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煤样主控裂隙尺度筛选的等效DFN模型构建
1
作者 郎丁 张子鑫 +4 位作者 伍永平 余洋 余建东 武小博 张耀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449,共15页
煤岩体中不同尺度层级的节理交错,分布规律迥异,对其变形破坏特征有重要影响。筛选对煤岩力学行为起主控作用的裂隙尺度层级并在该尺度基础上进行随机节理网络模型(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构建,在保证数值计算准确性的同时降低... 煤岩体中不同尺度层级的节理交错,分布规律迥异,对其变形破坏特征有重要影响。筛选对煤岩力学行为起主控作用的裂隙尺度层级并在该尺度基础上进行随机节理网络模型(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构建,在保证数值计算准确性的同时降低冗余裂隙尺度对模型构建及计算机算力的影响,可为提升岩石力学数值计算效能提供新的途径。基于CT扫描与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煤样三维裂隙结构及其几何特征参数,嵌入RFPA^(3D)-CT进行单轴加载数值分析并与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比对,确定了煤样数值模型的细观力学参数,进一步逐级筛选出对煤样力学行为起主要控制作用的裂隙尺度层级。在此基础上,运用Baecher模型和Monte-Carlo随机模拟理论,依据主控裂隙的几何分布特征构建等效DFN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煤体试件样本的主控裂隙尺度(迹长)不小于14 mm,对该尺度以上的裂隙与对该尺度及以上裂隙进行删减的模型相较,破坏形态由“2”型转为斜“1”型,破坏峰值强度升高了61.79%,该尺度以上裂隙的存在与否对试件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基于试件的主控裂隙尺度构建了等效DFN模型,其节理几何特征与基于CT扫描的真实裂隙各项几何特征参数基本一致,其平均误差为5.16%,等效DFN模型在单轴加载作用下表现出的力学性质与CT扫描后6组全裂隙模型相对吻合,两者峰值强度平均误差为13.41%,破坏计算时步的计算效率提升了1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阈值分割 裂隙几何统计 主控裂隙尺度 随机节理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阈值图像分割方法在隧道渗漏检测中的应用与分析
2
作者 凌雅婷 姚连璧 孙海丽 《工程勘察》 2025年第2期55-60,共6页
本文提出一种结合遗传算法的图像阈值分割方法,用于检测与分析隧道中的渗漏水病害。首先对隧道的激光扫描强度图像进行灰度分布特征分析处理,并根据图像特征对图像进行去噪以及灰度统一处理;其次设置适应度指标,并结合遗传算法对隧道图... 本文提出一种结合遗传算法的图像阈值分割方法,用于检测与分析隧道中的渗漏水病害。首先对隧道的激光扫描强度图像进行灰度分布特征分析处理,并根据图像特征对图像进行去噪以及灰度统一处理;其次设置适应度指标,并结合遗传算法对隧道图像进行阈值分割;最后使用西南某大城市地铁隧道的激光扫描图像进行渗漏水病害的检测与分割方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图像分割算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隧道渗漏病害检测与分析,可为隧道结构安全分析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数字图像处理 遗传算法 移动激光扫描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盾构隧道成型质量巡检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先琼 邓凯 +2 位作者 张亚洲 马英博 夏毅敏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75,共11页
针对因工业应用成本限制,中、小盾构隧道成型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迁移至大直径盾构隧道时精度、速度折损严重的问题,以巡检车为载体,集成二维激光扫描仪、编码器和计算机等设备,研制了大盾构隧道成型质量巡检车,并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的... 针对因工业应用成本限制,中、小盾构隧道成型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迁移至大直径盾构隧道时精度、速度折损严重的问题,以巡检车为载体,集成二维激光扫描仪、编码器和计算机等设备,研制了大盾构隧道成型质量巡检车,并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的盾构质量非对称巡检方法.分析大直径盾构的施工环境,滤除地面、车体点云,并采用邻域向量法提取中轴线,建立隧道中心坐标系.偏心布置巡检路线,按照点云密度将采样点云分为稠密侧和稀疏侧点云,通过不同方法实现对管片接缝特征的拾取:将稠密侧点云绕中轴线展开为二维灰度图像,并通过缩放、归一化、梯度阈值分割等方法实现接缝图像分割;基于直线方程对接缝进行分类,结合管片结构、布置点位,推导出稀疏侧接缝与稠密侧接缝的线性分布公式,间接拾取稀疏侧接缝.根据接缝特征点计算两侧管片边缘点云簇,计算管片错台量;剔除接缝点云簇,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隧道点云,计算隧道椭圆度.