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Fractional Separation and GC-MS Analysis of Flash Coal Tar Pyrolysed at Low Temperatures
1
作者 吴国光 王祖讷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1997年第1期99-102,共4页
The composition of low temperature pyrolysis coal tar has an effect on its further processing and reasomble utl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mpeition or coal tars produced from both low temperature pyroysis in a fluidi... The composition of low temperature pyrolysis coal tar has an effect on its further processing and reasomble utl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mpeition or coal tars produced from both low temperature pyroysis in a fluidized bed aud flash pyrolysis with solid heat carrier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the methch of fractional sepera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degree of coalification maceral and secondary reaction temperature (freeboard temperature in a fluidized bed) have some iufluence on the composition of coal tars- The main compoundes are phenol cresols,xylenols, naphthalene, alkylnaphthalenes, antbraceue, phenanthrene,acenaphthylene, fluoren, indene and 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temperature and FLASH PYROLYSIS coal tar FRACTIONAL SEPARATION GC-MS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of six fractions in low temperature coal tar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2
作者 Shuangtai Liu Lei He +5 位作者 Qiuxiang Yao Xi Li Linyang Wang Jing Wang Ming Sun Xiaoxun Ma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56-265,共10页
The low temperature coal tar(CT)is taken as the raw material,and the extraction and column chromatography are used for detailed and accurate characterization in this paper.The n-heptane soluble fraction(CT-HS)and inso... The low temperature coal tar(CT)is taken as the raw material,and the extraction and column chromatography are used for detailed and accurate characterization in this paper.The n-heptane soluble fraction(CT-HS)and insoluble fraction(CT-HI)were obtained by n-heptane Soxhlet extraction.The extraction rate of CT-HS reached 92.79%(mass),which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few heavy compounds in it.Further,different solvents(methylbenzene,benzene,ethyl acetate,methylbenzene-ethanol)were used to elute CT-HS by chromatographic column to obtain five fractions(saturates,aromatics,heteroatoms,phenolics and resins,named CT-SA,CT-AR,CT-HE,CT-PH,CT-RE,respectively).The yields of CTSA,CT-AR,CT-HE,CT-PH,CT-RE are 42.12%,10.43%,2.19%,9.50%and 6.63%(mass),respectively.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eluting components show that alkanes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in CT,followed by polycyclic aromatics,and the corresponding fractions are CT-SA and CT-AR,respectively.The relative content of aliphatics in CT-SA is 76.93%,and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aromatics in CT-AR is 75.05%.This separation technology effectively separates and enriches different components in CT,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required for the pyrolysis process of a single eluting fraction is lower than that of CT,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separation,analysis and conversion of complex oil products such as coal-oil co-processing products,coal tar and other complex heavy carbon oil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temperature coal tar Extractive separation Column chromatography isolation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地区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技术工业化现状
