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向泵站前池水沙两相流流态及其对开机组合的响应机制
1
作者 王海东 许栋 +2 位作者 冉启华 袁赛瑜 唐洪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2-61,共10页
泵站前池中存在复杂的水沙两相流结构,开机组合方式对水流流态与悬移质泥沙运动规律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该问题,该研究采用Mixture多相流理论和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模拟不同开机组合条件下的泵站前池水沙运动,分析前池内各个漩涡... 泵站前池中存在复杂的水沙两相流结构,开机组合方式对水流流态与悬移质泥沙运动规律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该问题,该研究采用Mixture多相流理论和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模拟不同开机组合条件下的泵站前池水沙运动,分析前池内各个漩涡流区域特征及其形成机理,预测泥沙淤积范围,同时利用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等仪器对前池内流速与泥沙淤积进行测量,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典型正向前池泵站5组不同开机组合下的两相流流态,结果表明:前池内漩涡区域致使悬移质泥沙向正向前池边壁区域运移,漩涡流速下沉加速悬移质泥沙沉降;已经形成的泥沙淤积体对泵口流态影响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中间区域水泵受影响程度低于两侧水泵,开机组合工况优化大幅减小了水流偏流角度(比原工况减少了3.35°),提高了前池流速均匀度(提高了了5.84个百分点),降低了前池内泥沙含量(减少了58.60%)。研究成果可为抑制漩涡区域与泥沙淤积对正向泵站前池的危害和泵站优化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两相流 正向前池 开机组合 流速均匀度 偏流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频率偏差和电压刚度约束的抽水蓄能机组与新能源场站联合调度方法
2
作者 娄为 王国腾 +4 位作者 许凌 赵乐 黄莹 徐政 林泊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71,共6页
抽水蓄能机组调频和电压支撑能力能够提升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针对电网故障下新能源场站低电压穿越造成的大量能量缺额问题,推导出频率偏差约束的解析表达式;根据电压刚度的定义,推导出新能源场站并网点电压刚度约束表达式。... 抽水蓄能机组调频和电压支撑能力能够提升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针对电网故障下新能源场站低电压穿越造成的大量能量缺额问题,推导出频率偏差约束的解析表达式;根据电压刚度的定义,推导出新能源场站并网点电压刚度约束表达式。利用多面体不确定集合描述新能源的不确定性,以弃风弃光量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一种考虑频率偏差和电压刚度约束的抽水蓄能机组与新能源场站联合调度方法。在改进的IEEE 39节点系统中对所提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理利用抽水蓄能机组可以有效抑制新能源波动并提高系统频率和电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偏差 电压刚度 抽水蓄能机组 新能源场站 联合调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冲角对双吸泵叶轮旋转失速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昊 黎义斌 +2 位作者 孔云山 井卫民 杨从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65-1973,共9页
为研究双吸泵叶轮内的旋转失速,本文采用剪切应力传输湍流模型对小流量工况下双吸泵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并进行外特性试验验证,从而研究叶片不同进口冲角对外特性、内流场和叶轮内压力脉动的影响规律。针对某双吸泵开展小流量工况下的数... 为研究双吸泵叶轮内的旋转失速,本文采用剪切应力传输湍流模型对小流量工况下双吸泵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并进行外特性试验验证,从而研究叶片不同进口冲角对外特性、内流场和叶轮内压力脉动的影响规律。针对某双吸泵开展小流量工况下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叶片不同进口冲角对外特性、内流场和叶轮内压力脉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进口采用小冲角方案可以有效抑制叶轮旋转失速,而且设计点扬程和效率分别增加6.4%和5.7%;紊流度均值高于2%时,叶轮内产生旋转失速;采用正则化螺旋度,判定失速涡团的涡旋方向与叶轮转向是一致的,但是传播方向却是与叶轮转向相反;由于失速涡团的作用,导致叶片进口边附近叶片载荷波动较大,叶片载荷最大近0.6 MPa;采用标准差对叶轮压力脉动进行分析,大冲角方案叶片的压力脉动标准差始终大于小冲角方案叶片。研究结果可以为旋转失速研究以及双吸泵水力性能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角 双吸泵 旋转失速 内部流动 正则化螺旋度 紊流度 标准差 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最优风量实验研究
4
作者 李霖峰 刘业凤 +1 位作者 刘帅 罗勇辉 《暖通空调》 2024年第9期93-98,86,共7页