最后在某大直径盾构隧道进行巡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成型质量巡检车在十四米盾构隧道中巡检速度为3 km·h-1,与传统方法的错台量检测偏差小于2 mm,椭圆度检测偏差小于0.1%,可以满足大直径盾构隧道成型质量巡检的高速度、高精度、低成本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盾构隧道 激光扫描 阈值分割 错台检测 变形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栋温室分段变距喷雾机器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天华 董广胜 +3 位作者 姚玉康 张观山 王德伦 施国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针对国内连栋温室缺乏植保喷雾机、机械走直定位与换轨转向精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连栋温室分段变距喷雾机器人,在实现无人化喷药的同时提高作业精度。为满足连栋温室机械作业路轨结合、精准切换的要求,提出一种通用型移动底盘,并确定... 针对国内连栋温室缺乏植保喷雾机、机械走直定位与换轨转向精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连栋温室分段变距喷雾机器人,在实现无人化喷药的同时提高作业精度。为满足连栋温室机械作业路轨结合、精准切换的要求,提出一种通用型移动底盘,并确定其关键设计参数;为减少底盘上下轨时的偏移量,设计轨上矫正装置,通过分析计算及试验验证,确定其安装余量为4 mm;针对底盘对轨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二维码融合陀螺仪及光电传感器双向垂直寻迹的路面关键点定位与转向控制方法。设计分段变距喷雾装置,提出一种丝杆滑台驱动的喷杆变距方案,分析校验其驱动参数以满足工作要求;基于滚针轴承设计喷杆辅助防抖装置,减小因喷杆剧烈抖动带来的滑台与喷杆损伤。开发底盘运动及分段变距喷雾控制系统,实现喷雾机器人在连栋温室内的全程自动化作业。最后,对样机进行底盘性能与喷雾效果试验。底盘作业时直线行走与对轨误差平均值分别为4.8、5.8 mm,满足控制精度要求;避障距离为34 cm,满足安全性要求;防抖装置的安装使喷杆行进方向的抖动量从-1°~1.3°降低到±0.4°内,喷头方向的抖动量从±0.5°降低到±0.3°内,防抖效果显著;分段变距喷雾作业后,盛果期番茄叶片正面雾滴沉积量为1.76μL/cm^(2),反面沉积量为0.2μL/cm^(2),雾滴体积中径在100~180μm之间,满足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栋温室 喷雾机器人 扫码定位 分段喷雾 变距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电极多频率扫描的生物阻抗法人体成分测试仪设计
5
作者 韩团军 黄朝军 +2 位作者 卢超 王桂宝 刘武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51,共7页
生物阻抗包含丰富的人体病理和生理电信号,可以作为医务人员准确判断病人症状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Cole-Cole理论的人体多种参数测量系统。构建人体阻抗模型,通过碳纳米材料电极对人体阻抗进行采集分析,得到人体... 生物阻抗包含丰富的人体病理和生理电信号,可以作为医务人员准确判断病人症状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Cole-Cole理论的人体多种参数测量系统。构建人体阻抗模型,通过碳纳米材料电极对人体阻抗进行采集分析,得到人体的各种成分参数。通过信号发生电路产生注入人体的低频信号,利用幅度检测电路检测流经人体电流产生的电压,采用分段检测法测得人体不同分段的阻抗信息;信号经放大电路输入RT1052微处理器,对数据和人体成分参数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人体各种成分参数并显示测量结果。通过对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得出所设计系统能够准确地对人体蛋白质、脂肪等参数进行测量,误差范围可以控制在5%以内,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阻抗法 人体电抗 分段检测法 信号采集 多频率扫描 RT1052微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空间TDI相机长弧段星源主动扫描设计
6
作者 闫安东 付宗强 +2 位作者 曾疏桐 常琳 杨秀彬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86-1700,共15页
为了有效扩大惯性空间观测的幅宽范围和成像信噪比,提出了一种基于星等与光学多参量的映射函数的卫星与载荷姿频协同补偿的TDI相机长弧段星源主动扫描设计方法。首先,基于黑体辐射能量密度公式,构造TDI光学参量与极限探测星等之间的映... 为了有效扩大惯性空间观测的幅宽范围和成像信噪比,提出了一种基于星等与光学多参量的映射函数的卫星与载荷姿频协同补偿的TDI相机长弧段星源主动扫描设计方法。首先,基于黑体辐射能量密度公式,构造TDI光学参量与极限探测星等之间的映射函数;然后,采用齐次坐标变换和欧拉轴最优路径规划方法,建立惯性空间卫星恒速机动和载荷动态实时补偿的长弧段星源扫描成像模型,完成动态星源无拖尾高信噪比成像。