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pacity fading of spinel LiMn_2O_4 during cycling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Yanbin Chen and Qingguo LiuLaboratory of Solid State Ion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Received 2001-09-20)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2年第3期197-201,共5页
A normal spinel LiMn_2O_4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cells wascycled galvanostatically (0.2 C) at 55 deg C. To deter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voltage plateauto the total capacity fading of the cathode upo... A normal spinel LiMn_2O_4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cells wascycled galvanostatically (0.2 C) at 55 deg C. To deter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voltage plateauto the total capacity fading of the cathode upon repeated cycling, the capacities in each plateauwere separated by differentiation of voltage vs. capacity. The results how that the capacity fadingin the upper voltage plateau is more rapidly than that in the lower during discharging, while incharging process, it fades slower than that in the lower voltage range. The increased capacity shiftand aggravated self-discharge/electrolyte oxidation during discharging contribute to a high fadingrate in the upper step. Capacity shift also takes place during charging process, which againenhancing the fading rate of the lower voltage plateau. An increase in capacity shift, as a resultof an increase in polarization of the cell, plays a major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fading rate ineach voltage plateau, further reflecting the thickening of the passivation layer on the activeparticle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electrolyte decomposition. The relative capacity loss formodified spinels is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relative increase in the polarization of thehalf-cells, confirming the above causes for capacity fade of this kind of cathode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el LiMn_2O_4 capacity fading capacity shift SELF-DISCHARGE lithium reinsertion electrolyte oxi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ling the structural defects of spinel MnFe_(2)O_(4) to enhance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2
作者 Manting Tang Yue Zou +5 位作者 Zhiyong Jiang Peiyu Ma Zhiyou Zhou Xiaodi Zhu Jun Bao Shi-Gang Su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2-19,I0001,共9页
Spinel metal oxides containing Mn,Co,or Fe(AB_(2)O_(4),A/B=Mn/Fe/Co)ar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nonPt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in alkaline conditions.However,the low conductivity of metal o... Spinel metal oxides containing Mn,Co,or Fe(AB_(2)O_(4),A/B=Mn/Fe/Co)ar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nonPt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in alkaline conditions.However,the low conductivity of metal oxides and the poor intrinsic activities of transition metal sites lead to unsatisfactory ORR performance.In this study,eutectic molten salt(EMS)treatment is employed to reconstruct the atomic arrangement of MnFe_(2)O_(4)electrocatalyst as a prototype for enhancing ORR performance.Comprehensive analyses by using XAFS,soft XAS,XPS,and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reveal that the EMS treatment reduces the oxygen vacancies and spinel inverse in MnFe_(2)O_(4)effectively,which improves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and increases the population of more catalytically active Mn^(2+)sites with tetrahedral coordination.Moreover,the enhanced Mn-O interaction after EMS treatment is conducive to the adsorption and activation of O_(2),which promotes the first electron transfer step(generally considered as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of the ORR process.As a result,the EMS treated MnFe_(2)O_(4)catalyst delivers a positive shift of 40 mV in the ORR half-wave potential and a two-fold enhanced mass/specific activity.This work provides a convenient approach to manipulate the atomic architecture and local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spinel oxides as ORR electrocatalysts and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from the molecular/atomic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el MnFe_(2)O_(4)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spinel inverse Oxygen vacancies Eutectic molten sa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法合成LiMn_2O_4的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康慨 戴受惠 万玉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3-286,共4页
