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香酵母生物转化法合成2-苯乙醇的研究
1
作者 王晴 毛银 +1 位作者 赵运英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8,共7页
2-苯乙醇是一种具有玫瑰香味的芳香族醇,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和医药等领域中。该研究利用从发酵酱醪中筛选出的一株野生型生香酵母-贝酵母,通过生物转化方法探索了该生香酵母合成2-苯乙醇的能力。通过优化反应体系中葡萄糖、底物L-... 2-苯乙醇是一种具有玫瑰香味的芳香族醇,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和医药等领域中。该研究利用从发酵酱醪中筛选出的一株野生型生香酵母-贝酵母,通过生物转化方法探索了该生香酵母合成2-苯乙醇的能力。通过优化反应体系中葡萄糖、底物L-苯丙氨酸、无氨基酵母氮源及其他无机盐等成分构建生物转化体系,建立了适用于该生香酵母生产2-苯乙醇的转化方法。实验结果显示,该生香酵母转化48 h后2-苯乙醇的产量最高,为2.89 g/L。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转化体系中碳源、氨基受体α-酮戊二酸和离子混合营养液的浓度,2-苯乙醇的浓度提高了67%。最后,通过优化转化体系的pH、温度和溶氧等条件使得2-苯乙醇的质量浓度达到了6.05 g/L,较初始转化条件提高了109%。该方法所获2-苯乙醇不仅具有天然产物的属性和安全性,且其产量和转化率高,工艺也具有周期短和成本低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香酵母 生物转化 2-苯乙醇 l-苯丙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氨酸解氨酶合成L-2-氯苯丙氨酸的研究
2
作者 余玉奎 周丽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5期93-96,共4页
L-2-氯苯丙氨酸要求旋光对映体过量(ee)≥98%,导致使用化学拆分法合成L-2-氯苯丙氨酸的收率不足50%。为提高收率,文章采用具有立体专一性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催化邻氯肉桂酸与氨合成L-2-氯苯丙氨酸,旋光对映体过量(ee)>99%。通过... L-2-氯苯丙氨酸要求旋光对映体过量(ee)≥98%,导致使用化学拆分法合成L-2-氯苯丙氨酸的收率不足50%。为提高收率,文章采用具有立体专一性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催化邻氯肉桂酸与氨合成L-2-氯苯丙氨酸,旋光对映体过量(ee)>99%。通过考察不同形态PAL酶的稳定性,研究得出全细胞冻融法制作的PAL酶稳定性较好,结合氮气保护,反应80 h依然能保留62%的酶活。同时,优化PAL酶催化反应的pH、温度、酶用量,确定最佳条件后,结合分段补料的方式进行酶催化反应,最终使L-2-氯苯丙氨酸的累积量达到了68.5 g/L,转化率达到了97.8%。该技术合成L-2-氯苯丙氨酸的产量和收率较高,有效降低了成本,提升了L-2-氯苯丙氨酸的市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l-2-氯苯丙氨酸 全细胞催化 氮气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5-(2-氯苯基)-2-呋喃甲酰氨基硫羰基]-L-α-氨基酸乙酯的合成与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庆东 薛思佳 +1 位作者 申杰峰 蔡志娟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1-524,共4页
设计并合成了9种未见文献报道的N-(5-邻氯苯基-2-呋喃甲酰氨基硫羰基)-L-α-氨基酸乙酯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确证.MTT法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白血病K562细胞系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l-α-氨基酸乙酯 5-邻氯苯基-2-呋喃甲酸 酰基硫脲 合成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的合成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金钊 马延军 +1 位作者 孙明昆 钱佐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221-224,共4页
以L抗坏血酸为基本原料合成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对两种合成方法直接酰化法和基团保护法作实验比较和改进。直接酰化法中,采用混合碱( 包括氧化镁) 可使磷酰化与成盐反应合并为一步进行,并能提高产率,而采用基团保护... 以L抗坏血酸为基本原料合成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对两种合成方法直接酰化法和基团保护法作实验比较和改进。直接酰化法中,采用混合碱( 包括氧化镁) 可使磷酰化与成盐反应合并为一步进行,并能提高产率,而采用基团保护法能取得最佳的合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 5 60-异丙叉-l-抗坏血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L-异亮氨酸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阳生 张瑾 戴猷元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15-419,共5页
