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comparason of thermosensitive moxibustion and estazolam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patients of insomnia differentiated as liver qi stagnation 被引量:10
1
作者 Lichun LI Yan LIANG +3 位作者 Yonghong HU Na QIN Delong LI Chunsheng JIA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8年第1期15-18,I0003,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rmosensitive moxibustion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patients of insomnia differentiated as liver qi stagnation.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60 patients of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rmosensitive moxibustion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patients of insomnia differentiated as liver qi stagnation.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60 patients of insomnia differentiated as liver qi stagnation were collected in Shijiazhuang Municip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moxibustion group(30 cases) and an estazolam group(30 cases).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the thermosensitive moxibustion was adopted alternatively to the bilateral yuan-source points of the liver and gallbladder meridians. In the estazolam group, estazolam, 1 mg was prescribed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before sleep every day. After 15-day treatments, the sleep quality, the severity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the scores of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and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between the two groups(all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PSQJ, SAS and SDS were all reduced remarkably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all P〈0.05). PSQI score was(6.72 ±2.311)points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and was(5.37 ±2.621) points in the estazolam group. SAS score was(31.76 ± 6.511) points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and was(39.62 ± 4.371) points in the estazolam group.SDS score was(35.98 ±5.161) points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and was(46.38 ±4.971) points in the estazolam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PSQI, SAS and SDS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were reduced more remarkably as compared with the estazolam group, indicating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all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sleep efficacy and TCM symptoms were(72.65 ± 14.36) points and(69.36 ±4.28) points respectively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better than the estazolam group, indicating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all P〈0.05).Conclusion: The thermosensitive moxibustion at the yuan-source points of the liver and gallbladder meridian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sleep quality, relieves the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enhance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he patients of insomnia differentiated as liver qi stagnation. Hence,this therapy deserves to be recommended in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an-source points of the liver and gallbladder meridians thermal sensitive moxibustion Insomnia differentiated as liver qi stagnation Anxiety Depression
原文传递
关节腔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动态敏化针药方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小兰 杨从敏 +1 位作者 刘涛 吴畏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目的:观察关节腔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动态敏化针药方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KOA患者,随机分为富血小板血浆组(PRP组)和联合组。PRP组进行关节腔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患者每2... 目的:观察关节腔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动态敏化针药方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KOA患者,随机分为富血小板血浆组(PRP组)和联合组。PRP组进行关节腔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患者每2周注射1次,共注射3次;联合组在PRP组基础上,采取动态敏化针药方案,即每2周动态探查痛敏穴位和热敏穴位,并分别采用电针法和雷火灸针对性连续治疗6周。观察指标为VAS评分、Lequesne指数、WOMAC评分、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血清IL-6、SOD、FGF-2、OPG及关节液CXCL12)。结果:联合组在VAS评分和Lequesne指数均低于P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Lequesne指数差值均高于PRP组(P<0.05)。在WOMAC评分方面,联合组在WOMAC的“疼痛”“僵硬”“日常活动”均低于P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联合组总有效率100%(55/55),愈显率83.63%(46/55),均高于P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指标方面,联合组在血清IL-6、SOD、FGF-2、OPG与关节液CXCL12共5项均优于P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VAS评分与IL-6和CXCL12呈正相关(P<0.05),与SOD、FGF-2以及OPG呈负相关(P<0.05)。Lequesne指数与CXCL12呈正相关(P<0.05),与SOD、FGF-2呈负相关(P<0.05),与IL-6、OPG无相关性(P>0.05)。