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to Establish the Possibility of Realistic Simulation of the Behavior of Single Storey—One Bay Infilled R.C.Frames in Scale 1:9,Subjected to Horizontal Cyclic Loading
1
作者 Jafar A.Al thawabteh Bilal M.Yasi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8年第4期288-303,共16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construction,specifically seism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as many researchers did,we have resorted to modelling methods,based on the scaled internal forces.Therefore,this rese... 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construction,specifically seism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as many researchers did,we have resorted to modelling methods,based on the scaled internal forces.Therefore,this research includes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imed to establish the possibility of realistic simulations of the cyclic response of small-scale models of one bay,one-store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with masonry infills as a preliminary step for simulat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uch structural.So,the specimens constructed were 1:9 scale R/C frames.These 1:9 scale infill frames were constructed with prototype materials and were tested in an extensive experimental sequence representing specimens of a scale near the prototype(1:3).The tested laboratory models include 1:3 scale infilled R/C frames that were built from original material such as steel,concrete and masonry infills(hollow masonry units and mortar).With the same scale,geometry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u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1:3 scale 5-story three dimensional building.This program consisted of 16 models,5 bare and 11 masonry infilled.all models refer to single-storey one-bay 1:9 scale as for the original structure and a one third of the scale(1:3)as for the prototype(1:3).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pecimens were designed in such a way as to prevent shear failure of the columns.Finally,the present paper was carried out in the Laboratory of Strength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in the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at 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frame MASONRY INFILL walls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tiffness strength displacement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板对高层钢框架-R.C剪力墙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夏逸鸣 姜逸山 王小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6-260,共5页
针对结构中的钢框架,采用稳定函数单元模型、空间屈服面方程及塑性流动法则,建立了钢框架结构节点的弹塑性增量平衡方程;针对结构中的楼板,应用相互耦合的三角形平面应力单元与三角形薄板弯曲单元,构建了楼板节点的弹性增量平衡方程;针... 针对结构中的钢框架,采用稳定函数单元模型、空间屈服面方程及塑性流动法则,建立了钢框架结构节点的弹塑性增量平衡方程;针对结构中的楼板,应用相互耦合的三角形平面应力单元与三角形薄板弯曲单元,构建了楼板节点的弹性增量平衡方程;针对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利用等效梁单元模型,采用一种简化的刚度法,得到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节点的弹塑性增量平衡方程。经过组合,求得混合结构节点整体的弹塑性增量平衡方程。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得到了该类结构中外钢框架的作用随着楼板厚度的增加而加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r.c剪力墙 楼板 简化刚度法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高原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功能分组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9
3
作者 黄国佳 李秋华 +6 位作者 陈椽 商立海 张垒 欧滕 高廷进 李钥 邓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573-5584,共12页
为了解贵州高原水源红枫湖水库的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于2012年至2013年枯水期(11月)、平水期(4月)、丰水期(7月)对红枫湖浮游植物与水体进行分层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浮游植物可分为25个功能群,其中S1、F、J、B、D... 为了解贵州高原水源红枫湖水库的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于2012年至2013年枯水期(11月)、平水期(4月)、丰水期(7月)对红枫湖浮游植物与水体进行分层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浮游植物可分为25个功能群,其中S1、F、J、B、D、S2、Y、LM是红枫湖主要代表性功能群,而W1、A、W2、K、X3出现频率较低,主要功能群生境特征都适应于中富营养水体,S1适应于透明度较低、混合程度较高的中富营养水体,F适应于深层混合的中至富营养湖泊,J适应于混合的高富营养浅水水体,B对分层敏感适应于中营养水体;各采样点主要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变化大体相同,枯水期、平水期各采样点功能群较少,丰水期功能群最为丰富;水温是影响红枫湖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变化的主要因子;浮游植物生长策略变化规律为:枯水期CR/R/S策略藻种→平水期R/CR/CS策略藻种→丰水期R/CR/CRS/C策略藻种,水体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在物质供给、能量输入均较理想的条件下能充分生长,随着能量限制程度的增加而较其他类群更具耐受性;通过浮游植物功能群与水体环境相互关系可以得出:红枫湖水体处于中富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功能群 时空分布 C-R-S生长策略 红枫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横向联系的内力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余泉 项贻强 +3 位作者 王建江 王林 伍华成 李毅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93,105,共4页
