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and Commentary on Mao Zedong’s Views on Women’s Liberation in His Early Manuscripts
1
作者 Li Li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2年第2期107-119,共13页
The Mao Zedong Zao Qi Wen Gao[Early Manuscripts of Mao Zedong]is a collection of young Mao Zedong’s manuscripts from 1912 to 1920 and is a record of his growth during his youth.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views o... The Mao Zedong Zao Qi Wen Gao[Early Manuscripts of Mao Zedong]is a collection of young Mao Zedong’s manuscripts from 1912 to 1920 and is a record of his growth during his youth.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views of women’s liberation and progress have a place in Mao Zedong’s early manuscripts.This study focuses on reviewing and discussing the motivation behind young Mao Zedong’s attention to women’s liberation and progress issues,his relevant views in these manuscripts,and how these views played a role in his growth into a Marxist.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men’s studies,the thought basis and virtues that led young Mao Zedong to become a Marx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manuscripts of Mao Zedong views on womens liberation COMMENTA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Institutional Safeguards for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Legislation in China
2
作者 刘睿 JIANG Yu(Translated)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4年第2期325-346,共22页
The participation of women in legisl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and means of safeguarding women’s rights.Feminist theory,based on criticism of both the“citizenship identity theory as rights”and the“citizenship id... The participation of women in legisl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and means of safeguarding women’s rights.Feminist theory,based on criticism of both the“citizenship identity theory as rights”and the“citizenship identity theory as responsibilities,”proposes the“citizenship identity theory as subjectivity.”Observing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legislation in China,two institutional safeguard principles can be summarized:the“minimum proportion”and the“influence evaluation.”However,each of these principles has its inherent limitation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upplement them with the principle of“subjective participation”in a reflective manner.This principle requires women to participate substantively i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as subjects,express women’s needs and demands,input women’s perspectives and experiences,and reconstruct the distribution of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existing legislation.The three principl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work together to comprehensively constitute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legislation,thereby promoting the reproduction of corresponding action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izenship identity theory FEMINIsM womens rights participation in legislation sUBJE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rsuit for Women's Equality in American Liberalistic Literary Thought
3
作者 Zhong Weixu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4-268,共5页
Analyz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women's equality,as key factors,equality of thought,equality of rights and equality of personal dignity are also the core directions pursued by American liberalistic literature. The ... Analyz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women's equality,as key factors,equality of thought,equality of rights and equality of personal dignity are also the core directions pursued by American liberalistic literature. The prominence of intrinsic meaning and value exerted by equality of thought and equality of personal dignity on free development goals of American society can ensure further enhancement of the equality of women's social rights and an increasingly rising new- level of social democratic development,expressing the features of the society and times embodied by American literalistic literary thou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美国 女性 社会发展 角度分析 权利 文学 尊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rean New Women: Korean New Women's Fluctuation in International and Korean Contexts
4
作者 Haeseong Park 《History Research》 2012年第4期265-276,共12页
