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肺癌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建华 王志强 +3 位作者 李斌 苟云久 王成 宋铁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067-2070,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淋巴结清扫(LND)与采样及系统性采样淋巴结清扫(LNS)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非小细胞肺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采样及系统性采样淋巴结清扫"等为检索词,分别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2期)、Pub... 目的探讨系统性淋巴结清扫(LND)与采样及系统性采样淋巴结清扫(LNS)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非小细胞肺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采样及系统性采样淋巴结清扫"等为检索词,分别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2期)、PubMed及EMBase,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1年7月。收集LND及LNS治疗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半RCT及非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提取数据并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5年生存率、原位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共7篇,包括4个RCT和2个非RCT,共1 983例患者。(1)LND可以提高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RR=0.63,95%CI(0.47,0.83)〕;(2)LND与LNS在原位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0,95%CI(0.77,1.58)〕;(3)LND与LNS在远处转移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9,95%CI(0.95,1.49)〕;(4)LND与LNS在房性心律失常、术后漏气、术后肺炎、术后乳糜胸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NS可增加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RR=0.25,95%CI(0.06,0.98)〕。结论对于肺癌患者,LND能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将会增加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采样及系统性采样淋巴结清扫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肺癌特异性淋巴清扫的临床回顾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建 毛锋 +1 位作者 宋正波 申屠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1-538,共8页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淋巴结清扫方式对I期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考察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5年上海市胸科医院病理I期且符合完全性切除的379例肺癌患者,其中...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淋巴结清扫方式对I期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考察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5年上海市胸科医院病理I期且符合完全性切除的379例肺癌患者,其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组148例,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组150例,术后病理均为T1a-2aN0M0,比对研究两组手术相关因素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体3年及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同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和肿瘤直径之间的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1);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胸管引流量、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并未增加I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和肿瘤直径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并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早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for stage IIIA lung cancer 被引量:12
3
作者 Wenlong Shao Jun Liu +5 位作者 Wehua Liang Hanzhang Chen Shuben Li Weiqiang Yin Xin Zhang Jianxing He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18-422,共5页
Objective: The current study was prospectively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radic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ⅢA lung cancer, with the primary endpoint... Objective: The current study was prospectively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radic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ⅢA lung cancer, with the primary endpoints being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this operation and the second endpoints being the survival and complications after the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51 patients with radiologically or mediastinoscopically confirmed stage ⅢA lung cancer underwent VATS radical treatment, during which the standard pulmonary lobectomy and mediasti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were performed after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The operative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ve recover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lymph node dissection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This study was regarded as successful if the surgical success rate reached 90% or higher. Results: A total of 51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from March 2009 to February 2010. The median post-operative follow-up duration was 50.5 months. Of these 51 patients, 41 (80.4%) had N2 lymph node metastase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the thoracoscopic surgeries, among whom 50 (98%) received pulmonary lobectomy and mediasti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completely under the thoracoscope, 6 had their incisions extended to about 6 cm due to larger tumor sizes, and 1 had his surgery performed using a 12 cm small incision for handling the adhesions between lymph nodes and blood vessels. No patient was converted to conventional open thoracotomy. No perioperative death was noted. One patient received a second surgery on the second post-operative day due to large drainage (〉1,000 mL), and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as satisfactory. Up to 45 patients (88.2%) did not suffer from any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 and 6 (11.8%) experienced one or more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s: VATS radical treatment is a safe and feasible treatment for stage ⅢA lung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cancer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systematic node dissection (s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与开胸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杨帆 王俊 +4 位作者 刘军 姜冠潮 李剑锋 赵辉 李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344-346,350,共4页