3
作者 连锦花 《山西化工》 2025年第2期50-52,共3页
对煤热解副产物煤焦油的环境友好高效利用等方面进行剖析,分析了煤焦油的性质和利用概况及煤焦油深加工处理的目的。以煤在400℃热解的中低温煤焦油催化加氢典型处理技术为例,论述了榆林地区典型的加氢精制工艺、加氢裂化工艺的生产应用。
关键词 煤焦油 中低温煤焦油 加氢工艺 高效清洁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nvestigation on modification mechanism of CH2O-modified low temperature coal tar pitches
4
作者 Qiang XIN Shanghong HUANG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293-300,共8页
Rising oil price has brought huge cost pressure for low grad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it is urgent to find alternative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nearly 50000-60000 tons of low temperature coal output in... Rising oil price has brought huge cost pressure for low grad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it is urgent to find alternative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nearly 50000-60000 tons of low temperature coal output in inner Mongolia region, China, which has high toxicity and high polluting. To make the low temperature coal be applicable for road constructions, the formaldehyde is used as cross linking agent, the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is used as catalyst, and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coal tar pitch in Inner Mongolia region is investigated. The road performance (softening point, penetration and ductility) of modified low temperature coal are tested. Results shown that the road performance of modified low temperature coal i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Modification mechanism of low temperature coal is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other analytical tools.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modified low temperature coal, resin content increases and the resin fiber diameter becomes larger with the increasing of formaldehyde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temperature coal tar pitch MODIFICATION road performance
原文传递
低温煤焦油加氢精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岳静春 刘媛媛 +2 位作者 李素月 牧辉 张永芳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5,共10页
针对低温煤焦油粗放式燃烧导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对低温煤焦油加氢精制生产清洁燃料油和化学品以提高低温煤焦油附加值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加氢精制反应机制和加氢精制催化剂2个方面,重点总结和分析了酚类加氢脱氧、噻吩类加氢脱... 针对低温煤焦油粗放式燃烧导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对低温煤焦油加氢精制生产清洁燃料油和化学品以提高低温煤焦油附加值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加氢精制反应机制和加氢精制催化剂2个方面,重点总结和分析了酚类加氢脱氧、噻吩类加氢脱硫、含氮化合物(如吡啶、喹啉等)加氢脱氮反应机制和催化剂研发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最后,根据低温煤焦油加氢精制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低温煤焦油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煤焦油 加氢脱硫 加氢脱氮 加氢脱氧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煤焦油生产加工利用的现状
6
作者 许坚 曾艳 《河南化工》 2025年第1期10-12,共3页
通过分析低温煤焦油生产、加工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加大对低温煤焦油相关技术的研究,强化对低温煤焦油产业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等应对措施。从而推动低温煤焦油的深加工,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低温煤焦油加工产业。
关键词 低温煤焦油 生产 加工利用 煤焦油加工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转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邱泽刚 李壮壮 李志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3-964,共12页
