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7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ional Disparity and Convergence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Economy 被引量:40
1
作者 WANG Shuxin HE Yuanqing +2 位作者 WANG Xueding ZHU Guofeng CAO Weih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6期715-722,共8页
Comprehend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economy is im- portant to make effective policies that will help inbound tourism develop harmoniously and shrink regional disp... Comprehend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economy is im- portant to make effective policies that will help inbound tourism develop harmoniously and shrink regional disparity. This paper studied the regional disparity and convergence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economy during 1996-2008 with the methods of a-convergence, club convergence and r-convergen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inbound tourism receipts per capita (ITRPC) of the whole country,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presented the rapid increasing trend; 2) ITRPC of the whole country was characterized by convergence; 3) the eastern region presented club con- vergence, but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did not show this trend; 4) the star-hotel levels and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for the tourism industry per capita had a same trend to growth rates of ITRPC, promoting inbound tourism de- velopment,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among the 3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5) but the proportion of employed person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accounting for total popula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 ary industry accounting for GDP had a reversal trend to growth rates of ITRPC, shrinking the provincial disparity in inbound tourism economy, and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eveloped provinces and the developing provinces.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ing provinces to speed up inbound tourism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bound tourism receipts regional disparity a-convergence club convergence fl-convergence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UND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ACKGROUND TREND LINE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2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0年第3期40-46,共2页
SUN Gen nia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P.R.China) ABSTRACE:Modern inbound tourism in China has been developing for 20 years, a trend line of inbound tourists in statistical data began to show. This pap... SUN Gen nia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P.R.China) ABSTRACE:Modern inbound tourism in China has been developing for 20 years, a trend line of inbound tourists in statistical data began to show.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ourism background trend line, and explores its two functions as a barometer in demonstrating fluctuation in the tourism economy and as a forecaster in forecasting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tourism background trend line is a new concept, the word "background" derived from environment science, refers to the  trend line" which reflects the dynamic curve or dynamic equ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unexpected incidents.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concept was inspired by Karl Marx’s comment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value and price. Tourism background trend line reflects the summary of multiple factors involving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demand, population growth, the scale and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patial interaction between tourism origins and destimations. It demonstrates the natural and stable trend and the temporal law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 country or region. The tourism statistical curve is at random, susceptible to disruptions and disturbances from seriou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happenings, but it always fluctuates around the background line. Tourism background line can reveal the potential of a country’s tourism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e statistical line, it can be used as a  barometer" indicating ups and downs of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past. When naturally extended, the background trend line also can be used for forecasting the tre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future. In this paper, 4 tourism background trend lines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ts, i.e. foreign tourists, Hong Kong/Macao/Taiwan tourists, overseas Chinese tourists and total tourists from abroad, were established with statistical data from 1978 to 1996. And the impacts of the Political Event in 1989(or Tiananmen Square Incident) on China’s inbound tourism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mpact of the Event was not limited within one year, but it stretched over 3 years. The total loss was 20 million in tourist arrivals and $ 1620 million in foreign currency income. The paper also studied the trend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in the next 4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bound tourism BACKGROUND TREND line BAROMETER FUNCTION predictive FUNCTION appl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Carbon Footprint 被引量:4
