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CS SCALE-MODEL-TESTING METHOD BY VARIANCE IN THE SIZE FOR SIMPLY SHAPED SCATTERERS
1
作者 刘宏伟 时振栋 唐璞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199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t According to a general representation of physical scale factor of RCS for variance in the size of simply shaped scatterers, a novel RCS model-testing method is described. The computed results of the prototype scatte... t According to a general representation of physical scale factor of RCS for variance in the size of simply shaped scatterers, a novel RCS model-testing method is described. The computed results of the prototype scatterers by this method from the model-testing agree well with their measured values both for two kinds of simply shaped scatterers, cylinders and ladder-shaped pl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ar-cross-section(RCS) model-testing scale factor Physical-optic approxi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sibility and simulation model of a pilot scale membrane bioreactor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被引量:5
2
作者 REN Nan-qi YAN Xian-feng +3 位作者 CHEN Zhao-bo HU Dong-xue GONG Man-li GUO Wan-qi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9-134,共6页
The lack and pollution of water resource make wastewater reuse necessary. The pilot scale long-term tests for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were conducted to treat the effluents of anaerobic or aerobic treatment proce... The lack and pollution of water resource make wastewater reuse necessary. The pilot scale long-term tests for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were conducted to treat the effluents of anaerobic or aerobic treatment process for the high-strength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wastewater. This article was focused 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at shorter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of 5.0, 3.2 and 2.13 h. MLSS growth, membrane flux, vacuum values and chemical cleaning period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reating two-phase anaerobic treatment effluent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Dfilt was less than 100 mg/L when the influent COD was between 500-10000 mg/L at HRT of 5.0 h, which could satisfy the normal discharged standard in Chin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o treat cross flow aerobic reactor effluent demonstrated that the average value of CODfilt was 17.28 mg/L when the average value of influent COD was 192.84 mg/L at HRT of 2.13 h during 106 d, which could completely meet the normal standard for water reuse. The maximum MLSS and MLVSS reached 24000 and 14500 mg/L at HRT of 3.2 h respectively. Membrane flux had maximal resume degrees of 94.7% at vacuum value of 0.02 MPa after cleaning. Chemical cleaning periods of membrane module were 150 d. A simulation model of operational parameters was also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and linear regression of tradit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The simulation model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operational parameters were suggested as follows: HRT was 5.0 h, SRT was 100 d, the range of COD loading rate was between 10.664-20.451 kg/(m3.d), the range of MLSS was between 7543-1369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SMBR)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wastewater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simulation model pilot scale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3
作者 徐秀丽 钱思博 +6 位作者 李洪涛 吴冲 王仁贵 李琦 丁兴国 李枝军 李雪红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7,共18页