随着煤焦油深加工技术的发展,中低温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受到关注。介绍了国内外中低温煤焦油利用的研究现状,对中低温煤焦油的分离、加氢改质利用,制燃料油、特种油品和高值化学品,煤焦油掺混加氢以及煤沥青利用的研发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随着煤焦油深加工技术的发展,中低温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受到关注。介绍了国内外中低温煤焦油利用的研究现状,对中低温煤焦油的分离、加氢改质利用,制燃料油、特种油品和高值化学品,煤焦油掺混加氢以及煤沥青利用的研发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基于中低温煤焦油馏分的构成特性,提出了中低温煤焦油“分质分级转化利用”技术路线,充分利用其分子特征结构,研究高效催化剂使煤焦油定向转化为目标产品。这为煤焦油高效清洁利用提供了多元化、高值化和精细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分离 加氢改质 燃料油 特种油品 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沥青交联改性处理对碳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程俊霞 满梦瑶 +5 位作者 褚宏宇 吴秋萍 宋帅超 文锡量 朱亚明 赵雪飞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沥青基炭制品的碳结构高度依赖前驱体沥青的性质。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对沥青进行改性处理时,尽管化学交联的反应机理为亲电取代反应,但交联剂、催化剂的种类不同,沥青改性程度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炭制品结构。以中低温煤沥青为原料,探索3... 沥青基炭制品的碳结构高度依赖前驱体沥青的性质。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对沥青进行改性处理时,尽管化学交联的反应机理为亲电取代反应,但交联剂、催化剂的种类不同,沥青改性程度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炭制品结构。以中低温煤沥青为原料,探索3种交联剂(对苯二甲醇(PXG)、苯甲醛(BA)、对苯二甲酰氯(TPC))、5种催化剂(对甲苯磺酸、浓硫酸、浓硝酸、浓盐酸、硼酸)对沥青交联改性后炭制品结构的影响。通过TG-DTG、FT-IR研究交联改性后沥青热稳定性及沥青官能团的变化;借助XRD、Raman表征改性后沥青炭制品的微观结构差异。结果表明:交联剂和催化剂的存在促进了沥青分子的交联,有效阻止了热转化过程中轻组分挥发,提高了沥青的结焦值、软化点、热稳定等指标。以PXG为交联剂,沥青支链上亚甲基CH_(2)的H不易被取代;而以硼酸为催化剂时,支链末端甲基上的H易被取代;以BA为交联剂,取代氢的位置明显发生在芳香环上;以TPC为交联剂、浓硫酸为催化剂时,交联产品的C=0官能团含量增加,说明在这种组合下,TPC参加反应较多。无论与哪种交联剂相结合,浓盐酸为催化剂时,交联反应更易促进苯环上和支链上的C—H键发生取代反应。经过交联改性后的沥青,炭化过程中分子间较强的π-π相互作用减弱,有效阻止碳有序结构的形成,碳无序结构含量I_(D)/I_(G)增大。同时碳微晶层间距d_(002)明显增加,有序堆积平均堆积高度L_(c)减小,芳香层数降低,说明化学交联不仅影响有序碳结构排列,还可抑制碳微晶结构发育。其中硼酸作为催化剂时,催化效果更理想。获得的炭制品d_(002)在同组产品中最大。PXG、硼酸组合与沥青发生交联时,所得碳材料的d_(002)达0.377 nm。本研究为进一步定向调控和构筑沥青基碳材料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沥青 交联改性 催化剂 碳微观结构 层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仝曜暄 张玉柱 +4 位作者 赵振宁 何继良 朱亚明 程俊霞 赵雪飞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P)为人造炭材料的重要原料,研究其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对高品质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炭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分别采用正丁醇(BA)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以获得4种沥青组分,通过...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P)为人造炭材料的重要原料,研究其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对高品质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炭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分别采用正丁醇(BA)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以获得4种沥青组分,通过热重分析仪对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和4种族组分的热解行为进行研究,利用Flynn-Wall-Ozawa法、Kissinger-Akahira-Sunose法和Satava-Sestak法计算热解活化能以及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MLP、DMSOS、BAI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随机成核及其后续增长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分别为G(α)=[-ln(1-α)]^(4/3)、G(α)=[-ln(1-α)]^(4)、G(α)=[-ln(1-α)]2,活化能分别为73.99、180.20、46.09 kJ/mol,lg A分别为5.82、13.57、3.32;BAS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二维扩散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为G(α)=α+(1-α)ln(1-α),E=85.36 kJ/mol,lg A=6.18;DMSOI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二维扩散或三维扩散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为G(α)=[1-(1-α)^(1/3)]^(2),E=64.42 kJ/mol,lg A=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沥青组分 热解特性 热解动力学 扩散模型 热解机理函数 活化能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淡水基压裂液在海上油田的应用
10
