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cut tobacco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chemometric resolu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兰芳 吴名剑 +5 位作者 孙贤军 钟科军 郭紫明 戴云辉 黄可龙 郭方遒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4期504-508,共5页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was used to analyze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cut tobacco samples with the help of heuristic evolving latent projections(HELP).After extracting with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an...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was used to analyze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cut tobacco samples with the help of heuristic evolving latent projections(HELP).After extracting with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method,the volatile components in cut tobacco were detected by GC-MS.Then the obtained original two-dimensional data were resolved into pure mass spectra and chromatograms.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similarity searches in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mass database with the obtained pure mass spectrum of each component and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were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the volume of total two-way response.The accuracy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ults were greatly improved by using the two-dimensional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f chromatograms and mass spectra.107 of 141 separated constituents in the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accounting for about 88.01% of the total content.The result proves that the developed method is powerful for the analysis of complex cut tobacco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OMETRICS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 heuristic evolving latent projection cut tobacco volatile compon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error estimates of cut tobacco feeding by wind system
2
作者 Zhou xiao zh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3期94-97,共4页
The cut tobacco transporting is the absolutely necessarily important tache, Whether th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stability is a direct impact on production quality and manufacturing standards. The wind system is adopted... The cut tobacco transporting is the absolutely necessarily important tache, Whether th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stability is a direct impact on production quality and manufacturing standards. The wind system is adopted by most tobacco companies because of it caused least disruptive of the cut tobacco structure and the pipe network layout of system is flexible, but the wind system is greater influence by itself, different control methods are