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正辛烷及D2EHPA-正辛醇萃取L-异亮氨酸为对象,研究了D2EHPA浓度、L-异亮氨酸初始浓度以及pH值对萃取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涉及的pH值范围内,分配系数先随pH的增加而增大,在3.5<... 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正辛烷及D2EHPA-正辛醇萃取L-异亮氨酸为对象,研究了D2EHPA浓度、L-异亮氨酸初始浓度以及pH值对萃取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涉及的pH值范围内,分配系数先随pH的增加而增大,在3.5<pH<5区域,pH值对分配系数的影响较小。分配系数还随D2EHP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正辛醇加入有机相,萃取分配系数增大。D2EHPA与L-异亮氨酸生成萃合比为1∶1或2∶1的萃合物。证实了在D2EHPA萃取L-异亮氨酸的过程中存在着质子转移反应。建立的萃取平衡分配系数关联式的拟合精度是令人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质子转移反应 离子交换反应 l-异亮氨酸 二(2-乙基己基)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L-Ile)(Phen)(H_2O)(ClO_4)]的合成、结构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小平 杨迟 +3 位作者 乐学义 周晓华 吴玲莹 陈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85-1089,共5页
合成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L-Ile)(Phen)(H_2O)(ClO_4)](L-Ile=L=异亮氨酸,phen=1,10-邻菲咯啉),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704(5)nm... 合成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L-Ile)(Phen)(H_2O)(ClO_4)](L-Ile=L=异亮氨酸,phen=1,10-邻菲咯啉),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704(5)nm,b=0.8090(5)nm,c=2.1822(5)nm,β=98.061(5)°,Z=2,D_x=1.60Mg·m^(-3),R_1=0.0462,wR_2=0.1225。每个配合物分子中Cu(Ⅱ)离子与一个L-Ile(N,O)配体、一个Phen(N,N)配体、一个H_2O(O)配体及一个Cl_O^-(O)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本文还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Ⅱe)(Phen)(H2O)(ClO4)] 三元混配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稳定性 铜配合物 1 10-邻菲咯啉 l-异亮氨酸 电位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线粒体L-Arg/NO系统对线粒体Ca^(2+)转运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曹军 石彦荣 +2 位作者 齐永芬 庞永政 唐朝枢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和方法 :采用大鼠心肌线粒体体外孵育的方法 ,观察线粒体L 精氨酸 一氧化氮系统对线粒体Ca2 +转运功能的影响。结果 :NO生成的底物L Arg (10 - 4 mol L)、外源性NO供体硝普纳 (5× 10 - 7mol L)孵育的线粒体NO-2 的生成量分别... 目的和方法 :采用大鼠心肌线粒体体外孵育的方法 ,观察线粒体L 精氨酸 一氧化氮系统对线粒体Ca2 +转运功能的影响。结果 :NO生成的底物L Arg (10 - 4 mol L)、外源性NO供体硝普纳 (5× 10 - 7mol L)孵育的线粒体NO-2 的生成量分别高于对照组 6 6 %、89% (P <0 .0 1) ;钙含量较对照组分别低 40 %、5 4% (P <0 .0 1) ;线粒体Ca2 +的摄入量较对照组分别减少 6 7%、85 % (P <0 .0 1) ,线粒体Ca2 +释放率 (11%、8% )降低与对照组 (14% )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P <0 .0 1)。NO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 ,10 - 4 mol L)与相同浓度的L Arg共同孵育的线粒体 ,明显抑制了L Arg对线粒体的效应 ,与单纯L Arg组比较 ,NO2 生成减少 ,线粒体钙含量和反映线粒体45Ca2 +的摄入与释放能力都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 :心肌线粒体L 精氨酸 一氧化氮系统参与了线粒体对心肌细胞Ca2 +浓度的调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l-精氨酸-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 CA^2+转运 大鼠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体系生物转化L-苯丙氨酸生成2-苯乙醇 被引量:12
8
作者 陆军 张伟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7-420,共4页