作者 周福 赵健 +3 位作者 郭布民 鲍文辉 申金伟 许田鹏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8期164-166,共3页
渤海油田Q-3井为一口探井,储层深度3 020~3 045 m,油藏温度104~110℃,地层压力系数0.99~1.11,目的层测井综合解释孔隙度为11.0%~11.5%,渗透率为2.2~2.6 mD,为低孔特低渗储层,泥质含量约为15.6%~16.7%。所在海域水深约10 m,海水浊度高,... 渤海油田Q-3井为一口探井,储层深度3 020~3 045 m,油藏温度104~110℃,地层压力系数0.99~1.11,目的层测井综合解释孔隙度为11.0%~11.5%,渗透率为2.2~2.6 mD,为低孔特低渗储层,泥质含量约为15.6%~16.7%。所在海域水深约10 m,海水浊度高,过滤效率低,如果采用海水配制压裂液,无法满足供液排量需求,因此提出采用中低温淡水基压裂液体系。本文针对该井储层特征,考虑施工时环境温度,开展溶胀性、防膨性能、耐温耐剪切性、破胶性能等实验,压裂液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行业标准且满足施工要求,并在渤海油田得到现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淡水基 压裂液 中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重组分沸腾床加氢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11
作者 孟兆会 赖佳新 +1 位作者 刘玲 杨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110,共5页
在沸腾床加氢中型试验装置上开展了中温煤焦油加氢预处理试验,并对中温煤焦油原料沥青和加氢尾油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测试,考察了中温煤焦油重组分在沸腾床加氢预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与原料沥青相比,加氢尾油平... 在沸腾床加氢中型试验装置上开展了中温煤焦油加氢预处理试验,并对中温煤焦油原料沥青和加氢尾油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测试,考察了中温煤焦油重组分在沸腾床加氢预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与原料沥青相比,加氢尾油平均分子的总碳数和平均侧链长度降低;由于芳香环饱和生成环烷环,加氢尾油的芳环数降低、环烷环数增加;由于部分芳环发生加氢-开环裂化反应和环烷环发生开环反应,加氢尾油平均分子的总环数降低;反应温度越高,上述重组分分子结构变化趋势越明显。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加氢尾油的芳环缩合参数(H_(AU)/C_(A))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为避免稠环芳烃缩合、减少轻烃生成,应控制煤焦油沸腾床加氢预处理的反应温度不超过(基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煤焦油 沸腾床 核磁共振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标准解读
12
作者 赵极阳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9期92-95,共4页
中低温煤焦油是中低温热解过程的重要副产物,富含大量的稠环芳烃,是制备芳香族化合物及燃料油的潜在原料。针对中低温煤焦油技术指标多、数值区间大及尚无统一标准促进行业发展等问题,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颁布了《中低温煤焦油》(T/CCT... 中低温煤焦油是中低温热解过程的重要副产物,富含大量的稠环芳烃,是制备芳香族化合物及燃料油的潜在原料。针对中低温煤焦油技术指标多、数值区间大及尚无统一标准促进行业发展等问题,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颁布了《中低温煤焦油》(T/CCT 017—2024)的团体标准。基于新颁布的标准,详细解读了标准的制定背景、意义及适用范围,重点分析了标准的内容,对该标准的理解、应用与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技术指标 团体标准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重质馏分的化合物组成及表征
13
作者 赵渊 《煤质技术》 2024年第3期13-20,共8页
对中低温煤焦油的综合高效利用有助于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因而利用联用技术对典型中低温煤焦油重质馏分进行分子表征,可为其后续高效的加工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利用电喷雾电离源(ESI)和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结合傅里... 对中低温煤焦油的综合高效利用有助于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因而利用联用技术对典型中低温煤焦油重质馏分进行分子表征,可为其后续高效的加工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利用电喷雾电离源(ESI)和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结合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在分子水平上表征影响典型中低温煤焦油重质馏分加工利用方式的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以及芳烃化合物,探讨含氮和含氧化合物、芳烃类化合物的组成和碳数分布。结果表明,采用正离子电喷雾(+ESI)结合FT-ICR MS共鉴定出N_(1)、N_(2)、N_(1)O_(1)、N_(1)O_(2)、N_(1)O_(3)、N_(2)O_(1)、N_(2)O_(2)、N_(1)O_(1)S_(1)共8种不同分子组成的碱性氮化物;采用负离子(-ESI)模式下FT-ICR MS检测出N_(1)、N_(2)、N_(1)O_(1)、N_(1)O_(2)、N_(1)O_(3)、N_(2)O_(1)、N_(1)O_(1)S_(1)共7类非碱性氮化物,检测出O_(1)、O_(1)S_(1)、O_(2)、O_(2)S_(1)、O_(3)、O 4共6类酸性氧化物;采用APPI正离子模式结合FT-ICR MS检测出4_(1)67种芳烃化合物,其中碱性氮化物相对丰度较高的为N_(1)、N_(1)O_(1)类化合物,而非碱性氮化物相对丰度较高的为N_(1)O_(1)、N_(1)O_(2)类化合物,O_(1)、O_(2)、O_(3)类酸性氧化物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依据各化合物的等效双键数和碳数分布可推测其分子组成,N_(1)类碱性氮化物母核结构主要为喹啉、吖啶、菲啶、二苯并喹啉和苯并吖啶等2~4环的多芳环结构;N_(1)O_(1)类碱性氮化物的主要母核结构为苯并喹啉、吖啶、菲啶、二苯并喹啉、苯并吖啶、二苯并吖啶同时并有呋喃、氧芴等结构;N_(1)O_(1)、N_(1)O_(2)类非碱性氮化物与碱性氮化物相比,其侧链相对较短,其母核结构为吡咯、吲哚、咔唑并环氧烷、呋喃以及部分苯环结构,氧以羟基、醚基、羰基或酰基形式存在;O_(1)类酸性氧化物种类较多,母核结构主要为萘酚、蒽酚、菲酚、苯并蒽酚、苯并萘酚,还有少量的芘酚;O_(2)类酸性氧化物的种类较少,母核结构主要为萘二酚、蒽二酚、菲二酚,同时也存在羧基官能团的长链烷烃。O_(3)类酸性氧化物的种类介于O_(1)类和O_(2)类之间,母核结构有可能为萘二酚并呋喃、蒽二酚、菲二酚,烷基侧链中含有羟基、醚键或羧基等结构;芳烃化合物主要为烷基侧链较长的2~3环稠环芳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重质镏分 共振质谱 分子表征 含氧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芳烃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台煤低温干馏产物综合分析