利用有限元理论和软件对典型的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建立了空间结构分析模型,对其空间结构性能,尤其是横向联系的内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与传统的设计理论———弹性支承连续梁简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用典型的桥梁进行实验研究和论证。... 利用有限元理论和软件对典型的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建立了空间结构分析模型,对其空间结构性能,尤其是横向联系的内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与传统的设计理论———弹性支承连续梁简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用典型的桥梁进行实验研究和论证。结果表明该结构桥梁的横向联系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整体受力与安全,是影响其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在设计分析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 有限元理论 分析 横向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压杆模型方法在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田友 苏小卒 方江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6-40,共5页
目前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设计主要是依据各种构造要求,在很多情况下缺乏计算节点的承载力的方法。拉压杆模型方法是一种基于塑性理论的下限方法,可以考虑结构中的剪切作用的影响。对四种典型框架节点建立了拉压杆模型,拉压杆模型的计算... 目前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设计主要是依据各种构造要求,在很多情况下缺乏计算节点的承载力的方法。拉压杆模型方法是一种基于塑性理论的下限方法,可以考虑结构中的剪切作用的影响。对四种典型框架节点建立了拉压杆模型,拉压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相应的框架节点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同时还提出与节点区的拉压杆模型对应的外力确定的简明方法。分析表明,在梁和柱中的拉杆与压杆强度足够和纵筋伸入节点核心区足够深且安全锚固的情况下,框架节点拉压杆模型的控制杆件是节点核心区的主斜压杆。因此,基于已有节点试验数据提出一种主斜压杆的验算方法。提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拉压杆模型可以拓展到整个框架或与现有的框架计算方法相结合,实现包括节点在内的全框架承载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节点 拉压杆模型 主斜压杆 结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野外地质填图的空间实体对象表达 被引量:9
6
作者 袁艳斌 吴冲龙 李伟忠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2-196,共5页
开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辅助地质填图野外数据采集 ,必须以野外地质空间实体数据的采集为主线研制地质填图野外数据采集系统 .运用软件工程学和系统工程学的方法 ,把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开发技术与实际野外地质填图流程相结合运用到系统... 开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辅助地质填图野外数据采集 ,必须以野外地质空间实体数据的采集为主线研制地质填图野外数据采集系统 .运用软件工程学和系统工程学的方法 ,把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开发技术与实际野外地质填图流程相结合运用到系统开发的各个环节 ,研究面向野外地质填图空间实体的分析方法和面向野外空间实体的数据对象的分析模型 ;建立了野外地质空间实体E -C -R模型、类层次结构及信息结构模型 ,为系统实现及系统集成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开发路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地质填图 地质空间实体 面向对象技术 E-C-R模型 信息结构模型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结构滞回全过程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姬守中 江欢成 吕西林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5-462,共8页
实际地震中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是多维的。结构的恢复力特性是反映其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属性。对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梁塑性铰区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塑性铰区等效长度的简便计算公式;建立了“有限纤维”空间线性梁单元模... 实际地震中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是多维的。结构的恢复力特性是反映其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属性。对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梁塑性铰区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塑性铰区等效长度的简便计算公式;建立了“有限纤维”空间线性梁单元模型并推导出了其刚度矩阵;使用“弥散法”来考虑梁锚固钢筋在结点区的粘结滑移对结构整体变形的影响。最后使用空间杆系模型对—承受双向反复荷载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表明所建立的计算模型是精确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塑性铰 有限纤维模型 滞回曲线 双向反复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损伤的识别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洪泉 欧进萍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6年第4期37-43,共7页
通过单层及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的地震损伤模拟试验,揭示了钢筋混凝上结构地震损伤与动力特性变化的关系;根据损伤力学方法,建立了利用可识别参数的地震损伤模型;提出了结构损伤状态参数的识别方法和以此为基础估计结构地震损伤... 通过单层及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的地震损伤模拟试验,揭示了钢筋混凝上结构地震损伤与动力特性变化的关系;根据损伤力学方法,建立了利用可识别参数的地震损伤模型;提出了结构损伤状态参数的识别方法和以此为基础估计结构地震损伤的方法,从而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后损伤识别和修复加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地震损伤 动力特性 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两层框架-剪力墙砖房弹塑性动力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佑发 周福霖 邹银生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8年第1期28-33,共6页