研究了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酵母细胞转化L-苯丙氨酸(L-phe)生成2-苯乙醇(PEA)的过程。菌种选择表明酿酒酵母CICIM Y0086(T)的转化能力要高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AS.2.1440,有机溶剂的选择表明,在实验使用的4种有机溶剂中,油酸为该反应... 研究了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酵母细胞转化L-苯丙氨酸(L-phe)生成2-苯乙醇(PEA)的过程。菌种选择表明酿酒酵母CICIM Y0086(T)的转化能力要高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AS.2.1440,有机溶剂的选择表明,在实验使用的4种有机溶剂中,油酸为该反应最适有机溶剂。当初始底物浓度为6 g/L、水和油酸的相体积比为1∶1、反应温度30℃和pH值4.0、装液量20 mL/250 mL的条件下,转化48 h,产物浓度达到3.0 g/L,比单水相提高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醇 l-苯丙氨酸 两相体系 生物转化 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霜外用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广 孟如松 杨庆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81-683,共3页
目的:观察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VC-PMG)霜外用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外用10%VC-PMG霜治疗25例黄褐斑患者,并用MicroskinⅡ多功能偏振光皮肤镜图像分析系统对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进行客观测量及评价。结果:经10%VC-PMG霜外... 目的:观察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VC-PMG)霜外用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外用10%VC-PMG霜治疗25例黄褐斑患者,并用MicroskinⅡ多功能偏振光皮肤镜图像分析系统对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进行客观测量及评价。结果:经10%VC-PMG霜外用治疗各型黄褐斑16周后,平均有效率为20%,其中单一蝶形皮损效果最佳,有效率为44.4%,同一患者治疗前后对色素斑L*、a*、b*值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局部外用10%VC-PMG霜可以减少黄褐斑患者皮损部位的黑素含量、毛细血管扩张程度,以及减轻黄色素和脂色素以改善色素斑,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 皮肤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饱和突变提高腈水解酶不对称合成L-2-氨基丁酸的酶活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海岩 张旺 +2 位作者 徐建妙 柳志强 郑裕国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8,共8页
为了提高腈水解酶催化外消旋2-氨基丁腈不对称合成L-2-氨基丁酸的能力,首先从实验室的腈水解重组大肠杆菌中筛选获得了一株立体选择性较高的菌株E.coli BL21(DE3)/p ET-28bbll6402。通过对其腈水解酶Nitbll6402进行三维结构同源模建和&q... 为了提高腈水解酶催化外消旋2-氨基丁腈不对称合成L-2-氨基丁酸的能力,首先从实验室的腈水解重组大肠杆菌中筛选获得了一株立体选择性较高的菌株E.coli BL21(DE3)/p ET-28bbll6402。通过对其腈水解酶Nitbll6402进行三维结构同源模建和"热点"氨基酸分析,选择了6个位于"疏水口袋"附近的氨基酸残基(Y198、P239、P272、K251、E240和M234)进行点饱和突变,得到酶活力明显提高的突变型腈水解酶E240G和K251C。在60 mmol/L底物下,生成的L-2-氨基丁酸的e.e值均为100%,浓度分别为5.43 g/L和5.29 g/L,比原始酶分别提高了63%和59%。此结果表明,E240G或K251C的单点突变均能在不影响立体选择性的前提下不同程度的提高腈水解酶Nitbll6402合成L-2-氨基丁酸的能力,这将为利用腈水解酶催化合成L-2-氨基丁酸的进一步研究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水解酶 2-氨基丁腈 l-2-氨基丁酸 不对称合成 点饱和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Vc前体2-酮基-L-古龙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淑霞 赵朔 +2 位作者 杨宇 张忠泽 陈宏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54,共5页
利用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2-酮基-L-古龙酸(2-KGA),再经化学转化合成维生素C(Vc),是我国工业生产Vc的主要途径,具有简化工艺,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等诸多优点。从菌系组合、菌种选育、代谢途径与酶学特性、工程菌构建、伴生作用机制及发... 利用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2-酮基-L-古龙酸(2-KGA),再经化学转化合成维生素C(Vc),是我国工业生产Vc的主要途径,具有简化工艺,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等诸多优点。从菌系组合、菌种选育、代谢途径与酶学特性、工程菌构建、伴生作用机制及发酵工艺等方面出发,综述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Vc前体2-KGA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发酵 l-山梨糖 2-酮基-l-古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有机溶剂双相体系中色氨酸合成酶酶法合成2-甲基-L-色氨酸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礼生 高贵珍 +5 位作者 曹稳根 赵亮 张兴桃 焦庆才 陈军 宋曼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7-552,共6页
