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squeezing effect of open-ended pipe piles
1
作者 Yan-er Lu1,Jun-jie Zheng1,Jian-hua Yin21.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2.Department of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Hong Kong,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09年第3期155-159,171,共6页
During the installation of a pipe pile,the soil around the pile will be squeezed ou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is squeezing effect of open-ended pipe piles using the cylindrical cavity expansion theory. The characteris... During the installation of a pipe pile,the soil around the pile will be squeezed ou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is squeezing effect of open-ended pipe piles using the cylindrical cavity expansion theo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ith different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moduli and dilation are involved by applying the elastic theory with different moduli and logarithmic strain. The closed-form solutions of the radius of the plastic region,the displacement of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plastic region and the elastic region and the expansion pressure on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pipe piles are obtained. When obtaining these solutions,the soil plug in the open-ended pipe pile is considered by employing an incremental filling ratio to quantify the degree of soil plugging. Moreover,the effects of the ratio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moduli,angle of dilation and incremental filling ratio on the radius of the plastic region and the expansion pressure on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pipe pile are investigated. The parametric analyses show that it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nsion modulus and compression modulus,dilation angle and incremental filling ratio for studying the squeezing effect of open-ended pipe pile install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re suitable for studying the squeezing effect of open-ended pipe pi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ended pipe pile squeezing effect ratio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moduli incremental filling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锚拉式桩板挡墙裂缝原因分析与治理
2
作者 王林 林亮伦 +1 位作者 陈青 王文东 《重庆建筑》 2024年第S01期52-53,56,共3页
某锚拉式桩板挡墙裂缝水平起伏,与桩横截面平行,横截面处未贯通;裂缝在桩临空面较宽,向桩临土面逐渐消失,裂缝形态表现为受弯开裂。挡墙墙背因岩溶角砾岩力学性质较差、墙底超挖、锚头破坏钢筋接头连接失效等原因,桩临空面弯矩超过桩的... 某锚拉式桩板挡墙裂缝水平起伏,与桩横截面平行,横截面处未贯通;裂缝在桩临空面较宽,向桩临土面逐渐消失,裂缝形态表现为受弯开裂。挡墙墙背因岩溶角砾岩力学性质较差、墙底超挖、锚头破坏钢筋接头连接失效等原因,桩临空面弯矩超过桩的抗弯能力,桩出现平行于横截面的水平拉裂缝。采用“新增锚索与腰梁+裂缝修补+泄水孔修复”的方式进行加固治理,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拉式桩板挡墙 受弯开裂 原因分析 加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C管桩接头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3
作者 徐妍 唐昌意 +5 位作者 李松 崔凯 梅晓 郭谷良 李军 王景梅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39-144,151,共7页