3
作者 HAN Zhiyong LI Tao LIU Ximei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1年第1期56-67,共12页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nd transitioning to a low-carbon economy are important propositions for human sustainability. Since i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high carbon emissions, international travel makes a substantial...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nd transitioning to a low-carbon economy are important propositions for human sustainability. Since i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high carbon emissions, international travel makes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global carbon emissions. To comprehensively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travel on carbon emissions and develop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inbound tourism in China’s 30 provinces between 2007 and 2017. In this study, comprehensive calculations and spatial models are adopted to reveal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inbound tourism in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from 2007 to 2017. While the carbon footprint increased by 1.94-fold, from 5.623 million tons to 10.8809 million tons, it presented obvious fluctuations by initially increasing rapidly and then dropping sligh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various tourism components on the carbon footprint, transportation and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ccount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s.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variations in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inbound tourism in most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were not very extreme, but maintained a relatively stable state. In the spatial dimension,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tends to decrease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northwest. The highest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s in Ningxia and the lowest is in Liaoning. Based on these results,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s in some major cities and provinces for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footprint inbound tourism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ina
原文传递
An analysis on Structure of Mongolia's Inbound Tourism Market
4
作者 BAYARMAA BYAMBASUREN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8年第3期44-46,共3页
Based on the data related to the inbound tourism in Mongolia from 2007 to 2017, th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t market is anatomized. A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of Mongolia has increased year... Based on the data related to the inbound tourism in Mongolia from 2007 to 2017, th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t market is anatomized. A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of Mongolia has increased yearly in concentration index. Youris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ector that has an impact on development of Mongolia's economy. Foreigners take up the major place in th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of Mongolia, and tourists from China, Russia, South Korea, Japan and USA take up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 in th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n Mongo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golia inbound tourism Statistic SWO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terary Destination Familiarity and Inbound Tourism:Evidence from China's Mainland
5
作者 Guodong Ju Jiankun Liu +2 位作者 Guangye He Xinyi Zhang Fei Yan 《Journal of Social Computing》 2021年第2期193-206,共14页
Destination familiarity is an important non-economic determinant of tourists’destination choice that has not been adequately studied.This study posits a literary dimension to the concept of destination familiarity—t... Destination familiarity is an important non-economic determinant of tourists’destination choice that has not been adequately studied.This study posits a literary dimension to the concept of destination familiarity—that is,the extent to which tourists have gained familiarity with a given destination through literature—and seek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is form of familiarity on inbound tourism to China's Mainland.Employing the English fiction dataset of the Google Books corpus,the New York Times annotated corpus,and the Time magazine corpus,we construct two types of destination familiarity based on literary texts:affectionbased destination familiarity and knowledge-based destination familiarity.The results from dynamic panel estimation(1994–2004)demonstrate that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affection-based destination familiarity with a province in the previous year,the larger the number of inbound tourists the following year.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literature and its consumption on tourism activities sheds light on the dynamics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emerging mark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bound tourism TOURIST destination familiarity China's Mainland Google Books
