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tered thermal sensitivity in facial skin in chronic whiplash-associated disorders 被引量:1
1
作者 Birgitta Hggman-Henrikson Ewa Lampa Erik Nord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50-154,共5页
There is a clos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aw and neck regions and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rigeminal sensory impairment can follow whiplash injury.Inclusion of manageable routines for valid assessment o... There is a clos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aw and neck regions and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rigeminal sensory impairment can follow whiplash injury.Inclusion of manageable routines for valid assessment of the facial sensory capacity is thus needed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s of patients exposed to such trauma.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facial thermal threshold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whiplash-associated disorders(WADs)with both a qualitative method and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Ten women with pain and dysfunction following a whiplash injury were compared to 10 healthy age-matched women.Thermal detection thresholds were assessed by qualitative chair-side testing and by QST according to the method-of-limits.Seven test sites in the facial skin(overlying each trigeminal branch bilaterally,and the midpoint of the chin)were examined.The detection warm and cold thresholds were defined as the mean values of 10 individual thresholds.For the WAD patients,the qualitative assessment demonstrated both reduced and increased sensitivity compared to the healthy,whereas QST systematically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detection thresholds(i.e.,decreased sensitivity)for both cold and warm stimuli.For the individuals who were assessed as having increased sensitivity in the qualitative assessment,the QST displayed either normal or higher thresholds,i.e.,decreased sensitivity.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QST is more sensitive for detecting thermal sensory disturbances in the face than a qualitative method.The impaired thermal sensitivity among the patients corroborates the notion of altered thermal detection capacity induced by WAD-related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W NECK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thermal thresholds TRIGEMINAL whiplash inju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重分析的再造烟叶热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叶仲力 李茂毅 +8 位作者 梁晖 陈昆焱 顾茜 蔡国华 林艳 苏明亮 刘泽春 马鹏飞 李巧灵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目的】准确评价批次间再造烟叶的热稳定性,建立一种基于热重分析法判定不同批次再造烟叶热稳定性的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样品形态、进样量、取样重量及升温速率、环境气氛、气体流速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对参照再造烟叶... 【目的】准确评价批次间再造烟叶的热稳定性,建立一种基于热重分析法判定不同批次再造烟叶热稳定性的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样品形态、进样量、取样重量及升温速率、环境气氛、气体流速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对参照再造烟叶样品进行热分析测试,定义DTG曲线的差异度阈值(RTH)及各温度段DTG曲线的差异度阈值。【结果】(1)方法的优化结果为:再造烟叶样品质量大于35 g,研磨成小于60目,进样量为(15±1)mg,升温速率20 K/min,环境气氛为氮气,其流速为40 mL/min。(2)各温度段的差异度阈值可作为再造烟叶热稳定性的评价依据并揭示质量波动原因。【结论】该方法可有效监测不同批次再造烟叶的热稳定性,且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适用于相同规格批次间再造烟叶热稳定性波动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法 DTG曲线 再造烟叶 热稳定性 差异度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辐照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损伤机理研究
