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ring Returns
1
作者 TANG YUANKAI 《China Today》 2002年第11期30-32,共3页
AFTER ten years of silence since his Blue Kite of 1992, earlier this year Tian Zhuangzhuang,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of China’s fifth-generation directors, made his version of Spring in a Small Town. A classic fil... AFTER ten years of silence since his Blue Kite of 1992, earlier this year Tian Zhuangzhuang,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of China’s fifth-generation directors, made his version of Spring in a Small Town. A classic film originally directed by Fei Mu in 1948, it is Tian’s favorite. He has watched the film at least once a year for the past decade, each time with fresh anticip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spring retur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绿洲灌区麦后复种绿肥对减量施氮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补偿效应
2
作者 仇海龙 李盼 +7 位作者 张殿凯 樊志龙 胡发龙 陈桂平 范虹 何蔚 殷文 赵连豪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3-459,共17页
【目的】针对西北绿洲灌区传统春小麦种植氮肥投入量大、利用率低、肥源单一等问题,通过研究减量施氮条件下麦后复种绿肥对春小麦光合源、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构建试区春小麦节氮高产绿色种植模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21—2... 【目的】针对西北绿洲灌区传统春小麦种植氮肥投入量大、利用率低、肥源单一等问题,通过研究减量施氮条件下麦后复种绿肥对春小麦光合源、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构建试区春小麦节氮高产绿色种植模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21—2023年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进行裂区试验,主区设置麦后休闲(W)和麦后复种毛叶苕子(W-G)2种种植模式,裂区为传统全量施氮100%(N1,180 kg·hm^(-2))、减量施氮15%(N_(2),153 kg·hm^(-2))和减量施氮30%(N3,126 kg·hm^(-2))3种施氮水平。测定并计算不同处理下春小麦光合源、叶片持绿性、生长特性、产量表现相关指标,构建干物质积累Logistic方程、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补偿指数,探究复种绿肥对减氮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补偿效应。【结果】麦后复种绿肥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减氮造成光合源、生长特性及产量的损失,其中以麦后复种绿肥结合减氮15%(W-GN_(2))补偿效果最佳,表现为超补偿与等量补偿效应。复种绿肥显著提高春小麦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叶片持绿性,W-GN_(2)较麦后休闲传统全量施氮(WN1)在苗后75—90 d平均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叶片持绿性分别提高17.7%、17.5%和7.6%。W-GN_(2)优化了春小麦生长特性,较WN1全生育期平均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群体生长速率分别提高6.2%、6.9%和5.1%,净同化率显著降低6.2%。因复种绿肥对于光合源和生长特性的补偿,导致春小麦生育后期仍保持较高的光合作用、群体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速率,从而提升籽粒产量。其中W-GN_(2)籽粒产量较WN1提高14.7%,主要归功于复种绿肥对穗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的补偿,且W-GN_(2)较WN1分别提高6.5%、6.9%和13.2%。相关性分析发现W-GN_(2)处理在光合源、生长特性和籽粒产量形成方面具有更优表现,且主要通过对春小麦光合源的补偿来促进产量的形成。【结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配合减量施氮15%,可作为西北绿洲灌区调控春小麦光合源与生长特性以实现节氮、增产的理想生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还田 减量施氮 春小麦 光合源 生长特性 产量 补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2型缓冲器复原弹簧失效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
3
作者 张美玉 郑秋越 +2 位作者 问岩 赵国亮 侯珍 《铁道车辆》 2025年第1期208-211,共4页
MT-2型缓冲器是我国铁路货运使用的主型缓冲器,近来该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复原弹簧断裂、自由高不足的情况,分析了复原弹簧第1、2、3圈断口原因,并针对问题原因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缓冲器 复原弹簧断裂 分析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LIP Runner with Nonlinear Spring Leg 被引量:8
4
作者 YU Haitao LI Mantian CAI Hega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5期892-899,共8页