采用固相配位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LiMn2 O4 ,研究了前驱体的热解行为以及温度、锂含量和配位体用量对LiMn2 O4 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法在合成温度、煅烧时间、粒度大小及分布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合成法。
关键词 固相配位反应 锂离子电池 LIMN2O4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LiMn_2O_4容量衰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姚耀春 戴永年 +1 位作者 杨斌 马文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共4页
尖晶石 LiMn_2O_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其容量衰减快和循环性能差是制约其商品化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尖晶石 LiMn_2O_4容量衰减快和循环性能差的原因,将其归结为内因和外因;在此基础上,从离子掺杂、表面修饰、电... 尖晶石 LiMn_2O_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其容量衰减快和循环性能差是制约其商品化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尖晶石 LiMn_2O_4容量衰减快和循环性能差的原因,将其归结为内因和外因;在此基础上,从离子掺杂、表面修饰、电解液改性、合成工艺优化几个方面讨论了改善尖晶石 LiMn_2O_4性能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LIMN2O4 容量衰减 原因 循环性能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发展前景 离子掺杂 表面修饰 工艺优化 商品化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n_2L(Ac)_2热分解制备的尖晶石LiMn_2O_4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0
5
作者 唐新村 杨幼平 +2 位作者 李立清 贾殿赠 黄可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71-876,共6页
通过XRD、SEM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前驱体LiMn2L(Ac)2(L为柠檬酸根)的焙烧工艺条件对尖晶石LiMn2O4产物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前驱体的焙烧温度有利于获得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均较好的LiMn2O4... 通过XRD、SEM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前驱体LiMn2L(Ac)2(L为柠檬酸根)的焙烧工艺条件对尖晶石LiMn2O4产物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前驱体的焙烧温度有利于获得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均较好的LiMn2O4样品。在500℃焙烧2h再于750℃下保温8~16h的分段焙烧工艺所得样品的初始容量达到126.0mAh/g,循环50次后容量衰减了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LIMN2O4 低热固相反应 锂离子电池 晶胞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n_2O_4合成原料的热分析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姚耀春 戴永年 +2 位作者 任海伦 崔萌佳 李伟宏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0-251,共2页
对Li2CO3、EMD及其混合物料进行了TG DSC热力学测试,分析了合成原料的热力学性质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Li2CO3在700℃才发生分解反应,在1000℃下还未完全分解。EMD在升温过程中发生了两次分解反应,产物分别为Mn2O3和Mn3O4。Li2CO3和EMD... 对Li2CO3、EMD及其混合物料进行了TG DSC热力学测试,分析了合成原料的热力学性质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Li2CO3在700℃才发生分解反应,在1000℃下还未完全分解。EMD在升温过程中发生了两次分解反应,产物分别为Mn2O3和Mn3O4。Li2CO3和EMD的混合物料因低温共熔物的形成,在400℃就发生反应,700℃时反应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原料 TG-DSC 物料 分解反应 混合物 CO 热分析 LIMN2O4 EMD MN3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型LiMn_2O_4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景海 宫杰 +2 位作者 王春忠 王雅新 宗占国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3,共4页
 将LiNO3和以沉淀法制备的Mn3O4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样品,在空气气氛中分别以不同温度(300℃,400℃,500℃和700℃)进行烧结合成.利用差热-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电子能谱及Raman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及其随烧结温度变化情况进行...  将LiNO3和以沉淀法制备的Mn3O4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样品,在空气气氛中分别以不同温度(300℃,400℃,500℃和700℃)进行烧结合成.利用差热-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电子能谱及Raman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及其随烧结温度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首次观察到尖晶石型LiMn2O4的Ra man特征峰.研究表明,低温烧结得到的样品为富氧的尖晶石型LiMn2O4;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结构中多余的氧逐渐放出,晶胞参数增大,晶体的结合能和晶格振动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尖晶石型结构 LIMN2O4 XRD RAMAN 锂离子二次电池 正极材料 湿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LiMn_2O_4的结构性能与嵌脱锂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苏玉长 禹萍 +1 位作者 邹启凡 刘建永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1-434,共4页
采用液相法混合得到的先驱体在不同的温度进行热处理可以合成尖晶石LiMn2O4正极材料;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点阵参数a增大,晶格畸变减小,结晶完善程度提高,容量及循环性能提高,750~850℃温度范围处理的试样其结构可能存在如下相变过程:Li... 采用液相法混合得到的先驱体在不同的温度进行热处理可以合成尖晶石LiMn2O4正极材料;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点阵参数a增大,晶格畸变减小,结晶完善程度提高,容量及循环性能提高,750~850℃温度范围处理的试样其结构可能存在如下相变过程:LiMn2O4(立方相)→LiMn2O4-δ(立方相)→LiMn2O4-δ(四方相);当温度高于850℃时发生的从立方相向四方相的转变使结晶有序度反而降低,性能下降;通过电化学嵌脱锂动力学研究发现随热处理温度升高,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系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锂锰氧化物 尖晶石 LIMN2O4 结构性能 嵌脱锂动力学 液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_2O_4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9
作者 冯传启 张克立 孙聚堂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从制备方法,循环性能,比容量,高温性能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LiMn2O4尖晶石的研究作一综述;讨论合成方法,反应条件,尖晶石的晶体结构及改性对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预示该类正极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尖晶石LiMn204 电化学性能 锂锰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络合反应方法制备尖晶石型LiMn_2O_4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杨文胜 刘庆国 +2 位作者 仇卫华 卢世刚 杨蕾玲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3期49-52,共4页
