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OF FERRITE GRAIN GROWTH OF LOW CARBON STEELS DURING HOT ROLLING 被引量:4
1
作者 Y.T. Zhang, D.Z. Li and Y.Y. Li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China Manuscript received 26 December 2001 in revised form 9 February 2002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7-271,共5页
For most commercial steels the prediction of the final properties depends on accurately calculating the room temperature ferrite grain size. A grain growth model is proposed for low carbon steels Q235B during hot roll... For most commercial steels the prediction of the final properties depends on accurately calculating the room temperature ferrite grain size. A grain growth model is proposed for low carbon steels Q235B during hot rolling. By using this model, the initial ferrite grain size after continuous cooling and ferrite grain growing in coiling procedure can be predicted. In-plant trials were performed in the hot strip mill of Ansteel. The calculated final ferrite grain siz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It is helpful both for simulation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predic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ITE Forecasting Grain growth Hot rolling Iron and steel plants Mathematical models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编辑的根系建模与生长模拟方法
2
作者 杨猛 肖成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针对植物根系种类繁多,形态呈现出高度多样性问题,提出一种可编辑的建模方法来模拟根系生长.首先拓展了传统的L系统,以一种具有语义特征的规则描述根系结构与拓扑关系;然后加入根茎半径与单根长度的连续方程,生成符合自然规律的生长;再... 针对植物根系种类繁多,形态呈现出高度多样性问题,提出一种可编辑的建模方法来模拟根系生长.首先拓展了传统的L系统,以一种具有语义特征的规则描述根系结构与拓扑关系;然后加入根茎半径与单根长度的连续方程,生成符合自然规律的生长;再通过指导向量控制根系的全局形态;最后提供多种编辑根茎局部形状的手段,如根茎骨架、曲面造型、不规则表面等,生成具有自然观感的根茎模型.对自然界中的6种植物进行仿真实验,包括直根系、须根系、储藏根系和板根4种不同类型,结果表明,根系的模拟结果与真实图片的平均相似度达到79.16%,所提方法具有构建多种类型根系的建模能力,可以通过设置形状指导曲线或者调节部分参数,构建出具有特殊形态的真实感根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建模 生长模拟 可编辑模型 指导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系统的生态护岸植被根系生长模拟研究
3
作者 周子棚 赵进勇 +5 位作者 韩会玲 丁洋 崔子腾 王琦 薛洋 梁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122,共13页
【目的】生态护岸植被根系作为一种活体工程材料,在岸坡土体失稳变形时通过承受拉力限制土体位移变形,提高土体抗剪强度,保证岸坡稳定。基于L-系统构建植物根系模型目前在生物科学、农业、林业、园艺等领域开展了较好的研究,但在生态护... 【目的】生态护岸植被根系作为一种活体工程材料,在岸坡土体失稳变形时通过承受拉力限制土体位移变形,提高土体抗剪强度,保证岸坡稳定。基于L-系统构建植物根系模型目前在生物科学、农业、林业、园艺等领域开展了较好的研究,但在生态护岸植被根系生长模拟仿真方面,相关研究还尚未开展。【方法】基于生态护岸区植物生境的特点,通过L-系统建立了生态护岸植物根系三维生长模型,构建了考虑根系轴向生长和侧向分支、岸坡坡度、浸润线高度、根的随机自由弯曲和向地性生长的植物根系生长规则;利用Matlab开发植物根系三维模型程序,并以华北平原永定河莲石湖段两岸边坡的狗牙根-连翘-榆树植被类型为例,采用根表面积密度的相对误差对模型进行校验。【结果】结果显示:狗牙根根系扫描的表面积密度为7.62 cm^(2)·dm^(-3),模型模拟计算出的根系表面积密度为10.48 cm^(2)·dm^(-3),其相对误差为37.50%;连翘根系扫描的表面积密度为11.01 cm^(2)·dm^(-3),模型计算出的根表面积密度为15.28 cm^(2)·dm^(-3),其相对误差为38.78%;榆树根系扫描的表面积密度为11.96 cm^(2)·dm^(-3),模型计算出的根系表面积密度为16.26 cm^(2)·dm^(-3),其相对误差为35.95%。【结论】结果表明:草本植物狗牙根、灌木植物连翘以及乔木植物榆树这三种植被的根表面积密度的相对误差均在40.00%以下,符合预期效果,说明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草灌桥植被类型的根系形态结构;程序生成的图像在根系总体走向和形态分布上与根系扫描图形非常接近,说明开发的程序能很好地实现建立的模型。通过案例的对比分析,校验了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揭示了根系对护岸生境的适应性,并为生态护岸工程植物配置提供了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岸 L-系统 植被根系 生长模型 产生式规则 指标体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湖湿地水生植物生长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冰烨 谢培 +4 位作者 孙明东 刘振杰 孙宁 黄法铭 乔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47-2255,共9页
