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EAR WAVE ATTENUATION IN POLY (DIMETHYL SILOXANE) (PDMS)
1
作者 王克俭 周持兴 +1 位作者 赵玫 韩雪华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A valid experimental setup was proposed to study the wave transfer in PDMS fluids. It is found that the degree of attenuation in strain rate is greater with the increasing fluid viscosity, increasing vibration frequen... A valid experimental setup was proposed to study the wave transfer in PDMS fluids. It is found that the degree of attenuation in strain rate is greater with the increasing fluid viscosity, increasing vibration frequency, and increasing wave traveled d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ENUATION shear wave EXCITATION response poly (dimethyl siloxane) flu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等离子体处理与物理吸附相结合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改性
2
作者 施镠佳 谭映军 +9 位作者 王春艳 聂捷琳 顾寅 巩陶婉 许梓 杨成佳 王博 丁柏 曲丽娜 李莹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352-356,共5页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适用于空间细胞培养芯片的制作,为促进细胞在PDMS表面的黏附,需对其进行高稳定性的亲水改性。本文基于氧等离子体处理和物理吸附相结合的方法对PDMS实施改性。氧等离子体处理PDMS后,继续分别在表面吸附多聚赖氨酸...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适用于空间细胞培养芯片的制作,为促进细胞在PDMS表面的黏附,需对其进行高稳定性的亲水改性。本文基于氧等离子体处理和物理吸附相结合的方法对PDMS实施改性。氧等离子体处理PDMS后,继续分别在表面吸附多聚赖氨酸或胶原蛋白Ⅰ型。针对不同改性溶液浓度及保存条件的聚赖氨酸-氧等离子体处理(PLL-ox-)和胶原蛋白-氧等离子体处理(COL-ox-)PDMS表面,测量其接触角及表面自由能,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表面形貌及粗糙度。对比了细胞在改性前后PDMS表面的生长状况,并检测培养1~3d的活细胞数量。实验结果表明:较高改性溶液浓度及低温保存更利于亲水性维持,4℃保存PLL-ox-PDMS和COL-ox-PDMS的接触角分别在25 d和14 d时仍接近60°和65°,细胞在两种改性表面均能较好地黏附和增殖、生长10 d仍未见脱落。该处理方法尤其适用于中长期空间细胞培养等不能在表面处理后马上接种细胞,且需要细胞较长期生长于基底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表面改性 氧等离子体处理 物理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DMS渗透蒸发膜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克 陈寅生 李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7,共4页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原料,甲苯为溶剂,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交联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催化剂,制得PDMS渗透蒸发膜,以分离因子、渗透通量作为膜分离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及操作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原料,甲苯为溶剂,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交联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催化剂,制得PDMS渗透蒸发膜,以分离因子、渗透通量作为膜分离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及操作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用量增加,膜对苯酚的选择性增加,渗透通量先上升后下降;料液温度升高,膜的选择性降低,而渗透通量增加;料液浓度增加,膜的选择系数和渗透通量均增加;料液流速加快,膜的渗透通量和选择系数均增加;下游侧压力升高,渗透通量减小,而选择系数增加。在料液温度为60℃、质量浓度为0.5 g.L-1、体积流量为0.6 L.min-1,下游侧压力为6 kPa时,膜的渗透通量为98 mg.m-.2h-1,膜对苯酚的选择系数为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渗透蒸发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量含氢聚硅氧烷的合成 被引量:12
4
作者 凤怡 刘志强 郑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3-36,共4页
研究了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D4)和四甲基四氢环四硅氧烷 (D4-H)为原料、以六甲基二硅氧烷 (MM)为大分子链封端剂合成高分子量含氢聚硅氧烷的新方法。讨论了物料配比与产物分子量及组成的关系 ,比较了不同催化体系对产物分子量、分子量... 研究了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D4)和四甲基四氢环四硅氧烷 (D4-H)为原料、以六甲基二硅氧烷 (MM)为大分子链封端剂合成高分子量含氢聚硅氧烷的新方法。讨论了物料配比与产物分子量及组成的关系 ,比较了不同催化体系对产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以及合成操作的影响。结果发现 ,用 70 % (a.q.)硫酸溶液作催化剂能获得分布窄和分子量高 (Mn=60 ,0 0 0 )的含氢聚硅氧烷 ,且操作简便 ,易得到含 Si-H链节比 β<2 0 %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 含氢聚硅氧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苯基硅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甲基苯基)硅氧烷共聚物的热分解性能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伍川 金晶 +2 位作者 董红 邓元 来国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8-314,共7页
