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mmary of professor GAO Yu-chun's experience of “harmoniz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acupuncture technique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威萍 李朋朋 +2 位作者 韩一栩 邢潇 王艳君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7年第1期67-73,共7页
The spleen and stomach are the foundation of acquired constitution, and the source of qi and blood production. Therefore, harmoniz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this pap... The spleen and stomach are the foundation of acquired constitution, and the source of qi and blood production. Therefore, harmoniz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GAO's academic idea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 different rules of harmoniz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 for internal miscellaneous diseases and carefully supplementing spleen and stomach for externally-contracted diseases were elaborated by starting with the acupoint selection prescriptions and harmoniz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 In addition, time acupuncture and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moxibustion application and other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put forward. The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GAO Yu-chun in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of "harmoniz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 was summarized in detail from five aspects for learning and re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O Yu-chun harmonize the spleen and stomach acupuncturemanipulation EXPERIENCE
原文传递
黄世林诊治缺铁性贫血学术经验
2
作者 梁颖 汤聪 +2 位作者 黄世林 刘春雨 陈楠楠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9,共3页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营养不良性贫血之一,我国发病率约为20.1%。文章总结黄世林教授诊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经验。黄世林教授命名缺铁性贫血为脾虚性血虚,认为病因主要与先天失养、饮食不节、久病不愈、慢性失血等相关。脾胃虚弱...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营养不良性贫血之一,我国发病率约为20.1%。文章总结黄世林教授诊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经验。黄世林教授命名缺铁性贫血为脾虚性血虚,认为病因主要与先天失养、饮食不节、久病不愈、慢性失血等相关。脾胃虚弱为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脾胃损伤为其基本病机。将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血液学相结合,提出“脾生血”“胃源性贫血”观点,建立健脾和胃、益气生血治疗之法。根据病因病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中西互参,自拟和胃健脾方联合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既能增加补铁量同时能够减轻西药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脾虚性血虚 健脾和胃 益气生血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健脾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谢思鹏 林才志 +3 位作者 梁景菊 韦佳宋 吕泓明 曹育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20-23,共4页
通过阐述分析引起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的临床病因病机,在原有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证型上,增加讨论脾、胃、肝等脏腑虚寒的相关辨证分型,通过归纳总结中医及相关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出温阳健脾法的认识,及相关中医辨证认识、作用原... 通过阐述分析引起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的临床病因病机,在原有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证型上,增加讨论脾、胃、肝等脏腑虚寒的相关辨证分型,通过归纳总结中医及相关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出温阳健脾法的认识,及相关中医辨证认识、作用原理探讨、主要临床药物应用及进展。认为温阳健脾法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十分良好稳定的远期临床观察疗效,其主要代表方药为黄芪建中汤、健脾和胃温阳利膈方及吴茱萸汤等具有很明显广阔的新药临床及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健脾法 黄芪建中汤 健脾和胃温阳利膈方 吴茱萸汤 胃食管反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丽 王秋月 +4 位作者 张小晋 范轶斌 丁鲁 金珠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66-2170,共5页