caused greater difference of process indicators, for example essence and spice ingredients, moisture proportion and smoke flavor. Based on the above reasons, so we need to design the control method of wind system necessarily, in addition we must checkout the control accuracy opportunely, so that it is satisfied by the actual working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 tobacco amount of supply and demand matching air leakage compensation prevent clogging of cut tobacco error estimat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断丝技术在卷烟生产分组加工中的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李自娟 王海涛 +8 位作者 邓国栋 陈娇娇 孙朔 赵海洋 吕萱 冯子贤 牛志鹏 王红素 乔宝合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6,共8页
【目的】探究制丝分组加工烟丝结构分布变化对卷制适用性的影响。【方法】针对分组加工A模块采用薄板烘丝,B模块采用气流烘丝,利用柔性断丝技术分组M_(0)(A、B模块均不断丝)、M_(1)(A断丝、B不断丝)、M_(2)(A不断丝、B断丝)、M_(3)(A、... 【目的】探究制丝分组加工烟丝结构分布变化对卷制适用性的影响。【方法】针对分组加工A模块采用薄板烘丝,B模块采用气流烘丝,利用柔性断丝技术分组M_(0)(A、B模块均不断丝)、M_(1)(A断丝、B不断丝)、M_(2)(A不断丝、B断丝)、M_(3)(A、B均断丝)优化烟丝结构,分析烟丝结构变化对烟支物理指标、卷制过程的影响。【结果】4种试验模式下,制丝各工序综合稳定性系数控制在97%以上,批次间稳定性好。(1)贮丝柜出口、集丝箱和跑条工序M_(2)组烟丝结构均匀性系数高于其他3组,烟丝尺寸分布较集中,集丝箱至跑条,M_(2)组长丝转化为中短丝的转化率最高,转化为碎丝率最低,烟丝造碎最小;(2)卷制过程中M_(2)组烟支密度分布一致性系数h值较小,密度一致性较好;端部落丝量、缺嘴、过轻和过重的剔废率均改善明显;(3)柔性断丝M_(3)组卷制烟支重量标偏、吸阻标偏、密度一致性系数均较小,即3项指标稳定性优于不断丝的M0组卷制烟支样品。【结论】单独对B模块柔性断丝最有利于改善烟丝结构分布,提升卷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结构 柔性断丝技术 分组加工 烟支烟丝密度 物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茎采烤上部烟叶品质的关键影响指标分析
4
作者 刘峰峰 毕庆文 +3 位作者 张国超 何结望 孙福山 代英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126-133,共8页
为明确带茎采收对烤后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等多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湖北省6个乡镇带茎采烤与逐叶... 为明确带茎采收对烤后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等多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湖北省6个乡镇带茎采烤与逐叶采烤烤后烟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等的差异。结果表明,剔除偏离指标后PLS-DA模型R_(X)^(2)=0.578、R_(Y)^(2)=0.997、Q^(2)_(PLS-DA)=0.96,模型有效;对模型进行200次响应排序,R^(2)_(intercept)、Q^(2)_(intercept)截距分别为0.903、-0.0125,模型拟合较好;最终共筛选出VIP>1.0指标差异较大的变量,包括还原糖、总糖、感官质量和多种氨基酸含量等共27项,其中总糖、还原糖、感官权重总分、香气质、杂气、刺激性6项为正向作用,其余21种为负向作用。综上所述,带茎采烤有利于提高上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和部分感官因素的含量,不利于总氮、氨基酸类物质含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茎采收 上部烟叶 烤后烟叶 多元数据分析 质量分析 物理特性 化学成分 感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方式对上部烟叶变黄失水规律及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李冠辉 韦斌 +10 位作者 方正华 陈丽萍 郑华 高正锋 武圣江 赵宇航 焦剑 张学昆 许本波 袁修堂 韦克苏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0-16,共7页