以1,1,3,3-四甲基二苯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甲基苯基环硅氧烷混合物为共聚单体,在阴离子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二甲基苯基硅氧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甲基苯基)硅氧烷共聚物。采用非等温TG技术,在惰性气氛和5.0、10... 以1,1,3,3-四甲基二苯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甲基苯基环硅氧烷混合物为共聚单体,在阴离子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二甲基苯基硅氧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甲基苯基)硅氧烷共聚物。采用非等温TG技术,在惰性气氛和5.0、10.0、15.0和40.OK.min。线性升温速率条件下,考察了共聚物非等温热降解机理及反应动力学,采用Friedman.Reich.Levi、Flynn.Wall.Ozawa和Kissinger等方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所得平均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13.64、115.69和145.80kJ.mol-1。采用等转化率法确定出共聚物热分解反应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反应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采用Crane和Doyle方法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对反应级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介于152.46-183.13kJ.mol。之间,指前因子介于4.25×10^9-4.02×10^9s-1。同时采用等温TG技术得到失重5%和10%条件下的寿命方程,对其聚物的寿命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二甲基苯基硅氧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甲基苯基)硅氧烷 热分解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乙烯基硅氧烷环体的气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罗小亚 邬继荣 +2 位作者 倪勇 来国桥 蒋可志 《有机硅材料》 CAS 2010年第2期98-102,共5页
对甲基乙烯基硅氧烷环体样品进行了气质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除三甲基三乙烯基环三硅氧烷和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这两个主要组分外,还共检测出3个杂质组分;经质图谱解析,这3个组分被确定为三甲基二乙烯基乙基环三硅氧烷、四甲基三乙... 对甲基乙烯基硅氧烷环体样品进行了气质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除三甲基三乙烯基环三硅氧烷和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这两个主要组分外,还共检测出3个杂质组分;经质图谱解析,这3个组分被确定为三甲基二乙烯基乙基环三硅氧烷、四甲基三乙烯基乙基环四硅氧烷和五甲基三乙烯基环四硅氧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烯基硅氧烷 气质联用 聚二甲基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增强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7
作者 董建 张乃强 刘宗林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10年第2期97-100,共4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使苯乙烯在α,ω-羟基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PDM-MVS)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了PDM-MVS/聚苯乙烯(PS)共混物。将该共混物在室温下进行硫化,获得了PS增强的室温硫化硅橡胶,并对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使苯乙烯在α,ω-羟基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PDM-MVS)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了PDM-MVS/聚苯乙烯(PS)共混物。将该共混物在室温下进行硫化,获得了PS增强的室温硫化硅橡胶,并对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目标硅橡胶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均随PDM-MVS中乙烯基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当乙烯基质量分数为1.50%时,其拉伸强度达3.9 MPa,扯断伸长率达416%,PS的增强效果明显;目标硅橡胶具有微相分离结构,PS作为分散相均匀分布于PDM-MVS连续相中,两相的相容性随着PDM-MVS中乙烯基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ω-羟基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 聚苯乙烯 共混物 室温硫化 硅橡胶 力学性能 微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ω-羟基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物的制备、硫化及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建 张乃强 +1 位作者 孙立平 刘宗林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06-209,共4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使甲基丙烯酸甲酯在α,ω-羟基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PDM-MVS)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了PDM-MV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物,对共混物进行室温硫化得到硅橡胶,研究了硅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微观形态。...