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minance of rock exposure and soil depth in leaf trait networks outweighs soil quality in karst limestone and dolomite habitats
1
作者 Min Jiao Jiawei Yan +3 位作者 Ying Zhao Tingting Xia Kaiping Shen Yuejun He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632-641,共10页
Leaf trait networks(LTNs)visualize the intricate linkages reflecting plant trait-functional coordination.Typical karst vegetation,developed from lithological dolomite and limestone,generally exhibits differential comm... Leaf trait networks(LTNs)visualize the intricate linkages reflecting plant trait-functional coordination.Typical karst vegetation,developed from lithological dolomite and limestone,generally exhibits differential communities,possibly due to habitat rock exposure,soil depth,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variations,leading to a shift from plant trait variation to functional linkages.However,how soil and habitat quality affec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eaf trait networks remains unclear.LTNs were constructed for typical dolomite and limestone habitats by analyzing twenty-one woody plant leaf traits across fifty-six forest subplots in karst mountain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olomite and limestone LTNs were compared using network parameters.The network association of soil and habitat quality was analyzed using redundancy analysis(RDA),Mantle's test,and a random forest model.The limestone LTN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edge density with lower diameter and average path length when compared to the dolomite LTN.It indicates LTN differentiation,with the limestone network displaying a more compact architecture and higher connectivity than the dolomite network.The specific leaf phosphorus and leaf nitrogen contents of dolomite LTN,as well as the leaf mass and leaf carbon contents of limestone LTN,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network degree and closeness,serving as crucial node traits regulating LTN connectedness.Additionally,both habitat LTN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oi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stoichiometric ratios,pH,and organic carbon,as well as soil depth and rock exposure rates,with soil depth and rock exposure showing greater relative importance.Soil depth and rock exposure dominate trait network differentiation,with the limestone habitat exhibiting a more compact network architecture than the dolomite habit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f trait networks Functional traits Woody plant community KARST dolomite limest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豹皮(斑)状碳酸盐岩分类与成因初探: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魏柳斌 王宗延 +7 位作者 李漪 庞志超 王前平 包洪平 杨琦琦 王振 苏中堂 张立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0-894,共15页