最后,基于平行实验理论,搭建由TDI相机和动态星源模拟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并完成了扫描成像实验和误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体坐标系相对惯性坐标系的欧拉角速率为8.5(°)/s时,积分级数为96,TDI相机行频为1 kHz,成像时长10 s,TDI相机成像过程中星图成像信噪比最大值为7.325,扫描区域立体角为5.4232 rad。惯性空间TDI相机长弧段星源主动扫描可实现对星源高信噪比成像,并大幅拓展了成像观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遥感 TDI相机 信噪比 长弧段 欧拉轴 主动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点云语义分割的工程尺寸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炜 李磊 +2 位作者 詹健江 张爽 文江涛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辅助房屋尺寸质量检测,可解决传统人工测量方法人力消耗大、检测率低的问题,但采集到的点云数据通常需要手工分割以提取检测平面,效率低下。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点云语义分割的建筑尺寸质量检测方法,包括点云...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辅助房屋尺寸质量检测,可解决传统人工测量方法人力消耗大、检测率低的问题,但采集到的点云数据通常需要手工分割以提取检测平面,效率低下。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点云语义分割的建筑尺寸质量检测方法,包括点云数据轻量化、智能平面分割、智能语义识别和尺寸质量检测四个方面。该方法有效实现了房屋点云数据的自动分割,能基于三维点云数据对室内顶底板标高差、门窗洞口尺寸等指标进行自动测算,预期能提高施工阶段质量验收工作的效率以及测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语义分割 尺寸质量检测 自动测算 施工质量验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效率加权平均法求解核废物桶SGS效率
8
作者 郑洪龙 庹先国 +7 位作者 杨剑波 李锐 苟睿 陈杰 符永东 冯昊筠 李宇浩 魏志恒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8-653,共6页
采用了一种基于体素效率加权平均的核废物桶SGS效率数值计算方法,通过空间点源效率函数确定断层中体素的无衰减效率,计算体素发射的γ射线进入探测器过程中在桶内介质中的衰减长度,结合介质的线衰减系数确定体素的衰减效率,对断层中所... 采用了一种基于体素效率加权平均的核废物桶SGS效率数值计算方法,通过空间点源效率函数确定断层中体素的无衰减效率,计算体素发射的γ射线进入探测器过程中在桶内介质中的衰减长度,结合介质的线衰减系数确定体素的衰减效率,对断层中所有体素的衰减效率进行加权平均,实现断层的衰减效率计算。结果表明:桶内^(137)Cs核素的活度重建偏差为-32.53%~19.38%,实验验证了该效率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 分段 γ扫描 效率计算 线衰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口受限患者的数字化修复1例及文献回顾
9
作者 杨铮灏 朱熙亭 +2 位作者 李晨 周敏 甘雪琦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3期216-222,共7页
目的探讨因系统性硬皮病导致的特殊张口受限(小口畸形)患者取模困难时准确得到其口内模型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1例肯氏Ⅰ类下颌牙列缺损的硬皮病张口受限患者应用以数字化技术为主导,结合传统印模方... 目的探讨因系统性硬皮病导致的特殊张口受限(小口畸形)患者取模困难时准确得到其口内模型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1例肯氏Ⅰ类下颌牙列缺损的硬皮病张口受限患者应用以数字化技术为主导,结合传统印模方式的分段印模方案。根据其本身的左、右下颌牙列制作个别托盘后进行分段式取模,同时口内扫描取得上、下颌软硬组织形态数据。在获得各部分模型后,对下颌模型进行扫描和数字对齐,形成最终的牙列模型,并借助CAD/CAM技术设计制作最终的可摘局部义齿,同时结合文献对张口受限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诊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义齿固位良好,获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患者对该义齿的咀嚼效率等功能行使均满意。文献复习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结合传统印模方法,利用计算机进行拟合可以准确地得到患者口内模型,为后续修复做好基础工作。然而患者下颌牙列前段无牙时该流程误差可能较大,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结论以数字化技术为主导,结合传统印模方式的分段印模方案用于修复张口受限患者的牙列缺损效果良好,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畸形 硬皮病 张口受限 牙列缺损 口腔印模技术 分段式取模 口内扫描 数字化对齐 可摘局部义齿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注射对比剂结合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检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缪俞凤 莫仁彬 +1 位作者 王甜 赖迪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分段注射对比剂结合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因房颤入院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30例。