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再论汤沈之争及王骥德的评价问题 |
司俊琴
赵建新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2
|
《新诗歌集》与1920年代新诗的听觉诉求 |
张桃洲
于晓磊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13 |
2
|
|
3
|
承传与消解:古典诗学视野中的诗格论 |
胡建次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1
|
|
4
|
论英诗汉译的基本原则 |
孟庆升
阎岫峰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5
|
古汉诗英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何冬明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6
|
1919年之后诗律价值回归的探析 |
李国辉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7
|
英诗节奏变化与意境之延展——华兹华斯名诗《歌》的节奏诠释 |
郭勇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8
|
新诗诗体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
王珂
胡兆明
|
《阴山学刊》
|
2005 |
0 |
|
9
|
论诗行煞尾音组的设置——新诗形式建设笔记一则 |
骆寒超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0
|
英语时态表达的诗体学节奏模式 |
郭勇
张敬
邓永桂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1
|
徐志摩的诗:诗化生活的分行抒写? |
杨四平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2
|
从“出格”与“变奏”看英诗意境之延展 |
郭勇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3
|
试论唐代诗歌批评作品中的艺术风格理论 |
陈豫韬
李寅生
|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16 |
1
|
|
14
|
新诗发生与百年诗体建设 |
许霆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5
|
性灵出万象 风骨超常伦——读王向峰的《云斋守望》 |
任绍德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6
|
“中华好诗词”音讹集正 |
缪志明
|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7
|
论歌唱与中国早期诗体发展之关系 |
赵敏俐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8
|
《朱子家训》两个英译本的比较——典籍英译初探 |
陈德民
秦艳艳
|
《当代外语研究》
|
2010 |
8
|
|
19
|
论古典文学中诗词格律的继承和发展 |
张贺龙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