本文作者研究了水/有机溶剂双相体系中利用色氨酸合成酶催化L-丝氨酸和2-甲基吲哚合成2-甲基-L-色氨酸,考察了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体积分数、p H、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金属离子和底物浓度对色氨酸合成酶催化合成2-甲基-L-色氨酸的影... 本文作者研究了水/有机溶剂双相体系中利用色氨酸合成酶催化L-丝氨酸和2-甲基吲哚合成2-甲基-L-色氨酸,考察了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体积分数、p H、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金属离子和底物浓度对色氨酸合成酶催化合成2-甲基-L-色氨酸的影响。有机溶剂包括二甲苯、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辛醇,表面活性剂包括吐温8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CTAB和Trion X-100,金属离子包括Mg2+、Ca2+、Cu2+、Co2+和Zn2+。结果表明,酶法最佳转化条件为:有机相溶剂为甲苯,甲苯体积分数为2%,反应温度为40℃,水相p H为8,底物L-丝氨酸浓度为150mmol/L,表面活性剂Trion X-100质量分数为2%,金属离子Ca2+浓度为0.1 mmol/L,色氨酸合成酶酶促反应5 h,2-甲基-L-色氨酸的质量浓度为21.17 g/L。重组大肠杆菌DM206可作为2-甲基-L-色氨酸生产菌,具有较好的2-甲基-L-色氨酸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氨酸合成酶 2-甲基-l-色氨酸 l-丝氨酸 2-甲基吲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L-色氨酸 被引量:20
13
作者 刘阳生 戴猷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6-221,共6页
以二 (2 -乙基己基 )磷酸 (D2EHPA) -正辛烷 (体系A)及D2EHPA -正辛醇 +正辛烷 (体系B)萃取L -色氨酸为对象 ,研究了D2EHPA浓度、L -色氨酸初始浓度、稀释剂组成以及pH值对萃取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实验研究涉及的pH值 (1.0... 以二 (2 -乙基己基 )磷酸 (D2EHPA) -正辛烷 (体系A)及D2EHPA -正辛醇 +正辛烷 (体系B)萃取L -色氨酸为对象 ,研究了D2EHPA浓度、L -色氨酸初始浓度、稀释剂组成以及pH值对萃取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实验研究涉及的pH值 (1.0 <pH <5 .0 )范围内分配系数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大 ,但在 3.5 <pH <5区域pH值对分配系数的影响较小 .体系A中同时存在着 1∶1和 2∶1的萃取反应以及萃合物之间彼此聚集的趋势 ,不同pH值下负载有机相的红外谱图分析表明D2EHPA与L -色氨酸形成的萃合物结构与pH值无关 .体系B中也存在着 1∶1和 2∶1的萃取反应 ,但是由于正辛醇改善了萃合物存在的有机相环境 ,萃合物之间不存在彼此聚集的趋势 .结果再次证实了在D2EHPA萃取氨基酸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离子交换反应和质子转移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转移反应 离子交换反应 l-色氨酸 分配系数 二(2-乙基己基)磷酸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2-氨基丁酸大肠杆菌生产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婷 韩超 +5 位作者 毛倩 张德志 蔡柠匀 刘宏亮 李燕军 陈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63,共8页
L-2-氨基丁酸作为新型药物的关键手性前体,在化工和制药行业应用广泛。该文以1株生产L-苏氨酸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THRD为出发菌株,逐步延伸代谢途径,构建了L-2-氨基丁酸高产菌株。首先,分别把苏氨酸脱水酶编码基因ilv A2和ilv... L-2-氨基丁酸作为新型药物的关键手性前体,在化工和制药行业应用广泛。该文以1株生产L-苏氨酸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THRD为出发菌株,逐步延伸代谢途径,构建了L-2-氨基丁酸高产菌株。首先,分别把苏氨酸脱水酶编码基因ilv A2和ilv A4在THRD中过表达,菌株THRD/p Trc99a-ilv A2在5 L发酵罐中分批补料发酵,2-酮基丁酸积累量达到18 g/L。然后,分别与ilv A2串联表达酪氨酸转氨酶、谷氨酸脱氢酶和亮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tyr B、gdh和bcdBS,将L-2-酮基丁酸转化为L-2-氨基丁酸,菌株THRD/p Trc99a-bcdBS-ilv A2的L-2-氨基丁酸产量达到19 g/L。最后,研究了阻断L-苏氨酸输出途径对发酵的影响,菌株THRDΔrht C/p Trc99a-bcdBS-ilv A2的L-2-氨基丁酸产量提升至22 g/L。因此,通过代谢途径延伸可以有效地将L-苏氨酸生产菌株转变为L-2-氨基丁酸生产菌株。