患者术前均行左心房CT血管成像(CTA)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左心房... 目的:探讨分段注射对比剂结合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因房颤入院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30例。患者术前均行左心房CT血管成像(CTA)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左心房CTA采用320排容积CT行心电门控容积模式扫描,第一期扫描范围为气管隆突上2cm至心脏膈底,二期延迟60s后扫描左心耳。注射方案:A组第一期注射对比剂35~45mL,注射速率4mL/s,同等速率追加生理盐水30mL;第二期注射对比剂25mL,注射速率1mL/s,同等速率追加生理盐水20mL。B组注射对比剂60~70mL,注射速率4mL/s,同等速率追加生理盐水30mL。2名从事心血管影像学诊断的副主任医师采用4分法评价左心房、肺静脉及左心耳等CTA影像。金标准为TEE检查,评价左心房CTA检测左心耳血栓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计算2组图像第二期延迟扫描左心耳平均CT值。结果:分段注射对比剂结合分期扫描的A组检测左心耳血栓的特异度(96.1%)和阳性预测值(86.8%)比B组的高。A组二期延迟扫描左心耳平均CT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期延迟60s扫描左心耳结合分段注射对比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分段注射 分期扫描 左心耳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生长的非结构巷道点云去噪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连忠文 任助理 +4 位作者 郝英豪 杨帆 白刚 方程 袁瑞甫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目前针对地下巷道点云去噪研究未完全满足巷道点云的特殊去噪需求,尤其是在狭长、密闭且复杂的地下巷道环境中,未能充分应对管壁附属物、粉尘和人为噪声等因素造成的挑战。通过分析井下非结构场景和传感器误差,考虑行人、移动设备和管... 目前针对地下巷道点云去噪研究未完全满足巷道点云的特殊去噪需求,尤其是在狭长、密闭且复杂的地下巷道环境中,未能充分应对管壁附属物、粉尘和人为噪声等因素造成的挑战。通过分析井下非结构场景和传感器误差,考虑行人、移动设备和管网带来的噪声,提出一种基于区域生长的非结构巷道点云去噪方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井下巷道场景的3D点云信息,并分析其中由于井下非结构场景和传感器误差造成的异常点,以及行人、移动设备和风/水管网形成的噪声特点;利用k维树(kd-tree)构建点云的拓扑关系,选取适当的种子节点和生长准则,设定合适的曲率和角度阈值,通过区域生长算法实现巷道点云的有效分割,去除未加入分割区域的离群点云;根据噪声特点,基于巷道点云区域分割结果进一步去噪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巷道中存在行人、设备等特征的情况,建议将区域生长算法的角度阈值设定为10°左右,曲率阈值设定为3左右;在实际应用中,应平衡数据量的减少与去噪效果,以确保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同时提高数据质量;采用基于区域生长的非结构巷道点云去噪方法进行去噪时,点云数量减少幅度介于SOR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之间,能有效移除行人、设备等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巷道 三维激光扫描 点云去噪 点云区域分割 区域生长 KD-TR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背负式激光雷达和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的云南松单木胸径和树高提取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珊珊 李常春 张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9-948,共10页
