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eposition parameters on HFCVD diamond films growth on inner hole surfaces of WC-Co substrates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新昶 林子超 +1 位作者 沈彬 孙方宏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791-802,共12页
Deposition parameters that have great influences on 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HFCVD) diamond films growth on inner hole surfaces of WC?Co substrates mainly include 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 (t), carbon c... Deposition parameters that have great influences on 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HFCVD) diamond films growth on inner hole surfaces of WC?Co substrates mainly include 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 (t), carbon content (φ), total pressure (p) and total mass flow (F). Taguchi method was used for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in order to study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four parameters on the properties of as-deposited diamond films. A new figure-of-merit (FOM) was defined to assess their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It is clarified thatt,φandp all have significant and complicated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iamond film and the FOM, which also present some differences as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CVD diamond films growth on plane or external surfaces. Aiming to deposit HFCVD diamond films with the best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the key deposition parameters were finally optimized as:t=830 °C,φ=4.5%,p=4000 Pa,F=800 m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diamond film inner hole surface Taguchi method deposition parameter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f precise pulse plasma arc powder welding technology of thin-walled inner hole parts 被引量:3
2
作者 Li Zhanming Du Xiaokun +1 位作者 Sun Xiaofeng Song Wei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7年第3期57-62,共6页
The inner hole parts played an oriented or supporting role in engineer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t,which are prone to appear surface damages such as wear,strain and corrosion. The precise pulse plasma arc powder weldin... The inner hole parts played an oriented or supporting role in engineer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t,which are prone to appear surface damages such as wear,strain and corrosion. The precise pulse plasma arc powder welding method is used for surface damage repairing of inner hole parts in this paper.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process of the technology are illustrated,an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repairing layer by precise pulse plasma powder welding and CO2 gas shielded welding are tested and observed by microscope,micro hardness tester and X-ray residual stress tester etc.