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汤沈之争及王骥德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司俊琴 赵建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63,共4页
汤沈之争是戏曲批评史上关于戏曲的文与律之关系最激烈的一次论争,汤显祖与沈璟围绕剧本内容与戏曲的音韵格律孰轻孰重的问题展开了论争,二者的理论主张互不相容。王骥德则将两家的主张辩证地统一了起来,纠正了他们的偏颇,提出了剧本内... 汤沈之争是戏曲批评史上关于戏曲的文与律之关系最激烈的一次论争,汤显祖与沈璟围绕剧本内容与戏曲的音韵格律孰轻孰重的问题展开了论争,二者的理论主张互不相容。王骥德则将两家的主张辩证地统一了起来,纠正了他们的偏颇,提出了剧本内容与戏曲格律兼顾,即“必法与词两擅其极”的创作主张与辞、格俱妙的衡曲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沈之争 王骥德 音律 文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歌集》与1920年代新诗的听觉诉求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桃洲 于晓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4-21,共8页
1928年出版的赵元任《新诗歌集》,是一次将诗歌和音乐结合的大胆尝试。它们在给听众带来全新的听觉体验的同时,也将其极具感染力的音乐特性赋予了那些作为歌词的新诗作品;那些作品借助于曲调,同样给予接受者另一向度的听觉感受。这种诗... 1928年出版的赵元任《新诗歌集》,是一次将诗歌和音乐结合的大胆尝试。它们在给听众带来全新的听觉体验的同时,也将其极具感染力的音乐特性赋予了那些作为歌词的新诗作品;那些作品借助于曲调,同样给予接受者另一向度的听觉感受。这种诗与乐的结合,促动诗人们郑重地重新思考新诗的音韵问题,探掘语言中"乐"的成分。这部独异的诗歌集,从一个侧面展现了1920年代诗人们为新诗音律所作的努力及其达到的艺术成就,为20世纪新诗格律问题的探索写下了可贵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元任 《新诗歌集》 听觉 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传与消解:古典诗学视野中的诗格论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建次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8-72,共5页
我国古典诗学视野中的诗格论,主要在四个维面上展开:一是对“格”作为诗歌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诗格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诗格创造与生成的考察;四是对诗歌“格调”之论的理论反思。古典诗学视野中诗格论的展开与发展历程,鲜明... 我国古典诗学视野中的诗格论,主要在四个维面上展开:一是对“格”作为诗歌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诗格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诗格创造与生成的考察;四是对诗歌“格调”之论的理论反思。古典诗学视野中诗格论的展开与发展历程,鲜明地呈现出承传、提升与消解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学 诗格论 展开与发展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诗汉译的基本原则
4
作者 孟庆升 阎岫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9-83,共5页
通过对典型诗歌翻译理论及译例的分析,阐述了英诗汉译的一些基本原则,提出了英诗汉译"要充分发挥汉语语言优势"的观点,即在"信"(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力求做到"达"和"雅"。要采用最... 通过对典型诗歌翻译理论及译例的分析,阐述了英诗汉译的一些基本原则,提出了英诗汉译"要充分发挥汉语语言优势"的观点,即在"信"(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力求做到"达"和"雅"。要采用最好的汉语表达方式,而不一定采用对等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似 形似 再创作 格律 韵式 音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汉诗英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
作者 何冬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9-71,共3页
诗可译 ,但古汉诗英译 ,必须处理好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诗的内容和意境的领会与再现 ;诗的形式、韵律、节奏的传达 ;
关键词 意境 形式 韵律 节奏 行为主体 汉语诗歌 古代 翻译 汉译英 内容 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19年之后诗律价值回归的探析
6
作者 李国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24-127,共4页
