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the LPL mRNA Expression and Its Effect on IMF Content in Sheep Muscle 被引量:9
1
作者 QIAO Yong HUANG Zhi-guo +5 位作者 LI Qi-fa LIU Zhen-shan DAI Rong PAN Zeng-xiang XIE Zhuang LIU Hong-l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4-111,共8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the lipoprotein lipase (LPL) mRNA level in sheep muscle and its effect on intramuscular fat (IMF) accumulation. Male Kazak and Xinjiang Merino sheep at 2-120 d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the lipoprotein lipase (LPL) mRNA level in sheep muscle and its effect on intramuscular fat (IMF) accumulation. Male Kazak and Xinjiang Merino sheep at 2-120 days old were selected. Six animals of each breed were slaughtered at 2, 30, 60, 90, and 120 days (only the Xinjiang Merino sheep at 120-day old were available) to collect samples from longissimus dorsi muscle for the purpose of determining the IMF content and extracting total RNA tha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the LPL mRNA expression by real-time PC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male Kazak sheep, the IMF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progress of development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etween the age groups. However,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P〉0.05) between age groups in Xinjiang Merino sheep. Furthermore, the IMF content of the male Kazak shee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1) than that of the Xinjiang Merino sheep aged from 30 to 90 days. The highest LPL mRNA expression appeared at day 2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ll other age groups (P 〈 0.01), while animals at 60-day old had the lowest LPL mRNA expression in the male Kazak sheep. In Xinjiang Merino sheep, the highest one occurred at 30-day old (P〈0.01), followed by a continuous decrease to the lowest level at 90-day old, and then it started to increase slightly. At 2 to 60-day old, the LPL mRNA express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IMF content (r=-0.625, P 〈 0.05) in male Kazak sheep, but no such relationship was detected in the male Xinjiang Merino sh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EP intramuscular fat (imf lipoprotein lipase (LPL) real-time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Markers of Fat and Inosinic Acid Content in Sheep Muscle and Application
2
作者 Guizhi TONG Xuefeng LIU +3 位作者 Xintao LI Gui ZHU Weixia WANG Long HA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0年第2期54-55,共2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amb breeds in China,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lamb breeds in China,such as low quality of lamb breeds,low ...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amb breeds in China,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lamb breeds in China,such as low quality of lamb breeds,low meat production rate,and poor meat quality.By studying molecular markers of fat content in sheep muscles,we searched for polymorphic loci related to fat content in sheep muscles on the ANGPTL4 gene.Among the 9 polymorphic loci retrieved,ANGPTL4 was found.Two polymorphic sites,C724 A and A601 G,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tramuscular fat in mutton.In summary,these two molecular markers can be used as a molecular marker reference when breeding high-quality meat or hair and meat using German Merino sheep br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muscular fat(imf) Meat SHEEP Molecular markers BREED INOSINE a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N Gene Peptide and Fat Content in Sheep Muscle
3