目的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09年7月间连续282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资料,152例接受全胸腔镜手术,另130例为开胸手术,对比2组清扫纵隔淋巴结组数、枚数、各区域淋... 目的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09年7月间连续282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资料,152例接受全胸腔镜手术,另130例为开胸手术,对比2组清扫纵隔淋巴结组数、枚数、各区域淋巴结枚数和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结果胸腔镜组与开胸组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数[中位数4组(3~6组)vs4组(3~7组),Z=0.603,P=0.544)和枚数[(13.7±6.1)vs(14.6±7.2),t=-1.136,P=0.257)差异无显著性,各区域(右侧上纵隔、中下纵隔,左侧主动脉弓周围、中下纵隔)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枚数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胸腔镜组乳糜胸2例,开胸组乳糜胸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χ2=0.031,P=0.860)和胸腔引流时间[(8.1±3.9)dvs(8.6±4.1)d,t=-1.048,P=0.296]也未到达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可以达到等同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且不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手术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伟 李学昌 +6 位作者 尚立群 宋伟安 文峰 李军 刘军强 查鹏 岳彩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116例采用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54例;中位年龄:(59.5±11.9)岁(范围:35~82岁)。采用K...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116例采用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54例;中位年龄:(59.5±11.9)岁(范围:35~82岁)。采用Kaplan-Meier法对随访结果进行生存率统计。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64~276 min,出血量60~560 ml,术后住院时间5~12天。11例患者围术期发生并发症,均经对症处理恢复,平均清扫淋巴结12~31枚。随访期间共死亡11例,4例失访。116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Ⅰ期77.6%、Ⅱ期42.4%、Ⅲa期20.8%。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生存率与开胸手术相当,已成为早中期肺癌治疗的标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系统淋巴结清扫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魏益平 王一明 +4 位作者 喻东亮 江涵 陈向来 徐建军 彭金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85-2487,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5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23例行全胸腔镜(C-VATS)、31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5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23例行全胸腔镜(C-VATS)、31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C-VATS组和VAMT组之间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和术后胸腔引流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C-VATS组(7.92±0.86d)较VAMT组(10.54±1.21d)短(P=0.013);术后疼痛程度评分C-VATS组(2.37±0.25)较VAMT组(4.26±1.28)低(P=0.004)。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符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原则,且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全胸腔镜手术 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腔前庭入路与经全乳晕入路腔镜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加中 曹罡 +1 位作者 刘阳 陈硕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口腔前庭入路与经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MEDLINE、SpringerLink、John Wiley、Ovi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 目的系统评价经口腔前庭入路与经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MEDLINE、SpringerLink、John Wiley、Ovi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以及Google Scholar搜索引擎平台,检索经口腔前庭入路与经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文献。筛选文献后对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5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经全乳晕入路,术中出血量少于经全乳晕入路(均P<0.05),而两种入路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经全乳晕入路,经口腔前庭入路进行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具有淋巴结清扫数目多、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同时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腔镜手术 手术入路 淋巴结清扫 术中出血 手术时间 手术并发症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乳腺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奇 李娟娟 孙圣荣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 CNKI、PubMed、EMBASE、CBM从建库至2013年12月1日的文献资料,选择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试验,严格按照制订... 目的:系统评价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 CNKI、PubMed、EMBASE、CBM从建库至2013年12月1日的文献资料,选择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试验,严格按照制订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结果分析。使用 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患者共7731例。因纳入文献在研究类型、测量指标、随访时间以及统计学指标的差异较大,采用亚组分析,Meta 分析同质研究,其余采用定性的描述性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无病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方面,不同随访时间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前哨淋巴结切除术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单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呈阴性时,可不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目前尚需相关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的随访进一步证实此系统评价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乳腺癌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刚 肖凌 欧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659-1660,1664,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6年5月手术切除的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136例,其中传统肺癌根治术68例,自2002年后所有肺癌行根治加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68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6年5月手术切除的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136例,其中传统肺癌根治术68例,自2002年后所有肺癌行根治加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68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传统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1.2%、21.0%,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2.7%、44.4%。结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 生存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微创淋巴结清扫的改良术式--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思创 胡衍 +3 位作者 彭慕云 黄奇 胡琪康 喻风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27-1232,共6页
目的:系统淋巴结清扫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该术式的改良,目前文献较少。本文报告了一种基于单中心经验改良的胸腔镜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平行向上法(PUD法)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目的:系统淋巴结清扫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该术式的改良,目前文献较少。本文报告了一种基于单中心经验改良的胸腔镜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平行向上法(PUD法)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对PUD术式的设计理念和具体操作细节进行介绍;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2012年至2020年)采用PUD术式进行手术的998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及一般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如喉返神经损伤、支气管胸膜瘘等)的发生率。结果:9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UD术式。统计PUD术式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现仅有少数一般术后并发症发生,没有喉返神经损伤、支气管损伤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PUD法安全且有效,可以作为目前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 微创胸腔镜手术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欢欢 王亚苹 +3 位作者 田赟 张宏建 于珂欣 李红雨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确定不同风险等级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对其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了完整、系统的盆腔淋巴结清扫(n=127例)或盆腔联合腹主动... 