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巴嘎旗某莹石矿区地下水赋存模式及供水前景研究
1
作者 韩晔 郑玉萍 +2 位作者 吴荣泽 李明辰 王林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90-296,共7页
依托于某萤石矿生产单位的供水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在矿区及周边154 km^(2)范围内开展了1∶5万初步供水水文地质调查。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地层岩性、构造背景,按照赋存条件将研究区地下水划分为冲洪积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火山... 依托于某萤石矿生产单位的供水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在矿区及周边154 km^(2)范围内开展了1∶5万初步供水水文地质调查。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地层岩性、构造背景,按照赋存条件将研究区地下水划分为冲洪积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火山岩类风化带裂隙地下水、石英脉及萤石脉构造角砾岩空隙地下水、断裂构造裂隙地下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地下水共五种地下水赋存模式;结合前期已有开采井水文地质试验成果,确定石英脉及萤石脉构造角砾岩空隙地下水蓄水构造、断裂构造裂隙地下水蓄水构造具有满足矿区1万m^(3)/d供水需求的供水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巴嘎旗 萤石矿 地下水赋存模式 蓄水构造 供水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系铀矿形成条件及成矿模式研究
2
作者 周荣洲 梅军 +2 位作者 曹涛涛 宁高飞 曹运江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1期65-70,151,共7页
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8%,供应安全不容乐观,煤系铀是一种非常规铀资源,对其开发能为我国铀资源安全供给提供保障。近年来随着煤铀协同勘查的推进,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现了多个大型煤系砂岩型铀矿,对今后煤系铀矿勘探提供了大量可借鉴... 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8%,供应安全不容乐观,煤系铀是一种非常规铀资源,对其开发能为我国铀资源安全供给提供保障。近年来随着煤铀协同勘查的推进,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现了多个大型煤系砂岩型铀矿,对今后煤系铀矿勘探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参考资料。煤系铀矿成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关于煤系铀成矿的研究还比较分散,尤其是对其赋存和成矿规律还不够明确。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煤系地层中铀矿床成因类型、铀的赋存状态、成矿有利条件和成矿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煤系铀矿的研究仍很不充足,特别亟需加强铀的微观地质选择过程、铀矿的矿化时间和期次等方面的研究,以便深入了解和阐释煤系铀矿的成矿机理,同时在今后研究中也需更加关注煤岩铀和砂岩铀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铀矿 赋存特征 成矿条件 成矿模式 煤系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春市地下水赋存特征及地下水找水模式探讨
3
作者 邹江 王均救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4期264-267,共4页
进入21世纪,干旱、水体污染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突发性事件频发,而宜春地区各城镇饮用水水源及备用水源以湖、河、水库等地表水体为主,这种裸露和开放式的地表水体易遭受污染,在极端干旱季节可能造成人畜用水困难。为了保障在特殊情况下的... 进入21世纪,干旱、水体污染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突发性事件频发,而宜春地区各城镇饮用水水源及备用水源以湖、河、水库等地表水体为主,这种裸露和开放式的地表水体易遭受污染,在极端干旱季节可能造成人畜用水困难。为了保障在特殊情况下的正常用水,使用地下水则成为最优选择。因为地下水具有土壤天然防污屏障,不易被污染,水质稳定且良好,供水保障高等优势。通过对宜春地区相关资料的收集,梳理出了宜春地区地下水赋存特征,并结合当地地质条件总结出了2种地下水找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赋存特征 找水模式 宜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平原第四纪沉积物中砷的赋存形态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高存荣 刘文波 +2 位作者 刘滨 李金凤 李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0-770,共11页