豹皮(斑)灰岩是华北寒武系—奥陶系广泛发育的一种特殊形貌的海相碳酸盐岩,因具有显著的识别特征和成因机制而备受关注。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四段发育丰富的豹皮(斑)碳酸盐岩,目前已在其中识别出遗迹化石7属8种,分别是Thalssin... 豹皮(斑)灰岩是华北寒武系—奥陶系广泛发育的一种特殊形貌的海相碳酸盐岩,因具有显著的识别特征和成因机制而备受关注。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四段发育丰富的豹皮(斑)碳酸盐岩,目前已在其中识别出遗迹化石7属8种,分别是Thalssinoides network,Thalassinoides boxwork,Planolites isp.,Palaeophycus tubularis,Phycodes isp.,Chondrites isp.,Skolithos isp., Zoophycos isp.,其以Thalassinoides的2种形态类型(水平迷宫形network和三维箱状结构boxwork)占主导,属于固底底质条件的Glossifungites遗迹相。通过野外露头、岩心的宏观和微观观察,系统调研前人关于生物扰动成因碳酸盐岩的类型,依据生物扰动、生物潜穴形态特征和方解石/白云石相对含量,笔者提出了生物扰动成因豹皮(斑)状碳酸盐岩的分类方案,将其主要分为豹皮灰岩和豹斑云岩2个大类,分别对应Thalassinoides network(水平二维迷宫)和Thalassinoides boxwork(三维箱状结构)2种形态类型。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四段的豹皮(斑)状碳酸盐岩主要受生物扰动和高频海平面升降下的早期成岩作用耦合控制,表现为在固底底质条件下,生物潜穴为富Mg2+卤水的白云石化流体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使得潜穴内部优先发生白云石化作用,而不同类型的生物潜穴及准同生和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最终形成了豹皮灰岩和豹斑云岩这2种类型的生物扰动成因豹皮(斑)状碳酸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皮灰岩 豹斑云岩 Thalassinoides Glossifungites遗迹相 回流渗透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igin of Dolomitization in Demirkazik Formation(Adana-Turkey)
3
作者 Cengiz Yetis Bayram Ali Mert Meryem Yesilot Kaplan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7年第6期135-146,共12页
Demirkaz&#305k formation consisting of the limestones and dolomites is common in the Adana, Turkey. In this study, it is aimed to find the origin of dolomitization by preparing a detailed geological map. For this ... Demirkaz&#305k formation consisting of the limestones and dolomites is common in the Adana, Turkey. In this study, it is aimed to find the origin of dolomitization by preparing a detailed geological map. For this purpose, firstly, thin section/polished section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twenty-one samples characterizing dolomitization of the field were prepared and examined. In the chemical analyzes, 21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MgO-CaO ratio. Geological map was prepared by field study and MgO contents of the samples that are known coordinates in the chemical data, and the regions where dolomitization was effective were determined. Dolomitization in these carbonates occurs at early stages and late stages. Two dolomite types are petrographically determined;(1) fine crystalline dolomite (TD-1) with 10 - 25 μm crystal size and (2) coarse crystalline dolomite (TD-2) with 50 - 120 μm crystal size. TD-1 is formed by synsedimentary replacement and TD-2 derived from TD-1. The evidence of dolomitization due to pressure changes in the TD-2 dolomites is evidence of late diagenetic.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carbonate by chemical data;limestone, dolomitic limestone, calcitic dolomite and MgCO3 ratio of these is increased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dolomitization is very variable and at the fracture regions, the Mg ratio increases, indicating that tectonism is the cause of dolomit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lomite limestone REPLACEMENT dolomit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马四段生物扰动构造形成的群落古生态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
4