目的:观察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治疗代谢综合征(Met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Met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及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治疗代谢综合征(Met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Met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糖、血压的变化。结果:意向性治疗(ITT)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各时间点体质量、腰围及BM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体质量、腰围及B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HDL-C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HbA1c及HOMA-IR值均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期待值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陆氏健脾和胃法针刺法能有效降低MetS患者的体质量、腰围、BMI,改善血脂、血糖水平,并且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代谢综合征 陆氏针灸 流派传承 随机对照试验 经络 辨证 健脾和胃 远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延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志成 刘桉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13-218,共6页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等疾病范畴。李延教授认为本病之病性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脾胃健运失常为本,标实在于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治疗时重视调理脾胃,重用黄芪、...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等疾病范畴。李延教授认为本病之病性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脾胃健运失常为本,标实在于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治疗时重视调理脾胃,重用黄芪、白术、党参、五味子等健脾养心以治本,结合通阳化浊、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温阳散寒等治法,标本兼治,通补兼顾,使脾气健旺,心气充沛,瘀去痰消,胸阳得以舒展,则心之血脉恢复畅通,胸痹心痛诸症得到缓解。李延教授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经验可为中医临床诊治冠心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痹 本虚标实 脾虚 痰浊 血瘀 调理脾胃 健脾养心 李延
原文传递
刘小斌运用麻附细辛汤合甘草干姜汤加减治疗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凯佳 刘小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81-486,共6页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ongenital myasthenia syndrome,CMS)为临床罕见的遗传性肌病。CMS患者虽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症状相似,均有肌无力、易疲劳等症,但CMS为先天禀赋不足疾病,以肾元亏损为本,而重症肌无力为后天失养疾病,故在辨治侧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ongenital myasthenia syndrome,CMS)为临床罕见的遗传性肌病。CMS患者虽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症状相似,均有肌无力、易疲劳等症,但CMS为先天禀赋不足疾病,以肾元亏损为本,而重症肌无力为后天失养疾病,故在辨治侧重上有所区别。刘小斌教授认为,CMS的中医病机特点为“先天不足,肾元亏损”“脾胃虚损,五脏相关”,属于中医“痿病”范畴;根据患者不易出汗、舌淡红苔白、脉细的病症表现,可辨为脾肾阳虚兼寒邪束表证(少阴太阴兼太阳证);治疗可采用温阳补肾、健脾益损法,常以麻附细辛汤合甘草干姜汤加减,可酌加桑螵蛸、紫河车等益精养血之品,可获显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先天不足 肾元亏虚 脾胃虚损 五脏相关 温阳补肾 健脾益损 麻附细辛汤 甘草干姜汤 刘小斌
原文传递
基于“调枢和胃”理论探讨2型糖尿病的诊疗思路 被引量:2
7
作者 布天杰 朱力立 倪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3,共4页
以中医学五行、藏象、阴阳学说为指导,根据2型糖尿病病症结合的临床诊疗特点,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脑肠轴”“中枢胰岛素抵抗”等概念,提出以“调枢和胃”理论治疗2型糖尿病的观点。详细阐述“调枢和胃”的内涵,即调脏腑之枢,调阴阳之枢,... 以中医学五行、藏象、阴阳学说为指导,根据2型糖尿病病症结合的临床诊疗特点,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脑肠轴”“中枢胰岛素抵抗”等概念,提出以“调枢和胃”理论治疗2型糖尿病的观点。详细阐述“调枢和胃”的内涵,即调脏腑之枢,调阴阳之枢,调元神之枢在2型糖尿病防治过程中的意义,并提出了调和脾胃、开阖理枢、壮枢固本的治疗原则,以期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枢和胃 2型糖尿病 调和脾胃 开阖理枢 壮枢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晶日教授运用“疏郁通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撷英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艳阁 谢晶日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6期17-20,共4页
