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igin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chlorite coatings—an example from the reservoir of T_3x Group of the Baojie area,Sichuan Basin,China 被引量:12
1
作者 Peng Jun1,Liu Jinku2,Wang Yan2 and Liu Jianfeng2 1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500,China 2 Graduate School,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500,China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76-382,共7页
The study of the chlorite coatings always attracts scholars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because the chlorite coating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servation of residual primary pores in sandstone reservoirs.At pr... The study of the chlorite coatings always attracts scholars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because the chlorite coating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servation of residual primary pores in sandstone reservoirs.At present,the study of the origin an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is relatively few.The occurrence,time of formation,genesis,controlling factors,and the mechanism of chlorite coatings inhibiting quartz overgrowths were studied in detail with thin section and SEM analysis.Samples were from the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the T3x Group in the Baojie area,the transitional zone from the middle to the south of Sichuan Basi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lorite coatings on the walls of the pore spaces are oriented perpendicular to grain surfaces in the form of isopachous(even-thickness) grain-coating,while the chlorite coatings at the contacts between adjacent detrital grains are arranged with a preferred orientation tangential to the surface of detrital grains.The chlorite coatings were formed in the eogenetic stage.They were formed by recrystallization of Fe-rich clay films during the syndepositional period,and chlorite cements would be recrystallized after the coatings’ formation.The formation of chlorite coatings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provenance conditions,and diagenetic environment.The presence of chlorite coatings could result in the preservation of primary pores in deeply buried sandstone reservoirs by effectively inhibiting quartz overgrowth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action and pressure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ite coatings occurrence time of formation origin controlling factor quartz overgrowths T3x grou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的文本:拉祜族文字叙事与多民族文化交融
2
作者 张劲夫 《怀化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从失去文字的神话——历史叙事到创制文字的设计与书写实践,拉祜族的案例呈现了文本流动性的意义:一是实现了本民族文字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二是从本民族的文化期望上而言,新创文字具有“失而复得”的意义。透过文字(文本)的流动和延... 从失去文字的神话——历史叙事到创制文字的设计与书写实践,拉祜族的案例呈现了文本流动性的意义:一是实现了本民族文字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二是从本民族的文化期望上而言,新创文字具有“失而复得”的意义。透过文字(文本)的流动和延续性,揭示了拉祜族“文字”一词是多民族互动交流的产物,文字的“回归”也意味着塑造多民族共有符号的可能性。将无文字民族与野蛮、落后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不仅是口头与文字的二分法的固见,也忽视了这些民族与文字相关的历史文化实践。神话的叙事关联着真实的历史事件,创制和设计一套文字不仅需要语言学知识还要有相应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祜族 文字神话 无文字民族 新创文字 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Origin6.0软件构造D_(nd)分子点群三维结构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建华 郭世恒 《广东化工》 CAS 2004年第6期50-52,共3页