【目的】探明上部烟叶一次性带茎砍烤对其理化及品质指标的影响规律,为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试材,测定一次性带茎砍烤和一次性采烤上部烟叶的含水率、色素含量、理化品质、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分析不同... 【目的】探明上部烟叶一次性带茎砍烤对其理化及品质指标的影响规律,为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试材,测定一次性带茎砍烤和一次性采烤上部烟叶的含水率、色素含量、理化品质、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分析不同采烤方式对不同叶位上部烟叶变黄失水规律及品质的影响。【结果】相较于一次性采烤,一次性带茎砍烤可延缓上部烟叶水分散失,促进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解;烟叶在叶长和叶宽上均小于一次性采烤,且单叶重和叶面密度均显著低于一次性采烤(P<0.05);上部烟叶的上等烟比例与均价均高于一次性采烤;一次性带茎砍烤上三叶和下三叶烤后淀粉含量分别较一次性采烤显著减少2.45百分点和2.61百分点,总氮含量分别显著减少0.19百分点和0.16百分点,总糖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82百分点和2.36百分点,还原糖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73百分点和2.51百分点,糖碱比和钾氯比显著高于一次性采烤(P<0.05)。一次性带茎砍烤上部烟叶在香气质、香气量、吃味、杂气和刺激性等方面均优于一次性采烤。【结论】上部烟叶一次性带茎砍烤有利于促进烟叶变黄失水协调,促进色素、淀粉等大分子分解,提高两糖含量。在实际生产中,从感官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可选择一次性带茎砍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部烟叶 一次性带茎砍烤 一次性采烤 变黄失水 品质性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造梗丝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微结构和热解特性变化研究
6
作者 任瑞冰 胡亚宁 +7 位作者 刘友杰 任昭辉 付祺 梁淼 李瑞丽 宋亮 崔成哲 张峻松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分析再造梗丝在制品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和热解特性变化规律。【方法】以关键工序再造梗丝在制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成分分析及热重分析等技术研究再造梗丝在加工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1)再造梗丝在加工过程中的化... 【目的】分析再造梗丝在制品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和热解特性变化规律。【方法】以关键工序再造梗丝在制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成分分析及热重分析等技术研究再造梗丝在加工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1)再造梗丝在加工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较大,原梗经浸提和气流干燥后,总糖、总氮、烟碱含量显著降低,纤维素含量升高,料液回填后样品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相对含量均降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增加。(2)提取和二级气流干燥后样品较原梗色差值变化明显,但成品再造梗丝能够保持与原始梗丝相似的色泽外观;SEM和BET显示二级气流干燥对在制品的微观孔隙结构有显著的膨胀作用。(3)再造梗丝在制品的热失重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各样品的阶段失重温度区间和失重率差异明显。提取和二级气流干燥样品在阶段Ⅱ和Ⅲ的失重率均较低,料液回填后样品阶段Ⅱ的失重率与原始梗丝较接近;各样品均在第Ⅳ失重阶段表现出最高的失重速率,提取和二级气流干燥样品阶段Ⅳ的最大失重速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Ti和Tf;成品的综合热解指数高于原始梗丝样品,综合热解特性有所提升。(4)各再造梗丝在制品主要失重阶段的热解过程均符合F1.5级化学反应控制模型,工序加工会影响样品同一失重阶段的热解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梗丝 理化指标 热解特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烘丝机筒内结垢程度对设备工艺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曾强 阙文豪 +5 位作者 许璧麟 于静 王昭焜 张尧立 张炜 董文亮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3,共6页
为揭示薄板烘丝机筒内结垢对设备工艺性能的影响,利用涂层测厚仪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技术、热成像分析技术对比两台薄板烘丝机结垢严重程度、过程参数批间运行值、热风控制稳定性、料尾延迟特性、蒸汽消耗量、壁面温度分布均匀性等差异。... 为揭示薄板烘丝机筒内结垢对设备工艺性能的影响,利用涂层测厚仪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技术、热成像分析技术对比两台薄板烘丝机结垢严重程度、过程参数批间运行值、热风控制稳定性、料尾延迟特性、蒸汽消耗量、壁面温度分布均匀性等差异。结果表明:制丝一区和制丝二区的烘丝机壁面污垢层厚度平均值分别为1.5 mm、0.4 mm;不同结垢程度的烘丝机,批间物料流量和工艺热风流量运行值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污垢层厚度为0.4 mm的烘丝机相比,当壁面污垢厚度为1.5 mm时,烘丝机工艺热风流量和温度的波动增大,料尾延迟时间增加了30 s,蒸汽消耗量增加了65 kg/h;壁面颗粒污垢的附着与积聚,影响了筒壁温度分布均匀性,局部温度极差达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烘丝机 筒内结垢 过程参数控制 料尾延迟特性 蒸汽消耗量 壁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丝加工过程中的破碎规律研究