结论:关节腔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联合动态敏化针药方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腔富血小板血浆 动态敏化针药方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痛敏 热敏 电针 雷火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护理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美娜 阳旭芳 +1 位作者 黄碧 陈思思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电针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治愈时间、面... 目的探讨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电针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治愈时间、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评分、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FDI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可有效促进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功能恢复、H-B面神经功能提升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僻 周围性面瘫 热敏灸 埋针 护理 中医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病期分型的穴位热敏化规律及热敏灸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罗连琴 蒋代丽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123-127,共5页
目的基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P)患者病期分型探讨穴位热敏化规律及热敏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病期分为急性期组(34例)、亚急性期组(31例)、恢复期组(3... 目的基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P)患者病期分型探讨穴位热敏化规律及热敏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病期分为急性期组(34例)、亚急性期组(31例)、恢复期组(31例),均使用热敏灸艾条行热敏探穴与灸疗,记录热敏穴位出现频次并评估Sunnybrook评分,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结果96例BP患者共探查518个热敏穴位,高频分布穴区在翳风、天枢、阳白、下关、合谷、承泣、阴陵泉、牵正、三阴交及太冲,急性期高发穴区为翳风、下关和阳白,亚急性期为翳风、牵正和天枢,恢复期为天枢、阴陵泉和阳白。三组治疗前组间Sunnybrook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Sunnybrook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患者治疗后Sunnybrook评分高于亚急性期组及恢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BP患者热敏探穴在不同病期有不同的分布规律,高频分布在翳风、天枢、阳白、下关、合谷、承泣、阴陵泉、牵正、三阴交及太冲,热敏灸技术在急性期介入有利于改善患者面部功能状态,为BP的针灸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选穴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热敏灸 穴位敏化规律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虎力散片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5
作者 黄征 罗青锋 +3 位作者 朱凌艳 宋思庆 丁媛 张韶忠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4期2850-2852,共3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虎力散片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联合虎力散片外敷治疗组(30例)与口服醋氯芬酸肠溶胶囊对照组(3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膝关节疼痛评分(...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虎力散片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联合虎力散片外敷治疗组(30例)与口服醋氯芬酸肠溶胶囊对照组(3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膝关节疼痛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Lyshol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虎力散片外敷可明显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热敏灸 虎力散片 外敷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寒除湿活血方联合热敏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6
作者 赖晓兰 陈萍 +1 位作者 谢晓东 叶向春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2345-2347,共3页
目的:观察祛寒除湿活血方联合热敏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86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予热敏灸治疗,观察组加用祛寒除湿活血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 目的:观察祛寒除湿活血方联合热敏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86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予热敏灸治疗,观察组加用祛寒除湿活血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沉(ESR)、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A(IgA)、IgM、IgG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较对照组短而压痛指数、肿胀指数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祛寒除湿活血方联合热敏灸治疗RA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祛寒除湿活血方 热敏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疲劳综合征群体中腧穴热敏化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赵迪 曾婷 +2 位作者 陈志杰 钟正 黄泳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10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疲劳综合征对人体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影响。方法:将113例受试者分为两组,58例慢性疲劳综合征为试验组,55例非慢性疲劳综合征为对照组。通过热敏灸法刺激两组受试者百会、关元、命门等腧穴,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受... 目的:观察慢性疲劳综合征对人体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影响。方法:将113例受试者分为两组,58例慢性疲劳综合征为试验组,55例非慢性疲劳综合征为对照组。通过热敏灸法刺激两组受试者百会、关元、命门等腧穴,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受试者各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出现频率及各种热敏灸感的强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受试者均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试验组腧穴热敏化现象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关元穴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的频率(81.03%)最高。试验组百会穴透热感、关元穴扩热感、命门穴扩热感较对照组强(P<0.05)。结论:处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状态下的人体更易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且不同腧穴出现的热敏灸感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热敏灸 腧穴热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热敏灸治疗癌性贫血3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白桦 李伊然 李树斌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144-1148,共5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癌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的推广热敏灸应用奠定临床基础。