阐述谢晶日教授运用“疏郁通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谢晶日教授临床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常用治法有疏肝理气、抑酸止痛、通畅腑气、和降胃气及固护脾胃,通过运用以上治疗方法,临床上可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 阐述谢晶日教授运用“疏郁通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谢晶日教授临床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常用治法有疏肝理气、抑酸止痛、通畅腑气、和降胃气及固护脾胃,通过运用以上治疗方法,临床上可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疏肝理气 抑酸止痛 通畅腑气 和降胃气 固护脾胃 谢晶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拯“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经验举隅
9
作者 刘亚铭 傅睿 +1 位作者 陈明显 陆拯(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总结国医名师陆拯教授“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诊学习,病案收集整理,查找结肠癌相关文献及中医典籍,研习陆拯教授所著之《毒证论》,结合教授的临证释义,探讨结肠癌的病因病机,阐释结肠癌的治疗方... [目的]总结国医名师陆拯教授“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诊学习,病案收集整理,查找结肠癌相关文献及中医典籍,研习陆拯教授所著之《毒证论》,结合教授的临证释义,探讨结肠癌的病因病机,阐释结肠癌的治疗方法为“毒证四层总纲”指导下的“健脾清肠解毒”,归纳其临证辨证施治要点及组方用药规律,并附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陆拯教授认为结肠癌基本病机是脾胃元气受损、癌毒蓄积于肠,并进一步指出脾胃元气受损是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前提,癌毒蓄积于肠是结肠癌发生、复发和转移的关键,临证治疗当着眼于恢复脾胃元气,清除肠中湿、热、痰、瘀等内生邪气以及残余癌毒,条畅肠腑气机,即以“健脾清肠解毒”为指导思想,根据患者术后具体症状,归纳为湿热毒蕴、痰瘀毒阻、瘀血毒壅、阳虚寒毒、阴虚热毒五种证型,基于扶正拔毒并举的理念,分别以清热解毒、化痰祛瘀、化瘀逐毒、温阳拔毒、滋阴败毒论治,从而祛除术后余毒,杜绝新生癌毒。所举医案应用“健脾清肠解毒”法治疗后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随访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陆拯教授“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的临证经验,展示了陆拯毒证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结肠癌的中医辨治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脾胃元气 健脾清肠解毒 毒证 扶正祛邪 医案 陆拯 名中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胃法在治疗失眠中的应用
10
作者 方景帅 王宇亮 +2 位作者 陈乾 孙晓娜 马之溪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8期813-817,共5页
和胃法是中医治疗八法和法中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失眠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胃不和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既往相关文献可知,中医治疗此病以补益气血法和清热泻火法为主,和胃法在失眠的应用探究... 和胃法是中医治疗八法和法中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失眠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胃不和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既往相关文献可知,中医治疗此病以补益气血法和清热泻火法为主,和胃法在失眠的应用探究较少。近年来调查发现,失眠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持续走高,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气机升降之枢机,心肾水火既济之要道,通过“和胃”法治疗失眠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失眠的发生病机,通过调和脾胃、调和阴阳、调和心肾来探究和胃法在治疗失眠中的应用,可为丰富和胃法治疗失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脾胃不和 和胃法 中医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11
作者 朱正望 王琳琳 +2 位作者 赵静涵 朱平生 苗明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37-1444,共8页