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bstrate deformation of thin-walled inner hole parts samples by precise pulse plasma powder welding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repair layer and substrate is metallurgical bonding,the transition zones( including fusion zone and heat affected zone) are relatively narrow and the welding quality is good. It showed that the thin-walled inner hole parts can be repaired by thi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SE pulse plasma arc POWDER WELDING thin walled inner hole PARTS WELDING repairing lay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孔径零件内表面超厚热障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允良 孙振起 +2 位作者 陈靖 宋金泉 谢剑波 《广州化工》 2025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将尺寸为φ25.4 mm×3.5 mm和20 mm×15 mm×3.5 mm的316L不锈钢试样安装至圆筒状喷涂试验工装上,采用大气等离子内孔喷涂方法制备1.0 mm厚的8YSZ涂层样品;采用扫描电镜分析法、激光闪射法(LFA)、力学方法、马弗炉热循环方... 将尺寸为φ25.4 mm×3.5 mm和20 mm×15 mm×3.5 mm的316L不锈钢试样安装至圆筒状喷涂试验工装上,采用大气等离子内孔喷涂方法制备1.0 mm厚的8YSZ涂层样品;采用扫描电镜分析法、激光闪射法(LFA)、力学方法、马弗炉热循环方法等手段对涂层的显微结构、热导率、结合强度以及抗热震性进行了系统性表征。25~900℃测试温度下,涂层热导率小于1.5 W/(m·k);涂层的结合强度大于20.8 MPa;在1200℃保温10 min,压缩空气快速吹扫至室温的测试条件下,热震循环44次后,涂层剥落面积超过5%,涂层失效。结果表明:大气等离子内孔喷涂在316L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1.0 mm厚层状8YSZ涂层热导率超低、结合强度高、抗热震性能优异,基本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等离子内孔喷涂 热障涂层 低热导率 超厚 小孔径零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空化器定-转子间运动对内孔空化的影响
4
作者 李大尉 经韬 +5 位作者 洪健 赵孟石 裴禹 姚顺宇 姚立明 韩桂华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0,共7页
为研究定-转子间运动对旋转空化器内孔空化的影响,通过模型简化,确定运动参数为定-转子间隙δ和转子转速n。通过建立几何建模,完成间隙δ及转子内孔流体域模型并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给出内孔瞬态空化模型。以气相体积为空化表征标准数... 为研究定-转子间运动对旋转空化器内孔空化的影响,通过模型简化,确定运动参数为定-转子间隙δ和转子转速n。通过建立几何建模,完成间隙δ及转子内孔流体域模型并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给出内孔瞬态空化模型。以气相体积为空化表征标准数值模拟不同间隙δ下气相云图的瞬态变化,得到间隙δ对内孔空化的影响规律:间隙δ越小,气相体积越大,10 mm间隙优于15 mm和20 mm。数值模拟得到转速n对气相体积的影响规律:转速n增加,气相体积增加,3000 r/min优于2500 r/min和2000 r/min;实验中根据变频调速得到转速对纯水溶液电导率的影响规律:转速n增加,纯水溶液电导率增加,9000 r/min优于3000 r/min。为内孔式旋转空化器的结构参数优化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孔空化 旋转空化器 定-转子间运动 定-转子间隙 转子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recise Inner Solutions of Gravity Field Equations of Hollow and Solid Spheres and the Theorem of Singularity 被引量:1
5
作者 Xiaochu Me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11年第3期109-116,共8页
The precise inner solutions of gravity field equations of hollow and solid spheres are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 To avoid space curvature infinite at the center of solid sphere, we set an integral constant to be zero ... The precise inner solutions of gravity field equations of hollow and solid spheres are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 To avoid space curvature infinite at the center of solid sphere, we set an integral constant to be zero directly at present.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 the integral constant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the known boundary conditions of spherical surface, in stead of the metric at the spherical center. By considering that fact that the volumes of three dimensional hollow and solid spheres in curved space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in flat space, the integral constants are proved to be nonzero.