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grain size on shift of neutral layer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under warm condi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光胜 王艳霞 +2 位作者 王利飞 韩廷状 潘复生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732-737,共6页
The effects of grain size on the shift of neutral layer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sheets with different grain sizes ranging from 12.1 to 34.7μm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90° V-bending tests at 150 °C. The resu... The effects of grain size on the shift of neutral layer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sheets with different grain sizes ranging from 12.1 to 34.7μm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90° V-bending tests at 150 °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utral layer tends to shift to outer region of the sheets and the coefficient of neutral layer value (k-valu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grain size. This phenomenon is mainly owing to the enhanced asymmetry between the outer tension region and inner compression reg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in size. Twinning dominates the deformation in inner region while slips dominate the deformation in outer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 magnesium alloy grain size V-bending neutral layer asym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the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Capping with a Thick Neutral Layer in Badanjilin: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 被引量:8
2
作者 HAN Bo LÜShihua AO Yinhua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77-192,共16页
In this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CBL) in the Badaujilin region was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two cases. A deep neutral layer capped a CBL that occurred on 30 Aug... In this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CBL) in the Badaujilin region was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two cases. A deep neutral layer capped a CBL that occurred on 30 August 2009. This case was divided into five sublayers from the surface to higher atmospheric elevations: surface layer, mixed layer, inversion layer, neutral layer, and sub-inversion lay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BL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1, S2, and S3. This case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layer CBL observed on 31 August 2009 because the mixed layer of the five-layer CBL (CBL5) eroded the neutral layer during S2. The specific initial structure of the CBL5 was correlated to the synoptic background of atmosphere during nighttime. The three-stag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BL5 was confirmed by six simulations using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USA) large-eddy simulation (NCAR-LES), and som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present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neutral layer large-scale circulation large-eddy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中性层模型的辊弯回弹量预测及补偿控制研究
3
作者 赵嘉媛 陈昉 刘纯国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5年第3期124-130,共7页
以6005A铝合金型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考虑中性层偏移的铝合金型材辊弯回弹预测及补偿控制方法;分别采用考虑中性层偏移的等效中性层预测模型和忽略中性层偏移以及型材截面形状的经验模型对铝合金型材辊弯回弹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基于... 以6005A铝合金型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考虑中性层偏移的铝合金型材辊弯回弹预测及补偿控制方法;分别采用考虑中性层偏移的等效中性层预测模型和忽略中性层偏移以及型材截面形状的经验模型对铝合金型材辊弯回弹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基于预测回弹量的铝合金型材补偿控制策略,实现对铝合金型材辊弯的精准控制;将回弹理论分析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以及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忽略中性层偏移和截面形状影响的经验模型,考虑中性层偏移的预测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型材的回弹量,在相同的成形半径下,回弹预测的最大误差可以由10.37%减小到3.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材辊弯 回弹预测 等效中性层 6005A铝合金 补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obal instability of Stokes layer for whole wave numbers