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使甲基丙烯酸甲酯在α,ω-羟基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PDM-MVS)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了PDM-MV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物,对共混物进行室温硫化得到硅橡胶,研究了硅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果表明,随着PDM-MVS中乙烯基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的黏度逐渐增大;由PDM-MVS/PMMA共混物制备硅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明显优于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MMA共混物制备的硅橡胶;制得的硅橡胶具有微观相分离结构,PMMA分散相均匀地分布于PDM-MVS连续相中,两相的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ω-羟基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室温硫化硅橡胶 物理机械性能 相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优先透过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渗透汽化膜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蒋学 戚元静 +2 位作者 李贺 王树根 田秀枝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27,共10页
有机物优先透过的渗透汽化过程(Organophilic Pervaporation,O-PV)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脱除化学、制药、电子、石化、印刷、涂料、纺织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的微量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如苯、甲苯、三氯乙... 有机物优先透过的渗透汽化过程(Organophilic Pervaporation,O-PV)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脱除化学、制药、电子、石化、印刷、涂料、纺织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的微量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如苯、甲苯、三氯乙烯、氯仿和苯酚等。膜(一般指高分子膜)是O-PV过程的核心,而用于O-PV的膜分离性能主要取决于膜材料所具有的内在分离性能。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 siloxane),PDMS)是目前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O-PV膜材料。本文综述了有机物优先透过的PDMS渗透汽化膜的改性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优先透过 渗透汽化 聚二甲基硅氧烷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研究不同香波对眼的刺激强度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彩云 吴培诚 +1 位作者 梁高卫 罗欣茹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6年第5期47-49,53,共4页
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Het-Cam Test)研究6款香波对眼的刺激强度。分别配制质量分数1%的香波溶液,取0.3 m L溶液滴加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反应5 min,对试验过程录影并拍照,并根据刺激评分(IS)法测评结果。结果发现:(1)由索芙特提供的... 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Het-Cam Test)研究6款香波对眼的刺激强度。分别配制质量分数1%的香波溶液,取0.3 m L溶液滴加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反应5 min,对试验过程录影并拍照,并根据刺激评分(IS)法测评结果。结果发现:(1)由索芙特提供的焗油修复类型和氨基酸表活无硅类型香波为轻度刺激品,清爽去屑类型香波为中度刺激品,P品牌焗油护理香波为轻度刺激品,清爽去屑香波为中度刺激品,Z品牌无硅生姜香波为轻度刺激品;(2)去屑类香波的刺激性比其他品类略高;(3)在本试验所采用的香波样品中,含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香波和不含PDMS的香波都是轻度刺激品,但含PDMS的香波刺激评分(IS)比不含PDMS的香波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刺激性 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 聚二甲基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乐鸡事件”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冬梅 杨世哲 +3 位作者 李莉 赵仲丽 路世武 李刚刚 《广州化工》 CAS 2010年第11期245-247,共3页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包含从石油中提炼的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和通常用于橡皮泥制作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两种化学物质。本文从"麦乐鸡事件"出发,简单介绍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这两种食品...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包含从石油中提炼的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和通常用于橡皮泥制作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两种化学物质。本文从"麦乐鸡事件"出发,简单介绍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这两种食品添加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合成方法以及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特丁基对苯二酚 食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渗透蒸发膜的制备及其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克 陈寅生 李茜 《环保科技》 2009年第4期31-34,38,共5页
