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与神经管和颅面畸形病因学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裴丽君 李竹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神经管畸形和颅面畸形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大规模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叶酸能降低发生这类畸形的危险。叶酸缺乏是神经管和颅面畸形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通过对与叶酸代谢有关的还... 神经管畸形和颅面畸形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大规模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叶酸能降低发生这类畸形的危险。叶酸缺乏是神经管和颅面畸形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通过对与叶酸代谢有关的还原叶酸载体(reducedfolatecarrier,RFC)的生化特点、生理功能、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结构功能、调控、表达及其与叶酸水平和神经管颅面畸形的关系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神经管和颅面畸形的病因学研究提出可能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叶酸载体基因 rfc1 神经管 颅面畸形 病因学 叶酸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骨肉瘤耐MTX细胞系中RFC、DHFR、GST-π的mRNA表达 被引量:12
2
作者 于明东 李书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58-861,共4页
[目的]研究RFC(还原叶酸载体)、GST-π(谷胱甘肽S转移酶π)、DHFR(二氢叶酸还原酶)mRNA在人骨肉瘤U2-OS细胞系及人骨肉瘤耐药细胞系U2-OS/R1-R3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在人骨肉瘤MTX化疗耐药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冲击并逐步增加诱导药物... [目的]研究RFC(还原叶酸载体)、GST-π(谷胱甘肽S转移酶π)、DHFR(二氢叶酸还原酶)mRNA在人骨肉瘤U2-OS细胞系及人骨肉瘤耐药细胞系U2-OS/R1-R3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在人骨肉瘤MTX化疗耐药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冲击并逐步增加诱导药物浓度诱导的方法,诱导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并建立耐MTX细胞系(U2-OS/R1-R3),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mRNA水平检测RFC、GST-π、DHFR在U2-OS及(U2-OS/R1-R3)中的表达。[结果]本试验成功建立三株人骨肉瘤耐药细胞系U2-OS/R1-R3中,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TX耐药与DHFRmRNA表达增加有关,与RFCmRNA的表达降低有关,与GST-πmRNA的表达增加有关。[结论]本试验在基因水平探讨人骨肉瘤细胞MTX化疗耐药机制,DHFR、GST-π基因表达的增加及RFC基因表达的降低参与了人骨肉瘤细胞的MTX耐药,为临床探索骨肉瘤患者的MTX耐药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临床筛选MTX化疗不敏感患者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甲氨喋呤(MTX) 还原叶酸载体(rfc) 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C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红 蒋慧 刘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76-1380,共5页
目的研究RFC1 G80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以接受HDMTX(剂量>1 g/m^2)治疗的68例患儿(280例次)作为研究对象。MTX治疗前检测RFC1 G80A基因多态性;定时测定血浆MTX浓度和... 目的研究RFC1 G80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以接受HDMTX(剂量>1 g/m^2)治疗的68例患儿(280例次)作为研究对象。MTX治疗前检测RFC1 G80A基因多态性;定时测定血浆MTX浓度和肝肾功能、血常规,观察MTX相关毒副反应及预后,评估其相关性。结果 RFC1 G80A基因多态性与MTX毒副反应相关,AA基因型发生中重度肝脏损害及骨髓抑制的风险分别是GG型7.28倍和2.8倍(P=0.000,0.005),可以作为预测HDMTX毒副反应的危险指标。RFC1 G80A各基因型MTX排泄延迟发生和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C1G80A基因多态性与HDMTX治疗后中重度肝脏损害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相关,可以作为预测HDMTX毒副反应的危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还原叶酸载体 药物浓度 毒副反应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还原载体基因RFC1 G80A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炎 王莉娜 +4 位作者 蒋国军 王洪敏 谈永飞 陈文森 沈洪兵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华东汉族人群叶酸还原载体(reduced folate carrier,RFC1)基因G80A多态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本组为病例对照研究,经组织学确诊的宜兴高发区胃腺癌病例261例,并选择与病例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人群对照295例,... 目的:探讨中国华东汉族人群叶酸还原载体(reduced folate carrier,RFC1)基因G80A多态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本组为病例对照研究,经组织学确诊的宜兴高发区胃腺癌病例261例,并选择与病例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人群对照295例,以PCR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胃癌风险的关系,并探讨吸烟、饮酒等因素在其中的影响。结果:与携带80GG基因型者比较,携带80AA基因型者胃癌风险增加1.79倍(校正OR=2.79,95%CI:1.77~4.39);以携带80GG和GA基因型者为参照(隐性模型),80AA变异基因型者胃癌风险增加1.59倍(校正OR=2.59,95%CI:1.77~3.80),且这一显著的相关性在60岁以上(校正OR=2.96,95%CI:1.63~5.37)、女性(校正OR=8.28,95%CI:2.95~23.26)、非吸烟者(校正OR=3.68,95%CI:1.94~6.98)和非饮酒者(校正OR=3.08,95%CI:1.76~5.41)中更为显著。