从水-岩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分析沉积物中砷的含量和存在形态,把握砷如何溶于地下水是研究高砷地下水形成机理的重要视点之一。笔者通过对岩、土样品的分析、测试和不同介质(水、酸、碱)的溶出实验,研究了河套平原第四系沉积物中砷的存... 从水-岩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分析沉积物中砷的含量和存在形态,把握砷如何溶于地下水是研究高砷地下水形成机理的重要视点之一。笔者通过对岩、土样品的分析、测试和不同介质(水、酸、碱)的溶出实验,研究了河套平原第四系沉积物中砷的存在形态,认为河套平原第四系沉积物中的砷主要是以非晶质的胶体形式而存在。沉积物中的砷、铁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X射线仪和电子显微镜装着的EDS分析结果表明,在砷污染区,不同深度、不同岩性的钻探岩心样品中均未发现有砷矿物的存在;岩心中的有机质与砷含量不显示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含量很低;沉积物中的砷很容易被碱性水溶液溶解出,其中对砂质沉积物中砷的溶出率为87.5%~98.75%,对粘土类沉积物中砷的溶出率为72.73%~84.21%,而该溶液对硫铁矿矿石(砷含量为87.30mg/kg)中砷的溶出率仅为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 溶出实验 赋存形态 水-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钠对准东煤快速热解煤焦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辉 许连飞 +4 位作者 朱书骏 徐彦辉 吴东阳 高继慧 吴少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59-1265,共7页
采用不同萃取液对准东五彩湾烟煤进行逐级萃取,分别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和离子色谱仪对萃取制得的滤液进行相应的元素分析和阴离子检测。测试结果表明,准东煤中金属钠的赋存形态以水溶钠为主,且主要以Na Cl,Na_2SO_4,Na ... 采用不同萃取液对准东五彩湾烟煤进行逐级萃取,分别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和离子色谱仪对萃取制得的滤液进行相应的元素分析和阴离子检测。测试结果表明,准东煤中金属钠的赋存形态以水溶钠为主,且主要以Na Cl,Na_2SO_4,Na NO_3,Na HCO_3等化学形态存在。在酸洗煤样中加载不同化学形态水溶钠,并在沉降炉快速热解条件下制备煤焦。热解煤焦的热重燃烧实验表明,添加水溶钠使煤焦的燃烧初始反应温度、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都较酸洗煤煤焦有所降低,表明水溶钠盐对高钠煤煤焦的燃烧具有促进作用。不同化学形态水溶钠的催化作用不同,以Na_2CO_3的作用最为显著。通过积分法计算得到了5种快速热解煤焦燃烧的活化能,加载水溶钠盐使煤焦燃烧的活化能降低,不同化学形态水溶钠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水溶钠 煤焦 燃烧 赋存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洗对准东煤煤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付子文 王长安 +1 位作者 翁青松 车得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60,共7页
针对准东煤由于灰中Na含量过高,燃用中会出现严重的积灰问题,在对准东煤中碱金属赋存形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水洗温度和时间对准东煤Na脱除量及热解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典型的准东煤中Na主要以水溶形式存在,水洗可以... 针对准东煤由于灰中Na含量过高,燃用中会出现严重的积灰问题,在对准东煤中碱金属赋存形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水洗温度和时间对准东煤Na脱除量及热解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典型的准东煤中Na主要以水溶形式存在,水洗可以有效脱除Na,且脱除量与水洗温度和时间密切相关。水洗后煤热解特性指数减小,20、40℃水洗使热解提前,焦炭产量增加,挥发分产量减少,而60℃水洗则相反。水洗使燃烧TG、DTG(热质量损失、热质量损失率)曲线向高温区偏移,燃尽温度和最大燃烧温度升高,最大燃烧速率减小,燃尽时间延长,燃烧特性变差。动力学分析表明,水洗使煤热解第一、三阶段表观活化能减小,第二阶段表观活化能增大,使燃烧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和燃烧反应速率常数减小。Na对煤样热解燃烧存在催化作用,且存在最佳Na含量使催化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水洗 碱金属 赋存形态 煤质特性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在地表水中的主要迁移形式及其沉淀条件的模拟计算——以四川沱江流域绵远河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宋昊 施泽明 +3 位作者 倪师军 张成江 黄小东 徐进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通过对沱江流域绵远河地表水系中化学成分分析,考察了铀及其他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地表水系中U的迁移形式,及水体中不同U络合物的活度及比例.