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o matter what the masses and densities of hollow sphere and solid sphere are, there exist space-time singularities at the centers of hollow sphere and solid spheres. Meanwhile, the intensity of pressure at the center point of solid sphere can not be infinite. That is to say, the material can not collapse towards the center of so-called black hole. At the center and its neighboring region of solid sphere, pressure intensities become negative values. There may be a region for hollow sphere in which pressure intensities may become negative values too. The common hollow and solid spheres in daily live can not have such impenetrable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only indicate that the singularity black holes predicated by general relativity are caused by the descriptive method of curved space-time actually. If black holes exist really in the universe, they can only be the Newtonian black holes, not the Einstein’s black holes. The results revealed in the paper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Hawking theorem of singularity actually. They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practical examples of the theor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 Relativity inner SOLUTIONS of HOLLOW and Solid Spheres Black hole THEOREM of SINGULAR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孔内表面磁力研磨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博 李富柱 +3 位作者 郭玉琴 王匀 申坤伦 狄智成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44,共17页
磁力研磨加工是提高小孔内表面质量的一种重要光整技术,利用该技术能高效提升小孔类零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使役性能。针对小孔内表面的磁力研磨光整加工,按其发展历程对磁力研磨加工技术进行总结,归纳了磁性磨粒研磨、磁针磁力研磨、液... 磁力研磨加工是提高小孔内表面质量的一种重要光整技术,利用该技术能高效提升小孔类零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使役性能。针对小孔内表面的磁力研磨光整加工,按其发展历程对磁力研磨加工技术进行总结,归纳了磁性磨粒研磨、磁针磁力研磨、液体磁性磨具研磨、超声辅助磁力研磨和电解磁力复合研磨等加工方法的技术特点,并分析评述了其局限性。对磁力研磨加工过程中材料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材料主要以微量切削与挤压、塑性变形磨损、腐蚀磨损、电化学磨损等方式去除,材料种类不同,去除机理也不同。其中,硬脆性材料主要以脆性断裂、塑性变形和粉末化的形式去除;塑性材料在经历滑擦阶段、耕犁阶段和材料去除阶段后主要以切屑的形式去除。此外,还对磁力研磨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模型进行了研究,对单颗磁性磨粒材料去除模型和“磁力刷”材料去除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对磁力研磨加工技术今后的研究发展给出了建议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孔内表面 磁力研磨加工 材料去除机理 材料去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界膜剥除术与内界膜翻转遮盖术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力及视网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唐余 管莉娜 +2 位作者 陈嘉玉 韩爽 张正培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评估内界膜(ILM)翻转遮盖术与ILM剥除术在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中的效果,观察2种手术方法对黄斑裂孔闭合方式及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MH患者54例(54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 目的评估内界膜(ILM)翻转遮盖术与ILM剥除术在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中的效果,观察2种手术方法对黄斑裂孔闭合方式及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MH患者54例(54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ILM剥除术28例(28眼),采用ILM翻转遮盖术26例(26眼),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孔闭合形态及视网膜外层结构。结果术后6个月时,剥除组和翻转组平均视力(LogMAR)分别为0.85±0.25和0.71±0.19,2组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1)=12.67,P1<0.001;t_(2)=11.47,P_(2)<0.001)。术后视力翻转组较剥除组更好(t=2.20,P=0.033)。术后6个月时,剥除组黄斑裂孔(MH)成功闭合24例(85.7%),其中U型闭合11例(45.8%),EZ完整10例(41.7%),外界膜(ELM)完整17例(70.8%);翻转组MH成功闭合24例(92.3%),U型闭合18例(75.05%),EZ完整16例(66.7%),EIM完整20例(83.3%),翻转遮盖组术后U型闭合及EZ、ELM恢复均高于剥除组。结论2种手术方式在提高MH闭合率方面均有有效性,ILM翻转遮盖术更有利于裂孔沿着原有解剖形态愈合,有效恢复术后视网膜外层结构,提高患者预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 闭合形态 视网膜外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法兰内球笼挤孔芯模的磨损分析及结构优化
