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人工林泽陆蛙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恒恒 李斌 +2 位作者 栾晓峰 顾采薇 李劭抒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2-127,共6页
2011年6—9月和2012年4—5月,采用"围栏陷阱法"对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典型人工林内泽陆蛙种群进行调查,共捕获泽陆蛙222只。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按照体长、体重将泽陆蛙划分为成体和亚成体,分析不同月份、不同类型人工林、不... 2011年6—9月和2012年4—5月,采用"围栏陷阱法"对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典型人工林内泽陆蛙种群进行调查,共捕获泽陆蛙222只。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按照体长、体重将泽陆蛙划分为成体和亚成体,分析不同月份、不同类型人工林、不同林龄人工林内泽陆蛙的日均捕获量、肥满度和重长比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人工林泽陆蛙日均捕获量随月份变化先减小后增大,肥满度无显著变化,重长比先增大后减小。2)人工林泽陆蛙肥满度、重长比,混交林高于纯林;日均捕获量纯林高于混交林。3)随人工林林龄的增加泽陆蛙肥满度、重长比增大,中龄林泽陆蛙日均捕获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新思路,并为人工林经营模式的转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泽陆蛙 日均捕获量 肥满度 重长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陆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两性异形的个体发育和雌体繁殖 被引量:22
2
作者 施林强 张秀琴 马小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7-723,共7页
2010年3月下旬-7月上旬于浙江富阳市农田采集680只泽陆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研究了泽陆蛙成体和幼体的个体大小和局部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通过解剖雌体获得窝卵数、测量抱对个体获得形态数据,研究了雌体大小与生育力关系以及抱... 2010年3月下旬-7月上旬于浙江富阳市农田采集680只泽陆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研究了泽陆蛙成体和幼体的个体大小和局部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通过解剖雌体获得窝卵数、测量抱对个体获得形态数据,研究了雌体大小与生育力关系以及抱对两性个体体形大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捕获个体中,雌性和雄性成体的最小体长分别为33mm和30mm;雄性成体个体数显著超过雌性成体,两性幼体个体数无显著差异;两性成体头部大小、四肢长随体长呈同速增长,眼径和体重随体长呈异速增长,两性幼体所有被检形态特征均随体长呈同速增长;雌性成体平均体长显著大于雄性成体,去除体长差异的影响后发现,除眼径无显著的两性差异外,其余被检形态特征均为雌性大于雄性;幼体除雌性体重大于雄性外,其余被检形态特征均无两性差异;窝卵数与雌体大小(体长和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两性抱对个体的体长无显著相关性;泽陆蛙雄性成体体形小于雌性成体的个体大小两性异形模式可能决定于驱使雄性向较大体形发展的进化驱动力相对较弱,雌性增大体形可增加繁殖输出,故向较大体形发展的进化驱动力相对较强;除体重外,其余被检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均形成于性成熟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陆蛙 两性异形 生育力 个体发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