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英语写作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范娟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1期106-110,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该文探讨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为主要学习目标,从精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该文探讨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为主要学习目标,从精选写作主题、找准写作视角、掌握英文语篇写作技巧和对比中西思维方式四方面入手融入中华文化教育,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文化素质培养的无缝衔接,助力中华文化以准确、适当、得体的英语语言有效地进行国际传播,让世界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本内涵 写作主题 写作技巧 中西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苗族传统文化造物的童帽艺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余捷妮娜 冯信群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4-80,共7页
苗族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着生活中造物。文章以贵州黔东南苗族村落为调研对象,了解苗族文化中不仅有着繁衍生命、多子多孙的生殖崇拜,更有着重视佑护子孙长大成人的美好寓意。庇护幼童的文化行为主要表现为民风民俗的造物行为。这类造物行... 苗族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着生活中造物。文章以贵州黔东南苗族村落为调研对象,了解苗族文化中不仅有着繁衍生命、多子多孙的生殖崇拜,更有着重视佑护子孙长大成人的美好寓意。庇护幼童的文化行为主要表现为民风民俗的造物行为。这类造物行为主要涉及服饰、器具等方面,以此形成苗族文化造物的多个类型。内容以苗族宗教信仰为线索,一是阐述苗族“佑子观”的形成及三种主要的传统造物类型;二是以苗族孩童头帽作为样本对象,寻访民间制作人,并通过图纹、材料、形制、刺绣针法等分析头帽的传统制作工艺;三是表明苗族“佑子观”的深层意蕴下现今苗族孩童童帽的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帽艺术 传统文化造物 贵族苗族 民族服饰 图纹刺绣 文化寓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绣纹样题材及其与羌文化映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敏 李梓君 +3 位作者 贾志艳 左玲 吕永义 赵琴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74,共5页
羌绣是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羌绣文化技艺,尤其是羌绣纹样题材与羌文化的联系,通过对四川省茂县、北川、平武、理县、汶川等各羌族聚居地进行田野考察,搜集整理了上百幅羌族地区... 羌绣是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羌绣文化技艺,尤其是羌绣纹样题材与羌文化的联系,通过对四川省茂县、北川、平武、理县、汶川等各羌族聚居地进行田野考察,搜集整理了上百幅羌族地区羌绣服饰作品和资料,对羌绣的经典纹样进行了系统分类,探讨和解析了羌绣常用纹样题材的特点,阐述了典型羌绣纹样题材与羌族宗教文化及民俗文化的映射关系。以期有助于多视角研究羌族历史文化,对羌族刺绣的艺术形式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羌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绣 羌族文化 纹样图案 纹样题材 文化含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民间服饰绣花图案中的民俗寓意 被引量:38
4
作者 崔荣荣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103,111,共4页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传统民间绣花服饰和服饰品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民间服饰图案尤其是绣花图案的题材和装饰部位进行了分类整理,结合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手工艺装饰艺术解析了这些绣花图案的特定文化和符号含义,有美丽的象...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传统民间绣花服饰和服饰品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民间服饰图案尤其是绣花图案的题材和装饰部位进行了分类整理,结合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手工艺装饰艺术解析了这些绣花图案的特定文化和符号含义,有美丽的象征,有喜庆的内涵,有吉祥的祝福,有民族的图腾符号意义,有民俗宗教教义的寄托。其民俗寓意的主题表现了古人向往和追求美好愿望的渴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民间服饰文化的秀美和雅致,是中国古代民间女子心灵手巧和智慧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图案 装饰题材 民间文化 民俗寓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惠安近代服饰纹样中的文化寓意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振岳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106,共4页