提出了底部两层框架剪力墙砖房这类上下混合承重结构体系的空间协同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方法。假定楼板为分区刚性,对上部砌体结构进行了空间剪扭分析,并引入了砖墙的滞回特性;对下部框剪结构采用带刚域的杆单元,并引入了墙板单... 提出了底部两层框架剪力墙砖房这类上下混合承重结构体系的空间协同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方法。假定楼板为分区刚性,对上部砌体结构进行了空间剪扭分析,并引入了砖墙的滞回特性;对下部框剪结构采用带刚域的杆单元,并引入了墙板单元。可沿任意角度输入相互垂直的两个水平地震动分量,并且采用了改进的Wilson-θ法。针对一个工程实例,应用本文方法进行了弹塑性动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房 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弹塑性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组合墙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综合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佑发 袁政强 邹银生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2年第4期149-154,共6页
对六层组合墙砌体、底层框剪、底两层框剪和底三层框剪组合墙砌体四种房屋,从加速度、位移和最大基底剪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论是在给定刚度比的情况下,组合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略优于底部框剪组合墙房屋,底部多层框剪组合墙房屋的... 对六层组合墙砌体、底层框剪、底两层框剪和底三层框剪组合墙砌体四种房屋,从加速度、位移和最大基底剪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论是在给定刚度比的情况下,组合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略优于底部框剪组合墙房屋,底部多层框剪组合墙房屋的抗震性能优于底层框剪组合墙房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框剪砌体 组合墙砌体 抗震性能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空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建 邹银生 +1 位作者 何放龙 康光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5期79-85,共7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复杂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空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整体结构采用空间力学模型.梁柱构件采用可模拟双向弯矩及轴力相互作用的多弹簧杆单元模型.剪力墙采用可考虑中性轴移动的多垂直杆元模型,并将其进... 提出了一种用于复杂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空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整体结构采用空间力学模型.梁柱构件采用可模拟双向弯矩及轴力相互作用的多弹簧杆单元模型.剪力墙采用可考虑中性轴移动的多垂直杆元模型,并将其进行改进,使之能较方便地用于空间分析.对一幢10层含非平面剪力墙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在强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和所用单元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 剪力墙 地震反应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异形柱框轻结构的研究及技术规程编制 被引量:30
12
作者 严士超 陆锡蕾 +2 位作者 陈云霞 康谷贻 曹祖同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0,共4页
根据建设部在《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技术发展要点》(试行)文件的住宅结构体系部分中对异形柱框轻结构体系的发展、研究规划,扼要介绍了天津市异形柱框轻结构体系的应用和发展,并着重介绍了天津市标准《大开间住宅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 根据建设部在《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技术发展要点》(试行)文件的住宅结构体系部分中对异形柱框轻结构体系的发展、研究规划,扼要介绍了天津市异形柱框轻结构体系的应用和发展,并着重介绍了天津市标准《大开间住宅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轻结构技术规程》(DB29-16-98)的编制及规程编制主要依据的异形柱框轻结构系列科研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异形柱 框轻结构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两层框剪砖房抗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佑发 陈小燕 黄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113,共3页
底部两层框剪结构多层砖房在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这种房屋的特点是由两种承重和抗侧力体系构成的。编制了剪切型结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通用程序,在时间步长△t内用二次曲线拟合动力反应的速度和加速度,采用求解动力响应的非线性拟动力... 底部两层框剪结构多层砖房在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这种房屋的特点是由两种承重和抗侧力体系构成的。编制了剪切型结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通用程序,在时间步长△t内用二次曲线拟合动力反应的速度和加速度,采用求解动力响应的非线性拟动力方程法。探讨了底部两层框剪砖房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的层间位移角随房屋下部三层的抗侧刚度比K1:K2:K3、屈服强度系数比ξ1:ξ2:ξ3、房屋层数和下部抗震墙类型等因素的变化情况。可供工程设计和编制有关的规范、规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两层框剪砖房 抗震性能 影响因素 弹塑性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两层框剪砖房层间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佑发 邹银生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9-134,共6页
底部框剪结构多层砖房在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这种房屋的特点是由两种承重和抗侧力体系构成的,以典型房屋为基础,编制了剪切型结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通用程序,通过减小剪力墙厚度、数量或材料标号的方法,其它层的质量和刚度不变,采用... 底部框剪结构多层砖房在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这种房屋的特点是由两种承重和抗侧力体系构成的,以典型房屋为基础,编制了剪切型结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通用程序,通过减小剪力墙厚度、数量或材料标号的方法,其它层的质量和刚度不变,采用多种层间侧移刚度比以及多种层数进行了弹塑性动力分析,讨论了这类房屋相邻层间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问题。可供工程设计和编制有关的规范、规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两层框剪砖房 层间侧移刚度比 弹塑性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挤压消能支撑框架模型结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庆华 王社良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4-150,共7页