为从根本上改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文章提出3种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分别为L肋-横隔板开大槽口、L肋-横隔板开钥匙孔、球扁钢肋-横隔板开苹果孔。为探究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优越性及其疲劳易损部位,... 为从根本上改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文章提出3种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分别为L肋-横隔板开大槽口、L肋-横隔板开钥匙孔、球扁钢肋-横隔板开苹果孔。为探究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优越性及其疲劳易损部位,设计包括双面焊闭口U肋和3种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的4个足尺模型,进行疲劳加载对比试验。通过组合式监测方法,捕捉关键细节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状态。试验结果表明:1000万次疲劳加载后,闭口U肋和大槽口桥面板的疲劳性能薄弱部位均为纵肋与顶板连接部位顶板焊趾;1200万次疲劳加载后,钥匙孔桥面板疲劳性能薄弱部位为横隔板与顶板连接焊缝顶板焊趾,苹果孔桥面板仍未产生疲劳裂纹。闭口U肋疲劳裂纹起裂于顶板与纵肋连接焊缝焊趾,分别沿着焊趾或者垂直、斜交于焊缝扩展;大槽口桥面板疲劳裂纹起始位置与闭口U肋相同,沿顶板焊趾扩展;钥匙孔桥面板疲劳裂纹起裂于顶板与横隔板连接焊缝顶板焊趾,并沿焊趾绕着横隔板扩展。新型开口肋结构可显著降低各疲劳易损细节的应力水平及横隔板面外变形,其中钥匙孔桥面板与苹果孔桥面板在顶板与纵肋连接处应力幅仅为闭口U肋的6.39%和11.12%,苹果孔桥面板开口处应力幅及面外变形较闭口U肋分别降低了42%和34%;相同加载条件下,苹果孔桥面板的疲劳寿命最高,其次为钥匙孔桥面板,二者均表现出优异的抗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足尺模型 疲劳试验 疲劳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工字钢-混组合曲线梁桥收缩徐变效应研究
4
作者 闫磊 邢俊鹏 +1 位作者 牛哲 刘金鑫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为了解收缩徐变对双边工字钢-混组合曲线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以该类型某3×35 m曲线梁为背景,开展模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按1∶5的缩尺比制作曲率半径92 m的2×7 m试验梁,先对承载自重+配重3个月的试验梁挠度、应力进行观测,再... 为了解收缩徐变对双边工字钢-混组合曲线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以该类型某3×35 m曲线梁为背景,开展模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按1∶5的缩尺比制作曲率半径92 m的2×7 m试验梁,先对承载自重+配重3个月的试验梁挠度、应力进行观测,再使该试验梁承受自重+配重+开裂荷载11个月(即14个月龄期)进行同等观测。采用有限元法对不同曲率半径下3×35 m曲线组合梁桥的钢主梁挠度、应力长期(10年)增长系数取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个月龄期后,试验梁挠度增加,增量约为初始挠度的10%,曲线内、外侧钢主梁挠度差可忽略不计;中支点处应力增加,距梁端0.4L(L为该跨跨径)处应力减少。当3×35 m曲线梁桥的曲率半径由460 m增加至1000 m时,对于挠度长期增长系数,中跨跨中处曲线内侧钢主梁由0.35线性变化至0.06、曲线外侧钢主梁由-1.13线性变化至-0.18,边跨距梁端0.4L处曲线内、外侧钢主梁不变,均取1.1;对于应力长期增长系数,中跨跨中处曲线内侧钢主梁由-0.44线性变化至-0.36、曲线外侧钢主梁由-0.27线性变化至-0.34,边跨距梁端0.4L处曲线内、外侧钢主梁不变,分别取0.89、0.90,中支点处的曲线内、外侧钢主梁不变,分别取1.35、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桥 曲线梁桥 收缩徐变 应力 挠度 曲率半径 缩尺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石作用下岩溶隧道衬砌结构响应试验研究
5
作者 祝方才 何文 +2 位作者 杨志佳 刘冬 罗睿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以四川某高速公路岩溶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理论构建室内缩尺模型,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落石对隧道护拱和衬砌结构的影响。通过高速摄影仪捕捉落石掉落瞬间的运动轨迹,同时利用应变片和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监测了衬砌结构的应变响应,并... 以四川某高速公路岩溶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理论构建室内缩尺模型,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落石对隧道护拱和衬砌结构的影响。通过高速摄影仪捕捉落石掉落瞬间的运动轨迹,同时利用应变片和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监测了衬砌结构的应变响应,并利用加速度传感器研究了结构的加速度响应。研究发现,落石的反弹能量逐渐衰减导致其反弹高度减小;衬砌结构拱顶位置的加速度与位移响应明显,且随着落石质量和下落高度增加,衬砌结构的应变变化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支护结构 落石 动力响应 缩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大型桁架结构模型试验与动力相似研究
6
作者 李清歌 骆海涛 +2 位作者 何凤霞 李玉新 李延斌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静力学和模态测试是空间桁架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空间桁架结构尺寸较大,进行全尺寸原型试验受到试验场地和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因此,空间大型桁架结构缩比模型试验不仅可以降低试验成本和风险,而且可以对空间桁架结构的静力... 静力学和模态测试是空间桁架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空间桁架结构尺寸较大,进行全尺寸原型试验受到试验场地和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因此,空间大型桁架结构缩比模型试验不仅可以降低试验成本和风险,而且可以对空间桁架结构的静力学和振动特性分析提供新的手段。以空间大型桁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理论,运用方程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推导了空间桁架原型和1/3缩比模型之间的静力学相似关系和模态响应的相似关系。最后,对原型桁架和1/3缩比模型桁架进行静力学和模态仿真分析,并进行了模态试验,验证模态相似关系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通过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预测大型结构体原型的静力学和振动特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桁架 缩比模型试验 模态 相似关系 量纲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雄快线预制装配式桥墩足尺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