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New Woman" was an international phenomenon. Although various national contexts contributed many different shades of meaning to the concept of "New Woman" in each country... 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New Woman" was an international phenomenon. Although various national contexts contributed many different shades of meaning to the concept of "New Woman" in each country, New Women across the world shared common ground. In the 1920s, when American New Women experimented with their new identity, New Women in Korea also discovered a new sense of selfhood and confidence to make inroads into public spheres. Under Japan's colonial rule (1910-1945), Korean women, valued as a national hidden reservoir, gained access to education and made attempts to remove traditional constraints. Despite different situations surrounding Korean and American New Women, their recognition, pursuit, and places in history echoed one another's. The bold and innovative nature of Korean New Women has attracted much academic as well as public attention. Most of the rich body of scholarship on this topic focuses on famous figures whose flamboyant defiance met a tragic end or on the sacrifices and failures of New Women's pursuit in confronting nationalism. The nation is an important and useful framework in history, but additional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New Women. Not only does this paper consider national context, it also pays much needed attention to an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 in women's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rea New women sin Yeoseong) flappers women's education women's liberation Japan'simperial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nJane Eyre
5
作者 Sun Xianwu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western Nationalities College, Lanzhou, 730030, China)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23-127,共5页
Jane Eyre is not only a love story, but also an epic. The author in this article tries to demonstrat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WLM”) by studying the imag... Jane Eyre is not only a love story, but also an epic. The author in this article tries to demonstrat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WLM”) by studying the image of Jane and of Bertha in Jane Ey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e Eyr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IM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量化理论Ⅰ的女西服款式感性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翠萍 宋莹 +2 位作者 周杨 孙雅致 武英敏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9,共8页
为了设计出符合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服装产品,以女西服为研究对象,提出感性工学与数量化理论Ⅰ相结合的款式设计研究方案。首先通过语意差异法获取消费者对女西服样本的感性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感性评分进行分析,提取感性因子,创建女西服... 为了设计出符合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服装产品,以女西服为研究对象,提出感性工学与数量化理论Ⅰ相结合的款式设计研究方案。首先通过语意差异法获取消费者对女西服样本的感性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感性评分进行分析,提取感性因子,创建女西服二维感性分布空间。同时分析款式特征,归纳出女西服主要设计要素,在此基础上应用数量化理论Ⅰ,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感性因子与设计要素之间的关联预测,并构建数学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拟合度较高,符合正态分布要求,模型有效可行。最后通过案例设计与验证,进一步证明该模型能够实现人的感性需求与女西服设计要素之间的有效转换,对女西服款式设计与感性评价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化理论Ⅰ 女西服 感性工学 预测模型 感性因子 款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权主义的历史、畸变与中国应对
7
作者 张亮 江珮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8-121,共14页
女权主义源于欧洲启蒙运动,曾对欧美社会进步产生过重要推动作用。20世纪下半叶开始,欧美女权主义发生畸变,近年来影响中国。从当前活跃于中国网络上的伪女权主义来看,其丧失了女权主义的内核,甚至成为新自由主义的布道者。伪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源于欧洲启蒙运动,曾对欧美社会进步产生过重要推动作用。20世纪下半叶开始,欧美女权主义发生畸变,近年来影响中国。从当前活跃于中国网络上的伪女权主义来看,其丧失了女权主义的内核,甚至成为新自由主义的布道者。伪女权主义以挑动性别对立来吸引关注,旨在拒绝义务、博取利益、抹黑中国。面对伪女权主义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应坚决予以揭露、反对和打击;同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需持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贯彻男女平等国策和保障女性权益的同时,给予女性“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发展空间,发挥新时代女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权主义 伪女权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女解放与新中国文艺情感革命的生成机制——从《惠嫂》到《昆仑山上一棵草》
8
作者 钟瀚声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4期126-136,159,共12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不仅是革命战争年代政党社会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1949年后为探索人民文艺现代性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以新中国第一代女导演董克娜成功地将王宗元的短篇小说《惠嫂》改编成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为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不仅是革命战争年代政党社会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1949年后为探索人民文艺现代性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以新中国第一代女导演董克娜成功地将王宗元的短篇小说《惠嫂》改编成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为例,可以发现,小说与影片始终在认同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将女性生存境遇、心理世界放置在更具时效性的现实环境中进行讨论。更重要的是,在电影版两代革命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董克娜没有忽视妇女在革命过程中遭遇的身心困惑,而是力图呈现她们如何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积极调适个人理想、性别观念与国家建设之间的动态平衡,这显示出妇女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情感结构之间相辅相成的内在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惠嫂》 《昆仑山上一棵草》 董克娜 情感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生产理论在妇女解放中的当代价值