为探究衡水湖水生植物生长腐解对湿地水动力水质影响,调查研究衡水湖大型水生植物优势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latifolia)的生长腐解动力学参数,基于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模型构建了衡水湖水动力... 为探究衡水湖水生植物生长腐解对湿地水动力水质影响,调查研究衡水湖大型水生植物优势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latifolia)的生长腐解动力学参数,基于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模型构建了衡水湖水动力-水质-水生植物模型,模拟了2018~2022年衡水湖水生植物生长过程和水质变化,定量分析了植物生长对水体水质变化的时空影响及影响机制,并提出适应植物生长过程的衡水湖水质精细化管理保障措施.结果表明,利用植物生长积累量(以C计)表征植物生长腐解动力学相关参数,植物生长期生长系数和腐解期代谢系数分为0.01d^(-1),0.05d^(-1),用于建立衡水湖生态水质模块实现系统模拟研究;有植物生长区较无植物大湖心区在植物生长期对氨氮、总磷浓度降低可达40%~60%,腐解期增加可达60%~80%,且植物对原位及周边500~1000m范围内作用显著;在成熟期(10月)对植物70%茎叶量进行收割,氨氮浓度峰值最大由1.833mg/L降至1.095mg/L,下降率达到40.25%,总磷浓度由0.172mg/L降至0.119mg/L,下降率达到30.78%,年均下降率为25.41%和21.28%,大湖西部滩区氨氮、总磷改善效果明显,且无植物生长的大湖心区域水质也有一定提升.同时,在植物生长期(5~9月),考虑植物生长对水深的要求(芦苇保持-0.3~0.7m、香蒲保持0.24~0.96m),加强水量水位的控制,保障植物生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湖 EFDC模型 水生植物 植物生长 腐解 植物收割 湿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发育动态QTL解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付威 韦素云 陈赢男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共11页
准确而有效的QTL定位是克隆目的基因、开展分子育种的前提和基础。植物生长发育随外界环境因子变化而变化,其动态发育的不同时期表型是不同主效基因/QTL动态表达的结果,基于生长停滞期表型数据的传统主效基因/QTL分析只能估算QTL在多个... 准确而有效的QTL定位是克隆目的基因、开展分子育种的前提和基础。植物生长发育随外界环境因子变化而变化,其动态发育的不同时期表型是不同主效基因/QTL动态表达的结果,基于生长停滞期表型数据的传统主效基因/QTL分析只能估算QTL在多个时期的累积效应,并不能充分反映该基因位点在发育过程中的真实作用模式及效应,不能真实反映QTL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动态表达模式,无法获取数量性状的动态信息。全生长周期的动态QTL分析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动态的遗传机制、鉴定主效基因提供了良好策略。本文总结了动态QTL分析的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及其在植物发育数量性状定位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当前动态QTL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生长发育动态QTL解析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QTL 条件QTL 植物生长发育 遗传模型 条件分析法 功能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永森 金龙 田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5期26-29,共4页
为筛选适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推广使用的大豆品种,本试验采用“4+4种植模式”(4行玉米+4行大豆),设5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为T_(1)(宁豆6号)、T_(2)(中黄318)、T_(3)(承豆6号)、T_(4)(铁丰31)和T_(5)(辽豆15号),玉米品种均为先玉1... 为筛选适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推广使用的大豆品种,本试验采用“4+4种植模式”(4行玉米+4行大豆),设5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为T_(1)(宁豆6号)、T_(2)(中黄318)、T_(3)(承豆6号)、T_(4)(铁丰31)和T_(5)(辽豆15号),玉米品种均为先玉1225,对比分析各处理大豆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各处理大豆生育期在143~145 d,株高、底荚高等农艺性状以T4处理表现最好;单株豆粒数以T_(4)和T_(2)处理较多,分别为49.36、48.55粒,产量以T_(4)处理最高(1384.65 kg/hm^(2)),T_(2)处理次之(1296.60 kg/hm^(2));经济效益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以T4处理最高。综合各品种表现,筛选出大豆品种铁丰31适合在研究区作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的优质大豆品种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种植模式 大豆品种 生育期 农艺性状 大豆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香根草根土复合体的邓肯—张本构模型
