大尺度涡漩结构,其与流场对称性失稳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突扩流动 图像粒子测速技术 对称性失稳 流场结构 涡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壁VGJs对高亚音扩压叶栅内分离结构的影响
17
作者 陈聪 刘华坪 陈浮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4-1320,共7页
为揭示栅内射流旋涡发生器(vortex generator jets,VGJs)控制前后叶栅内部流动特性,本文根据拓扑学原理,对某高亚音压气机叶栅通道控制前后分离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其拓扑结构及旋涡结构模型,同时对控制前后损失特性变化进行... 为揭示栅内射流旋涡发生器(vortex generator jets,VGJs)控制前后叶栅内部流动特性,本文根据拓扑学原理,对某高亚音压气机叶栅通道控制前后分离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其拓扑结构及旋涡结构模型,同时对控制前后损失特性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端壁射流旋涡发生器改变了流场的分离结构,有效推迟了吸力面侧的分离。加入流动控制后,奇点数目明显减少,端壁附面层横向迁移被有效抑制,通道涡、集中脱落涡被明显削弱,叶展中部的尾缘脱落涡基本消失,端壁损失以及叶型损失变化不大,二次流动损失明显降低,降低了38%。端壁射流旋涡发生器对叶栅中部影响较弱,因此,有必要采取端壁/吸力面组合流动控制进一步改善流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压叶栅 射流旋涡 拓扑结构 旋涡结构 高亚音 流动分离 射流旋涡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离距离的涡对融合
18
作者 党会学 陈志敏 杨智春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9-262,共4页
为研究涡对融合过程的非线性现象,将模型简化,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求解LES的N-S方程,得出不同分离距离的涡对融合过程.根据不同截面位置的流线变化,通过流场的拓扑结构,分析相互耦合涡对融合的机理及分离距离对融合过程的影响,及不同强... 为研究涡对融合过程的非线性现象,将模型简化,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求解LES的N-S方程,得出不同分离距离的涡对融合过程.根据不同截面位置的流线变化,通过流场的拓扑结构,分析相互耦合涡对融合的机理及分离距离对融合过程的影响,及不同强度比例的涡对融合过程对漩涡位置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融合距离随分离距离增大呈非线性增加趋势,涡对分离距离的增加使其对漩涡位置的控制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对 融合 LES 拓扑结构 分离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环形静叶栅的旋涡结构
19
作者 周逊 韩万金 周广勤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35,共2页
为了详细研究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环形静叶栅的流场结构,在环形叶栅低速风洞上对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环形弯曲叶片静叶栅上、下端壁以及叶片型面进行了墨迹显示实验,同时应用拓扑学原理分析了叶栅的壁面流谱,并据此分析提出了本实验叶栅... 为了详细研究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环形静叶栅的流场结构,在环形叶栅低速风洞上对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环形弯曲叶片静叶栅上、下端壁以及叶片型面进行了墨迹显示实验,同时应用拓扑学原理分析了叶栅的壁面流谱,并据此分析提出了本实验叶栅的二次流动的拓扑示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静叶栅 旋涡结构 流动显示 拓扑原理 汽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体绕流流态拓扑结构轴向演化的数值研究
20
作者 管小荣 徐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0-164,170,共6页
运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细长体大攻角绕流背风面两侧主涡沿轴向交替形成、飘起、脱落的过程,提出了绕流截面流态拓扑结构的轴向演化规律,详细描述了主涡诱导产生二次涡、二次涡分割主涡衍生出tertiary涡、主涡与异侧二次涡绕合、主涡分割异... 运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细长体大攻角绕流背风面两侧主涡沿轴向交替形成、飘起、脱落的过程,提出了绕流截面流态拓扑结构的轴向演化规律,详细描述了主涡诱导产生二次涡、二次涡分割主涡衍生出tertiary涡、主涡与异侧二次涡绕合、主涡分割异侧主涡形成脱体涡等现象,突出了二次涡、tertiary涡的作用。分析了攻角大小对拓扑结构的影响:随攻角增大,轴向演化进程加快,非对称性增强,非对称流态向头部靠拢,准定常流动区域向前体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体 大攻角 截面流态 拓扑结构 轴向演化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