在PC机上利用Origin6.0软件的三维离散数据绘图功能,构造分别属于D2d和D3d分子点群的丙二烯和椅式环己 烷三维结构模型,给出了模型在不同平面上的投影图和各对称元素的分布。
关键词 0rigin6.0软件 D2rl D3rl 分子点群 三维结构模型 丙二烯 椅式环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岛语族起源的历史书写及国家与民族认同建构
4
作者 俞健 邓晓华 吕军伟 《台湾研究集刊》 2025年第1期110-124,共15页
民进党当局“108课纲”指导下的台湾地区高中历史教材以“南岛民族台湾原乡论”向岛内学子灌输“台湾地区是南岛民族国家”的错误“国家认同”和“泛南岛民族主义”的错误民族认同。通过横向比较5种台湾地区历史教科书及菲律宾、印度尼... 民进党当局“108课纲”指导下的台湾地区高中历史教材以“南岛民族台湾原乡论”向岛内学子灌输“台湾地区是南岛民族国家”的错误“国家认同”和“泛南岛民族主义”的错误民族认同。通过横向比较5种台湾地区历史教科书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西兰、帕劳、图瓦卢6个南岛国家历史教科书中南岛祖先人群起源历史书写,进而探析南岛起源历史在国家民族认同建构中的作用,发现:“南岛民族台湾原乡论”实为“台独”分裂分子之谎言,“出华南说”“中国云南说”“东南亚说”是“南岛世界”对祖先起源的主流认知,“泛南岛民族主义”尚不具备超国家形态的“南岛民族认同”基础。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通过历史教育将“南岛语人群出华南说”塑造为学生群体的集体历史记忆是推进两岸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必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岛语民族起源 历史教科书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台湾地区 南岛语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主要栽培类型的分类及其起源和演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盛鸥 林美富 +6 位作者 何维弟 窦同心 李耀耀 刘灿灿 邓贵明 曾少华 易干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4-25,共12页
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的草本果树,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同时也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栽培香蕉品种可简单分为鲜食蕉和主食蕉,大多为三倍体,其遗传背景十分复杂。研究栽培香蕉品种的起源和演化,对加快香蕉育... 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的草本果树,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同时也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栽培香蕉品种可简单分为鲜食蕉和主食蕉,大多为三倍体,其遗传背景十分复杂。研究栽培香蕉品种的起源和演化,对加快香蕉育种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香蕉种质资源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为开展育种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用的遗传信息。该文更新了与栽培香蕉关系密切的芭蕉属内各野生种质的分类,对全球常见的栽培类型及其品种特点进行了归纳整理,包含7个基因组类型在内的18个栽培类群。同时,对常见栽培类群(AAA、AAB、ABB、AB)的起源及演化,特别是近期A基因组的祖先种溯源等方面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研究展望。该文系统性地总结香蕉栽培品种的起源及演化等方面的科研进展,可为挖掘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指导香蕉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栽培类型 起源 演化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Originality in Classroom Teaching
6
作者 陈莉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6期101-105,107,共6页
Economic invigoration relies on education. 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ore and more demand has been put on fostering talented people. And how to improve s... Economic invigoration relies on education. 