原文传递
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超效率SBM-Malmquist-Tobit模型
6
作者 沈欣浩 李跃军 《北方经贸》 2025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长三角城市群在国际旅游市场中是我国最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入境旅游发展效率是衡量区域旅游发展水平、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现借助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测算了长三角地区26个旅游城市2010-2017年的入境旅游发展效率及动态演化情... 长三角城市群在国际旅游市场中是我国最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入境旅游发展效率是衡量区域旅游发展水平、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现借助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测算了长三角地区26个旅游城市2010-2017年的入境旅游发展效率及动态演化情况,对三省一市26个城市入境旅游发展的静态效率有效性对比与动态趋势作出了阐释,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入境旅游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多数年份长三角地区各旅游城市未处于入境旅游发展效率最佳状态,效率值总体偏低,三省一市效率差异比较明显,上海高于江苏与浙江,安徽最低;三省一市26个城市中扬州、杭州、苏州、上海处于领先地位,部分城市效率值下降较为突出;而入境旅游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状况、游客接待设施、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正向影响了入境旅游发展效率,城市旅游目的地交通便利程度与入境旅游发展效率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入境旅游发展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Tobit模型 标准差椭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演化与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兆峰 邱梦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6-108,共13页
科学研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规律和动态演化特征,对推进入境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识别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及其动态演化规律,... 科学研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规律和动态演化特征,对推进入境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识别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析入境旅游流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入境旅游流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变异系数和相对基尼系数呈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研究区入境旅游流相对差异总体较为平稳。空间上呈显著集聚特征,但高低集聚区渐趋缩小,入境旅游流分布日益空间均衡化;入境旅游流重心轨迹呈“东南—西北”移动趋势,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增长速度较快;标准差椭圆主要位于长三角中部偏东地区,椭圆面积样本末期大于样本初期,东部是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区域,入境旅游流发展的溢出效应逐渐增强。入境旅游流存在显著的“状态锁定”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整体有序向高水平方向跃迁,与高值区为邻自身向上转移的概率将增大。入境旅游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旅游基础设施是推动本地及邻地入境旅游流增长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交通条件显著促进本地入境旅游流增长,对邻地的溢出影响则显著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时空演变 空间溢出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8
作者 陈振宇 曾启鸿 林明水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7期53-57,共5页
以福建省入境旅游发展状况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厘清福建省入境旅游的发展趋势与竞争力,分析福建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福建省旅游收入逐年增加,入境旅游收入也呈现增加趋势,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作... 以福建省入境旅游发展状况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厘清福建省入境旅游的发展趋势与竞争力,分析福建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福建省旅游收入逐年增加,入境旅游收入也呈现增加趋势,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在提升;(2)福建省入境旅游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和比较优势指数均呈总体上升的状态,省域市场在全国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福建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处于正相关的状态;(4)福建省的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入境旅游 经济增长 旅游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日可待”还是“道阻且长”?——目的地居民对中国入境旅游恢复的感知形成研究
9
作者 蔡礼彬 张子彧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7,共23页
以疫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度使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陷入失衡,旅游业遭受严重打击。基于日渐宽松的出入境政策等客观事实,入境旅游的恢复或迎来希望,相应地,为入境旅游重新启动做好准备工作的相关议题应当在研究中得到重视。居民... 以疫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度使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陷入失衡,旅游业遭受严重打击。基于日渐宽松的出入境政策等客观事实,入境旅游的恢复或迎来希望,相应地,为入境旅游重新启动做好准备工作的相关议题应当在研究中得到重视。居民是目的地旅游活动的重要参与主体,文章从目的地居民视角出发对中国入境旅游恢复感知作预测研究,以深度访谈为资料来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影响目的地居民对中国入境旅游恢复的感知过程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政策与现实、风险认知、利益关切与个体内置情感是影响居民感知的因素;(2)信息源、信任情感积累、控制性/补偿性需求能够调节感知强度;(3)居民的感知结果包含“爱恨交织”的复合情绪,亦包含对来华游客潜在态度感知;(4)衍生感知后效包含整合行为、逃离行为、主动寻求防护行为和排斥来华游客行为4种行为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入境旅游恢复 目的地居民 扎根理论 情感与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及时变效应
10