1919年的"诗体大解放"促使新诗产生,然而不少诗人、诗论家在这一时期突然开始提倡诗律的价值,这表明人们对诗律的认识存在着强烈的反复状况。诗律价值的回归其实一方面源于新诗创作的实际——新诗本身在艺术表现上的贫乏、形... 1919年的"诗体大解放"促使新诗产生,然而不少诗人、诗论家在这一时期突然开始提倡诗律的价值,这表明人们对诗律的认识存在着强烈的反复状况。诗律价值的回归其实一方面源于新诗创作的实际——新诗本身在艺术表现上的贫乏、形式的粗糙,使得不少批评家开始呼唤诗歌的音节效果;另一方面源于批评家对诗律的重新认识——不少批评家认识到诗律是诗歌形式的本体要素,它有助于诗歌情绪的表现。这一时期诗律价值的回归,主要不是声律价值的回归,而是西方音律观念进入中国的前期预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律价值回归 诗体大解放 音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诗节奏变化与意境之延展——华兹华斯名诗《歌》的节奏诠释
7
作者 郭勇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7-9,共3页
英语诗歌的节奏及模式能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与心境,继而渲染、浓郁着诗篇的意境。它变化纷繁复杂,从超词语层面反映出意境的延伸与拓展。借助认知诗学的基本理论,采用华兹华斯的名诗进行分析论证,节奏与意境之间的文化、心理联系。但... 英语诗歌的节奏及模式能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与心境,继而渲染、浓郁着诗篇的意境。它变化纷繁复杂,从超词语层面反映出意境的延伸与拓展。借助认知诗学的基本理论,采用华兹华斯的名诗进行分析论证,节奏与意境之间的文化、心理联系。但这种联系在任意给定的两者之间并没有对应准则,它随作者与诗篇的改变而改变;况,诗篇节奏模式中节奏单元的改变与诗篇意境的延展之间同样没有规律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节奏及模式 意境 意境延展 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诗体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8
作者 王珂 胡兆明 《阴山学刊》 2005年第3期32-35,共4页
新诗在20世纪汉语诗坛占有主导地位,却没有建立起必要的诗体。尽管有很多诗人致力于新诗的诗体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确立了新诗的初步形态,新诗诗体建设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在20年代初中期初步确立了新诗的基本形态,特别是确立了新诗的... 新诗在20世纪汉语诗坛占有主导地位,却没有建立起必要的诗体。尽管有很多诗人致力于新诗的诗体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确立了新诗的初步形态,新诗诗体建设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在20年代初中期初步确立了新诗的基本形态,特别是确立了新诗的两大形式特征———新诗的音乐形式和排列形式。新诗却始终处在文体自发与文体自觉、诗体的准定型与不定型、诗的律化与自由化、诗人的文体自律性与文体创造性的对抗与和解中,其中对抗远远大于和解,造成每种诗体都无法进行持续的建设,使诗体建设成为百年新诗最大的问题。目前正是加强诗体建设的重要时期,21世纪新诗的诗体建设既要正视现实,又要面向未来,既需要现实的构建策略,也需要理想的构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体建设 律化 自由化 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行煞尾音组的设置——新诗形式建设笔记一则
9
作者 骆寒超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立足我国新诗体形式建设,梳理了百年新诗发展中关于新诗的诗行煞尾音组设置的理论探求和创作经验,得出了如下基本结论:煞尾音组设置的最佳选择不仅对格律体新诗音组等时停逗节奏起一种辅助作用,更能为自由体新诗另辟一条和音组节奏... 本文立足我国新诗体形式建设,梳理了百年新诗发展中关于新诗的诗行煞尾音组设置的理论探求和创作经验,得出了如下基本结论:煞尾音组设置的最佳选择不仅对格律体新诗音组等时停逗节奏起一种辅助作用,更能为自由体新诗另辟一条和音组节奏交相辉映的调性节奏新途径起重要作用。因此,诗行煞尾音组如何最佳设置必须及早提到新诗形式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体 格律 煞尾音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时态表达的诗体学节奏模式
10
作者 郭勇 张敬 邓永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11-114,共4页
英语时态的理解,尤其是表达,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对于母语中不用谓语动词的变化来体现其时态变化的学习者而言,能否完全理解各时态在句法意义上的深层次含义和表达时重读音节所蕴含的节奏含义并在实际运用中予以正确表... 英语时态的理解,尤其是表达,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对于母语中不用谓语动词的变化来体现其时态变化的学习者而言,能否完全理解各时态在句法意义上的深层次含义和表达时重读音节所蕴含的节奏含义并在实际运用中予以正确表达是理性化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标志。借助普通诗体学格律范式,我们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演绎出时态表达的动态节奏模式,并以此揭示出某种诗体学节奏模式与时态表达之间的隐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认知语言学 时态表达 诗体学格律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志摩的诗:诗化生活的分行抒写?