结论:RFC1G80A多态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值得进一步进行功能学探讨及大样本人群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流行病学 分子 多态现象 单核苷酸 基因 还原叶酸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937细胞系RFC1基因甲基化状态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张娜 蒋慧 +3 位作者 李红 邵静波 刘青 杨静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单核细胞样细胞系U937的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启动子甲基化表达及其转录状态,并观察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对甲氨蝶呤(MTX)诱导的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运用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937细胞系经5-杂氮... 目的探讨急性单核细胞样细胞系U937的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启动子甲基化表达及其转录状态,并观察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对甲氨蝶呤(MTX)诱导的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运用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937细胞系经5-杂氮胞苷作用后的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RFC1基因转录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验证RFC1基因表达变化对MTX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U937细胞RFC1启动子的非甲基化率为(8.09±0.87)%,处于高甲基化状态;经1、2、4μmol/L的5-杂氮胞苷作用72 h后,非甲基化率分别为(9.44±2.01)%、(13.51±2.19)%、(15.76±1.65)%;2、4μmol/L的5-杂氮胞苷作用后,RFC1的非甲基化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5,P=0.001)。2、4μmol/L的5-杂氮胞苷处理后,RFC1 mRNA表达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0)。2μmol/L 5-杂氮胞苷可抑制细胞S期,同时G1期细胞增加;5 nmol/L的MTX引起细胞凋亡,并特异性作用于S期;两者联用可显著增加细胞凋亡,增强S期的抑制作用。结论 U937细胞系中RFC1基因启动子存在异常高甲基化,5-杂氮胞苷可引起去甲基化作用,并引起RFC1表达增加,从而增加MTX引起的细胞凋亡,特异性抑制细胞周期S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937 DNA甲基化 还原叶酸载体基因 5-杂氮胞苷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还原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丽华 余晶 +2 位作者 邓兰 杜江 王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研究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A80G多态性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的不良反应以及甲氨蝶呤(MTX)排泄延迟的影响。方法筛选ALL患儿40例,提取其基因组DNA,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RFC1 80位点基因型,观... 目的研究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A80G多态性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的不良反应以及甲氨蝶呤(MTX)排泄延迟的影响。方法筛选ALL患儿40例,提取其基因组DNA,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RFC1 80位点基因型,观察所有患儿经HDMTX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并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MTX血药浓度。结果 ALL患儿在HDMTX化疗中,RFC1 80AA基因型者骨髓抑制发生的风险是GG基因型者的8.67倍(OR=8.67,95%CI:1.05~71.57,P=0.045);RFC1 A80G基因型与肝脏损害无明显相关,与MTX排泄延迟亦无明显相关。结论 RFC1 80位基因型可能成为预测ALL患儿HDMTX化疗不良反应的有效遗传学标记,值得进一步进行功能学探讨及大样本人群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还原叶酸载体 基因多态性 甲氨蝶呤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陆爱东 张乐萍 +6 位作者 王彬 贾月萍 左英熹 吴珺 黄山雅美 胡冠华 刘桂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3-736,共4页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1(MDR1)和还原型叶酸载体基因(SLC19A1)多态性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剂量甲氨喋呤(MTX)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108例ALL患者MDR1 exon...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1(MDR1)和还原型叶酸载体基因(SLC19A1)多态性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剂量甲氨喋呤(MTX)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108例ALL患者MDR1 exon26C>T、MDR1 exon21G>T/A和SLC19A1 80G>A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分析基因型和生存率、不良反应等的关系。