作者 王娟 魏荣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4-140,共7页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对我国入境旅游发展产生正负向交替变化的非对称影响。基于计量模型从我国入境旅游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视角,考察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1997—2021年省域层面...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对我国入境旅游发展产生正负向交替变化的非对称影响。基于计量模型从我国入境旅游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视角,考察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1997—2021年省域层面的入境旅游流量和收入的影响及时变效应。研究发现: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入境旅游收入和流量均独立存在负面影响,且前者更为显著。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对我国入境旅游收入在响应方向、强度和时长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入境旅游 旅游收入 旅游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国际入境旅游市场空间分异研究
11
作者 席宇斌 史文天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4期53-58,共6页
俄罗斯是横跨欧亚的旅游资源大国,吸引了众多的入境游客。基于官方统计数据,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波士顿矩阵以及借助ArcGIS软件,从目的地和客源地两个视角分析俄罗斯国际入境旅游市场的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从目的地视角看,2013—202... 俄罗斯是横跨欧亚的旅游资源大国,吸引了众多的入境游客。基于官方统计数据,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波士顿矩阵以及借助ArcGIS软件,从目的地和客源地两个视角分析俄罗斯国际入境旅游市场的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从目的地视角看,2013—2020年期间俄罗斯入境旅游市场集聚水平较高,莫斯科市是主核心,圣彼得堡市是次核心,莫斯科州和弗拉基米尔州等地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从客源地角度看,2014—2019年期间俄罗斯入境客源地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市场竞争态中的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主要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或周边邻国。俄罗斯可以从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旅游中小微企业、拓宽国际旅游合作等方面拓展入境旅游市场,中国也可以和俄罗斯开展合作,共建东北亚旅游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 客源地 入境旅游市场 俄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境旅游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异质作用分析——基于31省市面板数据
12
作者 王丽华 张腊一 刘宇涵 《中国商论》 2024年第20期25-29,共5页
文章利用2005—2019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入境旅游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并通过ArcGIS可视化技术分析入境旅游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异质效果。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 文章利用2005—2019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入境旅游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并通过ArcGIS可视化技术分析入境旅游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异质效果。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东、中部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较西部明显;在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省市,入境旅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强。本文从入境旅游对经济的带动效应、异质性和面临的宏观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入境旅游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入境旅游流循环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马丽君 欧阳旻 梁逍遥 《旅游导刊》 2024年第5期76-109,共34页
本研究收集了我国2019年入境旅游流的有关数据,构建入境旅游流循环分析指标,利用自然断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分析法,揭示我国入境旅游流循环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存在117个省际入境旅游流循环、25个经济区间入境... 本研究收集了我国2019年入境旅游流的有关数据,构建入境旅游流循环分析指标,利用自然断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分析法,揭示我国入境旅游流循环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存在117个省际入境旅游流循环、25个经济区间入境旅游流循环以及7个经济区内入境旅游流循环,涉及26个省区市。(2)入境旅游流循环强度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东高西低”,流量规模匹配度呈“高分散、低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高、中、低3个等级的流向偏好匹配度均集中在中东部地区。(3)省际、区域间、区域内入境旅游流循环类型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入境旅游流循环的强度、流量规模匹配度、流向偏好匹配度不高,反映了我国入境旅游流循环质量不高,有待提升。(4)入境旅游流循环网络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网络密度较低。(5)交通便捷程度、对外经济贸易、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接待能力均是影响入境旅游流循环的重要因素,各因素对入境旅游流循环强度、流量规模匹配度和流向偏好匹配度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 旅游流循环 空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运输对入境旅游经济的影响——基于异质性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樊学秀 刘文萍 江可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6-1035,共10页
民航运输是入境旅客来华通道的物质主体,是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先决条件。收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1—2022年的经济数据,按照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程度引入分区域测度法探究航空运输对入境旅游的异质性溢出。研究扩展单一时间序列数据... 民航运输是入境旅客来华通道的物质主体,是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先决条件。收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1—2022年的经济数据,按照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程度引入分区域测度法探究航空运输对入境旅游的异质性溢出。研究扩展单一时间序列数据为时间和空间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模拟实证。结论表明:(1)我国入境旅游业总体呈现聚集合作的态势。(2)民航运输对入境旅游的溢出存在空间差异。在入境旅游发达区域,空间溢出为正,在入境旅游不发达地区则为负。(3)不同地区,入境旅游的空间集聚特征不同。在入境旅游发达地区,存在明显的竞争和集聚效应;在入境旅游不发达地区,没有明显的集聚特征,旅游生产要素没有空间关联。研究结果为民航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我国区域入境旅游一体化的形成,实现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运输 空间计量 入境旅游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业发展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基于中国东、中、西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琰 张怡琳 +1 位作者 张旖旎 唐承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05-4116,共12页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深入研究中国旅游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对科学制定减排政策,发展低碳旅游,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使用2003—2019年除港澳台和西藏之外的30个省市面板数据,从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视角,结合面板...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深入研究中国旅游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对科学制定减排政策,发展低碳旅游,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使用2003—2019年除港澳台和西藏之外的30个省市面板数据,从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视角,结合面板单位根、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探究东、中、西部旅游业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入境旅游对碳排放不存在显著影响,国内旅游对碳排放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东、中、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和碳排放关系存在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每提高1%将导致其碳排放总量分别增加2.313%和7.531%,而西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提高1%将导致其碳排放总量减少1.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二氧化碳排放 区域差异 入境旅游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入境游发展瓶颈问题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赖阳 李馥佳 《中国商论》 2024年第9期75-78,共4页