该研究为L-2-氨基丁酸高产菌株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且对其他延伸代谢途径获得新产品的代谢工程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l-苏氨酸 l-2-酮基丁酸 l-2-氨基丁酸 转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4-溴-2-氨基丁酸的“两锅法”合成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伟彪 张逸伟 陈海权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L-蛋氨酸经过甲基化、水解和脱水关环3步"一锅法"反应得到中间体L-α-氨基-γ-丁内酯盐酸盐,收率69.0%。再与33.7%的溴化氢乙酸溶液在耐压瓶中于70℃反应9h,得到目标化合物,收率86.2%。用核磁共振氢谱和比旋光度分析对中间产... L-蛋氨酸经过甲基化、水解和脱水关环3步"一锅法"反应得到中间体L-α-氨基-γ-丁内酯盐酸盐,收率69.0%。再与33.7%的溴化氢乙酸溶液在耐压瓶中于70℃反应9h,得到目标化合物,收率86.2%。用核磁共振氢谱和比旋光度分析对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还探讨了目标化合物在室温下的不稳定性及其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蛋氨酸 l-4--2-氨基丁酸 合成 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山梨糖流加发酵高效生产2-酮基-L-古龙酸 被引量:2
16
作者 路新利 马珦玻 +3 位作者 赵士豪 李宝库 郭会灿 魏志文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5年第3期33-36,共4页
混合菌系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oxydan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能够在长时间内保持较强的代谢活力。在自动控制温度、pH和溶氧的条件下,探索间歇流加L-山梨糖发酵生成2-酮基-L-古龙酸(2-KLG)的新工艺。该工艺即充分... 混合菌系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oxydan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能够在长时间内保持较强的代谢活力。在自动控制温度、pH和溶氧的条件下,探索间歇流加L-山梨糖发酵生成2-酮基-L-古龙酸(2-KLG)的新工艺。该工艺即充分利用了混合菌系的优良特性,又可解除糖的高浓度对产酸的抑制作用。通过本实验使L-山梨糖的终浓度达到14%,2-KLG产量为130mg/mL左右,转化率达90%,发酵周期40~60h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山梨糖 流加 混合发酵 2-酮基-l-古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噻唑基)苯并咪唑)(L-丙氨酸根)铜(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抑菌活性及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丽 卢艳梅 +1 位作者 区志镔 乐学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4-579,共6页
合成了新的三元铜(Ⅱ)配合物:[Cu(TBZ)(L-Ala)(H2O)]ClO4[其中,TBZ=2-(4'-噻唑基)苯并咪唑,L-Ala=L-丙氨酸根].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及电子吸收光谱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发... 合成了新的三元铜(Ⅱ)配合物:[Cu(TBZ)(L-Ala)(H2O)]ClO4[其中,TBZ=2-(4'-噻唑基)苯并咪唑,L-Ala=L-丙氨酸根].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及电子吸收光谱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发现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G+)、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G+)、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 typhi(G-)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il(G-)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另外,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可能以插入方式与CT-DNA作用,在维生素C存在下通过羟自由基(.OH),单线态氧(1O2)或者1O2类似物切割pBR322 DNA双螺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2-(4′-噻唑基)苯并咪唑 l-丙氨酸 DNA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醋发酵过程中L-苯丙氨酸促进乙酸-2-苯乙酯的合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娟 张霁红 +5 位作者 康三江 曾朝珍 张海燕 袁晶 张芳 黄玉龙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4,108,共8页