The spring-loaded inverted pendulum(SLIP)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both animals and robots.Generally,the majority of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studies deal with elastic leg,the linear leg length-force relationship of... The spring-loaded inverted pendulum(SLIP)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both animals and robots.Generally,the majority of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studies deal with elastic leg,the linear leg length-force relationship of which is obviously conflict with the biological observations.A planar spring-mass model with a nonlinear spring leg is presented to explore the intrinsic mechanism of legged locomotion with elastic component.The leg model is formulated via decoupling the stiffness coefficient and exponent of the leg compression in order that the unified stiffness can be scaled as convex,concave as well as linear profile.The apex return map of the SLIP runner is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dynamical behavior of the fixed point.The basin of attraction and Floquet Multiplier are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self-stability and initial state sensitivity of the SLIP model with different stiffness profiles.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larger stiffness exponent can increase top speed of stable running and also can enlarge the size of attraction domain of the fixed point.In addition,the parameter variation is conducted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parameter dependency,and demonstrates that on the fixed energy level and stiffness profile,the faster running speed with larger convergence rate of the stable fixed point under small local perturbation can be achieved via decreasing the angle of attack and increasing the stiffness coefficient.The perturbation recovery test is implemented to judge the ability of the model resisting large external disturbanc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nvex stiffness performs best in enhancing the robustness of SLIP runner negotiating irregular terrain.This research sheds light on the running performance of the SLIP runner with nonlinear leg spring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and also guides the design and control of the bio-inspired legged rob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loaded inverted pendulum legged locomotion apex return map nonlinear sp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旱作春玉米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白雪冬 和江鹏 +5 位作者 赵海超 刘松涛 黄智鸿 卢海博 刘晨 尹文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58-62,共5页
[目的]研究冀西北旱作区春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优化适宜旱作区春玉米秸秆还田模式。[方法]采用连续3年田间定位试验,设计秸秆还田翻耕(JF)、秸秆还田旋耕(JX)、秸秆还田大垄轮播(JL)3种还田模式,分析土壤不同粒径团... [目的]研究冀西北旱作区春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优化适宜旱作区春玉米秸秆还田模式。[方法]采用连续3年田间定位试验,设计秸秆还田翻耕(JF)、秸秆还田旋耕(JX)、秸秆还田大垄轮播(JL)3种还田模式,分析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质量比、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结果]冀西北旱作区春玉米农田土壤以0.25~0.50 mm团聚体占比最高,在26.28%~31.84%,其次为>1.00~2.00 mm团聚体,<0.25 mm团聚体占比最低。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1.00 mm团聚体比例(P<0.05),增幅顺序为JX>JL>JF,JF、JL、JX处理比CK土壤MWD分别提高了10.59%、12.94%、17.06%,土壤GMD分别提高了15.31%、16.33%、18.37%。秸秆还田后春季土壤团聚体大颗粒占比下降,微颗粒占比升高,稳定性下降。秸秆还田显著提高0~20 cm土层>1.00~2.00 mm团聚体占比,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高>20~40 cm土层0.25~0.50 mm和<0.25 mm团聚体占比,降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结论]秸秆还田模式通过对秸秆的破碎程度、有机碳输入、影响微生物酶活性调节土壤团聚体结构及稳定性,冀西北旱作区春玉米秸秆还田旋耕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高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春玉米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旱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壤水热及春玉米苗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王富贵 邹润厚 +5 位作者 高聚林 王振 程志鹏 郝琪 张悦忠 王志刚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231,共9页