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中... 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和SPSS 21.0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中药使用频次、功效分类、性味归经进行频次统计,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28篇,提取处方442首,涉及中药225味,高频药物24味,其中党参、茯苓、陈皮、柴胡的使用频次最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理气药最为常见,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多归脾、肺、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0种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9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类。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最多,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种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3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2类。结论中医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益气健脾、疏肝行气药为主,甘温补虚、辛开苦降,辨证配伍化湿、解表、清热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证型 肝胃不和证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益气健脾 疏肝行气
原文传递
基于“双枢同调”论柴平汤在内伤杂病中的应用
12
作者 陆柯 张庆祥 +3 位作者 张露 李晨 褚翘 郭松伟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9期926-931,共6页
“百病生于气”,气机的升降出入不畅往往是内伤杂病产生的关键,其中脾胃为三焦升降之枢纽,少阳为内外阴阳出入之枢纽,基于肝脾二者在生克五行和中土五行中存在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应用“双枢同调”的治疗原则,以柴平汤加减治疗内伤杂病... “百病生于气”,气机的升降出入不畅往往是内伤杂病产生的关键,其中脾胃为三焦升降之枢纽,少阳为内外阴阳出入之枢纽,基于肝脾二者在生克五行和中土五行中存在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应用“双枢同调”的治疗原则,以柴平汤加减治疗内伤杂病,疏肝健脾,调畅人体气机,恢复人体阴平阳秘,对于临床上多种内伤杂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 少阳 枢机不利 柴平汤 疏肝健脾 双枢同调 内伤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治变应性鼻炎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英 龙丹 朱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68-872,共5页
变应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痒、鼻塞、流清涕、喷嚏等,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本文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理论出发分析变应性鼻炎的辨证论治,认为其标在肺,其根在脾胃,涉及肺脾肾三脏,其病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为“闭塞而不通”,脾虚生... 变应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痒、鼻塞、流清涕、喷嚏等,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本文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理论出发分析变应性鼻炎的辨证论治,认为其标在肺,其根在脾胃,涉及肺脾肾三脏,其病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为“闭塞而不通”,脾虚生湿,痰湿阻窍,肺脾气虚,风寒犯窍,鼻窍不通;一为“不荣而不通”,脾失健运,清气不升,脾损肺伤,脾肾阳虚,鼻窍不荣。临证治疗应补脾健脾运脾,复生化之源,绝痰湿之根,调升降之序,固卫外之功,扶脾肾之阳,使鼻窍得通、得荣、得润、得固、得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 肺脾肾 补脾 健脾 运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行宽从“相火周流”论治心悸经验
14
作者 陶俊宏 张稳 +1 位作者 范建民 王行宽(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525-528,共4页
通过对相火的释意,阐明“相火周流”途径与“相火致悸”规律,总结王行宽教授从“相火周流”论治心悸经验。外感风湿热邪,饮食、情志失调是引发“相火致悸”的始动因素。脾湿胃逆,相火扰神,动击失序是主要病机,同时兼有气阴易伤、痰瘀易... 通过对相火的释意,阐明“相火周流”途径与“相火致悸”规律,总结王行宽教授从“相火周流”论治心悸经验。外感风湿热邪,饮食、情志失调是引发“相火致悸”的始动因素。脾湿胃逆,相火扰神,动击失序是主要病机,同时兼有气阴易伤、痰瘀易生、神明易乱的病理特点。据此,王行宽教授提出,健脾降胃、清泻相火、安神定悸为主要治法,同时注重补养气阴、祛痰化瘀、调神益智,方以宁心定悸汤化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相火周流 相火致悸 健脾降胃 清泻相火 安神定悸 宁心定悸汤 王行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静观与阴火理论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机辨治
15
作者 陈溪 袁振华 +5 位作者 张蔷 刘苗苗 李园 周康宁 闫雨柔 王俊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2304-2308,共5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作为儿科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广大儿童身心健康与个人发展。中药在改善核心症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具有优势。中国古代动静观认为,疾病生于阴阳动静的失衡,阴火源于脾胃虚损后阳气升发与阴气静...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作为儿科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广大儿童身心健康与个人发展。中药在改善核心症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具有优势。中国古代动静观认为,疾病生于阴阳动静的失衡,阴火源于脾胃虚损后阳气升发与阴气静藏的动静状态失衡,是一种虚性火热邪气。凡动皆属火,此病理状态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神思涣散、行为躁动的表现多有相符之处。王俊宏教授认为,脾胃亏虚、元气不足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基础,阴火邸张、动静失衡为其病势动态,湿火闭塞、气机郁结为其病理因素,治疗上应以“除阴火、平动静”为总纲,健运脾胃以伏火、益气养阴以涵动、调和气机以通静,同时遵循儿童体质特点与动静药性配伍规律,附临床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动静观 阴火理论 脾胃亏虚 厚土伏火 益气养阴 平衡动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温药和之论治慢性腹泻