作者 包洪平 魏柳斌 +3 位作者 张立军 师平平 王前平 武春英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5-992,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马四段形成于最大海侵(海泛)沉积期,属于正常海相沉积环境,海洋生物极其繁盛,在碳酸盐沉积物(尤其是灰泥沉积物)中形成了较为强烈的生物扰动构造。依据近年来盆地内部大量的探井取芯和盆地东缘野外露头...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马四段形成于最大海侵(海泛)沉积期,属于正常海相沉积环境,海洋生物极其繁盛,在碳酸盐沉积物(尤其是灰泥沉积物)中形成了较为强烈的生物扰动构造。依据近年来盆地内部大量的探井取芯和盆地东缘野外露头地质剖面的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盆地东部马四段的生物扰动构造(遗迹化石)及可能的群落古生态特征,并探讨了生物扰动对于岩石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形成以下主要认识。①马四段生物扰动构造具有普遍性发育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部分层段纵向上连续地发育生物扰动和在横向上广泛分布,表明在其沉积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底栖生物群落异常活跃,呈现为在较长的地史时期内“生生不息”、不间断地延续着的一种基本相似的生活、生命及生态场景。②本区马四段生物扰动构造类型多样,结合生物扰动构造(遗迹化石)的化石碎片门类鉴定与埋藏学分析认为本区马四段强烈的生物扰动构造主要是由蠕型动物、腹足类、三叶虫及介形类等所为;再结合岩石微相的研究,可将本区马四段划分为5个典型的古生物群落(群落古生态)类型,其演进次序也依次代表了海平面变浅旋回中的古生态环境(沉积环境)演化从早期开阔广海到末期潮上云坪藻席的主要阶段。③本区马四段广泛发育的生物扰动为选择性白云石(岩)化提供了基础条件,也为储层孔隙的形成和有效保持提供了基本保障,进而间接地控制了有效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 生物扰动 群落古生态 豹皮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钟佳倚 王尉 +6 位作者 刘冉 李阳 杨西燕 白晓亮 范存辉 彭思桥 袁小玲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8,共11页
为阐明川东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厘清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以及大量测井资料,开展了川东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亮晶颗粒灰岩、颗粒云岩与细—中晶白云岩为川东地区茅口组主要储集岩;2)溶洞与裂缝在... 为阐明川东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厘清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以及大量测井资料,开展了川东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亮晶颗粒灰岩、颗粒云岩与细—中晶白云岩为川东地区茅口组主要储集岩;2)溶洞与裂缝在石灰岩和白云岩中均有发育,孔隙主要分布于细—中晶白云岩中;3)茅口组储层主要分布于茅二a,b亚段,平面上受到颗粒滩及断裂带的控制;4)颗粒岩为茅口组储层提供了物质基础,是形成储层的最重要因素,断裂系统决定了储层的最终分布,表生期岩溶以及白云石化作用形成了大量储集空间,是改善储层质量的关键。研究认为,邻水—丰都一带沿15#基底断裂分布的茅二a,b亚段地层中的颗粒滩可以作为重点勘探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储层 白云岩储层 主控因素 茅口组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白云石、石灰石中高含量氧化钙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建峰 侯淘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5期24-28,共5页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白云石、石灰石中高含量氧化钙。样品经10 mL盐酸溶液(1∶1)、1.5 mL浓硝酸溶解后,设定测试功率为1 150 W,分析谱线波长为373.6 nm,氩气流量为0.7 L/min,辅助气流量为0.5L/min,氩气压力为0.2 MPa,观...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白云石、石灰石中高含量氧化钙。样品经10 mL盐酸溶液(1∶1)、1.5 mL浓硝酸溶解后,设定测试功率为1 150 W,分析谱线波长为373.6 nm,氩气流量为0.7 L/min,辅助气流量为0.5L/min,氩气压力为0.2 MPa,观测高度为13 mm,泵转速为50 r/min,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钙的质量浓度在0~10.0μg/L范围内与信号强度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检出限为3.2μg/L。采用所建方法分别测定白云石和石灰石标准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28%~0.31%、0.19%~0.25%(n=6),测定平均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20%~0.48%、0.18%~0.22%。分别用所建方法与GB/T 3286.1—2012方法测定白云石、石灰石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26%~0.29%、0.34%~0.48%。该方法满足白云石、石灰石中高含量氧化钙的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快速测定 白云石 石灰石 高含量氧化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南西阳岭水泥用石灰岩矿地质特征与其共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7
