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 PreS2+S/IFN-α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红梅 白雪帆 +3 位作者 潘蕾 李光玉 韦三华 黄长形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2年第4期312-314,共3页
构建含HBVPrdS2 +S和IFN α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2S/IFN α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应用重叠延伸剪切技术 (splicingbyoverlappingextension ,简称SOE)经两次PCR获得嵌合基因片段S2S/IFN α ,回收后直接克隆到 pcDNA3.1V5 ... 构建含HBVPrdS2 +S和IFN α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2S/IFN α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应用重叠延伸剪切技术 (splicingbyoverlappingextension ,简称SOE)经两次PCR获得嵌合基因片段S2S/IFN α ,回收后直接克隆到 pcDNA3.1V5 /HisTOPOTA克隆载体 ,得到真核重组载体pcDNA3.1.S2S/IFN α。然后用脂质体法转染VeroE6细胞。对重组载体进行了限制性酶切及PCR鉴定 ,证明连接正确 ;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证实该重组载体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插入的外源性基因编码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2S/IFN α的成功构建及在VeroE6细胞中的有效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preS2+S/INF-α融合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乙型肝炎病毒 Α-干扰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β-1高密度脂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凤芹 聂宏刚 刘友斌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5-8,12,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延缓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对于减少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通过参与介导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延缓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对于减少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通过参与介导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reβ-1高密度脂蛋白(prebeta-1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Preβ-1HDL)作为HDL的一种亚类,是外周细胞移出胆固醇的最初接受体,直接参与了RCT的起始步骤,并在随后的胆固醇酯化及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Preβ-1HDL的结构、代谢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β-1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逆转运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先脱泥-精选工艺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王利锋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80-181,共2页
为解决当前针对高灰分、高泥化煤泥在实际分选操作中很难保证精煤的产率和质量的问题,在对选煤厂当前浮选工艺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预先脱泥-精选工艺中的粗选浮选机类型进行确定,并对单独精选的分选效果进行分... 为解决当前针对高灰分、高泥化煤泥在实际分选操作中很难保证精煤的产率和质量的问题,在对选煤厂当前浮选工艺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预先脱泥-精选工艺中的粗选浮选机类型进行确定,并对单独精选的分选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工业性试验验证了预先脱泥—粗选—精选—脱水等环节组成的浮选工艺对高灰分、高泥化煤泥的浮选效果和产品质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先脱泥 粗选浮选机 矩形断面 精煤产率 高灰分煤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GPR与HBV preS1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验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曦 刘小静 +4 位作者 陈云茹 孔颖 杨雪亮 叶峰 蔺淑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2-297,共6页
