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司法文明传承创新服务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机理
1
作者 吴子越 邓都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8-56,共9页
明晰司法文明传承创新服务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内在机理,是助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理论命题。二者在追寻严格公正司法的核心目标、人民性的价值基础以及发展性的形成逻辑三个方面存在理念上的融通与契合。除此之外,不断传承与创... 明晰司法文明传承创新服务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内在机理,是助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理论命题。二者在追寻严格公正司法的核心目标、人民性的价值基础以及发展性的形成逻辑三个方面存在理念上的融通与契合。除此之外,不断传承与创新的司法文明还能通过强化司法运作中的主体权利本位和促进司法文化中的“情理法贯通”,而提升司法公信力,满足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在司法领域的工作要求。这表明,司法文明作为法治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助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文明 全面依法治国 公正司法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司法公平正义的理论表达和实现机制
2
作者 杜宴林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8,共12页
司法公平正义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大体来看,它经历了从实质正义到形式正义、再到最终确立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发展演变历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公平正义的中国语境诘问,并不断进行纠偏、试错和总... 司法公平正义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大体来看,它经历了从实质正义到形式正义、再到最终确立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发展演变历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公平正义的中国语境诘问,并不断进行纠偏、试错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因而这个过程也是坚守公平正义、先立后破,立足实践不断从“薄”到“厚”蜕变的过程,更是推动“两个结合”“两创”互融共进、重塑中国语境的过程。要实现这种从每个案件中感受到的公平正义,离不开完善的司法基本制度、司法改革的动态调试、以移情感受力与领悟能力为核心的审判能力现代化、指导性案例的指导,以及法律监督对个案正义的推动。只有这些制度联动耦合起来,形成该当的制度合力,期待中的司法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新时期中国司法公平正义的重要篇章正在被重新书写,情感叙事应当是公正司法以及中国法律话语该当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平正义 制度合力 “两个结合” “两个转化” 审判能力现代化 法律监督 德性正义 移情裁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中国时代司法公信力的提升路径——以程序正义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8
3
作者 公丕潜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2,共6页
随着法治中国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司法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法治中国开始驶入快车道。以当事人司法程序参与权缺失导致涉法涉诉信访泛滥、司法人员职业伦理沦落导致司法人员弊案频发和正当法律程序运作失灵导致冤假错案不时发生为表现形式... 随着法治中国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司法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法治中国开始驶入快车道。以当事人司法程序参与权缺失导致涉法涉诉信访泛滥、司法人员职业伦理沦落导致司法人员弊案频发和正当法律程序运作失灵导致冤假错案不时发生为表现形式的司法公信力现状已然严重影响到现代法治秩序的建构与稳定。以程序正义理论为导引,将程序正义理念注入司法体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彰显司法程序的中立性、平等性、公开性、自治性和效益性,重塑司法程序性权威,进而提振司法公信力成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可行性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司法公正 程序正义 司法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司法的理论探究与制度进路 被引量:8
4
作者 崔永东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58,共12页
信用司法是一种"取信于民"的司法,取信于民意味着司法能够输出正义的产品并得到公众的认同和信赖。信用司法是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性赖以产生的基础,目前信用司法建设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如实行"失信黑名单"制度... 信用司法是一种"取信于民"的司法,取信于民意味着司法能够输出正义的产品并得到公众的认同和信赖。信用司法是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性赖以产生的基础,目前信用司法建设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如实行"失信黑名单"制度、虚假诉讼惩戒制度、司法责任制度、监督制度、司法公开制度等等,上述制度对推进信用司法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信用司法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信用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会助推中国司法文明的进步,还会为促进中国道德文明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司法 司法公信 司法权威 信用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知识智慧——法律解释的知识形态 被引量:4
5
作者 谢晖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6-36,共11页