针对温凉旱作区春季低温和干旱频发导致玉米无法按期播种,及苗期易受“倒春寒”冷害等问题,设置常规浅旋(CP)、秸秆全量深翻还田(MB+R)、秸秆深松混拌还田(CS+R)、秸秆覆盖免耕播种(NT+R)、秸秆覆盖条带深旋播种(ST+R)共5个处理,分析温... 针对温凉旱作区春季低温和干旱频发导致玉米无法按期播种,及苗期易受“倒春寒”冷害等问题,设置常规浅旋(CP)、秸秆全量深翻还田(MB+R)、秸秆深松混拌还田(CS+R)、秸秆覆盖免耕播种(NT+R)、秸秆覆盖条带深旋播种(ST+R)共5个处理,分析温凉旱作区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播种至出苗阶段土壤温湿度以及出苗率、出苗整齐度、苗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P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免耕播种(NT+R)增加土壤含水量1.5%,提高播前贮水量8.9 mm,可实现足墒按期播种;苗期增加土壤最低温1.0℃,减小昼夜温差1.3℃,平均温度降低0.8℃;出苗率与CP处理无显著差异,平均产量为9.43 t/hm^(2),增产5.8%。因此,秸秆覆盖免耕播种(NT+R)保墒保温能力突出,可作为温凉旱作区破解保墒抓苗的适宜秸秆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秸秆还田 土壤水热 苗期生长
原文传递
水平横移式钢包自动接氩系统研制
7
作者 周甫 沈继胜 +1 位作者 李华 何波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钢包接氩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钢水吹氩搅拌效果及成分均匀性。为了解决钢包吹氩连接过程中故障率高、连通成功率低、维护量大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水平横移式钢包自动接氩新方式,并基于有限元仿真技术,探索了高温环境下钢包开孔应力应变变... 钢包接氩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钢水吹氩搅拌效果及成分均匀性。为了解决钢包吹氩连接过程中故障率高、连通成功率低、维护量大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水平横移式钢包自动接氩新方式,并基于有限元仿真技术,探索了高温环境下钢包开孔应力应变变化规律,设计了高度柔性补偿系统,完成了成套装备研制。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在现场应用,钢包自动接氩成功率达到99%以上,平均每炉接氩时间缩短了2分钟,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吹氩连接 回位弹簧 钢包开孔 应力应变分析 钢包自动接氩 自动柔性对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速箱离合器设计及性能测试
8
作者 于源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8期112-114,共3页
如今自动变速箱的应用越来越广,对于离合器也有了新的需求,为了探究湿式离合器的自主化设计,对湿式离合器的结构与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特点进行了研究,对变速箱的摩擦副以及回位弹簧进行了设计分析,最后对离合器的循环耐久进行测试,... 如今自动变速箱的应用越来越广,对于离合器也有了新的需求,为了探究湿式离合器的自主化设计,对湿式离合器的结构与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特点进行了研究,对变速箱的摩擦副以及回位弹簧进行了设计分析,最后对离合器的循环耐久进行测试,为变速箱离合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箱 湿式离合器 摩擦副 回位弹簧 循环耐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秆和绿肥还田对青藏高原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张洪滔 刘婷 +2 位作者 宋明丹 韩梅 李正鹏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4期15-20,共6页
针对青海东部干旱半干旱农业生产区,传统耕作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及产量不稳定等问题,本研究设置6个不同施肥及还田措施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物料(麦秆,毛叶苕子)还田对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理G能提升60~100 c... 针对青海东部干旱半干旱农业生产区,传统耕作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及产量不稳定等问题,本研究设置6个不同施肥及还田措施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物料(麦秆,毛叶苕子)还田对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理G能提升60~100 cm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较处理M提升了30%。与N处理相比,两种物料还田均能提高小麦穗粒数、地上部干物质量及小麦产量,其中处理M 1/3的小麦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穗粒数较处理N提升了34.78%、34.32%、21.74%。不同物料还田均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处理M 1/3、G的水分利用效率较N处理分别提升45.01%、35.12%。综上,M 1/3还田配施化肥有利于青海东部区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能有效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秸秆还田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还田对春大豆和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姜雪冰 姜磊 +2 位作者 王路路 胡壮壮 沈维良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为了充分发挥绿肥的养分效能,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前茬为冬闲田块、绿肥毛叶苕子、绿肥毛叶苕子+冬油菜3个处理,研究不同绿肥还田处理对下茬作物玉米和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毛叶苕子+冬油菜绿肥处理对大豆... 为了充分发挥绿肥的养分效能,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前茬为冬闲田块、绿肥毛叶苕子、绿肥毛叶苕子+冬油菜3个处理,研究不同绿肥还田处理对下茬作物玉米和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毛叶苕子+冬油菜绿肥处理对大豆主茎节数的影响差异显著,对玉米百粒重的影响差异显著。相同年份不同绿肥还田处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年份相同绿肥还田处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相同年份不同绿肥还田处理及不同年份相同绿肥还田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还田 春玉米 春大豆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仿与转化:明代中晚期国画与瓷画中“士绅出行”图式比较研究