14
作者 乞义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10期35-38,42,共5页
以邢台地区的葛泉煤矿、邢东煤矿、邢台煤矿和东庞煤矿的典型煤样为例,进行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全硫、镜质组反射率、黏结性和胶质层等试验,确定煤阶后,依据GB/T 1341—2007《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开展低温干馏测试工作,对半焦... 以邢台地区的葛泉煤矿、邢东煤矿、邢台煤矿和东庞煤矿的典型煤样为例,进行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全硫、镜质组反射率、黏结性和胶质层等试验,确定煤阶后,依据GB/T 1341—2007《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开展低温干馏测试工作,对半焦产率、焦油产率和水产率的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这4种煤样均为低阶煤,焦油产率较低,半焦产率高,适合用作高热值无烟燃料和炼焦配煤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低温干馏 焦油回收率 半焦回收率 水分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改质工艺研究 被引量:69
15
作者 李冬 李稳宏 +4 位作者 高新 杨小彦 滕家辉 崔楼伟 赵鹏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84,共4页
在小型固定床加氢装置上,用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加氢裂化催化剂对陕北的中低温煤焦油进行加氢改质工艺研究.着重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油体积比和液体体积空速对加氢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反应压力14MPa,反应温度390℃,氢... 在小型固定床加氢装置上,用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加氢裂化催化剂对陕北的中低温煤焦油进行加氢改质工艺研究.着重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油体积比和液体体积空速对加氢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反应压力14MPa,反应温度390℃,氢油体积比1600∶1,液体体积空速0.25h-1.加氢改质产品切割得到汽油、柴油和尾油馏分,分别占产物质量的9.82%,73.12%和16.43%.汽柴油馏分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得到合格的产品,加氢尾油可以作为优质的催化裂化或加氢裂化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加氢改质 汽油 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前后沥青质组成和结构变化 被引量:16
16
作者 孙智慧 马海霞 +3 位作者 李冬 田盼盼 李学坤 李稳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66-1371,共6页
为更深入理解中低温煤焦油加氢过程中催化剂失活问题,在小型固定床加氢反应装置内进行煤焦油加氢实验,通过元素分析、平均分子量、红外光谱分析、1H-NMR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煤焦油加氢前后沥青质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加氢产物... 为更深入理解中低温煤焦油加氢过程中催化剂失活问题,在小型固定床加氢反应装置内进行煤焦油加氢实验,通过元素分析、平均分子量、红外光谱分析、1H-NMR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煤焦油加氢前后沥青质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加氢产物中沥青质质量分数降低,加氢沥青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H/C原子比增加,硫、氮、氧杂原子含量降低;加氢后沥青质缩合度明显减小,沥青质在加氢反应过程中一方面发生烷基侧链和芳环取代杂原子(尤其是羟基氧)脱除反应,以及桥键断裂反应;另一方面发生环烷环和杂环开环、芳环加氢饱和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 煤焦油 沥青质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油煤的油气资源属性与绿色低碳开发 被引量:93
17
作者 王双明 师庆民 +3 位作者 王生全 申艳军 孙强 蔡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65-1377,共13页
黄河中上游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分布区,也是我国富油煤的主要生产区。受我国“缺油、少气、相对富煤”资源禀赋特点的制约,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清洁低碳利用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需求。实现黄河流域富油煤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黄河中上游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分布区,也是我国富油煤的主要生产区。受我国“缺油、少气、相对富煤”资源禀赋特点的制约,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清洁低碳利用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需求。