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和近期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吕志坚 陆敬泽 +1 位作者 吴雅琼 陈良怡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26-1634,共9页
在生命科学领域,人们常常需要在细胞内精确定位特定的蛋白质以研究其位置与功能的关系.多年来,宽场/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受限于光的阿贝/瑞利极限,不能分辨出200nm以下的结构.近年来,随着新的荧光探针和成像理论的出现,研究者开发... 在生命科学领域,人们常常需要在细胞内精确定位特定的蛋白质以研究其位置与功能的关系.多年来,宽场/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受限于光的阿贝/瑞利极限,不能分辨出200nm以下的结构.近年来,随着新的荧光探针和成像理论的出现,研究者开发了多种实现超出普通共聚焦显微镜分辨率的三维超分辨率成像方法.主要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近期进展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光源的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的概念和传统分辨率的定义,阐述了提高xy平面分辨率的方法.通过介绍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引入了单分子成像定位精度的概念,介绍了基于单分子成像的超分辨率显微成像方法,包括光激活定位显微技术(photoactivated localization microscopy,PALM)和随机光学重构显微技术(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STORM).介绍了两大类通过改造光源的点扩散函数来提高成像分辨率的方法,分别是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技术(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STED)和饱和结构照明显微技术(saturated structure illumination microscopy,SSIM).比较了不同的z轴提取信息的方法,并阐述了这些方法与xy平面上的超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相结合所得到的各种三维超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的优劣.探讨了目前超分辨率显微成像的发展极限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 点扩散函数 palm STORM STED S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解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纪伟 徐涛 刘贝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4-408,共5页
超分辨成像显微镜的出现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工具,将荧光显微镜的应用推到了新的高度。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Eric Betzig、Stefan Hell以及William Moerner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展超高分辨荧光显微镜&q... 超分辨成像显微镜的出现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工具,将荧光显微镜的应用推到了新的高度。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Eric Betzig、Stefan Hell以及William Moerner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展超高分辨荧光显微镜"上的贡献。他们的获奖肯定了化学生物物理多学科交叉对于当今前沿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介绍了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诞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各成像技术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对此技术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成像 受激发射损耗显微镜 光敏定位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显微成像有机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潘文慧 李文 +3 位作者 屈璟涵 叶懿霈 屈军乐 杨志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9-281,共13页
在生物医学领域,对纳米尺寸级别的微小生物目标进行精确定位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光学显微成像技术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受到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难以分辨尺寸在衍射极限(<200 nm)以下的生物结构,无法直接... 在生物医学领域,对纳米尺寸级别的微小生物目标进行精确定位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光学显微成像技术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受到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难以分辨尺寸在衍射极限(<200 nm)以下的生物结构,无法直接获取微小生物结构信息,阻碍了生物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随着纳米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出现,新型荧光探针的开发、成像系统与设备的不断发展及成像算法不断完善地深入结合,促进了光学衍射极限以下尺寸微观目标的研究。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SMLM)包括光激活定位成像(PALM)与随机光学重构超分辨成像(STORM),将有机荧光探针与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荧光探针的光物理性质直接决定着超分辨成像结果的好坏。因此,设计不同性能的荧光探针可以实现超精细结构的不同超分辨成像,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着重围绕基于SMLM的原理、有机荧光探针的设计要求、用于SMLM的荧光探针种类及其生物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综述,指出了单分子定位成像上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为对超分辨成像研究感兴趣或初涉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成像理论与探针设计方面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成像 单分子定位成像 荧光探针 随机光学重构超分辨成像 光激活定位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细胞脂滴超分辨荧光成像的有机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日 王晨光 卢革宇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8-1242,共15页
脂滴是真核细胞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球形细胞器,与很多细胞生理学过程息息相关。荧光成像技术是观察研究脂滴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受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的宽场以及共聚焦显微镜所能达到的成像分辨率约为250 nm左右,这对于观测小脂滴,尤... 脂滴是真核细胞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球形细胞器,与很多细胞生理学过程息息相关。荧光成像技术是观察研究脂滴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受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的宽场以及共聚焦显微镜所能达到的成像分辨率约为250 nm左右,这对于观测小脂滴,尤其是新生脂滴(尺寸约30~60 nm)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新兴的各种能够打破衍射极限的超分辨荧光显微镜(如受激发射损耗显微镜、结构光照明显微镜以及光激活定位显微镜等)逐渐吸引了科研人员的兴趣。为了得到高分辨率脂滴荧光图像,除了上述超分辨显微镜之外,还需要具有与之相匹配的高性能荧光探针。本文将简要介绍这几种超分辨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讨论其对荧光探针光物理性质的特殊要求,并进一步系统总结脂滴超分辨成像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与此同时,本文将分析对比不同超分辨显微镜在脂滴荧光成像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滴 超分辨成像 受激发射损耗显微镜 结构光照明显微镜 光激活定位显微镜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辨率成像荧光探针材料应用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志贺 吴长锋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4-362,共19页
为了进一步认知复杂环境中的细胞生物学过程,研究人员发展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成像技术。在这些技术中,生物荧光成像因简单的成像条件以及对生物样品的相容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然而,传统的荧光成像技术受到了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无法分... 为了进一步认知复杂环境中的细胞生物学过程,研究人员发展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成像技术。在这些技术中,生物荧光成像因简单的成像条件以及对生物样品的相容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然而,传统的荧光成像技术受到了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无法分辨低于200 nm的空间结构,阻碍了对亚细胞结构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超分辨荧光显微镜技术突破了传统光学衍射对成像分辨率的限制,能够获取纳米尺度的细胞动态过程。除了对传统的宽场荧光显微镜框架的改进及升级改造之外,目前典型的超分辨成像显微镜技术通常依赖于荧光探针材料的光物理性质。常用的荧光探针材料包括荧光蛋白、有机荧光分子和纳米荧光材料等。本文介绍了几种主流的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并总结了已经成功应用到超分辨生物荧光成像中的荧光探针材料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荧光成像 受激发射损耗显微镜 光激活定位荧光显微术 随机光学重构显微术 超分辨光学涨落成像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cleic Acid Probes for Single-Molecule Localization Imaging of Cellular Biomolecules