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ore and more demand has been put on fostering talented people. And how to improve students'original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Chinese education forum. Beginning with analyzing differ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es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general language teaching situation in China, this article holds that enhancing teachers'qualification,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influ ence students'originality, creating posi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conducting creative class activities are indispensable measures of im proving students'originality in classroom t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iginALITY POSI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group 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农慕课在线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风格差异研究
7
作者 朱静 阿尔达克 +1 位作者 杨钰辉 付骏一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1期9-15,共7页
该研究以选修新疆农业大学基于SPOC的Python交互式程序设计导论必修课程的101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基于Felder-Silverman学习风格模型,对参与该课程的学生进行学习风格测量,通过分析学习风格的差异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不同生源地和不同语... 该研究以选修新疆农业大学基于SPOC的Python交互式程序设计导论必修课程的101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基于Felder-Silverman学习风格模型,对参与该课程的学生进行学习风格测量,通过分析学习风格的差异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不同生源地和不同语言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风格的主要因素,其影响作用是显著的。通过对由生源地、语言、生源地和语言交互影响导致的学习风格差异性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基于SPOC的网络课程教学,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教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生源地 民族 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畲族舞蹈溯源及其审美探究
8
作者 周密 徐敏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4-129,140,共7页
畲族巫舞是畲族宗教信仰和祭祀仪式活动的重要表现手段,是福建畲族舞蹈“巫舞同源”的有力见证。福建畲族舞蹈的一个源头来自族群的图腾崇拜,除了盘瓠的图腾崇拜,福建畲族人民还有凤凰的图腾崇拜。福建畲族舞蹈的一大特点是来源于传统... 畲族巫舞是畲族宗教信仰和祭祀仪式活动的重要表现手段,是福建畲族舞蹈“巫舞同源”的有力见证。福建畲族舞蹈的一个源头来自族群的图腾崇拜,除了盘瓠的图腾崇拜,福建畲族人民还有凤凰的图腾崇拜。福建畲族舞蹈的一大特点是来源于传统的民间习俗,畲族《婚礼舞》就是其中之一。福建畲族舞蹈质朴、厚重,具有“圆之美”“迷狂之美”和“蹲踏之美”的风格特征,无论从舞蹈史学、美学、民俗学,还是人类学来研究福建畲族舞蹈,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以其神秘、独特的舞蹈类型和风格等待更多学者的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畲族 舞蹈溯源 审美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永臣三太穴临证应用探析
9
作者 谢照展 王晨 +2 位作者 官宏 贾红玲 张永臣(指导)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2期142-147,共6页
三太穴即太白、太冲、太溪三穴,属脾、肝、肾三经的原穴,是张永臣教授在临床经验基础上总结而成的经验穴组。张永臣教授认为三太穴作为三经原穴,既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于经脉的腧穴,也是激发气血运行的作用点,在调摄气血、补肝益肾、... 三太穴即太白、太冲、太溪三穴,属脾、肝、肾三经的原穴,是张永臣教授在临床经验基础上总结而成的经验穴组。张永臣教授认为三太穴作为三经原穴,既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于经脉的腧穴,也是激发气血运行的作用点,在调摄气血、补肝益肾、疏肝滋肾和温补脾肾方面具有突出作用。通过经脉循行、标本根结和气街理论三个方面分析可知,三穴具有共同主治作用,对于治疗胃痞病、耳鸣和阳痿具有较好疗效,在针刺过程中,通过施以不同的捻转和提插手法,能够起到不同的主治作用。三太穴在内科病症中应用广泛,与其它穴组合用,往往能执简驭繁、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太穴 穴组 原穴 胃痞病 耳鸣 阳痿
原文传递
云南澜沧地区澜沧岩群变质岩石类型特征与原岩恢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启胜 王瑞 +3 位作者 张生泽 李旭俊 王志忠 周听全 《云南地质》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云南澜沧地区澜沧岩群出露于昌宁-孟连结合带西部,划分为曼来岩组片岩,原岩为泥岩、粉砂质泥质岩、泥质粉砂岩类;惠民岩组钠长千枚岩,原岩为流纹岩;南坑河岩组变质石英砂岩,原岩为石英砂岩。为一套含火山陆源碎屑沉积,其沉积环境为被动... 云南澜沧地区澜沧岩群出露于昌宁-孟连结合带西部,划分为曼来岩组片岩,原岩为泥岩、粉砂质泥质岩、泥质粉砂岩类;惠民岩组钠长千枚岩,原岩为流纹岩;南坑河岩组变质石英砂岩,原岩为石英砂岩。为一套含火山陆源碎屑沉积,其沉积环境为被动陆缘。澜沧岩群变质带经历了三期变形变质作用,早期为加里东期,主变质时期为华力西期,后期局部叠加印支期动力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岩群 岩石类型特征 原岩恢复 云南澜沧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族三月三”的育人意蕴与创新路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丹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发挥民族节日仪式的教化功能是中华文明历史演进中的文化传统。