4
作者 Wei KONG Jisheng LUO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16年第8期999-1012,共14页
The study on the global instability of a Stokes layer, which is a typical unsteady flow, is usually a paradigm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stability and transition of unsteady flows.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neut... The study on the global instability of a Stokes layer, which is a typical unsteady flow, is usually a paradigm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stability and transition of unsteady flows.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neutral curve of the global instability obtained by the Floquet theory is only mapped out in a limited range of wave numbers (0.2 ≤ a ≤ 0.5). In this paper, the global instability is investigate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all wave numbers.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peak of the disturbances displays irregularity rather than the periodic evolution while the wave number is beyond the above range. A "neutral point" is redefined, and a neutral curve of the global instability is presented for the whole wave numbers with this new definition. This work provide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lobal instability of unsteady f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kes layer instantaneous instability Floquet theory neutral cur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oretical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Negative Skin Friction of Pile in Layered Soil and Its Application
5
作者 肖俊华 赵锡宏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0年第1期19-26,共8页
Based on Zeevaert's method, a theoretical formula wa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negative skin friction of pile in layered soil. For practical purpose,a cut-and-try method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neutral point. Cas... Based on Zeevaert's method, a theoretical formula wa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negative skin friction of pile in layered soil. For practical purpose,a cut-and-try method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neutral point. Ca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total calculated negative skin friction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one, which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oretical formula. Furthermore, the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efficiency factor of drag load and settlement were also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gative skin friction neutral point PILE layered so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Electrode Sheath and Contamination Layer Behavior of a Meso-Scale Premixed Methane-Air Flame Under AC/DC Electric Fields
6
作者 陈琪 闫丽敏 +1 位作者 张浩 李国岫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69-576,共8页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ozzle-attached meso-scale premixed methane-air flame under low-frequency AC (0-4300 V, 0-500 Hz) and DC (0-3300 V) electric fields were studied. I-V curves were measured under diff...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ozzle-attached meso-scale premixed methane-air flame under low-frequency AC (0-4300 V, 0-500 Hz) and DC (0-3300 V) electric fields were studied. I-V curves were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o estimate the magnitude of the total current 10^0-10^2μA, the electron density 10^15-10^16 m^-3 and further the power dissipation 〈 0.7 W in the reaction zone. At the same time, the meso-scale premixed flame conductivity 10^-4-10^-3 Ω^-1. m^-1 as a function of voltage and frequency was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and was believed to represent a useful order-of magnitude