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中凹陷东三段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
1
作者 李阔 王飞龙 +3 位作者 王波 王广源 程焱 王晓东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东营组三段是渤海海域特有的烃源层系,属于中等-好的湖相生油岩。为研究东三段烃源岩的生烃、排烃特征,选取渤中凹陷东三段有机质丰度高、未成熟的Ⅱ_(1)型暗色泥岩,结合东三段的热史和埋藏史,设计并实施了半开放体系... 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东营组三段是渤海海域特有的烃源层系,属于中等-好的湖相生油岩。为研究东三段烃源岩的生烃、排烃特征,选取渤中凹陷东三段有机质丰度高、未成熟的Ⅱ_(1)型暗色泥岩,结合东三段的热史和埋藏史,设计并实施了半开放体系生排烃热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渤中凹陷东营组具备较大烃源岩规模和较高的有机质成熟度,源内液态烃流动性好、地层压力充足、排烃效率高;东三段湖相泥岩具备低-中成熟阶段“生油、滞留”,中-高成熟度阶段“产气、排油”的特点;成熟演化作用对东三段泥岩的生烃、排烃和滞留烃特征均有显著影响,是东营组能否有效供烃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东三段湖相泥岩等效成熟区间0.51%~1.89%的生烃、排烃和滞留油演化模式,为渤中凹陷超深层、高演化的东三段烃源岩有效供烃量、源内滞留烃存量以及油气转换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参考,也为渤海海域东营组湖相泥岩的资源潜力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东营组烃源岩 半开放体系模拟实验 油产率校正 生排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experiment on hydrocarbon generating potential of various source rocks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Qaidam Basin,Qinghai,China
2
作者 LI Xin WANG Dongliang +4 位作者 LIU Baoquan REN Chunling GUO Jianying SU Xuefeng WANG Jia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8年第4期412-419,共8页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Qaidam Basin is one of the main oil-gas exploration areas in western China,where source rocks are composed mostly of Middle and Lower Jurassic dark mud shale,carbargillite and coal. A large ...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Qaidam Basin is one of the main oil-gas exploration areas in western China,where source rocks are composed mostly of Middle and Lower Jurassic dark mud shale,carbargillite and coal. A large number of subsurface and outcrop samples differing in lithology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c matter were selected for resource evaluation,research and calculation. And among them,13 samples were used for simulation experiment on hydrocarbon generating potential of various source rocks. At first,two kinds of heating modes were compared through simulation experiment,including single temperature-step heating and continual heating. Perhaps,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occurred naturally between a close system and an open system. In addition,the first heating mode was convenient,and all its reaction products were involved in the whole thermal evolution,and the fin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basically in consistency with the natural evolution trend. Therefore,the first heating mode was adopted and the hydrocarbon yield of every sample was worked out. Accord-ing to the type and lithology of organic matter and the hydrocarbon yield of samples for simulation experiment,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mode with three kinds of lithology and five types of source rock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evaluation,research and resource cal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青海 油田 碳氢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鲸鱼算法的轻烃回收工艺能耗分析与优化