11
作者 杨四平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3-19,共7页
从并非单纯的诗意信仰、中国现代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从浪漫派到恶魔派和创格的新诗等四个方面来认识徐志摩复杂的思想性格,得出他不仅是浪漫派诗人而且还是恶魔派诗人,他是通过分行的抒写和对“音节化”的追求来创格中国新诗并力... 从并非单纯的诗意信仰、中国现代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从浪漫派到恶魔派和创格的新诗等四个方面来认识徐志摩复杂的思想性格,得出他不仅是浪漫派诗人而且还是恶魔派诗人,他是通过分行的抒写和对“音节化”的追求来创格中国新诗并力救时弊的,其思想之自然流露与形式之格律约束之间存在悖论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新诗 诗意信仰 分行抒写 浪漫派 恶魔派 音节化 创格 思想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出格”与“变奏”看英诗意境之延展
12
作者 郭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02-104,共3页
节奏具有超词语表现力;英语诗歌的节奏及模式能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与心境,继而渲染、浓郁着诗篇的意境。借助认知诗学的基本理论,采用华兹华斯的名诗进行分析与论证,获得了某种节奏与意境之间的文化、心理联系。但这种联系在两者给定... 节奏具有超词语表现力;英语诗歌的节奏及模式能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与心境,继而渲染、浓郁着诗篇的意境。借助认知诗学的基本理论,采用华兹华斯的名诗进行分析与论证,获得了某种节奏与意境之间的文化、心理联系。但这种联系在两者给定状况下并没有对应准则,它随作者与诗篇的改变而改变;诗篇节奏模式中节奏单元的改变与诗篇意境的延展之间同样没有规律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节奏模式 诗篇意境 延伸与拓展 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唐代诗歌批评作品中的艺术风格理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豫韬 李寅生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12期138-141,共4页
唐代以"诗格"为主的一系列诗歌理论著作,其间所论及的诗歌风格理论可以说上承魏晋南北朝,下启有宋一代。对于刘勰、钟嵘等人的观点既有所继承,也有自己的一些创新,拟结合唐代诗歌理论著作与实际的诗歌创作,对当时的诗歌风格... 唐代以"诗格"为主的一系列诗歌理论著作,其间所论及的诗歌风格理论可以说上承魏晋南北朝,下启有宋一代。对于刘勰、钟嵘等人的观点既有所继承,也有自己的一些创新,拟结合唐代诗歌理论著作与实际的诗歌创作,对当时的诗歌风格理论进行一些简单梳理与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格 风格 诗歌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发生与百年诗体建设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4,共7页
百年中国新诗诗体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中国新诗发生之中寻找到深层的答案。新诗的发生,把旧诗推向对立面,造成百年旧体诗创作始终没有得到公正评价,造成百年诗体建设的偏狭;发生期新诗在体式上的特征就是"自由",造成百... 百年中国新诗诗体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中国新诗发生之中寻找到深层的答案。新诗的发生,把旧诗推向对立面,造成百年旧体诗创作始终没有得到公正评价,造成百年诗体建设的偏狭;发生期新诗在体式上的特征就是"自由",造成百年自由诗体的强势地位,制约着其他诗体的发展,始终没有形成定型或准定型诗体;新诗发生期对外在格律形式的轻率否定,成为一种定势思维,制约着新诗格律的探索,百年中国走过了一条新诗自由化把律化推向边缘的诗体建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诗体 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灵出万象 风骨超常伦——读王向峰的《云斋守望》
15
作者 任绍德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80-383,共4页
王向峰的旧体诗集《云斋守望》,遵循"平水韵"格式写律诗,诗语清新流畅,诗情真挚浓厚,深得唐诗风致和中国古典美学的滋养,使旧体形式表现当代情思而毫无滞碍。不论是律诗还是绝句的创作,皆中规中矩而不显镣铐的束缚,足见学者... 王向峰的旧体诗集《云斋守望》,遵循"平水韵"格式写律诗,诗语清新流畅,诗情真挚浓厚,深得唐诗风致和中国古典美学的滋养,使旧体形式表现当代情思而毫无滞碍。不论是律诗还是绝句的创作,皆中规中矩而不显镣铐的束缚,足见学者之诗特有的审美表现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斋守望》 旧体诗 格律 “平水韵 ”唐诗风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好诗词”音讹集正