7
作者 庄建杰 李辰 +3 位作者 江辉 吕金峰 邓梁 薛智文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0,共11页
京雄快线(R1线)霸州开发区站至永清站区间采用无黏结预应力筋、灌浆套筒及混凝土剪力榫混合连接的预制拼装花瓶墩,为检验此类高烈度区装配式桥墩抗震设计的可靠性,全球首次在万吨级多功能试验系统开展了足尺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了桥墩... 京雄快线(R1线)霸州开发区站至永清站区间采用无黏结预应力筋、灌浆套筒及混凝土剪力榫混合连接的预制拼装花瓶墩,为检验此类高烈度区装配式桥墩抗震设计的可靠性,全球首次在万吨级多功能试验系统开展了足尺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了桥墩在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发展过程和最终破坏模式,并从滞回性能、位移延性、变形分布特征和局部材料受力等方面定量分析了试件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混合连接装配式桥墩呈墩底灌浆套筒区域形成塑性铰的典型弯曲破坏形态,损伤次序为墩身混凝土开裂、墩底灌浆套筒底部和顶部纵筋先后屈服、出浆口保护层脱落、最外侧纵筋断裂及少量核心混凝土压碎。双向加载过程中,桥墩滞回曲线呈平行四边形,横桥向最大承载力为4749.88kN;单向加载过程中,纵桥向滞回曲线呈捏缩明显的弓形,最大承载力为3773.50kN,位移延性系数为2.75。墩底接缝处曲率分布最大,墩身次之,墩颈接缝处曲率基本为0,同时墩颈接缝处剪切变形为0.15mm左右,基本可忽略。无黏结预应力筋在试验加载过程中始终处于弹性状态,说明混合连接方式性能可靠。研究成果可为此类桥墩结构形式在同类场地条件下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快线 混合连接预制装配式桥墩 足尺模型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万吨级多功能试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尺车辆-轨道试验平台研制
8
作者 陈晨 蔡世生 +4 位作者 肖俊恒 张欢 闫子权 孙林林 刘炳彤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了完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的试验手段,对1∶4缩尺轨道系统和二系悬挂缩尺车辆系统开展设计,研制了缩尺车辆-轨道试验平台,并在缩尺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车辆-轨道试验平台实车运行试验。结果表明:缩尺车辆-轨... 为了完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的试验手段,对1∶4缩尺轨道系统和二系悬挂缩尺车辆系统开展设计,研制了缩尺车辆-轨道试验平台,并在缩尺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车辆-轨道试验平台实车运行试验。结果表明:缩尺车辆-轨道系统的横向平稳性指标、垂向平稳性指标、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及整车倾覆系数最大值分别为1.671、1.628、0.549、0.544、0.368,均满足相关标准;实车运行状态良好,轨道及车辆零部件没有出现损坏,相关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设计的试验平台为进一步开展车辆-轨道系统的探索性试验提供了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系统 缩尺模型 现场试验 动力学性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电分形模型的架空线路绕击特性分析试验
9
作者 占金涛 杨天翼 郭俊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近年来,一类在电气几何模型、先导发展模型等基础上提出的可以体现雷电曲折性和分散性的分形模型逐步被用于架空线路雷电屏蔽性能研究。文中基于模拟试验和自然雷电的等效性,搭建1∶40缩比试验平台,以常见500 kV输电线路用ZB6T型杆塔为... 近年来,一类在电气几何模型、先导发展模型等基础上提出的可以体现雷电曲折性和分散性的分形模型逐步被用于架空线路雷电屏蔽性能研究。文中基于模拟试验和自然雷电的等效性,搭建1∶40缩比试验平台,以常见500 kV输电线路用ZB6T型杆塔为研究对象,施加160/2 500μs负极性操作冲击波,分别研究绕击率与空间分布和保护角的关系。基于WZ模型和有限差分法建立雷电分形模型,在缩比试验间隙配置下进行线路绕击特性仿真分析。模拟试验和仿真结果均表明:输电线绕击率高的点集中在靠近传输线处,绕击空间整体呈现倒抛物线型,符合绕击规律。保护角减小,则绕击率相应降低,同时绕击空间略有减小。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文中构建的雷电分形模型在线路绕击率预测上具有较高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分形模型 等效性 缩比试验 架空线路 绕击率 雷电屏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域地形对城市地铁振动减缓效应的研究
10
作者 陈诗诗 《城市建筑》 2025年第3期188-191,共4页
地铁引发的环境振动问题日趋严重,探索符合生态经济原则的绿色减振技术变得紧迫。本研究从城市景观要素入手,探讨城市水域地形对振动传播的潜在影响。通过构建缩尺比1∶20的土-地铁隧道模型箱,展开了基于水域地形条件的振动传播试验,以... 地铁引发的环境振动问题日趋严重,探索符合生态经济原则的绿色减振技术变得紧迫。本研究从城市景观要素入手,探讨城市水域地形对振动传播的潜在影响。通过构建缩尺比1∶20的土-地铁隧道模型箱,展开了基于水域地形条件的振动传播试验,以平坦地表的振动响应作为参照,探究了水域地形对振动衰减的作用,并评估了不同水体深度对地铁振动传播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域地形在降低地表振动加速度峰值方面效果显著,并且这种衰减效果随着水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强。这一结论为未来城市规划中控制地铁减振提供参考,通过合理布置水域地形,能够在减振的同时美化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地形 城市景观 地铁振动 缩尺试验 减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漂浮式风机系泊阻尼试验研究
11
