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瓷贴面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美学效果研究
1
作者 王雅洁 王宇 侯庆荣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1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究铸瓷贴面在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0例(共350颗患牙)前牙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177颗患牙),接受复合树脂填充修复前牙牙体缺损... 目的:探究铸瓷贴面在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0例(共350颗患牙)前牙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177颗患牙),接受复合树脂填充修复前牙牙体缺损;观察组:35例(173颗患牙),接受铸瓷贴面修复前牙牙体缺损。比较两组患者口颌面部美学指数(Oral and maxillofacial aesthetic index,OES)、牙周指标、牙齿修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修复后,两组OES面部和口内评分情况均较修复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牙齿修复指标中边缘间隙宽度较修复前明显变窄,且观察组显著窄于对照组(P<0.05);颜色美观度较修复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牙牙周指标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菌斑指数和牙周袋深度较修复前差异不显著,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铸瓷贴面修复前牙牙体缺损能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可缓解牙周炎症的同时有助于维持口腔健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瓷贴面修复 前牙牙体缺损 美学效果 牙周指标 龈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导向性牙体预备技术修复外伤前牙缺损2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2
作者 刘璐璐 史佳帆 +3 位作者 孙铭泽 娄岸 龚伶玲 李明 《口腔疾病防治》 2025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目的 探讨生物导向性预备技术(biologically oriented preparation technique,BOPT)在美学区外伤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报道2例应用BOPT技术修复美学区外伤后牙体组织缺损达龈下的外伤牙病... 目的 探讨生物导向性预备技术(biologically oriented preparation technique,BOPT)在美学区外伤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报道2例应用BOPT技术修复美学区外伤后牙体组织缺损达龈下的外伤牙病例。2例病例均因右上前牙外伤致缺损1个月余前来就诊。通过口内检查及美学分析发现。病例1,男,67岁。患者诉右上前牙一个月前因外伤致缺损露髓,于牙体牙髓科行根管治疗术,术后无不适,因影响咀嚼和美观,要求修复。口内检查:11残根,唇侧断端最深处呈V字型,位于龈下2 mm,近远中断端位于龈下1~2 mm,腭侧断端位于龈上2~3 mm,剩余牙体组织少,根管口可见充填物,近远中径小,牙根偏腭侧,叩(-),未见明显松动度,11近远中龈乳头缺如;21牙冠近中倾斜;厚龈生物型;牙石(+),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2~4 mm;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1~2 mm;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0~1 mm;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1~2,诊断:11残根;慢性牙周炎。病例2,男,34岁。患者诉右上前牙1个月前因外伤致缺损露髓,于牙体牙髓科行根管治疗术,术后无不适,因影响咀嚼和美观,要求修复。口内检查:12、13大面积缺损,唇侧壁缺损达龈下约1 mm,断端可见充填物,近远中断端位于龈上约2~4 mm,腭侧断端位于龈上约3~4 mm,叩(-),未见明显松动度,唇侧牙龈稍红肿;厚龈生物型;牙石(++~+++);PD:3~5 mm;AL:1~3 mm;GR:0~2mm;BI:2~3,诊断:12、13牙体缺损;慢性牙周炎。治疗方案:2例病例均拟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应用BOPT技术,行垂直型牙体预备,通过临时修复体塑形软组织,选用高透单一氧化锆全瓷冠,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精准复制临时修复体的穿龈轮廓,从而重建红白美学。结果 BOPT技术实现了美学区外伤牙牙体缺损的修复以及软组织塑形。病例1,治疗前腭侧倾斜的11实现了唇向牙龈塑形,与21达到协调一致。病例2,治疗前12、13形态不佳的龈缘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应用BOPT技术。2例病例均形成了健康的软组织袖口,取得了良好的红白美学修复效果。术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病例1中11,病例2中12、13牙龈边缘均稳定,红白美学效果维持良好。文献回顾结果表明:相较于水平型牙体预备,BOPT技术结合完整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可以更加微创地进行牙体组织预备,利用临时修复体重建基牙的釉牙骨质界轮廓,重塑软组织轮廓,增加软组织厚度,稳定牙龈边缘,但其长期修复效果,仍需临床随访观察。结论 BOPT技术在美学区的合理应用可以获得良好的美学修复效果,是针对美学区外伤牙有效的修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导向性牙体预备 牙体缺损 外伤牙 垂直型牙体预备 无肩台牙体预备 牙龈塑形 美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瓷高嵌体修复前磨牙牙体缺损的远期效果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滕艳 刘洁 潘越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全瓷高嵌体修复前磨牙牙体缺损的远期效果以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笔者医院接受前磨牙牙体缺损修复的12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给予全瓷冠修复治疗,研... 目的:探讨全瓷高嵌体修复前磨牙牙体缺损的远期效果以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笔者医院接受前磨牙牙体缺损修复的12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给予全瓷冠修复治疗,研究组给予全瓷高嵌体修复治疗。比较两组咀嚼功能、牙龈指数、远期效果、修复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后,研究组咀嚼功能高于对照组,牙龈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修复满意度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全瓷高嵌体修复较全瓷冠修复前磨牙牙体缺损的远期效果更好,有利于改善咀嚼功能及保持牙龈健康,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磨牙 牙体缺损 全瓷高嵌体 远期效果 咀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效果评估分析
4