8
作者 武云杰 刘欢 +7 位作者 王瑞珍 王浩宇 孙觅 郑聪 吴剑平 周建军 田斌强 李春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为探索烟丝在加工过程中的破碎规律,设计不同切丝宽度和尺寸的烟丝,研究滚筒、流态化、机械输送等关键加工环节前后烟丝的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烟丝加工进行,各规格烟丝不断破碎,烟丝的特征尺寸降低,破碎度升高,主要表现在>7.... 为探索烟丝在加工过程中的破碎规律,设计不同切丝宽度和尺寸的烟丝,研究滚筒、流态化、机械输送等关键加工环节前后烟丝的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烟丝加工进行,各规格烟丝不断破碎,烟丝的特征尺寸降低,破碎度升高,主要表现在>7.10 mm和4.50~7.10 mm等尺寸较长的烟丝质量分数不断降低,<2.00 mm的烟丝质量分数不断升高,不同处理间3.35~4.50 mm的烟丝质量分数变化差异最大。滚筒加工过程中烟丝质量分数的变化率整体较大,其中滚筒干燥过程最大,其次是振动输送、干燥后的提升输送和风送过程,风选和干燥前的提升等过程较小。加工后1.0 mm宽度烟丝、1.0 mm宽度断丝的烟丝、0.8 mm宽度烟丝和0.8 mm宽度断丝的烟丝特征尺寸变幅分别达到1.86 mm、1.09 mm、1.65 mm和1.08 mm,其破碎度分别达到33.51%、26.35%、33.39%和27.43%。综上,>7.10 mm和4.50~7.10 mm等特征尺寸较大及同一断丝或未断丝处理下宽度较窄的烟丝在加工过程中更易破碎,应根据加工的需求,关注特定尺寸的烟丝质量变化规律,在原料消耗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烟丝结构调控和工艺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结构 特征尺寸 破碎规律 制丝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法烟草薄片形态对烟丝理化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李栋 胡德武 +5 位作者 韩康 唐天明 李栓 章盛 杨德伟 王磊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6,共7页
本研究采用自主开发的烟草薄片切片器制备不同片型烟草薄片,并对烟草薄片烟丝化学成分、整丝率、碎丝率、烟草薄片烟丝卷烟质量和卷烟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草薄片整丝率与烟支空头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碎丝率与烟支空头率呈线... 本研究采用自主开发的烟草薄片切片器制备不同片型烟草薄片,并对烟草薄片烟丝化学成分、整丝率、碎丝率、烟草薄片烟丝卷烟质量和卷烟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草薄片整丝率与烟支空头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碎丝率与烟支空头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烟草薄片烟丝结构与烟丝填充值相关性不显著。六边形烟草薄片烟丝整丝率和卷烟感官评价最高,分别为95.88%和91.1分;碎丝率和烟支空头率最低,分别为0.61%和0.8%,卷烟感官评价与烟支的整丝率、空头率等关键指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六边形烟草薄片为适宜的片型,为烟草薄片专用切片机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薄片 烟丝结构 理化特性 卷烟质量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识别的叶丝形态表征及其数值模拟
10
作者 沈凯 樊虎 +10 位作者 韩乐园 李旭 王思远 韩家伟 汪鹏 郭宇 王灿星 朱强 林建忠 夏琛 潘凡达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6,共12页
【背景和目的】研究一种叶丝颗粒的粒度和粒形表征方法,表征结果可用于其数值模拟的建模。【方法】采用图像分析技术,确定分散放置在二维平面上的每根叶丝的等面积圆当量径、最大弗雷特(Feret)径、圆形度和纵横比。【结果】(1)利用提出... 【背景和目的】研究一种叶丝颗粒的粒度和粒形表征方法,表征结果可用于其数值模拟的建模。【方法】采用图像分析技术,确定分散放置在二维平面上的每根叶丝的等面积圆当量径、最大弗雷特(Feret)径、圆形度和纵横比。【结果】(1)利用提出的叶丝颗粒图像采集和处理方法,通过对叶丝样品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叶丝物料粒度和粒形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实现了长丝、中丝、短丝和碎丝4种长度叶丝物料的颗粒粒度和粒形表征,表征参数可定量的反映不同样品的颗粒尺寸和形状的差异。(2)离散单元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叶丝的粒度和粒形性质对物料堆积高度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实验测量得到的粒度和粒形概率分布曲线,生成了与实际形态分布一致的叶丝颗粒的数值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偏差在1.3%以内。【结论】提出的方法从粒度和粒形对叶丝颗粒进行定量表征,表征结果一方面能反映不同物料的性质差异,另一方面可直接用于建立与实际情况接近的数值模型,从而准确预测不同长度叶丝颗粒的堆积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丝 粒形表征 粒度表征 离散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生产过程中焦油稳定性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郭阳 汪涛 +5 位作者 宁程彬 刘向胜 程德强 王宇 刘先成 许志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1期50-53,58,共5页