9
作者 张艺丹 门艳玲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6-181,共6页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两种生产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打下了基石。两种生产理论在西方女权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流派对两种生产力进行了批判继承,拓宽了妇女解放工作的视野,...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两种生产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打下了基石。两种生产理论在西方女权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流派对两种生产力进行了批判继承,拓宽了妇女解放工作的视野,丰富了妇女解放理论;两种生产理论也对我国妇女解放工作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生产理论 妇女解放 西方女权主义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时代下《面纱》中女性身份觉醒的文化探究
10
作者 何水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5-9,72,共6页
该文探讨了《面纱》如何反映女性在后殖民时代的身份觉醒以及对女性解放事业的推动。通过详细分析小说主人公凯蒂的性格转变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觉醒过程,揭示了女性在反殖民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以及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进行的权力... 该文探讨了《面纱》如何反映女性在后殖民时代的身份觉醒以及对女性解放事业的推动。通过详细分析小说主人公凯蒂的性格转变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觉醒过程,揭示了女性在反殖民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以及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进行的权力斗争。通过分析历史文化背景,探讨女权运动文学作品和解析凯蒂在中国文化熏陶下心理变化等,该文着重探讨了女性在殖民主义影响下的身份认同和觉醒问题、女权文学作品与女性教育在促进女性自我意识和主体实现方面的作用,以及环境心理学对于女性成长的推动,为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纱》 后殖民时代 身份觉醒 女性解放 中国传统文化 认知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ijing Society of Women's Theory
11
作者 XIAO NING MAN SUJIE 《Women of China》 1994年第5期6-7,共2页
THE Beijing Society of Women’s Theory was founded in 1985 during an unusual time in China. Economic reform was happening gradually throughout China. The new economic order broke the one-sided pattern of a planned eco... THE Beijing Society of Women’s Theory was founded in 1985 during an unusual time in China. Economic reform was happening gradually throughout China. The new economic order broke the one-sided pattern of a planned economy which had existed in the country for many years. The trend of this economic reform affected everybody—especially women—to varying degrees. It forced enterprises to break the mindset of maintaining a large pot of rice in favor of economic efficiency, so th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Beijing society of womens theory
原文传递
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 被引量:22
12
作者 罗时铭 王妍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对近代中国女性体育的兴起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认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和女性解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经历了三个阶段:1898-1903年,主要表现为男人社会对女学教育和...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对近代中国女性体育的兴起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认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和女性解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经历了三个阶段:1898-1903年,主要表现为男人社会对女学教育和女子体育的关照;1904-1907年,主要表现为一批新知识女性群体对体育的自我觉悟,其中尤以秋瑾为代表;1907年后,主要表现为晚清政府颁布了两个有关女学教育的重要章程,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提供了法律基础,使中国女性体育开始走向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女性解放 女子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及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女性英模的生活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玮 王莹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99,共10页
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及陕甘宁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女性解放的努力,通过立法确立了保障女性权益的制度体系。同时,为鼓励在各个领域表现卓越的妇女,根据地政府又实行了相应的奖励制度,给予其政治肯定和生产资料支持。期间,涌现出大批模范... 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及陕甘宁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女性解放的努力,通过立法确立了保障女性权益的制度体系。同时,为鼓励在各个领域表现卓越的妇女,根据地政府又实行了相应的奖励制度,给予其政治肯定和生产资料支持。期间,涌现出大批模范妇女;其中,人数较多且备受关注者则是劳动英模。这些女性劳模基本上都是贫苦出身且未受教育的农村妇女,但其既是中共妇女政策的积极响应者,又是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区的代表人物,亦是一面抗战与生产的大旗。女性英模塑造及其大力宣传无疑是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成功实践;不过,这种将女性"工具化"的政治活动亦带来了一些须认真省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女性解放 女性英模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思潮对“五四”前后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对《妇女杂志》(1915-1925年)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叶珠 韩银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54,共6页