“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历史最悠久、参与人数最多、传播面最广的全国性节日。其作为中华上巳节的现代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个性表达,也是展示中国形象的独特视角。其具有以... 发挥民族节日仪式的教化功能是中华文明历史演进中的文化传统。“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历史最悠久、参与人数最多、传播面最广的全国性节日。其作为中华上巳节的现代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个性表达,也是展示中国形象的独特视角。其具有以文化认同增进民族团结、以文化习俗促进民族繁荣、以文化传承推进民族发展、以文化育人提升个体成长的育人意蕴。在新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参与、节日仪式融入生活常态、精神内核引领呈现方式、信息技术拓展传播领域等创新路向,对于维护壮族文化生态体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三月三 文化渊源 育人意蕴 创新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石坳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12
作者 向东 温海亮 万海辉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7期58-60,共3页
石坳金矿地处湘东北幕阜山-望湘隆起带中部,望湘岩体及金井岩体东北部外接触带上,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金成矿区域。通过对矿区赋矿地层、含矿构造、矿脉特征、矿石特征以及深部矿化富集规律等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内金矿脉赋存于新元古界冷家... 石坳金矿地处湘东北幕阜山-望湘隆起带中部,望湘岩体及金井岩体东北部外接触带上,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金成矿区域。通过对矿区赋矿地层、含矿构造、矿脉特征、矿石特征以及深部矿化富集规律等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内金矿脉赋存于新元古界冷家溪群坪原组地层中,矿区内NS向、SEE-NWW向断裂构造为容矿构造,矿区内含金矿化以蚀变破碎板岩型及含金石英脉型为主,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毒砂化。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金矿床。结合最新的勘查成果及成矿规律,预测矿区西部大源岭地区及矿区边深部有较大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坳金矿 湘东北 容矿构造 矿床成因 冷家溪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岩群矽线黑云石英片岩岩相学特征及其意义
13
作者 田素梅 吴嘉林 +2 位作者 刘军平 李序贵 李蓉 《云南地质》 2024年第S01期58-63,共6页
高黎贡山岩群其原岩及变质变形期次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杨家寨岩组中矽线黑云石英片岩为研究对象,野外调查和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岩石中见劈理域和微劈石。微劈石内残留透镜状、岩条状早期绢云千枚岩和千枚状变质石英砂岩。推断岩石具两... 高黎贡山岩群其原岩及变质变形期次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杨家寨岩组中矽线黑云石英片岩为研究对象,野外调查和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岩石中见劈理域和微劈石。微劈石内残留透镜状、岩条状早期绢云千枚岩和千枚状变质石英砂岩。推断岩石具两期面理构造,经历了三期热变质作用和三期变形作用。推测岩石变质演化过程:(砂质)泥岩→千枚岩→矽线黑云片岩、泥质石英砂岩→千枚状变质石英砂岩→矽线黑云石英片岩。为进一步研究高黎贡山岩群变形变质演化历史、原岩恢复提供重要的岩相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岩群 矽线黑云石英片岩 原岩 岩相学 云南保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牡丹品种起源的ISSR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宗艳 秦艳玲 +2 位作者 蒙进芳 唐岱 王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1-940,共10页
【目的】通过对西南牡丹21个品种、中原牡丹18个品种、江南牡丹1个品种和1个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了解西南牡丹品种群的遗传背景,为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改良的CTAB法对41份材料抽提总基因组DNA,采用ISSR分子标记的... 【目的】通过对西南牡丹21个品种、中原牡丹18个品种、江南牡丹1个品种和1个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了解西南牡丹品种群的遗传背景,为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改良的CTAB法对41份材料抽提总基因组DNA,采用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通过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从60个哥伦比亚大学(UBC)开发的通用引物中筛选27个进行PCR扩增差异比较,利用POPGENE软件计算多态位点百分率(%);依据Nei’s遗传距离,运用NTSYSPC进行UPGMA聚类构建不同品种群和品种间亲缘关系。