作者 孙守凤 杨乾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4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前牙牙体缺损使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咀嚼能力与口腔健康指标的影响。方法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就诊于枣庄市口腔医院的前牙牙体缺损患者30例,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n=15)使用钴铬合金烤... 目的研究分析前牙牙体缺损使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咀嚼能力与口腔健康指标的影响。方法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就诊于枣庄市口腔医院的前牙牙体缺损患者30例,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n=15)使用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观察组(n=15)运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患者前牙,统计对比两组牙齿修复情况、咀嚼能力指标及口腔健康指标数据。结果修复后,观察组患者前牙边缘密合度、修复体颜色、修复体折裂、牙龈组织、龈缘着色、解剖外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咀嚼能力高于对照组,牙齿松动度、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前牙牙体缺损患者实施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技术,在使患者前牙牙体缺损得到良好修复的同时,其咀嚼能力、口腔健康水平等均能够有良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锆 全瓷冠修复 前牙 牙体缺损 修复效果 咀嚼能力 口腔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CrMnTiH齿轮在加工过程中产生裂纹的原因分析
5
作者 赵贺楠 田学锋 《南方金属》 2025年第1期23-25,共3页
Φ42 mm规格的20CrMnTiH圆钢,在加工成主动齿毛坯的过程中发现裂纹,采用型号ARL3460的直读光谱仪、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20CrMnTiH主动齿毛坯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CrMnTiH主动齿毛坯表面裂纹为试样在锻造加热过程中过烧导致。
关键词 过烧缺陷 20CrMnTiH 主动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摘局部义齿对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亚军 程雪云 冯鼎一 《中国医疗美容》 2025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究可摘局部义齿对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义齿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40例患者采用垫式可摘局... 目的探究可摘局部义齿对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义齿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40例患者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进行口腔正畸;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可摘局部义齿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后保持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修复效果、牙周指标、咀嚼功能。结果修复后研究组修复效果总优良率(90.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研究组GI、SBI、PD均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研究组咀嚼效能、咬合力高于对照组,咬合平衡级别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摘局部义齿能有效改善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的牙周状况,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对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口腔正畸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牙颌畸形 口腔正畸 垫式可摘局部义齿 牙周指标 咀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桩、纳米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烤瓷冠修复牙楔状缺损的效果及对龈沟液炎性介质水平、美学评分的影响
7
作者 付峰勃 韩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0期76-79,164,共5页
目的探究纤维桩、纳米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烤瓷冠修复牙楔状缺损的效果及对龈沟液(GCF)炎性介质水平、美学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6例牙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 目的探究纤维桩、纳米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烤瓷冠修复牙楔状缺损的效果及对龈沟液(GCF)炎性介质水平、美学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6例牙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金属桩核结合金属烤瓷冠修复,观察组实施纤维桩、纳米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烤瓷冠修复。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口腔致病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观察组GCF中的神经激肽A(NKA)、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观察组的红色美学指数(PES)、白色美学指数(W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观察组的GCF量及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桩、纳米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烤瓷冠修复牙楔状缺损可改善GCF量及GCF中炎性介质、ALP、AST表达,提高修复成功率及美学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桩 纳米复合树脂 氧化锆烤瓷冠 牙楔状缺损 龈沟液 炎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结合不同树脂修复缺损乳磨牙的断裂载荷及边缘密闭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董鑫荷 吕晶 +3 位作者 刘宇昊 吕学超 朱颐馨 金星爱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8期589-597,共9页