《妇女杂志》是一份在时间上跨越民国前中时期办刊宗旨和主题上几经变更,在内容上"对外开放"程度分阶段扩展的近代妇女期刊。以该期刊中涉外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五四"前后刊载的涉外文章进行深度... 《妇女杂志》是一份在时间上跨越民国前中时期办刊宗旨和主题上几经变更,在内容上"对外开放"程度分阶段扩展的近代妇女期刊。以该期刊中涉外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五四"前后刊载的涉外文章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在新文化运动爆发前后,《妇女杂志》中刊载涉外文章的数量、涉及的妇女议题、内容的取材等在不同时期有相当大的变化。具体而言,"五四"之前的涉外文章以传播先进实用科学知识为主,"五四"初期的涉外文章开始介绍各国妇女解放运动和妇女研究新思潮,"五四"中后期的涉外文章则重在推介妇女解放思想与理论并深入探讨妇女问题。而五四运动后《妇女杂志》大量刊载外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妇女了解国外妇女运动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外国思潮 妇女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确立的贡献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宁元 王峻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65,共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妇女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亦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结果。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确立,最终定位于中国共产党以农村为中心的妇女运动方针的制定及根据地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 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妇女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亦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结果。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确立,最终定位于中国共产党以农村为中心的妇女运动方针的制定及根据地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本土化最深刻、最典型的落脚点。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毛泽东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毛泽东进行数次农村社会调研均将妇女和儿童问题列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的制定、妇女权益的保障,提供了客观依据,确定了实际可行的男女平等的指导原则。毛泽东视农民、农妇为革命的主力军,在革命主体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有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一个突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农村妇女 妇女解放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 被引量:88
16
作者 陈茂林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8-111,共4页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女权主义运动为背景,从自然、环境、性别的多重视角进行文学研究,对现代社会中的自然压迫和性别压迫进行文化反思和批判,从而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开放性和交叉性为文学研究注...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女权主义运动为背景,从自然、环境、性别的多重视角进行文学研究,对现代社会中的自然压迫和性别压迫进行文化反思和批判,从而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开放性和交叉性为文学研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其文学实践将帮助人们改造自然观和妇女观,最终实现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文学研究 环境保护 妇女解放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珍珠的中国妇女观——对《大地》三部曲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5
17
作者 朱坤领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9-73,共5页
赛珍珠是鼓吹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大地》三部曲描写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妇女在解放道路上所取得的进步和她们自身思想的变化历程,反映了赛珍珠的中国妇女现。赛珍珠大体上把中国妇女分为传统妇女和现代妇女两类,并揭示了她们不... 赛珍珠是鼓吹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大地》三部曲描写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妇女在解放道路上所取得的进步和她们自身思想的变化历程,反映了赛珍珠的中国妇女现。赛珍珠大体上把中国妇女分为传统妇女和现代妇女两类,并揭示了她们不同的主体性。她赞美传统妇女的传统美德,但更珍视现代妇女的现代美德。正是后者指引着中国妇女解放的方向,体现了赛珍珠的女性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大地》 传统中国妇女 现代中国妇女 女性的主体性 妇女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是如何逆转的——实践视角下的妇女家庭纵向地位变迁 被引量:15
18
作者 龚继红 范成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2-110,共9页
本文利用关中平原S村实地调研材料,借助布迪厄"实践亲属关系"的分析视角,通过对农村纯女户生命历程的考察,分析农村纯女户家庭中妇女在个人人生阶段的角色及经历的事件来揭示妇女家庭纵向地位的转变过程。研究发现,在纯女户... 本文利用关中平原S村实地调研材料,借助布迪厄"实践亲属关系"的分析视角,通过对农村纯女户生命历程的考察,分析农村纯女户家庭中妇女在个人人生阶段的角色及经历的事件来揭示妇女家庭纵向地位的转变过程。研究发现,在纯女户家庭中妇女的生命历程里,她们既是家庭秩序的接受者,更是家庭秩序的挑战者、再造者,纯女户家庭中的妇女正是在这种个体与环境的拉锯中实现了家庭纵向地位的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妇女 纯女户 纵向家庭地位 实践亲属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妇女自杀率演变的趋势分析——基于6省24村的回顾性田野调查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燕舞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0-27,共8页
基于在6省24村的回顾性田野调查所获得的农村妇女自杀死亡数据,本文发现,从1980年至1994年间,农村面临的主要是青年妇女的自杀问题,经过1995年到1999年的调整转折期后,2000年以来,农村青年妇女自杀退潮,农村面临的主要是老年妇女的自杀... 基于在6省24村的回顾性田野调查所获得的农村妇女自杀死亡数据,本文发现,从1980年至1994年间,农村面临的主要是青年妇女的自杀问题,经过1995年到1999年的调整转折期后,2000年以来,农村青年妇女自杀退潮,农村面临的主要是老年妇女的自杀问题。文章重点分析了农村青年妇女自杀潮起潮落的主要原因。做实和扩充农村妇联组织功能,可以有效干预农村妇女自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妇女自杀率 农村青年妇女自杀 演变趋势 妇女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西苏区的妇女解放运动 被引量:3
20
作者 汤仁虹 马先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6-18,共3页
皖西苏区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新民主主义妇女解放思想展开的一系列探索实践,包括加强婚姻立法,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反对封建迷信,健全组织机制,保护妇女权益。皖西苏区妇女解放运动取得了巨大成效,在政治、经济... 皖西苏区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新民主主义妇女解放思想展开的一系列探索实践,包括加强婚姻立法,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反对封建迷信,健全组织机制,保护妇女权益。皖西苏区妇女解放运动取得了巨大成效,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解放。这对今天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妇女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苏区 妇女解放运动 农村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