3
作者 钱方 彭佳琦 许永博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5,共10页
CMOS图像传感器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已应用在航空航天,医学成像,工业检测,军事侦察等领域。然而,CMOS图像传感器的激光干扰和损伤随之也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研究脉冲激光对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的影响,本文选... CMOS图像传感器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已应用在航空航天,医学成像,工业检测,军事侦察等领域。然而,CMOS图像传感器的激光干扰和损伤随之也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研究脉冲激光对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的影响,本文选用Sony IMX178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作为靶材,基于热传导方程,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比计算了不同参数单脉冲激光辐照下CMOS图像传感器的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传感器在532 nm(1 ns)、1064 nm(1 ns)、532 nm(30 ps)、1064 nm(30 ps)单脉冲激光作用下的点损伤阈值分别为61.12 mJ/cm^(2)、75.76 mJ/cm^(2)、31.83 mJ/cm^(2)、37.43 mJ/cm^(2)。同步开展了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的激光辐照效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1064 nm脉冲激光,532 nm脉冲激光作用下的图像传感器损伤阈值更低;相比于纳秒脉冲激光,皮秒脉冲激光有更高的峰值功率,更容易造成点损伤。本文仿真计算得到的点损伤阈值和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激光 皮秒脉冲激光 热力效应 损伤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Si基GaN HEMT的p-GaN栅特性改善研究
4
作者 鲍诚 王登贵 +3 位作者 任春江 周建军 倪志远 章军云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阈值电压和栅极漏电是评价增强型Si基p-GaN栅结构GaN HEMT器件性能的重要参数。热应力和电应力变化会加剧器件栅极附近的电子隧穿效应,促使热电子与器件缺陷相互作用形成界面态,进而导致栅极漏电增大和阈值电压漂移,长时间工作会引起栅... 阈值电压和栅极漏电是评价增强型Si基p-GaN栅结构GaN HEMT器件性能的重要参数。热应力和电应力变化会加剧器件栅极附近的电子隧穿效应,促使热电子与器件缺陷相互作用形成界面态,进而导致栅极漏电增大和阈值电压漂移,长时间工作会引起栅极特性退化,阻碍了GaN电力电子器件的大规模工程化应用。本文基于101.6 mm(4英寸)GaN器件工艺平台研制了一款增强型Si基p-GaN栅结构GaN HEMT器件,引入了双层源场板和源接地孔结构设计,并研究了该结构对器件栅极漏电与阈值电压的影响。引入上述结构的器件低温(-50℃)下阈值电压相比高温(155℃)时变化了0.4 V,200 V漏极电应力测试后器件阈值电压相比测试前变化了0.24 V,漏极电压变化时阈值电压变化量为0.2 V,变化量均低于未引入该结构的器件。此外,栅极电压为5 V时,研制的400μm器件栅极漏电为1.4μA,在热应力与电应力测试后的变化量约0.1μA。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增强型p-GaN栅结构GaN HEMT能够在复杂环境下安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 HEMT P-GAN 阈值电压 栅极漏电 热应力 电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像的瓷绝缘子劣化诊断技术研究
5
作者 刘嵘 辜超 +3 位作者 周超 姚金霞 刘传彬 孙瑞筱 《浙江电力》 2025年第1期116-123,共8页
瓷绝缘子的劣化给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及时有效地诊断劣化瓷绝缘子成为电力行业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基于绝缘子等效电路模型以及温升计算方程,通过仿真分析绝缘子温升规律,分区域对绝缘子进行温度离散程度计... 瓷绝缘子的劣化给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及时有效地诊断劣化瓷绝缘子成为电力行业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基于绝缘子等效电路模型以及温升计算方程,通过仿真分析绝缘子温升规律,分区域对绝缘子进行温度离散程度计算并设定温度阈值,以实现对劣化绝缘子的高效诊断。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绝缘子温度离散程度不同;串中任意一片绝缘子的温升随着其内阻的减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劣化发生在两端引起的温升较中压端大。依据劣化绝缘子阻值变化所引起的自身温度变化以及相邻绝缘子温度变化情况,能有效识别出劣化绝缘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劣化绝缘子 红外成像 温升模型 发热特性 温度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thermal stress model to paint removal by Q-switched Nd:YAG laser 被引量:8
6
作者 邹万芳 谢应茂 +2 位作者 肖兴 曾祥志 罗颖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7期433-438,共6页