结果 MDR1 exon26C>T、MDR1 exon21G>T/A和SLC19A180G>A各基因型的36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R1 exon26C>T和MDR1 exon21G>T/A突变型的24 h MTX血浆浓度高于野生型,且突变型具有更高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1 exon26C>T和MDR1 exon21G>T/A基因突变对大剂量MTX治疗血浆浓度及肝功能损伤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基因1 还原性叶酸载体 基因多态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性叶酸载体1 G80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不良反应关系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春燕 黄琳 +1 位作者 任晓蕾 封宇飞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还原叶酸载体1(reduced folate carrier 1,RFC1)G80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 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目的:探讨还原叶酸载体1(reduced folate carrier 1,RFC1)G80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 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和EMBase等数据库,收集RFC1G80A基因多态性与ALL患儿使用HDMTX化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RFC1G80A基因型ALL患儿使用HDMTX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英文文献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RFC1G80A AA型患儿使用HDMTX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RFC1G80A GA+RFC1G80A GG型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28,95%CI=1.00~1.63,P=0.05)。结论:RFC1G80A基因多态性与HDMTX的不良反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数量有限,因此需要谨慎对待评价结果,尚需更多设计更合理、大样本量和多中心的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叶酸载体 基因多态性 甲氨蝶呤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还原叶酸载体1基因80G/A多态性与子女唐氏综合症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大莉 曾照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母亲还原叶酸载体1(RFC1)基因80G/A多态性与子女唐氏综合症(DS)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Science、CNKI、CBM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12年9月间关于母亲RFC1基因80G/A多态性与子女DS易感性相关... 目的:探讨母亲还原叶酸载体1(RFC1)基因80G/A多态性与子女唐氏综合症(DS)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Science、CNKI、CBM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12年9月间关于母亲RFC1基因80G/A多态性与子女DS易感性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包括病例625例,对照7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母亲RFC1基因80G/A多态性与子女DS易感性的相关性在各比较模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Vs.G:OR=0.85,95%CI(0.73,1.00);AA Vs.GG:OR=0.73,95%CI(0.53,0.99);AA Vs.AG+GG:OR=0.82,95%CI(0.63,1.06);AA+AG Vs.GG:OR=0.81,95%CI(0.64,1.03)〕。基于人种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母亲RFC1基因80G/A多态性与子女DS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症 21三体综合症 还原叶酸载体1 80G A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还原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易感性关系
10
作者 余晶 王斌 +3 位作者 兰和魁 邓兰 杜江 杨丽华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研究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educed folate carrier,RFC1)A80G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30例ALL儿童(ALL组)及70名健康儿童(对照... 目的研究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educed folate carrier,RFC1)A80G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30例ALL儿童(ALL组)及7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RFCl80A→G基因型的测定,分析该基因型在ALL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与携带80GG基因型者比较,携带80AA基因型者ALL风险增加4.5倍(OR=4.50,95%CI:1.17-17.30);以携带80GG和GA基因型者为参照,80AA变异基因型者ALL风险增加3.22倍(OR=3.22,95%CI:1.24-8.41)。结论RFC1A80G多态可能是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还原叶酸载体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管畸形儿及其父母还原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的FBAT关联研究
11
作者 裴丽君 朱慧萍 +4 位作者 刘建蒙 叶荣伟 李智文 任爱国 郑晓瑛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管畸形(neuraltubedefects,NTDs)儿及其父母的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educed folate carrier gene,RFC1)A80G多态性在NTDs发生危险中的作用,为探讨NTDs遗传易感标记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 目的:探讨神经管畸形(neuraltubedefects,NTDs)儿及其父母的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educed folate carrier gene,RFC1)A80G多态性在NTDs发生危险中的作用,为探讨NTDs遗传易感标记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4例NTDs儿及其父母和100例健康对照儿及其父母的RFC1 A80G多态性,利用病例-父母对照研究中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检验)和以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检验(FBAT检验)分析NTDs儿的父母RFC1基因A80G多态性与NTDs发生危险的关联,及其在子代中传递的作用强度。结果:患儿父母均为杂合子GA/GA的比例高达36.36%,NTDs患儿成为纯合子GG的概率为2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儿接受父母遗传的G等位基因的概率均为25%,并有发生NTDs危险的可能。NTDs的TDT检验结果显示,患儿父母传递等位基因G的危险性是传递等位基因A危险性的1.56倍(95%CI:1.07~2.28),认为该基因在亲代和NTDs子代间存在传递失衡现象。FBAT检验中,不论显性模型还是隐性模型,均未发现等位基因G与NTDs的发生危险存在关联,该结果与上述病例-父母对照研究TDT检验结果不一致。结论:虽然TDT检验中G等位基因与NTDs发生危险有关,但FBAT检验未发现G等位基因与NTDs发生危险存在关联,应进一步加大核心家系数量验证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畸形 神经管缺损 膜转运蛋白质类 还原叶酸载体基因 以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还原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家碧 盛小奇 +6 位作者 王婷婷 黄鹏 李依寰 罗柳 刘亦萍 刁静怡 朱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7-554,共8页