为探索卷烟生产过程各因素对卷烟焦油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析切丝宽度、切丝水分、烟丝混合均匀度、梗丝加工工艺、烟支重量及劈刀盘规格对卷烟焦油批内均匀性和批间稳定性的影响。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表明,切丝宽度不同... 为探索卷烟生产过程各因素对卷烟焦油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析切丝宽度、切丝水分、烟丝混合均匀度、梗丝加工工艺、烟支重量及劈刀盘规格对卷烟焦油批内均匀性和批间稳定性的影响。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表明,切丝宽度不同对卷烟焦油的批间稳定性有显著性影响,试验范围内,随着切丝宽度的增加,批间焦油量减小;试验范围内,切丝水分、烟丝混合均匀度及梗丝加工工艺影响卷烟焦油的批内均匀性;烟支重量不同对卷烟焦油批间稳定性有显著性影响,随着烟支重量增加,焦油量增大;重量稳定的前提下,劈刀盘规格不同影响烟支密度的均匀性,从而影响卷烟焦油的批间稳定性和批内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丝宽度 切丝含水率 烟丝混合均匀度 梗丝加工工艺 实物利用率 烟支重量 劈刀盘 焦油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分析的烘丝机智能调控研究
12
作者 张风光 张思明 +5 位作者 林敏 叶明樵 周萍芳 蒋鹏冲 刘西尧 温延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8-1145,共8页
烘丝过程中影响出口烟丝水分和温度的干扰因素较多,为了保障出口烟丝水分与温度的稳定性,首先基于烘丝过程的历史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其次,选取出口烟丝水分和出口烟丝温度为目标值,通过对各机器学习模型的对... 烘丝过程中影响出口烟丝水分和温度的干扰因素较多,为了保障出口烟丝水分与温度的稳定性,首先基于烘丝过程的历史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其次,选取出口烟丝水分和出口烟丝温度为目标值,通过对各机器学习模型的对比分析选取了能够快速建模与预测的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作为建模方法,以通过模型求解运算,得出预测值。最后,采用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SA)算法,实时优化热风风速和排潮风门开度的设定值,实现对出口烟丝水分和温度的预测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极限学习机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预测当前出口水分的均方根误差为0.015,出口温度的均方根误差为0.638,误差较小,保障了烘丝机智能调控方法的调控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学习机 相关性分析 烘丝机 模型预测 实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和Py-GC/MS研究不同烟草的热解特性
13
作者 苏小平 申涛 +4 位作者 张平 苏琼 王彦斌 孙鸣 马晓迅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24,共11页
利用TG和Py-GC/MS对兰州、猴王和中华三种香烟的烟丝进行了热解特性分析,并用商业烟嘴过滤器和GC/MS对香烟中的烟焦油进行了收集与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品牌的香烟烟丝在相同的气氛下热失重曲线的变化基本类似.热失重主要发生在第Ⅱ(... 利用TG和Py-GC/MS对兰州、猴王和中华三种香烟的烟丝进行了热解特性分析,并用商业烟嘴过滤器和GC/MS对香烟中的烟焦油进行了收集与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品牌的香烟烟丝在相同的气氛下热失重曲线的变化基本类似.热失重主要发生在第Ⅱ(120℃~360℃)和第Ⅲ(360℃~600℃)阶段,与N_(2)气氛相比,O_(2)气氛下烟丝的热解速率和总失重明显增加,尤其对第Ⅲ阶段的热解有明显促进作用.三种香烟的烟丝热解挥发分中组分含量不同,兰州、猴王和中华烟的烟丝热解挥发分中烟碱含量最高,分别达到8.35%、6.53%和6.24%;三种品牌香烟的烟焦油含量大小顺序为中华>兰州>猴王.三种香烟的烟焦油组成差异明显,兰州烟和中华烟的烟焦油中含量最高的是烟碱,而猴王烟的烟焦油中含量最高的是醇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 TG Py-GC/MS 烟焦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辊式烟丝结构调控设备参数变化对细支烟卷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华诚 胡仙妹 +2 位作者 高尊华 李金周 王红霞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以单支质量标准差、吸阻标准差、总通风率标准差、端部落丝量、含末率等为指标,选取选丝针辊电机频率、断丝针辊电机频率和选丝针辊间距3个参数设计正交试验,研究针辊式烟丝结构调控设备参数变化对细支烟卷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选丝... 