16
作者 刘玉 史默怡 +1 位作者 韩燕 周扬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59-163,共5页
探讨以温药和之论治慢性腹泻的临证思路。慢性腹泻病位在大肠,涉及肝脾两脏,尤其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各种原因导致脾阳不振,是泄泻反复发作的重要病机。治疗上,除调和肝脾、健脾和胃祛湿之外,宜温药和之,或温通,或温补。
关键词 慢性腹泻 温药和之 肝脾不调 脾胃虚弱 脾阳不振
原文传递
基于脾升胃降论治肌少症
17
作者 胡淑彤 陈晓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9-101,共3页
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在中医上可归属于痿证范畴,目前治疗主要推荐营养疗法和运动锻炼,但营养配方因人而异,运动干预需长期坚持,疗效评定不一。基于中医对肌少症的认识,脾胃、营卫与四肢肌肉的密切联系,可利用脾升胃降理论,通过健... 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在中医上可归属于痿证范畴,目前治疗主要推荐营养疗法和运动锻炼,但营养配方因人而异,运动干预需长期坚持,疗效评定不一。基于中医对肌少症的认识,脾胃、营卫与四肢肌肉的密切联系,可利用脾升胃降理论,通过健脾胃、调营卫、兼顾他脏之则,借内治外治之法,使脾健胃和,气机调畅,营卫通利,则脏腑与四肢肌肉得以滋润濡养,功能得以改善和恢复,从而延缓肌少症的进展,有利于疾病向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痿证 健脾和胃 调和营卫 气机升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刘宏运用和法治疗老年脾胃病的经验
18
作者 蔡元元 刘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9期160-164,共5页
刘宏主任作为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善用经方治疗慢性咳喘、脾胃病,对社区老年慢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有丰富经验。笔者有幸师承于刘师,学习了老师以“和”立论的基本学术思想,尤其在社区老年脾胃病的治疗上,... 刘宏主任作为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善用经方治疗慢性咳喘、脾胃病,对社区老年慢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有丰富经验。笔者有幸师承于刘师,学习了老师以“和”立论的基本学术思想,尤其在社区老年脾胃病的治疗上,传承刘师“调畅气机为根本、调和气血为核心、调和脏腑为关键、平调寒热为重点”的临床诊疗思路。同时结合社区工作的实际需求,针对老年脾胃病的社区慢病管理,形成了“以平为期”的管理方法。本文从刘宏主任应用和法治疗社区老年脾胃病的经验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法 老年人 脾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跃进名老中医应用香砂六君子汤的学术思想
19
作者 张译心 郑德喜 贾跃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通过整理应用香砂六君子汤的临床病案,分析香砂六君子汤的临床证治规律,以进一步完善香砂六君子汤的相关理论、扩展其应用范围,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方法:选取门诊102例应用香砂六君子汤的有效病案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疾病、... 目的:通过整理应用香砂六君子汤的临床病案,分析香砂六君子汤的临床证治规律,以进一步完善香砂六君子汤的相关理论、扩展其应用范围,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方法:选取门诊102例应用香砂六君子汤的有效病案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疾病、症状以及舌脉药物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香砂六君子汤的应用女性比男性多,以青中年为主。患者肝郁症状和脾虚症状共现,兼以痰湿之症,胖大舌或齿痕舌,苔白腻,脉弦、沉、细等。贾跃进应用香砂六君子汤的基本药物为:香附、白术、党参、半夏、砂仁、茯苓、陈皮,去用了甘草。常加减用的药物有麦芽、合欢皮、远志、枳实、莱菔子、薏苡仁、延胡索等。结论:贾跃进应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证重在调畅气机,是顾护脾胃以及对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六君子汤 肝郁脾虚 胃不和则卧不安 条畅气机 通降腑气 顾护脾胃 甘令中满 不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胃论治男性不育
20
作者 方跃坤 陈盛镱 +1 位作者 谢作钢 杜宝昕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1期185-190,共6页
从脾胃角度探讨男性不育的病因病机和治法,认为脾胃与男性生殖之间密切相关,脾胃经筋与男性阴器相连构建了从脾胃论治的经络基础,脾胃运化水谷是精血化生的物质基础,脾胃气机升降正常是调节肾之藏精、肝之藏血的关键。痰湿瘀毒是男性不... 从脾胃角度探讨男性不育的病因病机和治法,认为脾胃与男性生殖之间密切相关,脾胃经筋与男性阴器相连构建了从脾胃论治的经络基础,脾胃运化水谷是精血化生的物质基础,脾胃气机升降正常是调节肾之藏精、肝之藏血的关键。痰湿瘀毒是男性不育的病理基础,从脾胃探讨男性不育治法当健运脾胃,畅达气机,兼顾肝肾,清除实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脾胃 健脾益气 痰湿 瘀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