采用柠檬酸络合反应方法制备了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并考察了合成条件对合成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合成产物中的Li/Mn比例及合成温度是影响合成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即Li/Mn=1/2及... 采用柠檬酸络合反应方法制备了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并考察了合成条件对合成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合成产物中的Li/Mn比例及合成温度是影响合成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即Li/Mn=1/2及温度800℃,制备的LiMn2O4具有完美的尖晶石结构及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完全可以用于高比能长寿命的锂离子蓄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柠檬酸络合反应方法 尖晶石型LiMn_2O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固相配位法制备超细LiMn_2O_4正极材料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立宝 贺跃辉 汤义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0-395,共6页
采用固相配位反应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并对配位络合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最终产物的物相、比表面积、粒径和电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固相配位法可制备超细LiMn2O4粉末,配位化合物前驱体在550℃时焙烧12h,粉... 采用固相配位反应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并对配位络合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最终产物的物相、比表面积、粒径和电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固相配位法可制备超细LiMn2O4粉末,配位化合物前驱体在550℃时焙烧12h,粉末的粒度细小,粒径在0.06~0.50μm的粉末占82.10%;粉末的平均粒径为138.12nm,比表面积为10.15m2/g,颗粒形貌规则,内部有很多微孔;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6.0mA·h/g和124.2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8.6%,经15次循环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为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配位化学 尖晶石LIMN2O4 超细粉末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型LiMn_2O_4电极循环伏安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爱东 黄可龙 赵家昌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2-504,共3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对所制备的尖晶石LiMn2O4(LMO)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进行了研究。用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了LMO的结构,并计算了其晶胞体积;粒度分析表明LMO粉末粒径范围适合用此铂微电极(孔穴深度为43μm)进行测试;CV结果表明,不管是利...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对所制备的尖晶石LiMn2O4(LMO)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进行了研究。用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了LMO的结构,并计算了其晶胞体积;粒度分析表明LMO粉末粒径范围适合用此铂微电极(孔穴深度为43μm)进行测试;CV结果表明,不管是利用常规粉末微电极还是常规压片电极,分别代表锂离子嵌入和脱嵌两个阶段的两对氧化还原峰,只有在较慢的扫描速率下才能清楚地分开,采用粉末微电极不能提高电极的充放电电流而减少循环时间,但采用粉末微电极,电极半径小,活性物质含量少,可减少活性物质在电解液中浸泡的时间,而且最重要的是使用微电极,使得信躁比Ipa/Ipc增大,提高了测试灵敏度;此外,根据CV曲线及计算所得空腔中LMO的质量(m=1.1×10-4g),可计算得到尖晶石LMO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31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循环伏安法 粉末微电极 尖晶石型LiMn2O4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型LiMn_2O_4陶瓷的制备及其电导率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桢 曾照强 +1 位作者 胡晓清 苗赫濯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210-212,共3页
为研究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能,用无压、热压和等离子放电烧结的方法制备出了LiMn2O4陶瓷块体,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产物的物相、显微结构和电导率。结果发现,在高温或低氧浓度的烧结条... 为研究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能,用无压、热压和等离子放电烧结的方法制备出了LiMn2O4陶瓷块体,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产物的物相、显微结构和电导率。结果发现,在高温或低氧浓度的烧结条件下LiMn2O4发生脱氧,分解生成LiMnO2和Mn3O4。通过埋粉工艺可以有效地抑制脱氧,提高LiMn2O4的烧结温度。等离子放电烧结可使坯体迅速达到致密,抑制晶格脱氧和晶粒长大。尖晶石型LiMn2O4的电导率由晶界电导控制,晶粒大小对电导率的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电导率 导电性能 锂离子蓄电池 尖晶石型LiMn2O4陶瓷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溴共掺杂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玉珠 毛雁芳 +3 位作者 占涛涛 李超 肖顺华 张灵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3-1210,共8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LiMn_2O_4和LiMn_(1.92)Mg_(0.08)O_(3.84)Br_(0.16)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用XRD、SEM、XPS、充放电测试和CV对其结构、形貌、化学成份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g、Br的掺杂未改变LiMn_2O_4的结构。在0...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LiMn_2O_4和LiMn_(1.92)Mg_(0.08)O_(3.84)Br_(0.16)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用XRD、SEM、XPS、充放电测试和CV对其结构、形貌、化学成份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g、Br的掺杂未改变LiMn_2O_4的结构。在0.5 C倍率下,LiMn_(1.92)Mg_(0.08)O_(3.84)Br_(0.16)的放电比容量为119 m Ah/g,与LiMn_2O_4相比,其首次放电比容量提高了3.6%,循环100次后,Li Mn1.92Mg0.08O3.84Br0.16的容量保持率高达86.9%。在5 C倍率下,LiMn_(1.92)Mg_(0.08)O_(3.84)Br_(0.16)的放电比容量为91.1 m Ah/g,比LiMn_2O_4提高了24.1%。实验表明,Mg、Br共同掺杂提高了LiMn_2O_4的放电比容量,并明显改善其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从而获得了较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LiMn_2O_4 Mg掺杂 Br掺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LiMn_2O_4的表面修饰改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金超 吕东生 李伟善 《中国锰业》 2003年第3期21-25,共5页