16
作者 缪志明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1-64,共4页
我国古典诗词中存在一种既可平读、亦可仄读的"两读"现象,河北电视台季播节目"中华好诗词"在这类读音上出现不少误讹。为减少因电视传播而造成的以讹传讹,应该谨对其作些集中性之订正。
关键词 中华好诗词 诗词格律 平仄谱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歌唱与中国早期诗体发展之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敏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2,共10页
中国最早的诗与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歌唱不仅强化了诗体的生成,也促成了词汇的组合与诗行的建构。歌唱需要整齐的节奏与统一的旋律,在人类早期音乐尚不发达的情况下,需要有节奏的声音语言与之配合。与此同时,由于人类的词汇也不发... 中国最早的诗与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歌唱不仅强化了诗体的生成,也促成了词汇的组合与诗行的建构。歌唱需要整齐的节奏与统一的旋律,在人类早期音乐尚不发达的情况下,需要有节奏的声音语言与之配合。与此同时,由于人类的词汇也不发达,也需要通过音乐将语言的节奏强化,二者相辅相成。中国早期诗歌中嗟叹词的大量使用,与歌唱有直接关系,其语言的组合与艺术的修饰也在歌的体式下不断完善发展,在歌唱的方式下进行艺术的创造和修辞,这使它们与后世文人案头的诗歌写作大不相同,所以研究中国早期诗歌的语言韵律离不开歌唱。《诗经》中风、雅、颂三体分类的基础是歌唱,其艺术形式与语言技巧也受歌唱的影响。《楚辞》中《九歌》《离骚》《天问》《招魂》及《卜居》的文体形式,我们可以从与歌唱关系的远近来加以认识。汉代歌诗有三种主要体式,来源于汉代三种最主要的歌唱形式,它们分别是楚歌、鼓吹铙歌和相和歌。楚歌承袭的是《九歌》的句法与句式,鼓吹铙歌是中国最早的杂言体,相和歌以五言为主,这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文体,并且在汉代有一个自然的演进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 诗体 节奏 韵律 艺术形式 语言技巧
原文传递
《朱子家训》两个英译本的比较——典籍英译初探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德民 秦艳艳 《当代外语研究》 2010年第4期30-37,62,共9页
本文通过对《朱子家训》两个英译本的比较,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原文风格的再现、典籍的可译性、英汉诗歌联语的格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入手,通过对部分实例的对比探讨两位译者的不同处理手段,研究中国典籍英译中常见的部分问题及可能的解... 本文通过对《朱子家训》两个英译本的比较,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原文风格的再现、典籍的可译性、英汉诗歌联语的格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入手,通过对部分实例的对比探讨两位译者的不同处理手段,研究中国典籍英译中常见的部分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典籍的英译过程中,原作的风格是检验翻译信度的一个尺度,不容忽视。由于时代演变而引起的词义变化、社会形态及伦理思想等方面的变化给典籍翻译增加了难度。典籍翻译必须考虑原文的主题思想、创作时代、文化背景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格律 风格 信度
原文传递
论古典文学中诗词格律的继承和发展
19
作者 张贺龙 《作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2-63,共2页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往今来,佳作不断,名家辈出,蔚为大观。古人创造的诗词格律对我们现在创作古典形式的诗词,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也就是说,既然创作古典形式的诗词,仍然要基本遵循诗词格律。本文主要论述对于...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往今来,佳作不断,名家辈出,蔚为大观。古人创造的诗词格律对我们现在创作古典形式的诗词,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也就是说,既然创作古典形式的诗词,仍然要基本遵循诗词格律。本文主要论述对于古典诗词格律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 诗词格律 继承和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