作者 杨新春 申锡坤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湘中南西阳岭地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塘阶组石磴子段,矿体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矿层厚度大且稳定,矿石质量较好。沉积相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矿床属浅海相化学沉积型碳酸盐岩矿床。与其共生的建筑用白云质灰岩资源丰富,开发... 湘中南西阳岭地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塘阶组石磴子段,矿体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矿层厚度大且稳定,矿石质量较好。沉积相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矿床属浅海相化学沉积型碳酸盐岩矿床。与其共生的建筑用白云质灰岩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较好。本文总结了区域找矿标志,可为指导本地区同类型共生矿产找矿勘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矿 白云岩矿 泥灰岩矿 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地区下二叠统孔洞型碳酸盐储层特征
8
作者 何洋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1期91-94,113,共5页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天然气资源潜力。本文通过对蜀南地区栖霞组和茅口组的储层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揭示了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和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蜀南地区的储集岩主要包括...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天然气资源潜力。本文通过对蜀南地区栖霞组和茅口组的储层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揭示了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和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蜀南地区的储集岩主要包括微生物粘结灰岩、颗粒灰岩和白云岩。其中,栖霞组的储集岩主要为喀斯特改造的微生物粘结灰岩,次为白云岩;茅口组则以颗粒灰岩为主,其次为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分为孔隙、洞穴和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表明,栖霞组和茅口组普遍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部分区域存在较高孔隙度的段位。尽管下二叠统白云岩储层的地质资料不足,相关数据仍显示白云岩孔隙度普遍高于其他岩石类型,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本研究为蜀南地区下二叠统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储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灰岩 白云岩 孔隙类型 储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东至县柯家村熔剂用碳酸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9
作者 孙鹏 张徐 +1 位作者 郝文俊 施维 《化工管理》 2024年第31期158-161,共4页
柯家村熔剂用碳酸盐矿区隶属东至县洋湖镇及葛公镇。矿区出露奥陶系下统仑山组上段及红花园组下段地层,岩性主要为细中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及微晶灰岩,矿层厚度大,质量稳定,是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的优质原料。文章结... 柯家村熔剂用碳酸盐矿区隶属东至县洋湖镇及葛公镇。矿区出露奥陶系下统仑山组上段及红花园组下段地层,岩性主要为细中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及微晶灰岩,矿层厚度大,质量稳定,是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的优质原料。文章结合前期地质勘查结果,根据矿体特征、规模、矿石矿物成分、矿石自然类型及成因分析,认为该矿床属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浅滩相与开阔台地相交替沉积成因类型矿床。该研究为矿区后续勘查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剂用白云岩 熔剂用石灰岩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栖霞组的热液白云化作用及其后的倒退溶解——不彻底的回头白云化作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黄思静 潘小强 +4 位作者 吕杰 齐世超 黄可可 兰叶芳 王春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8-300,共13页