以单支质量标准差、吸阻标准差、总通风率标准差、端部落丝量、含末率等为指标,选取选丝针辊电机频率、断丝针辊电机频率和选丝针辊间距3个参数设计正交试验,研究针辊式烟丝结构调控设备参数变化对细支烟卷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选丝针辊电机频率是影响细支烟单支质量和总通风率标准差的关键因素,断丝针辊电机频率是影响吸阻标准差和端部落丝量的关键因素,选丝针辊间距是影响含末率的关键因素;调控设备最优参数为选丝针辊电机频率33 Hz、断丝针辊电机频率45 Hz、选丝针辊间距45 mm;调控后烟丝长丝率降低了14.39%、中丝、短丝率增加了26.01%和20.09%,碎丝率变化较小。卷制后细支烟物理指标无显著变化,但单支质量、吸阻、总通风率等标准差均下降30%以上,端部落丝量、含末率分别降低了61.79%和36.42%,细支烟卷制稳定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结构 针辊式烟丝结构调控设备 电机频率 针辊间距 细支烟 卷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烟丝受虫害前后挥发性成分差异分析
15
作者 史姜维 王潇洒 +4 位作者 刘普明 匡映 杨苡晨 刘梦龙 张楚安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65-170,共6页
针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中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检测技术不完善,检测结果不可靠等问题,以电子鼻检测结果为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和Loading分析法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烟丝的主要挥发物质为硫类物质... 针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中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检测技术不完善,检测结果不可靠等问题,以电子鼻检测结果为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和Loading分析法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烟丝的主要挥发物质为硫类物质、短链烷烃、醇醚醛酮、小分子氮氧化合物等,虫样及性激素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是小分子氮氧化合物、硫化物。受虫害后烟丝中硫类化合物明显降低,在对无机硫化物敏感的传感器(W1W)中浓香虫害烟丝的响应值比浓香烟丝下降48.33%,清香虫害烟丝比清香烟丝下降59.48%;在对有机硫化物敏感的传感器(W2W)中浓香虫害烟丝的响应值比浓香烟丝下降35.72%,清香虫害烟丝比清香烟丝下降48.55%。PCA结果显示,4种烟丝样品表现出非常好的区分度,雌虫、雄虫样品在占比高达99.70%的主成分1上几乎没有差别。Loading分析结果显示,烟丝样品中气味主要成分为硫类物质,烟草甲虫样气味主要成分是小分子氮氧化物,其次为硫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 烟丝 虫害 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 电子鼻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丝掺配输送及卷制过程中的热解特性变化分析
16
作者 王姗姗 刘畅 +3 位作者 孙皓月 孟许宽 张佳儒 李俊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为研究烟丝在掺配输送及卷制过程中的热解特性变化规律,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和热分析动力学方法跟踪分析了不同加工环节烟丝的热失重特征参数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加工环节烟丝整体热解失重规律一致,均包含脱水干燥、挥发性成分损... 为研究烟丝在掺配输送及卷制过程中的热解特性变化规律,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和热分析动力学方法跟踪分析了不同加工环节烟丝的热失重特征参数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加工环节烟丝整体热解失重规律一致,均包含脱水干燥、挥发性成分损失、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分解、木质素分解与炭化、无机盐分解等阶段,各样品不同热失重阶段的温度区间一致,但阶段失重率有差异;(2)JXQ、JXH和CPS样品在无机盐分解阶段的失重率接近,并明显高于其他样品,不同烟丝样品的综合热解指数CPI范围为4.10×10^(-5)%·(min×℃^(2))-1~4.65×10^(-5)%·(min×℃^(2))^(-1),BZS样品的CPI最低,CPI随着加工环节的进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3)样品在脱水干燥和纤维素分解阶段的热分解过程均符合F1.5级化学反应模型,但不同样品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揭示了烟丝在热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加工过程中烟丝的配方成分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 均匀性 掺配 热解特性 差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N30型残废烟支烟丝回收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文平 唐军 +4 位作者 陈然 胡智维 娄本 周冰 李焕威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3期264-268,共5页