中国古代法律解释中的知识智慧,乃是在政治哲学———经学框架下的法律智慧。律学是相对独立的法律解释智慧,是运用经学的神髓来解释法律的问题,它的对象、问题、专门术语等等都是法律和法学的,它有自己的范畴术语、运思方法和知识体系... 中国古代法律解释中的知识智慧,乃是在政治哲学———经学框架下的法律智慧。律学是相对独立的法律解释智慧,是运用经学的神髓来解释法律的问题,它的对象、问题、专门术语等等都是法律和法学的,它有自己的范畴术语、运思方法和知识体系。中国古代的司法裁判活动也为法学的创生提供了一种可能。中国古代的判词反映了法官的法学世界观、法律方法论和法律发现方法,在中国法学学术史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法律解释 知识智慧 律学 司法活动 判词 法律解释 中国古代 知识形态 智慧 中国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性是新时代司法创新发展的鲜明特质 被引量:4
6
作者 韩慧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85,共10页
司法改革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突破点。新时代司法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性是新时代司法创新发展的鲜明特质,这是由司... 司法改革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突破点。新时代司法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性是新时代司法创新发展的鲜明特质,这是由司法的本质决定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了新时代司法创新发展的人民性特质。我们要抓住司法改革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两大历史机遇,发挥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推动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司法创新发展 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 司法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海洋争端解决中的“不应诉”问题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华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4年第12期1-12,共12页
争端当事国在国际诉讼中采取"不应诉"策略并非"离经叛道"之举,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国际法院化解"不应诉"危机的经验表明,争端当事国并无应诉的法律义务,且并不必然导致不利判决。国际法院仍应... 争端当事国在国际诉讼中采取"不应诉"策略并非"离经叛道"之举,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国际法院化解"不应诉"危机的经验表明,争端当事国并无应诉的法律义务,且并不必然导致不利判决。国际法院仍应恪守当事方程序平等原则,在确定存在管辖权的前提下,对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裁决。中国和俄罗斯近期选择不应诉"南海仲裁案"和"北极日出号案"的事例表明,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强制性与例外规定之间的矛盾势必导致"不应诉"现象。在"不应诉"的尴尬情境下,国际仲裁庭的正当性、独立性、公正性和实效性面临考验。为避免"不应诉"危机的加深,国际仲裁庭宜采取"司法自限"这一路径,在案件的管辖权问题和实体问题方面作出更为谨慎的裁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院 不应诉 司法自限 海洋争端解决机制 南海争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司法传统中的善治艺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本顺 陈景良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8-120,共13页
司法的最高境界是善治艺术。中国古代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司法官员们,能够高度自觉地将其道德良知、人文关怀、博爱精神、美学原则以及正义情感,以艺术性的方式、方法与风格,创造性地表达并融贯于其自身的司法实践过程之中,最终有效地化解... 司法的最高境界是善治艺术。中国古代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司法官员们,能够高度自觉地将其道德良知、人文关怀、博爱精神、美学原则以及正义情感,以艺术性的方式、方法与风格,创造性地表达并融贯于其自身的司法实践过程之中,最终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纷争。中国古代司法善治艺术形态主要体现在司法官员们的"父母官诉讼"式的亲民艺术情怀,以及正名分、重人伦、美教化、厚风俗的德礼教谕艺术。古代司法善治艺术是中国传统司法经验、理性和智慧的结晶,无疑能为当代中国司法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本土法律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司法善治 “父母官诉讼” 德礼教谕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及近代收入分配思想评析——兼论对当代分配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4
9
作者 孙浩进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思想家都提出过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观点,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古代的思想家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来思考收入分配问题的,并没有从改变民众地位,赋予民众权力的角度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近代的思想家仅...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思想家都提出过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观点,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古代的思想家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来思考收入分配问题的,并没有从改变民众地位,赋予民众权力的角度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近代的思想家仅从西方的思想和经验来寻求问题的解决的。他们的见解与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与特点并不相符。