结果表明,地表水中铀主要以UO2(CO3)2-2形式迁移和存在,其次为UO2(CO... 通过对沱江流域绵远河地表水系中化学成分分析,考察了铀及其他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地表水系中U的迁移形式,及水体中不同U络合物的活度及比例.结果表明,地表水中铀主要以UO2(CO3)2-2形式迁移和存在,其次为UO2(CO3)0、UO2(CO3)4-3和UO2(OH)2.沱江流域绵远河水系自上游至下游各样品中U络合物活度百分比组成基本相同,U的溶解和迁移形式类似,物化性质(温度、压力、pH值、Eh等)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通过对影响U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的热力学计算,分析了铀在表生水体中的沉淀条件,较高的pH、Eh值将有利于U络合物在水系中稳定存在和迁移,而较低的pH、Eh值将会使水系中的U发生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铀迁移形式 热力学 绵远河 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洗脱除准东煤中水溶性钠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祁慧 赵永椿 +2 位作者 姚斌 张军营 郑楚光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18,共5页
为确定水洗脱除准东煤中水溶性钠的最佳工艺条件,选择五彩湾煤、天池能源煤、乌东煤3种准东煤,通过逐级萃取分离法对其中钠的赋存形态和质量分数进行研究,并以五彩湾煤为例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方法,研究水洗温度、脱除时间、煤粉粒... 为确定水洗脱除准东煤中水溶性钠的最佳工艺条件,选择五彩湾煤、天池能源煤、乌东煤3种准东煤,通过逐级萃取分离法对其中钠的赋存形态和质量分数进行研究,并以五彩湾煤为例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方法,研究水洗温度、脱除时间、煤粉粒径、搅拌转速等对水溶性钠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煤总钠质量分数分别为2.329 5,2.235 9,0.598 0mg/g,煤种钠主要以水溶性钠形式存在;各因素对水溶性钠脱除影响的强弱顺序为水洗温度〉脱除时间〉搅拌转速〉煤粉粒径;在适当的水洗温度下延长脱除时间、加快搅拌转速、减小煤粉粒径,水溶性钠脱除效果明显提高;实验确定的最佳脱除水溶性钠工况条件为水洗温度70℃,脱除时间24h,搅拌转速200r/min,煤粉粒径在38.5~54.0μ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水洗 水溶性钠 赋存形态 逐级萃取分离 脱除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氯在亚临界水条件下的变迁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宝凤 李文 +1 位作者 李保庆 尉迟唯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8-522,共5页
运用半连续反应装置对山西吴家坪煤和四川华蓥山煤中氯在亚临界水条件下的脱除规律及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压力对氯脱除率的影响;同时还运用化学提取法对原煤及残渣中氯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 运用半连续反应装置对山西吴家坪煤和四川华蓥山煤中氯在亚临界水条件下的脱除规律及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压力对氯脱除率的影响;同时还运用化学提取法对原煤及残渣中氯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煤中氯的脱除率也增加,在410℃、15MPa、60 min、水流量为580 mL/h时,吴家坪煤中氯的脱除率为84.6%,华蓥山煤中氯的脱除率为72.4%。吴家坪煤中氯在15 MPa时的脱除率最大。华蓥山煤中氯主要以有机氯的形态存在,而吴家坪煤中氯有8%为离子可交换态的无机氯,其余为有机结合的氯;在亚临界水萃取煤的过程中,离子交换态结合的有机氯比共价键结合的有机氯更容易挥发,有机氯要首先转化为无机氯然后再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氯 赋存形态 亚临界水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干旱区表生介质中金存在形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天才 苏美霞 冷福荣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35-40,共6页
对北方干旱区表生介质(土壤或水系沉积物)中的金进行了7种存在形式的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自然金相为主(50%以上),其次为水溶相、吸附相和有机相等。水溶相金在北方干旱气候带普遍存在,说明此自然景观区的金矿床,其表生介质中的金具... 对北方干旱区表生介质(土壤或水系沉积物)中的金进行了7种存在形式的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自然金相为主(50%以上),其次为水溶相、吸附相和有机相等。水溶相金在北方干旱气候带普遍存在,说明此自然景观区的金矿床,其表生介质中的金具有明显的溶解作用,呈水溶相金的形式进行迁移。当环境物化条件改变时,金沉淀形成局部富集。应用野外泡塑测金法,金异常衬度大、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生介质 存在形式 水溶相金 泡塑测金波 华北地区 金矿床 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高黏土泥页岩储层差异化水赋存模式——以普光气田千佛崖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进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5-932,共8页