目的确定不同风险等级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对其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了完整、系统的盆腔淋巴结清扫(n=127例)或盆腔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洁清扫(n=62例)。按照危险因素进行分组,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低风险组(n=63例)和中高风险组(n=95例)两组。采用生存分析对不同危险分组中盆腔淋巴结清扫和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组总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长于盆腔淋巴结清扫组(P<0.05)。在95例中高风险患者中也显示了这种关联(P<0.05),但在63例低风险患者中,生存分析显示总体存活和无复发生存时间与淋巴结清扫类型无关(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在中高风险的患者中,盆腔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洁清扫术较单独盆腔淋巴洁清扫术降低了死亡风险。结论对于中高风险患者,采用盆腔淋巴结清扫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控制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对于低风险的患者,盆扫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预后有待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复发风险 总生存时间 无复发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胸肌间淋巴结处理必要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皮浩 蒋英杰 +3 位作者 巨淑慧 庞嘉越成 于跃 盛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9-44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IPN)转移率的差异,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IPN的处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interpectoral nodes、interpectoral lymph nodes、Rotter’s nodes、胸肌间淋巴结、Rotter淋巴结等为关键词,检...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IPN)转移率的差异,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IPN的处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interpectoral nodes、interpectoral lymph nodes、Rotter’s nodes、胸肌间淋巴结、Rotter淋巴结等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数据库获得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审核和提取数据,采集IPN的检出率、转移率及相关临床病理特征。采用RevMan 5.3软件对IPN的检出率、转移率进行meta分析,并分析各项研究中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与IPN转移率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21项,共计8418例患者。有19项研究(8119例患者)分析了IPN检出率、20项研究(8178例患者)分析了IPN转移率,meta分析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IPN总体检出率为36%(95%CI 28%~44%,P<0.01)、总体转移率为8%(95%CI 6%~9%,P<0.01)。共有11项研究分析了患者乳腺癌临床分期与IPN转移率间的关系,其中6项研究中乳腺癌Ⅲ期患者IPN转移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有15项研究分析了患者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与IPN转移率间的关系,其中12项研究腋窝淋巴结转移组IPN转移率高于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多数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术中可不清扫IPN,但临床分期为Ⅲ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则建议在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同时行IPN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胸肌间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明发 彭勇波 +1 位作者 郭颖 陈胜家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7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肺癌患者80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肺叶切除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肺段切除组(单...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肺癌患者80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肺叶切除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肺段切除组(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各40例。统计分析两组疼痛程度、淋巴细胞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生活质量、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外观满意度。结果:术后1周,肺叶切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淋巴细胞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肺段切除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高于肺段切除组(P<0.05)。肺叶切除组和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92、1.056、0.604、0.362、1.212、1.465、1.085,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9,P>0.05)。肺叶切除组患者的外观满意度95.00%(38/40)高于肺段切除组77.50%(31/40)(χ^(2)=5.165,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效果较好,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外观满意度,且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有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单孔 胸腔镜肺叶切除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根治术并发乳糜胸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锋 林铿强 +2 位作者 柯敏 李远航 许德新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并发乳糜胸的原因;评价通过术前经胃管内注入脂肪乳剂,使肺癌根治术中及时发现胸导管及其分支损伤的乳糜瘘口,预防肺癌根治术后乳糜胸发生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胸外科手术的肺癌患者220例,所有患者行"胸腔镜下...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并发乳糜胸的原因;评价通过术前经胃管内注入脂肪乳剂,使肺癌根治术中及时发现胸导管及其分支损伤的乳糜瘘口,预防肺癌根治术后乳糜胸发生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胸外科手术的肺癌患者220例,所有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系统性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通过术前放置胃管,经胃管内注入20%脂肪乳剂150 ml,术中比较不同肺叶、不同区域淋巴结清扫后乳糜瘘发生情况。评判采用瘘口远近端缝扎或胸导管低位结扎进行乳糜瘘口封闭的效果。收集术后第1、2天胸腔引流液行乳糜试验、三酰甘油、胆固醇测定,对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与正常患者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220例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中无乳糜瘘发生,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中有4例发生乳糜瘘(4/220,1.82%),右上纵隔2例,左、右侧中纵隔各1例,左、右侧各纵隔淋巴结清扫发生乳糜瘘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病例术中均及时、准确定位乳糜瘘口。右上纵隔乳糜瘘行瘘口远、近端双道结扎封闭瘘口;左、右中纵隔乳糜瘘行膈肌低位结扎封闭瘘口。220例患者术后无乳糜胸发生。结论:肺癌根治术后导致乳糜胸发生的真正原因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前经胃管注射脂肪乳剂的方法,使术中能及时、直观、准确地发现胸导管分支损伤所致的乳糜瘘口,且对瘘口封闭处理的效果可直接、有效地判断,防止了术后乳糜胸发生。该方法对肺癌根治术中预防乳糜胸发生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乳糜胸 胸导管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铭岳 关永信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7期79-81,共3页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采取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及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与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采取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及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与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引流量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采取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 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性及近期生存率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换霞 毕何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9期42-43,共2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性及近期生存率。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将其分为A组(46例)与B组(44例)。A组给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B组给予全子宫/次广泛性子宫切除+... 目的分析和评价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性及近期生存率。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将其分为A组(46例)与B组(44例)。A组给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B组给予全子宫/次广泛性子宫切除+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复发率、近期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B组,近期生存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可改善其临床指标,复发率较低,且近期生存率较高,治疗安全性较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 子宫内膜癌 复发率 近期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方式的转变: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最大限度地减少早期肺癌的过度手术
