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熔融NaF-AlF_(3)-Al_(2)O_(3)-MF(M=Ca,Li,K)的微观性质及拉曼光谱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张文帝 胡宪伟 +3 位作者 康红光 于江玉 石忠宁 王兆文 《轻金属》 2024年第12期12-20,共9页
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结合Voronoi细分法,研究了NaF-AlF_(3)-Al_(2)O_(3)-CaF_(2)/LiF/KF体系的微观结构、自扩散系数、电子性质和拉曼光谱。结果表明,Na^(+)、Ca^(2+)、Li^(+)和K^(+)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Al^(3+)、F^(-)和O^(... 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结合Voronoi细分法,研究了NaF-AlF_(3)-Al_(2)O_(3)-CaF_(2)/LiF/KF体系的微观结构、自扩散系数、电子性质和拉曼光谱。结果表明,Na^(+)、Ca^(2+)、Li^(+)和K^(+)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Al^(3+)、F^(-)和O^(2-)形成了络合离子团。Al-F络合离子团由[AlF_(6)]^(3-)、[AlF_(5)]^(2-)和[AlF_(4)]^(-)组成,Al-O-F络合离子团通过O^(2-)替换Al-F络合离子团中的F^(-)形成。Al-F和Al-O离子对的平均距离均为1.725。在含KF体系中,Al-F离子对的配位数高于其它体系,而Al-O离子对的配位数低于其它体系。Na^(+)、Ca^(2+)、Li^(+)和K^(+)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而Al^(3+)和O^(2-)的扩散能力相对较弱,F^(-)的扩散性略强于Al^(3+)。在含LiF和KF的体系中,Al-F键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而Al-O键在含LiF的体系中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 NaF-AlF_(3)-Al_(2)O_(3)-CaF_(2)/LiF/kf 微观结构 扩散系数 原子电荷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化GSI在估计岩体力学参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可意 徐东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68-2173,共6页
Hoek-Brown强度准则在裂隙化岩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Hoek给出的岩体结构特征和岩体表面状况与地质强度指标(GSI)的概化关系,公路隧道工程中无法根据勘察报告给出围岩指标,建立与GSI的对应关系。鉴于此,必须建立岩体完整系数(K_v)... Hoek-Brown强度准则在裂隙化岩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Hoek给出的岩体结构特征和岩体表面状况与地质强度指标(GSI)的概化关系,公路隧道工程中无法根据勘察报告给出围岩指标,建立与GSI的对应关系。鉴于此,必须建立岩体完整系数(K_v)和岩体风化程度系数(K_f)与GSI的定量关系,从而确定Hoek-Brown强度准则中所需要的岩体参数值。利用该方法估计公路隧道围岩的力学参数,将该估算值用于模拟隧道拱顶沉降,得到的模拟值与实际监测结果对比,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通过算例验证该方法确定H-B强度准则中岩体参数的可行性,为公路隧道不同围岩的H-B强度准则岩体参数值的确定提供了新的快速、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地质强度指标(GSI) 完整性系数(Kv) 风化系数(kf) 围岩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卫活动断裂带地震破裂危险区演化特征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爱国 杨斌 +1 位作者 马巍 张向红 《高原地震》 2004年第1期9-17,共9页
通过建立的岩石破裂危险度KR及断层滑动危险系数KF2个判别指标,对中卫-同心活动断裂带进行粘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该断裂带在现代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大震后的应力演变及地震破裂危险区长度、范围、峰值、衰减规律等的演化特征。结果表... 通过建立的岩石破裂危险度KR及断层滑动危险系数KF2个判别指标,对中卫-同心活动断裂带进行粘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该断裂带在现代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大震后的应力演变及地震破裂危险区长度、范围、峰值、衰减规律等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大震后应力场的调整主要产生于震后300~400年间,震后地震破裂危险区转移到断裂带的中西段,并逐渐向东迁移,范围越来越集中,最终转移到断裂带的弧形顶点部位(红谷梁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破裂危险区 有限元数值模拟 岩石破裂危险度KR 断层滑动危险系数k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关键金属TB6钛合金的划伤、冲击缺陷容限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晓丰 田雅馨 +1 位作者 邹静 张建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349-355,共7页
对钛合金TB6材料的划伤和冲击两种典型缺陷容限性能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无缺陷、预制划伤和预制冲击缺陷的板状试样并开展了成组法和升降法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缺陷均会导致钛合金的疲劳性能下降,且下降程度随着缺陷深度的增加... 对钛合金TB6材料的划伤和冲击两种典型缺陷容限性能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无缺陷、预制划伤和预制冲击缺陷的板状试样并开展了成组法和升降法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缺陷均会导致钛合金的疲劳性能下降,且下降程度随着缺陷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断口观察表明疲劳源在两种缺陷情况中均倾向于在缺陷底部萌生,但由于冲击缺陷底部在预制时会产生一定塑性区,其疲劳断口形貌与划伤缺陷呈现明显不同的特征。与采用升降法试验测得的疲劳极限相比,采用成组法数据进行S-N曲线拟合推导得到疲劳极限在两种缺陷情况中均偏安全。最后在此基础上运用二次表达式和指数表达式拟合了疲劳缺口系数Kf与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t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二次表达式仅对划伤缺陷具有较好的精度,指数关系表达式对两种缺陷均有较好的精度。通过本研究工作,得到了TB6钛合金的划伤、冲击缺陷容限性能,并得到了一种适用于Kf-Kt关系描述的指数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划痕缺陷 冲击缺陷 疲劳缺口系数 kf-Kt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