作为服饰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惠安近代服饰纹样是依存于其特有服饰之上的一种精神艺术与物质艺术共融的表现形态。通过对惠安近代服饰纹样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对惠安近代服饰纹样的发展缘由、服饰纹样的主要题材及其表现手法、服饰纹样的... 作为服饰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惠安近代服饰纹样是依存于其特有服饰之上的一种精神艺术与物质艺术共融的表现形态。通过对惠安近代服饰纹样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对惠安近代服饰纹样的发展缘由、服饰纹样的主要题材及其表现手法、服饰纹样的文化寓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与总结。其纹样的发展缘由,应与惠安女的审美意识、宗教信仰观念以及惠安族群多元文化的渗透与交融性有着一定的联系;其文化寓意的主题则凝聚了惠安女的智慧,表现了她们向往和追求美好愿望的渴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纹样 表现手法 文化寓意 惠安 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虎”服饰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宁宁 张竞琼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8-110,共3页
针对中国民间儿童服饰的典型代表——具有"虎"纹样及"虎"造型的服饰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虎"服饰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以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借鉴作用。重点分析"虎"服饰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 针对中国民间儿童服饰的典型代表——具有"虎"纹样及"虎"造型的服饰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虎"服饰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以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借鉴作用。重点分析"虎"服饰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工艺特征,并从服饰文化的角度探讨"虎"服饰的社会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指出民间童装中的"虎"形象是集功能性、审美性、文化性于一体的,是实用功能与民俗文化的结合体,不仅具有一般服饰的实用功能性,并且具有独特的符号象征意义,两者共同构成了民间"虎"服饰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服饰 童装 造型 象征意义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坡和庙底沟文化中的鱼形纹样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跃之 王美艳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第4期92-98,共7页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仰韶文化在5000年前的中华史前文化中占居重要位置。仰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彩陶是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其鱼形纹样则是这两者所共有也是极富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纹饰。特意将仰韶文化中的半...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仰韶文化在5000年前的中华史前文化中占居重要位置。仰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彩陶是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其鱼形纹样则是这两者所共有也是极富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纹饰。特意将仰韶文化中的半坡型和庙底沟型彩陶鱼纹的造型特征和发展变化进行对比,能够发现这一变化过程是由最初的写实、生动与形象的多样化表示逐步向图案化、格律化、规范化方向演化;对演变花瓣纹的全新解释是鱼纹鳃部与线条的重组;通过探讨获得了鱼纹内在的象征意义是对未来事物的好奇和对永恒生命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坡文化 庙底沟文化 鱼形纹样 发展变化 象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首刺绣纹饰艺术的审美意象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永慧 詹学军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29-131,共3页
在皖北民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界首刺绣是随着文化的演变而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地域民俗文化影响着界首刺绣的传承和特色。界首刺绣的纹饰内容取材于生活,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深刻反映了每个时期社会思潮对民间艺术的渗透,同时体... 在皖北民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界首刺绣是随着文化的演变而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地域民俗文化影响着界首刺绣的传承和特色。界首刺绣的纹饰内容取材于生活,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深刻反映了每个时期社会思潮对民间艺术的渗透,同时体现出界首民众的整体思维形式、审美情趣以及价值取向。界首刺绣作为民间艺术形式,具有与其他的刺绣纹饰迥然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最典型之处就是它采用别具一格的以平针与布艺结合的针法来表现刺绣纹饰的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绣纹饰 民俗文化 题材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现代中国民俗服饰纹样品格及设计意化表现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学伟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9,共6页