3
作者 郝宝林 段一 +2 位作者 孙旭 李程 王彤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8期9-15,共7页
在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的过程中,影响丙烷收率和总能耗的因素较多,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常规的参数调节方法无法同时满足高收率、低能耗的要求。基于物料平衡理论,根据Horton-Franklin方程对丙烷收率公式进行了推导,在确定关... 在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的过程中,影响丙烷收率和总能耗的因素较多,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常规的参数调节方法无法同时满足高收率、低能耗的要求。基于物料平衡理论,根据Horton-Franklin方程对丙烷收率公式进行了推导,在确定关键参数的基础上,利用HYSYS软件完成了影响因素分析,最后通过鲸鱼算法实现多目标函数决策变量的优化求解。结果表明:丙烷收率与原料气中丙烷流量、低温分离器液相丙烷流量、吸收剂流量、吸收剂中丙烷摩尔含量、吸收剂液相分率、原料气流量、相平衡常数、理论塔板数等参数关联;常规软件优化器无法对设备内参数进行调整,存在弊端;通过鲸鱼算法优化后丙烷收率从95.32%降至95.05%,总能耗从4 138 kW降至3 875 kW,液化石油气和稳定轻油也符合装车要求,工艺适应性大大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料平衡 鲸鱼算法 轻烃回收 丙烷收率 总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提高轻烃收率的途径
4
作者 周洪 陶帅 +2 位作者 岳永 胡容 赵福允 《中国科技纵横》 2024年第8期8-10,13,共4页
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步递减,给油气生产企业带来严峻的考验。作为天然气处理的管理者和操作者,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用低投资提高轻烃收率。那么在实际生产中,提高轻烃收率都有哪些途径呢?本文以华北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雄安采油作... 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步递减,给油气生产企业带来严峻的考验。作为天然气处理的管理者和操作者,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用低投资提高轻烃收率。那么在实际生产中,提高轻烃收率都有哪些途径呢?本文以华北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雄安采油作业区岔一联合站(以下简称“岔一联合站”)为例,从影响轻烃收率的因素着手,分析提升轻烃收率的多种途径,以期为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参数 提高轻烃收率 合理调配 工艺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关键参数分析与节能研究
5
作者 吴喆庆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9期38-42,共5页
为提高油田伴生气中的轻烃回收质量,在梳理丙烷收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丙烷收率的参数,并通过单一参数变化和敏感性分析确定了丙烷收率及综合能耗的调参策略,最后将丙烷制冷替换为混合冷剂制冷,进一步降低工艺能耗。结果表明,... 为提高油田伴生气中的轻烃回收质量,在梳理丙烷收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丙烷收率的参数,并通过单一参数变化和敏感性分析确定了丙烷收率及综合能耗的调参策略,最后将丙烷制冷替换为混合冷剂制冷,进一步降低工艺能耗。结果表明,丙烷收率与诸多参数相关,DHX塔塔顶进料温度是影响丙烷收率和综合能耗的主控因素,当低温分离器温度为-33℃、DHX塔塔顶进料温度-52℃、DHX塔塔压2 MPa、膨胀机出口压力1.9 MPa时,综合能耗从3 364 kW降至3 241 kW,同时液化石油气和稳定轻油的质量满足产品要求;当制冷剂中C_(2)、C_(3)和n-C_(4)的摩尔流量分别为19.16 kmol/h、53.43 kmol/h、37.41 kmol/h时,综合能耗可进一步降低,与最初优化前相比,能耗降幅9.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轻烃回收 丙烷收率 综合能耗 混合冷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及其沥青质裂解生气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铜山 耿安松 +2 位作者 熊永强 廖泽文 李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应用50MPa高压封闭体系,对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及其沥青质进行了热裂解模拟实验,对气态烃产率及碳同位素演化、焦沥青的生成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原油裂解和沥青质裂解生气机理。研究发现,原油和沥青质裂解气各组分及焦沥青的产率变... 