【结果】利用27个ISSR引物对41个牡丹样本扩增,共获得的317个条带,其中304个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5.4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为11.74;41个样本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83—0.811,云南牡丹‘丽江紫5’和‘大关粉4’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811;云南牡丹‘大关粉4’和中原牡丹‘彩绘’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小,为0.483;UPGMA聚类结果显示41个样本在阈值为0.625时,聚为四支:第一支由19份样本组成,其中包括5个中原牡丹品种和14个西南牡丹品种,其中,云南牡丹‘丽江紫5’与‘大关粉4’亲缘关系最近,而云南牡丹‘丽江紫5’与中原牡丹‘首案红’的亲缘关系最远,其遗传相似性系数仅为0.609;第二支包括10份样本:有‘乌龙捧盛’、‘豆绿’等5个中原品种和‘四川粉紫’、‘昭通粉’、‘丽江粉1’等5个西南牡丹品种,其中天彭牡丹‘紫金荷2’与‘四川粉紫’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770;天彭牡丹‘紫金荷2’与中原牡丹‘罗婺现瑞’亲缘关系最远,其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25;第三支包括11个样本:1个江南品种,8个中原牡丹品种;3个西南牡丹品种。亲缘关系最近的是中原牡丹‘菱花湛露’与‘朱砂垒’,其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79;亲缘关系最远的是‘朱砂垒’和‘凤丹白’;第四支为黄牡丹单独聚为一支。多数花色相同的供试中原品种表现出近缘关系,红色系的天彭牡丹‘胭脂楼’与紫红色系的中原牡丹品种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供试的紫红色系的天彭牡丹分别紫红色、粉色、紫色和红色的中原品种有近缘关系;云南紫牡丹品种与紫色、紫红色系的中原品种有一定关系,粉牡丹则与紫红、浅红、浅紫红、浅紫色等不同色系的中原牡丹和天彭牡丹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天彭牡丹总是先与中原牡丹品种相聚,再与云南牡丹相聚;云南牡丹品种除‘狮山皇冠’、‘香玉板’外,不同产地、株型相似和花色相同的云南牡丹品种间遗传相似性较高,总是先聚为一分支后,才与其他中原品种相聚。【结论】西南牡丹品种栽培起源较复杂,天彭牡丹比云南牡丹与中原牡丹有着较近缘关系,云南牡丹不可能是天彭牡丹直接引种驯化产物,推测云南牡丹品种可能是由几个祖先品种演化的产物,但本地黄牡丹参与起源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牡丹品种 起源 ISSR标记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口岩群硅质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振举 姚书振 周宗桂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碧口块状硫化物矿床直接赋矿主岩硅质岩地质特征及常量、微量、稀土元素组成表明,碧口岩群硅质岩为同火山岩喷流热水沉积成因。碧口岩群硅质岩常量元素富Fe、贫Si,为典型热水沉积成因;其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均与现代大洋热水沉积... 碧口块状硫化物矿床直接赋矿主岩硅质岩地质特征及常量、微量、稀土元素组成表明,碧口岩群硅质岩为同火山岩喷流热水沉积成因。碧口岩群硅质岩常量元素富Fe、贫Si,为典型热水沉积成因;其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均与现代大洋热水沉积物相似。热水硅质岩Eu异常与古流体温度存在密切关系,Eu/Eu特征显示筏子坝、铜矿坡为较高温度喷流产物,而大茅坪、黑窝子、铜矿梁、周家坡则为较低温度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稀土元素 碧口岩群 岩石成因 热水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块菌要览及其保护策略 被引量:25
16
作者 刘培贵 王云 +9 位作者 王向华 陈娟 郑焕娣 邓晓娟 乔鹏 姜华 田宵飞 张介平 万山平 王冉 《菌物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232-243,共12页
截至目前报道的中国块菌有28种,其中黑块菌4种,白块菌24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黑块菌类有印度块菌复合种和中国夏块菌,其中印度块菌复合种与欧洲法国黑孢块菌属于姊妹类群,中国夏块菌与欧洲夏块菌也是姊妹类群。虽然欧洲意... 截至目前报道的中国块菌有28种,其中黑块菌4种,白块菌24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黑块菌类有印度块菌复合种和中国夏块菌,其中印度块菌复合种与欧洲法国黑孢块菌属于姊妹类群,中国夏块菌与欧洲夏块菌也是姊妹类群。虽然欧洲意大利白块菌在中国尚未找到、波氏块菌在中国的存在尚待最终确认,但是,最近的更多白块菌新种的发现,说明中国块菌的多样性要比预期的丰富得多。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新的块菌种类不仅和欧洲种有着紧密的亲缘,而且和北美的种也有一些联系,特别是与欧洲块菌有着历史渊源。这些发现有力地支持了欧亚块菌共同起源于古地中海、之后各自分布于中国西南和欧洲地中海地区繁衍至今,形成现代分布格局。新近发现的大批白块菌类群表明中国西南块菌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极其多样,很可能是起源古老保留下来一个大分支,暗示着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和分化中心,有力支持了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和分化中心的学说。中国块菌的共生树种种类比世界任何地区都丰富多样,不仅有与阔叶树,如栎、榛、杨、板栗等形成菌根关系,更多的是与松、云杉和冷杉等针叶树,而且还有特有树,如油杉等形成菌根关系。中国块菌对土壤等要求及适应性相对也宽泛,产量大而集中,分布广,生态多样性更加丰富。近20年的商业化盲目采集致使块菌植被、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块菌产量明显减少,严重危及块菌资源的生存。改变采集方式,保护我国的块菌资源刻不容缓。发展块菌种植业形成新型农林业经济和生态模式是最有效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菌 姊妹类群 起源分布中心 资源保护 块菌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原住民“南来论”辨析——兼论“南岛语族”起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郭志超 吴春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4-62,共9页