estimate. Moreov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ollision sheath relating to Debye length (31-98 μm) and the contamination layer of an active electrode on measurements wa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s a result, the electrode sheath dimension was evaluated to less than 0.5 mm, which indicated a complex effect of the collision sheath on the current measurements. The surface contamination effect of an active electrode was further analyzed using the SEM imaging method, which showed elements immigration during the contamination layer form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scale combustion low frequency AC electron-neutral collision collisionsheath contamination lay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钢ER8在中性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智博 叶榕伟 +5 位作者 邹港 黄挺博 刘吉华 何成刚 徐志彪 林群煦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76-83,91,共9页
为研究ER8车轮钢在沿海中性氯盐环境下的腐蚀行为,通过电化学测试、腐蚀失重试验,结合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ER8车轮钢在3种不同浓度中性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分析。极化曲线结果表明浸泡初期5.0%NaCl浓度下自... 为研究ER8车轮钢在沿海中性氯盐环境下的腐蚀行为,通过电化学测试、腐蚀失重试验,结合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ER8车轮钢在3种不同浓度中性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分析。极化曲线结果表明浸泡初期5.0%NaCl浓度下自腐蚀电流密度(Jcorr)最大,576 h后Jcorr在2.0%、3.5%NaCl浓度下均持续增大,腐蚀速率在2160 h时均大于0.12 mm/a。SEM结果显示腐蚀产物形貌主要为片状与团簇状结构,初期腐蚀产物形貌具有较多孔隙,难以阻碍Cl-与基体发生反应,2160 h时腐蚀产物结构更为均匀致密。XRD结果表明腐蚀产物主要由γ-FeOOH、α-FeOOH与Fe3O4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钢 ER8 中性 NACL 溶液 腐蚀速率 锈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地热田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元超 刘人和 +5 位作者 肖红平 曹倩 施亦做 方朝合 王社教 刘俊榜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4期75-84,共10页
地热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我国地热能直接利用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中深层地热田开发利用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当前全球地热初创公司快速增长,地热资源开发力度持续加大,... 地热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我国地热能直接利用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中深层地热田开发利用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当前全球地热初创公司快速增长,地热资源开发力度持续加大,地热能利用场景多样化,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开发利用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具体表现为4个方面:(1)中深层闭式换热系统设计技术逐渐成熟;(2)EGS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应用潜力巨大;(3)多国重视含水层储热在弥补能源供需不平衡上的作用,加快推进含水层储热场址选择、热回收率及风险分析等方面的研究;(4)回灌成为中深层水热型热储开发的通用做法,回灌数值模拟及方案设计、防腐蚀、防结垢、防堵塞等技术进步有效延长了地热田的生命周期。“双碳”背景下,我国应将关键技术研发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突破口,快速升级中深层地热田开发利用技术,有效提升地热项目经济性,实现地热利用规模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新质生产力 地热能 中深层闭式换热 含水层储热 回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塔筒滚弯成形数学建模及实验研究
9
作者 刘继坤 管延锦 +5 位作者 翟继强 梁涛 张红伟 展保同 马正伦 梅录春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132,共11页
针对海洋风电塔筒等厚板构件板材较厚、成形半径较大的滚弯成形特点,建立了滚弯成形过程的简化模型和考虑弯曲中性层偏移的修正模型,进行了滚弯成形工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成形过程中弯曲中性层的偏移,导致简化模型与修正模型所得到的... 针对海洋风电塔筒等厚板构件板材较厚、成形半径较大的滚弯成形特点,建立了滚弯成形过程的简化模型和考虑弯曲中性层偏移的修正模型,进行了滚弯成形工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成形过程中弯曲中性层的偏移,导致简化模型与修正模型所得到的接触角和下压量分析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下辊中心距的增大,使得达成目标半径所需的接触角和下压量增加,下压力减小。由于回弹的影响,相同弯曲曲率下较厚的板材需要更大的下压量来成形,并且随着板材厚度与下压量的增加,考虑弯曲中性层偏移的修正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下压量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弯 海洋风电塔筒 数学模型 中性层偏移 接触角 下压量
原文传递
二氧化碳捕集及封存技术探索研究——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江 宋世杰 +1 位作者 刘兰兰 白治学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6-323,共8页