作者 Guizhi TONG Xuefeng LIU +3 位作者 Gui ZHU Xintao LI Long HAI Weixia W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0年第3期47-48,57,共3页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amb breeds in China,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lamb breeds in China,such as low quality of lam...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amb breeds in China,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lamb breeds in China,such as low quality of lamb breeds,low meat production rate,and poor meat quality. [Methods]By studying molecular markers of fat content in sheep muscle,the CAPN gene was used to find polymorphic sites related to fat content in sheep muscle,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wo polymorphic sites C724 A and A601G on CAPN1 and CAPN2 and fat content in sheep muscle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two polymorphic sites,C724 A on CAPN1 and A601G on CAPN2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intramuscular fat in mutton. [Conclusions] These two molecular markers can be used as a molecular marker reference when breeding high-quality meat or hair and meat using German Merino sheep br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muscular fat(imf) Meat sheep Molecular markers BRE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sine 2-hydroxyisobutyrylation levels determined adipogenesis and fat accumulation in adipose tissue in pigs
4
作者 Enfa Yan Mingyang Tan +4 位作者 Ning Jiao Linjuan He Boyang Wan Xin Zhang Jingdong Yi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093-2105,共13页
Background Excessive backfat deposition lowering carcass grade is a major concern in the pig industry,especially in most breeds of obese type pigs.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adipogenesis and fat accumulation in pigs r... Background Excessive backfat deposition lowering carcass grade is a major concern in the pig industry,especially in most breeds of obese type pigs.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adipogenesis and fat accumulation in pigs remain unclear.Lysine 2-hydroxyisobutyrylation(Khib),is a novel 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cription,energy metabolism and metastasis of cancer cells,but its role in adipogenesis and fat accumulation has not been shown.Results In this study,we first analyzed the modification levels of acetylation(Kac),Khib,crotonylation(Kcr)and succinylation(Ksu)of fibro-adipogenic progenitors(FAPs),myogenic precursors(Myo)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with varied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and found that only Khib modification in FA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SCs.Consistently,in parallel with its regulatory enzymes lysine acetyltransferase 5(KAT5)and 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protein levels,the Khib levels increased quadratically(P<0.01)during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FAPs.KAT5 knockdown in FAPs inhibited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while HDAC2 knockdown enhanced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We also demonstrated that Khib modification favored to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d fat accumulation by comparing Khib levels in FAPs and backfat tissues both derived from obese-type pigs(Laiwu pigs)and lean-type pigs(Duroc pigs),respectively.Accordingly,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KAT5 and HDAC2 matched well to the degree of backfat accumulation in obese-and lean-type pigs.Conclu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ein 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we are the first to reveal the role of Khib in adipogenesis and fat deposition in pigs,and provided new clu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fat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as expected via genetic selection and nutritional strategy in obese-type pi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IPOGENESIS BACKfat fat accumulation 2-Hydroxyisobutyrylation intramuscular fat content PI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羽肉鸡IMF选择与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桂苹 文杰 +2 位作者 陈继兰 郑麦青 李小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70-873,共4页
