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3篇文章
< 1 2 1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疲劳裂纹萌生与短裂纹扩展仿真方法
1
作者 赵秋 唐琨 +3 位作者 吴维青 李英豪 邓俊逸 陈鹏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1-372,共12页
为建立适用于多晶金属钢疲劳裂纹萌生与短裂纹扩展的数值分析方法,基于Roe-Siegmund循环内聚力本构及Voronoi图法生成具有疲劳累计损伤特性的微观晶粒组织模型,同时考虑晶粒微观层面的力学特性,赋予各晶粒随机局部坐标系及各向异性线弹... 为建立适用于多晶金属钢疲劳裂纹萌生与短裂纹扩展的数值分析方法,基于Roe-Siegmund循环内聚力本构及Voronoi图法生成具有疲劳累计损伤特性的微观晶粒组织模型,同时考虑晶粒微观层面的力学特性,赋予各晶粒随机局部坐标系及各向异性线弹性常数,最后研究了气孔、夹杂等微观缺陷对裂纹萌生路径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在裂纹萌生路径上符合实际情况,存在穿晶及沿晶两种断裂模式并以后者为主,能够获取符合正态分布的裂纹萌生寿命范围值,并与文献试验结果相吻合;气孔及夹杂附件萌生出裂纹并与主裂纹汇合,影响裂纹萌生路径并改变裂纹萌生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疲劳断裂 循环内聚力模型 微观缺陷 Voronoi图法 Cohesive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法的套管冲蚀特性及结构优化研究
2
作者 张磊 王晨锐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7,共9页
针对固井滑套压裂中冲蚀特性及结构优化等问题,基于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SPH)建立球形砂粒冲击金属表面的SPH数值模型,模拟多个砂粒冲击套管材料42CrMo的微观过程,分析砂粒的撞击行为与冲蚀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CFD模拟方法与Oka冲蚀模型... 针对固井滑套压裂中冲蚀特性及结构优化等问题,基于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SPH)建立球形砂粒冲击金属表面的SPH数值模型,模拟多个砂粒冲击套管材料42CrMo的微观过程,分析砂粒的撞击行为与冲蚀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CFD模拟方法与Oka冲蚀模型结合现场实际工况,对不同端口特性的套管内壁进行冲蚀磨损的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SPH法能较好地表现出砂粒在撞击套管材料时的微观变形,有助于研究微观下材料的变形影响因素,且由SPH法模拟得到的无量纲冲蚀速率随冲击角度变化的模拟数据与Oka冲蚀公式中冲击角函数趋势相符。端口特性参数对套管内壁的冲蚀有着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随着端口数量、端口面积的增加,平均冲蚀速率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但存在着边际递减效应;在研究的4种端口形状中,胶囊形端口的平均冲蚀速率最小。研究结果可为套管端口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微观冲击模型 套管冲蚀 端口特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在煤层气微幅构造控藏控产中的实践
3
作者 李勇 李军辉 +2 位作者 李永臣 刘光峰 张远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7,共14页
煤层气藏精细描述、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对煤层气开发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储量利用和提高采收效率,加快煤层气田产能建设,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开发超过10年的31.08 km^(2)开发单元为研究对象,结合静态地质资料... 煤层气藏精细描述、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对煤层气开发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储量利用和提高采收效率,加快煤层气田产能建设,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开发超过10年的31.08 km^(2)开发单元为研究对象,结合静态地质资料和动态生产数据,对煤层气进行了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系统揭示了煤储层分布特征,明确了煤层气储量动用情况,提出微幅构造对煤层气剩余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将3、4+5、6、7、8和9号共6套煤层划分为12个小层,实现了0.5 m厚度煤层垂向网格控制,有效区分了厚煤层垂向含气量等属性变化;(2)结合地质模型和气井开发效果,提出了正向高部位、正向低部位、平缓斜坡区和负向低部位共4种微幅构造控制的煤层气富集模式,对应不同的产气、产水和井底流压变化曲线;(3)在数值模型基础上进行产气历史拟合,研究区煤层气总体采出程度为14.7%,抽样上述4种微幅构造下的井组(平均6~7口井),其平均采出程度依次为32.5%、6.8%、7.4%和4.9%,显示不同构造区域产气效果差异显著。结论认为:(1)在高剩余煤层气含量区进行井网加密和低效井治理,针对3、6和7号未动用煤层合层开发,是实现该区煤层气持续稳产高产的关键;(2)在未来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应关注微幅构造约束的不同气井开发表现差异,优选甜点区段,提高煤层气开发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煤层气开发 精细描述 地质建模 数值模拟 微幅构造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cker技术的CIM平台微服务部署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孙立志 付海龙 《城市勘测》 2025年第1期138-141,共4页