应用50MPa高压封闭体系,对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及其沥青质进行了热裂解模拟实验,对气态烃产率及碳同位素演化、焦沥青的生成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原油裂解和沥青质裂解生气机理。研究发现,原油和沥青质裂解气各组分及焦沥青的产率变化类似。完全发生裂解时,沥青质裂解的总气体产率为原油裂解的50%,原油裂解和沥青质裂解生成总气体和焦沥青的质量比值分别为6:4和3:7。在裂解过程中,气态烃碳同位素δ^(13)C值的特点是δ^(13)C_1<δ^(13)C_2<δ^(13)C_3,且原油裂解气各组分(C_1—C_3)碳同位素δ^(13)C值小于沥青质裂解气的相应组分。运用kinetics软件,计算得到原油和沥青质裂解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在此基础上,将实验结果外推至地质条件下,探讨了动力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为原油裂解气的判识、资源评价、勘探决策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裂解 沥青质裂解 动力学参数 气态烃产率 焦沥青产率 热裂解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模拟 被引量:14
7
作者 林会喜 王圣柱 +2 位作者 李艳丽 张奎华 金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32,共6页
以往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生烃潜力的研究主要是采用静态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的,目前尚无对生烃动态特征的系统评价,因而制约了对该区烃源岩潜力的客观认识和资源战略选区。为此,选取不同沉积环境发育的多种类型的烃源岩样品,通过烃源... 以往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生烃潜力的研究主要是采用静态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的,目前尚无对生烃动态特征的系统评价,因而制约了对该区烃源岩潜力的客观认识和资源战略选区。为此,选取不同沉积环境发育的多种类型的烃源岩样品,通过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产物、产率特征及生烃演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该区石炭系不同沉积环境发育的烃源岩产烃能力差异较大,最大烃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弧间盆地深浅海相泥岩、弧后盆地潟湖相泥岩、残留洋盆滨浅海相泥岩、弧后盆地潟湖相沉凝灰岩;2烃源岩的产烃率大小受控于其母质与埋藏热演化条件,有机质类型越好,产烃率相对越高,而受火山作用影响越剧烈,则产烃率越低;3下石炭统广泛发育的弧间、弧后盆地暗色泥质岩类烃源岩具备高产烃率特征。最后指出乌伦古坳陷和滴水泉地区在早石炭世分别为弧间盆地火山活动间歇期泥质岩与潟湖环境泥岩有利烃源岩发育区,是准噶尔盆地以石炭系为烃源灶的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炭纪 烃源岩 热模拟实验 生烃潜力 有机质类型 生烃产物 生烃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馏程对加氢裂化产品分布及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崔哲 曾榕辉 +1 位作者 吴子明 王仲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9-43,共5页
通过对不同馏程加氢裂化产品性质的研究发现:随着馏分的变重,芳烃的分布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其主要富集在中间馏分油中;通过切割点的前移或后移可以有效增加目的产品收率,初馏点降低,重石脑油芳烃潜含量、柴油十六烷指数会明显降低... 通过对不同馏程加氢裂化产品性质的研究发现:随着馏分的变重,芳烃的分布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其主要富集在中间馏分油中;通过切割点的前移或后移可以有效增加目的产品收率,初馏点降低,重石脑油芳烃潜含量、柴油十六烷指数会明显降低,喷气燃料烟点及尾油BMCI值明显升高,但尾油裂解性能变化不大;终馏点升高对重石脑油芳烃潜含量影响不明显,喷气燃料烟点及柴油十六烷指数会明显升高。通过对产品馏程的调整,可以发挥加氢裂化高效灵活的特点,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馏程 芳烃 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封闭两种体系对比模拟确定深层烃源岩成烃机制——以东营凹陷沙四段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守春 张林晔 +2 位作者 王宇蓉 张蕾 包友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18,共4页
为研究济阳坳陷南部东营凹陷不同演化阶段的成烃特征,选取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Es4)烃源岩,进行开放、封闭两种体系程序升温条件下的生排烃热模拟实验,对比了组分的产率及相互转化关系。模拟样品来自该区南部斜坡带的官107井Es4上段,其... 为研究济阳坳陷南部东营凹陷不同演化阶段的成烃特征,选取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Es4)烃源岩,进行开放、封闭两种体系程序升温条件下的生排烃热模拟实验,对比了组分的产率及相互转化关系。模拟样品来自该区南部斜坡带的官107井Es4上段,其有机碳含量位于该套烃源岩频率分布统计的主峰,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实验结果表明:①干酪根直接降解以生成重质油和气态烃为主,轻质油大多来源于重质油的二次裂解;②烃源岩在形成轻质油时即可以大规模排出,现有的动力学条件下难以造成油的裂解生气;③烃源岩形成大分子重质油是生烃开始的标志,而进一步降解形成轻质油则是烃源岩排烃开始的标志。实验结果从成烃机制上解释了东营凹陷凝析油和天然气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体系 封闭体系 物理模拟 油气产率 裂解 成烃条件 东营凹陷 古近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裂解成气动力学参数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贤庆 仰云峰 +4 位作者 田辉 肖贤明 黄孝波 王萌 杨朝世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6-1164,共9页