为探究影响混合配筋管桩(PRC管桩)接头性能的因素,开展了3组共8根PRC管桩接头抗弯性能试验,得到PRC管桩跨中弯矩与挠度的曲线关系及破坏形式。分析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比例、张拉方式以及接头形式对PRC管桩接头抗弯承载力的影响,并将试验... 为探究影响混合配筋管桩(PRC管桩)接头性能的因素,开展了3组共8根PRC管桩接头抗弯性能试验,得到PRC管桩跨中弯矩与挠度的曲线关系及破坏形式。分析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比例、张拉方式以及接头形式对PRC管桩接头抗弯承载力的影响,并将试验所得极限弯矩值与规范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PRC管桩的预应力筋在50%张拉应力时桩身极限抗弯承载力最强,最大挠跨比为1/129;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同时张拉时,PRC管桩的延性及承载力均可获得一定提升,最大挠跨比为1/66;桩头外套钢管对接头强度的提高作用最明显,但更容易造成接头处的应力集中;接头处抗弯承载力约为桩身抗弯承载力的64%~82%。综合考虑,桩头加锚固筋时接头抗弯承载力较高且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C管桩 桩间接头 抗弯性能 张拉比例 张拉方式 接头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合法在基桩静载试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杨鹏 周丹 张浩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8期64-69,共6页
依托豫北地区省道304濮阳白堽黄河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成果,在超长大直径基桩承载力检测中采用专利技术拉压锚法将传统压力传递转换为钢绞线的拉力传递荷载。由静载试验数据得到,29000 kN加载时沉降曲率增大,桩端阻力占... 依托豫北地区省道304濮阳白堽黄河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成果,在超长大直径基桩承载力检测中采用专利技术拉压锚法将传统压力传递转换为钢绞线的拉力传递荷载。由静载试验数据得到,29000 kN加载时沉降曲率增大,桩端阻力占比14%,表现出明显的摩擦桩性状,随桩顶荷载增加桩侧摩阻力发挥规律逐渐体现为上中下三部分。在桩身轴力及桩侧摩阻力计算中运用拟合法建立桩身本构关系方程式,拟合曲线近似线性,可利用度较高,以期为同行业者提供有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桩 拉压锚法 侧摩阻力 拟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压杆模型理论方法的桩基承台受力特性研究
5
作者 刘义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为了研究多桩基承台在直接荷载作用下的拉压杆模型分析模式,与传统拉压杆模型相比,考虑了飞边比对阻力的影响。首先介绍了两种拉压杆模型(MBT-1/MBT-2)的理论方法及计算公式;然后在混凝土块冲切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冲切试验,并进行了4组2... 为了研究多桩基承台在直接荷载作用下的拉压杆模型分析模式,与传统拉压杆模型相比,考虑了飞边比对阻力的影响。首先介绍了两种拉压杆模型(MBT-1/MBT-2)的理论方法及计算公式;然后在混凝土块冲切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冲切试验,并进行了4组24个试件的冲切试验,依次对比了冲切试验荷载记录值与Gutiérrez R提出的理论公式值以及改进公式;基于拉压杆模型提出了多桩基承台的冲切公式,调整了表征承台内桩基桩帽失效的参数。研究表明,原有Gutiérrez R提出的拉压杆模型公式与试验值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而改进后的拉压杆模型公式与试验值有较好的匹配度;此研究方法可在原简单多桩基承台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并将其应用于复杂荷载作用下多桩基承台设计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压杆模型 冲切 桩基 理论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式滑坡锚索抗滑桩预应力张拉值计算 被引量:3
6
作者 侯小强 王新飞 +3 位作者 贾洪璐 安玉科 周重任 侯云龙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依据渐进式滑坡蠕变特点,现有锚索抗滑桩计算模型针对渐进式滑坡桩–锚–土三者相互作用过程考虑较少。针对这一问题,将渐进式滑坡缓慢失稳的变形特征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从空载到满载动态工作过程相结合,利用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优... 依据渐进式滑坡蠕变特点,现有锚索抗滑桩计算模型针对渐进式滑坡桩–锚–土三者相互作用过程考虑较少。针对这一问题,将渐进式滑坡缓慢失稳的变形特征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从空载到满载动态工作过程相结合,利用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优化了锚索抗滑桩桩–锚变形协调条件,考虑桩后土压力渐进变化过程,构建不同工况桩–锚–土协同工作的计算模型,推导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施工阶段初张拉值的计算方法。结合工程算例和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结果,为获取较高精度的计算数值,采用MATLAB软件编译程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渐进式滑坡“稳定–蠕动–失稳”阶段性变形特点决定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空载–加载–满载”三阶段桩–锚动态内力变形过程,明确了各阶段桩后可能存在的土压力模型,单纯进行满载阶段锚索拉力设计不符合渐进式滑坡实际作用机理,进一步证明施工阶段锚索预应力张拉值设计的重要性;2)渐进式滑坡推力由尚未产生的初始空载阶段至完全作用的满载阶段,两阶段并非互相独立存在,二者通过桩–锚变形协调条件相互作用,表明了施工阶段抗滑桩预应力张拉力值大小受满载阶段桩锚内力及变形大小的影响;3)依据渐进式滑坡锚索抗滑桩动态内力变形过程,保证抗滑桩受荷段和锚固段内力大小均衡相等,优化了满载阶段全桩弯矩平衡设计原则,确立了以静止土压力作为施工阶段预应力张拉值设计标准,对比表明,此计算方法优于其余4种现有算法,同时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本文算法贴合度较高,进一步验证了此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渐进式滑坡中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设计计算和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滑坡 锚索预应力 桩锚协调变形 土压力状态 锚索设计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地区大吨位缓黏结预应力灌注桩抗拔检测