In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 that thermal stress is the main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paint removal by Q-switched Nd:YAG laser (λ = 1064 nm, τ = 10 ns). A theoretical model ofpaint removal by short-pulse lase... In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 that thermal stress is the main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paint removal by Q-switched Nd:YAG laser (λ = 1064 nm, τ = 10 ns). A theoretical model ofpaint removal by short-pulse laser is establish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rmal stress. Thermal stress is generated by thermal expansion, and the temperatures of different samples a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one-dimensional (1D)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 The theoretical cleaning threshold can be obtained by comparing thermal stress with the adhesion of paint, and the theoretical damage threshold is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the temperature. Moreover,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shown that the thermal stress model of the laser cleaning is very useful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laser fluence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paint removal by Q-switched Nd: YAG laser because our model can validly balance the efficiency of laser cleaning and the safety of the subs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cleaning thermal stress cleaning threshold damage thresho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发电厂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状态实时监测
7
作者 胡凯 《自动化应用》 2025年第4期147-149,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实时监测设备状态的方法,以解决传统实时监测方法中发电厂高压电器运行错误的误报问题。该方法结合了红外辐射扫描原理和阈值分割算法,改进过程后,采用阈值分割算法对热成像目标区域进行分割,提取热成像目标... 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实时监测设备状态的方法,以解决传统实时监测方法中发电厂高压电器运行错误的误报问题。该方法结合了红外辐射扫描原理和阈值分割算法,改进过程后,采用阈值分割算法对热成像目标区域进行分割,提取热成像目标信息,使用相对温度变化方法识别设备操作错误,并为识别出的错误提供警告和监控,从而实现实时监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小于1%的误报速度,对发电厂高压电气设备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及事故的高精度监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实时监控 高压电气设备 阈值分割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946-nm thermal shift and broadening on Nd^(3+):YAG laser performance 被引量:2
8
作者 Seyed Ebrahim Pourmand Ghasem Rezaei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342-345,共4页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flashlamp pumped Nd^3+:YAG laser are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in a range from-30℃ to 60℃. The spectral width and shift of quasi three-level 946.0-nm inter-Stark emission wit...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flashlamp pumped Nd^3+:YAG laser are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in a range from-30℃ to 60℃. The spectral width and shift of quasi three-level 946.0-nm inter-Stark emission within the respective intermanifold transitions of ^4F3/2→^4I9/2are investigated. The 946.0-nm line shifts toward the shorter wavelength and broadens. In addition, the threshold power and slope efficiency of the 946.0-nm laser line are quantified with temperature.The lower the temperature, the lower the threshold power is and the higher the slope efficiency of the 946.0-nm laser line is,thus the higher the laser output is. This phenomenon is attributed to the ion-phonon interaction and the thermal population in the ground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46-nm Nd:YAG laser thermal broadening thermal shift flashlamp pump slope efficiency threshold po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岩在烧变过程中的热破裂机制试验研究
9