采用黄金管限定体系,对塔里木盆地牙哈、哈得原油样品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原油样品热裂解生成气态烃的产率特征及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牙哈、哈得原油样品裂解具有高的C1-5产率(738.87 ml/g、598.98 ml/g)和C2-5产率(256.85 ml/g... 采用黄金管限定体系,对塔里木盆地牙哈、哈得原油样品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原油样品热裂解生成气态烃的产率特征及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牙哈、哈得原油样品裂解具有高的C1-5产率(738.87 ml/g、598.98 ml/g)和C2-5产率(256.85 ml/g、188.63 ml/g)。牙哈、哈得原油样品裂解成气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牙哈原油样品裂解气甲烷、乙烷、丙烷生成的活化能范围分别为(66~83)×4.186 kJ/mol、(59~72)×4.186 kJ/mol、(59~65)×4.186 kJ/mol,频率因子各为2.07×1016s-1、1.0×1014s-1、1.0×1014s-1;哈得原油样品裂解气甲烷、乙烷、丙烷生成的活化能范围分别为(63~84)×4.186 kJ/mol、(57~63)×4.186 kJ/mol、(58~70)×4.186 kJ/mol,频率因子各为1.42×1016s-1、1.0×1014s-1、1.0×1014s-1。以塔东地区满东1气藏为例进行了动力学模拟应用研究,认为原油的大量裂解为满东1气藏提供了主要气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裂解 气态烃产率 动力学参数 热模拟实验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加工和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迟姚玲 李术元 岳长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44-46,52,共4页
页岩油的加工精制可借鉴天然石油加工的成功经验,但是由于页岩油柴油馏分比天然石油柴油馏分含有较多的烯烃,并含氧、氮、硫等非烃类化合物,很难将其柴油组分提出直接使用。本文简要介绍了页岩油的性质,总结了页岩油的加工利用状况,并... 页岩油的加工精制可借鉴天然石油加工的成功经验,但是由于页岩油柴油馏分比天然石油柴油馏分含有较多的烯烃,并含氧、氮、硫等非烃类化合物,很难将其柴油组分提出直接使用。本文简要介绍了页岩油的性质,总结了页岩油的加工利用状况,并对页岩油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页岩油加工应朝着简化工艺、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柴油收率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精制 非烃化合物 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热模拟实验动态建立煤成烃模式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全有 刘文汇 王长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5,共6页
依据构成煤岩端元组分(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热模拟实验的生烃潜力和甲烷同位素组成数据,结合已建立的煤成油有效排出门限(30mg/gTOC),建立了煤成烃模式,该模式表明:只有富氢的显微组分才有利于煤岩生油,且壳质组含量最低为5.0%,而... 依据构成煤岩端元组分(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热模拟实验的生烃潜力和甲烷同位素组成数据,结合已建立的煤成油有效排出门限(30mg/gTOC),建立了煤成烃模式,该模式表明:只有富氢的显微组分才有利于煤岩生油,且壳质组含量最低为5.0%,而镜质组最高含量为95.0%;当壳质组含量高于22.9%时,煤成油不受镜质组和惰质组二端元组成的影响。同时,按照煤成烃模式计算了不同端元组分在不同热演化阶段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构成煤岩的显微组分含量能够引起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在同一热演化阶段,甲烷碳同位素组成最大差异可达2.3‰。认为煤成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不仅受热成熟度控制,而且也受煤岩显微组分相对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分 生烃潜力 碳同位素组成 生烃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气体烃收率关联模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杰 沈健 +1 位作者 袁兴东 金英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667-671,共5页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反应装置上进行蜡油和渣油催化裂化反应试验,经参数估计确定关联模型参数,建立与气体+焦炭收率、汽油收率及蜡油和减压渣油结构族组成关联的催化裂化气体烃收率关联模型。