8
作者 李建伟 《锻压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5-161,共7页
以法兰内球笼为研究对象,对内孔成形工序中梯形截面芯模寿命低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实际生产条件建立了法兰内球笼挤孔的有限元模型,完成了挤孔过程模拟,获得了梯形截面芯模详细的磨损过程及锻造力变化过程,并检验了模拟的可靠性... 以法兰内球笼为研究对象,对内孔成形工序中梯形截面芯模寿命低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实际生产条件建立了法兰内球笼挤孔的有限元模型,完成了挤孔过程模拟,获得了梯形截面芯模详细的磨损过程及锻造力变化过程,并检验了模拟的可靠性;其次,对芯模的工作面外形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三角截面芯模和圆顶截面芯模,大大降低了芯模的磨损程度,其中,圆顶截面芯模的减磨效果更好;最后,为使圆顶截面芯模寿命最大化,通过正交试验对球面直径、过渡斜面宽度、过渡斜面倾角、芯模锥角、芯模圆角半径等重要尺寸进行了优化,进行了寿命预测,并完成了挤孔试验验证,最终芯模的实际寿命从2880件上升至5045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内球笼 挤孔 芯模寿命 磨损 尺寸优化
原文传递
面向播种过程离散元仿真的玉米颗粒建模方法
9
作者 陈泽仁 刘正彬 +2 位作者 关威 郭建波 薛朵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4-22,共9页
为实现基于离散元法的玉米播种过程数字化重现,改善播种机械的性能,需要构建相应的玉米颗粒群体模型。该研究对东北地区常见的玉米品种的颗粒形状、尺寸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一种通用的玉米颗粒形状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球填充... 为实现基于离散元法的玉米播种过程数字化重现,改善播种机械的性能,需要构建相应的玉米颗粒群体模型。该研究对东北地区常见的玉米品种的颗粒形状、尺寸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一种通用的玉米颗粒形状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球填充构建了相应的玉米颗粒群体离散元法建模方法,并以吉平1和平安11两个品种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堆积试验和筛分试验对填充球数目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当马齿形、球锥形和类球形玉米颗粒模型的填充球数目分别为10~14、18和1时,玉米颗粒离散元法模型群体特性与实际玉米颗粒群体特性相一致,初步证明了所提玉米颗粒群体建模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基于所建立的玉米颗粒群体模型进行了内窝孔排种器排种过程仿真,对其排种轮转速进行了优化,仿真优化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玉米颗粒群体建模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播种机械数字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离散元法 播种 群体建模 内窝孔排种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缸内孔刮滚加工刀具的优化
10
作者 訾明焘 卢君 刘晟 《煤矿机械》 2024年第5期127-129,共3页
刮滚加工是油缸内孔精加工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一次装卡,完成内孔粗镗、刮削、滚压3道工序,粗镗头包含位于同一圆周面上的4个镗刀片,用于切除缸筒内孔的大部分余量。现用TGK53刮滚机粗镗时刀片切削刃有效切削长度较短,刀片易受热损坏、... 刮滚加工是油缸内孔精加工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一次装卡,完成内孔粗镗、刮削、滚压3道工序,粗镗头包含位于同一圆周面上的4个镗刀片,用于切除缸筒内孔的大部分余量。现用TGK53刮滚机粗镗时刀片切削刃有效切削长度较短,刀片易受热损坏、寿命较低;刀片主偏角75°,向前镗孔时径向分力较大,造成刀具或缸筒震动,加工质量无法保证。通过选择高寿命刀片、调整切削角度、优化刀夹结构、改善切削参数,提高刀具寿命、加工效率以及产品尺寸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缸内孔 刮滚加工 刀具寿命 加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相干干涉的孔类零件内表面测量系统研究
11
作者 陈骏 丁斌 +3 位作者 毛敏 陈宁 郭钢祥 祖洪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3,共6页
对孔类零件的内表面进行测量是判断其加工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针对精密孔类零件内表面测量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低相干干涉的内表面测量及信号处理方法,并搭建了完整的检测系统。对低相干干涉的测量原理进行了分析;搭建了以迈克... 对孔类零件的内表面进行测量是判断其加工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针对精密孔类零件内表面测量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低相干干涉的内表面测量及信号处理方法,并搭建了完整的检测系统。对低相干干涉的测量原理进行了分析;搭建了以迈克尔逊干涉仪为主体,主要包含光源、探测器、数据采集仪、参考臂、样品臂等部分的检测系统;研究了干涉信号滤波以及包络峰值提取算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此系统可以表征孔类零件的内部特征,并且其测量精度可达10μ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类零件 低相干干涉 内表面 内径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孔车削一致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实验验证
12
作者 徐永明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4年第4期123-125,128,共4页