与海相页岩地层相比,陆相页岩孔隙普遍含水,且含水饱和度往往较高,同时,其储集空间以无机孔为主,有机孔质量分数较低,介孔—大孔较发育,长英质/碳酸盐纹层极为发育,导致地层导电性非常复杂,制约了含水饱和度预测精度。为了深化湖相高黏... 与海相页岩地层相比,陆相页岩孔隙普遍含水,且含水饱和度往往较高,同时,其储集空间以无机孔为主,有机孔质量分数较低,介孔—大孔较发育,长英质/碳酸盐纹层极为发育,导致地层导电性非常复杂,制约了含水饱和度预测精度。为了深化湖相高黏土页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研究,提高陆相页岩气藏游离气储量认识水平,以四川盆地普光气田中侏罗统千佛崖组一段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对含水饱和度的影响因素、水赋存状态及气水差异赋存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相水赋存方式及主控因素均有差异,纹层状页岩中水赋存以黏土束缚水、层理缝中可动水及有机质水膜为主,块状泥岩及层状泥岩以黏土束缚水为主。该研究对四川盆地中侏罗统千佛崖组泥页岩地层水的主要组成形式、含水饱和度主控因素以及不同赋存模式展开分析,其结果可为四川盆地相似区块的陆相页岩地层含水饱和度预测及游离气储量估算提供思路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佛崖组泥页岩 含水饱和度 主控因素 差异赋存模式 普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铀及其在燃烧过程中的迁移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东原 赵永椿 +1 位作者 张军营 郑楚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5-181,共7页
为了研究煤中铀、灰中铀在煤燃烧过程中的赋存形态,以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所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铀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对煤中铀及灰中铀的含量、分布特征、赋存形态、浸取特性,以及铀在煤燃烧过程中的富集规律和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为了研究煤中铀、灰中铀在煤燃烧过程中的赋存形态,以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所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铀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对煤中铀及灰中铀的含量、分布特征、赋存形态、浸取特性,以及铀在煤燃烧过程中的富集规律和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煤中铀的含量整体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且主要以有机质结合形式存在(部分煤中有机态铀含量高达70%90%),铀在煤燃烧过程中主要富集于细颗粒飞灰表面。最后对煤燃烧过程中铀的迁移规律和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今后有关煤中铀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中铀 铀赋存形态 铀迁移转化 煤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燃烧和CO_2气化过程中铀的释放规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东原 赵永椿 +1 位作者 张军营 郑楚光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6-512,共7页
对煤燃烧过程中铀的存在形态和转化特性进行了热力学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煤燃烧过程中铀的释放率低于18%(CO2气化条件下低于22%),铀释放率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并非呈单调递增趋势,在800~1000℃范围内... 对煤燃烧过程中铀的存在形态和转化特性进行了热力学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煤燃烧过程中铀的释放率低于18%(CO2气化条件下低于22%),铀释放率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并非呈单调递增趋势,在800~1000℃范围内,铀释放率随实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实验表明铀能与碱金属/碱土金属反应生成铀酸盐,且煤燃烧过程中铀主要与钙元素结合,生成的铀酸钙能抑制铀的挥发,此结论可为降低煤燃烧过程中铀的释放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释放率 铀酸盐 赋存形态 迁移转化 煤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水环境中砷和铀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圣锋 高柏 +3 位作者 易玲 方正 史天成 丁燕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3-942,共10页