17
作者 陈醒狮 陈天翔 《肿瘤》 2024年第6期654-660,共7页
肺癌已经成为对人类社会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据统计,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位居于恶性肿瘤的首位。此外,由于低剂量CT等检查手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得以在肿瘤早期即被检查出。目前,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淋巴结... 肺癌已经成为对人类社会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据统计,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位居于恶性肿瘤的首位。此外,由于低剂量CT等检查手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得以在肿瘤早期即被检查出。目前,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systema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仍是针对可切除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在早期肺癌患者中,SLND并不能带来明确的生存获益,反而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免疫治疗疗效降低等因素相关。因此,在早期肺癌的治疗中,包括纵隔淋巴结取样(mediastinal lymph node sampling,MLNS)、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lobe-specificlymphnodedissection,L-SLND)等在内的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术日益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和接纳。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术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过度手术、确保治疗有效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对早期肺癌患者个性化治疗需求的精准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术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小剑 黄美近 +4 位作者 何晓生 周旭毓 邹一丰 汪建平 兰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9-235,共7页
目的评价直肠癌根治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检索出符合人选标准的对照临床研究27项,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组与非清扫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非侧方淋巴结清扫... 目的评价直肠癌根治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检索出符合人选标准的对照临床研究27项,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组与非清扫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非侧方淋巴结清扫组相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时间延长(P=0.0005),术中出血量增加(P=0.0003),小便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P=0.001),术后总并发症、盆腔脓肿、吻合口瘘发生率、排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术后总复发率、局部复发、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根治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在预防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提高术后生存率等有效性方面未见明显优势,却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和小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清扫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方式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敬涛 冯海明 +3 位作者 马建兴 王成 李斌 张建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659-669,共11页
目的对比淋巴结采样(LN-S)和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L-SLD)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2期)数据库公开发表的英文文献,搜集... 目的对比淋巴结采样(LN-S)和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L-SLD)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2期)数据库公开发表的英文文献,搜集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SMLD)与LN-S或L-SLD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CS),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3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直接Meta分析,采用ITC软件进行间接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8篇,包括4篇RCT和14篇CS,共10 714例患者。直接Meta分析结果表明:CS中与SMLD组相比,L-SLD延长了总生存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9,95%CI(0.78,1.25),P=0.92],LN-S组总生存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43,95%CI(1.17,1.75),P=0.000 4],但在RCT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CS中无病生存期SMLD组和LN-S组[HR=1.25,95%CI(0.96,1.62),P=0.10]、L-SLD组[HR=1.15,95%CI(0.92,1.43),P=0.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方面,与非系统性淋巴结清扫(NSMLD)相比,SMLD在CS和RCT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P=0.43,P=0.39;RCT:P=0.24,P=0.10);术后并发症在CS[OR=0.79,95%CI(0.58,1.09),P=0.15]和RCT[OR=0.36,95%CI(0.09,1.45),P=0.15]中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间接Meta分析显示,与LN-S组相比,L-SLD组死亡风险降低了31%[HR=0.69,95%CI(0.51,0.95),P=0.46],复发风险降低了35%[HR=0.65,95%CI(0.65,1.30),P=0.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期NSCLC,与L-SLD相比SMLD在生存获益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N-S的总生存期短于SMLD。间接Meta分析显示相比LN-S组,L-SLD组降低死亡风险和复发风险,然而两者的预后尚无直接比较的证据支持,仍需要更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采样 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腹腔镜D2淋巴结清扫术联合远端胃癌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安全性和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3
20
作者 毛婧 马继春 +4 位作者 姜雷 常航 朱伟鹏 扈晓东 汪晓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707-715,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腹腔镜D2淋巴结清扫术联合远端胃癌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a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腹腔镜D2淋巴结清扫术联合远端胃癌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a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CSTJ)、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hina 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CAJD)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6月。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了7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54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开放式远端胃癌切除术(CODG)相比,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切除术(LADG)的术中出血量少(MD=-94.02,95%CI:-140.96^-47.07)、术后住院时间短(MD=-3.66,95%CI:-5.76^-1.57)、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MD=-1.95,95%CI:-2.74^-1.17)、肛门排气时间早(MD=-1.67,95%CI:-2.05^-1.30)、总并发症发生率低(OR=0.26,95%CI:0.14~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但LADG组的手术时间长于CODG组(MD=35.01,95%CI:10.41~59.61,P=0.005)。2组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24,95%CI:-0.99~0.51,P=0.530)。结论 LADG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传统CODG,但其手术时间长,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手术 D2淋巴结清扫术 远端胃癌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