目的验证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与乙肝病毒前S1蛋白(HBV preS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确认ASGPR作为乙肝病毒肝细胞膜受体在介导乙肝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哺乳动物双杂交及体外免疫共... 目的验证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与乙肝病毒前S1蛋白(HBV preS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确认ASGPR作为乙肝病毒肝细胞膜受体在介导乙肝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哺乳动物双杂交及体外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ASGPR与HBV preS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操作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哺乳动物双杂交实验结果提示,ASGPR与HBV preS1蛋白在细胞环境中具有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提示,ASGPR与HBV preS1蛋白在非细胞环境中具有相互作用。结论 ASGPR可能是介导HBV入侵的肝细胞膜受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preS1蛋白 ASGPR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哺乳动物双杂交 免疫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cAg基因和PreS1(1~65)肽基因真核重组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5
作者 李晖 田德英 陈淼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包含人乙型肝炎病毒(HBV)HBcAg基因和PreS1(1~65)肽基因的真核重组载体。方法:采用PCR法扩增HBcAg基因,并通过基因突变在79~80位氨基酸处生成一个NheⅠ酶切位点,然后将这段基因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 目的:构建并鉴定包含人乙型肝炎病毒(HBV)HBcAg基因和PreS1(1~65)肽基因的真核重组载体。方法:采用PCR法扩增HBcAg基因,并通过基因突变在79~80位氨基酸处生成一个NheⅠ酶切位点,然后将这段基因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启动子下游的EcoRⅠ和BamHⅠ之间。同时PCR扩增PreS1第1~65氨基酸基因,并在其两端分别引入NheⅠ酶切位点,通过酶切、连接,将这段基因插入到HBcAg基因的NheⅠ酶切位点上。将构建的重组载体pIREScS1转化大肠杆菌DH5α,分别用上述内切酶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酶切鉴定示,插入片段大小均与预计相符。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HBcAg基因和PreS1(1~65)肽基因的真核重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 preS1(1-65)肽基因 真核重组载体 PIRES2-EG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峁选煤厂洗选工艺优化改造
6
作者 徐永刚 郭艳雄 李仁飞 《陕西煤炭》 2024年第9期131-135,157,共6页
选煤厂的洗选工艺优化改造是煤炭行业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张家峁煤矿选煤厂洗选工艺优化改造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关键方面的考虑,工艺流程的优化是实现高效煤炭洗选的关键。通过改进筛分、浮选、重介分离等步骤,可以提高煤炭提纯率,降低矸... 选煤厂的洗选工艺优化改造是煤炭行业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张家峁煤矿选煤厂洗选工艺优化改造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关键方面的考虑,工艺流程的优化是实现高效煤炭洗选的关键。通过改进筛分、浮选、重介分离等步骤,可以提高煤炭提纯率,降低矸石含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增加脱泥筛减轻脱介筛和分选机的压力,增设处理矸石段稀介质的分选机,改善矸石的二次泥化问题;通过对在入料时的加药制度和助滤剂进行优化,增加滤饼的透气性能,提高压滤机的工作效率。监测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改造的洗选工艺,产品质量提升、成本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前脱泥 重介分选 回收率 介耗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泥难选氧化铜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李荣改 宋翔宇 +3 位作者 乔江晖 余广学 李志伟 徐靖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0,共5页
对某地泥化的氧化铜矿进行了可选性试验研究。根据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制定出"预先脱泥+Na2S诱导浮选"的工艺流程,有效避免了矿泥的不良影响,取得了较好的分选指标:铜精矿品位达21.14%,回收率达81.80%。
关键词 选矿 孔雀石 预先脱泥 诱导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锥角水力旋流器对难浮煤泥脱泥浮选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任瑞晨 程明 +1 位作者 张乾伟 李彩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3-548,共6页
针对通化地区黏土含量大、主导粒级为高灰细粒级的难浮煤泥,采用小锥角水力旋流器进行高效脱泥探索,旋流器产物进行粒度和矿物组成分析,底流进行分步释放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Ф150mm小锥角水力旋流器作为煤泥浮选前脱泥的主要... 针对通化地区黏土含量大、主导粒级为高灰细粒级的难浮煤泥,采用小锥角水力旋流器进行高效脱泥探索,旋流器产物进行粒度和矿物组成分析,底流进行分步释放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Ф150mm小锥角水力旋流器作为煤泥浮选前脱泥的主要设备;Ф150mm与Ф75mm旋流器串联脱泥工艺中,〈0.045mm粒级脱除率达到67.73%,灰分为50.10%,且高岭石、伊利石等黏土矿物在Ф75mm旋流器溢流中实现富集;Ф150mm与Ф75mm旋流器底流单独或混合入料浮选,精煤产率(占本级)及可燃体回收率均比原煤泥直接浮选提高了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锥角水力旋流器 难浮煤泥 脱泥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宜春高铁锂云母矿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贺鹏 张永兵 +3 位作者 雷梅芬 刘燕波 杜显彦 耿亮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67,共4页