针对传统残废烟支烟丝回收装置存在的烟丝回收率低、纯净度差、整丝率偏低、细支卷烟加工适应性差等问题,研制一种新型残废烟支烟丝回收装置。该装置通过滚筒筛网和搓丝螺杆机构实现了烟丝与卷烟材料的快速分离,通过静电吸附和负压剔除... 针对传统残废烟支烟丝回收装置存在的烟丝回收率低、纯净度差、整丝率偏低、细支卷烟加工适应性差等问题,研制一种新型残废烟支烟丝回收装置。该装置通过滚筒筛网和搓丝螺杆机构实现了烟丝与卷烟材料的快速分离,通过静电吸附和负压剔除相结合的除杂技术,实现了分离烟丝精选除杂。以常规卷烟牌号云烟(紫)以及细支卷烟牌号云烟(细支珍品)进行应用测试,常规卷烟加工回收烟丝得率≥80.0%,细支卷烟加工回收烟丝得率≥70.0%;回收烟丝纯净度≥99.0%;回收烟丝整丝率≥60.0%;回收烟丝碎丝率≤6.0%;处理前后烟丝含水率变化≤0.5%。该装置同时可以满足常规卷烟和细支卷烟的残废烟支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废烟支 回收装置 烟丝回收率 纯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丝生产环节全工序水分月际变化研究
18
作者 方世航 李自娟 +1 位作者 李宜馨 李晓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0期91-93,102,共4页
为探究卷烟制丝生产环节全工序水分是否随月份变化,以A牌号烟丝为研究对象,采集2021年度该牌号烟丝制丝生产环节各工序的入口、出口水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①所有关键工序的入口、出口水分在月份间均存在显著差... 为探究卷烟制丝生产环节全工序水分是否随月份变化,以A牌号烟丝为研究对象,采集2021年度该牌号烟丝制丝生产环节各工序的入口、出口水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①所有关键工序的入口、出口水分在月份间均存在显著差异;②真空暂存、地下贮叶2个流转工序的水分散失量均随月份变化出现显著差异;③流转工序的水分散失量与对应下一关键工序的入口水分均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丝生产 水分 方差分析 关键工序 流转工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发酵对烟丝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9
作者 卢婷 李勇 +3 位作者 李韶阳 王猛 朱保昆 张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172,共10页
采用酿酒酵母在不同条件下对烟丝进行固态发酵以获得具有不同风味的烟丝,分析了发酵烟丝中总挥发性风味物质质量分数最高的3个条件下烟丝的致香成分。结果表明,经不同条件固态发酵后,烟丝中的醇类、芳香类、酮类、酯类、醛类、酸类和杂... 采用酿酒酵母在不同条件下对烟丝进行固态发酵以获得具有不同风味的烟丝,分析了发酵烟丝中总挥发性风味物质质量分数最高的3个条件下烟丝的致香成分。结果表明,经不同条件固态发酵后,烟丝中的醇类、芳香类、酮类、酯类、醛类、酸类和杂环类致香成分质量分数均明显增加。在25℃、料液比1 g∶1 mL、接种质量分数1.0%、发酵时间36 h的条件下,以及25℃、料液比1 g∶1 mL、接种质量分数2.0%或3.0%、发酵时间24 h的条件下,发酵烟丝能够获得较多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此外,烟丝中金合欢醇、糠醇、苯乙醇、愈创木酚、巨豆三烯酮、大马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等经典致香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利用该酿酒酵母发酵得到的酿香风味烟丝可丰富烟丝品类。该研究为商业酵母在烟丝发酵中的应用、特色风味卷烟的生产和烟丝品质的提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 酿酒酵母 固态发酵 致香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烟丝回弹特性与烟支物理指标关系研究
20
作者 李宜馨 郭朋玮 +4 位作者 周茂忠 周利军 纪晓楠 芦柯 李晓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7,共9页
【目的】明确烟丝回弹特性对烟支物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牌号不同批次烟丝的回弹特性及对应卷制批次的烟支物理质量(烟支硬度、烟支含末率、端部落丝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烟丝物理指标(长丝率、中丝率、碎丝率、填充值、含水... 【目的】明确烟丝回弹特性对烟支物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牌号不同批次烟丝的回弹特性及对应卷制批次的烟支物理质量(烟支硬度、烟支含末率、端部落丝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烟丝物理指标(长丝率、中丝率、碎丝率、填充值、含水率)及回弹特性基于机器学习分别搭建并优化烟支物理指标(烟支硬度、烟支含末率、端部落丝量)的预测模型。【结果】(1)烟丝回弹特性与烟支硬度为显著正相关,与烟支含末率及烟支端部落丝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呈负相关关系。(2)烟支硬度的最佳预测模型为网格搜索优化的梯度提升回归,R^(2)为0.95;烟支含末率的最佳预测模型为贝叶斯优化的梯度提升回归,R^(2)为0.97;烟支端部落丝最佳预测模型为网格搜索优化的随机森林回归,R^(2)为0.97。【结论】所构建的模型均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可用于对烟支物理指标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弹特性 烟丝物理指标 烟支物理指标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