作者 庄杰敏 高一帆 +1 位作者 陈嘉豪 任灏 《特种结构》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系泊阻尼对于漂浮式风机低频运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其形成机理复杂,数值软件往往难以准确预报。为此,本文通过缩尺模型试验的方法,利用两种不同链径的锚链缩尺模型,研究服役于40m浅水区域的半潜型海上漂浮式风机锚链系统的系泊阻... 系泊阻尼对于漂浮式风机低频运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其形成机理复杂,数值软件往往难以准确预报。为此,本文通过缩尺模型试验的方法,利用两种不同链径的锚链缩尺模型,研究服役于40m浅水区域的半潜型海上漂浮式风机锚链系统的系泊阻尼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系泊锚链的截面尺寸越大,锚链数量越多,系泊阻尼越大;此外,如果将单根锚链的阻尼系数乘以对应的锚链数量得到锚链系统总阻尼,是偏高估的做法;系泊锚链对平台纵荡、垂荡和纵摇自由度具有不同的阻尼特性,纵荡自由度方向的锚链阻尼最大,最高甚至可达无系泊浮体纵荡运动阻尼值的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浮式风机 浅水 系泊阻尼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滩水电站升船机改造工程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12
作者 刘晶晶 杨红玉 唐晓斌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为验证岩滩水电站升船机和上、下游引航道总体布置合理性,设计开展了1∶80整体水工模型试验,以研究整体泄流能力和通航水流条件等问题,指导项目设计。研究发现:岩滩水电站升船机和上、下游引航道总体布置方案满足设计要求,枢纽整体运行... 为验证岩滩水电站升船机和上、下游引航道总体布置合理性,设计开展了1∶80整体水工模型试验,以研究整体泄流能力和通航水流条件等问题,指导项目设计。研究发现:岩滩水电站升船机和上、下游引航道总体布置方案满足设计要求,枢纽整体运行水流流态良好;口门区右岸河道疏浚高程降低方案可行;需拆除原岩滩大桥桥墩并予以疏浚。研究成果为本项目优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山区峡谷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滩水电站 升船机改造工程 整体水工模型试验 流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T的合肥老黏土土性波动范围计算分析
13
作者 吴杰 吴道祥 +1 位作者 林飞 李汶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288,共6页
文章选取合肥市2处相距较远的典型场地进行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CPT),对合肥老黏土层CPT数据进行去趋势化处理,并对其进行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检验,确定随机场模型的适用性。分析探究取样间距和取样范围对合肥老黏土土性... 文章选取合肥市2处相距较远的典型场地进行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CPT),对合肥老黏土层CPT数据进行去趋势化处理,并对其进行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检验,确定随机场模型的适用性。分析探究取样间距和取样范围对合肥老黏土土性波动范围的影响,并采用空间递推平均法对合肥老黏土层竖向土性波动范围进行计算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取样间距的增大,土性波动范围计算结果随之增大,标准差也呈增大趋势;随着取样范围增大,土性波动范围计算结果呈先增大后逐渐平稳的趋势;根据两场地的计算结果得出合肥地区老黏土波动范围的均值变化范围为0.57~0.68 m。该研究成果可为合肥地区岩土工程设计和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试验(CPT) 波动范围 随机场模型 空间递推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ake table testing of a multi-tower connected hybrid structure 被引量:3
14
作者 Zhou Ying Lu Xilin +1 位作者 Lu Wensheng He Zhiju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9年第1期47-59,共13页
Many single-tower reinforced concrete core wall-steel frame (RCC-SF) buildings have been built in China, but there are no buildings of different-height multi-tower hybrid system. A multi-tower RCC-SF tall building w... Many single-tower reinforced concrete core wall-steel frame (RCC-SF) buildings have been built in China, but there are no buildings of different-height multi-tower hybrid system. A multi-tower RCC-SF tall building was thus studied because of its structural complexity and irregularity. First, a 1/15 scaled model structure was designed and tested on the shake table under minor, moderate, and major earthquake levels. Then,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model structure were interpreted to those of the prototyp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similitude theory.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despite the complexity of the structure, the lateral deformation bends as the "bending type" and the RC core walls contribute more than the steel frames to resist seismic loads. The maximum inter-story drift of the complex building under minor earthquakes is slightly beyond the elastic limitation specified in the Chinese code, and meets code requirements under major earthquakes. From the test result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hat could contribute favorable effect on the seismic behavior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buil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building hybrid structure scaled model shake table testing seismic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铺装层开裂对正交异性钢桥面疲劳性能劣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华文 蒋成川 +3 位作者 何建希 潘威洲 邓雪峰 徐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55,97,共11页