7
作者 李聪聪 唐明成 +1 位作者 袁龙彬 张乐乐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7期183-185,共3页
珠海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临近地铁区域采用缓黏结预应力灌注桩,根据普通灌注桩和缓黏结预应力灌注桩的结构特点分析,论文简要介绍了一种缓黏结预应力灌注桩抗拔检测方法,并利用钢筋计应力检测对桩基质量做出评价,以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 大吨位 预应力张拉 缓黏结预应力灌注桩 抗拔检测 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桩基对非连续模型下的盾构管片影响研究
8
作者 余建伟 董昊威 +3 位作者 唐磊 李昊明 邹志勇 侯建林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4年第2期11-15,31,共6页
基于非线性接触理论,在管片间简化设置挤压与摩擦关系模拟管片接头结构,依据贵阳市清溪路—花冠路节点改造工程,建立了非连续接触双线盾构平面应变模型,在盾构隧道两线内侧桩基净距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两线外侧桩基净距,对桩基施工与... 基于非线性接触理论,在管片间简化设置挤压与摩擦关系模拟管片接头结构,依据贵阳市清溪路—花冠路节点改造工程,建立了非连续接触双线盾构平面应变模型,在盾构隧道两线内侧桩基净距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两线外侧桩基净距,对桩基施工与承载阶段对既有盾构隧道管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简化的非连续模型能够模拟出管片间的变形错动。桩基承载阶段,竖向与水平的最大变形分别在拱顶与拱腰处。管片间的法向压力在桩基施工时先减小后增加,在桩基承载后达到最大;管片间最大与最小主应力随桩基净距的增加而减小;管片接头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表现为近两线外侧桩基处的拱腰受拉压,且应力值最大,拱顶、拱底、两侧拱腰仍然是应力分布的最主要区域。桩基施工阶段是管片间剪应力增加的主要阶段,当净距大于3.0 m后对剪应力影响较小。实际施工时建议桩基净距保持在3.0 m及以上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接头 桩基施工 桩基承载 变形 拉压应力 剪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截面抗拔桩的变形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尚根 陈志龙 +2 位作者 尹峰 夏慧民 赵佩胜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2年第5期71-73,共3页
采用 Cooke提出摩擦桩的荷载传递物理模型 ,导出抗拔桩的荷载与位移关系的理论解 ,并把理论解与模型桩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扩大了 Cooke法的适用范围 ,提高了单位位移量的计算精度 ,为抗拔桩的设计提供了理... 采用 Cooke提出摩擦桩的荷载传递物理模型 ,导出抗拔桩的荷载与位移关系的理论解 ,并把理论解与模型桩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扩大了 Cooke法的适用范围 ,提高了单位位移量的计算精度 ,为抗拔桩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可供工程设计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截面抗拔桩 变形分析 Cooke法 荷截传递物理模型 单位位移量 剪切位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层中抗拔桩的承载力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23
10
作者 吴兴序 于志强 庄卫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4,共5页
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和对岩层中抗拔桩破坏模式的分析 ,通过研究已有的计算公式 ,提出了改进的计算岩层中抗拔桩承载力的公式和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 ,然后用模型试验的结果对计算公式进行了检验并用其预测了泸州长江二桥现场抗拔桩的极限抗... 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和对岩层中抗拔桩破坏模式的分析 ,通过研究已有的计算公式 ,提出了改进的计算岩层中抗拔桩承载力的公式和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 ,然后用模型试验的结果对计算公式进行了检验并用其预测了泸州长江二桥现场抗拔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抗拔承载力 岩层 抗拔桩 破坏模式 计算方法 载荷传递机理 侧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底抗拔桩的变形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尚根 李刻铭 +1 位作者 吴步旭 孟少平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41,共2页
采用桩的剪切位移荷载传递法和弹性力学理论 ,导出扩底抗拔桩的荷载与位移关系的理论解 ,并对理论解与模型桩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
关键词 扩底抗拔桩 变形 位移 荷载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拔桩的变形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尚根 吴涛 +1 位作者 尹峰 孟少平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0-41,15,共3页
