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MP-9-1562C/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潘明麟 张晓梅 +3 位作者 孙卫华 徐浣白 时照明 田刚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4-647,737,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1562C/T(MMP-9-1562C/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及DN不同病期的关系。方法:将150例T2DM患者按DN诊断标准分为DN组与非糖尿病肾病(NDN)组,DN组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白蛋白尿期和...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1562C/T(MMP-9-1562C/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及DN不同病期的关系。方法:将150例T2DM患者按DN诊断标准分为DN组与非糖尿病肾病(NDN)组,DN组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白蛋白尿期和肾功能不全期。另择52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NC)组。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各组基因型。结果:DN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肌酐(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值高于NDN、NC组(P<0.01)。DN组与NDN组、NC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中CC、CT、TT各基因型DN发生率依次递减,其中TT基因型组DN发生率低于CC基因型组(P<0.01)。携T等位基因者发生DN的风险是携C等位基因者的0.47倍(P<0.01,95%CI0.29~0.75)。MMP-9-1562C基因型、HbA1c、TG、TC、Cr、BUN、SBP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DN组内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白蛋白尿期和肾功能不全期TT基因型与T等位基因频率随肾功能减退而降低(P<0.05或P<0.01)。结论:MMP-9-1562C/T基因多态性与DN发生有关,T等位基因是DN患者的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白蛋白尿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胡盈莹 江家骥 +8 位作者 欧文湖 林国贤 苏智军 刘家俊 李勤光 姚履枫 林彩文 李丹 陈怡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3年第S1期3-8,共6页
目的:首次调查福建省五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并探讨HBV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临床的可能相关性。方法:收集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等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目的:首次调查福建省五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并探讨HBV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临床的可能相关性。方法:收集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等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HBV基因型,应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应分析研究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431份HBV DNA阳性的血清中基因B型275例(63.8%),C型100例(23.2%),D型及其混合型共51例(11.8%)。未见A、E、F型。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泉州和三明地区HBV基因B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福州地区(P=0.002;P=0.006);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重型肝炎都是以基因B型为主要基因型;基因C型在肝硬化中所占比例(47%)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14.5%)和重型肝炎组(14.7%)(P=0.009,P<0.001);基因B型的e抗原阳性率(52.4%)显著低于C型(56%)(P=0.008);基因D型患者e抗原阳性率(30.8%)也低于C型(P=0.051)。对应分析表明HCC与基因D型及其混合型关系密切。结论:①福建省HBV感染以基因B型为主,其次是C型,也存在基因D型的流行。②福建省部分地区基因型B和C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③基因B型在年轻患者中可能与重型肝炎的发展有关;基因C型在年长患者中可能更易导致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福建省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IFLP) 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蛋白α-亚基基因T393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尚跃丰 毛用敏 +1 位作者 崔让庄 王佩显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7-249,I0002,共4页
目的:分析Gs蛋白α-亚基(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α-stimulating activity polypeptide 1,GNAS1)基因T393C多态性与中国天津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按年龄配对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目的:分析Gs蛋白α-亚基(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α-stimulating activity polypeptide 1,GNAS1)基因T393C多态性与中国天津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按年龄配对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各151例入选本研究。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析GNAS1基因T393C多态性的频率分布。结果:研究样本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T393C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576和2.664,P>0.05)。结论:GNAS1基因T393C多态性与中国天津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RGS蛋白质类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基因型 等位基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β-胡萝卜素含量相关AFLP分子标记的开发 被引量:1
4
作者 靳容 后猛 +2 位作者 马代夫 谢世清 李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6-271,共6页