但在这些思想家的观点中,"仁政"、"不与民争利"、"恤民"、"减少分利者"、"取之于民、还之于民"、"节制资本"等在收入分配上重视民生、关照弱势群体的思想精华,都值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所借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理念,应将历史上的收入公平分配思想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去掉其旧时代的局限性,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来促进当代中国分配领域的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中国近代 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思想 收入分配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一断于法”的司法平等理念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德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现了等级和阶级性,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中都充斥着不平等的思想。实际上,就对古代法律平等问题的考察而言,应该区分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在立法上,古代法律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体现了一定的等级性。而... 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现了等级和阶级性,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中都充斥着不平等的思想。实际上,就对古代法律平等问题的考察而言,应该区分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在立法上,古代法律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体现了一定的等级性。而在司法上,古人始终认为应该坚持"一断于法"的司法平等主张,上下贵贱皆从于法。法律在司法领域得到普遍的适用就是司法平等理念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司法平等 一断于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司法修辞的合理性及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海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48,共8页
修辞术的产生与司法活动紧密相关,修辞方法使用的领域、目标、言说背景与司法判决具有相通性,故中国古代判词中大量运用修辞有其必然性。立足于当时历史背景,古代判决运用修辞具有合理性,从表层看来有利于强化司法权威、促进听众理解、... 修辞术的产生与司法活动紧密相关,修辞方法使用的领域、目标、言说背景与司法判决具有相通性,故中国古代判词中大量运用修辞有其必然性。立足于当时历史背景,古代判决运用修辞具有合理性,从表层看来有利于强化司法权威、促进听众理解、加大论证力度、实现合理判决;从深层看来有利于实现司法权威正当化、降低说服成本、促进社会和谐、形成"法官共同体"认同。对古代判词的修辞方法应批判地继承,借鉴其精华以提高现代判决书修辞水平,更好地促进现代司法文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司法 司法修辞 法律修辞 修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庆华 张汉静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5,共4页
以先秦儒家“义利观”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商业经营经营思想 ,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我国现代商业伦理体系和矫正企业经营伦理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经济思想 儒家思想 义利观 现代商业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能动主义与当下中国的能动司法——语境和语义的考察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知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司法能动主义作为一个外来词,其固有语境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理论和实践,一般意义上则是指与司法克制主义相对立的司法哲学。比较而言,当下中国的能动司法所展现的是司法工作要应对时代挑战、积极进取和有所作为的意义。因此,简单... 司法能动主义作为一个外来词,其固有语境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理论和实践,一般意义上则是指与司法克制主义相对立的司法哲学。比较而言,当下中国的能动司法所展现的是司法工作要应对时代挑战、积极进取和有所作为的意义。因此,简单照搬司法能动主义用以表述当下中国司法的作为并不是一种恰当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能动主义 司法审查 司法克制主义 中国的能动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之病状与诊治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风景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25-29,共5页
司法地方保护主义,是指一些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将地方、局部利益置于全国、整体利益之上,偏袒本地当事人、损害外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司法地方... 司法地方保护主义,是指一些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将地方、局部利益置于全国、整体利益之上,偏袒本地当事人、损害外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司法地方保护主义是由复杂的、深刻的社会原因造成的。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应基于法治思维、采用法治方法,坚决清除司法地方保护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地方保护主义 司法体制改革 法治中国 社会公平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论中国古代司法文明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晋藩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3年第1期19-28,共10页