城市信息模型(CIM)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管理及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文章通过对CIM平台建设在研发部署上的痛点、难点研究分析,提出使用Docker容器化技术部署微服务应用的策略,并将策略应用到CIM平台中,提高了CIM平台... 城市信息模型(CIM)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管理及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文章通过对CIM平台建设在研发部署上的痛点、难点研究分析,提出使用Docker容器化技术部署微服务应用的策略,并将策略应用到CIM平台中,提高了CIM平台建设部署效率,并因其支持跨平台,增强了平台建设的整体稳定性,为CIM平台建设提供重要的经验以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CKER 微服务 城市信息模型 CIM 容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引线系统中旋转偏心检测与补偿方法
5
作者 王跃宗 曲道多 王盛逸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空心杯转子线圈的自动引线微操作系统中,线圈的几何中心很难与旋转台的回转中心重合,因此在旋转过程中产生偏心现象,进而导致线圈引线失败。为此,提出了一种检测和补偿线圈偏差的方法。从分析线圈偏心源出发,建立偏心数学模型,设计了... 在空心杯转子线圈的自动引线微操作系统中,线圈的几何中心很难与旋转台的回转中心重合,因此在旋转过程中产生偏心现象,进而导致线圈引线失败。为此,提出了一种检测和补偿线圈偏差的方法。从分析线圈偏心源出发,建立偏心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偏心模型与图像特征提取算法结合的偏差测量方法,并提出基于自动控制与补偿模型的校正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以及偏心补偿的有效性,基于均方根误差的评价,模型对于偏差预测以及特征提取算法均具有较高的精度,补偿后的最大残余误差小于4μm,平均补偿幅度约为98.6%,引线实验展示了所提方法的优良性能。提出的偏心检测补偿方法具有精度高、复杂度低、效率高、实时性,以及嵌入式等优点,且在微操作以及微装配领域具有更合适、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杯转子线圈 旋转偏心 模型 特征提取 微操作 微装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0-H24纯铝无轴肩微型搅拌摩擦焊的数值模拟分析
6
作者 张昌青 马东东 +3 位作者 谷怀壮 王栋 刘恩荣 张鹏省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7-222,共6页
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顺序热力耦合数值模型,对常规与无轴肩两种搅拌工具下的微型搅拌摩擦焊焊接过程的温度场、应力及接头残余变形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实验热电偶测温对热源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两种搅拌工... 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顺序热力耦合数值模型,对常规与无轴肩两种搅拌工具下的微型搅拌摩擦焊焊接过程的温度场、应力及接头残余变形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实验热电偶测温对热源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两种搅拌工具下的焊接接头经历不同的加热和冷却焊接热循环,实测常规工具焊接接头的峰值温度约为362℃,而无轴肩工具焊接接头的峰值温度仅为143℃;焊件表面的残余应力均以焊缝中心对称分布,常规工具残余应力主要分布在轴肩区域,最大残余应力为116 MPa。无轴肩工具残余应力呈现以搅拌针为中心的尖峰分布,最大残余应力为34 MPa;残余应力反映了焊后变形,常规工具焊接的薄板沿焊缝方向向上凸起,最大挠度为2.817 mm。无轴肩工具焊接的薄板没有可视变形,最大挠度仅0.0081 mm。无轴肩微型搅拌摩擦焊热输入低,能有效减小薄壁焊件的残余变形,提高焊件的尺寸精度和装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搅拌摩擦焊 有限元模拟 温度场 应力应变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下击暴流风场下小型无人机的飞行分析
7
作者 王文博 李海城 +2 位作者 吴超 车晓涛 杜明磊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5,共9页
为研究复合微下击暴流风场对轻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巡航段的影响,文中构建了Dryden大气紊流模型与微下击暴流风场模型,融合后得到复合微下击暴流风场,并以电动无人机为例,进行了六自由度刚体弹道模型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复合... 为研究复合微下击暴流风场对轻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巡航段的影响,文中构建了Dryden大气紊流模型与微下击暴流风场模型,融合后得到复合微下击暴流风场,并以电动无人机为例,进行了六自由度刚体弹道模型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复合风场具有较好的随机特性与典型的风切变特征,能够有效描述实际复合微下击暴流风场的分布及变化;在风场影响下,该电动无人机高度损失明显,在中心诱导速度为10~25 m/s时,损失高度达168~537 m;此外,无人机的航时、攻角、侧滑角以及动力余量等飞行参数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den模型 微下击暴流 无人机 巡航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PST混合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以骨盆髋臼骨折为例