目的评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Ribbond纤维结合不同树脂修复离体缺损乳磨牙的断裂载荷及边缘密闭性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新鲜拔除、牙冠完整的乳磨牙72颗,随机选取66颗作为实验组用于断裂... 目的评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Ribbond纤维结合不同树脂修复离体缺损乳磨牙的断裂载荷及边缘密闭性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新鲜拔除、牙冠完整的乳磨牙72颗,随机选取66颗作为实验组用于断裂载荷实验和微渗漏实验,根据充填时是否添加Ribbond纤维及树脂类型随机分为6组(n=11),A1组:3M Z250树脂+Ribbond纤维、A2组:3M Z250树脂;B1组:BeautifilⅡLS树脂+Ribbond纤维、B2组:BeautifilⅡLS树脂;C1组:3M大块树脂+Ribbond纤维、C2组:3M大块树脂,A1、B1、C1组为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A2、B2、C2组为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空白对照组D组不作任何处理(n=6),用于断裂载荷实验。断裂载荷实验分为6个实验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6颗,实验组乳磨牙行Ⅱ类洞制备、充填,所有样本热循环老化后检测断裂载荷,分析断裂模式。微渗漏实验分为6个实验组,每组5颗,每颗于面近中和远中边缘嵴内制备2个直径3 mm、深度2.5 mm的Ⅰ类洞、充填,热循环老化后进行微渗漏检测。结果断裂载荷实验结果显示,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各组断裂载荷均明显大于传统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A1组>A2组、B1组>B2组、C1组>C2组(P<0.05),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较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断裂载荷增加了37.08%~39.34%,断裂模式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A1、C1组较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A2、C2组牙体断裂占比明显减少,可修复模式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A1组断裂载荷明显大于B1、C1组(P<0.05)。微渗漏实验结果显示,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各组微渗漏深度均小于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A1组<A2组、B1组<B2组、C1组<C2组(P<0.05),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较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微渗漏深度降低了53.90%~66.96%。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B1组微渗漏深度明显小于A1、C1组(P<0.05)。结论Ribbond纤维结合不同树脂材料均可增加离体缺损乳磨牙的断裂载荷,降低微渗漏深度,改善边缘密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磨牙 牙体缺损 纤维强化复合树脂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断裂载荷 边缘密闭性 微渗漏 仿生化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正畸与修复结合治疗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牙齿功能及美观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莲莲 鲍中媛 唐旭炎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8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与修复结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对患者牙齿功能、美观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00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与修复结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对患者牙齿功能、美观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00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评估两组修复效果、美观性及生活质量,对比治疗前后牙齿情况、牙齿功能、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口腔情况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5,P<0.05)。治疗后,观察组后牙咬合良好率、牙齿排列整齐率、前牙覆盖/覆颌良好率及牙齿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嚼效率和咬合力提升显著,口腔菌斑附着指数和软垢指数显著下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美观性评分(红色美学指数)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种植义齿修复疾病专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针对牙列缺损,并同时伴有牙颌畸形的患者用口腔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效果确切,能改善牙齿功能及口腔健康状况,提升咀嚼效率和咬合力,美观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牙颌畸形 牙列缺损 牙齿功能 面部美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自然转归及对邻近第二磨牙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清然 徐光宙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65-372,共8页
目的:观察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IM3Ms)拔除术后的自然转归及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s,M2Ms)的影响。方法:选择下颌第三磨牙骨埋伏阻生的患者34例(51颗IM3Ms),使用超声骨刀、气动涡... 目的:观察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IM3Ms)拔除术后的自然转归及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s,M2Ms)的影响。方法:选择下颌第三磨牙骨埋伏阻生的患者34例(51颗IM3Ms),使用超声骨刀、气动涡轮手机拔除患牙,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术后反应及M2Ms远中骨缺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M2Ms远中骨缺损深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 2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M2Ms远中骨高度未见明显缺损,但拔除IM3Ms时,由于去骨拔牙等操作产生骨缺损。术后6个月,骨高度虽有所恢复,骨缺损率减少,但未达到术前水平。IM3Ms埋伏阻生深度是恢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诊深度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24 h内患者疼痛感较重,术后1周缓解,但仍存在轻度开口受限及面部肿胀。拔除IM3Ms对患者日常生活、情绪、工作、睡眠影响较小。结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邻近第二磨牙远中骨高度部分恢复,但未达到术前水平。拔牙手术中需采取更加精细的手术技巧,以减少对邻近牙和骨组织的影响。