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反应装置上进行蜡油和渣油催化裂化反应试验,经参数估计确定关联模型参数,建立与气体+焦炭收率、汽油收率及蜡油和减压渣油结构族组成关联的催化裂化气体烃收率关联模型。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气体烃收率 关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元素守恒法估算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高过成熟烃源岩产烃率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斌 陈建平 +2 位作者 张水昌 张大江 肖中尧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0-204,共5页
干酪根产烃率是盆地模拟计算油气资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以往采用岩石样品热模拟建立产烃率图解的方法对于高过成熟烃源岩有一定的局限。根据元素守恒相关理论,建立了一种通过H/C原子比变化来估算烃源岩产烃率的方法,作为热模拟实验... 干酪根产烃率是盆地模拟计算油气资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以往采用岩石样品热模拟建立产烃率图解的方法对于高过成熟烃源岩有一定的局限。根据元素守恒相关理论,建立了一种通过H/C原子比变化来估算烃源岩产烃率的方法,作为热模拟实验方法的补充。与模拟实验相比,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较为可靠。将这一方法应用到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烃源岩,估算了这套烃源岩的晚期生气潜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烃率 生气潜力 元素守恒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熟海相黑色页岩生烃特征的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邓模 翟常博 +3 位作者 杨振恒 段新国 郑伦举 宋振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0-137,共8页
页岩气是黑色富有机质页岩生烃演化完成后滞留在页岩中的烃类气体,为了查明海相黑色页岩生排烃过程中产物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揭示海相富有机质页岩的生烃潜力,采用地层孔隙热压生烃模拟仪对四川盆地广元地区上寺剖面大隆组黑色页岩... 页岩气是黑色富有机质页岩生烃演化完成后滞留在页岩中的烃类气体,为了查明海相黑色页岩生排烃过程中产物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揭示海相富有机质页岩的生烃潜力,采用地层孔隙热压生烃模拟仪对四川盆地广元地区上寺剖面大隆组黑色页岩进行热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①黑色页岩具有极高的生烃潜力,最高产烃量达452.43 mg/gTOC(总有机碳),其中气态烃总产率195.45 mL/gTOC,液态烃最高产率为377.8 mg/gTOC;②油的产率随热模拟温度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的特征,生油演化成峰型尖锐的单峰特征,生油高峰在360℃,甲烷随成熟度升高而增加,而重烃气C2-5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特征,甲烷主要由油裂解形成,其次是干酪根热解和重烃气裂解;③气态烷烃呈现δ^(13)C1<δ^(13)C2<δ^(13)C3<δ^(13)C4,且随热模拟温度增加,气态烃的碳同位素值均表现为逐渐富集13C,说明了热模拟过程中只发生了碳同位素的动力学分馏。基于本次热模拟产物产率随热成熟度变化特征,建立了黑色富有机质页岩的生烃模式,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和热裂解生湿气阶段,特别是在很高热模拟温度下仍未进入生干气阶段,表明在过成熟阶段黑色页岩仍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研究结果对拓展高过成熟页岩气勘探领域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生烃产率 碳同位素 生烃模式 黑色页岩 大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镓、锌负载HZSM-5催化剂对液烃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晓辉 李天文 +2 位作者 刘凯强 尚念刚 张天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100,102,共3页