8
作者 马燕飞 唐丽珠 杨成亮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5期165-168,共4页
骨盆髋臼解剖复杂,教学困难。主要探讨雨课堂(Rain Classroom)及微课联合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PST混合教学模式在外科学骨盆髋臼骨折教学中的效果。研究选取115名临床医学本科生,随机分为试验组(n=58)和对照组(n=57)。试验组... 骨盆髋臼解剖复杂,教学困难。主要探讨雨课堂(Rain Classroom)及微课联合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PST混合教学模式在外科学骨盆髋臼骨折教学中的效果。研究选取115名临床医学本科生,随机分为试验组(n=58)和对照组(n=57)。试验组采用基于雨课堂及微课联合PBL的PST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设计,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采用Mini-CEX及DOPS对学生进行评估,发现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理论考核、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PST教学模式予以肯定。这说明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应用PST混合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及操作能力,学生满意度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微课 PBL PST混合式教学 骨科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SOC自恢复的混合储能系统功率优化分配策略
9
作者 马文忠 张家瑞 +3 位作者 王玉生 张文艳 李恒硕 朱亚恒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3,共8页
直流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中的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在工作期间的荷电状态(SOC)易越限,且两者会相互影响,导致SOC恢复效果减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层模糊控制的混合储能系统功率二次分配策略。在第一层SOC自恢复控制上增加第... 直流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中的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在工作期间的荷电状态(SOC)易越限,且两者会相互影响,导致SOC恢复效果减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层模糊控制的混合储能系统功率二次分配策略。在第一层SOC自恢复控制上增加第二层约束控制,对恢复量加以限制,以增强SOC恢复效果。针对低频阶段虚拟电容因其特性减弱SOC恢复效果,高频阶段分频控制与SOC自恢复控制相互耦合影响的问题,对功率的二次分配进行优化,在低频阶段加入恢复补偿环节,在高频阶段将分频控制与SOC自恢复控制解耦并加入解耦补偿环节,使得恢复效果最大化,从而延长储能装置的寿命并加快功率响应速度。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相关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增强SOC恢复效果,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系统 SOC自恢复 补偿环节 功率分配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夹持器夹持力的测量和控制技术研究
10
作者 钟俊杰 崔良玉 +2 位作者 韩建鑫 胡高峰 崔华程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6,共4页
为实现微型器件的装配和操作,设计了一种微夹持器,最大行程224.62μm。通过位移和力的标定,分析夹持过程,得到力和位移的关系式。并建立Prandtl-Ishlinskii逆模型与系统级联,消除了系统的迟滞现象,实现输入输出线性化。实验结果验证了... 为实现微型器件的装配和操作,设计了一种微夹持器,最大行程224.62μm。通过位移和力的标定,分析夹持过程,得到力和位移的关系式。并建立Prandtl-Ishlinskii逆模型与系统级联,消除了系统的迟滞现象,实现输入输出线性化。实验结果验证了力—位关系正确性,夹持器最大夹持力3954.57 mN,夹持149.4μm厚铜片时最大夹持力1315.3 mN。该微夹持器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微操作系统的发展提供支持,为微操作技术领域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夹持器 压电驱动器 Prandtl-ishlinskii模型 微位移 夹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OF微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11
作者 张莹莹 步妮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6,共7页