11
作者 张文倩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21,共17页
“士绅出行”图源于明代中晚期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旅游活动,是国画与瓷画的重要题材。本文着眼于国画与瓷画中的“士绅出行”图式,比较二者的形式内容以探讨瓷画对国画的图式模仿与转化;并进一步分析瓷画“士绅出行”的元素构成和图... “士绅出行”图源于明代中晚期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旅游活动,是国画与瓷画的重要题材。本文着眼于国画与瓷画中的“士绅出行”图式,比较二者的形式内容以探讨瓷画对国画的图式模仿与转化;并进一步分析瓷画“士绅出行”的元素构成和图式结构,寻找瓷画以国画为蓝本进行图式转化的具体方法与路径。同时,将二者置入明代中晚期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考察,揭示瓷画在模仿与转化国画“士绅出行”图式过程中日渐趣味化的具体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绅出行 春游晚归 携琴访友 图式 瓷器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融季节对地铁直流单轨条50Hz相敏轨道电路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杨小亮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期129-131,共3页
地铁直流单轨条50Hz相敏轨道电路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列车占用及出清,该轨道电路与地铁工务本门共用钢轨,与牵引供电系统有牵引回流的关联。其中,地铁线路主要采用1500V直流牵引,轨道电路既是牵引回流的路径,也是信号电路的传输媒介。与此... 地铁直流单轨条50Hz相敏轨道电路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列车占用及出清,该轨道电路与地铁工务本门共用钢轨,与牵引供电系统有牵引回流的关联。其中,地铁线路主要采用1500V直流牵引,轨道电路既是牵引回流的路径,也是信号电路的传输媒介。与此同时,春季受到温度升高、冰雪融化的影响尤为明显。文章基于该轨道电路与其他设备的关联性,重点对春融季节红光带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单轨条50Hz相敏轨道电路 钢轨绝缘 弹条扣件 回流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2
13
作者 白伟 张立祯 +4 位作者 逄焕成 孙占祥 牛世伟 蔡倩 安景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45-1855,共11页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是解决旱作农田"耕层变浅"、"土壤紧实"、"有效耕层土壤减少"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秸秆深翻还田配施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是解决旱作农田"耕层变浅"、"土壤紧实"、"有效耕层土壤减少"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秸秆深翻还田配施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辽宁铁岭设置S0F0(秸秆0 kg hm^(–2)+纯NPK 0 kg hm^(–2))、SN0(秸秆9000 kg hm^(–2)+纯N 0 kg hm^(–2)+纯P 112.5 kg hm^(–2)+纯K 90 kg hm^(–2))、SN1(秸秆9000 kg hm^(–2)+纯N 112.5 kg hm^(–2)+纯P 112.5 kg hm^(–2)+纯K 90 kg hm^(–2))、S0N2(秸秆0 kg hm^(–2)+纯N 225 kg hm^(–2)+纯P 112.5 kg hm^(–2)+纯K 90 kg hm^(–2),当地传统种植方式,CK)、SN2(秸秆9000kg hm^(–2)+纯N 225 kg hm^(–2)+纯P 112.5 kg hm^(–2)+纯K 90 kg hm^(–2))、SN3(秸秆9000 kg hm^(–2)+纯N 337.5 kg hm^(–2)+纯P 112.5kg hm^(–2)+纯K 90 kg hm^(–2))6个处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影响显著,秸秆还田9000 kg hm^(–2)和配施氮肥225 kg hm^(–2)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比秸秆不还田和施氮量225 kg hm^(–2)处理(CK)2年平均增产6.33%,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百粒重和行粒数的显著提高和秃尖的显著降低;玉米籽粒产量并未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秸秆还田比秸秆不还田2年平均群体生物产量增加2.95%。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够增加春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秸秆还田比秸秆不还田处理2年平均灌浆期叶面积增加2.71%,光合速率提高4.80%。综合分析认为,秸秆还田9000 kg hm^(–2)和配施氮肥225kg hm^(–2)是辽北棕壤区春玉米生产比较理想的还田和施肥模式,在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氮量 春玉米 产量 光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替代化学钾肥对喀斯特峰丛洼地春玉米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傅伟 刘坤平 +4 位作者 陈洪松 陈香碧 林海飞 张伟 王克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23-1831,共9页