作者 张卫强 曹志成 +2 位作者 周琦忠 王左券 吴云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自燃煤层围岩在不同高温作用下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结构损伤,导致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地质效应发生显著变化。为深入认识烧变过程中岩石的结构演化规律,以徐州某矿底板灰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温度作用下的热破裂试验,从多尺度上探究岩石... 自燃煤层围岩在不同高温作用下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结构损伤,导致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地质效应发生显著变化。为深入认识烧变过程中岩石的结构演化规律,以徐州某矿底板灰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温度作用下的热破裂试验,从多尺度上探究岩石热破裂的规律,并结合数值模拟和微观结构测试揭示其发育机理。结果显示:(1)方解石填充裂隙、层理等相对软弱结构面的热破裂温度阈值在300~400℃,完整岩石结构的热破裂温度阈值在500℃左右;600℃之前的热破裂形态较简单,基本是直线型裂纹,且宽度较小、数量较少;700℃以上出现宽度和长度显著增大的弧形热裂纹,热裂纹两侧试样的颜色有明显区别,靠近热裂纹的白色部位还发育一些连通弧形裂纹的次级小裂纹;800℃时,试样颜色全部变白,结构完全破碎,成散体状。(2)从微观结构和热应力角度阐释灰岩热破裂发育机理,发现试验温度路径下试样的热破裂主要发育在降温过程中,且最大热应力差主要在靠近试样表面的近似环形带上分布。500℃以下的热破裂成因主要为热应力在试样的原始缺陷处集中,并超过了部分软弱结构的抗拉强度;500℃以上受热应力与矿物分解共同控制,500℃以上升降温过程中的最大热应力基本超过灰岩的抗拉强度,且菱镁矿、白云母、白云石等矿物逐渐分解,逐渐增多的内部缺陷为应力集中提供有利条件,加剧了热破裂的发育;当温度达到800℃时,热破裂发育程度很高,且白云石和方解石快速分解,生成CaO,部分CaO在冷却过程中与空气接触生成Ca(OH)2,热裂纹与主体矿物分解共同导致试样结构的破碎。研究成果可为岩体破裂和地质结构演化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 热破裂 热应力 矿物分解 温度阈值 成因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爆炸性环境下电磁波热效应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波超 田子建 +2 位作者 侯明硕 石洋名 杨维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GB/T 3836.1—202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规定爆炸性环境中射频设备的阈功率不得大于6 W,该规定限制了大功率射频设备在煤矿井下的应用,而现有针对爆炸性环境电磁安全性的相关研究缺乏完善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针对上述... GB/T 3836.1—202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规定爆炸性环境中射频设备的阈功率不得大于6 W,该规定限制了大功率射频设备在煤矿井下的应用,而现有针对爆炸性环境电磁安全性的相关研究缺乏完善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针对上述问题,推导了电磁波热效应方程,分析得出影响电磁波耦合瓦斯和煤尘混合气体产生热能的可控参数为电磁波耦合时间、电场强度和电磁波频率。以GB/T 3836.1—2021中可能堆积煤尘的电气设备表面温度最高不能超过150℃的规定为依据,采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对不同发射功率的电磁波耦合瓦斯和煤尘混合气体的热效应安全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满足温度不超过150℃的电磁波热效应安全阈发射功率为16.48 W;随着电磁波发射功率的增加,电磁波热效应安全时长(电磁波耦合瓦斯和煤尘混合气体产生的热能不会使环境温度超过150℃对应的时间段)逐渐减少,但只要在安全时长内,电磁波的发射功率不受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 电磁波热效应 瓦斯 阈功率 安全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环境下锂离子电池损伤特征研究
11
作者 刘源 苏新瑞 +4 位作者 张松 王扬卫 高丽红 马壮 吴宇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28-1633,共6页
随着高科技电子设备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军用锂电池在冲击环境下的安全性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验室中无法还原真实战场环境中的冲击载荷,目前研究仍局限于模拟仿真,缺乏对枪击载荷作用下电池的损伤失效特征的解析。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单... 随着高科技电子设备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军用锂电池在冲击环境下的安全性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验室中无法还原真实战场环境中的冲击载荷,目前研究仍局限于模拟仿真,缺乏对枪击载荷作用下电池的损伤失效特征的解析。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单体电池枪击实验,研究了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在冲击载荷下发生热失控的荷电状态(SOC)阈值。结果表明,50%SOC电池未发生热失控,60%以上SOC的电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热失控,80%以上SOC的电池发生了伴随爆燃的剧烈热失控。随后对电池残骸进行分析,50%、60%、70%SOC电池在被子弹击穿后还具有完整的形状,而80%、90%、100%SOC电池被完全破坏。上述研究成果可为军用高比能锂电池在冲击载荷下的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冲击环境 荷电状态 热失控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味蛋白monellin高甜度、强热稳定性突变体的分子构建及性质研究
12
作者 刘毅 卢尚阳 +1 位作者 王语晴 刘波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61,共9页
