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ropositivity rates of water channel protein 4 antibodies compared between a cell-based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and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n neuromyelitis optica patients 被引量:2
1
作者 Xiaoli Wu Zhangyuan Liao +3 位作者 Jing Ye Huiqing Dong ChaodongWang Piu Ch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2期2490-2494,共5页
A total of 66 samples (from 27 cases with neuromyelitis optica, 26 case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aa 13 cases with optic neuritis) were tested for aquaporin-4 antibody by a cell-based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and an... A total of 66 samples (from 27 cases with neuromyelitis optica, 26 case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aa 13 cases with optic neuritis) were tested for aquaporin-4 antibody by a cell-based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and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he sensitivities and specificities of the two assays were similar. We further analyzed an additional 68 patients and 93 healthy controls using th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 Kappa test showed good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in terms of detection of anti-aquaporin-4 antibody in the se of neuromyelitis optica patient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identified with onset age or disea duration, suggesting that aquaporin-4 antibody is a good marker for neuromyelitis optica. Th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can be used for quantifying aquaporin-4 antibody concentrations and may be useful to dynamically monitor changes in the levels of aquaporin-4 antibody during disease du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myelitis optica cell-based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anti-aquaporin 4 antibod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long and extended spinal cord lesions neural regen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动态监测
2
作者 徐凤霞 孙万里 +3 位作者 张亚文 常爽 王一新 赵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染REV模型,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在不同日龄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死亡情况,并综合运用反转录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3种检测方法对各感染组进行REV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感染组和卵黄囊感染组SPF鸡体重增长在感染后第21~70天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9和63天显著升高(P<0.05),腹腔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2天显著升高(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血浆中REV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21天显著高于腹腔感染组(P<0.05);(2)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自出壳即可检测到病毒血症阳性,并在感染后第21天时达到排毒高峰,腹腔感染组SPF鸡在感染后第14天时达到排毒高峰;(3)卵黄囊感染同居组的10只SPF鸡在感染后第7天时即检测到2只鸡呈病毒血症阳性,腹腔感染同居组SPF鸡在感染后第21天时检测到1只鸡呈阳性;(4)3种检测方法中,RT-qPCR和IFA检出REV效果更好。本试验通过分析不同途径感染REV后鸡群血浆中的带毒状态,为REV感染的科学防控和净化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 排毒规律 反转录PCR(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l-world utility of serological tests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crub typhu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A single-center,retrospective,observational study
3
作者 Seulki Kim A Reum Kim +2 位作者 Seungjin Lim Su Jin Lee Moonsuk Bae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24年第6期273-280,I0004,I0005,共10页
Objective:Serological tests are widely used for scrub typhus diagnosis;however,their limitations are evident.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ir practical value in clinical settings.Methods:We analyzed the data of adult p... Objective:Serological tests are widely used for scrub typhus diagnosis;however,their limitations are evident.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ir practical value in clinical settings.Methods:We analyzed the data of adult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crub typhus who visited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from 2019 to 2021.The included patients had an acute fever and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ten secondary findings:myalgia,skin rash,eschar,headache,thrombocytopenia,increased liver enzyme levels,lymphadenopathy,hepatomegaly,splenomegaly,and pleural effusion.The diagnoses were grouped as scrub typhus or other diseases by two infectious disease physicians.Results:Among 136 patients who met the eligibility criteria,109 had scrub typhus and 27 had different diseases.Single and paired total antibodies using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and total antibodies using immunochromatography-based rapid diagnostic testing(ICT)were measured in 98%,22%,and 75%of