为探究在压缩机固定转速下风量对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确定使系统达到最大COP的最优风量,搭建了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实验台。研究了室内、外风量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并总结出确定最优风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跨临界CO_... 为探究在压缩机固定转速下风量对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确定使系统达到最大COP的最优风量,搭建了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实验台。研究了室内、外风量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并总结出确定最优风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行,当室内风量固定时,随着室外风量的增大,排气压力与室内出风温度均呈现出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系统制热COP随着室外风量的增大存在一个最优值;为准确预测最优室外风量,引入最优排气压力偏离度σ和参数变化率δ作为最优室外风量的判断依据,当σ=0.48%,δ=1.4%时,系统处于最优室外风量,即对应系统在最大的COP下运行。经过实验验证,最优室外风量预测值误差在5%以内,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循环 热泵 最优风量 排气压力 制热COP 最优排气压力偏离度 参数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立式长轴泵振动浅析
5
作者 樊正伟 《核安全》 2024年第5期37-42,共6页
立式长轴泵是核电领域近些年来应用的新一代节能环保型提升泵,其结构设计选用优秀的水力模型,自身还具有高效、节能、可靠、吸入性好等特点。其设计采用了导叶式泵体,与蜗壳式本体相比,还消除了径向应力,从而保证长轴泵在运转时能够更... 立式长轴泵是核电领域近些年来应用的新一代节能环保型提升泵,其结构设计选用优秀的水力模型,自身还具有高效、节能、可靠、吸入性好等特点。其设计采用了导叶式泵体,与蜗壳式本体相比,还消除了径向应力,从而保证长轴泵在运转时能够更加平稳可靠。该泵可输送高黏度、高温小于80℃以及固体颗粒度小于8%的介质,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矿山、冶金、环保、制药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但是在生产运行当中常会出现振动超差的问题。在处理水泵振动时必须从大视野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将泵组振动问题彻底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为此,本研究对立式长轴泵设备的设计、供货、施工以及试运等方面常见的问题和缺陷进行了逐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供同仁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长轴泵 径向应力 平稳可靠 振动超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NSGA-Ⅲ算法的抽油机井群控变频启动技术
6
作者 张彩婷 李化龙 +1 位作者 吕阳伟 孙赟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2024年第2期319-324,337,共7页
为提升抽油机井群控变频启动运行的安全性,增加抽油机井的抽油量,研究基于改进NSGA-Ⅲ算法的抽油机井群控变频启动技术,降低变频启动的电压偏差,通过分析抽油机井群控变频启动条件,明确降低抽油机井群控变频电机与供电管网的电压偏差可... 为提升抽油机井群控变频启动运行的安全性,增加抽油机井的抽油量,研究基于改进NSGA-Ⅲ算法的抽油机井群控变频启动技术,降低变频启动的电压偏差,通过分析抽油机井群控变频启动条件,明确降低抽油机井群控变频电机与供电管网的电压偏差可以降低变频启动时的冲击电流,提升变频启动运行的安全性。以最小电压偏差与最大抽油量为目标函数,建立抽油机井群控变频电机启动转速确定模型;在NSGA-Ⅲ算法引入参考点选择策略,得到改进的NSGA-Ⅲ算法;用改进NSGA-Ⅲ算法求解转速确定模型,得到最小电压偏差与最大抽油量对应的变频电机启动转速;根据合闸时刻变频电机的相角差,得到变频电机合闸指令,并按照确定的转速启动抽油机井群控变频电机。实验证明:该技术可有效求解抽油机井群控变频电机转速确定模型,且反转世代距离较小、超体积较大,即该技术的收敛性与分布性较优;该技术可有效启动抽油机井群控变频电机,平均抽油量15.8 t/d,最大电压偏差260 V(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NSGA-Ⅲ算法 抽油机井群控 变频启动 电压偏差 抽油量 参考点选择 电机启动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与BIM技术在泵闸流道变截面偏差检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邹俊威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3期51-54,96,共5页
异形混凝土流道变截面是水利泵闸工程施工控制的重难点,为克服变截面施工质量偏差人工检测手段控制难度大、精度低等问题,有必要探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该部位质量检测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总结三维激光扫描与BIM相结合的技术流程,分析... 异形混凝土流道变截面是水利泵闸工程施工控制的重难点,为克服变截面施工质量偏差人工检测手段控制难度大、精度低等问题,有必要探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该部位质量检测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总结三维激光扫描与BIM相结合的技术流程,分析三维激光扫描的技术理论方法,以新川沙泵闸工程为应用案例,通过高精度非接触式扫描技术获得异形流道的点云数据,收集三维空间坐标信息生成点云模型,与施工图纸建立的BI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施工质量偏差分析精确到毫米级,±20 mm以内的偏差占87.21%,点云模型站间误差最大为9.8mm,表明该方法用于泵闸工程异形混凝土流道质量偏差检测是可行的。本研究可为其他泵闸工程质量控制的精度可视化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BIM技术 偏差检测 新川沙泵闸 流道变截面 精度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给水汽动泵调速器试验台研究