7
作者 吴锐斌 及金楠 杨彧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4,共8页
[目的]为研究根土复合体破坏全过程的本构关系。[方法]以不同生长阶段的香根草(20,40,60天)和红壤的原状根土复合体为对象,基于邓肯—张模型,结合三轴试验,构建根土复合体破坏全过程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并分析模型参数对根系生物量... [目的]为研究根土复合体破坏全过程的本构关系。[方法]以不同生长阶段的香根草(20,40,60天)和红壤的原状根土复合体为对象,基于邓肯—张模型,结合三轴试验,构建根土复合体破坏全过程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并分析模型参数对根系生物量变化的响应。[结果](1)邓肯—张本构关系模拟根土复合体力学行为的效果理想,除个别素土的应变软化现象不能捕捉外,应力应变曲线、抗剪强度指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均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R^(2)>0.91),并且能够很好地预测曲线在弹性阶段、硬化阶段和塑性阶段的变化特征。(2)根土复合体的邓肯—张本构模型参数与根系特征参数相关性较强。随着香根草的生长,模型参数c_(c)、φ_(c)、K、R_(f),以及初始抗剪强度(Ei)均增大。参数n的变化规律略特殊,素土大于根土组,而在根土组中,n仍随着植物的生长而逐渐增大。(3)香根草根系有效地加固土体。在生长周期内,生长时间越长,根系越发达,根系生物量越大,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抗剪强度指标(c_(t)、φ_(t))也提高得越多。[结论]建立了基于邓肯—张模型的根土复合体本构关系,解析根土复合体在浅表层滑坡过程中的力学行为,为有效防治浅表层滑坡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固土 植物生长 三轴压缩试验 邓肯—张模型 根系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水管道热疲劳试验设计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永明 李振华 +1 位作者 赵迎港 陆永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0,共7页
核电厂压力容器启停堆和正常运行时,温度压力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波动,随着波动次数的增加,会对设备和管道造成严重疲劳损伤。依托北京某高校高温高压腐蚀实验站亚临界水汽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双回路,设计了一种承压管道高通量热疲劳试... 核电厂压力容器启停堆和正常运行时,温度压力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波动,随着波动次数的增加,会对设备和管道造成严重疲劳损伤。依托北京某高校高温高压腐蚀实验站亚临界水汽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双回路,设计了一种承压管道高通量热疲劳试验方法。基于该试验方法,完成了瞬态水温变化对管道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随冷却速率降低而逐渐降低。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和三维裂纹扩展分析软件建立了阶梯管道结构的热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并用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热疲劳 疲劳裂纹扩展 有限元方法 寿命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植物及其技术体系探讨 被引量:76
9
作者 赵春江 陆声链 +2 位作者 郭新宇 肖伯祥 温维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23-2030,共8页
数字植物是数字农业的基础,是利用数字化方法研究植物,并为植物生命系统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表达、生长建模、过程模拟、可视化计算分析、协同科研实验、成果共享及集成应用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平台。探讨数字植物及其技术体系对... 数字植物是数字农业的基础,是利用数字化方法研究植物,并为植物生命系统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表达、生长建模、过程模拟、可视化计算分析、协同科研实验、成果共享及集成应用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平台。探讨数字植物及其技术体系对数字农业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数字植物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数字植物的基本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植物的科学内涵和技术支撑体系,并讨论了该技术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应采取的对策方法,以期为数字植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植物 技术构成 虚拟仿真 植物生长建模 作物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植物的建模方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孙永香 刘彤 +1 位作者 郑永果 葛平俱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63-266,共4页