实现黄河流域富油煤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缓解我国油气供应紧张、保障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富油煤是集煤油气属性为一体的煤炭资源,其油气潜力、特殊性、关键地质问题亟需研究,绿色低碳化开发技术亟待探索。①富油煤主要赋存于中低阶煤类中,主要特点是富含较多富氢结构;在隔绝空气加热时,可生成油、气和半焦。半焦主要成分为固定碳,与无烟煤相近;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H_(4),H_(2),CO等,可以作为燃料气和原料气;油为煤焦油,类似于重质石油,可通过前处理、加氢精制和加氢催化裂化工艺等达到清洁燃料油标准;②富氢结构是富油煤具有油气资源属性的物质基础,研究富氢结构的岩石学、沉积学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富氢结构物质来源、沉积转化、变质演化、聚集规律及地质驱动机制,是构建富油煤预测模式与评价理论的基础;③梯级利用和原位热解是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的重要途径。富油煤地面热解-气化一体化、热解-化工-发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清洁高效利用,井下原位热解有望破解清洁低碳利用的难题。其中,矿井式原位热解技术通过井巷工程布置方式,利用井下巷道开展煤层分割、保温封闭,通过煤层原位加热实现井下热解生产油气;钻孔式原位热解技术通过注热孔加热和油气抽采孔回收油气,也可借助人工辅助造缝,实现加热回收油气。将富油煤作为煤基油气资源管理和开发,是新时代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煤基油气资源 富氢结构 焦油产率 低碳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质的分析表征 被引量:27
18
作者 朱永红 黄江流 +3 位作者 淡勇 王磊 李稳宏 李冬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4-342,共9页
采用XPS、XRD、FT-IR、^(13)C-NMR、元素分析等手段分析表征了中低温煤焦油正庚烷沥青质(CT-C7沥青质),系统研究了CT-C7沥青质表面元素的赋存状态、相对含量以及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沥青质的主要结构为多环稠合芳香烃并富含杂原子,... 采用XPS、XRD、FT-IR、^(13)C-NMR、元素分析等手段分析表征了中低温煤焦油正庚烷沥青质(CT-C7沥青质),系统研究了CT-C7沥青质表面元素的赋存状态、相对含量以及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沥青质的主要结构为多环稠合芳香烃并富含杂原子,其芳香度(fa)明显大于一般原油沥青质;烷基链间距和芳香片层直径值较小,其芳环上烷基侧链短而少且难以形成堆积结构;表面C主要以sp2和sp3碳的形式存在,二者摩尔分数之和达69.9%,以C=O和COO—基团存在的C较少。该沥青质表面的杂原子以O原子为主,N和S原子较少,其中含氧官能团主要是酚羟基和醚氧基,摩尔分数达61.9%。含氮官能团主要以吡啶氮(N-6)和吡咯氮(N-5)为主,二者摩尔分数之和为80.5%;含硫官能团中,噻吩硫、烷基硫比较多,摩尔分数之和达51.7%。该C7沥青质表面加氢难度较大的N-6、N-5和噻吩硫的摩尔分数低于石油沥青质,这可能是煤焦油加氢工艺中N、S脱除效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正庚烷沥青质 XPS 结构 杂原子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低温干馏高效采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9
作者 陈磊 张永发 +3 位作者 刘俊 王影 徐英 王永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43-2351,2534,共10页
低温干馏技术作为低阶煤清洁高效和科学分级利用的核心技术,已经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但是现有工业化应用的煤低温干馏技术存在采油率低和原料粒度要求高等问题,开发新型低温干馏高效采油技术已成为我国低阶煤利用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 低温干馏技术作为低阶煤清洁高效和科学分级利用的核心技术,已经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但是现有工业化应用的煤低温干馏技术存在采油率低和原料粒度要求高等问题,开发新型低温干馏高效采油技术已成为我国低阶煤利用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低温干馏炉的结构特征、生产原料、干馏产品、能量利用率和采油率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典型煤低温干馏炉及干馏技术进行了比较和讨论;介绍了作者课题组研究开发的低温干馏高效采油技术及其特点。分析认为,干馏炉的大型化、自动化和高效环保化;高温半焦和荒煤气热能的回收利用;粉煤资源的综合利用;干熄焦新技术;快速干馏、催化干馏技术等低温分级转化技术的研究开发是低温干馏技术今后研究开发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低温干馏 低温焦油 褐煤提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与GC/MS分析 被引量:37
20
作者 王汝成 孙鸣 +4 位作者 刘巧霞 马燕星 冯光 徐龙 马晓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4-669,共6页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为原料,考察其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情况。首先将煤焦油的轻油和重油蒸馏切割成170~240、240~270、270~300℃三个馏分;采用酸碱抽提法提取各馏分中的酚油;利用GC/MS分析了酚油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结果...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为原料,考察其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情况。首先将煤焦油的轻油和重油蒸馏切割成170~240、240~270、270~300℃三个馏分;采用酸碱抽提法提取各馏分中的酚油;利用GC/MS分析了酚油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结果表明:轻油3个馏分酚油共鉴定出75种酚类化合物,在170~240℃酚油中鉴定出56种酚类化合物,占该酚油质量的92.87%;重油3个馏分酚油中共鉴定出81种酚类化合物,在170~240℃酚油中有酚类化合物60种,占该酚油质量的93.80%。轻油和重油中所含酚类化合物主要为低级酚、C3—C4烷基苯酚、茚酚、苯二酚、萘酚和烷基萘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馏分 酚类化合物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