利用家系选择的方法,对黄羽肉鸡90日龄胸肌肌内脂肪含量(IMF)进行了4个世代的选择;采用动物模型(样本数N=632~1084)和MTDFREML软件对部分肉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力(h^2)和遗传相关(r)估计。试验结果表明:经过4个世代的选择,G4... 利用家系选择的方法,对黄羽肉鸡90日龄胸肌肌内脂肪含量(IMF)进行了4个世代的选择;采用动物模型(样本数N=632~1084)和MTDFREML软件对部分肉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力(h^2)和遗传相关(r)估计。试验结果表明:经过4个世代的选择,G4代比G0代IMF含量提高了17.8%(P〈0.01),变异系数由29.59%降低到21.72%。胸肌IMF含量的估计遗传力h^2=0.220,4个世代的平均实现遗传力h^2=0.322,初步说明IMF含量为中等遗传力性状,可以通过选择提高。腹脂重、腹脂率、脂带宽、皮脂厚、冠高、冠厚、90日龄体重等性状的遗传力在0.08~0.54范围内,胸肌IMF、腿肌IMF与腹脂重等性状间呈遗传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肌内脂肪(imf) 家系选择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D和PPAR_γ基因在延边黄牛血液中的表达及其与IMF及TG含量的关系
6
作者 于伽 严昌国 +1 位作者 王慧明 崔莲花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9-81,85,共4页
为了研究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在不同肉质性状延边黄牛血液中的差异,试验选择20头延边黄牛按照高档牛肉生产模式统一饲养管理,根据它们的大理石花纹等级高低分为H组和L组。应用RT-PCR方法测定延边黄牛血液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和... 为了研究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在不同肉质性状延边黄牛血液中的差异,试验选择20头延边黄牛按照高档牛肉生产模式统一饲养管理,根据它们的大理石花纹等级高低分为H组和L组。应用RT-PCR方法测定延边黄牛血液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和过氧化氢酶体激活增殖受体γ(PPARγ)基因的表达丰度,另外分析了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和三酰甘油(TG)含量。结果表明:H组IMF和TG含量极显著和显著高于L组(P<0.01和P<0.05),H组个体血液中SCD和PPARγ表达丰度呈现出高于L组的趋势。IMF和TG含量随着大理石花纹等级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SCD和PPARγ基因均可在血液中表达,并且延边黄牛血液中SCD和PPARγ基因表达水平随背最长肌IMF和TG含量的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 过氧化氢酶体激活增殖受体γ(PPARγ)基因 肌内脂肪(imf)含量 三酰甘油(TG) 延边黄牛
原文传递
GHR缺失突变对隐性白羽鸡肌肉组织学特性和IMF的影响
7
作者 陈仲灿 牟和平 +3 位作者 郭金彪 张绮琼 刘为民 林树茂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75-79,共5页
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缺失突变导致鸡体型矮小,骨骼肌生长发育受阻。为了进一步研究GHR缺失突变对肌肉组织学特性和肌内脂肪(IMF)沉积的影响,以GHR缺失突变导致的生长发育受阻的矮小型隐性白羽鸡为研究对象,以正常型鸡为参照,对其7周... 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缺失突变导致鸡体型矮小,骨骼肌生长发育受阻。为了进一步研究GHR缺失突变对肌肉组织学特性和肌内脂肪(IMF)沉积的影响,以GHR缺失突变导致的生长发育受阻的矮小型隐性白羽鸡为研究对象,以正常型鸡为参照,对其7周龄的肌肉组织学特性和肌内脂肪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矮小型隐性白羽鸡的IMF含量14.28%明显高于正常型鸡11.85%,差异极显著(P<0.01),显示矮小型鸡的肌内脂肪沉积能力高于正常型鸡;矮小型鸡的肌纤维直径极显著降低,肌纤维密度显著升高,表明矮小型隐性白羽鸡的肌肉组织学特性发生重大变化。GHR缺失突变所引起的上述变化对肌肉品质的改善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受体 组织学特性 肌内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肉牛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思伟 彭朋 +3 位作者 刘婷婷 肖延仁 王昆 周荣艳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3-31,124,共10页
肉牛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是指存在于肌纤维内的脂肪组织,含量与牛肉的多汁性、嫩度和适口性呈正相关关系,是决定牛肉质量等级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确肉牛IMF沉积的产生和调控机制是提高牛肉IMF含量的有效途径。文章对肉牛IMF... 肉牛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是指存在于肌纤维内的脂肪组织,含量与牛肉的多汁性、嫩度和适口性呈正相关关系,是决定牛肉质量等级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确肉牛IMF沉积的产生和调控机制是提高牛肉IMF含量的有效途径。文章对肉牛IMF沉积过程及调控IMF沉积的候选基因、转录因子和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解析肉牛IMF沉积的分子机制和推动肉牛肉质性状选育进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肌内脂肪(imf) 候选基因 转录因子 非编码RNA(ncRNA) 调控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猪肌内脂肪含量和眼肌面积测定系统的研发
9
作者 陈栋 周文譞 +12 位作者 赵真坚 申琦 余杨 崔晟頔 王俊戈 陈子旸 禹世欣 陈佳苗 王翔枫 吴平先 郭宗义 王金勇 唐国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3-3852,共10页
旨在开发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猪肉质图像快速鉴别方法,为解决猪肉质传统测定方法缺陷和构建猪肉质快速测定系统奠定技术基础。本研究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归一化、伽马校正、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和阈值化等方法进行图像处理,利用二... 旨在开发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猪肉质图像快速鉴别方法,为解决猪肉质传统测定方法缺陷和构建猪肉质快速测定系统奠定技术基础。本研究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归一化、伽马校正、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和阈值化等方法进行图像处理,利用二维信息模拟了猪背最长肌的三维模型,开发了基于图像的猪肌内脂肪含量计算机视觉测定方法。利用人工描绘和计算机视觉轮廓搜寻技术开发了基于图像处理的眼肌面积识别方法。利用Open CV和C++实现各方法的底层算法程序,研发了一套猪肌内脂肪含量和眼肌面积的测定系统,并利用250头不同品种的试验猪进行了应用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肌内脂肪含量检测模块能够快速实现肌内脂肪图形信息的提取与预测,单个样品检测时间平均不超过2 min,准确性可达0.54,且测定离散系数为0.062,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眼肌面积与背膘厚检测模块能够通过人工与计算机结合的方式快速测定眼肌面积和背膘厚。