本文采用PCR技术对单链monellin(MNEI)进行定向突变,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ET15b-MNEI双位点突变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DE3)-RIL中进行异源蛋白质的重组表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和分子筛收集纯化后的目的蛋白,使用蒸馏水在截留... 本文采用PCR技术对单链monellin(MNEI)进行定向突变,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ET15b-MNEI双位点突变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DE3)-RIL中进行异源蛋白质的重组表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和分子筛收集纯化后的目的蛋白,使用蒸馏水在截留分子质量为3.5 ku的透析袋中进行蛋白透析,将透析得到的目的蛋白采用双盲法感官品评测定甜味阈值,蛋白突变体的二级结构和热稳定性采用圆二色谱仪测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该蛋白3个双位点突变体E2M/E50N、E2Q/E50N及E2A/E50N,其中突变体E2Q/E50N成功表达与纯化。与野生型MNEI对照相比,测得的突变体E2Q/E50N的甜味阈值为0.64μg/mL,甜度提升近1倍;Tm值为78℃,热稳定性提高4℃。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甜味蛋白monellin在食品、饮料和医药行业的生产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味蛋白 MONELLIN 二级结构 基因突变 甜味阈值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激光去除漆层传热模型及其机理研究
13
作者 于松洁 崔高伟 许光映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77-1588,共12页
考虑激光在漆层和基层的吸收和扩散特性,建立漆层和金属基层传热模型Ⅰ和热衔接边界条件.作为对比,相应建立传热模型Ⅱ和Ⅲ,它们均忽略漆层和基层交界面处的热衔接条件,其中模型Ⅲ基层中漆层和基层均采用体热源.利用Laplace变换求出问... 考虑激光在漆层和基层的吸收和扩散特性,建立漆层和金属基层传热模型Ⅰ和热衔接边界条件.作为对比,相应建立传热模型Ⅱ和Ⅲ,它们均忽略漆层和基层交界面处的热衔接条件,其中模型Ⅲ基层中漆层和基层均采用体热源.利用Laplace变换求出问题的半解析解.利用Laplace数值反变换,给出相应的数值解算例,得出了以下结论:模型Ⅰ得到连续的温度分布,而模型Ⅱ和模型Ⅲ得到间断的温度分布,这是违背物理实际的.其次,基于模型Ⅰ预测清洗除漆层的时间和能量密度处于对比模型Ⅱ和Ⅲ之间,所得结论可为激光清洗工艺的优化改进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洗模型 衔接条件 损伤阈值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几何约束ORB的红外双目测距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淮周 王帅军 +3 位作者 王宏 曹祥红 白振鹏 李森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1-837,共7页
针对传统特征匹配算法计算效率低、误匹配率高和双目视觉测量精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几何约束和随机抽样一致性方法的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红外双目测距方法。首先,通过FAST(Features from Accelerated Se... 针对传统特征匹配算法计算效率低、误匹配率高和双目视觉测量精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几何约束和随机抽样一致性方法的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红外双目测距方法。首先,通过FAST(Features from Accelerated Segment Test)算法与BRIEF(Binary Robust Independent Elementary Features)算法检测并描述关键点,采用快速最近邻搜索的算法完成特征点初始匹配。然后,根据初始匹配点对的斜率与距离选择相应的阈值,构建基于斜率与距离的几何约束,剔除明显错误匹配点对。最后利用随机抽样一致性方法去除异常点完成精匹配,结合热像仪标定参数计算出目标物体的距离。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ORB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具有较好的特征点质量和较高的测量精度,测距平均绝对误差为1.64%,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算法 热红外 双目测距 自适应阈值 几何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各向异性滤波的无人机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15
作者 高阳 杨磊 +1 位作者 刘枫琪 李宋玉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3-939,共7页
为提高无人机红外图像分辨率,研究基于各向异性滤波的无人机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基于人眼视觉特性自适应设定图像内边缘区域与平滑区域梯度阈值,在此设定下通过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方法去除初始红外图像内平滑区域噪声,并保留与增... 为提高无人机红外图像分辨率,研究基于各向异性滤波的无人机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基于人眼视觉特性自适应设定图像内边缘区域与平滑区域梯度阈值,在此设定下通过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方法去除初始红外图像内平滑区域噪声,并保留与增强图像内边缘区域细节信息,获得去噪后红外图像,向生成对抗网络内输入此图像,经其中生成模型与判别模型的博弈学习,获得最终超分辨率重建红外图像输出。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图像边缘细节保护能力与背景噪声去除能力,综合消噪效果较好,可获得分辨率高、视觉呈现清晰的超分辨率重建红外图像,保障无人机巡检中红外图像的辨识精度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滤波 无人机 红外图像 超分辨率重建 梯度阈值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光谱测温技术的电缆热感知系统设计研究
16
作者 肖杨 《现代传输》 2024年第6期32-35,共4页