制备了Ga、Zn双组分负载的HZSM-5催化剂,研究了甲醇芳构化反应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该催化剂液烃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芳构化反应中,该催化剂在400℃左右时的液烃收率最高,且液烃收率在较长的一段反应时间内保持稳定,双组份负载... 制备了Ga、Zn双组分负载的HZSM-5催化剂,研究了甲醇芳构化反应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该催化剂液烃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芳构化反应中,该催化剂在400℃左右时的液烃收率最高,且液烃收率在较长的一段反应时间内保持稳定,双组份负载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SM-5 液烃收率 甲醇芳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盆地伊宁凹陷侏罗系煤系地层生烃特征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利平 马维民 +1 位作者 何惠生 康一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29,共4页
通过伊犁盆地伊宁凹陷侏罗系煤系地层有机质丰度、类型研究与对比,揭示出伊宁凹陷侏罗系煤系地层生烃特征:八道湾组煤系地层是伊宁凹陷侏罗系主要生烃层系,西山窑及三工河组对生烃的贡献甚微。伊宁凹陷侏罗系煤岩和泥岩有机质主要以... 通过伊犁盆地伊宁凹陷侏罗系煤系地层有机质丰度、类型研究与对比,揭示出伊宁凹陷侏罗系煤系地层生烃特征:八道湾组煤系地层是伊宁凹陷侏罗系主要生烃层系,西山窑及三工河组对生烃的贡献甚微。伊宁凹陷侏罗系煤岩和泥岩有机质主要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属较典型成煤沉积环境产物。通过热演化程度的分析与对比,反映出伊宁凹陷侏罗系热演化程度(Ro分布在0.4%~0.7%之间)较周围侏罗系盆地低,未达到生烃高峰期,有机质向烃类转化量有限。显微组分及活化能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伊宁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缺乏早期生烃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 侏罗纪 煤系 地层 烃类演化 排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单组分湿式高压釜热模拟实验研究——以海拉尔盆地伊敏组褐煤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伟钢 金奎励 郝多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9-93,共5页
该文对海拉尔盆地伊敏组(J3)煤中的有机显微组分进行了湿式高压釜热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镜质体是最为重要的生烃母质,其主要成烃期为270~330℃,最大生液态烃量为19mg/g、生气态烃量为256mL/g;孢子体的主要成烃期为300~380℃,... 该文对海拉尔盆地伊敏组(J3)煤中的有机显微组分进行了湿式高压釜热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镜质体是最为重要的生烃母质,其主要成烃期为270~330℃,最大生液态烃量为19mg/g、生气态烃量为256mL/g;孢子体的主要成烃期为300~380℃,最大生液态烃量为40mg/g、生气态烃量为265mL/g;而丝质体生液态烃极少,在300℃时最大也达不到2mg/g,生气态烃量为120~160mL/g。另外该方法与无水该条件下的热模拟相比,排烃高峰温度大为降低,一般要低5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显微组分 生烃产率 湿式高压釜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的加工利用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25
19
作者 赵桂芳 姚春雷 全辉 《当代化工》 CAS 2008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简要介绍了页岩油的性质,总结了页岩油的加工利用状况,提出页岩油的发展趋势:页岩油加工应朝着简化工艺、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环境和提高柴油收率的方向发展,今后页岩油的主要利用途径是制取液体发动机燃料。
关键词 页岩油 加氢 非烃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油轻烃回收装置C_3收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治红 吴明鸥 +2 位作者 伍申怀 李涛 林雪松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6,共7页
江油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采取低温分离法回收天然气中C_3及以上组分,设计处理量为45×10~4 m^3/d,现天然气处理量40×10~4 m^3/d。目前,中坝须二气藏呈高压气量逐步降低、低压气量逐步增加的趋势。原料气压力波动也较大,高压气... 江油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采取低温分离法回收天然气中C_3及以上组分,设计处理量为45×10~4 m^3/d,现天然气处理量40×10~4 m^3/d。目前,中坝须二气藏呈高压气量逐步降低、低压气量逐步增加的趋势。原料气压力波动也较大,高压气压力由3.65 MPa降至约2.8MPa,轻烃厂主要生产参数与设计值存在较大偏差。此外,GB 11174-2011《液化石油气》于2012年7月1日正式实施后,新增对液化气中(C_3+C4)烃类组分体积分数不小于95%的规定,对装置的生产操作参数、液化气产量及C_3收率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液化气气质在满足新国标要求的前提下,C_3收率仅61.12%。为此,在不改变现有装置的条件下,借助计算机模拟软件分析相关参数的敏感性,针对装置现状及主要敏感因素,提出提高原料气压力、降低原料气温度、稳定脱乙烷塔再沸器温度、参数优化及进行工艺改造等措施,以提高装置C3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回收 敏感性 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