中国古代司法文明是法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深厚而又优秀的法文化为基础。中国古代司法文明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和法律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司法文明史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中国古代司法文明的先进性和典型性体现在皋陶作士造律、人本思... 中国古代司法文明是法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深厚而又优秀的法文化为基础。中国古代司法文明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和法律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司法文明史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中国古代司法文明的先进性和典型性体现在皋陶作士造律、人本思想与明德慎罚的司法原则、坚持“五听”、限制刑讯的司法程序、律法断罪、罪刑法定、法理情三者统一的司法考量等方面。中国古代的司法文明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借鉴,对当代司法文明建设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都具有弥足珍贵的史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法律文化 司法文明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之后的融合:社会舆论与司法公正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琪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10,共6页
社会舆论无论作为市民社会私权利对公权力的制约手段,还是传统中国社会中伦理道德的集中表现方式,都当然成为法治中国的实现途径之一。社会舆论能够促进司法实体公正,倒逼司法程序公开、透明,也能够揭露司法腐败现象。但是社会舆论与司... 社会舆论无论作为市民社会私权利对公权力的制约手段,还是传统中国社会中伦理道德的集中表现方式,都当然成为法治中国的实现途径之一。社会舆论能够促进司法实体公正,倒逼司法程序公开、透明,也能够揭露司法腐败现象。但是社会舆论与司法公正之间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社会舆论容易造成道德审判,形成公众暴力,容易被错误引导,干预司法。正确处理社会舆论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需要理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需要正确引导舆论,还需要提升司法人员的个人品行与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舆论 司法公正 法治中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司法统计看民国法制
17
作者 赵晓耕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6-112,共7页
中华民国时期,由当时的中央政府主导编纂的《司法公报》与《司法统计》至今成为研究民国法制的重要史料。通过介绍《司法统计》的概况,界定民国时期司法统计的概念,并以其中刑事部分相关数据为例,选取妨害选举罪、土豪劣绅罪、命令处刑... 中华民国时期,由当时的中央政府主导编纂的《司法公报》与《司法统计》至今成为研究民国法制的重要史料。通过介绍《司法统计》的概况,界定民国时期司法统计的概念,并以其中刑事部分相关数据为例,选取妨害选举罪、土豪劣绅罪、命令处刑等具体问题,观察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状况,揭示民国时期刑事立法与司法的互动及其背后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报 司法统计 民国法制 刑事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共和”观念考辨
18
作者 李爱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2-41,共10页
中国古代存在"共和"观念当无疑问,因为"共和"一词古已有之。但是,若问题是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近代传入中国的"共和"观念,则答案就变得模糊不清了。针对这个问题,近代与当代国人皆有各自的思考。在梳理其相... 中国古代存在"共和"观念当无疑问,因为"共和"一词古已有之。但是,若问题是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近代传入中国的"共和"观念,则答案就变得模糊不清了。针对这个问题,近代与当代国人皆有各自的思考。在梳理其相关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共和"词源的考辨以及"周召共和""天下为公"等制度与观念的具体分析,希图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这一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共和 “周召共和” 天下为公 禅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司法职业伦理的教育培养及现代启示
19
作者 陈玉忠 闫梦甜 王艺睿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85-90,共6页
在司法伦理高度发达的中国古代,司法职业伦理往往是作为社会伦理和个人伦理的组成部分,对司法者的司法行为发挥着规范和引导作用。尽管当代司法活动与古代司法活动存在较大的区别,但司法活动中相关要素的共同性又使两者呈现某些相通之... 在司法伦理高度发达的中国古代,司法职业伦理往往是作为社会伦理和个人伦理的组成部分,对司法者的司法行为发挥着规范和引导作用。尽管当代司法活动与古代司法活动存在较大的区别,但司法活动中相关要素的共同性又使两者呈现某些相通之处。应当看到,中国古代某些具体司法职业伦理要求及教育培养在当代仍有其现实意义,在借鉴古代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当代司法职业伦理建设必须要重视司法职业群体的形象建设,同时创新教育培养方法,才能树立司法的权威性,提升其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司法 职业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中国代际正义的思想渊源
20
作者 柯彪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代际正义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代际正义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彰显了代际正义之于代内社会的理想愿景,道技之辩的技术辩证观是代际正义之于代内社会的必然诉求,"...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代际正义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代际正义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彰显了代际正义之于代内社会的理想愿景,道技之辩的技术辩证观是代际正义之于代内社会的必然诉求,"圣王之制"的资源保护观则是代际正义得以维护和实现的前提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 代际正义 天人合一 圣王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