实验中以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原料,甲苯为溶剂,正硅酸四乙酯为交联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催化剂,制得PDMS渗透蒸发膜,以选择系数、渗透通量作为膜分离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研究了硫化温度、料液温度、料液浓度、料液流速和分离压力等... 实验中以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原料,甲苯为溶剂,正硅酸四乙酯为交联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催化剂,制得PDMS渗透蒸发膜,以选择系数、渗透通量作为膜分离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研究了硫化温度、料液温度、料液浓度、料液流速和分离压力等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余条件不变时,硫化温度越高,膜对苯酚的选择性增加,渗透通量下降;料液温度升高,膜的选择性降低,而渗透通量增加;料液浓度增加,膜的选择系数和渗透通量均增加;料液流速加快,膜的渗透通量和选择系数均增加;下游侧压力升高,渗透通量减小,而选择系数增加。当PDMS预聚体与溶剂、交联剂和催化剂的配比一定时,在硫化温度为40℃,料液温度为60℃、浓度为0.1 g/L、流速为0.4 L/m in,下游侧压力为6 kPa时,测得膜的渗透通量为87 g/(m2.h),膜对苯酚的选择系数为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渗透蒸发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对丁苯胶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琼琼 《弹性体》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6,共3页
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加入到丁苯橡胶(SBR)中,研究了PDMS的相对分子质量、添加量对SBR的硫化特性和纯胶硫化胶的表面性质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DMS能明显改善SBR纯胶硫化胶的表面性质,疏水性增加,PDMS... 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加入到丁苯橡胶(SBR)中,研究了PDMS的相对分子质量、添加量对SBR的硫化特性和纯胶硫化胶的表面性质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DMS能明显改善SBR纯胶硫化胶的表面性质,疏水性增加,PDMS相对分子质量小时(8万)效果明显;PDMS的加入对力学性能几乎无影响,硫化特性也无明显变化,焦烧时间略有增加,最大扭矩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丁苯橡胶(SBR) 表面性质 力学性能 硫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PDMS/PVDF复合膜对丙烷/氮气分离性能研究
14
作者 王汉玉 邓大跃 +1 位作者 韩璐 李继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94,共4页
以相转化法制备的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为底膜,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分离层膜材料,涂覆法制备了PDMS/PVDF平板复合膜.将PVDF底膜进行等离子体接枝处理,提高PVDF底膜与PDMS选择层的结合力.研究了体系温度,压力,原料气的组成等因素对... 以相转化法制备的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为底膜,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分离层膜材料,涂覆法制备了PDMS/PVDF平板复合膜.将PVDF底膜进行等离子体接枝处理,提高PVDF底膜与PDMS选择层的结合力.研究了体系温度,压力,原料气的组成等因素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随着体系温度升高,丙烷(C3H8)的渗透通量减小,而氮气(N2)的渗透通量增大.随着体系的压力增大,C3H8的渗透通量增加,N2的渗透通量几乎不变,分离因子增大.原料气中C3H8的含量增加,渗透通量增大,分离因子也增加.在温度为25℃,压力为0.3MPa,混合气中C3H8含量为10mol%时,制备复合膜的渗透通量为1.625×10-2(c.cm-2.s),分离因子为2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偏氟乙烯 丙烷/氮气分离 等离子体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段聚(二苯基-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的热性质
15
作者 刘宗林 王庆昭 +2 位作者 田芳 王勤 夏毅然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3-165,170,共4页
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八苯基环四硅氧烷(P4)作为单体,N,N-二甲基甲酰胺(DM F)作促进剂,对-双(二甲基-锂氧硅基)苯醚作引发剂,合成了嵌段聚(二苯基-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PM P)。该共聚物的分子量用特性黏数表示,用扭辫分析(TBA)和... 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八苯基环四硅氧烷(P4)作为单体,N,N-二甲基甲酰胺(DM F)作促进剂,对-双(二甲基-锂氧硅基)苯醚作引发剂,合成了嵌段聚(二苯基-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PM P)。该共聚物的分子量用特性黏数表示,用扭辫分析(TBA)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它们的热性质。TBA曲线表明,PM P-10和PM P-40都存在两个玻璃化温度区间。DSC曲线表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 S)在350℃以上存在一个放热峰;PM P-10和PM P-50也都存在一个放热峰,但在400℃以后,各存在一个吸热峰,其峰值分别为394.45℃和523.98℃,应属于P嵌段的熔点峰,P嵌段的含量越多则熔点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聚硅氧烷 表征 热性能 扭辫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润滑油中脱蜡溶剂的有机硅膜的制备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小阳 陈翠仙 +2 位作者 陈镇 郝继华 李继定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3,共5页