通过铅挤压消能器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以及安装有铅挤压消能器的钢筋混凝土消能支撑框架模型结构的伪静力试验,主要研究了铅挤压消能器单独受反复荷载时的消能性能以及其在模型结构中所起的消能作用,模型结构的破坏机理和整体消能能力... 通过铅挤压消能器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以及安装有铅挤压消能器的钢筋混凝土消能支撑框架模型结构的伪静力试验,主要研究了铅挤压消能器单独受反复荷载时的消能性能以及其在模型结构中所起的消能作用,模型结构的破坏机理和整体消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铅挤压消能器具有很好的消能能力,在模型结构总耗能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模型结构具有较好的耗散地震能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挤压消能器 消能支撑 混凝士框架模型结构 伪静力试验 破坏机理 消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加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国芳 王应生 +1 位作者 刘晓帆 史庆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3期236-239,共4页
对底部加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已进行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和空间整体分析,本文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震时程分析法,对这种抗震结构进行动力作用下的弹塑性全过程分析,进一步探讨这种抗震结构的地震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构薄弱层转移... 对底部加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已进行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和空间整体分析,本文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震时程分析法,对这种抗震结构进行动力作用下的弹塑性全过程分析,进一步探讨这种抗震结构的地震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构薄弱层转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 钢筋混凝土框架 层间剪切模型 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两层框剪砖房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佑发 郑硕才 +1 位作者 杨华 邹银生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3-78,共6页
采用剪切型串联多质点振动模型分析底部两层框剪砖房的地震反应 ,编制了相应的弹塑性分析程序。在此基础上 ,主要研究了结构频率特性 ,影响房屋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相邻层间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及 8层底部两层框剪砖房在 7度区和 8度... 采用剪切型串联多质点振动模型分析底部两层框剪砖房的地震反应 ,编制了相应的弹塑性分析程序。在此基础上 ,主要研究了结构频率特性 ,影响房屋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相邻层间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及 8层底部两层框剪砖房在 7度区和 8度区是否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两层框剪砖房 抗震性能 侧移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商类砌体房屋抗震设计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保海娥 马学坤 +1 位作者 刘培 罗开海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90-94,共5页
因使用需求,底商类砌体房屋平面一般为单跨结构,底层一侧纵向为混凝土梁、柱体系,另一侧为砌体墙,上部为正常砌体结构。这种结构体系竖向及水平刚度分布极不均匀,在地震中震害严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此类结构的抗震设计及加固方案进... 因使用需求,底商类砌体房屋平面一般为单跨结构,底层一侧纵向为混凝土梁、柱体系,另一侧为砌体墙,上部为正常砌体结构。这种结构体系竖向及水平刚度分布极不均匀,在地震中震害严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此类结构的抗震设计及加固方案进行研究,方案重点控制房屋的水平刚度比和竖向刚度比,对此类砌体房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商类砌体房屋 单跨 底框-抗震墙砌体房屋 抗震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支和梁支组合墙体的抗侧承载力及刚度 被引量:2
19
作者 邬瑞锋 张志明 +4 位作者 解明雨 奚肖风 张前国 李庆刚 薛宏伟 《工程抗震》 1999年第1期19-23,25,共6页
位于框架梁上和由纵向梁承托的横向组合墙体,由于梁的变形而使墙体的抗侧承载力及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对底层框剪和底层大开间上部小开间组合墙体房屋的抗震性能将带来影响。本文研究了这些二、三层横向组合墙体的强度和刚度变... 位于框架梁上和由纵向梁承托的横向组合墙体,由于梁的变形而使墙体的抗侧承载力及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对底层框剪和底层大开间上部小开间组合墙体房屋的抗震性能将带来影响。本文研究了这些二、三层横向组合墙体的强度和刚度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支组合墙 梁支组合墙 抗侧承载力 抗侧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钢管混凝土延性柱耗能器的底框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樊轶江 房胜兵 +1 位作者 王飞宇 杨佑发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9,共7页
为改善普通低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提出带钢管混凝土延性柱耗能器的底框砌体结构方案,并与带钢管混凝土耗能低矮剪力墙底框砌体结构以及普通底部框剪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三者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层间位移、层最... 为改善普通低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提出带钢管混凝土延性柱耗能器的底框砌体结构方案,并与带钢管混凝土耗能低矮剪力墙底框砌体结构以及普通底部框剪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三者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层间位移、层最大位移、基底剪力以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带钢管混凝土延性柱耗能器的底框砌体结构的耗能能力明显提高,大约提高了1.25~1.5倍,耗能器可以消耗更多的地震能量,从而保护主体结构免遭严重破坏,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框砌体结构 钢管混凝土延性柱耗能器 钢管混凝土耗能低剪力墙 普通钢筋混凝土低剪力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