为了初步研究食品添加剂L-苯丙氨酸对苹果醋发酵过程中的特征性香气成分乙酸-2-苯乙酯的合成途径及关键酶活的影响,采用HS-SPME-GC-MS和ELISA,检测各合成相关基质生成量和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添加量的L-苯丙氨酸有明显促进... 为了初步研究食品添加剂L-苯丙氨酸对苹果醋发酵过程中的特征性香气成分乙酸-2-苯乙酯的合成途径及关键酶活的影响,采用HS-SPME-GC-MS和ELISA,检测各合成相关基质生成量和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添加量的L-苯丙氨酸有明显促进乙酸-2-苯乙酯及其相关合成基质生成量积累的作用,并且对ADH、AAT的酶活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Esterase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其中当L-苯丙氨酸添加量为8 g/L时,乙酸-2-苯乙酯生成量显著提高了43.76%~86.59%。因此,本试验初步将8 g/L作为L-苯丙氨酸的最佳添加量,初步推测L-苯丙氨酸通过醇酰基转移酶途径促进乙酸-2-苯乙酯的合成及其相关基质和关键酶活的生成量,赋予苹果醋产品更多独特的香气和风味,为生产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醋 l-苯丙氨酸 乙酸-2-苯乙酯 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苯丙氨酸对苹果醋发酵乙酸-2-苯乙酯合成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娟 张霁红 +5 位作者 康三江 张海燕 曾朝珍 袁晶 张芳 黄玉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135,共5页
为了初步研究食品添加剂L-苯丙氨酸对苹果醋发酵过程中特征性香气成分乙酸-2-苯乙酯合成途径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合成相关基质浓度和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当L-... 为了初步研究食品添加剂L-苯丙氨酸对苹果醋发酵过程中特征性香气成分乙酸-2-苯乙酯合成途径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合成相关基质浓度和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当L-苯丙氨酸添加量为8 g/L时,β-苯乙醇、乙酸、乙酸-2-苯乙酯、乙酰辅酶A质量浓度分别提高了19.2%、35.9%、51.6%、10.86%;L-苯丙氨酸对乙醇脱氢酶(ADH)、醇酰基转移酶(AAT)酶活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却对酯酶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因此,本试验初步将8 g/L作为L-苯丙氨酸的最佳添加量,初步推测L-苯丙氨酸通过醇酰基转移酶途径促进乙酸-2-苯乙酯的合成及其相关基质生成量和关键酶的活性关键酶活的生成量,为高品质苹果醋的技术研究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丙氨酸 苹果醋 乙酸-2-苯乙酯 合成途径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哆素L-2-吡咯烷酮-5-羧酸酯雄性生殖毒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江 陈玉满 +4 位作者 毛光明 夏勇 蔡德雷 徐彩菊 傅剑云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2316-2319,共4页
目的:研究吡哆素L-2-吡咯烷酮-5-羧酸酯(Metadoxine,MTDX)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及机制。方法:灌胃染毒雄性成年SD大鼠0,250,500和1000 mg/kgMTDX,每天1次,连续4周。染毒结束后观察性腺和附属性腺脏器系数、精子质量、组织形态学和血清... 目的:研究吡哆素L-2-吡咯烷酮-5-羧酸酯(Metadoxine,MTDX)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及机制。方法:灌胃染毒雄性成年SD大鼠0,250,500和1000 mg/kgMTDX,每天1次,连续4周。染毒结束后观察性腺和附属性腺脏器系数、精子质量、组织形态学和血清睾酮等指标的变化。Hershberger方法检测MTDX抗雄激素活性作用:4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行双侧睾丸切除手术,2周后,除1组皮下注射花生油并灌胃给予蒸馏水外,其余3组去势大鼠每天皮下注射丙酸睾酮(TP,1 mg/kg),并同时灌胃给予蒸馏水或MTDX(500,1000 mg/kg),连续7 d,观察雄激素依赖组织重量的变化。对体外培养睾丸碎块合成睾酮的影响:利用离体组织培养和放射免疫技术,观察不同浓度MTDX对体外培养睾丸碎块合成睾酮的影响。结果:1000 mg/kg剂量组大鼠睾丸、附睾、前列腺和精囊腺脏器系数明显降低;精子数量和精子存活率减少,精子活力降低,精子畸形率增高,血清T无变化;500 mg/kg剂量组在睾丸相对重量、精子数量和精子活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Hershberger实验中,1000 mg/kg组大鼠的精囊腺、前列腺以及球海绵体肌的脏器系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TDX各剂量组睾丸培养液中睾酮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TDX能引起雄性大鼠生殖毒性,这种毒性作用可能与其具有抗雄激素样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哆素l-2-吡咯烷酮-5-羧酸酯 Hershberger 抗雄激素 生殖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