热液白云岩具有特殊的形成机制,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以原始结构不保存的结晶白云岩为主,形成于缺乏蒸发盐的地层中,普遍发育非平直晶面他形晶和鞍形晶等在相对高温环境中沉淀的白... 热液白云岩具有特殊的形成机制,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以原始结构不保存的结晶白云岩为主,形成于缺乏蒸发盐的地层中,普遍发育非平直晶面他形晶和鞍形晶等在相对高温环境中沉淀的白云石。113个不同结构白云石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平均值为136℃,变化在平直晶面半自形晶的67℃到非平直晶面鞍形晶的243℃之间,主要温度区间为80~180℃。结构观察表明,白云化作用发生在埋藏深度只有数百米的浅埋藏环境,地热增温难以导致如此高的温度,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热事件提供的热源造成的温度升高克服了低wMg/wCa比值条件下白云石沉淀的动力学屏障。在矿物组成上,栖霞组缺乏白云石质量分数在90%以上的碳酸盐岩,岩石中白云石的质量分数主要集中在40%~60%的范围内,说明白云化作用是一种不彻底的过程,这与峨眉山玄武岩热效应持续时间很短(257±3)~(263±5)Ma B.P.、难以使碳酸盐岩完全白云化有关。结构观察还表明,川西栖霞组白云岩普遍经历了溶解作用和破碎作用,以形成温度最高的非平直晶面鞍形晶白云石的溶解和破碎作用最为发育,由白云石溶解或破碎形成的孔洞缝中主要充填方解石。但这些方解石具有比其主晶白云石(尤其是鞍形白云石)低得多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主要分布在70~80℃之间),显示鞍形白云石沉淀后至少经历了70℃(最大值达150℃)的温度倒退。温度倒退的物理效应导致已沉淀白云石的破碎,化学效应则导致白云石的溶解和方解石的重新沉淀(去白云化作用),因而四川盆地西部栖霞组的白云化也是一种回头白云化作用。这种不彻底的和回头白云化作用形成了具特殊构造的豹斑状白云岩或灰岩(灰斑云岩或云斑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栖霞组 热液白云岩 不彻底的回头白云化作用 豹斑状白云岩 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岩、白云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维胜 赵培荣 +1 位作者 聂鹏飞 王先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6-811,共6页
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是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发现可能是在深埋藏条件下,白云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要比石灰岩高,然而,目前表明这种差异的定量信息却很少。虽然大多数研究实例表明白云岩的孔隙... 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是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发现可能是在深埋藏条件下,白云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要比石灰岩高,然而,目前表明这种差异的定量信息却很少。虽然大多数研究实例表明白云岩的孔隙度更高,但是也有少量的不同观点。利用来自不同沉积背景、不同年代、不同埋藏深度的5个碳酸盐岩台地岩心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分析了石灰岩和白云岩互层储层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在浅埋藏的台地中,石灰岩和白云岩的平均孔隙度很接近,而白云岩的渗透率要比要比石灰岩的高。3个深埋藏的台地岩心的主要特征是石灰岩的平均孔隙度比相邻的白云岩要低很多,但是它们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却十分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渗透率 石灰岩储层 白云岩储层 白云石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豹皮灰岩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起琮 闫佐 +4 位作者 宁博 石堃 刘佳玮 李百强 靳程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8,共10页
在野外剖面观察与勘测的基础上,应用岩石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和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沉积与成岩序列、碳酸盐岩岩相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并分析和探讨了马四段和马六段豹皮灰岩的特征及其成因。鄂尔多斯盆地... 在野外剖面观察与勘测的基础上,应用岩石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和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沉积与成岩序列、碳酸盐岩岩相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并分析和探讨了马四段和马六段豹皮灰岩的特征及其成因。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金粟山剖面马六段B亚段可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其中下部2个准层序组以豹皮灰岩为主,且自下向上云斑的连续性及白云化程度呈现增强的趋势。云斑由有序度较高的自形—半自形白云石构成,具有相对较高的δ13C值和相对较低的δ18O及87Sr/86Sr值,贫Fe、Mn等元素,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盐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马四段和马六段的豹皮灰岩主要形成于埋藏阶段,是低海平面期渗入生物钻孔的蒸发海水在埋深和地温增加过程中白云化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皮灰岩 地球化学特征 包裹体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沙四段古盐度对碳酸盐岩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宋国奇 王延章 +2 位作者 石小虎 路达 闫瑞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4,共7页