3-DOF微手作为一种典型的柔性微型执行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非线性特性显著的优点。为了准确描述3-DOF微手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一种基于Yeoh模型的力学建模方法,结合Yeoh模型的能量密度分布函数,对其位姿和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分别... 3-DOF微手作为一种典型的柔性微型执行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非线性特性显著的优点。为了准确描述3-DOF微手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一种基于Yeoh模型的力学建模方法,结合Yeoh模型的能量密度分布函数,对其位姿和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分别得到3个人工肌肉末端位移和气压之间的关系,根据3-DOF微手受力情况得到压力和弯曲角度之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证明理论模型的准确性,通过SolidWorks构建3-DOF微手模型,并采用Abaqus进行有限元分析,建立3-DOF微手在不同的气压、腔室作用下的仿真模型,并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0~250 kPa内,仿真和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证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研究3-DOF微手的控制和抓取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OF微手 Yeoh模型 理论模型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时段划分的含氢微能网中长期变分辨率调度
12
作者 刘洪 惠之洲 +3 位作者 张鹏 李俊锴 张世达 杨白洁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187,共10页
传统微网中长期调度在日能量平衡时难以计及储能的能量循环过程,不仅可能导致日能量平衡方案无法支撑日内初始时段的储能充放策略,而且无法适应电氢相互转换过程的高损耗。为此,文中提出自适应时段划分与变分辨率相结合的两阶段随机优... 传统微网中长期调度在日能量平衡时难以计及储能的能量循环过程,不仅可能导致日能量平衡方案无法支撑日内初始时段的储能充放策略,而且无法适应电氢相互转换过程的高损耗。为此,文中提出自适应时段划分与变分辨率相结合的两阶段随机优化调度方法。首先,针对不确定性“近小远大”问题,建立基于改进鞅模型的源荷出力特性模型。其次,构建含氢微能网中长期调度的两阶段变分辨率随机优化架构,在阶段1提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时段划分方法,在阶段2以系统运行费用最低为目标,结合分时段机会约束分别建立粗、细分辨率随机优化调度模型,后者基于前者决策的储氢设备荷电状态安排各小时的设备出力计划,并提出基于采样法的求解方案。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时段划分 中长期调度 鞅模型 不确定性 分时段机会约束 微能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协同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可视化实验
13
作者 何芬 刘娅菲 +2 位作者 房文静 凌陈月 张衍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2-552,共11页
通过改变注入水矿化度和离子组成提高石油采收率已经成为许多研究的焦点。然而,针对表面活性剂和注入水水质相结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相对较少。因此通过微模型模拟驱替过程进行微观驱油实验,结合油水间界面张力和黏弹性模量测定实验研究... 通过改变注入水矿化度和离子组成提高石油采收率已经成为许多研究的焦点。然而,针对表面活性剂和注入水水质相结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相对较少。因此通过微模型模拟驱替过程进行微观驱油实验,结合油水间界面张力和黏弹性模量测定实验研究不同阳离子和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对采收率的影响。微观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0000 mg/L NaCl溶液和50000 mg/L CaCl_(2)溶液的驱油效率最好,采收率分别达到64.51%和59.27%;加入表面活性剂后,10000 mg/L NaCl+0.2%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溶液和50000 mg/L CaCl_(2)+0.2%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驱油效率最好,采收率分别达到了87.28%和80.92%。界面张力和黏弹性模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NaCl溶液和CaCl_(2)溶液加入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后,界面张力在10^(-1)(m·N)/m数量级,而加入两性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后,界面张力下降至10^(-2)~10^(-3)(m·N)/m数量级,黏弹性模量也出现大幅度下降。最终从油水界面张力、黏弹性模量以及润湿性以及微观驱油过程综合探讨不同阳离子协同表面活性剂对驱油过程的影响机理,综合分析多因素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 表面活性剂 界面性质 微模型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燃气轮机的动态建模与优化控制研究
14
作者 罗保洋 祝培旺 +4 位作者 吕洪坤 来振亚 丁历威 帅威 肖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3,I0014,共10页