近现代中国民俗服饰纹样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对其题材形态、造型布局方式和工艺技法特质等服饰纹样造型特征的分析,进一步解读了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生活写照式呈现、艺术神韵刻画和情感象征反映。研究认为,近... 近现代中国民俗服饰纹样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对其题材形态、造型布局方式和工艺技法特质等服饰纹样造型特征的分析,进一步解读了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生活写照式呈现、艺术神韵刻画和情感象征反映。研究认为,近现代中国民俗服饰纹样意化设计的应用主要从强化中国民俗服饰纹样造型艺术张力、突出中国民俗服饰纹样色彩和谐之美、重在中国民俗服饰纹样象征属性标识,以及转换中国民俗服饰纹样工艺生态功能来展开,此举对于拓展与延伸近现代中国民俗服饰纹样设计生命,创新当代服装设计内涵,丰富服饰时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中国 民俗服饰 服饰纹样 造型特征 文化内涵 服装设计 意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服饰图案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金侠 张竞琼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105-107,共3页
服饰图案是渗透于生活之中的艺术,具有质朴的生活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考察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的基础上,介绍了馆藏服饰图案的分类,及其所表达的艺术风格,阐述了服饰图案所传达的自然崇拜、生命信仰、镇妖辟邪、喜庆婚姻等思想... 服饰图案是渗透于生活之中的艺术,具有质朴的生活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考察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的基础上,介绍了馆藏服饰图案的分类,及其所表达的艺术风格,阐述了服饰图案所传达的自然崇拜、生命信仰、镇妖辟邪、喜庆婚姻等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图案 寓意 形式美 艺术风格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语篇主题句探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斐翡 张祥和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8-11,共4页
本文从英语修辞 ,英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以及英语系统功能语法观的角度分析了英语主题句。最后强调 :英语主题句应该成为ESL学生尤其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语段写作的指向标。
关键词 主题句 思维模式 文化 小句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中西方复仇文学中的手段方式及目的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立 晋桂清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9-47,共9页
中西方复仇文学主题中,对复仇者采用的复仇手段及有限性的思考,在西方文学中萌芽较早,发展到对复仇残忍失当乃至复仇行动本身的阻遏。西方复仇文学可分为古希腊神话传说、文艺复兴后、18世纪后三阶段。后两阶段特别是最后阶段为定型期,... 中西方复仇文学主题中,对复仇者采用的复仇手段及有限性的思考,在西方文学中萌芽较早,发展到对复仇残忍失当乃至复仇行动本身的阻遏。西方复仇文学可分为古希腊神话传说、文艺复兴后、18世纪后三阶段。后两阶段特别是最后阶段为定型期,最能看出西方文化特征及中西复仇文化观念的不同。古代中国人认为为了善的被损害去毁灭恶,手段偏激过当也可被理解。同样是谴责妇女不为丈夫守节,寻求再嫁急迫,中国作品就十分严厉;而伏尔泰改编后则宽容得多。西方叙事文学较偏重复仇主体灵魂世界冲突,偏重精神摧残的过程描绘;中国古代则较关注复仇结局、复仇者成功复仇后的命运。两者一重人性挖掘揭示,一重在伦理实现。西方文学较注重复仇者个体性格成熟过程;中国则偏好复仇者伦理目标实现及社会效果。西方复仇之作常引发人们对个体与命运抗争的悲壮感,让人因叙事所及的人性深层隐秘而反思深省;中国古代复仇之作则更多地激发善必胜恶的信念,善惩罚恶给人的愉悦感,让人加深对善恶伦理实现必然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中西比较 复仇手段 文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脱胎漆器产品的型意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詹伟锋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15-219,共5页
目的分析福州脱胎漆器产品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文习俗、历史文化等影响因素。方法以设计学的方法和手段,探究漆器产品型意设计的特征,强化产品的人文内涵。结论通过不断探索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观念,必然会推动漆器造... 目的分析福州脱胎漆器产品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文习俗、历史文化等影响因素。方法以设计学的方法和手段,探究漆器产品型意设计的特征,强化产品的人文内涵。结论通过不断探索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观念,必然会推动漆器造型设计新一轮的创新,新漆器工艺品也将会以崭新的形象发展与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胎漆器 型意设计 人文内涵 设计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回族服饰纹样的时尚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玲 马振林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共7页
新疆回族服饰在顽强守护伊汉文化传统的同时,也无法拒绝工业文明带来的影响。传统的植物纹样依然是新疆回族装饰纹样的主流,但亮片、串珠、仿钻石、丝带等新材料构成的纹样,逐渐打破了具象的纹样思维,成为时代的抉择。同时,新疆回族服... 新疆回族服饰在顽强守护伊汉文化传统的同时,也无法拒绝工业文明带来的影响。传统的植物纹样依然是新疆回族装饰纹样的主流,但亮片、串珠、仿钻石、丝带等新材料构成的纹样,逐渐打破了具象的纹样思维,成为时代的抉择。同时,新疆回族服饰纹样不断地向繁复、时尚等审美效果发展,中西合璧,集中体现了审美趣味和纹样文化含义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回族 服饰纹样 审美趣味 文化含义 时尚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加恋爱”:一种文化消费符号 被引量:1