目的探讨母亲还原叶酸载体(reduced folate carrier,RFC)基因多态性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以2017年11月至2020年3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就诊的683例CHD婴儿的... 目的探讨母亲还原叶酸载体(reduced folate carrier,RFC)基因多态性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以2017年11月至2020年3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就诊的683例CHD婴儿的母亲为病例组,以同期在该院就诊并排除任何畸形的740例婴儿的母亲为对照组。使用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资料,并采集产妇5 mL静脉血用于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FC基因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CHD的关联,并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基因-基因间交互作用。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母亲RFC基因2个位点rs2236484 (AG vs AA:OR=1.91,95%CI:1.45~2.51;GG vs AA:OR=1.96,95%CI:1.40~2.75)和rs2330183 (CT vs CC:OR=1.39,95%CI:1.06~1.83)的多态性与子代CHD风险存在关联。母亲携带单倍型G-G (OR=1.21,95%CI:1.03~1.41)和T-G (OR=1.25,95%CI:1.07~1.46)显著增加子代CHD的风险。交互作用分析显示,RFC基因各位点在CHD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母亲RFC基因多态性及各位点间的交互作用与子代CHD的发生相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 (6):547-5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还原叶酸载体基因 病例对照研究 单倍型 交互作用 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性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反应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毅佳 王淑梅 金志国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研究还原性叶酸载体(RFC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90例,提取患儿血液DNA后检测其RFC1 80位点基因型,比较AA、AG+GG基因型患儿在HD-... 目的研究还原性叶酸载体(RFC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90例,提取患儿血液DNA后检测其RFC1 80位点基因型,比较AA、AG+GG基因型患儿在HD-MTX治疗后化疗反应发生率,分析RFC1 G80A基因多态性与HD-MTX治疗后化疗反应发生的关系,测定不同基因型患儿化疗48 h后血药浓度,比较AA型、AG+GG型患儿与HD-MTX排泄延迟的关系。结果本组AA型24例、AG型45例、GG型21例,AA型患儿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排泄延迟率发生的风险高于AG+GG型(P<0.05),AA型与AG+GG型患儿口腔黏膜炎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患儿RFC1 G80A基因多态性与HD-MTX化疗反应存在相关性,可能成为预测HD-MTX化疗反应的遗传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样 还原性叶酸载体基因 多态性 甲氨蝶呤 药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肉瘤U-2 OS细胞对甲氨蝶呤体外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刘金超 李书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人骨肉瘤细胞(U-2 OS)对甲氨蝶呤(MTX)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大剂量冲击与逐步增加剂量相结合的方法,对U-2 OS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建立4株耐药细胞株U-2 OS/R1一U-2OS/R4。MTT法检测并比较各细胞亚系对MTX的敏感性,半定量... 目的探讨人骨肉瘤细胞(U-2 OS)对甲氨蝶呤(MTX)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大剂量冲击与逐步增加剂量相结合的方法,对U-2 OS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建立4株耐药细胞株U-2 OS/R1一U-2OS/R4。MTT法检测并比较各细胞亚系对MTX的敏感性,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亚系还原性叶酸载体(RFC)、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mRNA表达。结果本实验成功建立了4株MTX耐药细胞亚系,即U-2 OS/R1~U-2 OS/R4;MTT法显示各亚系耐药性逐渐增加,MTX耐药与RFC mRNA表达降低及DHFR mRNA表达增加相关(P〈0.05)。结论RFC、DH—FR mRNA参与了U-2 OS细胞的MTX耐药;测定RFC、DHFR基因状态有助于筛选MTX耐药的骨肉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叶酸载体 二氢叶酸还原酶 甲氨蝶呤 骨肉瘤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疾病患者MDR1、RFC1、GGH、FPGS和MTHFR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莫小兰 何艳玲 +5 位作者 雷会雯 陈杰 李嘉丽 陈冬莹 陈孝 侯连兵 《今日药学》 CAS 2016年第7期462-467,475,共7页