【目的】探索基于背负式激光雷达(BLS)和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ULS)技术获取林分三维点云的优势,利用LiDAR360 MLS和LiDAR360软件实现单木胸径和树高的精准测量,确定效果较优的单木分割和提取方法。【方法】以云南省富民县罗免乡6个半径为... 【目的】探索基于背负式激光雷达(BLS)和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ULS)技术获取林分三维点云的优势,利用LiDAR360 MLS和LiDAR360软件实现单木胸径和树高的精准测量,确定效果较优的单木分割和提取方法。【方法】以云南省富民县罗免乡6个半径为15.0 m的圆形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天然纯林样地为例,采用最近迭代点算法(ICP)融合BLS和ULS点云,利用LiDAR360 MLS和LiDAR360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去噪、点云分类、归一化和单木分割,并提取单木胸径和树高,利用线性拟合方法建立实测值与估测参数的相关关系,评价胸径和树高的估测效果。【结果】LiDAR360 MLS基于深度学习分类相较于LiDAR360基于高程信息分类,提取的株数信息更符合实际,BLS和融合点云单木提取株数一致,召回率均达100%。ULS通过种子点进行单木分割,效果较好,准确度、召回率和F测度分别为94.59%、88.98%、91.70%,但受冠层连通性影响,仍存在一定的欠分割和过分割情况;基于BLS胸径提取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ERMSE)分别达0.904和2.046 cm,基于BLS树高提取的R^(2)和ERMSE分别为0.791、1.173 m。融合点云受树干周围离散点的影响,胸径提取效果相对BLS效果较差,R^(2)和ERMSE分别为0.881和2.284 cm,但融合点云冠层和林下信息较完整,树高的估测精度较BLS高,R^(2)和ERMSE分别为0.933、0.812 m。【结论】由于工作原理上的差异,ULS和BLS技术分别在获取冠上和林下点云方面各具优势,融合两者可达到互补的效果,能够更加精细地反映森林空间结构,实现胸径和树高的高精度提取。图5表3参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负式激光雷达 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 单木分割 云南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扫描的废弃玻璃目标分拣优化方法
13
作者 杨波 许振明 鲁瑛琦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9-273,共5页
废弃玻璃分拣时存在分拣效果差、耗时长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扫描的废弃玻璃目标分拣优化方法。利用激光扫描获取玻璃点云数据,将原始点云数据加工成切片数据并压缩,通过最小二乘法控制点云数据误差,以此获取所需待分拣区域目标... 废弃玻璃分拣时存在分拣效果差、耗时长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扫描的废弃玻璃目标分拣优化方法。利用激光扫描获取玻璃点云数据,将原始点云数据加工成切片数据并压缩,通过最小二乘法控制点云数据误差,以此获取所需待分拣区域目标数据。利用图像阈值分割法,通过各目标间的差距度量完成区域图像前景和背景分割,使用四叉树方法分解包含目标的前景图像控制点重建背景,通过高斯滤波器平滑处理背景图像提取废弃玻璃特征,最终采用模板匹配方法寻找废弃玻璃目标,从而实现分拣工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分拣的废弃玻璃与实际结果一致,并且分拣时间低于1.5 s,验证了该方法的分拣效果好,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玻璃目标 激光线扫描 玻璃缺陷 图像阈值分割 差距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义分割的侧扫声纳管线目标检测方法
14
作者 郑根 徐会希 +1 位作者 赵建虎 杨文林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为提高侧扫声纳图像中管线目标检测的自动化程度及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分割的水下管线目标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构建高效语义分割网络主干,提高网络计算速度并降低网络对计算机硬件性能的需求;其次给出了一种针对管线目标特点的加权... 为提高侧扫声纳图像中管线目标检测的自动化程度及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分割的水下管线目标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构建高效语义分割网络主干,提高网络计算速度并降低网络对计算机硬件性能的需求;其次给出了一种针对管线目标特点的加权交叉熵损失函数,解决了因类间数量不均衡导致的网络训练困难问题。以多种复杂条件下侧扫声纳实测数据进行了水下管线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取得和经典网络相近精度的情况下,速度提升了2.7倍,可达52.6FPS,实现了水下管线的快速、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目标检测 侧扫声纳图像 深度学习 语义分割 网络优化 类间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持激光雷达与架站激光雷达的林木调查对比研究
15
作者 岳元征 邓愫愫 +1 位作者 余世超 刘航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273-280,共8页