践行减排降碳措施,落实“双碳”目标是煤化工企业走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型发展的重要转型契机。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谋划400万t/a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及封存(CCS)示范项目及开展40万t/a先导试验项目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 践行减排降碳措施,落实“双碳”目标是煤化工企业走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型发展的重要转型契机。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谋划400万t/a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及封存(CCS)示范项目及开展40万t/a先导试验项目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在借鉴神华10万t CCS示范项目经验基础上,依据已建180万t/a乙二醇项目中产生的CO_(2),设计了高纯(98.94%)和低纯(77.78%)2种超临界CO_(2)封存流程;结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三叠系、二叠系咸水层的认识,找寻了3套物性较好且CO_(2)封存潜力巨大的地质咸水层(刘家沟组、石千峰组、石盒子组);在深入CO_(2)储存层盖层及存储容量评估分析,认为CO_(2)在超过1000 m的咸水层封存环境最佳;通过设计4口注入封存井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40万t/a CO_(2)的封存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理论可行;设计采用PNX测井、井下光纤传感及地表InSAR等监测方法搭建起CO_(2)从井筒到储层再到储层扩散一体化的监测监控管理平台;从CCS当前经济技术成本、产业政策发展以及机遇挑战现状展望出煤化工开展CCS非常具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碳降碳 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及封存 咸水层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防烟缓冲区对着火层中性面的数值模拟研究
11
作者 赵贤 范威 周汝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7期24-27,共4页
为研究典型长廊型高层建筑中组合式防烟缓冲区对着火层中性面的影响,用FDS软件建立长廊型高层建筑火灾烟气运动模型。在机械排烟和加压送风的基础上设置组合式防烟缓冲区,分析比较组合式防烟缓冲区对着火层中性面高度、温度分布、CO分... 为研究典型长廊型高层建筑中组合式防烟缓冲区对着火层中性面的影响,用FDS软件建立长廊型高层建筑火灾烟气运动模型。在机械排烟和加压送风的基础上设置组合式防烟缓冲区,分析比较组合式防烟缓冲区对着火层中性面高度、温度分布、CO分布和烟气蔓延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排烟结合加压送风模式下,在机械排烟口EP右侧增设挡烟垂壁使中性面提高0.18 m,在走廊前室门前增加空气幕配合前室加压送风使中性面提高0.35 m,挡烟垂壁加空气幕配合加压送风的组合式防烟缓冲区使走廊中性面消失,达到烟气抑制临界条件。组合式防烟缓冲区延缓了烟气蔓延,把火灾烟气阻挡在缓冲区前,使走廊平均温度降低8.2%,平均CO物质的量浓度降低37.7%,确保前室处于无烟状态,为人员安全疏散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烟缓冲区 火灾烟气 中性面 着火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板塑性弯曲应变增量中性层的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戴宏胜 龚曙光 +1 位作者 彭炎荣 饶刚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84,共4页
基于塑性变形体积不变和应力中性层处切向应变增量为零等变形特征,提出应变增量中性层的概念,分析了应变增量中性层的位置,推导了应变增量中性层半径的计算公式,并将应变增量中性层与应力中性层从概念和半径的计算公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基于塑性变形体积不变和应力中性层处切向应变增量为零等变形特征,提出应变增量中性层的概念,分析了应变增量中性层的位置,推导了应变增量中性层半径的计算公式,并将应变增量中性层与应力中性层从概念和半径的计算公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对所建立的计算公式进行验证,所得结果可为宽板塑性弯曲变形及其板厚变薄规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板塑性弯曲 应变增量中性层 应力中性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板塑性弯曲的应变增量中性层及位置的确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邬移华 彭炎荣 +1 位作者 胡成武 魏俊超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52,共4页
为适应按应变增量理论深入分析宽板塑性弯曲变形、研究板材弯曲变薄规律的需要,提出了应变增量中性层的概念,论述了确定应变增量中性层位置的方法,建立了计算应变增量中性层半径dρ的公式,并将应变增量中性层与应力中性层进行了比较。... 为适应按应变增量理论深入分析宽板塑性弯曲变形、研究板材弯曲变薄规律的需要,提出了应变增量中性层的概念,论述了确定应变增量中性层位置的方法,建立了计算应变增量中性层半径dρ的公式,并将应变增量中性层与应力中性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变增量中性层与应力中性层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必须严格区分,二者不可混淆,否则会得出"宽板塑性弯曲时板厚不变"的错误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板塑性弯曲 应变增量中性层 应力中性层
原文传递
中性层内移对弯曲回弹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官英平 张庆 赵军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28,共3页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由于存在弹性变形,卸载后,弹性变形必然影响到板料的回弹。传统理论在分析回弹时,没有考虑应变中性层内移对回弹的影响。本文根据弹塑性弯曲理论,在考虑硬化和各向异性的条件下,通过对宽板弯曲应力应变分析,推导出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由于存在弹性变形,卸载后,弹性变形必然影响到板料的回弹。传统理论在分析回弹时,没有考虑应变中性层内移对回弹的影响。本文根据弹塑性弯曲理论,在考虑硬化和各向异性的条件下,通过对宽板弯曲应力应变分析,推导出了回弹角的近似计算公式,并讨论了中性层的内移对回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中性层 内移 弯曲 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钨酸盐/中性红复合膜的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艳艳 田宝杨 +1 位作者 冯素洋 曲小姝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采用层接层自组装技术,将(NH_4)_(14)NaP_5W_(30)O_(110)·31H_2O和中性红(Neutral red,NR)组装成复合膜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扫描等手段对复合膜材料进行了表征,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联机技术对复... 采用层接层自组装技术,将(NH_4)_(14)NaP_5W_(30)O_(110)·31H_2O和中性红(Neutral red,NR)组装成复合膜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扫描等手段对复合膜材料进行了表征,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联机技术对复合材料的电致变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说明:该复合膜实现了由淡红色、浅蓝色到蓝紫色的颜色调变,其光对比度为32.4%,着色效率为79.8cm^2/C,着色与褪色时间分别为4.3和4.2s;(NH_4)_(14)NaP_5W_(30)O_(110)·31H_2O和中性红复合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 多酸 中性红 层接层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厚板的横向波浪矫直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效岗 黄庆学 马勤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8,共4页