江西宜春地区高铁锂云母矿品位低、组分复杂、风化严重,对该锂云母矿进行了浮选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045 mm粒级预先分级、脱泥,六偏磷酸钠强化粗选矿浆分散,以有效作用官能团数量更多、弥散性更好的改性醚二胺强化捕收,结合... 江西宜春地区高铁锂云母矿品位低、组分复杂、风化严重,对该锂云母矿进行了浮选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045 mm粒级预先分级、脱泥,六偏磷酸钠强化粗选矿浆分散,以有效作用官能团数量更多、弥散性更好的改性醚二胺强化捕收,结合酒石酸、淀粉、煤油类混合抑制剂ZY 强化铝硅酸盐矿物精选分离方案,解决了高铁锂云母资源不易分离回收难题,在原矿含 Li2O0.64%的情况下,获得了含Li2O3.62%、回收率78.53%的锂云母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锂云母 预先脱泥 浮选分离 捕收剂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铜尾矿综合回收铜硫铁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灵敏 洪建华 曹喜民 《铜业工程》 CAS 2015年第6期17-21,共5页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弱磁-脱泥-铜硫混浮-中矿集中脱泥工艺流程对高碱、高泥、品位低的城门山选铜尾矿进行了铜硫铁等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选矿试验研究。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品位8.29%、回收率为9.16%,硫精矿硫品位为48.40%、回...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弱磁-脱泥-铜硫混浮-中矿集中脱泥工艺流程对高碱、高泥、品位低的城门山选铜尾矿进行了铜硫铁等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选矿试验研究。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品位8.29%、回收率为9.16%,硫精矿硫品位为48.40%、回收率为58.87%,铁精矿铁品位为56.70%、回收率为2.51%、尾砂产率为62.53%、含硫品位为0.17%。经脱泥选别后的尾砂主要由石英和钾长石组成、易发生氧化的金属硫化物硫含量低,已达到建筑材料硫化物含量(按SO3质量计)小于0.5%的要求、经筛析表明粒度适中,从技术指标看,适用于建材予以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 弱磁选 预先脱泥 活化剂 中矿处理 硫化物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矿泥与钨矿物凝聚行为和对浮选分离影响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海波 赵磊 《中国钨业》 CAS 2011年第3期19-22,共4页
在疏水体系下,计算所得的矿泥与钨矿物作用总EDLVO势能为负,说明矿泥与钨矿物会发生凝聚行为。矿物表面动电位理论计算和实测表明,矿泥中的主要矿物萤石表面呈正电,钨矿物表面均呈负电。由于静电力相互作用,萤石、白钨矿、黑钨矿矿物细... 在疏水体系下,计算所得的矿泥与钨矿物作用总EDLVO势能为负,说明矿泥与钨矿物会发生凝聚行为。矿物表面动电位理论计算和实测表明,矿泥中的主要矿物萤石表面呈正电,钨矿物表面均呈负电。由于静电力相互作用,萤石、白钨矿、黑钨矿矿物细粒间将发生互凝。显微照片证实了凝聚和互凝现象。该种现象说明,细粒矿泥对钨矿浮选分离有不利影响。因此,浮选新工艺提出在钨浮选前预先脱泥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泥 钨矿物 凝聚 浮选 预先脱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难选氧化锌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强 杨玉珠 梁益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56,60,共4页
针对黄石某氧化锌矿石氧化程度高(氧化率高达87.28%)、泥化程度严重(-10μm粒级含量达8%)、铁锰氧化物较多、锌矿物产出粒度细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浮选试验研究,最终确定合理的药剂制度,采用阶段磨矿、二段磨矿前预先脱泥的工艺流程,获得... 针对黄石某氧化锌矿石氧化程度高(氧化率高达87.28%)、泥化程度严重(-10μm粒级含量达8%)、铁锰氧化物较多、锌矿物产出粒度细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浮选试验研究,最终确定合理的药剂制度,采用阶段磨矿、二段磨矿前预先脱泥的工艺流程,获得了Zn品位20.17%、回收率4.01%的硫化锌精矿和Zn品位20.73%、回收率72.69%的氧化锌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矿 浮选 混合用药 阶段磨矿 预先脱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象山铁尾矿中钴综合回收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荣林 王欢 +3 位作者 张伟 王金行 郭素红 刘志国 《现代矿业》 CAS 2019年第12期15-18,共4页