目的研究中国风湿性疾病患者群中MDR1 C3435T、RFC1 G80A、GGH C-401T、FPGS(rs1544105)G>A、MTHFR C677T和MTHFR A1298C基因型的分布,并与北京汉族健康人群及其他种族的基因频率进行比较,明确种族差异。方法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分析... 目的研究中国风湿性疾病患者群中MDR1 C3435T、RFC1 G80A、GGH C-401T、FPGS(rs1544105)G>A、MTHFR C677T和MTHFR A1298C基因型的分布,并与北京汉族健康人群及其他种族的基因频率进行比较,明确种族差异。方法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分析MDR1 3435、RFC1 80、GGH-401、FPGS(rs 1544105)、MTHFR 677和MTHFR 1298五个基因6个位点在中国风湿患者群中的分布情况,并验证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同时和北京健康汉族人群及其他种族基因突变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6个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如下:MDR1 3435C 64%,MDR1 3435T 36%;RFC1 80G 51%,RFC180A 49%;GGH-401C 81%,GGH-401T 19%;FPGS(rs1544105)G 26%,FPGS(rs1544105)A 74%;MTHFR 677C 73%,MTHFR677T 27%;MTHFR 1298A 79%,MTHFR 1298C 21%。各个基因型频率都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除了MTHFR 677的突变频率较低外,本研究风湿患者群中的各基因频率与已报道的北京健康志愿者基因频率相似。各基因频率与其他种族间存在种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多药耐药基因1 还原型叶酸转运载体 γ-谷氨酸水解酶 叶酰聚谷氨酸合成酶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还原型叶酸载体1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疗效、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明 赵敏 +1 位作者 侯良学 焦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8-285,共8页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还原型叶酸载体1(RFC1)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MTX)疗效、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日至2021年1月20日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MTX治疗的268例RA患者,男性82例,女...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还原型叶酸载体1(RFC1)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MTX)疗效、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日至2021年1月20日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MTX治疗的268例RA患者,男性82例,女性186例,年龄(52.47±10.29)岁。检测其RFC1 G80A位点的基因型,检测初次服用MTX 48 h后的血药浓度,观察并统计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不同组别间RFC1 G80A位点基因型的差异,采用共线性诊断和logistic回归分析MTX疗效和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RFC1 G80A位点基因型(GG/GA/AA)及基因频率(G/A)分布在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3,P=0.037;χ^(2)=6.249,P=0.012),AA型治疗有效率59.26%(32/54)高于GG型36.49%(27/74)(χ^(2)=6.516,P=0.0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A基因型患者相对于GG型的MTX治疗有效率的OR(95%CI)值为2.491(1.206~5.144)。AA型患者的48 h血药浓度为1.15(0.75,1.35)μmol/L,与GG型[0.74(0.61,1.18)μmol/L]和GA型[0.84(0.69,0.99)μ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2,P=0.0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A型患者48 h血药浓度较高的概率约为GG型的2.583(1.238~5.390)倍。肝功能损伤在3种不同基因型(GG/GA/AA)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6,P=0.002)。结论RFC1 G80A位点多态性能够影响RA患者的MTX疗效、血药浓度及肝功能损伤,AA型患者相对GG型疗效更好、血药浓度较高,但肝功损伤率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甲氨蝶呤 还原型叶酸载体1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中国南北方人群还原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分布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裴丽君 任爱国 +9 位作者 朱慧萍 郝玲 赵文睿 李竹 侯广旺 张伯兰 蒋琰瑛 吴立民 潘玉娟 张梦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 描述中国人群还原叶酸载体(RFC1)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南北方、不同性别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720份正常人外周血片DNA进行RFC1第80位SNP检测。结果 北方人群RFC1(A80G)基因的AA... 目的 描述中国人群还原叶酸载体(RFC1)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南北方、不同性别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720份正常人外周血片DNA进行RFC1第80位SNP检测。结果 北方人群RFC1(A80G)基因的AA、GG和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28%、31.09%和46.63%,南方人群RFC1(A80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8.56%、22.75%和58.68%,南北方基因型频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南北方人群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2.10%和5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RFC1(A80G)基因的AA、GG和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4.88%、25.85%和49.27%,女性分别为18.83%、27.77%和53.40%,不同性别人群RFC1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0.49%和54.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步认为RFC1基因型分布与北方神经管畸形率高于南方的分布特点一致。人群RFC1基因型分布研究可为RFC1基因突变与叶酸代谢相关疾病病因研究假设提供遗传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北方人群 还原叶酸载体 基因多态性 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