all patients,respectively.Confirmation using paired samples for scrub typhus was established at a median of 11[interquartile range(IQR)10-16]days following the first visit.Among the 82 admitted patients,the median admission time was 9(IQR 7-13)days.According to IFA,58(55%)patients with scrub typhus had total immunoglobulin titers≥1:320,while 23(85%)patients with other disease had titers<1:320.Positive ICT results were observed in 64(74%)patients with scrub typhus and 10(67%)patients with other diseases showed negative ICT results.Conclusions:Serological testing for scrub typhus is currently insufficient for decision-mak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ub typhus Serological tes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MMUNOCHROMATOGRAPHY Rapid detecting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疱疹病毒Ⅱ型ORF7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4
作者 徐超楠 孙雨雨 +3 位作者 王佳 郭宝琴 魏畅 李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8-605,共8页
鲤疱疹病毒Ⅱ型是引起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的重要病原。为建立基于抗原水平的免疫检测方法,通过原核表达方法制备鲤疱疹病毒Ⅱ型核衣壳蛋白ORF72,将纯化的ORF7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筛选获得单克隆抗体1B3、4B1、4C2、5F4和5H... 鲤疱疹病毒Ⅱ型是引起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的重要病原。为建立基于抗原水平的免疫检测方法,通过原核表达方法制备鲤疱疹病毒Ⅱ型核衣壳蛋白ORF72,将纯化的ORF7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筛选获得单克隆抗体1B3、4B1、4C2、5F4和5H9。免疫印迹分析显示,上述5株单抗均可特异性识别重组蛋白ORF72;免疫荧光分析显示,仅单抗4C2可与感染鲤疱疹病毒Ⅱ型的鲫脾脏发生阳性反应。利用单抗4C2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鲤疱疹病毒Ⅱ型感染鎏金金鱼鳍条细胞系(RyuF-2)后ORF72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36 h可检测到阳性信号,并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细胞中ORF72的表达量明显增加。本试验制备的单克隆抗体4C2为体外进一步探究鲤疱疹病毒Ⅱ型在细胞内的复制机制及建立病鱼免疫检测手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鲤疱疹病毒Ⅱ型 ORF72 单克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y Specific to Nuclear Protein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 Type A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娜 秦爱建 +2 位作者 邵红霞 金文杰 刘岳龙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1期60-63,66,共5页
Five 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 to nuclear protein of avain influenza virus(AIV) were developed by syncretizing SP 2/0 and the spleen cells from BALB of mice immuized with H9 subtype AIV. Specificity of these Mab... Five 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 to nuclear protein of avain influenza virus(AIV) were developed by syncretizing SP 2/0 and the spleen cells from BALB of mice immuized with H9 subtype AIV. Specificity of these Mabs were identified by immunofluorescent assay(IFA) and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ese five Mabs which were named as AIV-NP-2C3, AIV-NP-6A5, AIV-NP-3 H9, AIV-NP-7B4, AIV-NP-2H4 could react with all viruses of AIV-H9 strains in tests. The result of Western blotting showed that only the 60 ku protein antigen of AIV-H9 could be recognized by the Mabs but never recognized by New castle disease virus, REV and infectious bursa disease virus. The result of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showed that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could be deetected bv Mabs in IFA and ELISA. All these Mabs will probabl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reventing and monitoring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ian influenza virus NP Monoclonal antibody Immunofluorescent assay ifa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抗体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艳红 谢俪 +3 位作者 潘国庆 吴正理 庞敏 周泽扬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0-993,共4页
通过制备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检测方法(IFA),并利用此方法特异性地检测出了体外培养细胞系(家蚕胚胎细胞系BmE-SWU1)中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家蚕微孢子虫。结果在细胞爬片中可观察到呈较强的黄绿色荧... 通过制备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检测方法(IFA),并利用此方法特异性地检测出了体外培养细胞系(家蚕胚胎细胞系BmE-SWU1)中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家蚕微孢子虫。结果在细胞爬片中可观察到呈较强的黄绿色荧光微孢子虫以及在BmE-SWU1细胞中的寄生分布情况,还可看到孢子极丝的弹出等现象。IFA检测方法鉴别诊断家蚕微粒子虫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微孢子虫形态学、流行病学以及蛋白质的定位等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免疫荧光技术 ifa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副溶血弧菌 被引量:14
7
作者 樊景凤 李光 +2 位作者 王斌 马成 梁玉波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1-503,共3页