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和软件系统能够实现猪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图像处理 肌内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因素及非编码RNA对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莉娜 吴仙 +5 位作者 陈朝军 张洁 向清华 王清峰 谭露霖 冯宇隆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8-22,共5页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俗称“大理石纹”,是猪肉脂肪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善肉的嫩度、多汁性,提升肉的风味,是评价猪肉品质的重要指标。IMF主要分布在肌纤维或肌纤维束间,由三酰甘油、磷脂和胆固醇组成,受遗传、营养、...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俗称“大理石纹”,是猪肉脂肪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善肉的嫩度、多汁性,提升肉的风味,是评价猪肉品质的重要指标。IMF主要分布在肌纤维或肌纤维束间,由三酰甘油、磷脂和胆固醇组成,受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文章对影响猪IMF沉积的主要因素及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包括微小RNA(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猪IMF沉积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猪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品质 肌内脂肪(imf) 影响因素 非编码RNA(ncRNA)
原文传递
湖羊肌肉MC4R基因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吉英 郝称莉 +5 位作者 李伟华 林建良 吴福荣 沈补根 谢庄 李齐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3-146,共4页
选取了初生、1~6月龄湖羊公羔和12月龄的周岁公羊各5只,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湖羊不同部位肌肉黑素皮质激素受体4基因(MC4R)mRNA表达水平,分析MC4R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肌肉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发现:湖羊不同肌肉部位MC4... 选取了初生、1~6月龄湖羊公羔和12月龄的周岁公羊各5只,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湖羊不同部位肌肉黑素皮质激素受体4基因(MC4R)mRNA表达水平,分析MC4R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肌肉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发现:湖羊不同肌肉部位MC4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其中3月龄背最长肌、后腿股二头肌和前腿肱二头肌的MC4R mRNA表达水平达到最大,与其余各月龄相比差异显著,而2月龄腰大肌的MC4R mRNA表达水平达到最大,5月龄MC4R mRNA表达水平在湖羊不同部位肌肉间表现有明显差异,但无明显规律,其后各月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湖羊背最长肌、腰大肌和后腿股二头肌MC4R mRNA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IMF)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MC4R基因 肌内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花脸猪与大约克猪生长期肌内脂肪合成与水解基因表达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高勤学 李俊 +2 位作者 刘红林 王林云 徐银学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18-1225,共8页
大约克公猪于 15kg、4 0kg、6 0kg和 90kg时随机屠宰 ,二花脸公猪于时随机屠宰 ,每阶段每品种各屠宰 4头。采集背最长肌 ,用乙醚抽提法分析肌内脂含量 ,同时取冈上肌和半膜肌提取组织的总RNA ,用相对定量RT PCR方法 ,以 18S作内标 ,分... 大约克公猪于 15kg、4 0kg、6 0kg和 90kg时随机屠宰 ,二花脸公猪于时随机屠宰 ,每阶段每品种各屠宰 4头。采集背最长肌 ,用乙醚抽提法分析肌内脂含量 ,同时取冈上肌和半膜肌提取组织的总RNA ,用相对定量RT PCR方法 ,以 18S作内标 ,分析脂肪合成基因 (LPL、ME、ACX)与水解基因 (HSL)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 :(1)两品种猪肌内脂生长规律存在差异 :二花脸猪生长前期 (4 0kg前 )肌内脂含量为 2 %左右 ,但在 6 0kg阶段肌内脂水平显著升高到 4 %以上 ,90kg阶段达到 5 %以上而大约克猪在整个生长期肌内脂含量稳定在 2 %左右 ;(2 )冈上肌和半膜肌肌内脂肪组织脂肪合成与水解基因表达规律相似 ;(3)二花脸猪 2 0~ 6 0kg时LPL和ME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肌内脂沉积趋势相吻合 ;结果提示 :二花脸猪与大约克猪肌内脂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二花脸猪在 4 0~ 6 0kg阶段肌内脂快速沉积引起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脂脂 相对定量 RT-PCR 二花脸猪 大约克猪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性藏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明洲 李学伟 +5 位作者 帅素容 朱砺 刘海峰 王金勇 蒋忠荣 滕晓坤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2-452,共11页
本研究利用包含140个与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密切相关基因的Oligo功能分类基因芯片检测了藏猪在2、4、6和8月龄间背最长肌中这些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并在2月龄时与脂肪型的太湖猪和瘦肉型的长白猪进行比较。ANOVA分析结果表明:2-8月龄间... 本研究利用包含140个与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密切相关基因的Oligo功能分类基因芯片检测了藏猪在2、4、6和8月龄间背最长肌中这些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并在2月龄时与脂肪型的太湖猪和瘦肉型的长白猪进行比较。ANOVA分析结果表明:2-8月龄间藏猪分别有10和7个基因的表达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2月龄时藏猪体重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0.01)和显著低于太湖猪(P<0.05),而藏猪肌纤维面积却为最大,但品种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2月龄时3个品种间分别有15和13个基因的表达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STEM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直线下降和上升是藏猪在2-8月龄间最具代表性的基因表达模式(P<0.01)。另外,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的Person相关系数平均高达0.856±0.109。提示:藏猪在2-8月龄间骨骼肌生长发育强度较肌内脂肪合成沉积占优势,2月龄时藏猪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较其他两品种低,而脂肪酸β氧化和肌纤维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与其在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全放牧散养的饲喂方式下长期形成的品种特性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肌肉 肌内脂肪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FTO基因克隆及其表达谱 被引量:15