海拉尔盆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相对匮乏。另外,由于该盆地存在丰富的砂岩型铀矿床,矿石中的As和U常常通过岩石风化、阳离子交换和降水淋滤等作用进入水环境中,其水资源污染状况堪忧。基于此,本研究在野外采... 海拉尔盆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相对匮乏。另外,由于该盆地存在丰富的砂岩型铀矿床,矿石中的As和U常常通过岩石风化、阳离子交换和降水淋滤等作用进入水环境中,其水资源污染状况堪忧。基于此,本研究在野外采样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海拉尔盆地地下水及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利用PHREEQC软件对As和U的存在形态进行模拟,并对As和U共污染现象进行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水环境中As和U的浓度大部分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限值。在贝尔湖坳陷—嵯岗隆起地带水环境中As浓度较高,嵯岗隆起靠近呼伦湖附近U的浓度较高。经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计算,不同人群的平均非致癌总风险HItotal均超过了可接受水平(HItotal<1),As的致癌风险平均值也均超过了可接受范围水平(1×10^(-6)),非致癌总风险和致癌风险儿童>成年女性>成年男性。PHREEQC模拟结果显示,水环境中As主要以As(Ⅴ)形式存在,大部分采样点以HAsO_(4)^(2-)、H_(2)AsO_(4)-等形态为主,U以Ⅵ价的UO_(2)(CO_(3))_(3)^(4-)、UO2(CO3)2-2为主。As的化学价态易受到pH和Eh值影响,pH值减小以及在相对还原条件下,容易形成毒性更强的As(Ⅲ)。U的化学价态没有明显受到pH和Eh值影响,但改变pH和Eh值也会形成沥青铀矿等固体沉淀,可能会引发结石等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赋存形态 健康风险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山地区铀成矿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谭鸿赞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6-129,共4页
层间氧化带铀矿床的形成与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密切相关.本文采用水文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对顶山地区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顶山地区地下水中铀主要以 UO2(PO4)22-形式存在,并研究了铀的饱和沉淀条件,指出了铀成矿... 层间氧化带铀矿床的形成与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密切相关.本文采用水文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对顶山地区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顶山地区地下水中铀主要以 UO2(PO4)22-形式存在,并研究了铀的饱和沉淀条件,指出了铀成矿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山地区 准噶尔盆地 水文地球化学 饱和指数 存在形式 沉淀条件 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XPS分析《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指标微量元素——以某城市一供水点生活饮用水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瑞林 杨佳佳 张直峰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1-46,共6页
本文首次尝试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As、Cd、Cr、Pb、Hg、Se等6种常规毒理指标元素,Sb、Ba、Be、B、Mo、Ni、Ag、Tl等8种非常规指标元素以及Cu、F、Br进行了定性检测和赋存状况分析.研... 本文首次尝试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As、Cd、Cr、Pb、Hg、Se等6种常规毒理指标元素,Sb、Ba、Be、B、Mo、Ni、Ag、Tl等8种非常规指标元素以及Cu、F、Br进行了定性检测和赋存状况分析.研究发现:Ag、B、Ba、Be、Br、Cr、Ni、Pb等8种元素在悬浮物(SS)、总溶解固体(TDS)和水垢(Scale)中基本不存在;Tl、Cd、Se存在于SS中;As、Hg、Mo、Sb、F在SS、TDS和Scale中均存在;Cu仅存在于Scale中.在该水样中,Cd、Se和Tl可被0.2μm的滤膜全部截留;As、Hg、Mo、Sb、F可被0.2μm的滤膜截留一部分,存在于TDS中的这五种元素可富集在水垢中.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全面把握指标微量元素在水中的赋存情况,对水样定量分析和水质净化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水中微量元素 赋存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阶煤煤层气疏导式高效开发理论基础——以沁水盆地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庆忠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91,共10页