为了提高高β-胡萝卜素食用型甘薯品种的选育效果,本试验利用徐薯25(低胡萝卜素品种)和徐22-5(高胡萝卜素品系)及其杂交F1代分离群体,开发与甘薯β-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相关的AFLP分子标记。采用Logis-tic向前逐步回归法(P<0.05)引入AFL... 为了提高高β-胡萝卜素食用型甘薯品种的选育效果,本试验利用徐薯25(低胡萝卜素品种)和徐22-5(高胡萝卜素品系)及其杂交F1代分离群体,开发与甘薯β-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相关的AFLP分子标记。采用Logis-tic向前逐步回归法(P<0.05)引入AFLP标记,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41个甘薯杂交后代是否符合根据β-胡萝卜素含量高低进行的表型分组,并利用5个高胡萝卜素含量和5个低胡萝卜素含量甘薯品种(系)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可靠性。检测结果显示,41个杂交后代中仅有2个供试材料不符合预期分组,准确率高达95.1%,10个验证材料完全符合预期分组。表明在甘薯生长发育早期,可以通过该模型对高β-胡萝卜素性状进行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β-胡萝卜素含量 AFLP分子标记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汉族人群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5
作者 高静 崔让庄 +6 位作者 刘寅 毛用敏 周津 刘婷 陈倩 赵福梅 杨桂铭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0,98,共5页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IL)-6-572C/G、IL-1β-511C/T及IL-10-592C/A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437例接受PCI并进行冠脉造影随访的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66例)和...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IL)-6-572C/G、IL-1β-511C/T及IL-10-592C/A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437例接受PCI并进行冠脉造影随访的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66例)和非再狭窄组(271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L-6启动子(-572)、IL-1β启动子(-511)及IL-10启动子(-592)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1)2组IL-6-572C/G、IL-1β-511C/T及IL-10-592C/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术前狭窄程度、靶病变长度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能危险因素(均P<0.05),参照血管直径、支架直径为ISR的可能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IL-6-572C/G、IL-1β-511C/T及IL-10-592C/A基因多态性与天津地区汉族人群再狭窄的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再狭窄 白细胞介素类 冠状血管造影术 基因频率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6
作者 胡盈莹 江家骥 +8 位作者 欧文湖 林国贤 苏智军 刘家俊 李勤光 姚履枫 林彩文 李丹 陈怡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 首次调查福建省5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并探讨HBV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临床的可能相关性。方法 收集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等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目的 首次调查福建省5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并探讨HBV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临床的可能相关性。方法 收集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等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HBV基因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应分析研究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 431例HBV DNA阳性血清中基因B型275例(63.8%)C型100例(23.2%),D型及其混合型共51例(11.8%),未见A、E、F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泉州和三明地区HBV基因B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福州地区(P=0.002;P=0.006);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组都是以基因B型为主要基因型;基因C型在肝硬化中所占比例(47.0%)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14.5%)和重型肝炎组(14.7%)(P=0.009;P<0.001);基因B型的e抗原阳性率(52.4%)显著低于C型(56.0%)(P=0.008);基因D型患者e抗原阳性率(30.8%)也低于C型(P=0.051)。对应分析表明原发性肝癌(HCC)与基因D型及其混合型关系密切。结论 (1)福建省HBV感染以基因B型为主,其次是C型,也存在基因D型的流行。(2)福建省部分地区基因型B和C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3)基因B型在年轻患者中可能与重型肝炎的发展有关;基因C型在年长患者中可能更易导致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乙型肝炎 病毒基因 基因型分布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PCR-RFLP方法检测医学重要真菌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建魁 牟兆钦 +5 位作者 尹秀云 张鹏 高亚兵 黄媛 佟雅丽 朱晓华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6-207,217,共3页
目的 :建立并应用PCR_RFLP技术区分临床重要真菌的方法 ,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法 :首先根据医学真菌的 18SrRNA基因合成了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解脂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烟曲霉菌和... 目的 :建立并应用PCR_RFLP技术区分临床重要真菌的方法 ,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法 :首先根据医学真菌的 18SrRNA基因合成了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解脂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等 9种真菌的通用引物 ;建立鉴定医学真菌的PCR_RFLP方法。通过用白色念珠菌感染大鼠 ,建立了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将建立的方法用于临床 ,并与血培养法和协同凝集试验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PCR_RFLP法的灵敏度高于协同凝集试验和血培养法。经过一年多的临床应用 ,我们分别用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鉴定技术、协同凝集试验法和血培养法检测了 118例血液病、肿瘤和其他发热患者的血液标本。应用协同凝集试验 (CoA)法检出真菌血症 19例 ,阳性率为 16 .1%。应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共有 4 0例检出真菌血症 ,阳性率为 33.9% ;其中白色念珠菌血症占真菌血症的 6 5 .0 % ,热带念珠菌感染占 17.5 % ,假热带念珠菌感染占 10 % ,光滑念珠菌感染占 5 .0 % ,近平滑念珠菌感染占 2 .5 % ,为临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进行抗真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结论 :该技术具有快速、敏感、不需放射性同位素等优点 ,而且准确性极高 ,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RFLP方法 检测 真菌 临床应用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