14
作者 林亚秋 廖红海 +2 位作者 贺庆华 李倩 王永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8-898,共11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山羊FTO基因的表达特性,并分析其表达与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性。以简州大耳羊为试验动物,采用RT-PCR方法克隆FTO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其组织表达差异,同时检测该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 本研究旨在阐明山羊FTO基因的表达特性,并分析其表达与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性。以简州大耳羊为试验动物,采用RT-PCR方法克隆FTO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其组织表达差异,同时检测该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山羊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与IMF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山羊FTO基因CDS区为1 518bp,编码505个氨基酸,为无跨膜结构的非分泌蛋白。FTO mRNA在山羊的脂肪、脾和肺中表达水平较高(P〈0.01),在背最长肌中表达最低;FTO蛋白在背最长肌和脾中表达较高(P〈0.01),脂肪组织中表达次之。同时结果显示,FTO mRNA在24月龄山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1-3和8-10月龄的表达水平(P〈0.05)。FTO mRNA表达量与背最长肌IM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股二头肌及臂三头肌IMF含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本研究指出,FTO基因表达与IMF含量存在相关性,推测可作为IMF沉积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FTO 克隆 组织表达 肌内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肌肉组织MDH和LPL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祝仁铸 尹逊河 +3 位作者 王元虎 李少青 武道留 王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82-1188,共7页
为了研究野莱F1代猪肌内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和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关系,探讨肌内脂肪的沉积机理。本研究以长白山野猪与莱芜猪的杂交1代猪(简称野莱F1代猪)和... 为了研究野莱F1代猪肌内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和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关系,探讨肌内脂肪的沉积机理。本研究以长白山野猪与莱芜猪的杂交1代猪(简称野莱F1代猪)和长×大白猪(各40头,公母各半)为研究对象,在20、35、50、70、90kg 5个体重阶段采取背腰最长肌,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研究MDH和LPL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分析该变化与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加,野莱F1猪和长×大白猪肌内MDH基因表达在20~70kg阶段呈上升趋势,在70~90kg阶段呈下降趋势;野莱F1猪和长×大白猪肌内LPL基因表达皆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野莱F1猪MDH和LPL mRNA表达均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UFA/SFA)不相关(P>0.05);长×大白猪MDH和LPL mRNA表达分别与肌内脂肪含量不相关和显著正相关(P>0.05和P<0.05),分别与PUFA/SFA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P<0.01和P<0.05);2种猪肌内PUFA/SFA与肌内脂肪含量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果提示:猪肌内MDH和LPL基因表达皆具有明显的体重发育特征;可以通过控制猪饲料中PUFA的含量来调节猪肉中PUFA的含量,从而影响MDH和LPL的基因表达,达到调节肌内脂肪含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脂肪含量 脂肪酸组成 MDH mRNA LPL 发育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姜延志 刘晓研 +1 位作者 李芳琼 李学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92-796,共5页
旨在研究猪H-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利用PCR-RFLP(HinfⅠ、MspⅠ、HaeⅢ、Hinf*Ⅰ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中国地方猪种雅南猪、大河猪,培育品种大河乌猪以及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 旨在研究猪H-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利用PCR-RFLP(HinfⅠ、MspⅠ、HaeⅢ、Hinf*Ⅰ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中国地方猪种雅南猪、大河猪,培育品种大河乌猪以及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共148头猪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H-FABP基因在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中对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在HinfⅠ和MspⅠ位点上,所有4个猪群都存在多态;在HaeⅢ位点上,除雅南猪只出现单态外,其余3个猪群都出现多态;在Hinf*Ⅰ位点上,除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出现多态外,其余3个猪群只表现单态。(2)4个位点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各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最小二乘均值关系即Hh>HH,bb>Bb>BB,Aa>AA,DD>Dd>dd。结合H-FABP基因的生理功能和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可在特定的群体中将其作为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PCR-RFLPS 肌内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其基因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志辉 徐良梅 单安山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89-692,共4页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FABPs)属于脂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质中,担当细胞内脂肪酸运输任务。