同时,拔除IM3Ms后应给予镇痛药物,加强卫生宣教,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下颌第二磨牙 阻生牙拔除术 骨缺损 自然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椅旁CAD/CAM高嵌体修复老年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汪成君 唐俊婍 +1 位作者 王梅 蒋红卫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究数字化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高嵌体对老年磨牙大面积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75例(75颗缺损牙)老年磨牙大面积缺损患者,行根管治疗后采用椅旁CAD/CAM进行高嵌体修... 目的:探究数字化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高嵌体对老年磨牙大面积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75例(75颗缺损牙)老年磨牙大面积缺损患者,行根管治疗后采用椅旁CAD/CAM进行高嵌体修复。评价修复后12、24个月的修复效果,并于修复后24个月调查患者满意度,检测修复前和修复后12、24个月的龈沟液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结果:修复后12、24个月的修复合格率分别为97.33%、93.33%,修复后24个月患者在修复体颜色、外形及舒适度三方面的满意率分别为98.67%、97.33%、100%。修复后12、24个月的患牙龈沟液内TNF-α及MMP-8水平较修复前下降(P<0.05)。结论:CAD/CAM技术制作的高嵌体对于老年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可作为老年磨牙大面积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椅旁CAD/CAM 老年 牙体缺损 高嵌体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全瓷贴面配合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美学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天慧 郭占胜 +4 位作者 曾长余 叶玉卿 朱俐俐 黄海花 黄道庆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全瓷贴面配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接诊的78例前牙切缘切角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116颗患牙)... 目的:探讨微创全瓷贴面配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接诊的78例前牙切缘切角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116颗患牙)和对照组(120颗患牙),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微创全瓷贴面修复,观察组给予微创全瓷贴面联合DSD技术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满意度、美学效果[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估标准(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红色美学指数、牙周健康指数[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美学效果各维度评级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满意率、红色美学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GI、PLI、SBI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全瓷贴面联合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可有效改善牙齿美学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全瓷贴面 DSD技术 治疗满意度 美学效果 牙周健康 前牙切缘切角 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全瓷修复在牙体缺损中的修复效果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颖 武珂 魏倩倩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研究氧化锆全瓷修复在牙体缺损中的修复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接受牙体缺损治疗的患者9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氧化锆组(n=45)和金属烤瓷组(n=45)。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舒适度、美观度、语言功能及咀嚼力... 目的研究氧化锆全瓷修复在牙体缺损中的修复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接受牙体缺损治疗的患者9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氧化锆组(n=45)和金属烤瓷组(n=45)。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舒适度、美观度、语言功能及咀嚼力度,牙周功能指标,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氧化锆组优良率高于金属烤瓷组(91.11%vs 68.89%)(P<0.05)。氧化锆组舒适度、美观度、语言功能及咀嚼力度评分均高于金属烤瓷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牙周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牙周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氧化锆组低于金属烤瓷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龈沟液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液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氧化锆组低于金属烤瓷组(均P<0.05)。结论氧化锆全瓷修复在牙体缺损中的修复效果较佳,可明显改善牙周功能指标,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缺损 氧化锆全瓷修复 金属烤瓷修复 可行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前牙缺损的效果及病原菌检出情况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荔 李宝坤 曹建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5期838-843,共6页