方法: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门诊及病房共65例癌性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划分为2组,剔除脱...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癌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的推广热敏灸应用奠定临床基础。方法: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门诊及病房共65例癌性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划分为2组,剔除脱落患者4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包括:EPO治疗或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热敏灸治疗,1次/d,3 d后治疗3次/周,治疗周期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评定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并分别于治疗结束、疗后1个月进行MDASI症状量表评价。结果:2组治疗结束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前有一定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观察组为优。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结束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ASI量表评价,治疗结束和疗后1个月,2组患者症状积分和生活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观察组更优。其中疗后1月观察组不适症状反应率38.31%,明显低于对照组44.37%(P<0.05),生活积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热敏灸能够有效改善癌性贫血程度,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癌性贫血 MDASI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灸辨证施护减少夜尿增多症患者夜间排尿次数和改善睡眠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维维 周建会 邓丽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2646-2651,共6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在减少夜尿增多症患者夜间排尿次数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240例夜尿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126例和传统灸组114例,分别给予热敏灸和传统灸治疗,每周治疗1次,4次为1个... 【目的】观察热敏灸在减少夜尿增多症患者夜间排尿次数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240例夜尿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126例和传统灸组114例,分别给予热敏灸和传统灸治疗,每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夜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量、夜间多尿指数、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每晚睡眠时间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经治疗3个疗程(12周)后,热敏灸组的总有效率为84.13%(106/126),传统灸组为67.54%(77/114),组间比较,热敏灸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灸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夜间排尿量、夜间排尿次数、夜间多尿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热敏灸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传统灸组(P<0.05或P<0.01)。(3)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每晚睡眠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且热敏灸组在降低PSQI评分和延长每晚睡眠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灸组(P<0.01)。(4)研究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患者的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结论】热敏灸能有效减少夜尿增多症患者夜间排尿次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其疗效优于传统灸法,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传统灸 夜尿增多症 夜间排尿次数 睡眠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唐福宇 黄承军 +3 位作者 陈日新 徐敏 刘保新 梁柱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西药组各60例。热敏灸组在腰背部及下肢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穴,实施灸疗,每日1次;西药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口服,每次75mg,每日1次。疗程均为7d。结果...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西药组各60例。热敏灸组在腰背部及下肢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穴,实施灸疗,每日1次;西药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口服,每次75mg,每日1次。疗程均为7d。结果:经治1疗程后,热敏灸组显愈率为65.0%,有效以上者6个月后随访显愈率为62.2%,西药组分别为40.0%、43.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热敏灸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艾灸 椎间盘突出症 热敏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募穴隔姜灸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各时段热感度对比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路玫 郑若楠 +2 位作者 关伟强 于冬冬 赵树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7期11-13,共3页
目的:测定肿瘤患者背俞穴和腹募穴在隔姜灸刺激下的皮肤初感温度、舒适温度和耐受温度的阈值区间,以期更好地指导该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且对于艾灸医疗器械研制中治疗及安全参数的设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方法:用电子测温仪分别测量患... 目的:测定肿瘤患者背俞穴和腹募穴在隔姜灸刺激下的皮肤初感温度、舒适温度和耐受温度的阈值区间,以期更好地指导该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且对于艾灸医疗器械研制中治疗及安全参数的设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方法:用电子测温仪分别测量患者的背俞穴和腹募穴在隔姜灸刺激下的初感温度、舒适温度和耐受温度值,将测得数据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背俞穴和腹募穴在隔姜灸刺激下的初感温度、舒适温度和耐受温度依次升高,且背俞穴的耐受温度(42.99±3.27)℃高于腹募穴(40.35±3.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募穴隔姜灸对恶性肿瘤患者各时段热感度对比研究发现,二者的耐受温度存在差异,背俞穴热感温度的耐受阈值明显高于腹募穴;在舒适温度和耐受温度之间,有一个稍高于患者身体温度的最佳温度阈值,我们认为治疗疾病过程中,如何适当延长该温度的作用时间,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耐受温度作为患者接受隔姜灸刺激的极限温度,为临床灸法的安全使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穴 腹募穴 隔姜灸 热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火灸与热敏灸 被引量:13
12
作者 徐琳琳 马铁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期130-132,共3页