为了综合回收白象山铁尾矿中的钴,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采用浮选工艺可回收尾矿中的钴。最终试验将选铁尾矿经旋流器预先脱泥后,以CMC为调整剂、MIBC为起泡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采用1粗2精1扫的工艺流程,获得了精矿钴品位为0.465... 为了综合回收白象山铁尾矿中的钴,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采用浮选工艺可回收尾矿中的钴。最终试验将选铁尾矿经旋流器预先脱泥后,以CMC为调整剂、MIBC为起泡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采用1粗2精1扫的工艺流程,获得了精矿钴品位为0.4659%,钴回收率为54.41%的钴硫精矿;该工艺流程结构简单,选别指标较优,达到了尾矿中钴资源有效回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铁尾矿 预先脱泥 浮选 回收率 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铜仁地区某低品位碳酸锰矿高梯度磁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帅 唐云 +4 位作者 吴波 朴海善 聂光华 杨勇 邓政斌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69,共4页
贵州铜仁地区某低品位碳酸锰矿矿物组成复杂,黏土矿物伊利石含量较高(19.30%),为了更好地提高该类型锰矿资源的选矿指标,对其开展了磁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先脱泥后通过球磨机磨矿,在磨矿细度-75μm粒级占69.62%条件下,采用一次粗选... 贵州铜仁地区某低品位碳酸锰矿矿物组成复杂,黏土矿物伊利石含量较高(19.30%),为了更好地提高该类型锰矿资源的选矿指标,对其开展了磁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先脱泥后通过球磨机磨矿,在磨矿细度-75μm粒级占69.62%条件下,采用一次粗选、两次扫选磁选流程,最终可获得产率52.81%、锰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9.39%和83.66%的碳酸锰精矿。试验结果对实现铜仁地区电解锰渣源头减量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锰矿 高梯度磁选 矿泥 预先脱泥 锰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基性岩中低品位微细浸染型镍矿物的选矿新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友伟 王晓慧 张丽军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60,共4页
本次试验矿石产自新型镍矿床,矿石中镍矿物含量低(仅为0.22%),呈微细浸染状嵌布;脉石矿物主要为蛇纹石、滑石,矿浆中二者异相凝聚严重,对磨矿及浮选影响很大。针对矿石性质特点,试验采取干式磨矿、离心机预脱泥、添加选择性分散抑制剂EM... 本次试验矿石产自新型镍矿床,矿石中镍矿物含量低(仅为0.22%),呈微细浸染状嵌布;脉石矿物主要为蛇纹石、滑石,矿浆中二者异相凝聚严重,对磨矿及浮选影响很大。针对矿石性质特点,试验采取干式磨矿、离心机预脱泥、添加选择性分散抑制剂EMY-3等有效措施,通过一段干式磨矿、预脱泥、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两次精选流程,最终获得了精矿镍品位6.68%、镍回收率62.44%的良好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磨矿 预脱泥 分散抑制剂EMY-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S粗煤泥分选机的应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符东旭 卫中宽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09年第6期1-4,共4页
分析了重介质选煤工艺中入洗原煤预先脱泥的必要性;介绍了粗煤泥分选机的技术特点及使用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数据说明了预先脱泥粒度上限的确定原则以及工艺流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选煤厂 粗煤泥分选机 预先脱泥 重介质分选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落菱镁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云凯 任子敏 郭梦熊 《有色金属》 CSCD 1996年第4期39-44,共6页
针对菱镁矿矿石中脉石杂质的赋存特点,采用常规反正浮流程,使用Na2CO3反浮矿浆调浆,六偏磷酸钠加水玻璃抑制白云石和硅酸盐脉石杂质,并结合浮选前脱泥的工艺,达到了镁钙硅有效分离的目的,较常规工艺提高了浮选精矿指标。
关键词 浮选 菱镁矿 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家庄选煤厂粗煤泥分选工艺改造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宏 葛咸浩 《选煤技术》 CAS 2012年第4期57-59,共3页
针对任家庄选煤厂原煤煤质变差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在重介选煤工艺前增加脱泥筛对原煤预先脱泥,并采用分级旋流器+TBS干扰床分选机联合工艺对脱泥筛筛下粗煤泥进行回收。生产结果表明,该工艺对粗煤泥具有较好的回收效果。
关键词 工艺改造 预先脱泥 粗煤泥回收 分级旋流器 TBS干扰床分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S分选机处理粗煤泥的工艺检测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睿 李淑英 《选煤技术》 CAS 2012年第5期58-62,共5页
文章针对邢台矿细泥含量逐渐增加的现状,结合CSS粗煤泥分选机的工作原理,并按照煤用重选设备工艺性能评定方法对其分选工艺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计算和定量分析,并对CSS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预先脱泥 CSS分选机 粗煤泥分选 分选下限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泥筛工业性试验分析与评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晓洲 寇国梁 +3 位作者 庾朝富 欧琳琳 许成谱 苏壮飞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13年第4期13-16,7,共4页
新峪选煤厂一期工程系统的脱泥筛工业性试验分析表明,粗粒物正配效率为98.05%,细粒物正配效率为76.78%,筛分效率74.83%;虽然筛分效果良好,但脱泥筛设计处理能力严重不足,每年损失在混煤中的粗精煤量较高,在筛分设计过程中应仔细核算。
关键词 选煤厂 预先脱泥 香蕉筛 工艺指标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