目的比较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前牙缺损的效果及患者牙龈健康、龈下菌斑病原菌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53例前牙缺损患者(226颗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随... 目的比较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前牙缺损的效果及患者牙龈健康、龈下菌斑病原菌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53例前牙缺损患者(226颗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6例,112颗牙)和研究组(77例,114颗牙)。对照组年龄(33.65±4.72)岁,男42例、女34例,病程(5.14±1.23)个月;研究组年龄(33.74±4.53)岁,男44例、女33例,病程(5.15±1.22)个月。对照组接受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研究组接受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两组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龈下菌斑病原菌检出情况(修复后1年)与咀嚼功能、龈沟液炎症因子指标(修复前及修复后1个月)与牙周状况(修复前及修复后6个月)、不良反应(修复后1年内),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修复后1年优良率(93.51%,72/77)高于对照组(82.89%,6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9,P=0.042)。修复后1个月,两组咬合力、咀嚼效能高于修复前,口香糖的混合程度数据(SDHue)值低于修复前,研究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修复后6个月,对照组、研究组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3.54±0.63)分、(1.67±0.35)分,(1.11±0.14)分、(0.78±0.12)分,(0.98±0.14)分、(0.79±0.13)分]均低于修复前[(20.75±3.31)分、(20.77±3.24)分,(1.82±0.23)分、(1.85±0.24)分,(1.47±0.22)分、(1.44±0.25)分],而研究组变化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34、15.661、8.700,均P<0.05)。修复后1年,研究组龈下卟啉单胞菌(Pg)、具核梭形杆菌(Fn)、福赛坦菌(Tf)、伴放线放线杆菌(Aa)检出率[2.60%(2/77)、3.90%(3/77)、3.90%(3/77)、2.60%(2/77)]低于对照组[11.84%(9/76)、14.47%(11/76)、14.47%(11/76)、13.16%(10/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99、5.148、5.148、5.902,均P<0.05)。修复后1个月,两组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天冬氨酸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修复前,而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修复后1年内,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钴铬合金烤瓷冠,前牙缺损患者应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效果更好,改善咀嚼功能、牙周状况,减少龈下菌斑病原菌,抑制龈沟液炎性因子表达,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缺损 二氧化锆全瓷冠 钴铬合金烤瓷冠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填充+冠修复术治疗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淑青 卢晴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2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根管填充联合冠修复术用于临床治疗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港区石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儿童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3例)儿童治疗方... 目的探讨根管填充联合冠修复术用于临床治疗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港区石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儿童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3例)儿童治疗方案采取根管填充术,观察组(63例)儿童治疗方案采取根管填充联合冠修复术。对两组患儿进行为期12个月的跟踪随访,统计治疗成功率。对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牙龈指数予以检测评估,比较组间统计学差异。观察各组儿童治疗后发生继发龋等并发症的总概率。结果观察组儿童治疗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治疗前两组儿童牙龈指数检测结果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儿童牙龈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发生继发龋等并发症的总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疾病可在根管填充基础上联合冠修复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 根管填充 冠修复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联合Dyract复合材料填充在敏感型牙齿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效果
16
作者 王留宾 徐佳豪 何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究半导体激光联合Dyract复合材料填充在敏感型牙齿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敏感型牙齿楔状缺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 目的 探究半导体激光联合Dyract复合材料填充在敏感型牙齿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敏感型牙齿楔状缺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铒钇铝石榴石激光联合Dyract复合材料填充治疗。试验组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Dyract复合材料填充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修复体固位满意情况,治疗前后牙周组织应力;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4周、12周冷气刺激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修复体边缘密合性。结果 试验组修复体固位满意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色泽协调性、表面形态满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30°、60°、90°方向上牙周组织应力均小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30°、60°、90°方向上牙周组织应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即刻、4周、12周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即刻、4周、12周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修复体边缘密合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联合Dyract复合材料填充在敏感型牙齿楔状缺损修复中可提高修复体边缘密合性、修复体固位率,改善冷气刺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楔状缺损 牙齿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CAM树脂暂时冠在乳前牙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7
作者 刘东亚 于雪菲 田慧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57-159,178,共4页