8
作者 邢兴龙 《中国核电》 2024年第4期515-519,共5页
某核电厂辅助给水系统(ASG)TWL-45S型汽动泵执行全流量试验时经常发生扬程偏差超标问题,主要原因是汽动泵调速器内部运动部件摩擦力大、卡涩或弹簧刚度变化导致汽动泵启动后调速器的工作点位置不同,进而影响其扬程大小。对调速器运行原... 某核电厂辅助给水系统(ASG)TWL-45S型汽动泵执行全流量试验时经常发生扬程偏差超标问题,主要原因是汽动泵调速器内部运动部件摩擦力大、卡涩或弹簧刚度变化导致汽动泵启动后调速器的工作点位置不同,进而影响其扬程大小。对调速器运行原理进行研究,并开发了适用于此泵调速器检测的自动化试验台,该试验台由高压、低压液压系统组成,对调速器上、下缸腔室进行充压,可实现其内部运动部件摩擦力测量、弹簧刚度测量及密封件泄漏率检测,提高了调速器的检修质量及设备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调速器 试验台 扬程偏差 性能计算 摩擦力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斜度井有杆泵抽油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治军 吕瑞典 +1 位作者 沈娜 李才雄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68,共3页
确定抽汲参数和泵效是实现大斜度井有杆抽油系统的重要内容。运用图表法和迭代法建立了大斜度井有杆抽油系统优化设计模型 ,并编制了相应的软件进行实例计算。通过软件计算 ,可确定出抽汲参数、抽油杆、扶正器间距和泵效的最佳组合。结... 确定抽汲参数和泵效是实现大斜度井有杆抽油系统的重要内容。运用图表法和迭代法建立了大斜度井有杆抽油系统优化设计模型 ,并编制了相应的软件进行实例计算。通过软件计算 ,可确定出抽汲参数、抽油杆、扶正器间距和泵效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 ,该系统精确、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斜度井 有杆泵 抽油系统 优化设计 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短叶片离心泵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陈松山 周正富 +2 位作者 葛强 严登丰 王林锁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5-48,共4页
试验设计选择了短叶片进口直径、进口偏置角和出口偏置角3个因素,每因素取3个水平,按L9(33)正交试验方案,设计制作了9副长短叶片复合叶轮,并对其外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检测出9副叶轮的动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短叶片设置对泵扬程有一定的提... 试验设计选择了短叶片进口直径、进口偏置角和出口偏置角3个因素,每因素取3个水平,按L9(33)正交试验方案,设计制作了9副长短叶片复合叶轮,并对其外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检测出9副叶轮的动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短叶片设置对泵扬程有一定的提高,但效率差异较大,当取短叶片进口直径0.4(D2-D1)+D1,进口偏置角10,°出口偏置角0°时,泵的性能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叶片 低比转数 离心泵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置短叶片离心泵内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国威 王岩 +1 位作者 吕秀丽 李文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1-155,F0002,共6页
改善离心泵的水力性能,提高效率是离心泵优化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采用Fluent软件,基于Reynolds时均N-S方程和RNGκ-ε湍流模型,对IS65-40-250型偏置短叶片离心泵进行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分析了流体在离心泵内的速度和压力分布,揭示其内... 改善离心泵的水力性能,提高效率是离心泵优化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采用Fluent软件,基于Reynolds时均N-S方程和RNGκ-ε湍流模型,对IS65-40-250型偏置短叶片离心泵进行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分析了流体在离心泵内的速度和压力分布,揭示其内部的流动规律。研究表明:采用短叶片偏置设计方法,有利于提高离心泵内流场速度和压力分布的均匀性,减小了叶轮出口处的压力脉动,降低了冲击损失;对改进后的离心泵扬程和水力效率进行计算,发现其扬程和水力效率较原型离心泵分别提高了3.46%和1.7%,达到增效节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流场 数值模拟 FLUENT 偏置短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有杆泵深抽工艺的设计与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曹刚 吴晓东 +3 位作者 朱秀峰 李巍 周汉鹏 唐龙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4,共3页