微型燃气轮机因其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可作为综合能源系统中的灵活调度资源,填补因气象条件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带来的能量缺口,也可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站的并网提供支撑。为解决微型燃气轮机在复杂系统中的控制问题,同时适应微燃机自... 微型燃气轮机因其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可作为综合能源系统中的灵活调度资源,填补因气象条件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带来的能量缺口,也可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站的并网提供支撑。为解决微型燃气轮机在复杂系统中的控制问题,同时适应微燃机自身的强耦合、非线性和时变性特点,该文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燃机动态模型,并提出一种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通过引入模型在线修正、PI静差控制等方法,以解决线性模型难以准确调控非线性系统和全局控制问题。结果表明,构建的燃机模型在孤网模式和并网模式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8%和0.52%。提出的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在响应多能互补系统调度时平均相对误差相较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分别降低了36.67%和88.05%,在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方面均优于其他算法,具有优秀的控制性能,且展现出与调度算法很好的适配性,有较好的发展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燃气轮机 仿真 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优化控制 多能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润滑和干摩擦条件下微织构对齿轮啮合噪声的影响
15
作者 张龙唱 陈奇 +3 位作者 管迎春 李兴 姚含波 庆振华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6,共7页
【目的】目前利用微织构方法降低齿轮啮合噪声的研究较少,且多停留在计算机仿真以及等效试样试验层面,未见针对微织构齿轮噪声性能的理论分析和台架试验,有必要掌握油润滑和干摩擦条件下微织构对齿轮啮合噪声的影响规律。【方法】构建... 【目的】目前利用微织构方法降低齿轮啮合噪声的研究较少,且多停留在计算机仿真以及等效试样试验层面,未见针对微织构齿轮噪声性能的理论分析和台架试验,有必要掌握油润滑和干摩擦条件下微织构对齿轮啮合噪声的影响规律。【方法】构建了齿面啮合噪声计算模型,采用激光加工技术制作微织构齿轮,搭建了齿轮啮合噪声检测平台,并在油润滑和干摩擦条件下对微织构齿轮和无织构齿轮的啮合传动噪声进行了测试。【结果】结果表明,在油润滑和干摩擦条件下,微织构均有助于降低齿轮啮合噪声;同时,初步验证了齿轮啮合噪声计算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织构齿轮 齿轮啮合噪声计算模型 油润滑条件 干摩擦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实验的颗粒体系接触力计算及演化分析
16
作者 王潇 宋世琦 +3 位作者 平子健 盛思源 商宪义 陈凡秀 《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7,共11页
三维颗粒体系颗粒间接触力计算是散体力学研究的重难点.以双弹性橡胶球为研究对象,开展显微CT(micro-CT)原位平压实验,基于Hertz接触理论和Tatara大变形接触理论,验证了弹性球接触模型,获得了基于实验的弹性球接触力理论公式.以三维颗... 三维颗粒体系颗粒间接触力计算是散体力学研究的重难点.以双弹性橡胶球为研究对象,开展显微CT(micro-CT)原位平压实验,基于Hertz接触理论和Tatara大变形接触理论,验证了弹性球接触模型,获得了基于实验的弹性球接触力理论公式.以三维颗粒体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micro-CT原位探针加载实验,获取颗粒二维图像序列,经过系列数字变换得到数字体图像,获得了不同加载状态下三维颗粒体系接触力网络,分析了颗粒体系接触力分布及演化规律,探究了强接触数量及分布演化与颗粒体系稳定性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实验的弹性球接触力公式能合理有效表征两颗粒间的接触力;探针加载下颗粒间接触力呈现以探针压头接触点为起点,向下方和四周逐级传递接触力的网状分布;强接触数量占接触总数量的45%-50%,分布贯穿于整个颗粒体系内部,支撑起颗粒体系网络结构,较大值集中于压头下方呈现树杈状分布;加载过程中,z=14 mm处建立了平衡点,平衡点处,强接触数量达到顶峰,强接触力网络结构布满整个三维颗粒体系,建立起承受外载荷的主要骨架,随着加载继续,强接触力的整体数值更高,在颗粒体系内部分布也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CT 原位加载 颗粒接触模型 接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数据集市中模型库管理的关键功能
17
作者 黎名航 刘佳音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5年第4期199-201,共3页
文章深入探讨了共享数据集市中模型库管理的核心功能。以南方电网公司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的实践为例,详细阐述了微模型管理和微模型服务的各项功能,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通过对模型库管理关键功能的研究,为企业提升数据开发、交付... 文章深入探讨了共享数据集市中模型库管理的核心功能。以南方电网公司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的实践为例,详细阐述了微模型管理和微模型服务的各项功能,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通过对模型库管理关键功能的研究,为企业提升数据开发、交付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数据集市 模型库管理 微模型 关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轴向柱塞泵建模与性能仿真研究
18