采用Cooke提出的摩擦桩的荷载传递物理模型 ,导出了抗拔桩的荷载与位移关系的理论解 ,并把理论解与模型桩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
关键词 抗拔桩 位移 变形 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载条件下抗拔桩静载试验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刁钰 郑刚 +2 位作者 许洁 欧阳惠敏 徐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464-470,共7页
对于抗拔桩的静载试验,理想试验条件是只在桩顶施加拉力,但是实际中拉力的获得需要在地面设置反力装置,不可避免地影响桩周土状态。若采用Osterberg法,也不符合仅在桩端施加上托力的理想条件,因为荷载箱同样会通过桩端土或下段反力桩影... 对于抗拔桩的静载试验,理想试验条件是只在桩顶施加拉力,但是实际中拉力的获得需要在地面设置反力装置,不可避免地影响桩周土状态。若采用Osterberg法,也不符合仅在桩端施加上托力的理想条件,因为荷载箱同样会通过桩端土或下段反力桩影响桩周土体。本文通过现场试验和有限元模拟,考察了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桩的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拔桩试验和Osterberg法试桩的承载力相近,但前者比后者测得的刚度要大。Osterberg法试桩、理想条件下托桩试桩和理想条件下拔桩的结果接近,可以认为反映了单桩实际的受力和变形特征。因此,常规拔桩试验的结果高估了单桩的刚度。常规拔桩高估单桩刚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反力装置将荷载作用于桩上部土体。一方面,增加了桩上部的侧摩阻力和刚度;另一方面,反力增大了桩土相对位移,桩在相同桩顶位移下,常规拔桩比理想拔桩可发挥出更大的侧摩阻力,从而也提高了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载试验 抗拔桩 Osterberg法试桩 变形 上拔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的归一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晓立 莫海鸿 杨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4-120,共7页
抗拔桩常被应用于地下构筑物的抗浮和受较大弯矩作用高耸构筑物的基础.相对于抗压桩而言,国内对抗拔桩变形分析方法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数已有分析方法都过于复杂,不便于实际工程应用.文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标准化参数将毫无规律的抗拔桩荷载... 抗拔桩常被应用于地下构筑物的抗浮和受较大弯矩作用高耸构筑物的基础.相对于抗压桩而言,国内对抗拔桩变形分析方法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数已有分析方法都过于复杂,不便于实际工程应用.文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标准化参数将毫无规律的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族归一化为单一曲线,然后利用回归公式拟合该曲线,并将回归公式扩展到层状土体中.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试桩试验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文中提出的简化方法不但可以简化抗拔桩的变形计算,而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也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拔桩 荷载-位移曲线 变形 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荷载传递法计算扩底抗拔桩的位移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孙晓立 杨敏 莫海鸿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15-1820,共6页
国内外关于扩底抗拔桩的承载力研究较多,而对扩底抗拔桩的位移研究较少。根据荷载传递理论提出了一个预测扩底抗拔桩非线性变形的分析方法,使用双曲线函数模拟桩侧和桩端反力和位移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程序。通过与模... 国内外关于扩底抗拔桩的承载力研究较多,而对扩底抗拔桩的位移研究较少。根据荷载传递理论提出了一个预测扩底抗拔桩非线性变形的分析方法,使用双曲线函数模拟桩侧和桩端反力和位移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程序。通过与模型试验和现场试桩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提出的分析方法可以合理地预测扩底抗拔桩的位移,理论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是相当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底抗拔桩:非线性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X桩承力盘抗拔阻力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广信 汤飞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55,60,共5页
DX单桩的抗拔阻力不但源于桩身的摩阻力,其承力盘(岔)的阻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对于桩身的抗拔摩阻力的研究有不少成果,在有关规范中也规定了折减系数。而各种扩底桩和支盘(岔)桩的抗拔端阻力研究较少,也缺少必要的试验资料。提出和... DX单桩的抗拔阻力不但源于桩身的摩阻力,其承力盘(岔)的阻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对于桩身的抗拔摩阻力的研究有不少成果,在有关规范中也规定了折减系数。而各种扩底桩和支盘(岔)桩的抗拔端阻力研究较少,也缺少必要的试验资料。提出和检验了几种抗拔端阻力的分析计算方法,并与竖向受压的端阻力进行比较,且分析了一些试验结果,以期探讨DX桩的承力盘的抗拔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表明,DX桩承力盘拉拔的破坏形式及端阻力与桩周土的性质有关,与承力盘的尺寸和埋深等因素有关;一般讲,它明显小于受压桩的端阻力,其折减系数约为0 .3~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力盘 DX桩 分析与研究 分析计算方法 设计计算方法 折减系数 端阻力 抗拔承载力 试验资料 试验结果 破坏形式 摩阻力 扩底桩 桩周土 桩身 单桩 支盘 受压 竖向 压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拔桩单桩承载特性试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17