雷火灸从灸材、灸具方面着手,加入中药改变灸条配方组成,重视灸力渗透性,火力猛、药力峻、起效快;热敏灸从施灸部位及方式方法着手,寻找热敏化腧穴,改变施灸过程,重视循经感传;均系改进普通艾灸法的悬灸法,均可提升疗效。雷火灸效力刚猛... 雷火灸从灸材、灸具方面着手,加入中药改变灸条配方组成,重视灸力渗透性,火力猛、药力峻、起效快;热敏灸从施灸部位及方式方法着手,寻找热敏化腧穴,改变施灸过程,重视循经感传;均系改进普通艾灸法的悬灸法,均可提升疗效。雷火灸效力刚猛,要考虑患者承受能力,因改制灸条而使治疗成本提高,增加治疗费用;手法繁多,实际临床大多为节省人力,仅使用温和灸法,客观上限制了更广泛的应用。热敏灸虽所需灸材便捷廉价,手法较为简洁;每种疾病需要先探寻不同热敏穴,耗时较长,比较依赖患者灸感,在现实操作中略有局限;腧穴热敏性机制也不够清楚,理论体系尚待完善。二者均系对普通艾灸法改进的有益尝试,各具特色,临床疗效满意,虽然还有些许不足,然瑕不掩瑜,期待有更多研究改进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热敏灸 灸材 灸具 热敏化腧穴 循经感传 悬灸 针灸理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灸不同单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即刻止痛效应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静 王立 +1 位作者 李芳 傅杰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对不同单穴进行热敏灸来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即刻止痛效应,探讨其对原发性痛经止痛时效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名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分别选取关元、三阴交和十七椎在痛经发... 目的:通过观察对不同单穴进行热敏灸来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即刻止痛效应,探讨其对原发性痛经止痛时效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名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分别选取关元、三阴交和十七椎在痛经发作时进行单穴单次热敏灸治疗,并观察其在治疗10 min、20 min、30 min及治疗完成后3 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及止痛疗效。结果:(1)不同时段VA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min时,三阴交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20 min时,三阴交、关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min和治疗完成后3 h时,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三阴交组VAS评分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时段伴随症状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min时,三阴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min、30 min和治疗完成后3 h时,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三阴交组伴随症状评分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完成后3 h时止痛疗效比较:三阴交组总有效率为92.5%,与关元组、十七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交穴为热敏灸治疗PD(寒凝血瘀型)即刻止痛的首选腧穴。热敏灸单穴治疗PD疗效显著,但选取不同的有效腧穴进行热敏灸治疗,其止痛时效和临床疗效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即刻止痛效应 单穴 疗效观察 原发性痛经 寒凝血瘀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式电子测温仪在健康成人与癌因性疲乏患者艾灸热感温度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柳 黄双燕 +3 位作者 刘丽敏 王雅娇 林桂娇 江浩 《医疗装备》 2023年第6期5-9,共5页
目的 通过接触式电子测温仪测量癌因性疲乏患者与健康成人在施灸过程中各阶段热感的温度阈值区间,分析不同受试者对施灸热感反应的温度区别,旨在促进中医灸法的灸温客观化,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11... 目的 通过接触式电子测温仪测量癌因性疲乏患者与健康成人在施灸过程中各阶段热感的温度阈值区间,分析不同受试者对施灸热感反应的温度区别,旨在促进中医灸法的灸温客观化,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11—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29例化疗患者作为癌因性疲乏患者组,另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7级护理学专业的32名健康学生作为健康成人组。两组实施温和灸时采用研制的接触式电子测温仪分别测量初感、舒适感和灼热感时足三里穴位的温度,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接触式电子测温仪共测量受试者61名,183次,全程均能敏感地显示出温度。两组的初感温度、舒适感温度、灼热感温度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因性疲乏患者组的初感温度、舒适感温度均高于健康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因性疲乏患者组的灼热感温度低于健康成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触式电子测温仪对施灸温度测量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与稳定性,不同机体状态对艾灸热感反应的温度具有差异性,通过灸温的客观化能更好指导艾灸法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癌因性疲乏 仪器 热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灸与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金仁奎 吴永昌 +3 位作者 郑英 庄裴华 龚秀萍 余安胜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5期86-88,共3页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针灸组,每组30例。两组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9次,观察综合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温针灸组、...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针灸组,每组30例。两组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9次,观察综合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温针灸组、热敏灸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JOA积分均明显增加(P<0.05),VAS积分明显减少(P<0.05),其中热敏灸组JOA积分增加幅度大于温针灸组(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后伸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热敏灸组前屈改善程度大于温针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温针灸用于治疗肩周炎均疗效良好,其中热敏灸在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和前屈活动度方面优于温针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周围炎 热敏灸 温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点”灸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杨淑荣 陈欢 谢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比较艾灸"热敏点"与西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艾灸组和西药组各60例。艾灸组采用在头面部、腹部及腰背部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点实施灸疗,每日1次;西药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每... 目的:比较艾灸"热敏点"与西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艾灸组和西药组各60例。艾灸组采用在头面部、腹部及腰背部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点实施灸疗,每日1次;西药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每次10mg,每日1次。疗程均为10天。