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树脂暂时冠修复乳前牙大面积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6月于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乳前牙大面积缺损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 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树脂暂时冠修复乳前牙大面积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6月于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乳前牙大面积缺损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n=54),观察组给予CAD/CAM树脂暂时冠修复(n=54),观察两组患儿的修复效果。结果:修复后3个月,两组缺损乳前牙修复体表面情况、色泽协调性、边缘密合度、继发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个月,观察组缺损乳前牙修复体表面、色泽协调性、边缘密合度、继发龋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缺损乳前牙牙龈炎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树脂暂时冠在乳前牙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效果较好,较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更能够改善患儿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前牙 大面积缺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树脂暂时冠 光固化复合树脂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醚酮粘接桥修复牙周炎患者切牙缺失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林晨官璐 倪杰 高忆雪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4期266-272,共7页
目的 研究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粘接桥修复牙周炎患者3颗以内切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择38例3颗以内切牙缺失的牙周炎患者,进行PEEK粘接桥修复,并于修复完... 目的 研究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粘接桥修复牙周炎患者3颗以内切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择38例3颗以内切牙缺失的牙周炎患者,进行PEEK粘接桥修复,并于修复完成后3、6、12、24个月复诊,通过改良USPHS/Ryge标准评估修复体生存情况,分别记录基牙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观察比较修复前后基牙牙周组织的变化。结果 38例患者经过24个月临床随访观察,其中仅1例出现部分脱粘接后行二次粘接,评价为B级,其余37例均修复成功,评价为A级。修复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较修复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着丧失修复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于缺失3颗以内切牙的牙周炎患者,PEEK粘接桥短期修复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切牙缺失 聚醚醚酮 粘接桥 牙列缺损 牙周夹板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 菌斑指数 牙龈指数 探诊深度 附着丧失 临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瓷高嵌体与复合树脂填充对根管治疗后牙牙体缺损修复效果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小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7-149,184,共4页
目的:比较全瓷高嵌体与复合树脂填充对根管治疗后牙牙体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进行根管治疗... 目的:比较全瓷高嵌体与复合树脂填充对根管治疗后牙牙体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进行根管治疗后,对照组以复合树脂填充治疗,观察组以全瓷高嵌体治疗,共随访6 m。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m的牙龈指数及出血指数,以及两组治疗后6 m的修复效果(边缘适合性、外形、表面质地及颜色匹配)、修复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6 m,两组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边缘适合性、外形、表面质地及颜色匹配A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复合树脂填充比较,全瓷高嵌体对根管治疗后牙牙体缺损较复合树脂填充修复效果更好,可降低患者牙龈指数和出血指数,且修复成功率及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缺损 后牙 根管治疗 全瓷高嵌体 复合树脂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辅助下种植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牙齿咬合力与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徐娟娟 张志华 +2 位作者 张俊峰 郑永红 刘惠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2期4067-4070,共4页
目的分析3D打印导板辅助下种植修复技术对牙列缺损患者牙齿咬合力与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100例牙列缺损修复患者为受试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3D打印导板辅助下种植修复技术对牙列缺损患者牙齿咬合力与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100例牙列缺损修复患者为受试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接受传统种植导板辅助下种植修复和3D打印导板辅助下种植修复。对比两组咀嚼功能、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种植体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咀嚼功能(咀嚼效率、咬合力)均较前得到提升,且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前上升,但观察组水平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种植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均较前提升,且颊舌向、远近中向偏差角度均更小(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种植导板辅助下种植修复,对牙列缺损修复患者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下种植修复技术可更好地提高其咀嚼功能,减少炎症所带来的刺激性伤害,同时患者满意度更高,可行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导板 种植修复 牙列缺损 牙齿咬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