作者 项浩宇 杨胡坤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微型轴向柱塞泵因其高压、高精度、高可靠性、紧凑结构以及强适应性,在钻井作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为研究微型柱塞泵的工作性能,设计一种3柱塞微型柱塞泵,并对微型轴向柱塞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阐述,通过建模和仿真,研究微型柱塞... 微型轴向柱塞泵因其高压、高精度、高可靠性、紧凑结构以及强适应性,在钻井作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为研究微型柱塞泵的工作性能,设计一种3柱塞微型柱塞泵,并对微型轴向柱塞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阐述,通过建模和仿真,研究微型柱塞泵的结构、转速、流量、压力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转速提高,流量增加,泵的流量脉动变大;柱塞偶间间隙宜选0.015mm;微型柱塞泵的流量与压差呈线性关系,流量对压差敏感性较弱。研究成果为微型轴向柱塞泵的设计、理论计算分析提供了仿真建模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轴向柱塞泵 建模仿真 流量 间隙 工作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微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19
作者 张真真 《科教导刊》 2025年第2期146-148,共3页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教育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传统思政教育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微课堂”依托数字化平台,以灵活、多元的形式推动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成为教学创新的关键路径。文章探讨了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微课堂”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教育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传统思政教育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微课堂”依托数字化平台,以灵活、多元的形式推动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成为教学创新的关键路径。文章探讨了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微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系统阐明了“微课堂”在教学中的构建原则。通过设计分层式教学内容、构建多平台资源共享机制和个性化推送机制,进一步分析了如何提升教学的精准性和覆盖面,并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的实践策略,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思政教育 “微课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股骨髁骨缺损兔模型制备及其临界值
20
作者 邓光慧 向炜 +5 位作者 苏其帆 陈小鱼 王亮为 万志宏 吴佳奇 陈孝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0期6426-6433,共8页
背景:大多数物种的骨缺损长度超过骨直径的1.5或2倍时可以考虑为临界骨缺损,当骨缺损体积达到临界值时便不能自身愈合。目前,对于兔骨质疏松性股骨髁临界骨缺损的大小,尚无统一的标准。目的:建立兔骨质疏松性股骨髁不同尺寸骨缺损模型,... 背景:大多数物种的骨缺损长度超过骨直径的1.5或2倍时可以考虑为临界骨缺损,当骨缺损体积达到临界值时便不能自身愈合。目前,对于兔骨质疏松性股骨髁临界骨缺损的大小,尚无统一的标准。目的:建立兔骨质疏松性股骨髁不同尺寸骨缺损模型,确定兔骨质疏松性股骨髁临界骨缺损的大小。方法:将36只3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n=30)和假手术组(n=6)。卵巢切除组兔行双侧卵巢切除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再进一步建立不同直径(直径分别为4,5,6,7 mm,深度为8 mm)股骨髁骨缺损的模型;假手术组兔不切除卵巢。于建模后第8,12周,每组随机抽取3只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价骨缺损愈合情况;之后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股骨髁骨缺损区域新生骨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骨质疏松建模和股骨髁骨缺损建模术后所有兔均存活,活动良好;②骨质疏松建模术后第12周,双能X射线吸收法检测结果提示卵巢切除组兔腰椎骨密度值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卵巢切除组骨小梁变细、变稀疏;骨组织面积占比卵巢切除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0);Micro-CT结果提示卵巢切除组兔股骨髁骨组织参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卵巢切除组表现出明显的骨质疏松特征;③术后第12周CT显示,直径4 mm和5 mm组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直径6 mm组新生骨组织较多,但骨缺损中心部位尚未完全修复;直径7 mm组少量新生骨组织长入,骨缺损明显;④术后第12周大体观察,直径4 mm和5 mm组股骨髁骨缺损被完全修复;直径6 mm和7 mm组骨缺损区可见明显凹陷,骨缺损未被完全修复;⑤术后12周组织学观察,直径4 mm和5 mm组骨缺损区完全由新生骨填充,骨小梁结构不规则;而直径6 mm和7 mm组周边有新生骨小梁,中心区域骨缺损依然明显;⑥结果说明,在兔骨质疏松性股骨髁骨缺损12周的实验观察期内,在缺损深度同为8 mm的条件下,直径≥6 mm的股骨髁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而直径<6 mm的股骨髁骨缺损被完全修复;直径6 mm、深度8 mm可作为兔骨质疏松性股骨髁临界骨缺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骨缺损 骨质疏松 股骨髁 模型 MICRO-CT DXA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