6
作者 Junyuan Wei Cailing Ji +3 位作者 Yingfei Wang Jie Tan Quan Yuan Weihong Tan 《Chemical & Biomedical Imaging》 CAS 2023年第1期18-29,共12页
Endogenous biomolecules in cells are the basis of all life activities.Directly visualizing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behaviors of cellular biomolecules is signiffc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 Endogenous biomolecules in cells are the basis of all life activities.Directly visualizing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behaviors of cellular biomolecules is signiffc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 various biological processes.Singlemolecule localization microscopy(SMLM)can circumvent the optical diffraction limit,achieving analysis of the ffne structures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in living cells with nanoscale resolution.However,the large size of traditional imaging probes prevents SMLM from accurately locating ffne structures and densely distributed biomolecules within cells.In recent years,nucleic acid probes have emerged as potential tools to replace conventional SMLM probes by virtue of their small size and high speciffcity.In addition,due to their programmability,nucleic acid probes with different conformations can be constructed via sequence design,further extending the application of SMLM in bioanalysis.Here,we discuss the design concepts of different conformational nucleic acid probes for SMLM and summarize the application of SMLM based on nucleic acid probes in the ffeld of biomolecules.Furthermore,we provide a summary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the nucleic acid probe-based SMLM technology,aiming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nanoscale information about cellular biological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molecule localization microscopy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photoactivated localization microscopy 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 DNA-based point accumulation for imaging in nanoscale topography intracellular molecular interaction nucleic acid probes conformational design biomolecular analysis
原文传递
超分辨荧光显微镜-显纳镜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景和 方晓红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9-1035,共7页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Eric Betzig、德国科学家Stefan W.Hell和美国科学家William E.Moerner,表彰他们在"发展超分辨荧光显微镜"方面的贡献。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出现,为深入研究生命过程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工...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Eric Betzig、德国科学家Stefan W.Hell和美国科学家William E.Moerner,表彰他们在"发展超分辨荧光显微镜"方面的贡献。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出现,为深入研究生命过程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新的机遇。本文综述了三位获奖人发明的两种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方法发展和生物医学应用,并对国内相关研究进展作了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荧光显微镜 单分子成像 受激辐射耗尽(STED)显微镜 光活化定位显微镜(palm) 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STORM)
原文传递
超分辨显微,至极至美: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述评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明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13-816,共4页
三个物理学家,因为对生命科学的贡献,赢得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做了什么重大贡献?恩斯特·阿贝为常规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设定了一个限制——半波长极限。贝齐格、赫尔和莫纳将已知的技术推至极限,最早探测到凝聚态体系中的单... 三个物理学家,因为对生命科学的贡献,赢得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做了什么重大贡献?恩斯特·阿贝为常规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设定了一个限制——半波长极限。贝齐格、赫尔和莫纳将已知的技术推至极限,最早探测到凝聚态体系中的单个荧光分子,利用荧光分子的开关效应,加上物理教科书上的受激辐射原理和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拟合定位方法,绕开了这个似乎不能突破的极限。他们将光学显微技术带入到纳米尺度,引发了常温下活体生物学研究的又一场革命。他们对科学的追求堪称至极至美。这样的典范将来还会有,尤其是在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显微镜 光激活定位 受激辐射损耗 单分子荧光
原文传递
BK通道在细胞膜上的单分子定位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永锋 侯盼盼 +3 位作者 夏程龙 王伟 孔文娟 丁久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8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研究大电导、钙离子和电压激活的钾离子通道(BK通道)在HEK293细胞膜上的单分子定位及其总体空间分布情况。方法:分别用mEos2、Dronpa等荧光蛋白标记BK通道的α亚基和辅助性β2亚基,将这些质粒在HEK293细胞内瞬时转染以表达通道蛋白... 目的:研究大电导、钙离子和电压激活的钾离子通道(BK通道)在HEK293细胞膜上的单分子定位及其总体空间分布情况。方法:分别用mEos2、Dronpa等荧光蛋白标记BK通道的α亚基和辅助性β2亚基,将这些质粒在HEK293细胞内瞬时转染以表达通道蛋白,然后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成像、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成像、光敏定位荧光成像等技术观察BK通道的亚细胞定位及单分子分布,并用电生理实验技术检测荧光蛋白对BK通道有影响。结果: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成像和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只能在亚细胞水平定位通道蛋白,BK通道在细胞膜上聚集并形成不规则的蛋白簇,它的α亚基和β2亚基在细胞膜上完全共定位;光敏定位荧光成像技术成功定位BK通道蛋白簇里面的单分子,虽然α和β2亚基紧紧靠在一起,它们之间依然存在空间距离;BK通道的质膜表达和功能特性不受荧光蛋白的影响。结论:BK通道蛋白簇里面包含大量的α和β2亚基的蛋白单分子,它们紧密地聚集在一起,但是并没有完全共定位,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BK通道α和β亚基功能耦合的结构基础,为以后研究大分子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分子模型,光敏定位荧光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单分子荧光成像手段,在基因表达、信号通路、蛋白质相互作用等许多重要生命活动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K通道 辅助性亚基 光敏定位荧光成像(palm) 共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