电缆热感知系统能实时感知电缆温度情况,是智慧电力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但现行系统在实际中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感知值与真实值偏差较大,而且感知结果置信度较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提出基于双光谱测温技术的电缆热感知系统设计研究... 电缆热感知系统能实时感知电缆温度情况,是智慧电力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但现行系统在实际中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感知值与真实值偏差较大,而且感知结果置信度较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提出基于双光谱测温技术的电缆热感知系统设计研究。在系统硬件方面对双光谱热像仪、报警器选型与设计,利用双光谱热像仪采集电缆热图像信息,利用报警器对电缆热故障预警响应。在系统软件方面采用均值滤波法对电缆热图像去噪,并采用阈值分割法对电缆热图像分割处理,利用双光谱测温技术确定电缆温度,实现基于双光谱测温技术的电缆热感知。经实验证明,设计系统感知值置信度在0.95以上,可以实现对电缆温度精准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谱测温技术 电缆 热感知 报警器 均值滤波法 阈值分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形貌对导热胶渗流阈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夏艳平 陶宇 +5 位作者 张国庆 吴希俊 苏浩 梁平辉 吴海平 陶国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357-360,364,共5页
采用微波辅助乙二醇法,通过调节微波处理时间,制备了不同长径比的纳米银材料。用TEM和XRD对不同长径比的纳米银进行了表征。以不同长径比的纳米银作为导热填料制备导热胶,研究发现对于填充不同长径比的纳米银材料,导热胶的阈值填充量是... 采用微波辅助乙二醇法,通过调节微波处理时间,制备了不同长径比的纳米银材料。用TEM和XRD对不同长径比的纳米银进行了表征。以不同长径比的纳米银作为导热填料制备导热胶,研究发现对于填充不同长径比的纳米银材料,导热胶的阈值填充量是不同的。长径比越大阈值越小。运用修正的Nielsen-lewis阈值理论对这一实验现象进行了合理解释,模拟结果表明,修正的阈值理论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导热胶 渗流阈值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虫在不同温度下的生命表及其发育的热量需要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秀珍 龚佩瑜 吴坤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5-421,共7页
用人工饲料在不同温度下饲养的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cr),组建了种群生命表。未成熟期的存活率在24℃下最高(90%),28℃次之,32℃下最低(27.1%)o在20—28℃,成虫的繁殖力都比较强,24℃时产卵最多,32℃时产卵量急剧下降。根据试验... 用人工饲料在不同温度下饲养的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cr),组建了种群生命表。未成熟期的存活率在24℃下最高(90%),28℃次之,32℃下最低(27.1%)o在20—28℃,成虫的繁殖力都比较强,24℃时产卵最多,32℃时产卵量急剧下降。根据试验结果估测,粘虫卵孵化、幼虫存活和成虫繁殖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6℃、23.2℃和22.5℃。种群增长指数可用下述方程表示:y=-2530.2850+282.1893X-6.2407X^2在最适温度(22.6℃),繁殖一代,种群数量约增加660倍。粘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以卵期最低(8.4℃),蛹期最高(10.1℃),完成世代发育需要7.8℃以上的有效积温约925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粘虫 生命表 发育起点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岩石渗透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3
19
作者 刘均荣 秦积舜 吴晓东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53,共3页
对储层粉砂岩、灰岩、变质岩和砾岩渗透率受热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对岩石渗透率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 ,岩石在常压条件下经过高温加热处理 ,其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大趋势 ;岩石渗透率发生突... 对储层粉砂岩、灰岩、变质岩和砾岩渗透率受热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对岩石渗透率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 ,岩石在常压条件下经过高温加热处理 ,其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大趋势 ;岩石渗透率发生突变时存在一个阈值温度 ,组分不同的岩石 ,其阈值温度也不同。岩石渗透率的提高是由于岩心受热后产生了新的裂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渗透率 热处理 温度阈值 实验研究 油藏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蚜和桃蚜最大发育速率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古德就 余明恩 张维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8-63,共6页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为害蔬菜的萝卜蚜和桃蚜发育速率的影响,通过温度与这两种蚜虫发育速率的关系以模拟S型模型,并通过统计控制原理,估计了萝卜蚜和桃蚜的发育下限和最大发育速率温度,前者为6.22℃和28.53℃,后者为2.7...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为害蔬菜的萝卜蚜和桃蚜发育速率的影响,通过温度与这两种蚜虫发育速率的关系以模拟S型模型,并通过统计控制原理,估计了萝卜蚜和桃蚜的发育下限和最大发育速率温度,前者为6.22℃和28.53℃,后者为2.75℃和28.10℃;萝卜蚜从若蚜出生到下代若蚜出现期的有效积温为131.58日度,桃蚜的为140.58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卡蚜 桃蚜 最大发育速率 温度 统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