在外圆与内孔一致性检测中发现,孔的连续车削尺寸散差比外圆大,而且变化趋势经常出现相反的现象,此外,内孔与外圆变化方向不一致的问题也给车床实现热补偿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为了研究缩小孔加工尺寸散差和找到内孔与外圆尺寸变化趋势趋... 在外圆与内孔一致性检测中发现,孔的连续车削尺寸散差比外圆大,而且变化趋势经常出现相反的现象,此外,内孔与外圆变化方向不一致的问题也给车床实现热补偿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为了研究缩小孔加工尺寸散差和找到内孔与外圆尺寸变化趋势趋于一致的办法,通过改变刀尖圆角、镗刀装夹形式进行工艺改进,最终在一致性上提升了40%,连续加工精度提升了30%,达到了尺寸变化趋势与外圆一致;选出了最优工艺条件来保证数控车床的加工精度及稳定性,也为后续热补偿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孔加工 刀尖圆角 一致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孔内壁激光金属沉积Stellite6合金耐磨层组织及性能研究
13
作者 王红顺 张峰 +4 位作者 黄兆亮 王艳 庞义斌 周智文 高俊杰 《电焊机》 2024年第7期68-75,共8页
为解决窄孔内壁堆焊的可达性差和提高304L不锈钢的耐磨性能,采用激光金属沉积的方式在深30 mm、直径14 mm的304L窄孔内壁制备了一层约2.5 mm厚、致密度为99.9981%、无裂纹、未熔合等缺陷的stellite6耐磨层。通过微纳CT、XRD、金相、硬... 为解决窄孔内壁堆焊的可达性差和提高304L不锈钢的耐磨性能,采用激光金属沉积的方式在深30 mm、直径14 mm的304L窄孔内壁制备了一层约2.5 mm厚、致密度为99.9981%、无裂纹、未熔合等缺陷的stellite6耐磨层。通过微纳CT、XRD、金相、硬度测试和摩擦磨损试验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耐磨层的组织、相组成、硬度分布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Stellite6耐磨层致密无缺陷,其显微组织从底部到顶部依次为平面晶、胞状晶、树枝晶和等轴晶。相组成主要为γ-Co、M_(23)C_(6)、CoCx及(Cr,Fe)_(7)C_(3)等。熔合线附近各种元素均匀分布,未出现明显聚集。耐磨层的显微硬度平均值是基体304L的2.38倍,且窄孔不同高度位置的显微硬度值相对稳定。耐磨层的磨损率较304L基体降低了29.3%,显示出优异的耐磨性能。该研究为大深宽比内孔壁激光金属沉积耐磨层在核电、能源动力等行业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金属沉积 窄孔内壁 Stellite6合金 组织性能 耐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小深孔出口端相贯倒角加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14
作者 刘世彬 胡余平 +2 位作者 杨磊 李玖刚 吴一凡 《大型铸锻件》 2024年第6期99-103,共5页
针对封闭小深孔内圆弧过渡曲面的加工成型及镜面抛光技术难题,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内圆弧倒角刀和抛光研磨装置,选取不同规格的细小孔进行了加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刀具结构设计合理,工艺方法先进,采用新设计的刀具及工艺方法所加工的... 针对封闭小深孔内圆弧过渡曲面的加工成型及镜面抛光技术难题,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内圆弧倒角刀和抛光研磨装置,选取不同规格的细小孔进行了加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刀具结构设计合理,工艺方法先进,采用新设计的刀具及工艺方法所加工的小孔内圆弧过渡曲面成形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可达Ra 0.2μm,加工效率提高5~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小深孔 内圆弧倒角刀 过渡曲面 镜面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内界膜翻转填塞联合自体血覆盖与空气填充对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对比
15
作者 丁亚丽 王静 +1 位作者 朱忠桥 黄磊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1期1213-121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视网膜内界膜翻转填塞联合自体血覆盖与空气填充治疗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西安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20例大孔径(裂孔直径>400µm)IM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 目的对比分析视网膜内界膜翻转填塞联合自体血覆盖与空气填充治疗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西安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20例大孔径(裂孔直径>400µm)IM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视网膜内界膜翻转填塞+空气填充治疗,观察组行视网膜内界膜翻转填塞+自体血覆盖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裂孔闭合率,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视网膜外界膜(ELM)缺损直径、椭圆体带(EZ)缺损直径、黄斑裂孔(MH)直径,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裂孔闭合率(98.33%)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BCVA均明显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ELM缺损直径、EZ缺损直径、MH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ELM缺损直径、EZ缺损直径、MH直径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视网膜内界膜翻转填塞联合自体血覆盖治疗大孔径IMH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视力,促进黄斑裂孔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 视网膜内界膜翻转填塞 自体血覆盖 空气填充 裂孔闭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玻璃打孔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军汉 闫德全 周杨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9-312,共4页