有杆泵是当前工艺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举升方式之一,在水平井中的应用规模也相当大。针对大庆外围深层低渗透油田水平井的特殊条件,介绍了包括差动式举升、新型大斜度抽油泵举升在内的几种新的有杆泵深抽工艺设计方案,并对新型大斜度... 有杆泵是当前工艺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举升方式之一,在水平井中的应用规模也相当大。针对大庆外围深层低渗透油田水平井的特殊条件,介绍了包括差动式举升、新型大斜度抽油泵举升在内的几种新的有杆泵深抽工艺设计方案,并对新型大斜度泵设计和抽油杆扶正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较详细说明。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差动式举升和新型大斜度泵举升工艺具有泵效高、安全性强等特点,能够满足大庆外围油田水平井深抽的要求,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有杆泵 深抽工艺 大斜度泵 差动式双泵举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机井杆、管防偏磨工具优选与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庆娥 唐庆 +3 位作者 孙福山 郭海勇 王玉荣 彭远雄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4,共4页
为了对油井杆、管偏磨进行有效的治理,对近三年应用的多种防偏磨工具按照技术评价、使用效果、性价比以及质量保证的评价方法,从结构、材质、质量等方面优选出了双向耐磨接箍、叶片扶正器、玻璃内衬管等应用效果较好的防偏磨工具。在结... 为了对油井杆、管偏磨进行有效的治理,对近三年应用的多种防偏磨工具按照技术评价、使用效果、性价比以及质量保证的评价方法,从结构、材质、质量等方面优选出了双向耐磨接箍、叶片扶正器、玻璃内衬管等应用效果较好的防偏磨工具。在结合偏磨机理分析和治理对策的基础上,针对高液量和低液量斜井、稠油、高含蜡斜井等井况制定了相应的综合配套措施并进行了现场推广应用,实现了短周期井的有效治理,为今后井下工具实行优胜劣汰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井 杆柱偏磨 井下工具优选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泵站双孔出水流道偏流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仇宝云 冯晓莉 +2 位作者 袁寿其 林海江 黄季艳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114,120,共6页
原型观测和模型试验都表明,轴流泵和导叶式混流泵双孔出水流道两孔流量不等,存在偏流.指出流道水力损失与水流环量有关,分析偏流对流道水力损失和泵装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偏流形成机理,提出消除偏流的方法.结果表明:水泵出流环量和出水弯... 原型观测和模型试验都表明,轴流泵和导叶式混流泵双孔出水流道两孔流量不等,存在偏流.指出流道水力损失与水流环量有关,分析偏流对流道水力损失和泵装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偏流形成机理,提出消除偏流的方法.结果表明:水泵出流环量和出水弯管二次流共同作用形成了出水流道偏流,偏流使出水流道水力损失增大,泵装置效率下降.增大后导叶出口安放角,可以消除环量和偏流,提高泵装置效率1.6~2.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泵站 双孔出水流道 偏流 流场测定 水力损失 泵装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井螺杆泵举升配套技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秀芬 孙成林 +2 位作者 彭丙军 许晶晶 王亚辉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49-51,共3页
针对冀东油田斜井多、造斜点高、在浅层出砂区块应用螺杆泵采油技术受到局限的状况,开展了斜井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研究。进行了设计参数、工艺参数对螺杆泵使用特性的影响研究,建立了斜井螺杆泵采油系统生产参数优化模型。通过对螺杆泵... 针对冀东油田斜井多、造斜点高、在浅层出砂区块应用螺杆泵采油技术受到局限的状况,开展了斜井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研究。进行了设计参数、工艺参数对螺杆泵使用特性的影响研究,建立了斜井螺杆泵采油系统生产参数优化模型。通过对螺杆泵斜井中抽油杆柱的受力和稳定性分析,进行了抽油杆柱组合和扶正器安放设计,并进行了模拟实验。进行了管杆断脱原因分析以及定子橡胶与原油配伍性试验,对定子橡胶与原油配伍性有了初步认识。研发了斜井螺杆泵采油多功能旋转式抽油杆扶正器短节、抽油杆万向连轴短节、堵塞器、翻板式偏心油管锚等配套工具,解决了斜井杆柱弯曲、断脱问题,延长了抽油杆柱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费用。斜井螺杆泵不但在出砂区块推广前景广阔,在不出砂区块与其它采油方式相比也有很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井 螺杆泵 工作 特性 配套技术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斜度抽油井延长免修期的有杆泵举升工艺技术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广超 李文森 +2 位作者 程宇辉 尹萍 庄进咸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分析了杨家坝油田大斜度井有杆泵生产过程中产生故障的原因,指出影响大斜度井生产的主要因素是井斜角和狗腿度。对现有斜井有杆泵的固定凡尔和抽油杆扶正器进行了改进,结合墩塘油田大斜度井的实际井况,对有杆泵抽油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分析了杨家坝油田大斜度井有杆泵生产过程中产生故障的原因,指出影响大斜度井生产的主要因素是井斜角和狗腿度。对现有斜井有杆泵的固定凡尔和抽油杆扶正器进行了改进,结合墩塘油田大斜度井的实际井况,对有杆泵抽油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形成了新的大斜度井有杆泵举升工艺技术。4口井的现场应用证明,大斜度井有杆泵举升工艺技术改善了油井的生产状况,达到了延长检泵周期、提高泵效、增加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井 免修期 有杆泵 举升工艺技术 斜井 扶正器 抽油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柱泵瞬时流量的理论推导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孔繁余 何玉洋 +1 位作者 邵飞 张慧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3,共5页