建立了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副溶血弧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方法。确定免疫血清和荧光抗体的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1∶1000和1∶200;交叉反应和阻断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用该方法检测了10份人工感染后发病的凡纳滨对虾... 建立了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副溶血弧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方法。确定免疫血清和荧光抗体的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1∶1000和1∶200;交叉反应和阻断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用该方法检测了10份人工感染后发病的凡纳滨对虾和10份感染后外观健康的凡纳滨对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和60%,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够检测已发病的凡纳滨对虾,而且能够检测带菌的凡纳滨对虾,这对于水产养殖业中疾病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简单的优点,适合于现场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凡纳滨对虾红体病 副溶血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贫血病毒VP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岳龙 秦爱建 +4 位作者 金文杰 叶建强 吉荣 崔治中 段玉友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5,共5页
将鸡贫血病毒 (CAV)VP1蛋白 44 9个氨基酸中的 42 4个氨基酸 (占 95 % )编码序列分二段 ,分别克隆入表达性载体 pGEX - 5X - 3,在大肠杆菌以GST融合蛋白的形式获得了高效表达。以表达产物免疫小鼠 4次 ,制备了抗CAV的多克隆抗体。通过对... 将鸡贫血病毒 (CAV)VP1蛋白 44 9个氨基酸中的 42 4个氨基酸 (占 95 % )编码序列分二段 ,分别克隆入表达性载体 pGEX - 5X - 3,在大肠杆菌以GST融合蛋白的形式获得了高效表达。以表达产物免疫小鼠 4次 ,制备了抗CAV的多克隆抗体。通过对CAV感染的MSB1细胞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 ,结果为阳性。这表明表达物保留了天然VP1相关的抗原性。用此抗CAV抗体和所建立的IFA方法对临床CAV凝似病料成功地进行了实验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贫血病毒 VP1基因 表达 多抗血清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孝权 王鸣 +9 位作者 易鸿 刘于飞 莫自耀 黄冰 蒋力云 刘远 范健文 李钏华 邓志爱 柴巧学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37-1438,共2页
目的建立检测水中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O1群、O139群)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方法用本实验室人工转化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菌液制成抗原片,用混合诊断血清(抗O1群、O139群)作为一抗,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猪抗兔IgG作为二抗,进... 目的建立检测水中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O1群、O139群)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方法用本实验室人工转化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菌液制成抗原片,用混合诊断血清(抗O1群、O139群)作为一抗,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猪抗兔IgG作为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该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出水中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其检测下限约为104cells/400 ml。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作为自然水体中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检测方法,用于霍乱弧菌的生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间接免疫荧光法 非可培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外斐氏反应诊断恙虫病的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之伦 罗云秋 +2 位作者 丁健青 张云 巩春兰 《天津医药》 CAS 1996年第1期34-36,共3页
采用外斐氏反应(WF-OX_K)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选取的87例恙虫病患者、53名其它立克次氏体抗体(R-Ab)携带者和60名健康人检测了恙虫病抗体,并用6项指标评价所获结果。结果IFA法明显优于WF-OX_K法,对发病1周以上的患者其敏感度为96.1... 采用外斐氏反应(WF-OX_K)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选取的87例恙虫病患者、53名其它立克次氏体抗体(R-Ab)携带者和60名健康人检测了恙虫病抗体,并用6项指标评价所获结果。结果IFA法明显优于WF-OX_K法,对发病1周以上的患者其敏感度为96.1%,特异度为97.3%。其它几项指标也优于WF-OX_K法。作者认为:长期以来用于恙虫病血清学诊断的WF-OX_K法不应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应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综合分析。而IFA法的真实性和可靠程度已基本达到辅助临床诊断的要求,也能满足流行病学调查的需要,应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外斐氏反应 间接免疫荧光方法 血清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伪狂犬病毒Ea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招雄 何启盖 +2 位作者 黄红亮 刘正飞 陈焕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225,共4页
将伪狂犬病毒Ea株纯化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O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筛选,获得了2株抗PRV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3G7E3和4A6F5,其细胞培养上清及小鼠腹水效价(ELISA)分别为1... 将伪狂犬病毒Ea株纯化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O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筛选,获得了2株抗PRV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3G7E3和4A6F5,其细胞培养上清及小鼠腹水效价(ELISA)分别为1:212、1:212及1:100×212、1:100×212。特异性试验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3G7E3和4A6F5仅与PRV反应,而与PPV、PRRSV、JEV和HCV等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用单抗建立的夹心ELISA试验能检出伪狂犬病毒。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2株单抗是PRV特异性的。这2株分泌抗PR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的获得为进一步建立准确快速的抗原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Ea株 单克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of Fluorescein Labeled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Canine Distemper Virus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建青 褚秀玲 +2 位作者 杨松涛 夏咸柱 岳妙姝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1期115-118,144,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a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canine distemper (CD) with FITC-conjugat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FITC-McAb).[ Metbod] The McAb again...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a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canine distemper (CD) with FITC-conjugat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FITC-McAb).