以聚二甲基硅烷为分离膜材料,正庚烷为溶剂,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二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聚四氟乙烯膜为基膜,制得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用于脱蜡润滑油与溶剂(甲苯和丁酮)的分离.研究了溶液配方、硫化温度、硫化时间等因素... 以聚二甲基硅烷为分离膜材料,正庚烷为溶剂,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二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聚四氟乙烯膜为基膜,制得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用于脱蜡润滑油与溶剂(甲苯和丁酮)的分离.研究了溶液配方、硫化温度、硫化时间等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在操作压力2.0MPa,溶液温度20℃,进料溶剂质量分数85%条件下,膜对油的截留率为84%,通量为4.8k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膜 润滑油 脱蜡溶剂 有机硅膜 制备 聚二甲基硅氧烷 甲苯 丁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正电子湮没谱学技术表征一种有机-无机杂化膜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胜 杨静 +7 位作者 田丽霞 于胜楠 曹兴忠 潘福生 姜忠义 于润升 王宝义 张鹏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0,共6页
应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ositron annihilation lifetime spectroscopy,PALS)和正电子湮没符合多普勒展宽能谱(Coincidence Doppler broadening energy spectroscopy,CDBES)等正电子湮没谱学技术能从微观尺度上对聚合物-金属有机骨架材... 应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ositron annihilation lifetime spectroscopy,PALS)和正电子湮没符合多普勒展宽能谱(Coincidence Doppler broadening energy spectroscopy,CDBES)等正电子湮没谱学技术能从微观尺度上对聚合物-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杂化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添加量的增大,杂化膜中较小的和较大的自由体积的尺寸都减小了;杂化膜的正电子湮没符合多普勒展宽能谱显示,MIL-101(Material Institute Lavoisier-101)亚纳米粒子的加入使得正电子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 siloxane),PDMS)氧原子上的偏向湮没效应减弱,部分正电子与来自MIL-101亚纳米粒子中金属原子的电子发生湮没,表明MOFs加入改变了聚合物基体自由体积周围的化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湮没 自由体积 杂化膜 金属框架材料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
原文传递
硅氧烷交联的咪唑基团功能化聚苯醚/聚四氟乙烯耐高温质子交换膜 被引量:6
18
作者 任小蕊 刘超 +2 位作者 李欢欢 杨景帅 何荣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9-1095,共7页
以聚苯醚(PPO)为基体材料,通过溴甲基化及咪唑基团功能化,与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硅氧烷基团水解交联及磷酸掺杂,制备了兼具高磷酸掺杂含量、高质子电导率和良好机械性能的高温质子交换膜材料.以甲基咪唑(MeIm)和咪唑基硅氧烷化合物(S... 以聚苯醚(PPO)为基体材料,通过溴甲基化及咪唑基团功能化,与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硅氧烷基团水解交联及磷酸掺杂,制备了兼具高磷酸掺杂含量、高质子电导率和良好机械性能的高温质子交换膜材料.以甲基咪唑(MeIm)和咪唑基硅氧烷化合物(Si Im)为功能化试剂(其中咪唑基团提供了磷酸作用位点,同时Si Im中的硅氧烷基团水解后得到Si—O—Si交联网络结构),提高了膜材料的机械稳定性.与PTFE的复合进一步增强了膜材料的机械强度.结果表明,复合膜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一定的机械强度.当磷酸掺杂质量分数为242. 5%时,PPO-50%Si Im-50%MeIm/PTFE复合膜在160℃不加湿条件下的电导率为0. 09S/cm,室温下的断裂拉伸强度为3. 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质子交换膜 聚苯醚 聚四氟乙烯 咪唑功能化 硅氧烷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热压力系数与聚合度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唯 虞大红 刘国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58-363,共6页
本文测定了在20~100℃温度范围内,四个不同聚合度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热压力系数和密度。建立了一个能够计算各种聚合度的PDMS热压力系数的公式,并据此得到了它们的恒温压缩系数、内压等重要物理性质。PDMS的这些性质对... 本文测定了在20~100℃温度范围内,四个不同聚合度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热压力系数和密度。建立了一个能够计算各种聚合度的PDMS热压力系数的公式,并据此得到了它们的恒温压缩系数、内压等重要物理性质。PDMS的这些性质对聚合度都不太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合度 热压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乙基)硅氧烷共聚物与长链烷烃组成的二元体系的混合性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栾文耕 张伟伟 +2 位作者 董红 伍川 瞿志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7-414,共8页
为了研究乙基有机硅材料作为柴油降凝剂的可能性,选用聚(二甲基-二乙基)硅氧烷共聚物和柴油主要成分正癸烷、正十二烷及正十四烷构成的二元混合物作为研究体系,在常压及288.15、298.15、308.15、318.15、328.15 K下通过DSA5000M+Lovis20... 为了研究乙基有机硅材料作为柴油降凝剂的可能性,选用聚(二甲基-二乙基)硅氧烷共聚物和柴油主要成分正癸烷、正十二烷及正十四烷构成的二元混合物作为研究体系,在常压及288.15、298.15、308.15、318.15、328.15 K下通过DSA5000M+Lovis2000ME联用仪测得的密度、黏度和声速,计算出它们的过量摩尔体积、黏度偏差、过量吉布斯自由能、热膨胀系数和等熵压缩系数偏差等热力学数据,并讨论了分子间作用力、空间位阻、分子堆积等因素对二元体系溶液过量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能是由于分子空间位阻变大,体系内分子间的色散作用增强,随着碳链的增长,过量摩尔体积、黏度偏差、等熵压缩系数偏差呈增大的趋势,而过量吉布斯自由能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乙基)硅氧烷共聚物 长链烷烃 二元体系 密度 黏度 声速 过量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