光学零件制造领域中,用传统的方法在微晶玻璃上加工高精度内孔存在很多困难,如钻孔时常出现椭圆、中心偏、锥形、爆边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简单的钻床和万能外圆磨床设备,在微晶玻璃上完成钻孔、扩孔、磨边加工后,得到了内孔... 光学零件制造领域中,用传统的方法在微晶玻璃上加工高精度内孔存在很多困难,如钻孔时常出现椭圆、中心偏、锥形、爆边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简单的钻床和万能外圆磨床设备,在微晶玻璃上完成钻孔、扩孔、磨边加工后,得到了内孔尺寸精度为0.01mm、内孔与外圆同轴度为0.01mm的高精度圆孔。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重复性良好,加工性能稳定。不仅解决了玻璃钻孔常见问题,而且得到了高精度玻璃内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钻孔 内孔 同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G71指令的椭圆内孔零件数控加工编程设计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作越 蒋勇 王小娥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4-155,160,共3页
针对如何加工零件内孔为椭圆轮廓研究不足的问题,分析了其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难点,提出了仿G71指令进行数控加工编程设计的解决方法,建立加工模型,编写加工程序,应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并在机床上完成最终加工。仿真验证及加工试验结果... 针对如何加工零件内孔为椭圆轮廓研究不足的问题,分析了其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难点,提出了仿G71指令进行数控加工编程设计的解决方法,建立加工模型,编写加工程序,应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并在机床上完成最终加工。仿真验证及加工试验结果表明,仿照G71指令编程完成内孔椭圆部分的粗车加工,再应用直线逼近进行椭圆曲线精加工是解决椭圆内孔零件的较好方法,同时该加工设计思路具有通用性,同样适用于除了椭圆外其余二次曲线的轨迹编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 内孔加工 二次曲线 宏程序 FANUC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SA湿烟气制酸装置废热锅炉的设计开发 被引量:6
18
作者 秦宗川 徐鹏 +2 位作者 修维红 朱金花 潘建华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20,共5页
针对湿烟气制酸装置废热锅炉苛刻的工艺条件,分析了设备在运行时可能发生的各种破坏和失效模式,重点介绍了热端管板结构、管板与换热管内孔焊及管板耐热保护等关键结构的设计与开发。
关键词 废热锅炉 湿烟气制酸 管板 有限元 内孔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钻进技术在矿区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博坤 殷琨 王茂森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河南三道庄钼钨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破碎,存在一些勘探难题,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芯钻进技术进行探矿施工,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具有钻进效率高、岩矿样采取率高、钻孔质量好等优点,有效地解决了破碎漏失地层的钻孔问题... 河南三道庄钼钨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破碎,存在一些勘探难题,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芯钻进技术进行探矿施工,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具有钻进效率高、岩矿样采取率高、钻孔质量好等优点,有效地解决了破碎漏失地层的钻孔问题。针对复杂地层中漏失极其严重和岩芯完整度较差的难题,对反循环钻头进行改进设计,主要介绍该工艺方法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式潜孔锤 复杂地层 反循环钻头 内喷射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阀内孔圆柱度误差气动测量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军 王广林 潘旭东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5,64,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力式气动测量原理的滑阀阀套内孔圆柱度误差测量方法,建立了基于该方法的自动测量系统。在分析滑阀阀套内孔圆柱度误差的气动喷嘴扫描测量原理及测量采集点的特点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极坐标下最小区域圆柱... 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力式气动测量原理的滑阀阀套内孔圆柱度误差测量方法,建立了基于该方法的自动测量系统。在分析滑阀阀套内孔圆柱度误差的气动喷嘴扫描测量原理及测量采集点的特点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极坐标下最小区域圆柱度误差的评定与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和系统具有分辨率高和测量精度高的特点,圆柱度误差评定算法的计算效率高、结果稳定可靠,能够满足滑阀阀套内孔圆柱度误差现场自动化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度误差 气动测量 阀套内孔 滑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