基于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站2006年开展的玉米/大豆套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利用2010—2014年监测数据,研究等量氮磷钾投入条件下,不同处理[对照(不施肥,CK)、全量化肥(NPK)、秸秆还田替代30%化肥钾(C7S3)、秸秆还田替代60%化肥钾(C4S6)]... 基于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站2006年开展的玉米/大豆套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利用2010—2014年监测数据,研究等量氮磷钾投入条件下,不同处理[对照(不施肥,CK)、全量化肥(NPK)、秸秆还田替代30%化肥钾(C7S3)、秸秆还田替代60%化肥钾(C4S6)]间秸秆还田与化肥施用的效果差异,以期为喀斯特峰丛洼地农田生态利用秸秆还田替代化肥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施肥处理5年春玉米平均产量是不施肥处理的4.12~4.17倍,C7S3和C4S6处理产量分别是NPK处理的98.3%和98.7%,施肥处理玉米产量及秸秆量均随时间呈增长趋势。2)施肥使玉米秸秆中含钾量、春玉米籽粒吸收氮磷钾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但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3)在钾素回收率、钾素吸收利用率、钾肥农学利用率以及钾肥偏生产力方面,C7S3和C4S6处理与全量化肥NPK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NPK处理年均钾素盈余量为3.00 kg·hm^(-2),显著高于C7S3处理(-1.90 kg·hm^(-2));而C4S6处理钾素年均盈余量最大,为8.22 kg·hm^(-2),实际平衡盈余率为7.4%。5)与试验初期相比,不施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15.9%,施肥处理极显著增加了土壤中速效钾含量(P<0.01);5年间施肥处理间年均速效钾含量增幅大小依次为:NPK>C7S3>C4S6,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6)经过8年耕作,土壤缓效钾含量在CK和C4S6处理中分别下降10.9%和4.9%,NPK和C7S3处理分别增加1.3%和22.4%。综上所述,秸秆还田替代部分化肥钾的施肥措施运用在喀斯特峰丛洼地可在保持春玉米较高产量的同时,维持土壤钾素动态平衡;其中60%秸秆钾替代量更有利于维持钾素表观平衡,而30%的秸秆钾还田量则更有利于土壤缓效钾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峰丛洼地 秸秆还田 春玉米 替代效应 钾素平衡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复位弹簧高速电磁阀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范玉 杨建国 贺玉海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108,共8页
为了同步提高船用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高速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响应速度,提出了一种双复位弹簧的设计方案。首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单弹簧电磁阀的数值仿真模型,在电磁阀试验台上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双... 为了同步提高船用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高速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响应速度,提出了一种双复位弹簧的设计方案。首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单弹簧电磁阀的数值仿真模型,在电磁阀试验台上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双复位弹簧的电磁阀模型。研究了低刚度弹簧预紧力与刚度、高刚度弹簧刚度及高刚度弹簧端面与衔铁的初始间隙对电磁阀动态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弹簧的情形,双复位弹簧的设计可以同时优化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响应,特别当低刚度弹簧预紧力为110 N,刚度为16 N/mm,高刚度弹簧刚度为100 N/mm,高刚度弹簧端面与衔铁的初始间隙为0.01 mm时,电磁阀开启响应时间减少了1%,关闭响应时间减少了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电控喷油系统 高速电磁阀 双复位弹簧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精料水平对藏系绵羊春季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殖收益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田伟 刘宏金 +3 位作者 胡林勇 赵娜 耿远月 徐世晓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21-1926,共6页
为揭示日粮精料水平对藏系绵羊春季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养殖收益的影响,为高寒地区返青期休牧-舍饲技术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选择40只体况相近的1岁藏系绵羊,体质量为(21.35±2.15)k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羊,分别饲喂精料水平为... 为揭示日粮精料水平对藏系绵羊春季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养殖收益的影响,为高寒地区返青期休牧-舍饲技术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选择40只体况相近的1岁藏系绵羊,体质量为(21.35±2.15)k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羊,分别饲喂精料水平为0、15%、30%、45%和60%的饲粮。试验正试期80 d,每天饲喂2次(8:00和17:00),藏系绵羊自由饮水和舔食营养舔砖。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0~45%)提高日粮精料水平对舍饲藏系绵羊的增质量、增质量比例和饲草转化效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与纯干燕麦草相比,饲喂45%和60%精料日粮显著提高藏系绵羊的血清总蛋白、血糖和谷草转氨酶的水平。在养殖收益方面,45%与60%精料日粮无显著差异,两者均显著高于燕麦纯干草和15%精料日粮。研究发现,采用15%精料日粮可以使藏系绵羊春季饲养达到收支平衡,采用45%精料日粮可以获得较好的养殖收益,牧民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目标选择合适的日粮精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系绵羊 生长性能 养殖收益 精料水平 春季休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有机培肥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晓娟 贾志宽 +1 位作者 梁连友 赵二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97,共5页