我国高阶煤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目前产量已占到我国煤层气总产量的90%以上,高阶煤煤层气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对于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煤层气产业总体呈现出勘探开发程度... 我国高阶煤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目前产量已占到我国煤层气总产量的90%以上,高阶煤煤层气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对于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煤层气产业总体呈现出勘探开发程度低、主体技术适应性低、投资回报率低、发展规模小的“三低一小”的不足,煤层气的规模化高效开发面临着巨大挑战。通过深度解剖勘探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认为制约煤层气产业高效开发的核心问题均源于对煤储层特征,特别是原始气水赋存、运移、产出规律认识不清,未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开发理论和配套工程技术。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煤层气水赋存–产出规律研究,将室内试验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形成煤层气疏导式高效开发理论及配套工程技术。结果表明:(1)我国煤层气储层成藏过程复杂、气藏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的客观条件与顶层设计支撑不足、主体技术工艺适应性不明确的主观因素是影响煤层气高效开发的重要原因;(2)煤层孔隙–裂隙复杂双重孔隙结构及固有的气水赋存和产出运移规律决定了必须以“疏通”和“引导”为主导思想,以实现储层与井筒的充分沟通和流体的高效率产出;(3)以沁水盆地高阶煤为例,运用疏导式开发理论形成的配套开发技术,实现高效规模建产,显著提升煤层气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煤 气水赋存 疏导式开发理论 开发方式优化 排采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EM-EDX和PXRD分析生活饮用水中水垢成分及其赋存形态——以某城市一供水点生活饮用水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瑞林 秦秀芳 +1 位作者 杨佳佳 张直峰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13,共8页
探明饮用水中水垢成分及赋存形态对于评价和保障饮用水水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次联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和粉晶X射线衍射仪(PXRD)定性分析了生活饮用水中水垢成分及其赋存形态.SEM-EDS分析显示:水垢中的主要元素有C、O、Si... 探明饮用水中水垢成分及赋存形态对于评价和保障饮用水水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次联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和粉晶X射线衍射仪(PXRD)定性分析了生活饮用水中水垢成分及其赋存形态.SEM-EDS分析显示:水垢中的主要元素有C、O、Si、S、Mg、Ca、Fe和Zn以及少量的Cl、Cu、Co、Cr和V元素,生活饮用水中悬浮物(SS)有B、C、O、Na、Al、Si、S、P、Ti、Mg、K、Ca、Mn、Fe和Zn等元素,水中溶解性总固体(TDS)中有C、O、Si、S、Cl、Na、Mg和Ca等元素;PXRD进一步分析显示:水垢中的晶体成分是CaSO_(4)·2H_(2)O和CaCO_(3)·H_(2)O;TDS中含有Ca^(2+)、SO_(4)^(2-)、HCO_(3)^(2-)、Mg^(2+)、Na^(+)、Cl^(-)和可溶性SiO_(2),以Ca^(2+)和SO_(4)^(2-)为主,HCO_(3)^(2-)次之.基于以上分析表明:Ca^(2+)、SO_(4)^(2-)、HCO_(3)^(2-)是参与结垢的主要离子,C、O、Si、S、Mg、Ca、Fe和Zn元素是参与结垢的主要元素.所提出的方法可更全面地探明生活饮用水中的主要结垢成分,从而为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 扫描电镜能谱法 粉晶X射线衍射法 水垢成分 赋存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且末碧玉矿的成因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玉衡 刘喜锋 +3 位作者 刘琰 张其超 张勇 李自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4-838,共15页