作者 于丹 杜鹏祥 +1 位作者 张海洋 乔云航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8-825,共8页
目的研究抗拔桩单桩承载特性,分析桩基础在上拔荷载作用下摩阻力的发挥和桩身轴力的特点,从而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对理想加载条件下的静载荷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数值计算与现场实测的荷载-位移关系进行对比,同... 目的研究抗拔桩单桩承载特性,分析桩基础在上拔荷载作用下摩阻力的发挥和桩身轴力的特点,从而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对理想加载条件下的静载荷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数值计算与现场实测的荷载-位移关系进行对比,同时对抗拔桩的桩身内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数值模拟与现场静载荷试验所得到的抗拔桩的荷载-位移关系符合较好,但是具有一定的误差,六组试桩桩顶位移的实测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的误差最大值为2.43 mm,最小值为0 mm;桩身轴力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桩底处轴力大小接近0 kN,支盘效应导致轴力发生突变,突变位置在桩顶以下5.5 m左右;桩侧摩阻力分布遵循"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规律,且上拔荷载越大,桩侧摩阻力发挥的越充分.结论该模型的建立与参数的选取是合理的,对抗拔桩的工程设计与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桩身轴力与桩侧摩阻力发挥特点的分析可以为工程设计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拔桩 承载特性 数值模拟 静载荷试验 桩身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底抗拔桩变形的解析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晓立 莫海鸿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3008-3014,共7页
将扩底桩扩大头简化为荷载传递弹簧,根据扩底桩平衡微分方程,推导得到计算扩底抗拔桩弹性变形的无量纲表达式。为了研究扩底抗拔桩的非线性变形性状,假定桩侧土体荷载传递曲线(t-z曲线)满足理想弹塑性关系,桩侧土体强度随深度成幂函数变... 将扩底桩扩大头简化为荷载传递弹簧,根据扩底桩平衡微分方程,推导得到计算扩底抗拔桩弹性变形的无量纲表达式。为了研究扩底抗拔桩的非线性变形性状,假定桩侧土体荷载传递曲线(t-z曲线)满足理想弹塑性关系,桩侧土体强度随深度成幂函数变化,推导计算扩底抗拔桩轴力和变形的弹塑性解析表达式。将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和现场试桩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解析分析方法能较好的预测扩底抗拔桩的变形,理论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吻合。该方法既能避免繁琐的数值计算又能合理预测扩底抗拔桩的变形,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扩底抗拔桩 理想弹塑性 变形 解析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双排抗滑桩支护边坡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赖杰 郑颖人 +2 位作者 刘云 李秀地 阿比尔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0-686,共7页
利用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双排抗滑桩支护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通过对比上部锚杆+下部双排桩共同支护与单一桩支护的破坏过程,分析两种情况下坡体的动力响应与破坏机制。试验表明在桩+锚杆共同支护下,桩后边坡坡脚首先发生剪切破... 利用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双排抗滑桩支护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通过对比上部锚杆+下部双排桩共同支护与单一桩支护的破坏过程,分析两种情况下坡体的动力响应与破坏机制。试验表明在桩+锚杆共同支护下,桩后边坡坡脚首先发生剪切破坏,当地震动作用增大到一定范围,坡顶出现张拉裂缝,两者贯通时边坡发生越顶破坏;单一桩支护条件下,首先在坡顶出现张拉裂缝,裂缝随着地震动作用增大向下扩展,当同下部剪切滑移带贯通时,边坡失稳破坏。通过坡体裂缝发展过程、位移及加速度监测数据表明,前者的抗震性能显著优于后者;在地震动作用下,边坡破坏是张拉–剪切复合作用的结果。试验研究为双排抗滑桩抗震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抗滑桩 张拉–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荷载传递法分析抗拔桩的位移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慧斌 孙晓立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523-527,共5页
研究了抗拔桩的桩侧极限摩阻力的确定方法,并且根据荷载传递理论,提出了一个计算抗拔桩位移的十分有效的迭代算法。通过与实际工程中试桩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的桩顶位移与实测结果是非常吻合的。
关键词 荷栽传递法 抗拔桩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