介绍了虚拟植物及其研究意义;着重讨论了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及建模方法,对不同的建模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不同的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探讨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虚拟植物建模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向及其前... 介绍了虚拟植物及其研究意义;着重讨论了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及建模方法,对不同的建模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不同的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探讨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虚拟植物建模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向及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植物 生长模型 计算机建模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生长模型在红树林湿地人工恢复调控中的应用——以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恢复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树功 杨海生 +3 位作者 周永章 黎夏 覃朝锋 陈桂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024-2029,共6页
选取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人工恢复为例,借助湿地大型植物生长控制模型,通过3种不同预案的设置,定量分析外来种无瓣海桑与生态侵入种互花米草之间的竞争关系。研究表明:在有互花米草的滩涂上人工种植的无瓣海桑,在其生物量小于互花米草生... 选取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人工恢复为例,借助湿地大型植物生长控制模型,通过3种不同预案的设置,定量分析外来种无瓣海桑与生态侵入种互花米草之间的竞争关系。研究表明:在有互花米草的滩涂上人工种植的无瓣海桑,在其生物量小于互花米草生物量时,初始生物量大的超过互花米草所需时间短于初始生物量小的;当无瓣海桑生物量超过互花米草生物量后,无瓣海桑生长基本不受互花米草的影响,同时互花米草的生物量开始下降。在人工付出劳动相同的情况下(即人工割除互花米草的频度),初始生物量大的无瓣海桑超过互花米草生物量所需的时间短于初始生物量小的无瓣海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植物生长模型 生态恢复 淇澳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生长模型的温室番茄栽培管理专家系统 被引量:12
12
作者 丁维龙 熊范纶 梁荣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3-197,共5页
为改进传统农业专家系统的决策性能,动态表达其决策结果,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虚拟生长模型的温室番茄栽培管理专家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框架与功能模块,分析了系统实现的若干关键技术,如开发工具、知识表示方法、知识库的构建、虚拟番茄... 为改进传统农业专家系统的决策性能,动态表达其决策结果,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虚拟生长模型的温室番茄栽培管理专家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框架与功能模块,分析了系统实现的若干关键技术,如开发工具、知识表示方法、知识库的构建、虚拟番茄生长模型等。系统综合运用推理、预测、可视化与解释等机制帮助用户设计栽培管理方案,可视化模拟和预测温室番茄的生长发育进程。基于虚拟生长模型的温室番茄栽培管理专家系统初步实现了积温模型、形态发生模型与专家系统知识模型的综合集成,更适合温室番茄栽培管理的实际需要。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栽培管理 专家系统 虚拟植物生长模型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系统和三维Morphing的器官生长建模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庆生 许允催 +2 位作者 曾令秋 方凡 吕中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6-198,共3页
为解决植物器官生长过程中的变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系统和三维Morphing的器官生长建模方法。该方法以L系统描述植物的拓扑结构,以三维Morphing模拟植物叶片和果实的变形过程,并根据花的特殊结构引入一种模块化建模方法以实现花的开放... 为解决植物器官生长过程中的变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系统和三维Morphing的器官生长建模方法。该方法以L系统描述植物的拓扑结构,以三维Morphing模拟植物叶片和果实的变形过程,并根据花的特殊结构引入一种模块化建模方法以实现花的开放过程。以辣椒为例展示建模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解决植物器官变形问题,提高建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系统 三维Morphing 虚拟植物 植物生长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植物生长数字化模型构建技术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卫东 朱平 +3 位作者 郭晨 刘昌鑫 李萍萍 卢章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9-162,166,共5页