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5.0%,有效以上者3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为86.3%,西药组分别为63.3%、5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热敏点"灸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理想疗法,复发率较低且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针灸疗法 温灸器灸 艾条灸 @热敏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灸量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毛珍 江润 +1 位作者 段骏 张红星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第10期52-5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10 min热敏灸(A组)、20 min热敏灸(B组)和30 min热敏灸(C组)。观察治疗前后3组WOMAC各项目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血清ADAMTS-4及MMPs-3...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10 min热敏灸(A组)、20 min热敏灸(B组)和30 min热敏灸(C组)。观察治疗前后3组WOMAC各项目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血清ADAMTS-4及MMPs-3含量变化;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得分情况。结果:3组治疗前,WOMAC各项目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血清ADAMTS-4及MMPs-3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3组,WOMAC各项目评分及血清ADAMTS-4、MMPs-3含量均降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改善程度最大;A组总有效率为73.33%(22/30),B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C组总有效率为80%(24/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不同证型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证型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其中阳虚寒凝型积分差值变化最大。结论:热敏灸能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度等症状,其中20 min热敏灸疗效最佳,且阳虚寒凝型患者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膝骨关节炎 灸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灸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肠道功能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郑苏 胥婧 彭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818-821,共4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肠道功能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清洁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热敏灸组,每组15只。模型组...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肠道功能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清洁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热敏灸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热敏灸组大鼠以高乳糖饲料喂饲与束缚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热敏灸组同时给予艾灸足三里和神阙穴,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连续干预14 d。干预结束后,评估3组大鼠内脏敏感性(腹部抬起值与背部拱起值)、肠道功能(首次排出活性炭黑便所需时间和结肠蠕动波个数),检测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P物质(SP)、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部抬起值与背部拱起值均明显降低,首次排出活性炭黑便所需时间明显延长,结肠蠕动波个数明显增多,血清GAS和MTL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SP和SS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热敏灸组腹部抬起值与背部拱起均明显升高,首次排出活性炭黑便所需时间明显缩短,结肠蠕动波个数明显减少,血清GAS和NTL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SP和SS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热敏灸可以通过降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增强胃肠道动力,调节血清GAS、MTL、SP、SS含量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肠易激综合征 大鼠 肠道功能 内脏敏感性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热敏灸疗法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9
作者 姚芸 朱彦萍 杜革术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7期96-98,109,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热敏灸疗法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长沙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及针灸科门诊或住院部诊治的70例慢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治疗组采用...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热敏灸疗法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长沙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及针灸科门诊或住院部诊治的70例慢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热敏灸联合疗法,对照组予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总体疗效、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总体疗效、血清Ig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取针刺结合热敏灸疗法对慢性寒冷性荨麻疹治疗与西药治疗的效果相近,但是针灸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复发率更低,因此中医疗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热敏灸 枸地氯雷他定片 慢性寒冷性荨麻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饮子加减联合热敏灸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小婉 幸思忠(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观察半夏饮子加减联合热敏灸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虚气逆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半夏饮子加减联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合枸... 【目的】观察半夏饮子加减联合热敏灸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虚气逆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半夏饮子加减联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积分、中医证候积分、24 h食管下段pH<4总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过程中,治疗组中止1例,剔除2例,最终纳入37例;对照组中止1例,剔除1例,最终纳入38例。(2)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89%(34/37),对照组为81.58%(31/38);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Fisher精确检验)和总体疗效(秩和检验)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RDQ积分、中医证候积分、24 h食管下段pH<4总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饮子加减联合热敏灸治疗中虚气逆型GERD患者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虚气逆 胃食管反流 半夏饮子 热敏灸 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积分 中医证候积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