文章概述了FABPs家族的结构和功能,并对FABPs家族中的心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pro...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FABPs)属于脂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质中,担当细胞内脂肪酸运输任务。文章概述了FABPs家族的结构和功能,并对FABPs家族中的心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protein,H-FABP)和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protein,A-FABP)的功能、基因定位、基因结构特点及其对肉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间脂肪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肌内脂肪沉积对肉嫩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8
作者 苗海明 高爱武 +1 位作者 杨金丽 黄雅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1期51-54,共4页
为了探讨脂肪沉积与肉嫩度的关系。通过分析近几年肌内脂肪方面的研究,综述了脂肪含量、脂肪沉积对肉品质的影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提出展望,可为提供高质量的肉品提出理论依据并作为参考。
关键词 肉品质 嫩度 肌内脂肪含量 脂肪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脂肪与背最长肌肉质、脂肪酸组成的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岗 孙宝忠 +3 位作者 卢凌 张松山 黄彩霞 余群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研究肌内脂肪(IMF)含量与肉质以及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比例之间的关系。以北京黑猪背最长肌(n=20)为实验材料,测定肌内脂肪含量、肉质以及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结果显示,肌内脂肪含量与滴水损失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蒸煮损失、剪切力... 研究肌内脂肪(IMF)含量与肉质以及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比例之间的关系。以北京黑猪背最长肌(n=20)为实验材料,测定肌内脂肪含量、肉质以及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结果显示,肌内脂肪含量与滴水损失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蒸煮损失、剪切力、肉色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随着肌内脂肪含量升高,除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C_(20:3n6)、C_(20:4n6))以外的大多数脂肪酸含量增加,相对比例也上升;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但是相对比例下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相对比例都降低。随着肌内脂肪含量的升高,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升高,回归方程斜率分别为197.3和248.3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增加的幅度不大,回归方程的斜率为11.43。结果提示:肌内脂肪含量较低时(本实验平均值2.86%),对肉质的影响不显著。随着肌内脂肪含量升高,总脂肪酸含量(TFA)增加,主要归因于SFA和MUFA含量的增加。PUFA的含量相对稳定,受肌内脂肪含量变化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脂肪 肉质 脂肪酸含量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鸡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ID1)的克隆及组织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聂晓庆 林亚秋 +5 位作者 徐亚欧 赵燕英 吕明 左璐璐 张小玉 李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2-1111,共10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藏鸡PID1基因在不同组织与时序表达谱,并研究PID1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利用RT-PCR技术克隆藏鸡PID1基因,用相关软件预测PID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PID1基因在藏鸡不同组织、不同日龄的表达... 本研究旨在阐明藏鸡PID1基因在不同组织与时序表达谱,并研究PID1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利用RT-PCR技术克隆藏鸡PID1基因,用相关软件预测PID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PID1基因在藏鸡不同组织、不同日龄的表达谱,并分析其与IMF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克隆得到藏鸡PID1基因序列长度为654bp(GenBank登录号:KT000001),共编码217个氨基酸,是具有PTB结构域的不稳定亲水酸性蛋白质;有14个磷酸化位点、4个O-糖基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7种保守特异性蛋白激酶结合位点、3个二硫键;预测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26.73%,β折叠占20.74%,无规则卷曲占52.53%,属于混合型蛋白且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ID1基因在藏鸡的不同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且在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P<0.01);时序表达谱结果显示,PID1基因在1日龄公藏鸡胸肌中表达水平最高。在210日龄的公鸡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的表达水平(P<0.01),在119日龄母鸡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表达水平(P<0.01)。在119和154日龄公鸡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在210日龄母鸡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ID1mRNA的表达量与藏鸡胸肌的IMF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果提示,PID1基因可能是影响藏鸡IMF沉积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鸡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 克隆 组织表达 时序表达 肌内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