以往勘察和研究显示,在新疆和田及其附近地区主要出现与大理岩相关的软玉(和田玉)矿床,而与蛇纹岩有关的软玉(碧玉)矿床尚未有明确报道。笔者通过两年多的野外勘察和室内实验分析,新近在且末县阿尔金断裂附近发现一定规模可开采的碧玉矿... 以往勘察和研究显示,在新疆和田及其附近地区主要出现与大理岩相关的软玉(和田玉)矿床,而与蛇纹岩有关的软玉(碧玉)矿床尚未有明确报道。笔者通过两年多的野外勘察和室内实验分析,新近在且末县阿尔金断裂附近发现一定规模可开采的碧玉矿床,对其中碧玉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电子探针、氧同位素和成矿年龄等方面的研究。岩相学研究显示其主要组成矿物是阳起石和透闪石,全岩的Mg/(Mg+Fe^(2+))=0.83~0.89,Cr_2O_3=0.08%~1.65%,Ni O=0.14%~0.22%,δ^(18)O=15.2‰~15.4‰,经与世界上已发现的碧玉矿床进行对比并结合野外观察,确定该矿床是一种与蛇纹岩有关的碧玉矿床。蚀变闪长岩(δ^(18)O=14.3‰~14.7‰)、大理岩围岩(δ^(18)O=15.2‰~15.9‰)和透闪石(δ^(18)O=15.3‰)具有相似的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很可能经历了同样的流体蚀变作用。根据蚀变闪长岩(Cr=107×10^(-6)~155×10^(-6),Ni=53.5×10^(-6)~85.8×10^(-6))和大理岩(Cr=2 036×10^(-6)~2 415×10^(-6),Ni=1 403×10^(-6)~1 933×10^(-6))中的Cr、Ni元素含量判断,碧玉中大量的Cr(867×10^(-6)~2 418×10^(-6))和Ni(960×10^(-6)~1 662×10^(-6))很可能来自于蛇纹岩中的流体。对碧玉的主要围岩蚀变闪长岩进行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结果分别为267±14 Ma(n=5)和272±14 Ma(n=6),与碧玉密切共生的黑云母的Ar-Ar坪年龄为260.6±1.5 Ma。鉴于蚀变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与黑云母年龄数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花岗岩、大理岩和碧玉的氧同位素值接近,同时碧玉的Cr、Ni元素含量较高,因此推断碧玉的物质来源很可能是蚀变闪长岩和大理岩,而成矿流体是由蚀变闪长岩中的岩浆水、蛇纹岩中活化的流体和大气降水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玉 蛇绿岩 和田玉 且末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煤田大井矿区B_(1)煤中水溶态离子分布及赋存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金 丁华 +3 位作者 白向飞 袁东营 张昀朋 杨承伟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共11页
目前,对煤中碱/碱土金属的研究主要以单个元素的赋存状态和迁移行为为主,煤中多种水溶态离子组合模式、可能来源及其对煤利用的影响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采用溶滤实验的方法,系统测定大井矿区煤中水溶态离子的含量及其沿煤层埋深方向... 目前,对煤中碱/碱土金属的研究主要以单个元素的赋存状态和迁移行为为主,煤中多种水溶态离子组合模式、可能来源及其对煤利用的影响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采用溶滤实验的方法,系统测定大井矿区煤中水溶态离子的含量及其沿煤层埋深方向的变化,分析大井矿区煤中水溶态离子的分布及其在煤中的组合形式。采集准东煤田大井矿区煤层钻孔样品、顶板样品及地表土壤样品,以样品中水溶态离子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煤质特征分析和溶滤实验,综合运用离子含量比值分析、Piper三线图等方法,研究了煤中水溶态离子的分布及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大井矿区煤中水溶态离子含量总体相对较高;水溶态Na^(+),Ca^(2+),Mg^(2+),SO^(2-)_(4)等离子在煤层顶部含量较高,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含量呈明显降低趋势,到一定层位后,其含量基本趋于稳定;煤中水溶态Cl-纵向分布比较均匀,在下部煤层中含量略低;HCO^(-)_(3)随煤层埋深增加在中下部煤层中含量略有升高,但不显著。上部煤层中水溶态离子组合以SO_(4)-Na·Ca型和SO_(4)·HCO_(3)-Na型为主,下部煤层中水溶态离子组合以HCO_(3)·SO_(4)-Na型为主,整个煤层呈现出随埋深增加煤中水溶态离子组合由SO_(4)-Na·Ca型转化为HCO_(3)·SO_(4)-Na型的特点。煤中水溶态离子可能来源于地表盐碱土,地表土在地表水淋滤及地下水作用下对煤中水溶态离子进行补给,补给过程中煤中水溶态离子含量受到吸附、离子交换、分解氧化等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使得煤中水溶态离子在不同层位分布和赋存特征上具有较显著的差异。研究准东煤田大井矿区煤中水溶态离子进入煤中的地下水动力学模式,硫酸盐和碳酸盐等矿物形成的次序及其地球化学机理,以期科学全面认识高碱煤中水溶态离子的成因,进而促进高碱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井矿区 B_(1)煤 水溶态离子 分布特征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