尖晶石LiMn2O4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它在循环过程中存在着容量衰减的问题。介绍了几种容量衰减机理:Mn的溶解,Jahn Teller效应以及氧的缺陷。表面修饰是1种抑制尖晶石LiMn2O4容量衰减的有效方法。还介绍了几种表面修... 尖晶石LiMn2O4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它在循环过程中存在着容量衰减的问题。介绍了几种容量衰减机理:Mn的溶解,Jahn Teller效应以及氧的缺陷。表面修饰是1种抑制尖晶石LiMn2O4容量衰减的有效方法。还介绍了几种表面修饰尖晶石LiMn2O4的方法:锂硼氧化物玻璃(LBO)包覆,碳酸盐包覆,乙酰丙酮包覆,LiCoO2包覆,金属氧化物包覆。其中用Li CoO2包覆的方法具有优异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尖晶石LIMN2O4 容量衰减 包覆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LiMn_2O_4的晶体结构及其合成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胜利 朱玉法 +1 位作者 冯绍彬 夏同驰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4,21,共5页
在描述了尖晶石LiMn2O4的晶体结构基础上,综述了包括高温固相反应法、微波烧结法、固相配位反应法等固相合成法以及Pechini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软化学合成法在内的尖晶石LiMn2O4的常用合成方法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 尖晶石 LIMN2O4 晶体结构 合成方法 高温固相反应法 微波烧结法 固相配位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n_2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结构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文 何涌 于江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62-64,共3页
用XRD、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研究了向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结构中引入Ni、Mg对LiMn_2O_4正极材料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LiMn_2O_4正极材料结构中引入了Ni、Mg以后,其结构稳定性大大提高,但电极材料的起始容量有所下降。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尖晶石型LIMN2O4 结构稳定性 锂锰氧化物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n_2O_4的容量衰减机理和结构稳定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吕东生 李伟善 +1 位作者 刘煦 邱仕洲 《电池工业》 CAS 2004年第5期244-246,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在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的容量衰减机理和结构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电解液的分解、John-Teller效应、Mn在电解液中的溶出是LiMn2O4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提高尖晶石LiMn2O4结构稳定性的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 综述了近年来在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的容量衰减机理和结构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电解液的分解、John-Teller效应、Mn在电解液中的溶出是LiMn2O4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提高尖晶石LiMn2O4结构稳定性的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在LiMn2O4中掺入Co、Cr、Ni、Cu、Al、F等元素和在LiMn2O4表面包覆LiCoO2,B2O3,Al2O3,SiO2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LIMN2O4 电解液分解 John-Teller效应 Mn溶解 掺杂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离子导体La_(0.8)Sr_(0.2)MnO_3包覆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辉 王红强 +2 位作者 赖飞燕 吴强 李庆余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4,41,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LiMn_2O_4)的循环稳定性,通过溶胶-凝胶法用快离子导体La_(0.8)Sr_(0.2)MnO_3作为包覆材料对LiMn_2O_4进行表面修饰,探讨了不同包覆量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 为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LiMn_2O_4)的循环稳定性,通过溶胶-凝胶法用快离子导体La_(0.8)Sr_(0.2)MnO_3作为包覆材料对LiMn_2O_4进行表面修饰,探讨了不同包覆量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微观结构以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_(0.8)Sr_(0.2)MnO_3的包覆并没有改变LiMn_2O_4晶体结构及空间构型;相比纯的LiMn_2O_4样品,La_(0.8)Sr_(0.2)MnO_3包覆后的样品颗粒表面较为粗糙;涂层为薄膜状结构,均匀且完全包覆在LiMn_2O_4颗粒的表面。利用电化学测试方法测试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La_(0.8)Sr_(0.2)MnO_3包覆量为5%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7.4 m A·h/g(0.1 C),25℃循环4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1.2%,55℃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1.1%;与未经表面修饰的样品相比,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9.1 m A·h/g(0.1 C),4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61.9%,100次容量保持率为77.9%,La_(0.8)Sr_(0.2)MnO_3包覆后的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循环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LiMn_2O_4 La_0.8Sr_0.2MnO_3表面包覆 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Li/Mn比及预处理对尖晶石LiMn_2O_4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耀春 戴永年 +2 位作者 任海伦 李伟宏 崔萌佳 《云南冶金》 2003年第6期37-40,共4页
分析了不同Li/Mn比及预处理对尖晶石LiMn2O4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Mn比在95~1 05/2之间,都可得到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并且随着Mn平均化合价的增加,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也随之提高,当Li/Mn比为1 05/2时,放电比容量达到121 45mAh/g;经... 分析了不同Li/Mn比及预处理对尖晶石LiMn2O4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Mn比在95~1 05/2之间,都可得到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并且随着Mn平均化合价的增加,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也随之提高,当Li/Mn比为1 05/2时,放电比容量达到121 45mAh/g;经过预处理的产物性能比一步合成法的产物性能好,而经过比较,两步间断法比两步连续法处理的产物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LIMN2O4 Li/Mn比 预处理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