根据试验观测值提取植物生长特征信息,以累积生长度日为参数构造植物的形态发生模型,采用信息映射与归一化方法对信息进行重构,建立植物生长数字化模型。通过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实现了植物生长受外部环境作用下的动态模拟,为实时掌握... 根据试验观测值提取植物生长特征信息,以累积生长度日为参数构造植物的形态发生模型,采用信息映射与归一化方法对信息进行重构,建立植物生长数字化模型。通过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实现了植物生长受外部环境作用下的动态模拟,为实时掌握与合理决策植物适宜的生长条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植物生长 数字化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植甘蔗新台精1号高产栽培生态学研究──Ⅰ.生长规律与生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贵水 蒋菊生 +3 位作者 林位夫 王岳坤 蔡明道 陈俊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56-60,共5页
分析比较7种常用的一元生长模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Marquardt迭代同步求解模型参数的方法,对冬植甘蔗新台糖1号的生长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株高的最佳生长模型为:模型的拟合精度高、适用性强,可在儋州市那大镇附近蔗区应用(其... 分析比较7种常用的一元生长模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Marquardt迭代同步求解模型参数的方法,对冬植甘蔗新台糖1号的生长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株高的最佳生长模型为:模型的拟合精度高、适用性强,可在儋州市那大镇附近蔗区应用(其他地区可作参考)。经模型性质分析,得出植后94d(4月下旬)甘蔗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生长速度最快出现在植后157d(6月下旬),植后233d(9月中旬)甘蔗开始进入工艺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新台糖1号 生长模型 冬植 栽培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植物生长模式的SWAT模型的修正与有效性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赖格英 仇霖 +4 位作者 张智勇 潘瑞鑫 曾祥贵 张玲玲 易发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2-487,共16页
以农林系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为目标,通过研究建立变化密度及多种类混杂的森林生长模型,修正了SWAT模型采用平均森林植被密度和单一植物生长模式估算生物累积量的问题,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森林优势组份丰度遥感反演模型、叶面积指数和... 以农林系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为目标,通过研究建立变化密度及多种类混杂的森林生长模型,修正了SWAT模型采用平均森林植被密度和单一植物生长模式估算生物累积量的问题,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森林优势组份丰度遥感反演模型、叶面积指数和消光系数遥感反演模型以获取森林生长模型的相关参数.同时,根据间作套种下的辐射能利用Keating方程,引入间作套种指数变量,修正SWAT原有的单一生物量日积累模型,探讨了作物复种指数、间作套种指数遥感反演方法和以此为基础的作物间作套种生长模型.以亚热带季风湿润区红壤背景下的鄱阳湖流域子流域梅江流域为试验区,以野外实测数据为基础,探讨修正SWAT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修正后的SWAT模型与原始SWAT模型相比,在模拟流量和营养盐负荷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在模拟流量方面,有效性提高了7.8%,流量峰值的模拟也得到了改善,能更好地反映地表蓄流方面的实际情况;在模拟营养盐负荷方面,有效性提高了6.4%(总磷)和6.1%(总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多植物生长模式 修正 非点源污染 鄱阳湖流域 梅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功能互反馈机制的植物生长可视化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5
17
作者 丁维龙 马培良 程志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5-168,共4页
为确定植物生长可视化建模的一般方法,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基于结构-功能反馈机制的植物生长可视化建模的步骤,研究了建模过程中涉及的植物形态结构描述模型、结构模型与功能模型的结合、可视化模型以及模型的有效... 为确定植物生长可视化建模的一般方法,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基于结构-功能反馈机制的植物生长可视化建模的步骤,研究了建模过程中涉及的植物形态结构描述模型、结构模型与功能模型的结合、可视化模型以及模型的有效性检验等关键性技术问题,最后以具体作物生长可视化建模为例阐述了该技术的应用,并对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结构-功能反馈机制的作物生长模型,不但能可视化模拟不同环境因素下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而且可在作物理想株型培育、群体产量预测、栽培管理等领域发挥实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建模与仿真 结构功能模型 植物生长 互反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同化物分配及其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42