15
作者 毕文君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1-94,共4页
“革命加恋爱”小说在 2 0世纪 2 0、30年代普遍流行 ,从自身的主题模式看 ,恋爱有着强大的粘合性 ,革命是变量 ;它大多产生在上海这个 30年代的文化消费都市 ,“文化街”的繁荣为其流行与传播提供了一个重要媒质 ;30年代的作家置身于... “革命加恋爱”小说在 2 0世纪 2 0、30年代普遍流行 ,从自身的主题模式看 ,恋爱有着强大的粘合性 ,革命是变量 ;它大多产生在上海这个 30年代的文化消费都市 ,“文化街”的繁荣为其流行与传播提供了一个重要媒质 ;30年代的作家置身于“文化街”与“亭子间”之间进行文学实践 ,这种文学生产方式将革命与恋爱相粘合产生出大量文本形态。主题模式、文化传播、作家的文学生产方式三者的结合使得“革命加恋爱”小说模式成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加恋爱 主题模式 文化消费 文学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漱溟文化模式论及新儒学的现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必仪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9-43,共5页
北京大学的特殊文化环境,西方批判、反省现代化的思潮,父亲之死给梁漱溟带来的心理动力和毅力,是梁漱溟实现由佛返儒的文化心路的原因。梁漱溟提出的力图解决文化与现实社会存弊相连问题的文化模式有独创性,它为新儒学在当今的活跃开了... 北京大学的特殊文化环境,西方批判、反省现代化的思潮,父亲之死给梁漱溟带来的心理动力和毅力,是梁漱溟实现由佛返儒的文化心路的原因。梁漱溟提出的力图解决文化与现实社会存弊相连问题的文化模式有独创性,它为新儒学在当今的活跃开了一代风气,并赋予了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文化心路 文化模式 新儒学 现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朝象数易学发展特点述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59,共5页
南朝郑、王易学并立,北朝象数易学占主导,但后期也呈现儒玄并融的趋势.《易传《》和汉代易学创造出来的象数成果得到南北朝易学家的继承,南朝易学家对象数易学中的形式主义学风给予了批判,并呈现出本体论思维与易学象数相结合的思想萌... 南朝郑、王易学并立,北朝象数易学占主导,但后期也呈现儒玄并融的趋势.《易传《》和汉代易学创造出来的象数成果得到南北朝易学家的继承,南朝易学家对象数易学中的形式主义学风给予了批判,并呈现出本体论思维与易学象数相结合的思想萌芽.象数易学受到佛教缘起性空理论的批判,但南北朝佛教仍利用易学象数来说明现象世界.在南北朝道教养生理论中,象数易学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南北朝的宗教风气下,象数易学占验派沦为方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易学 王弼易学 象数易学 义理易学 文化融合 佛学 道教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绣图案纹样寓意与文化传承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禹伯 《科教文汇》 2012年第3期203-204,共2页
苗绣作为苗族人最大的艺术成就以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展现世人。我们不仅为它的艺术美感所折服,更为苗绣图案背后的寓意与文化所惊叹。苗族人将自己的文化、民族性以独特的记录方式传承下来,用自己的智慧谱写民族的历史变迁。
关键词 苗绣图案 纹样寓意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玉器图案及文化寓意
19
作者 谢艳 何明跃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18-220,共3页
玉器体现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弘扬玉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玉器吉祥图案是玉文化的一个具体表现,承载着中华文化发展历史的轨迹。本文从传统玉器图案的构成法则入手,详细解析了伴随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我... 玉器体现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弘扬玉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玉器吉祥图案是玉文化的一个具体表现,承载着中华文化发展历史的轨迹。本文从传统玉器图案的构成法则入手,详细解析了伴随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我国传统玉器图案及其文化寓意,表达了借鉴国际先进图样设计,汲取民族传统图样精髓,开创中国玉器文化特色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玉器 图案 文化 寓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传统模仿发展战略透析——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光敏 王院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是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本文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对影响其... 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是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本文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对影响其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进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探讨其传统"模仿"发展战略的后果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本地再现式” 民俗文化 主题公园 传统模仿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