[ Metbod] The McAb against CDV, designated as CE3, was purified with protein G and labeled with FITC through agitation method. After pu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he optimal working concentration of FITC-labeled CE3 was determined. Then 61 clinical samples of suspected canine distemper were detected by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 Result] The absorption test, blocking test and specificity test showed that the labeled antibody had high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but didn't have cross reaction with canine parvovirus (CPV), 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 (CPIV), canine adenovirus (CAV) and rabies virus (RV). The optimal working concentration was 1:80. The positive rate of clinical suspected samples was 48%. [ Conclusion] The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was rapid, specific and convenient, and had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anine distem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ine distemper virus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Monoclonal antibo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中国广东野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13
作者 邱玉玉 李晓霞 +3 位作者 吴从平 孙淑红 刘锦华 张显忠 《家畜生态学报》 2007年第5期89-91,95,共4页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疑似J-亚群白血病的病鸡中,分离鉴定出J-亚群白血病病毒。抗J-亚群白血病病毒gp85单克隆抗体JE9的IFA试验和PCR试验均证明病鸡被J-亚群白血病病毒感染。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分离与鉴定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gp85单因子血清的制备及其特异性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鹏 陈孜孟 +4 位作者 赵国梁 崔宁 祖铭 崔治中 苏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1-376,共6页
为了制备一种快速特异性识别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K)的单因子血清,本试验将ALV-K接种DF1细胞,提取感染细胞DNA作为模板,PCR扩增1 005bp ALV-K-gp85和510bp ALV-K-gp85(fragment)基因。将其正确的阅读框插入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 为了制备一种快速特异性识别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K)的单因子血清,本试验将ALV-K接种DF1细胞,提取感染细胞DNA作为模板,PCR扩增1 005bp ALV-K-gp85和510bp ALV-K-gp85(fragment)基因。将其正确的阅读框插入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Rosetta)菌株中表达。将表达蛋白常规免疫昆明白小鼠制备抗血清。结果表明成功获得39.85和22.01ku的重组融合蛋白,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表明两血清均可与ALV-K反应,而不与ALV-A、ALV-B和ALV-J反应。本试验首次研制获得能特异性识别ALV-K的单因子血清,为K亚群禽白血病的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GP85基因 表达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单因子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Ⅱ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车勇良 周伦江 +4 位作者 王隆柏 魏宏 陈少莺 陈如敬 庄向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6,22,共6页
【目的】制备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Cap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应用。【方法】以超离纯化的猪圆环病毒Ⅱ型作为免疫原,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获得了2株分泌PCV2-Cap蛋白... 【目的】制备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Cap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应用。【方法】以超离纯化的猪圆环病毒Ⅱ型作为免疫原,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获得了2株分泌PCV2-Ca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8-60和10-48,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并将其作为一抗,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诊断方法。【结果】8-60和10-48的染色体数平均为98~105对,间接ELISA检测其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分别为1∶16和1∶32,小鼠腹水效价分别为1∶3×212和1∶3×213,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型均为IgM。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8-60和10-48能与PCV2发生反应;利用这种特性,建立了能诊断PCV2病原的间接免疫荧光诊断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其诊断结果与PCR方法诊断结果基本一致,阳性和阴性的符合率分别为93.75%和100%。【结论】以制备的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Cap蛋白单克隆抗体为一抗,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Ⅱ型 单克隆抗体 CAP蛋白 ELISA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飞 童武 +5 位作者 杨莘 郑浩 李国新 梁超 田青 童光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1,共5页
为制备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变异毒株的单抗,以纯化灭活的PRV JS-2012毒株免疫BALB/c雌性小鼠。经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PR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4D8、4F10。2株单... 为制备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变异毒株的单抗,以纯化灭活的PRV JS-2012毒株免疫BALB/c雌性小鼠。经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PR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4D8、4F10。2株单抗经亚型鉴定均为Ig G1亚类,轻链为κ链,腹水IFA效价均达1:51 200;IFA与IHC结果显示,二者均能与PRV毒株发生特异性反应;Western blot结果表明,4D8与PRV反应条带大小约为60 k Da,而4F10不与PRV发生反应,推测其可能针对PRV的构象性抗原表位。