原文传递
还原叶酸载体基因G80A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许静 徐康康 +3 位作者 李天媛 顾海娟 廖清船 杨力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2739-2742,共4页
目的:研究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G80A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甲氨蝶呤(MTX)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筛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0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患儿RFC1G80A基因型,... 目的:研究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G80A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甲氨蝶呤(MTX)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筛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0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患儿RFC1G80A基因型,运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MTX血药浓度,同时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相对野生基因型携带者,携有突变基因型的患儿MTX血药浓度高,RFC1G80A基因型与MTX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发生排泄延迟的患儿MTX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影响MTX不良反应个体间差异的因素复杂,对单纯由于RFC1G80A多态性导致的血药浓度增高患者,须谨慎调整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叶酸载体 基因多态性 甲氨蝶呤 血药浓度
原文传递
还原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和唇腭裂关联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裴丽君 任爱国 +9 位作者 郝玲 朱慧萍 朱江辉 赵文睿 周敏霞 孙霞美 姜梅芳 陈海兰 张伯兰 李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 检验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A80G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和唇腭裂之间的关联,为寻找CHD和唇腭裂危险因素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RFLP-PCR方法,对67个CHD患儿家庭、82个唇腭裂患儿家庭和100个正常儿童家庭... 目的 检验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A80G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和唇腭裂之间的关联,为寻找CHD和唇腭裂危险因素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RFLP-PCR方法,对67个CHD患儿家庭、82个唇腭裂患儿家庭和100个正常儿童家庭成员的外周血DNA进行RFC1第80位SNP检测,利用核心家庭标本进行以家庭为基础的关联检验(FBAT),并分析了子代RFC1基因型与母亲孕期前后增补叶酸的相互作用。结果 不增补叶酸的母亲生育CHD儿的危险高于增补叶酸的母亲(OR=2 68,95%CI:1 14-6 41),即母亲孕期未增补叶酸与CHD发生危险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x2=6.213,P=0 013);在FBAT检验中,RFC1 G等位基因与CHD发病危险有统计学关联(Z=2 140,P<0 05),表明RFC1 G等位基因可能是CHD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未发现唇腭裂与RFC1之间的统计学关联。结论 RFC1 G等位基因可能是CHD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子代RFC1基因GG或GA基因型、母亲孕期叶酸缺乏可能增加CHD的发病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D 唇腭裂 叶酸 先天性心脏病 孕期 发病危险 遗传易感基因 基因型 子代 等位基因
原文传递
还原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与神经管畸形关联的父母-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裴丽君 李智文 +9 位作者 任爱国 张卫 朱慧萍 朱江辉 郑晓颖 杜宝芝 刘育红 肖燕萍 魏子庚 李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5-668,共4页
目的对神经管畸形(NTDs)发病危险和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A80G多态性进行关联研究,为寻找NTDs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RFLP-PCR方法,对104 例NTDs儿及其父母和99名正常儿童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RFC1第80位SNP检... 目的对神经管畸形(NTDs)发病危险和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A80G多态性进行关联研究,为寻找NTDs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RFLP-PCR方法,对104 例NTDs儿及其父母和99名正常儿童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RFC1第80位SNP检测,对核心家庭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NTDs杂合子父母G等位基因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NTDs儿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儿,OR值为1.64(95%CI:1.08~2.49);GG基因型的患儿发生NTDs危险高于AA基因型(OR=2.56,95%CI:1.04~6.36);TDT结果显示,RFC1等位基因G 与NTDs之间存在关联(x2=5.2364,P<0.05),携带G等位基因发生NTDs的危险是非携带者的1.56倍(95%CI:1.07~2.28)。结论发现在中国人群中RFC1基因多态性与NTDs存在关联,初步表明该基因G等位基因可能是NTDs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还原叶酸载体基因 传递不平衡检验 病例对照研究 基因多态性 关联研究 等位基因频率 遗传易感基因 AA基因型 NTD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