18
作者 刘颖慧 贾海坤 高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81-1992,共12页
目前生态系统模型模拟中所用的大多数同化物分配模型是经验性的。同化物分配对植物的生长、竞争及结构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是植物生长的关键,也是植物生长模型中的薄弱环节。总结了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因素:生理过程和环境因子。指出植物... 目前生态系统模型模拟中所用的大多数同化物分配模型是经验性的。同化物分配对植物的生长、竞争及结构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是植物生长的关键,也是植物生长模型中的薄弱环节。总结了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因素:生理过程和环境因子。指出植物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所有的生理过程都对其有影响,维管束作为各器官间的连接系统,以及同化物的运输管道,其性质对同化物分配有重要的影响。综述了环境因子特别是环境水分条件对同化物分配的影响。总结了以往研究中发现的、主要的同化物分配规律,指出同化物分配的模式极其复杂,分配过程完全是根据环境以及生长阶段变化而变化的、随机应变的过程。对于同化物分配模型按照经验模型,目的性模型,源汇关系模型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指出:经验性模型应用最多但机理性差;功能平衡模型在模拟营养生长阶段同化物在条与根之间的分配很成功,但应用于其它器官之间很困难;最优化模型适于模拟平衡态下同化物的分配;源汇关系模型机理性最强,可模拟任何器官间的同化物分配,应用范围最广泛。同化物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研究中仍存在很多不足:对于各相关过程的研究存在不平衡性;整体水平上同化物分配的机理仍缺乏深入研究;同化物分配对于环境的响应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弱;缺乏多环境因素的研究;缺乏长期的实验观测研究。作者认为环境与同化物分配相互关系的研究将成为日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化物分配 植物生长 环境因子 模型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植物生长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6
19
作者 侯加林 王一鸣 +1 位作者 董乔雪 张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9-163,共5页
虚拟植物生长技术对作物产量预测、土地生产力评价、资源环境分析、作物栽培指导、作物生长机理研究以及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的反应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了虚拟植物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国内外最新进展 ,对... 虚拟植物生长技术对作物产量预测、土地生产力评价、资源环境分析、作物栽培指导、作物生长机理研究以及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的反应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了虚拟植物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国内外最新进展 ,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对虚拟植物模型在农业领域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植物生长 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 发展趋势 数学模型 计算机技术 农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共享光照资源的生长模型改进及可视化仿真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天阳 张萃 +1 位作者 范菁 陈巧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45-152,共8页
为了模拟共享光照资源情况下的植物生长情况,该文以FON(field-of-neighbo urhood)模型为基础,对影响圈从形状和阴影深浅程度两方面加以改进,提出了共享光照资源植物的一种生长建模方法。该方法引入了植物生长地的纬度值、植物遮光率因... 为了模拟共享光照资源情况下的植物生长情况,该文以FON(field-of-neighbo urhood)模型为基础,对影响圈从形状和阴影深浅程度两方面加以改进,提出了共享光照资源植物的一种生长建模方法。该方法引入了植物生长地的纬度值、植物遮光率因子以及植物自身对光的敏感特性等地理学和生物学参数,以更真实地模拟植物在共享光照资源时的生长规律。为了验证共享光照资源植物的生长建模方法的有效性,该文以生物量数据为基础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的人工混交林的生长情况进行试验结果比较与分析。此外,该文开发了支持共享光照资源的植物生长模拟系统,对不同植物在共享光照资源中所表现出的生长情况进行可视化模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共享光照资源植物的生长建模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可以用于实际植物的生长过程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生长 模型 遮光率 光照度 FO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