该单抗的制备对PRV的抗原变异及诊断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单克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免疫组化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儿童ARI的鼻咽分泌物的病毒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国荣 申昆玲 +3 位作者 江载芳 姚德秀 刘亚谊 买颖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分析 1997年 3月~ 1999年 3月两年间北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 (ARI)的鼻咽分泌物病毒免疫荧光学检测结果。 【方法】 选择 1997年 3月~ 1999年 3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在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患儿 ,取其鼻咽分泌物... 【目的】 分析 1997年 3月~ 1999年 3月两年间北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 (ARI)的鼻咽分泌物病毒免疫荧光学检测结果。 【方法】 选择 1997年 3月~ 1999年 3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在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患儿 ,取其鼻咽分泌物做免疫荧光检测筛查七种呼吸道病毒抗原 ,阳性病例入选 ,分析其病历资料。 【结果】 所有 794例病人送检标本共 796份 ,阳性 2 2 8份 (2 8.6% )。其中RSV 196例 (2 4.6% )、IA 2 0例 (2 .5 % )、IB 1例 (0 .12 % )、ADV 4例 (0 .5 % )、PIV3 2例 (0 .2 5 % )、RSV和PIV3 2例 (0 .2 5 % ) ,RSV和IA 3例 (0 .3 8% )。RSV和IA感染呈季节性分布。RSV组和IA组病人之间喘息症状并无差异。小年龄组病人与大年龄儿相比 ,呼吸快、更多存在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 ,病情重 ,吸氧者多。 【结论】 北京地区两年以来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学病因可能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流感病毒 (IA)、腺病毒 (ADV)和副流感病毒 3型 (PIV3 ) ,以RSV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感病毒A型 免疫荧光检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表达及其单因子血清的制备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俊霞 孙鹏 +4 位作者 许书珍 李思菲 苏帅 赵鹏 崔治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888-2894,共7页
为了制备特异性识别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单因子血清,本试验提取H9N2亚型AIV RNA,RT-PCR后,分别扩增上段HA1、中段HA2和下段HA3 3段基因。将他们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BL21(Rosetta)菌株中表达。将表达的蛋白常规免疫... 为了制备特异性识别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单因子血清,本试验提取H9N2亚型AIV RNA,RT-PCR后,分别扩增上段HA1、中段HA2和下段HA3 3段基因。将他们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BL21(Rosetta)菌株中表达。将表达的蛋白常规免疫昆明白小鼠,以制备抗血清。结果显示,成功获得3段重组融合蛋白,且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显示,上段HA1、中段HA2制备的单因子血清均可与H9N2亚型AIV反应,而下段HA3则不能。重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MZC12 HA/NA同样证明HA1、HA2两段制备的单因子血清能识别HA基因的表达。本试验成功制备了识别H9N2亚型AIV HA的单因子血清,为H9N2亚型AIV的鉴别诊断及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 HA基因 表达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单因子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华雷 魏建超 +2 位作者 周斌 曹瑞兵 陈溥言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4-616,共3页
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通过重叠延伸法3次PCR扩增,扩增片段上含有所需要的突变位点,最后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cDNA3载体中,DNA测序表明在预期位点已经发生突变,HA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RKKR↓GLF突变为RSSR↓GLF,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方法... 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通过重叠延伸法3次PCR扩增,扩增片段上含有所需要的突变位点,最后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cDNA3载体中,DNA测序表明在预期位点已经发生突变,HA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RKKR↓GLF突变为RSSR↓GLF,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方法将HA基因突变体的重组质粒瞬时转染293T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其表达情况。IFA证实突变后的HA在细胞膜上获得了有效表达。HA基因突变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该突变位点导致AIV进入细胞的发病机制和HA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素基因 裂解位点 定点突变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p80蛋白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立新 朱远茂 +4 位作者 周跃辉 任建乐 马磊 杨婷 薛飞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273,共5页
为了制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p80蛋白单克隆抗体,试验采用BVDV接种牛肾细胞(MDBK),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出BVDV的p80基因,将其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ET30a-p80。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 为了制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p80蛋白单克隆抗体,试验采用BVDV接种牛肾细胞(MDBK),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出BVDV的p80基因,将其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ET30a-p80。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菌,挑选单菌落并扩大培养,经IPTG诱导和SDS-PAGE以及Western-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p80获得了表达,分子质量约为44ku。同时用浓缩的BVDV培养液免疫6-8周龄的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p80作为检测抗原的间接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经过3次亚克隆后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FA)和抗体亚类鉴定及腹水的制备和效价的测定。结果表明:重组p80蛋白具有很好的反应性;获得8株稳定分泌针对BVDVp80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为3E3、2A4、8H9、3G3、2B3、3G2、2G2和4A11;8株杂交瘤细胞株接种Balb/c小鼠制备腹水,采用BVDV作为包被原的间接ELISA方法测得其效价为1×10^5-1×10^7;8株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MAb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8株单克隆抗体的抗体亚类均为IgM/κ。说明制备的重组p80蛋白单克隆抗体可试用于建立检测BVDV抗原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RT-PCR p80蛋白 免疫印迹试验 单克隆抗体 IGM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