随着国内入境游市场的复苏与入境游客的增加,旅游市场在信息查询、门票预定、国际支付等方面“不便利、不通畅、不能用”的问题集中显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入境游市场的发展,降低了境外游客的消费体量。为此,本文提出六方面措施统... 随着国内入境游市场的复苏与入境游客的增加,旅游市场在信息查询、门票预定、国际支付等方面“不便利、不通畅、不能用”的问题集中显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入境游市场的发展,降低了境外游客的消费体量。为此,本文提出六方面措施统筹解决入境游的消费痛点问题:(1)补齐信用卡支付平台,增设货币兑换点;(2)推动国内外主流预定平台的互通、互联;(3)推动移动客户端海外版软件的研发与使用;(4)用好144小时免签政策,适当放宽短途入境游客认证;(5)普及主要旅游城市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6)进一步拓宽入境游客服务的政策支持,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消费 国际消费中心 入境游 涉外服务 境外游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铁路开通后云南入境文化旅游研究——以泰国入境旅游者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炜义 李剀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通过梳理我国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云南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中老铁路相关旅游研究、东南亚各国入境旅游研究四个方面,探究中老铁路开通背景下,云南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及相关旅游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是各国文化交流... 通过梳理我国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云南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中老铁路相关旅游研究、东南亚各国入境旅游研究四个方面,探究中老铁路开通背景下,云南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及相关旅游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是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云南省作为我国辐射东南亚的中心,应大力发展本省特色文化旅游,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平衡点,兼顾外国旅游者与本国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此外,云南藏传佛教与东南亚佛教一脉相承,随着中老铁路开通,泰国在我国入境旅游中体现出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铁路 文化旅游 云南 入境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沿线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政策效应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晓楠 王悦 韩苗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0,共9页
以2007—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结合超效率及全局Malmquist指数与PSM-DID法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入境旅游发展的政策效应。研究表明:①入境旅游的平均发展能力呈现为正增长,但产业空间格局差异仍未缓解,“一路”区域... 以2007—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结合超效率及全局Malmquist指数与PSM-DID法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入境旅游发展的政策效应。研究表明:①入境旅游的平均发展能力呈现为正增长,但产业空间格局差异仍未缓解,“一路”区域空间集聚明显,“一带”区域趋向空间极化发展;②倡议显著提高了沿线区域的入境旅游效率,但其实施效果具有滞后性,“一路”区域的政策响应优于“一带”;③倡议的政策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交通条件对倡议的影响存在差异,结构红利与政策驱动效应显著,但旅游产业内核基础条件亟需提升,交通设施和资源要素优化应成为未来的提升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效应 入境旅游效率 "一带一路"倡议 双重差分 倾向得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视角下入境旅游与星级酒店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19
作者 杨东伟 陈振 +2 位作者 龚雪 王丽丽 钱宏伟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海南岛是国际旅游岛,旅游业是海南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星级酒店和入境旅游在海南旅游业发展中占重要地位。采用海南省2000—2020年入境旅游与星级酒店相关数据,基于供需视角构建海南省入境旅游需求系统与星级酒店供给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 海南岛是国际旅游岛,旅游业是海南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星级酒店和入境旅游在海南旅游业发展中占重要地位。采用海南省2000—2020年入境旅游与星级酒店相关数据,基于供需视角构建海南省入境旅游需求系统与星级酒店供给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与系统耦合模型,分析两个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发展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00—2005年海南省入境旅游发展落后于星级酒店,入境旅游与星级酒店处于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级别,供给大于需求;随着入境旅游发展和星级酒店调整,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渐增加,2006—2020年两系统主要处于初级协调等级;海南省入境旅游与星级酒店耦合协调度整体上耦合程度逐渐提高,保持入境旅游与星级酒店供需平衡是实现二者高度耦合协调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 星级酒店 耦合协调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前的亚太国际旅游市场格局变化规律及其疫情后启示
20
作者 王海燕 陈泠静 马晓龙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8期1230-1238,共9页
选取亚太22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构建出入境旅游关系网络,在1995年、2003年、2011年和2018年4个时间断面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索了中国及其周边和非周边经济体出入境旅游的互动关系演化特征、整体变迁特征和市场格局演变特征并分析... 选取亚太22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构建出入境旅游关系网络,在1995年、2003年、2011年和2018年4个时间断面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索了中国及其周边和非周边经济体出入境旅游的互动关系演化特征、整体变迁特征和市场格局演变特征并分析战略取向。结果显示:①历经24年的发展,中国作为目的地的吸引力和作为客源地的辐射能力均居于亚太首位且更多得益于周边国家;②泰国和越南等周边国家国际旅游地位逐渐提升,美国和澳大利亚等非周边国家逐渐下降,东亚和东南亚国家逐渐成为亚太国际旅游的市场核心;③亚太出入境旅游呈现出市场互动网络均衡化和扩大化的发展趋势,但相邻国家之间的“抱团”愈发明显。研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后国际旅游全面重启背景下,应进一步明确周边国家的重要性并充分认识其旅游地位逐步提升的现实,通过推行积极的国际旅游互动战略,建立高效的经贸互通的合作关系和友好的多边关系,构建平等、开放的亚太国际旅游交往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境旅游 市场格局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