为验证手持LiDAR和架站LiDAR在不同林地类型条件下的适用性,提高森林资源调查的效率与精度。以浙江农林大学周边林地为研究区域,根据地形坡度、林下灌木情况,以及林分密度等因素设置3块代表性样地,综合对比两种扫描方式的时间效率、所... 为验证手持LiDAR和架站LiDAR在不同林地类型条件下的适用性,提高森林资源调查的效率与精度。以浙江农林大学周边林地为研究区域,根据地形坡度、林下灌木情况,以及林分密度等因素设置3块代表性样地,综合对比两种扫描方式的时间效率、所获点云质量、单木分割与参数提取的精度。结果表明:手持LiDAR扫描时间效率为架站LiDAR的2倍以上,但所得单木点云表现出较大的噪点;缓坡地形条件下,基于架站LiDAR获取的点云数据,80%以上的单木胸径闭合度大于等于50%,高于手持LiDAR;相同样地条件下,基于两种扫描方式所得点云单木自动分割精度趋于一致,均在75%以上;架站LiDAR点云数据提取胸径的均方根误差(1.499~1.774 cm)小于手持LiDAR,而架站LiDAR点云数据提取树高的均方根误差(1.439~1.953 m)大于手持LiDAR。手持LiDAR和架站LiDAR对于单木参数提取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中手持LiDAR扫描效率高但精度略低于架站LiDAR,架站LiDAR点云数据能更有效地反映树木形态,但作业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LiDAR 架站LiDAR 单木分割 单木参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成像的三维编织预制体内部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超群 沈鹏 +3 位作者 马丹 李熙 汪尧 张亚文 《玻璃纤维》 CAS 2024年第3期44-47,共4页
研究了基于CT扫描成像的纤维预制体内部质量检测方法。通过工业micro-CT成像得到预制体的三维模型,通过对比阈值分割和梯度分割的技术,阈值分割的方法效果优于梯度分割的方法,实现了预制体内部不同方向纱线的分割。基于CT软件的后处理... 研究了基于CT扫描成像的纤维预制体内部质量检测方法。通过工业micro-CT成像得到预制体的三维模型,通过对比阈值分割和梯度分割的技术,阈值分割的方法效果优于梯度分割的方法,实现了预制体内部不同方向纱线的分割。基于CT软件的后处理模块开展纤维体积分数计算,可以准确评估纤维体积分数。提出了一种可靠、高效的纤维预制体内部质量检测方法,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质量控制、结构设计和生产制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成像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预制体 图像分割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分割软件筛查诊断老年性痴呆以及分型的研究
17
作者 王含春 汪群芳 罗长国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11期970-973,F0002,共5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分割软件筛查诊断老年性痴呆以及分型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纳入老年性痴呆患者148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分割软... 目的采用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分割软件筛查诊断老年性痴呆以及分型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纳入老年性痴呆患者148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分割软件进行二维和三维可视化重建,准确测量各脑区体积和体积百分比。根据诊断标准将观察组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两种亚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AD与VD亚组患者的脑区体积百分比,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脑区体积百分比对老年性痴呆及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内侧颞叶区、额叶区和皮层下灰质体积百分比较对照组减少,而白质和脑室区体积百分比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66、-4.87、-3.97、5.02、4.99,P均<0.05)。AD亚组内侧颞叶区体积百分比较VD亚组增加,但脑室区体积百分比较VD亚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3、-5.01,P均<0.05)。观察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与内侧颞叶区体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0.66,P<0.05),与白质和脑室区体积百分比呈负相关(r分别=-0.57、-0.70,P均<0.05)。内侧颞叶区、白质和脑室区体积百分比诊断老年性痴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81和0.76;内侧颞叶区和脑室区体积百分比鉴别诊断痴呆亚型的AUC分别为0.78和0.70。结论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分割软件可作为临床早期筛查老年性痴呆以及分型的重要无创性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薄层扫描 人工智能脑分割软件 老年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景LiDAR点云数据提取与电力道路场景精准分割