用几何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具有横向浪形的中厚板在矫直过程中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横向浪形的中厚板可以通过辊式矫直得到矫直;在矫直过程中,浪形处弯曲应力层、应变层发生中性层偏移。由于板材中性层的偏移,使板... 用几何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具有横向浪形的中厚板在矫直过程中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横向浪形的中厚板可以通过辊式矫直得到矫直;在矫直过程中,浪形处弯曲应力层、应变层发生中性层偏移。由于板材中性层的偏移,使板材的不同部分产生延伸和压缩,这种效应明显地改善了板形。浪形矫直效果产生主要在第1矫直单元和第2矫直单元,随着矫直单元增加,平直精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增加压下量,矫直后平直精度将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矫直 浪形 中性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反求参数的拉延筋解析模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磊 韩旭 +1 位作者 李光耀 刘桂荣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8-211,共4页
建立了考虑板料中性层偏移、包辛格效应等因素的拉延筋解析模型。材料本构关系采用弹塑性幂次强化,利用平面应变假设来求解拉延筋阻力。验证了此模型的有效性后,采用改进的小种群遗传算法,通过拟合Nine的试验值,反求出中性层的偏移量、... 建立了考虑板料中性层偏移、包辛格效应等因素的拉延筋解析模型。材料本构关系采用弹塑性幂次强化,利用平面应变假设来求解拉延筋阻力。验证了此模型的有效性后,采用改进的小种群遗传算法,通过拟合Nine的试验值,反求出中性层的偏移量、包辛格效应产生的应力降低率,并应用到拉延筋解析模型中,得到一个更为准确的拉延筋解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延筋约束力 各向异性 包辛格效应 中性层 小种群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材弯曲中应变中性层位移的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鄂大辛 郭学东 宁汝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7-310,共4页
在管材弯曲变形系统研究中,为了进一步揭示管材弯曲的变形机理并促进管材精确弯曲和数字化弯曲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板弯曲理论在平面应变条件下推导出弯管应变中性层半径和外侧管壁厚变薄量的近似计算公式,并且在考虑弯曲外侧管壁厚变... 在管材弯曲变形系统研究中,为了进一步揭示管材弯曲的变形机理并促进管材精确弯曲和数字化弯曲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板弯曲理论在平面应变条件下推导出弯管应变中性层半径和外侧管壁厚变薄量的近似计算公式,并且在考虑弯曲外侧管壁厚变薄的情况下分析弯管应变中性层沿半径方向的变化。根据应变中性层半径与弯曲半径之比小于1的关系,证明弯曲过程中应变中性层向弯曲中心移动。指出应变中性层的内移量与相对弯曲半径成反比。根据部分弯曲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结果的比较,证明管壁厚变薄计算相对准确,但由于忽略了垂直于弯曲平面方向的变形影响,且未计入材料性能参数而导致计算值偏大,有待进一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材弯曲 应变中性层 相对弯曲半径 壁厚减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料弯曲的变薄系数 被引量:8
19
作者 冯杨 刘毅 阮锋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52,56,共3页
给出了板料弯曲的应力应变中性层和纯弯曲应变中性层的计算公式,并推出板料弯曲时的变薄系数计算公式。通过与文献中的变薄系数以及弯曲试件实测厚度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变薄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用于板料弯曲的变薄计算,分析讨论了计算值... 给出了板料弯曲的应力应变中性层和纯弯曲应变中性层的计算公式,并推出板料弯曲时的变薄系数计算公式。通过与文献中的变薄系数以及弯曲试件实测厚度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变薄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用于板料弯曲的变薄计算,分析讨论了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大的情况,并对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计算公式提高了变薄系数计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中性层 弯曲 变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神经网络与GIS可视化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芬 彭国照 +1 位作者 蒋锦刚 孔维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2-168,共7页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以四川省川芎主产区为例,对川芎主产区—都江堰、崇州、新都等15地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取样检测分析,采用双层组合神经网络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评价川芎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处于...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以四川省川芎主产区为例,对川芎主产区—都江堰、崇州、新都等15地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取样检测分析,采用双层组合神经网络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评价川芎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处于轻度重金属污染状态,处于中度污染状态的区域为崇州、都江堰和彭州。基于双层组合BP神经网络和GIS的研究方法,可以在只具有少量数据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比较精确的空间分析,能够在满足一定精度分析的原则下适当的降低采样分析成本,得到比单因子指数评价准确度更高的空间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反向传播 重金属 双层组合 污染评价 川芎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