为合理评估混凝土铺装层开裂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劣化的影响,开展足尺模型疲劳试验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得到铺装层开裂后钢桥面板典型易损细节疲劳应力,并提出疲劳应力增大系数量化分析裂缝尺寸对各细节疲劳应力的影响效应。结... 为合理评估混凝土铺装层开裂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劣化的影响,开展足尺模型疲劳试验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得到铺装层开裂后钢桥面板典型易损细节疲劳应力,并提出疲劳应力增大系数量化分析裂缝尺寸对各细节疲劳应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混凝土裂缝深度不超过其厚度20%时,正交异性钢桥面典型细节疲劳应力增幅很小;混凝土层正下方的横隔板-U肋-顶板及横隔板-U肋细节疲劳应力对混凝土裂缝长度、深度变化较敏感,混凝土开裂对横隔板弧形开口处及U肋圆弧处的影响较小;纵桥向裂缝对疲劳应力的影响比横桥向裂缝显著,且多裂缝会明显增大疲劳细节处应力水平,会加速桥面结构疲劳性能劣化,因此须设钢筋网阻滞裂缝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 混凝土层开裂 疲劳应力 性能劣化 足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泰长江大桥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钢-混传剪构造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灿晖 王康康 +1 位作者 沈孔健 郑清刚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常泰长江大桥索塔锚固结构采用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结构,为研究该新型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钢-混传剪构造的受力特性,进行钢-混传剪构造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制作2个锚固结构足尺节段试验模型,通过压剪试验研究锚固结构的荷载~滑移曲线及应力... 常泰长江大桥索塔锚固结构采用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结构,为研究该新型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钢-混传剪构造的受力特性,进行钢-混传剪构造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制作2个锚固结构足尺节段试验模型,通过压剪试验研究锚固结构的荷载~滑移曲线及应力、应变分布等受力特性,并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锚固结构的传力机理和各组件的内力分配比例,推导剪力钉剪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2.14倍单索最大索力荷载作用下,锚固结构保持弹性状态,钢壁板未产生明显滑移,钢-混界面最大滑移不超过0.25 mm,该锚固结构中钢-混传剪构造至少具有2.14倍的安全系数;荷载作用下,剪力钉剪力从上至下逐渐增大,锚腹板附近底部3排剪力钉剪力较大,钢-混传剪构造至少存在剪力钉和界面摩擦力2种传剪机制,钢-混传剪构造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钢-混传剪构造受力过程分为粘结力传力阶段和局部滑移阶段,剪力钉剪力分布不仅与沿剪切方向长度分布有关,也与荷载的大小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组合索塔锚固结构 钢-混传剪构造 荷载~滑移曲线 足尺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n design performance of full-scale viscoelastic dampers 被引量:2
17
作者 Shiang-Jung Wang I-Chen Chiu +1 位作者 Chung-Han Yu Kuo-Chun Cha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8年第4期693-706,共14页
Viscoelastic(VE) dampers, with their stiffnes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biliti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ivil engineering for mitigating wind-induced vibration and seismic responses of structures, thus enhancin... Viscoelastic(VE) dampers, with their stiffnes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biliti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ivil engineering for mitigating wind-induced vibration and seismic responses of structures, thus enhancing the comfort of residents and serviceability of equipment inside. In past relevant research, most analytical models for characteriz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VE dampers we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ir predictions with performance test results from small-scale specimens, which might not adequately or conservatively represent the actual behavior of full-scale dampers,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rise, and heat convection effects. Thus, in this study, by using a high-performance testing facility with a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ull-scale VE dampers were dynamically tested with different displacement amplitudes, excitation frequencies, and ambient temperatures. By comparing the analytical predictions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adopting the fractional derivative method together