为研究转柱泵瞬时流量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设计转柱泵的计算模型.按照其结构与工作原理,从理论上推导出瞬时流量的计算公式,采用动网格技术和编译自定义函数,并结合k-ε湍流模型,对转柱泵内部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转柱泵瞬... 为研究转柱泵瞬时流量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设计转柱泵的计算模型.按照其结构与工作原理,从理论上推导出瞬时流量的计算公式,采用动网格技术和编译自定义函数,并结合k-ε湍流模型,对转柱泵内部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转柱泵瞬时流量理论计算的推导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转柱泵的瞬时流量呈周期性脉动;泵进出口配流位置角度极为重要,若出口位置滞后,则产生闭死容积,液压腔内盘内压力迅速升高,并产生压力自由震荡,导致在数值模拟中瞬时流量每个周期会出现一段周期性、无规律的上下波动;除了外部尺寸参数以外,配流盘转角设置是转柱泵瞬时流量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柱泵 瞬时流量 理论推导 k—ε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耗材对注射泵注射速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伟军 郭惠涵 +2 位作者 鲁曼君 孙冰 罗竫娜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2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医院注射耗材在临床应用中对注射泵注射速率的影响,以提高注射泵使用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运用注射泵分析仪测定10 ml、20 ml和50 ml的3种规格注射器与80 cm和120 cm两种延长管组合的6种注射通路注射速率,利用Excel和SPSS... 目的:研究医院注射耗材在临床应用中对注射泵注射速率的影响,以提高注射泵使用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运用注射泵分析仪测定10 ml、20 ml和50 ml的3种规格注射器与80 cm和120 cm两种延长管组合的6种注射通路注射速率,利用Excel和SPSS软件计算分析6种注射通路注射速率偏差与设定速率的相关性、相同规格注射器与不同规格延长管组合下的注射速率偏差的相关性以及相同规格延长管与不同规格注射器组合下的注射速率偏差的相关性。结果:6种注射通路注射速率偏差与设定速率均无相关性(Rs=0.555,Rs=-0.169,Rs=0.519,Rs=-0.515,Rs=-0.182,Rs=0.584;P>0.05);检验10 ml、20 ml和50 ml的3种规格注射器分别联合80 cm与120 cm延长管的注射速率偏差均有相关性(Rs=0.952,Rs=-0.169,Rs=0.519;P<0.05);相同规格延长管与不同规格注射器组合下的注射速率偏差均有相关性(H=26,H=519,H=26.541;P<0.05)。结论:注射速率偏差的变化趋势与注射速率的区间具有相关性,并在中高速区间开始平稳并趋于一定的数值。精细化泵注药物或用药评价时对注射速率精确度要求较高的药物注射尽量选择在中高速区间;在泵注药物时较大容量注射器和较短长度延长管的注射通路对注射速率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耗材 注射泵 注射速率 偏差 注射泵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斜井机械采油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现飞 李力行 +1 位作者 梁玉凯 王科科 《石油矿场机械》 2008年第5期68-72,共5页
对胜利油田斜井机械采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有杆泵、螺杆泵、电潜泵以及水力喷射泵在斜井中的最新配套技术和应用情况。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斜井采油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斜井 有杆泵 螺杆泵 电潜泵 水力喷射泵 机械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短叶片离心泵三维湍流数值模拟与PIV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钟宁 陈松山 +3 位作者 潘光星 周正富 薛丰进 李四海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44,共5页
选择长短叶片复合叶轮为对象,从其内特性出发,采用现代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和三维湍流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出复合叶轮设计参数对其内、外特性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叶轮离心泵内部流动呈现非轴对称性,叶片... 选择长短叶片复合叶轮为对象,从其内特性出发,采用现代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和三维湍流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出复合叶轮设计参数对其内、外特性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叶轮离心泵内部流动呈现非轴对称性,叶片进口相对速度吸力面较压力面大,叶片出口数值模拟结果与PIV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短片进口偏置角大于出口偏置角时,离心泵扬程和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叶片 离心泵 数值模拟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