“台独”分子宣扬台湾原住民与大陆无关的“南来论” ,是对原住民“马来”种族、“印度尼西亚式”文化属性和“南岛语族”语言范畴的主观歪曲。作为台湾原住民“南来论”依据的“南岛语族”东南亚起源论 ,在民族考古学与比较语言学实践... “台独”分子宣扬台湾原住民与大陆无关的“南来论” ,是对原住民“马来”种族、“印度尼西亚式”文化属性和“南岛语族”语言范畴的主观歪曲。作为台湾原住民“南来论”依据的“南岛语族”东南亚起源论 ,在民族考古学与比较语言学实践中都忽视了华南大陆的材料。在这一学术缺陷下的“结论” ,有悖于自远古以来亚澳间海洋地带土著民族文化发展与空间传播的历史事实。民族考古学的新进展表明 ,台湾原住民和“南岛语族”及其文化主要起源于华南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原住民 南岛语族 起源 种族 比较语言学 马来人 民族考古学 考古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差别定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感知公平的中介作用和来源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锐 花海燕 +1 位作者 杨洋 伍勇强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6,共6页
国际差别定价是跨国企业常用的定价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国际条件。随着国际价格透明度逐渐提升,消费者更容易进行价格比较,进而影响购买意愿。然而,面对相同的国际差别定价,消费者的反应却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笔者引入感知公平理论和来... 国际差别定价是跨国企业常用的定价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国际条件。随着国际价格透明度逐渐提升,消费者更容易进行价格比较,进而影响购买意愿。然而,面对相同的国际差别定价,消费者的反应却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笔者引入感知公平理论和来源国理论,揭示其中的原理。通过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并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以及Bootstrap检验法验证了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感知公平中介差别定价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来源国会调节差别定价对购买意愿的相对影响强度。对于本国品牌而言,高价策略、同价策略对购买意愿影响的差异相对较大,而低价策略、同价策略对购买意愿影响的差异相对较小。对于外国品牌而言,低价策略、同价策略对购买意愿影响的差异相对较大;来源国通过改变感知公平的影响强度,进而影响购买意愿。据此,笔者认为企业在进行差别定价之前,需提前预判消费者对差别定价的反应,进而确定合适的定价策略。此外,还应预先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弱化差别定价导致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差别定价 感知公平 来源国 内群偏爱 社会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氐羌民族溯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段丽波 龚卿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48,共5页
通过考古材料及文献分析,认为古氐羌始居于中国西北,源于属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和相继发展的齐家文化的"西戎"民族集团,并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南下、西进、再南下,到达了中国西南地区,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 通过考古材料及文献分析,认为古氐羌始居于中国西北,源于属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和相继发展的齐家文化的"西戎"民族集团,并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南下、西进、再南下,到达了中国西南地区,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民族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氐羌民族 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南亚带太阳顶群硅质岩的沉积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维全 陈先沛 高计元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C00期145-153,共9页
西秦岭南亚带太阳顶群硅质岩是碳硅泥岩型微细粒浸染状金矿的主要赋存岩石。硅质岩总厚度555m,呈层状、透镜状产出。太阳顶群除硅质岩外,其余主要为细碎屑岩。硅质岩的主元素特征为富Si、Fe,贫Al、Ti、Ca、Mg等;微... 西秦岭南亚带太阳顶群硅质岩是碳硅泥岩型微细粒浸染状金矿的主要赋存岩石。硅质岩总厚度555m,呈层状、透镜状产出。太阳顶群除硅质岩外,其余主要为细碎屑岩。硅质岩的主元素特征为富Si、Fe,贫Al、Ti、Ca、Mg等;微量元素贫Cu、Ni、Co,富U;稀土元素表现出较明显的铈负异常。硅质岩的全岩氧同位素δ18OSMOW(‰)值为18.60±1,表明太阳顶群硅质岩具有热水沉积的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顶群 硅质岩 沉积地球化学 成因分析 西秦岭南亚带 赋存岩石 微细粒浸染状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