with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excitation frequencies, ambient temperatures, temperature rises, softening, and hardening, can reproduce the design performance of full-scale VE dampers very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elastic damper FULL-scale designperformance dynamic test fractional derivativ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突涌水灾害缩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杰兵 吕思清 +1 位作者 汪斌 祝永锁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6,113,共10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大埋深、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力等复杂地质环境,运用物理模型试验开展复杂环境下隧道突涌水灾变机理与安全防控研究已成为岩石力学的热点问题。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隧道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大埋深、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力等复杂地质环境,运用物理模型试验开展复杂环境下隧道突涌水灾变机理与安全防控研究已成为岩石力学的热点问题。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隧道突涌水灾变缩尺物理模型试验开展的研究工作,重点对该类物理模型的流固耦合相似理论、相似材料研制、渗透压加载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下一步的可能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参考部分文献和突水典型案例后,总结了流固耦合相似准则和高地应力下的相似准则、相似材料选用方案及材料配比、试验中的水压加载方案,认为未来关注的重点包括考虑温度场的物理模型试验相似准则的研究和涌水涌泥与突水突泥间渐变过程的研究2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涌水灾变 缩尺物理模型试验 流固耦合相似理论 相似材料 致灾因子 致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异性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疲劳极限状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华文 潘威洲 +2 位作者 何建希 叶杨帆 邓雪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为了解正交异性钢-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RC)组合桥面板的疲劳性能及失效机理,以川南城际铁路临港长江大桥为背景,设计、制作正交异性钢-SFRC组合桥面板足尺模型进行疲劳试验,采用ANSYS软件建立试件有限元模... 为了解正交异性钢-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RC)组合桥面板的疲劳性能及失效机理,以川南城际铁路临港长江大桥为背景,设计、制作正交异性钢-SFRC组合桥面板足尺模型进行疲劳试验,采用ANSYS软件建立试件有限元模型,研究关键细节的疲劳应力和开裂等情况。基于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设计参数(钢顶板厚度、栓钉布置、SFRC抗拉强度及层厚)下组合桥面板疲劳极限状态的失效模式,并提出了主要控制参数取值建议。结果表明:200万次疲劳加载后足尺模型的实测最大裂缝宽度为0.136 mm,出现在SFRC层上缘,钢结构未开裂,组合桥面板疲劳性能良好;组合桥面板疲劳极限状态主要由SFRC层开裂控制,钢顶板厚度、栓钉布置对组合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影响较小,SFRC抗拉强度和层厚对组合桥面板疲劳性能影响较大,为主要控制参数;在常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上铺设薄层(厚度不超过50 mm)SFRC时,SFRC抗拉强度不应小于5 MPa,在常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上铺设普通SFRC(钢纤维体积含量不高于1%,抗拉强度不高于3 MPa)时,SFRC层厚不宜低于1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桥面板 正交异性钢板 钢纤维混凝土 疲劳失效模式 参数分析 足尺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液化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与LEAP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燕国 马强 +2 位作者 刘凯 曹渊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研究地震液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重现场地地震响应和揭示液化致灾规律,为发展工程设计方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特定边值问题的标准模型试验数据,验证数值方法与土体本构模型及其参数选取的合理性。介... 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研究地震液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重现场地地震响应和揭示液化致灾规律,为发展工程设计方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特定边值问题的标准模型试验数据,验证数值方法与土体本构模型及其参数选取的合理性。介绍了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的试验原理,回顾了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在地震液化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围绕由中国、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高校与研究所联合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液化试验与分析”(LEAP),重点介绍了若干为提高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可重复性而发展的物理模拟新技术,包括离心机振动台的台面振动控制技术、模型土体弹性波速测试技术和基于图像分析的动态位移监测技术等。最后针对地震液化领域的若干工程和研究需求,探讨了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液化 离心机模型试验 物理模拟 振动台 VELACS LEAP 相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