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铸瓷贴面在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0例(共350颗患牙)前牙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177颗患牙),接受复合树脂填充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目的:探究铸瓷贴面在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0例(共350颗患牙)前牙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177颗患牙),接受复合树脂填充修复前牙牙体缺损;观察组:35例(173颗患牙),接受铸瓷贴面修复前牙牙体缺损。比较两组患者口颌面部美学指数(Oral and maxillofacial aesthetic index,OES)、牙周指标、牙齿修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修复后,两组OES面部和口内评分情况均较修复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牙齿修复指标中边缘间隙宽度较修复前明显变窄,且观察组显著窄于对照组(P<0.05);颜色美观度较修复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牙牙周指标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菌斑指数和牙周袋深度较修复前差异不显著,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铸瓷贴面修复前牙牙体缺损能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可缓解牙周炎症的同时有助于维持口腔健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IM3Ms)拔除术后的自然转归及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s,M2Ms)的影响。方法:选择下颌第三磨牙骨埋伏阻生的患者34例(51颗IM3Ms),使用超声骨刀、气动涡...目的:观察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IM3Ms)拔除术后的自然转归及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s,M2Ms)的影响。方法:选择下颌第三磨牙骨埋伏阻生的患者34例(51颗IM3Ms),使用超声骨刀、气动涡轮手机拔除患牙,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术后反应及M2Ms远中骨缺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M2Ms远中骨缺损深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 2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M2Ms远中骨高度未见明显缺损,但拔除IM3Ms时,由于去骨拔牙等操作产生骨缺损。术后6个月,骨高度虽有所恢复,骨缺损率减少,但未达到术前水平。IM3Ms埋伏阻生深度是恢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诊深度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24 h内患者疼痛感较重,术后1周缓解,但仍存在轻度开口受限及面部肿胀。拔除IM3Ms对患者日常生活、情绪、工作、睡眠影响较小。结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邻近第二磨牙远中骨高度部分恢复,但未达到术前水平。拔牙手术中需采取更加精细的手术技巧,以减少对邻近牙和骨组织的影响。同时,拔除IM3Ms后应给予镇痛药物,加强卫生宣教,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微创全瓷贴面配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接诊的78例前牙切缘切角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116颗患牙)...目的:探讨微创全瓷贴面配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接诊的78例前牙切缘切角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116颗患牙)和对照组(120颗患牙),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微创全瓷贴面修复,观察组给予微创全瓷贴面联合DSD技术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满意度、美学效果[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估标准(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红色美学指数、牙周健康指数[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美学效果各维度评级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满意率、红色美学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GI、PLI、SBI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全瓷贴面联合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可有效改善牙齿美学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铸瓷贴面在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0例(共350颗患牙)前牙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177颗患牙),接受复合树脂填充修复前牙牙体缺损;观察组:35例(173颗患牙),接受铸瓷贴面修复前牙牙体缺损。比较两组患者口颌面部美学指数(Oral and maxillofacial aesthetic index,OES)、牙周指标、牙齿修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修复后,两组OES面部和口内评分情况均较修复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牙齿修复指标中边缘间隙宽度较修复前明显变窄,且观察组显著窄于对照组(P<0.05);颜色美观度较修复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牙牙周指标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菌斑指数和牙周袋深度较修复前差异不显著,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铸瓷贴面修复前牙牙体缺损能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可缓解牙周炎症的同时有助于维持口腔健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观察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IM3Ms)拔除术后的自然转归及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s,M2Ms)的影响。方法:选择下颌第三磨牙骨埋伏阻生的患者34例(51颗IM3Ms),使用超声骨刀、气动涡轮手机拔除患牙,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术后反应及M2Ms远中骨缺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M2Ms远中骨缺损深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 2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M2Ms远中骨高度未见明显缺损,但拔除IM3Ms时,由于去骨拔牙等操作产生骨缺损。术后6个月,骨高度虽有所恢复,骨缺损率减少,但未达到术前水平。IM3Ms埋伏阻生深度是恢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诊深度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24 h内患者疼痛感较重,术后1周缓解,但仍存在轻度开口受限及面部肿胀。拔除IM3Ms对患者日常生活、情绪、工作、睡眠影响较小。结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邻近第二磨牙远中骨高度部分恢复,但未达到术前水平。拔牙手术中需采取更加精细的手术技巧,以减少对邻近牙和骨组织的影响。同时,拔除IM3Ms后应给予镇痛药物,加强卫生宣教,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文摘目的:探讨微创全瓷贴面配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接诊的78例前牙切缘切角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116颗患牙)和对照组(120颗患牙),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微创全瓷贴面修复,观察组给予微创全瓷贴面联合DSD技术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满意度、美学效果[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估标准(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红色美学指数、牙周健康指数[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美学效果各维度评级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满意率、红色美学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GI、PLI、SBI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全瓷贴面联合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可有效改善牙齿美学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