18
作者 周敬余 张宇潇 +2 位作者 周子雅 张俊杰 李鑫卓 《粘接》 CAS 2024年第5期153-156,共4页
为解决电力道路场景分割过程中,最终分割结果平均交并比(mIoU)较高问题,提出基于实景LiDAR点云数据的电力道路场景分割方法。采用虚拟网格保存离散点云数据,结合数学形态学滤波原理,获取预处理后的点云数据。依托于移动最小二乘法推算... 为解决电力道路场景分割过程中,最终分割结果平均交并比(mIoU)较高问题,提出基于实景LiDAR点云数据的电力道路场景分割方法。采用虚拟网格保存离散点云数据,结合数学形态学滤波原理,获取预处理后的点云数据。依托于移动最小二乘法推算出法矢估计结果,根据显著性指标判别出特征点,最终提取出点云数据轮廓特征。以实景LiDAR点云数据为基础,在考虑轮廓特征的情况下生成保留边界的超体素结构,再应用自上而下的聚类分割算法(P-Linkage)即可得到场景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新研究方法应用后,电力道路场景分割结果mIoU值大于70%,极大提升了道路场景分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测量 点云数据 滤波 聚类分割 电力道路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在地铁隧道结构检测中的应用
19
作者 聂亮 《城市勘测》 2024年第6期176-178,共3页
基于轨道的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高效获取隧道点云数据,并应用于隧道结构形态及表观病害等检测。因扫描设备的连续移动及姿态的动态变化特点,扫描点云需依赖惯导、里程编码器等多个传感器完成空间基准恢复统一。与常规固定架站扫描方... 基于轨道的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高效获取隧道点云数据,并应用于隧道结构形态及表观病害等检测。因扫描设备的连续移动及姿态的动态变化特点,扫描点云需依赖惯导、里程编码器等多个传感器完成空间基准恢复统一。与常规固定架站扫描方法相比必然存在点云坐标精度差异,造成移动扫描成果质量的不确定性。本文采用高精度测量方式,从点云空间分布、点云相对精度方面解析移动扫描点云质量。从隧道椭圆度检测、管片错台检测等核心应用方面分析移动扫描检测成果精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结构病害检测 移动激光扫描 点云 椭圆度 收敛 管片错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ilding Facade Point Clouds Segmentation Based on Optimal Dual-Scale Feature Descriptors
20
作者 Zijian Zhang Jicang Wu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24年第6期226-245,共20页
To address the current issues of inaccurate segmentation and the limited applicability of segmentation methods for building facades in point clouds, we propose a facade segment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optimal dual-sca... To address the current issues of inaccurate segmentation and the limited applicability of segmentation methods for building facades in point clouds, we propose a facade segment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optimal dual-scale feature descriptors. First, we select the optimal dual-scale descriptors from a range of feature descriptors. Next, we segment the facade according to the threshold value of the chosen optimal dual-scale descriptors. Finally, we use RANSAC (Random Sample Consensus) to fit the segmented surface and optimize the fitting resul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to commonly used facade segmentation algorithms, the proposed method yields more accurate segmentation results, providing a robust data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3D model re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Laser Scanning Point Clouds Building Facade Segmentation Point Cloud Processing Feature Descrip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