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试验设计,秸秆还田量为主处理,施有机肥量为副处理,在渭北旱塬合阳试验基地进行了两年的旱地有机培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秸秆还田量为13500、9000、0 kg.hm-2时,与不施肥... 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试验设计,秸秆还田量为主处理,施有机肥量为副处理,在渭北旱塬合阳试验基地进行了两年的旱地有机培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秸秆还田量为13500、9000、0 kg.hm-2时,与不施肥相比,施有机肥22500 kg.hm-2的玉米产量增加2021~3638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34~8.19 kg.hm-2.mm-1;秸秆不还田时,施有机肥11250 kg.hm-2的玉米产量比不施肥增加2838~3402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54~6.86 kg.hm-2.mm-1;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产生的效果不显著。旱作条件下秸秆还田和施有机肥处理的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全生育期耗水量间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有机肥 秸秆还田 春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氮肥减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建军 党翼 +7 位作者 赵刚 樊廷录 王磊 程万莉 李尚中 王淑英 雷康宁 张朝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6-165,共10页
通过在陇东黄土旱塬雨养农业区进行的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减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常规施氮(F,225 kg·hm-2);2)秸秆还田(TS,9000 kg·hm-2);3)F+TS;4... 通过在陇东黄土旱塬雨养农业区进行的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减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常规施氮(F,225 kg·hm-2);2)秸秆还田(TS,9000 kg·hm-2);3)F+TS;4)80%F+TS;5)60%F+TS;6)不施肥不还田(CK)。结果表明:与F+TS相比,不同年份秸秆翻压还田与减量20%~40%氮肥配施均表现出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不显著,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大小变化顺序均为80%F+TS>60%F+TS>F+TS>F>TS>CK。其中80%F+TS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F+TS增加9.9%、8.2%,较CK增加46.9%、52.4%,60%F+TS较F+TS增加2.6%、3.7%,较CK增加37.2%、46.1%。同时,秸秆翻压还田与减量20%~40%氮肥配施提高了春玉米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改善了产量性状和拔节期玉米光合性能及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因此,在陇东黄土旱塬雨养农业区,60%~80%F+TS处理即秸秆翻压还田与氮肥减量20%~40%的配施方式是该地区最优施氮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减施 旱地春玉米 产量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菱形车回正性能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查云飞 钟志华 张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650-2653,2658,共5页
菱形车特殊的转向轮结构布置,导致菱形车无法通过转向轮定位参数实现回正。采用弹簧回正机构驱动菱形车转向系统的转筒回转,实现转向轮的回正。通过对菱形车的转向阻力矩和回正力矩的分析,认为要使转向轮实现回正需要施加外加力矩,并推... 菱形车特殊的转向轮结构布置,导致菱形车无法通过转向轮定位参数实现回正。采用弹簧回正机构驱动菱形车转向系统的转筒回转,实现转向轮的回正。通过对菱形车的转向阻力矩和回正力矩的分析,认为要使转向轮实现回正需要施加外加力矩,并推导出了弹簧回正机构的曲线方程。通过转向回正性能试验验证了弹簧回正机构具有较好的回正性能,解决了菱形车的回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车 转向系统 回正力矩 弹簧回正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农区秸秆还田秋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杨治平 周怀平 李红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53,共5页
在我国典型半湿润偏旱的山西寿阳试区 ,通过 7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秸秆还田秋施肥对春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方式的秸秆还田结合秋施肥是一项适用于该区的行之有效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蓄水保墒的功效 ,... 在我国典型半湿润偏旱的山西寿阳试区 ,通过 7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秸秆还田秋施肥对春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方式的秸秆还田结合秋施肥是一项适用于该区的行之有效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蓄水保墒的功效 ,特别是土壤表土的含水率较春施肥提高了 1.0 9%~ 3 .0 4 % ,从而提高了春玉米的出苗率 ,使得苗齐、苗壮。秸秆还田秋施肥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0 .2 6~ 0 .2 9g/ kg,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 3 .9%~13 .9%和 3 .0 %~ 9.1%。从 5年的产量统计结果看 ,秋施肥和春施肥处理相比较 ,玉米籽粒增产 2 .5 6~ 3 .88t/ hm2 ,增产幅度为 8.10 %~ 13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秋施肥 春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旱作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