以硼含量以及Sr/Ba、Sr/Ca作为指标,计算了东营凹陷南坡沙四段各个沉积时期的古盐度值,盐度垂向上由下到上总体上变小,即湖侵初期盐度较高,湖侵后期盐度变低;平面上东部较高,北部较低,盐度分布受到古水深的控制古盐度对不同类型的碳酸... 以硼含量以及Sr/Ba、Sr/Ca作为指标,计算了东营凹陷南坡沙四段各个沉积时期的古盐度值,盐度垂向上由下到上总体上变小,即湖侵初期盐度较高,湖侵后期盐度变低;平面上东部较高,北部较低,盐度分布受到古水深的控制古盐度对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具有控制作用,碳酸盐岩所要求的古盐度范围为10.0‰~35.0‰,其中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古盐度大于15.0‰的区域,石灰岩主要分布在古盐度小于20.0‰的区域。水体的高盐度为白云岩的形成及成岩转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介质条件,在古盐度较高的区域以白云岩沉积为主,或者将已经形成的石灰岩白云岩化;在古盐度较低的区域以石灰岩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盐度 沙四段 白云岩 石灰岩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石和石灰石对废轮胎热解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阴秀丽 赵增立 +3 位作者 徐冰燕 吴创之 陈勇 D.Y.C.Leung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3-285,共3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ffect of dolomite and limestone on waste tyre pyrolysis When waste tyre was pyrolyzed in 700?℃, the derived gases was passed through the catalyst zone in which the temperature was control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ffect of dolomite and limestone on waste tyre pyrolysis When waste tyre was pyrolyzed in 700?℃, the derived gases was passed through the catalyst zone in which the temperature was controlled at 700?℃, 800?℃and 900?℃,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both dolomite and limestone affect the product distribution of tyre pyrolysis with erhancing gas yield and effective absorption of H 2S The effect of these catalysts on tar cracking is obvious at 900?℃, however, the life of catalyst is short The product yields are about 40% for gas, 30% for liquid and 30% for char in the presence of dolomite and limestone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multi use of the pyrolysed product is highly recommended [WT5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轮胎 热解产物 白云石 石灰石 气化处理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皖北奥陶纪豹皮灰岩的古岩溶成因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定龙 杨为民 +1 位作者 程学丰 汪才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3-469,共7页
本文通过对安徽北部两个奥陶系剖面豹皮灰岩(俗称豹斑)的宏观、微观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豹皮灰岩的形成与奥陶纪灰岩沉积过程中的古岩溶作用及其后生改造密切相关。其形成演化模式可概括为4个阶段:①碳酸盐岩沉积间断暴露地表发育裂... 本文通过对安徽北部两个奥陶系剖面豹皮灰岩(俗称豹斑)的宏观、微观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豹皮灰岩的形成与奥陶纪灰岩沉积过程中的古岩溶作用及其后生改造密切相关。其形成演化模式可概括为4个阶段:①碳酸盐岩沉积间断暴露地表发育裂隙;②各种裂隙淋滤溶蚀形成沉积岩溶洞穴体系;③海侵导致海相沉积物充填岩溶洞穴;④回流渗透或混合作用使充填物白云石化而形成“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皮灰岩 古岩溶 成因模式 奥陶纪 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鲕粒灰岩储集层溶解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炜 黄康俊 +1 位作者 鲍征宇 钱一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502,共8页
采用溶解动力学实验方法研究四川盆地东北部鲕粒灰岩储集层中孔-洞-缝等油气储集空间的发育、演化规律。不同温度和CO2分压(pCO2)条件下鲕粒灰岩的溶解动力学实验和微观形貌观察发现:温度为50℃、pCO2由1 MPa升高至4 MPa时,鲕粒灰岩的... 采用溶解动力学实验方法研究四川盆地东北部鲕粒灰岩储集层中孔-洞-缝等油气储集空间的发育、演化规律。不同温度和CO2分压(pCO2)条件下鲕粒灰岩的溶解动力学实验和微观形貌观察发现:温度为50℃、pCO2由1 MPa升高至4 MPa时,鲕粒灰岩的溶解速率增大,并且鲕粒灰岩的溶解速率大于白云石化鲕粒灰岩的溶解速率;pCO2为3 MPa、温度由25℃升高至150℃,鲕粒灰岩溶蚀呈弱—强—弱的变化趋势,最大溶蚀速率在100℃左右,但白云石化鲕粒灰岩溶解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高于非白云石化鲕粒灰岩的溶解速率。扫描电镜图像显示,除原生构造裂隙外,白云石化鲕粒灰岩比非白云石化鲕粒灰岩更容易形成粒间孔、粒内孔等微观孔隙,说明溶蚀作用不是深埋环境下鲕滩优质储集层形成的单一控制因素,白云石化和溶蚀的共同作用更利于形成优质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鲕粒灰岩 溶解动力学 白云石化 溶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组生物成因的豹斑构造 被引量:14
17
作者 齐永安 孟瑶 +1 位作者 代明月 李妲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共8页
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组发育了大量形态极具特色的豹斑状构造。豹斑为灰-深灰色,呈管状、斑块状或网状分布,主要成分为半自形-自形的白云石;而基质为灰白-浅灰色,主要成分为微晶方解石,与豹斑界限明显。根据其形态及发育特征... 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组发育了大量形态极具特色的豹斑状构造。豹斑为灰-深灰色,呈管状、斑块状或网状分布,主要成分为半自形-自形的白云石;而基质为灰白-浅灰色,主要成分为微晶方解石,与豹斑界限明显。根据其形态及发育特征,这些豹斑构造可分为条带状、花斑状、网格状3种类型。根据白云石及方解石含量,含有这3类豹斑构造的岩性分别定名为云斑状灰岩、灰质斑状白云岩、斑状白云岩。研究表明,豹斑是由Thalassinoides造迹生物对沉积物扰动改造形成复杂的潜穴系统,并在成岩期优先发生白云岩交代作用所致。朱砂洞组发育的豹斑自下而上从条带状经花斑状演化为网格状,反映其沉积时的水动力逐渐降低、环境更加稳定,潜穴系统趋于复杂化、生物扰动强度增大,后期白云化程度也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化 豹斑构造 Thalassinoides 豫西 朱砂洞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影像的白云岩与石灰岩上喀斯特植被时空变化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艳芳 王克林 +2 位作者 祁向坤 岳跃民 童晓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0-189,共10页
喀斯特土壤主要由白云岩和石灰岩风化而来,植被生长及其分布究竟怎样响应这一特殊地质背景?以人为干扰影响较小的喀斯特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监督分类法对1990年和2011年两期TM影像进行植被分类,并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两种岩... 喀斯特土壤主要由白云岩和石灰岩风化而来,植被生长及其分布究竟怎样响应这一特殊地质背景?以人为干扰影响较小的喀斯特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监督分类法对1990年和2011年两期TM影像进行植被分类,并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两种岩性上植被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990年和2011年研究区内两种母岩上均以乔木林和乔灌为主,草灌和草丛分布少,白云岩上乔木林的面积比例大于石灰岩上的比例,而草灌和草丛小于石灰岩上的比例;近20年来白云岩与石灰岩上草丛、草灌、灌丛和乔灌均以正向演替为主,但白云岩上正向演替比例大于石灰岩上的比例;两种岩性上植被斑块连接性均增强、破碎程度均降低,白云岩上植被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和多样性指数较石灰岩上低,内部连接性强。由此可见,喀斯特白云岩较石灰岩有利于草丛、草灌的自然恢复,岩性引起的水土资源配置和养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差异制约着喀斯特地区植被的时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遥感 白云岩 石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周口店豹皮灰岩的变形特征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云峰 吴淦国 王根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9-775,共7页
周口店地区广泛分布的寒武纪地层府君山组底部灰岩因其具典型的豹斑状构造而被称为豹皮灰岩。本文主要以出露于周口店黄院地区的豹皮灰岩为研究对象。组成豹皮灰岩的物质成分有2种,一为白云质成分的豹斑,其余部分为泥灰质。在露头尺度上... 周口店地区广泛分布的寒武纪地层府君山组底部灰岩因其具典型的豹斑状构造而被称为豹皮灰岩。本文主要以出露于周口店黄院地区的豹皮灰岩为研究对象。组成豹皮灰岩的物质成分有2种,一为白云质成分的豹斑,其余部分为泥灰质。在露头尺度上,豹皮灰岩中的豹斑发生了明显的旋转变形并具有一定的定向性,而泥灰质成分则具有清晰的韧性变形特征,为较典型的碳酸盐糜棱岩;在微观尺度上,构成豹斑的白云石矿物未发生韧性变形,而泥灰质成分中的方解石具有明显的细粒化、拉长和定向。豹皮灰岩变形发生时岩石所处的温度介于200~250℃之间。豹皮灰岩的形成经历了原岩形成和后期构造变形改造2个阶段,于寒武纪由沉积作用形成了岩石的物质组分和原生层状构造,在前印支期受水平剪切作用形成岩石的豹斑状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周口店 豹皮灰岩 府君山组 寒武纪 韧性变形 碳酸盐糜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豹皮灰岩”的成因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陈战杰 张镔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1年第2期41-46,共6页
襄汾县浪泉乡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中豹皮灰岩的豹斑是虫孔内的碳酸盐物质在成岩期经白云岩化作用而成,在碳酸盐沉积物的形成和改造过程中,生物起了巨大作用。豹斑的整体形状保留了遗迹化石的形态。
关键词 豹皮灰岩 豹斑 虫孔 遗迹化石 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